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天泠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107善心
“姑娘,给我吧!”
“给我!我要吃东西!”
“给我,给我!”
在那一声声的索讨声中,流民们的声音越来越高昂尖锐,你争我抢,这一刻,他们失去了理智,变成了被饥饿操控的野兽,一心只想要食物,食物……
“快放开我们姑娘。”小丫鬟的高喊声与少女无措的尖叫混杂在其中,轿子四周乱成了一团……
这一幕把集市中的众人都镇住了。
很快,就听一阵凌乱的步履声往这边而来,不知道是谁高喊着:“差爷,有人在那边闹事!”
集市中的众人也骚动起来,不由循声望去,此起彼伏地喊着“衙差来了”。
十几个衙差浩浩荡荡地快步跑了过来,衙差一个个面露森冷,手执长刀,为首的班头拔出长刀,冷声喊道:“何人在此闹事?都给我拿下回京兆府查办!”
官差们气势汹汹地一拥而上,那些流民只是想要食物,又不是要造反,一看官兵来了,吓坏了,逃的逃,跪的跪……
这官差一出手,混乱的局势就被镇压了下来,四周乞讨的流民一哄而散,只余下七八个被官差所俘虏。
班头暗暗松了口气,最近京城附近多流民的事,他们京兆府当然知道了,是以今日重阳节,千枫山一带人流众多,府尹大人怕生事端,特意让他们在这一带巡逻。
以官差为中心的方圆十来丈空荡荡的一片,只听那少女委屈的嘤嘤哭泣声自那青帷小轿中传出,而站在轿子旁的丫鬟春香头发凌乱,衣裙上都是污浊的手印,看来狼狈不堪。
虎背熊腰的班头把长刀收入刀鞘,粗声对着轿子里的少女说道:“这位姑娘,还请随我去一趟京兆府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
而那轿子里的少女只是嘤嘤哭泣,班头不耐,随意地做了个手势,身后一个三角眼的衙差就上前一步,打算掀开轿帘。
“这位差爷且慢!”
就在这时,一个软糯干净的女音出声阻止道。
班头和衙差均是眉头一皱,循声看去,只见一个身量娇小、皮肤白皙的小姑娘走上前,笑吟吟地看着他们,那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和可爱的笑容令人看着就无法生出恶感来。
乍一眼看去,就像是一头误闯狼群的小羊羔一般。
四周旁观的路人不由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这普通人看到官兵避且来不及,也不知道这是哪里跑出来的小姑娘竟然敢耽误官府办事。
见惯了世面的班头可不会因为看到她是一个小姑娘而心软,没好气地挥了挥手道:“小姑娘,官府办差,你捣什么乱?!”
“端木四姑娘,”安平身旁的那老嬷嬷快步走了过来,手里还捧着一件月白底竹叶刺绣斗篷,“这是我们夫人让奴婢拿给姑娘的……”
端木?!班头怔了怔,这个复姓可不常见,难道说是户部尚书家的?!这京城内外可说是遍地是权贵,一不小心就会惹上不能惹的人物……
端木绯接过那件薄薄的斗篷,不由朝那辆双驾马车望去,只见车厢上的窗帘挑开一角,安平对着她颔首一笑。
她们俩还真有默契!
端木绯也笑了起来,与安平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原本因为这场风波有些沉郁的心情又轻快了些许。
端木绯走到了轿帘前,挑开轿帘一角,把手上的斗篷递进了轿子里。
下一瞬,她就感觉到手中一空,那少女带着抽噎的声音响起:“谢……谢。”
见端木绯的手从轿中再收回时就空了,班头看了看轿子边那个花容失色、衣衫凌乱的小丫鬟春香,隐约明白了什么。
想来是刚才那群流民冲撞了这轿子里的姑娘,令得姑娘家此刻衣衫上有些不雅观,这要是方才衙差掀了轿帘,轿子里的姑娘难免损了名声,怕是也活不成了。
班头心想着这也算是给自己省了点麻烦,五官舒展开来。他清了清嗓子,客气地对着端木绯抱了抱拳,“多谢姑娘了。”
话语间,就见那小丫鬟春香激动地朝某个方向叫了起来:“大少爷,二少爷,奴婢和姑娘在这里!”
“妹妹!”
