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异闻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月关
后来闻名于世的天圣大王麾下八犬中,有一个叫“藏刀”,藏刀就是司马杰,取自“笑里藏刀”。
所以,杨瀚对司马杰也是真的很是看重,他懂得利用这些人各自的长处。
司马杰又滔滔不绝地说了好多肉麻的马屁,顿觉浑身舒泰,全身三万六千根毛孔都张开了,与大王已经心连着心了,这才神清气爽地站起来。
徐海生一脸的不耐烦,要不是他俩搭班子这么久了,他知道这司马杰的毛病,两个人处得还相当不错,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算是交情极好,他早一把将司马杰揪起来了。
羊皓也早已站起,饶是他已日渐阴冷的模样,唇边也不禁挂上了一丝无奈的苦笑。
直到司马杰抹着眼泪站起,羊皓才又进前一步,拱手道:“大王,奴婢已调查清楚,以横云山脉为界,东面,如今我们管不得。我们西面,不服王化的部落本有七个。
在大王登基,诸部出山之后,那七个部落也出了山,但现在他们已经变成了三个。
其中一个部落是归顺了另一个部落,名为“千猪”。
还有两个部落是合二为一,联手自保,名为“风月”。
至于另外三个,则是由一个大部落,打败了另外两个,将其全部吞并,名为“斩三刀””
杨瀚好笑道:“这都什么鬼名字?”
羊皓道:“千是千峰部落的名字取其首字,猪是丰猪部落的名字取其次字。其余两个部落,大抵如是。实际上就是按照合并后的势力大小排序,把其部落名字中相应的字取,合为部落的新名字。”
徐海生冷笑道:“那要是这个部落吞了十个八个部落,那部落名称岂非奇长无比?”
羊皓淡淡地道:“大王已经注意到了他们,他们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
徐海生一呆,这话还真不好接啊。
杨瀚道:“你继续。”
羊皓道:“千猪部落如今约有五十多万人口,距我们最远,他们在大陆最南边。
不过,他们所据的地势奇险无比,先是一条大江,浩浩荡荡,堪称天堑,过了此河,又有一关,两山夹峙,奇险无比,只有闯过这两关,才是一马平川,除非,从海上去。
所以,‘斩三刀’部落的势力虽然远远强大于这个部落,如今却也不曾攻伐他们。”
杨瀚眯了眯眼睛,问道:“这斩三刀,如今势力如何?”
羊皓道:“‘斩三刀’部,势力最大的斩山部,原本就有六十多万人口,只是原本藏于山林,这个大部落得分成无数的小部落才能生存,如今没有龙兽之害,他们也出山筑城,开荒垦地,人口得以聚拢。
如今他们接连吞并了相邻的两个部落,现有人口,已经接近一百四十万。他们的地盘,有大片的草原,所以骑兵尤其强大。还有就是……”
羊皓抬眼看了看杨瀚,又轻轻低下头去:“据奴婢派去的密探回报,新年元旦之日,‘斩三刀’部落将要立国,他们如今连国号都已定了,定国号为‘秦’,新帝的年号为……‘斩杨’”.
此言一出,连有机会就要拍马屁的司马杰都不敢开口了,“斩杨“,这是明摆着向大王发起挑衅啊,那个部落竟落如此狂妄!
杨瀚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国号为秦。这是想说他们延续的国祚是……”
司马杰等人原是小民,对于祖地、对于另外一个时空,所知不多,所以杨瀚没有再说下去。
不过,这个部落竟然定国号为秦,这是巧合,还是他们的部落首领原是三山帝国覆亡时的一方大贵族,他们家族知道许多关于祖地的历史?甚而……这个部落的族长,他的父祖或者他本人,也是从祖地来的?
杨瀚沉默片刻,道:“关于将要自立为帝的这个人……你还知道多少?”
羊皓道:“不多,我们的急脚递才成立没有多久,刚刚把触角探出去。原来诸部分散,对于这些远隔重山的部落,知其部落名就不错了,谁会去打听仔细。现如今,我们对他们也了解不多,不过奴婢已经派了几批人,在做进一步的探察。”
杨瀚点了点头,对于一个刚刚草创的谍报机构来说,羊皓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羊皓道:“奴婢对他们那边了解不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之间,还隔了一个‘风月’部落。”
杨瀚刚刚听说‘风月’部落时,就觉得这名字稀奇,待听说是将合并的部落名字各取一字取成,这才明白为何会出现这样古怪的名字。
听羊皓一说,杨瀚便道:“这风月部落在何处,底细如何?”