两个蓝衣少年小跑着朝这边而来,俊朗的脸庞上掩不住焦急之色。
轿子的里的少女听到了家人的声音,从里面钻了出来,身上已经裹上了安平的那件斗篷,眼睛有些红,泪光闪烁,但总算还不至于太失礼人前。
端木绯见这位姑娘的家人赶来了,也放下心来,没有再留。
她对着那班头笑着道了声“失礼”,就与老嬷嬷一起朝安平的马车走去,把这一道道审视揣测的目光抛在了身后。
以今日的状况来看,要是京兆府再不有所作为,京城怕是要乱上一阵,而自家三叔父的仕途恐怕也黯淡无光了……
等她上了公主府的马车后,车夫挥鞭吆喝了一声,两辆马车就飞驰而去,一路从西城门进城,先去了权舆街把端木绯放下,安平的马车这才远去。
此时正临近正午,晴日高悬,比之京郊的天气有些多云,京中看来却是一片碧空如洗,闲适安宁。
端木绯拎着手里的一盒重阳糕进了湛清院,迫不及待地想要与端木纭分享今日的收获,谁想,端木纭的心情看来比她还要愉悦,劈头就是一句:
“蓁蓁,二舅父来了,请我们俩明日去祥云巷。”
端木纭明艳精致的脸庞上容光焕发,拉着端木绯在身旁坐下,兴致勃勃地说起二舅父李传庭的事情来:
比如李传庭是大盛朝百余年最年轻的武状元,比如当年李家还在墨州时,李传庭时常亲自去扶青城接她和李氏一起去李家做客,比如李传庭这次是因为李廷攸要在京中任职,不太放心,所以特意来京里看看……
东次间里回响着端木纭爽朗的说笑声,端木绯只是乖巧地点头附和着,偶尔赞一句“真的吗”,或者“二舅父真厉害”。
她心里却是明白,现在距离万寿节才过去了一个月,李传庭在这个时间就抵达了京城,想必是收到了李廷攸的去信后,就快马加鞭地赶来了。
李家的麻烦果然是不简单啊!
姐妹俩言笑晏晏,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明日的安排,直到张嬷嬷来请示是不是该摆午膳了。
为了应景,今日她们吃了一顿丰盛的菊花宴,还给院子里的下人也都额外加了菜,又赏了重阳糕和菊花露,节日的气氛弥漫在府中……
次日一早,晨昏定省后,姐妹俩就携礼去了祥云巷。
李廷攸亲自来到大门处迎接她们俩,带着她们直接去了正厅。
绕过一方照壁后,再穿过一片庭院,正前方就是正厅,厅堂的门扇与窗扇大敞,一眼就能看到厅里坐了两个男子,一个坐在上首,一个坐在下首。
两人都是身姿挺拔如松柏,那周身散发的刚正之气一看就是将门出身。
表兄妹三人很快就来到了门槛外,端木绯一边跨过高高的门槛,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这两个男子。
上首的男子三十六七岁,留着短须,一张黝黑的国字脸棱角分明,威仪十足。
端木绯心里有些惊讶,但脸上没有露出异色。按照姐姐端木纭的描述,二舅父李传庭不是丰神俊朗、英气勃勃的再世赵子龙吗?!
她看着怎么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仿佛在回答她心底的疑惑似的,下一瞬,她就听身旁的端木纭惊诧地脱口而出道:“大舅父,您怎么也来了?!”
李家离开墨州时,端木纭已经六岁,脑海中还清晰地记得八年没见的大舅父李传应的音容。
端木绯一听下意识地看向了坐在下首的另一个男子,只见他三十出头,着一件湖蓝的便袍,浓眉大眼,相貌堂堂,那眉眼含笑的神态透着几分儒雅的感觉,看着与李廷攸有五六分相似。
原来他才是李二爷李传庭。
端木绯心念一闪而逝,接着就与端木纭一起上前认亲见礼,“外甥女见过大舅父、二舅父。”
------题外话------
那就不分章了。想章节名很累的……
都上架了,阿炎还会远吗?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108多智
李家一向少女儿,三代才得了一个李氏,父兄皆是宠爱有加,可惜李氏红颜薄命……李廷攸这一辈全是带把的,让李老太爷和李家舅舅们都引为憾事。
俗话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此刻,两个而立之年的大男人看着妹妹留下的一对孤女,心头颇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一股脑儿地给姐妹俩各一匣子的首饰作为见面礼,又忍不住唏嘘地回忆起当年在墨州时的事。
“绯姐儿怕是不记得我和你二舅父了,我们离开墨州时你还在襁褓里。”
“你的周岁宴上,我和你二舅父还抱过你呢!”
“一晃眼,你们姐妹俩都这么大了……”
“……”
与两位舅父叙了会儿旧,端木纭在最初的喜悦之后,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浓。
大舅父李传应这些年在闽州战功赫赫,如今任着从一品的都督同知,照道理说,除非是奉旨进京述职,是不能轻易离开驻地的,他怎么会突然和李传庭一起来了京城……
迎上端木纭似是欲言又止的目光,李传应的眼神变得深邃柔和,透着一分审视与两分惊叹,意味深长地说道:“纭姐儿,这回你攸表哥赴京赶考,一波三折……真是多亏你和绯姐儿照应了。”
端木纭略一思忖,想想李廷攸这次赴京先是在江城遭遇匪乱受了伤,后来又在万寿宴上被人指责冒领军功,也确实是好事多磨。
本来李廷攸若是考中武进士,是可以衣锦还乡与父母家人报喜,再正式领职赴任,如今他得了皇帝恩宠留任京中,也不知何时才能再回闽州,也难怪两位舅父都担心不已,大舅父为此悄悄赴京。
端木纭心领神会地一笑,乖巧地说道:“大舅父放心,侄女明白,我和蓁蓁今天只见到了二舅父。”
李传应微微一笑,目光又看向了端木绯,语气中带着几分玩笑地说道:“绯姐儿,你一个小姑娘家家陪我们两个老头说话,无聊了吧?”
这个口吻一听就是那些长辈平日里用来打发孩子们出去的话,往往下一句话就是类似“你们几个小辈出去花园走走”云云的。
别人没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正品茗的李廷攸却是一下子明白了,捧着茶盅的双手一僵,暗道不妙,大伯父约莫是误会了,此表妹非彼表妹!
他仍是嘴角含笑,心念飞转,巧妙地出声打断了李传应的下一句话:“大伯父,您这次从闽州可有带铁观音过来,我在江城掉了大半行囊,至今还欠着绯表妹两罐茶……”他一边说,一边暗示地对着李传应眨了眨眼。
李传应却没领会,直接就吩咐小厮去取茶。
一看大伯父那心直口快的样子,李廷攸就知道对方没明白他的意思。
李廷攸自认不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此路不通走彼路。
“父亲,您昨日不是赞我那里的荷花茶别具一格吗?”他又含笑地对左手边的李传庭道,“这是绯表妹亲手所窨制,她虽然年纪小小,在窨制花茶上很有一番造诣。”
李廷攸硬着头皮把端木绯夸奖了一番,模样看来十分真挚,努力地对着李传庭挤眉弄眼地使眼色。
端木绯对这位表哥“矜持”的性子已经颇有几分了解,看出了些门道来,嘴角微翘,心里忍俊不禁,气定神闲地坐看李廷攸的这一出好戏。
知子莫若父,李传庭微微挑眉,看了看李廷攸,又看了看笑盈盈的端木绯,瞬间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
李传庭不动声色地接口笑道:“绯姐儿这一点倒是像你们外祖母……”说着,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慈爱地对端木纭道,“纭姐儿,我这次启程前,你外祖母托我捎些东西给你,你且随我来。”
“是,二舅父。”端木纭自然是从善如流地站起身来,心里只以为李传庭是想单独与自己说些事。
端木纭对着上首的李传应福了福后,就随李传庭出了正厅,舅甥二人的身形渐行渐远。
正厅里安静了片刻,只剩下了李传应、李廷攸和端木绯三人,小厮则被遣到了厅外的檐下守着。
此刻李传应也已经明白了过来,不由斜了李廷攸一眼,若非他在信中说得含糊不清,只提端木家的表妹,他和李传庭又怎么会理所当然地误以李廷攸指的是端木纭。
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个小外甥女端木绯!
虽说古有甘罗十二为相,但是李传应还是有点无法相信,眼前这个年仅九岁、好似糯米团子一样的小丫头竟然能有那样敏锐的目光,以及洞悉一切的本事?!
这也委实太多智近妖了!