这时候,还没有关于整个三山洲势力分布的地图,那也是需要派出人员进行勘划的,所以就连说起如今隶属于杨瀚的各方势力的分布,如果不是因为他亲自走过两遭,脑海中对于这个势力究竟处于东南西北的哪一方,周围地形如何,杨瀚心中也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如今对于这个“风月”部落,杨瀚就更加不知所在了。
羊皓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向杨瀚解说,想了一想,才道:“这个‘风月’部落,由‘大风’部落和‘月华’部落组成。两部合一,现在人口近八十万人,男女皆可控弦捉刀,故可聚兵二十万。
该部所在,沼泽、河流、山川密布,故而其西面的‘斩三刀’部落虽然强大,骑兵却几无用武之地,所以目前相安无事。
实际上,这三大部落所在,都是不适合龙兽活动的,所以在大王您拘束龙兽之前,龙兽对那里的祸害也最少,这也是他们虽然偏居一隅,生活穷困,却一直不受我西山强大部落约束,且能迅速集中,隐隐有立国之势的原因。”
杨瀚明白了,自语道:“如此说来,我们要一统三山,这第一战,要先战‘风月’啊!”
羊皓眉头微皱,道:“我西山诸部,主力正在瀛州,此时与‘风月’开战,只怕……”
杨瀚笑了笑,截口道:“正因为我东山主力尚在瀛州,寡人才要与‘风月’开战。不然,纵然打下‘风月’,与寡人何干?势必要被诸部瓜分干净,寡人连汤都喝不上一口。”
杨瀚瞟了徐海生一眼,道:“徐公公,回头你就不必下山了,象奴队,从此交由司马公公掌管。你随本王左右,待寡人采了那一溪‘风月’,送你个大将军当当。”
南宋异闻录 第272章 借力打力
第272章 借力打力
世间事物,总有万千联系。也许没有一个人高高在上,可以凌驾于人类社会之上,去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一一梳理清楚。
所以,他们只能用气运来解释。
所以,史学家的优势就是,他拥有众多已经发生的事件的资料,他可以按照这些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操纵这些事件的人物关系,进而推测出它们相互影响的内在关联。
对于三山世界来说,史学家们的解释是这样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帝国旧的秩序开始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旧的统治阶级对于上层权力的垄断,渐渐与新兴且壮大起来的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愈发激烈,这就给大动荡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而整个三山诸国动荡的契机,其导火线就是一个人以及两种政体的碰撞。
蓬莱帝国的皇帝权力集中制与元老院的共和民主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
这种特殊政体本就是当年两大势力媾和的结果,历经五百年的发展,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再也无法维系下去了。
于是,元老院幕后策划,支持一个万夫长,发动了针对皇帝的叛乱。
方壶帝国,则是政权分离制与政教一体制的冲突。
同样,五百年前,教会诸公国之间尚处于蜜月期,教会需要诸国大公的支持来传教,各国大公需要教会来麻痹百姓,做他们的顺民,双方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五百年后,教会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它越来越渗透到世俗势力中。它越界了,因此导致诸国政治势力的激烈反抗,于是,方壶帝国开始战乱不休。
于教会而言,这是圣战。
瀛洲帝国呢,却与政体冲突没什么关系。
它的动荡,仅仅是因为一个家族势力越来越大,它想取代原本的皇帝,自己做这个国家的主人。于是,它的动乱爆发了。
这三者之间都是由于各自存在的问题爆发的冲突,可它们同时爆发,有没有存在影响或者说是联系呢?
当然有的!