李传应上下打量着端木绯好一会儿,心里还是有所怀疑。
端木绯泰然自若地捧起一旁雅致清简的青花瓷茶盅,看着那橙黄明亮的茶汤,先嗅茶香,再试茶味,徐徐品味舌上余甘,一脸真挚地赞道:“都说大红炮乃茶之王者也,生于武夷峭崖悬壁之上,果真是‘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今日我能喝到这上品的大红袍,真是托了大舅父的福。”
这个小外甥女说起茶来头头是道,诚如侄儿所言是个爱茶的小姑娘。李传应心道,小姑娘那单纯的笑脸让他心里越发不确定了,又用询问的眼神瞥了李廷攸一眼,似乎在说,你不是在开玩笑?
李廷攸被李传应的这一眼一激,一时忘形,忍不住催促端木绯道:“绯表妹,明人眼前不说暗话,你就别……”
“磨磨唧唧”这四个字差点就要脱口,但他又及时刹住了,连忙掩饰地清了清嗓子,嘴角又挂上了温和的浅笑,说道:“大伯父这次暗中离开驻地,千里迢迢远赴京城,若是被外人察觉,这罪名可不小。”
言下之意是警告端木绯这件事事关重大,她就别拿乔了!
端木绯如何听不出李廷攸前半句的失言,似笑非笑地看了看他,然后乖巧地看向李传应。
“大舅父,”她干脆地进入正题,“之前攸表哥说与我说了一些八年前的事。”
八年前……李传应眉头一蹙,再次看向了李廷攸,仿佛在无声地问他到底说了多少。
李廷攸笑容微僵,只得颔首表示他知道的都说了。
李传应一时神色有些复杂。
李廷攸这小子毕竟还太嫩,先武宁侯的那些事如此机密,这小子竟然就这么轻易地告诉了他才九岁的表妹?
李传应毕竟久经沙场,很快就冷静了下来,覆水难收,事到如今,不如就试上一试。
他理了理思绪,就说起了李廷攸离开后发生的事——
几个月前,李传应发现李大夫人变卖了她的嫁妆并挪用了李家公中十几万两银子后,就曾私下与她对质。
李大夫人当时哭着解释说,是因为今春西州中部干旱,不仅是百姓收成不好,军中屯田亦然,军粮不够,实在是迫在眉睫,才暂时把公中的钱“借”给武宁侯府,等秋收以后,就会把公中的这个窟窿填上。
李传应也听说过西州中部干旱的事,因为牵连地域不大,比之淮北春汛的水灾是小巫见大巫,因此虽上报朝廷,却没掀起太大的涟漪。
两人怎么说也是二十年的原配夫妻,李大夫人这么一说,李传应也就信了。
直到八月收到李廷攸从京城的去信后,李传应再次悄悄查起了李大夫人。
这一查,他就暗中截获了李大夫人派亲信寄出的一封书信……
李传应意识到了不对,所以不惜冒着偌大的风险暗中随李传庭跑了一趟京城。
李传应眸色微凝,想着妻子,心头似是压着一块巨石。
他俯首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李廷攸赶忙识趣地站起身,亲自把那封信转交给了端木绯。
端木绯取出信封中那折叠成长方形的绢纸,仔细地将信纸展开,娟秀的自己映入眼帘。
这是一封家书,信上只有寥寥几句报了平安,根本看不出什么不对来。
端木绯眉头微动,感觉这纸张的触手干涩,便将信纸举得更高,一股异样的气味顿时钻入鼻尖,这是……
她的鼻头动了动,若有所思地歪着小脑袋,一下子就确定了,抬眼对着李廷攸笑道:“攸表哥,给我取一盆清水来。”
李廷攸嘴角抽了一下,这小丫头这是把自己当小厮使唤了吗?
------题外话------
要不要改个书名呢……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109良策
李廷攸还没说话,就听李传应吩咐道:“攸哥儿,去取盆水来……”李传应的语气中有些复杂,似是透着一丝淡淡的惊叹。
“是,大伯父。”李廷攸闷闷地对着李传应应了一声。
半盏茶后,水就送来了。
端木绯毫不迟疑地把那张绢纸放入清水,墨迹在水里没有一点模糊的迹象,反倒是绢纸上空白的地方隐约显出了几行字迹。
这封信看似普通的家书,其实是一封用明矾水书写的密信。
端木绯嘴角弯弯,立刻把湿哒哒的信纸捞了出来。
果然是这样!