正是因为蓬莱帝国的皇帝与元老院率先对立,元老院暗中支持一个有野心的万夫长造反,陷入困境的皇室向教会投诚,借助外力。
教会势力趁机进驻蓬莱,导致教皇势力与蓬莱势力之间的几个公国感到非常不安。
它们担心在教会支持下蓬莱之乱平定,那时它们夹在中间,随时会被教会与蓬莱帝国联手镇压。
于是,趁着蓬莱帝国内战正酣无暇它顾,这几个公国结成联盟,血腥清洗国内教会,向教皇发起了挑战。
教皇号召忠于教会的诸国反击,方壶帝国圣战打响。
瀛洲与蓬莱帝国毗邻。唐家虽然积累了很大的力量,已经足以向皇室发起挑战,但是他们担心引来蓬莱帝国的干涉。
同样都是皇帝,没有谁愿意出现一个篡位者,并且取得成功。这种示范效应太糟糕了。
所以,唐家一旦造反而皇室向蓬莱帝国求援,可以预料,蓬莱帝国一定会出兵干涉。
所以,如果蓬莱不乱,瀛州唐家绝不会选择这个时间点造反,或许唐家积蓄、准备的时间还会持续一两百年,直到唐家认为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应对来自外部的干涉。
又或者,在这漫长的时间中,唐家已经坠落,又有新的势力兴起。
至于三山洲,虽然它后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可是史学家们却一致认为,它只是一个在三大帝国各自陷入动荡时应运而生的一个幸运儿罢了。
三大帝国的动荡是必然要发生的,只是早与晚的问题。
三山帝国杨瀚的崛起,才是气运所钟。
因为,哪怕没有杨瀚大帝穿越时空,返回三山。唐家要借用三山洲的势力牵制木下亲王,也必然会扶保三山势力中的一个成为三山王。
事实上,唐家本来就在这么做,唐家本来接触、联系的是徐家,如果历史如此发展,那么三山洲上不过会出现唐氏的一个附庸国罢了。但是这个国家,是一定会出现的。
杨瀚的到来,凭借着他的雄才大略,改变了一点:原本只是应该在这个时间节点诞生,成为唐氏附庸,在三大帝国同时发生历史性大动荡的关键时刻出来划划水打打酱油的三山国,居然在这场举世大动荡中赢得了最好的发展机会,成为未来世界中的第一强国。
然而此时,在未来的史学家口中,承接了天地气运,成就了一方霸主的杨瀚,还连半个三山洲都没掌握。
他的势力,现在只有忆祖山及环绕忆祖山而建的几十个村落,但是经过近两年的准备,他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夺回王权了。
夺回王权的关键,就是掌握武力。
此时还没有人知道杨瀚打算何时做,也不知道他打算怎么做。
但是在后世史料中,这个步骤却是无比明晰。
杨瀚大帝攫取兵权的第一步,就是利用诸部精锐主力正在瀛州作战,大肆掳夺财富和人口而内部空虚的当口中儿,主动挑起了对“风月国”的战争。
“斩三刀”部落将要在明年元旦立国为“秦”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风月部落,风月部落的联盟酋长洪林果断决定抢先立国。
唯有如此,两个部落才能彻底无分彼此,拧成一股绳儿,以抗拒强大的秦国。
洪林自立称帝,定国号为“周”,开始对合盟的两个大部落进行最彻底的内部整合。
可是,整合刚刚完成一半,他的一个儿子就在巡视边界时,与三山王杨瀚国内的一个部落发生了冲突。
孰是孰非已经很难分清了,但结果是:他的儿子死了。
洪林勃然大怒,手下立即把正在该国做生意的一些三山国人抓了起来。然后,从他们口中听说了一个重要情报:三山国内主力如今全在瀛州,配合唐家作战。
洪林的大风部落一向独立,不服西山徐氏管教。如今更是自立一国,又毗邻三山国,原本就担心会受到三山国的攻伐,如今,更是有了主动一战的理由:
杀子之仇,不可不报!
三山国内部空虚,机不可失!
削弱三山国,便是壮大自己,不然等三山的百战之师回来,恐怕他就要腹背受敌,不管是“三山”还是“秦”,都够他喝一壶的。
于是,洪林果断决定,讨伐三山。
趁着三山空虚,说不定有机会吞并整个三山国呢,如果是那样的话……
人如果没有梦想,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
洪林不是咸鱼,所以他杀过来了。
这一路杀去,从那些商贾那里得来的消息果然不虚:三山国内如今何止是空虚,简直是十分空虚,留守各处山城堡寨的力量虚弱至极。
洪林亲率大军,竟是一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一时间各个部落留守于老城的人马和贮存于老城的物资,纷纷落入洪林手中。
三山各部闻讯震怒,他们意欲反击,可是诸部各自为政,对洪林根本就是防不胜防,吃了几次大亏后他们终于明白过来,各部人马必须得统合起来,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各方情报,才能抵挡这支日渐深入的队伍。
而这个人,他们发现,这个居中统筹的人,只能是杨瀚。
于是,各部首领,纷纷集中于忆祖山上。
自杨瀚登基,忆祖山上还是头一回这么热闹。
南宋异闻录 第273章 心难相映
第273章 心难相映
“大王,王后来了!”
听到这句话,杨瀚手里的箭顿时一停。
他正跟谭小谈在做投壶游戏,谭小谈的武功比杨瀚高明多多,也就是有心让着他,不然凭着小谈的腕力和眼力,杨瀚就只剩下吃土的份儿了。
一听徐诺上山,杨瀚正欲投壶的动作一顿,小谈飞快地看了杨瀚一眼,神情有些不自然。
虽然与杨瀚双宿双栖的是她,可毕竟那徐诺才是杨瀚的正妻,这个名份她是夺不了的,一听徐诺到了,饶是谭小谈一向无所畏惧的性子,竟也生出几分怯意来。
那种怕不是怕徐诺,只是怕在徐诺和杨瀚之间,她无法自处。
“哦,请她到这里来吧。”
杨瀚手上的动作只是顿了一顿,便又比划了一下,刷地一下投出一箭。
本指望这一箭投中,显出他的心中镇定,奈何那箭却仍是投得歪了。杨瀚心理很强大,还真不是因为这位只常闻其名,不常见其人的王后来了有什么惶恐,是真的技术不行。
一阵环佩叮当,徐诺袅袅而入,一件靛青色镂金花纹的衣裳,既得体又端庄,显得优雅而高贵。只是那收得恰当好处的腰身,袅袅娜娜的,透出几分并不影响其高贵优雅的妩媚来。
看得出来,这段时日不见,徐诺既要主持几座大城事宜,又要安排出兵瀛州之事,还要平衡徐氏各房获得的利益分配,使她的容颜更清减了些。
精致的瓜子脸蛋儿上,一双有神而灵动的眼睛,显得更大了。她从门口走进寝宫大殿,阳光正侧在她的娇靥上,肌肤剔透得反映出莹润的光来。
她甫一入厅,便带起一阵淡淡的香草芬芳,虽然若有似无,却怎么也不会消失,彷佛她那吹弹得破的肌肤就在鼻端,令人闻嗅不倦。
谭小谈吸了吸鼻翅,悻悻地想:“是京都青影堂的胭脂,早知道,人家该带几匣回来的。偏就她爱显摆。”
一见杨瀚正作势投壶,徐诺嫣然一笑,漫移莲步,款款走来,嫣然道:“满朝文武怒发冲冠了,大王还有闲情逸致在此嬉玩呢。”
杨瀚没有扭头,只是看着前方的箭壶,比划着远近,悠然道:“寡人不在乎啊,若不是这样的时候,王后怎肯回宫,来见寡人一面?”
杨瀚抬手一掷,那箭划了一个弧形,唰地一下正入壶中,杨瀚很满意,终究是没在徐诺面前丢脸。
杨瀚向谭小谈示意了一下,走到椅上坐下,谭小谈跟过来,在旁边锦墩上坐下,端过一盘葡萄来,用银签儿剔了葡葡核,剥了果皮,用两根纤纤玉指拈了,便递到杨瀚嘴里。
徐诺跟了过来,腰肢摆动的幅度不大,款款有律,身姿却轻盈得仿佛能作掌上舞。
“大王,似乎有些不愉快呢。”
徐诺有点小窃喜,如果杨瀚对她的到来一句抱怨都没有,甚至非常欢迎,那就太不正常了。
因为不管怎么说,做为他的妻子,自己真的是一点为人妻子的义务都没有尽到。如果这种情况下,他居然无怨无悔,那只能是因为他认清了现实,甘于做个傀儡,又或者……他图谋甚大。
不管哪一种,她都不喜欢。
徐诺虽不在咸阳宫,在这里的耳目却不少,她知道迄今为止,虽然杨瀚身边娇花弱柳无数,他却只采撷过谭小谈这一枝。
他没有堕落下去,没有耽于美色,这令徐诺有些愉悦。但是,他能如此自律,又让徐诺有些矛盾。这样一个大王,对徐家来说,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一时间,她也有些想不清楚了。
杨瀚没有答她的这句话,杨瀚正在吃葡萄。
徐诺摸了摸椅子扶手,笑吟吟地道:“大雍城里我也置办了这样的家具呢,大家从祖地带来的这种家具,确实舒适。”
杨瀚叹了口气,道:“不要谈家具了,我知道,各大部落首领,都上山了,你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来,是想要什么?”