最初引她怀疑的是纸张的触感,这张信纸恐怕在李传应手里已经下过一次水,信纸干涸后,纸张的触感就变得有些粗糙,而她又闻出了信纸上散发出来的那股异味是明矾,方才大胆一试。
端木绯仔细地端详起信纸上的白色字迹,从上面的数字、量词以及银两的数目来看,这分明就是数笔账目,再结合单价……
端木绯微微蹙眉,须臾,抬眼看向了李传应,语出惊人地问道:“大舅母正以李家的名义盗卖军粮?”
端木绯用的是询问的口吻,然而那张小脸上的神情却是十分笃定。
去岁的米价每石不到二两,可是从冬季雪灾到春季淮北春汛,再发展到流民四处逃荒,几地匪乱,米粟踊贵,到了今夏已经是石米四两。
按照这份账目,李大夫人以每石一两半的价格买下了四万石大米,转手以石米四两售出,一下子就净赚十万两白银。
这简直就是无本生意。
可是她这四万石大米又是从何处而来?!
四万石大米那可是整整六百万市斤的大米,总不会是凭空变出来的?!
考虑李家在闽州的身份,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军粮。
自古以来,武将吃空饷卖军粮,或者把陈粮换新粮卖了赚取差价,也非罕见之事。
这一次,李传应控制不了面上的表情,不禁露出了动容之色。
他也知道这封密信所藏的秘密,一开始不提,自然是存着想考验端木绯的意思,却没想到他这个小外甥女竟然没几息时间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想当初他和二弟也是两人一起私下研究了大半天,方才瞧出门道来。
早知户部尚书端木宪精于算术,端木家的子弟个个都是自幼研读算经,可是这一刻李传应方才感触到何为天赋异禀。
有的人在某些方面大概就属于天生奇才,注定被人所仰望……
端木绯伸出一根白生生地手指点着绢纸上的一个印记,继续分析道:“这件事大舅母做得并不隐密,甚至还留下了账目和李家的印戳……像是在故意留下什么把柄。”
说着,她清澈的大眼中绽放出锐利的光芒,声调软糯依旧,语气却坚定干脆,十分肯定地说道:“大舅父,大舅母这是想以此来陷害李家。”
而李大夫人会这么做,恐怕十有八九还是与先武宁侯之死有关。
李传应也隐约猜到了一些,但毕竟身在局中,事情又与自己的妻子有关,有时候便难免一叶障目,反倒没有端木绯看得那么通透。
此刻,听闻端木绯一语道破,他直愣愣地坐在了原地,眸中似是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才缓缓地开口道:“若真要弄垮李家,光凭你大舅母这些东西怕是成不了事。而且,她一妇道人家,又如何动得了军粮?”
他话中难掩艰涩,也没指望端木绯回答,就自问自答道:“李家在闽州不过八年,因剿倭有功方在闽州站稳脚跟,看似如日中天,其实根基尚浅。闽州乃海陆交通要冲,各方势力割据……”
空气渐渐凝滞。
端木绯看着上首的李传应,眼前这名身经百战的将领身上流露出来的坚毅,让她心底不由升起几分敬意,几分好感。
端木绯沉吟一下后,又道:“大舅父,您可曾想过,先武宁侯之死的真相知道的人应该不多,是谁透给大舅母的?”而且故意歪曲真相,是对方只知其一二便妄加猜测,还是他原本就是居心不良?
这一句点拨又令得李传应再次动容,伯侄俩的目光都射向了端木绯,她问到了关键。
这一点是他们忽略了!
李传应的眼眸幽沉幽沉,紧紧握在一起的手背上那微微凸起的青筋透出他内心的翻涌与激动……
端木绯勾唇笑了,笑得像是一只狡黠的猫儿般,笑吟吟地问:“大舅父,您可要把这根刺彻底拔了?”
“绯丫头,你有何良策……”
一阵凉爽的穿堂风猛地刮进了厅堂里,将话尾吹散,庭院里几株秋菊被风拂得微微摇晃,细长的花瓣被随风飞去,让这庭院中平添了几分颓废。
日头被阴云半遮半掩着,令得灰蓝的天空黯淡无光。
等端木纭随李传庭回来正厅的时候,话题已经说得七七八八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