徐诺脸儿一红,有些羞恼,气道:“我可不是为了迷惑你什么。”
杨瀚道:“那是自然,我听说,徐家的幻术虽然厉害,但是,一种时间太短,转瞬人就醒了,用于战斗时无妨,其他时候却是无用。另外一种,倒是厉害,只是受术者从此懵懂,犹如木偶。最重要的是,对施术者的精神,伤损也大。我好端端地在这里,你自然不必对我用这幻术。”
徐诺目光突转锐利,刷地盯了谭小谈一眼。
谭小谈微微仰起天鹅似的脖子,下巴扬起一抹骄矜。
杨瀚道:“不是小谈告诉我的,是我出山巡游时,蒙战告诉我的。”
“原来是他,这老匹夫!”
徐诺冷哼一声,复又看向杨瀚,目光晶亮中透着深邃。
杨瀚微微皱眉,道:“怎么?”
徐诺一字一句地道:“哪怕你不肯甘受摆布,我也不会对你用幻术的,你信不信!”
杨瀚盯着她的眼睛,她的眼睛似乎很深邃,但又似乎很透澈。
杨瀚情不自禁地道:“信!”
说完这句话,忽又自失地一笑:“我都不知道,我这么回答,是不是因为已经受了你的盅惑。”
徐诺神色微黯,但一闪即逝,只是淡淡地道:“唐家有秘法可防我徐家秘术。回头你可以问小谈姑娘,她可以辨别。”
杨瀚相信了,讶然道:“你为什么会这么说?”
徐诺涩然一笑,道:“不管怎样,你总是我的丈夫。你以为,丈夫这称呼,对一个女人来说,可以儿戏的?不管有没有肌肤之亲,我一个女孩儿家,与你拜了天地,成了夫妻,心中岂能没有你的印记?”
杨瀚定定地看着她,问道:“为什么忽然与我说这些?”
徐诺道:“因为,我发现,你真的不是一个庸碌之辈,如果,徐家肯放下对于权力的热衷,忠心辅佐于你,相信三山一统,要比现在快上数倍,三山重新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或许并非难事。
但是,徐家……不会答应。我是徐家的人,我无法背叛我的整个家族,向他们挥刀。可我……”
“可你又想叫我明白你的苦衷,谅解你的不易?”
徐诺沉默良久,幽幽地道:“我今天来,本不是想说这些,只是忽然之间,我感觉,我现在若不对你剖白心声,或许,永远都不必说了。”
杨瀚怵然一惊,她……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她已经察觉我的动作了?还是……有感而发?又或者,这才是徐家幻术的最高境界,这是在攻心?
杨瀚定定地看她良久,竟然感觉,自己根本无法确定她的心思。
女儿心,海底针么?
小青也好、小谈也罢,那心思,他总能揣测几分。只有这个七七,他是真的看不透。
看不透,心又如何能走在一起?
杨瀚也是沉默良久,叹了口气,道:“我,看不透。我们还是先聊些能说透的事吧,王后先来见我,徐家想要什么?”
南宋异闻录 第274章 利字当头
第274章 利字当头
“要对付一个统一了的‘风月’,我们不能各自为政。本来,我们三山洲上留下的战士就不多,再一盘散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诸部必须统合起来,形成一支武装,才能应对眼前的局面。”
杨瀚点点头,道:“王后所言甚是!”
徐诺道:“徐家,想要这统兵之权。”
“不可能!”杨瀚拒绝的特别干脆。
“大王!”徐诺的眉锋立了起来。
“喊什么喊!”杨瀚白了她一眼:“不是我不肯,而是以巴、蒙两家为首的各大部落不会肯。徐家掌诸家兵权?王后,你太想当然了。”
杨瀚讨论着公事,可时不时又夹以男女之间微妙的感情表现,这就使得徐诺纵然是在谈论公事,却也不至于把她自己完全摆在一个公事公办的角色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