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异闻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月关
因为塔楼上浓起一起,又是炙人,又是呛人,所以皇帝顺着楼梯退了下来,却仍仰望着,啧啧惊叹。
这时,一声尖利刺耳的鸣叫自空中传来,瀛皇、小谈和浅草菊若一起望空看去,就见一只巨大的乌褐色怪鸟穿过一道道笔直向天的狼烟,自远方振翅而来,仿佛穿越虚空,突然出现在那里。
“天呐,凤凰!是黑凤凰!零,菊若,你们看!噫?凤凰为什么这么丑?果然是脱毛的凤凰不如鸡!”
瀛皇感慨着,眼见那怪鸟向自己俯冲过来,一哆嗦,手里的火把吧嗒一下掉在了地上,吓得他赶紧跳开,免得燎着了自己的小衣。
飞龙滑翔着丑陋的膜状翅膀,但是只要一振翅,产生的劲风却比羽翅更大。只是扇了两扇,它就已冲至摘星楼顶。
楼下的乱军和守卫都惊呆了,所有人都停止了搏斗,呆呆地向空中看去。
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瀛州没人见过这种怪物。
“呼~”
飞龙又一振翅,黑烟和粉烟回卷,整个楼顶顿时一片迷雾,呛得瀛皇和浅草菊若以及谭小谈咳嗽不止,泪流满面。
这烟是用来示警的,平时本就不可能呼吸到,自然无人考虑如何改良它的构成,以保证烟味的平和。
“咳!咳咳咳……”
瀛皇声嘶力竭地咳着,他刚从塔楼上跑下来,呼吸急促,所以吸的烟也最多。
“我奉命来救瀛皇,瀛皇可在此处?”
空中怪鸟在摘星楼顶盘旋了一圈儿,一个声音在怪鸟背上响起。
谭小谈精神一振:“果然来了!原来,大王用了这种手段?这是飞龙兽!是凤鸣的作用吗?四鸣音功的凤鸣果然没有失传?”
谭小谈此前也听说了杨瀚只懂得四鸣音功的前三种,此时一见这飞龙,却是马上想到了这一点。
只是,她现在是杨瀚的人,知道了这个秘密,却是只为杨瀚的实力更加强大更高兴,倒不至于心中凛凛,向人泄密了。
“这里,瀛皇陛下在此!”
谭小谈向空中急叫了一声,那怪鸟又是一个盘旋,自鸟背上露出一个人头来:“谁他娘的放的烟火,我这飞龙熏的都落不下去了。”
这句话一转即逝,那怪鸟又是凌空盘旋一圈,然后一架绳梯倏地放了下来:“快!爬上来!”
瀛皇仰望空中怪鸟,惊叹道:“这是什么东西?”
谭小谈一把抓住绳梯,递到他的手上:“快!陛下,快上去,火快要燎到眉毛了!”
“哦哦,好!”
瀛皇反应过来,一时也顾不得探问这怪鸟的真相,急忙就往上爬,可才爬了两阶,他又跳了下来,一把将浅草菊若拉到近前:“快,你先上!快点!”
菊若来不及反对,就被瀛皇连推带搡地弄上了软梯。瀛皇又道:“零,你第二个。”
这个家伙啊,虽然望之不似人君,倒是挺有人情味儿的。
谭小谈心中一暖,深深地看了眼这个不太着调的皇帝,沉声道:“我不叫零,我姓谭,我叫谭小谈。陛下,我就是来救你的!”
“什么?”瀛皇脸色一变,他性情颇有些怪异,大概与他独特的生长环境有关,不过,他可不傻,只这一句话,他就明白了很多。
谭小谈说着,一把托住了瀛皇的腰,大声道:“快些,上去!”
黑烟裹挟着粉色的烟,盘旋着缓缓升空,在远远的山外也能看见。
倒是那只飞龙,从山外却是根本看不见了。
这个距离,那只飞龙不过就像滚滚烟柱中的一粒尘埃。
纪香望着那浓烟,脸色苍白。
与她同坐在小亭中的是唐诗,唐诗执白棋,正拈着一枚棋子。
她的对手显然心已经乱了,棋面已呈败象,可是纪香却没有盯着棋盘,只是望着远方。
“对不起!”纪香喃喃地说了一句,珠泪潸然而下。
皇帝,已经葬身摘星楼上了吧?就像古老传说中葬身鹿台的纣王?
只是,自己没有陪在皇帝的身边。聊堪自慰的是,陛下那么风流,身边一定少不了美人相伴,听说……陛下现在虽宠爱的女孩叫零。
这个零应该还没被陛下染指吧,毕竟她才刚刚出现没有多久,而那个皇帝,最喜欢追求的过程。
哎!希望,她正陪在皇帝身边。那么黄泉路上,陛下也就不会寂寞了。
唐诗见纪香已经无心下棋,便把棋子轻轻放回了匣中,也向青萍湖方向望去。
那里,有一道道的狼烟升空,最大最壮观的一股,是粉色与黑色盘旋而上的,在高空之上酝酿成了一朵颜色诡异的蘑菇云状,盘旋着,仿佛是地狱之魔张开的独眼。
父亲成功了。仍有反抗之力的,只有南方的木下亲王的封地。
可是木下亲王一死,木下亲王府群龙无首,他们势必要角逐出一个新的领袖出来。
而在此期间,父亲将彻底整合北方各个势力,然后一举南下,统一瀛州。
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给父亲留出消化吸收北方各个势力的时间,否则南方木下势力一旦北伐,双方战事一旦处于胶着状态,现在被强势压制住的北方各个势力,必然各生异心。
希望三山洲能够起到作用,有他们牵制,再加上木下亲王的势力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内乱才能重新选出领袖,也就给父亲争取了时间。
父亲的谋国之举已然势不可挡了,那个时候我需要面对的艰巨任务是什么呢?
唐诗眯了眯眼睛:“皇太子、皇太女?接下来,该是我与几位兄长之间的战斗了么?”
唐傲上将军反了。
恶龙降世!
木下亲王被杀!
瀛皇陛下点燃摘星楼,到天上摘星去了。
消息在整个瀛州迅速荡漾开来,因为坚信他们的皇帝是天上神明降世,而今神明陨落,天下将堕入寂灭之世的百姓众多,追随皇帝自尽的百姓人家,竟有数万之众。
瀛州皇室用了五百年,成功地以一种宗教洗脑的方式,把皇室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植入了人心。只可惜,永远无法洗脑的,是那些距“神”最近的人。
神明,终究是陨落在这些神的近侍手中了。
瀛皇当然没有死,那天瀛皇和谭小谈、浅草菊若登上飞龙背,便被载着飞出了青萍山脉。
飞龙虽然可以一飞万里,可是载着四个人显然就不可能仍然保持这样的成绩。
它飞出青萍山脉,就在一处小村庄里降落了,这里有谭小谈早就安排下的一辆马车。
他们换乘了马车,继续往南走,一路换马不换车,如此足足走了两天两夜,然后就换上了一条小船,沿水东向。
他们在小船上又漂流了两天,便到了北海边。那里有一条三桅的大船在等着他们。
他们登上大船,直接驶离近海,在海上漂泊了四天,在南海浩无边际的海域上,由一艘带着海盗标记的战舰接手,继续向大海深处驶去。
瀛皇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大概太阳升落了有七次,距青萍宫之乱已经过了半个月,他们被装进货物箱子,搬上了码头。
然后先是车子,再然后也不知道是什么交通工具,他们在空中摇晃了许久,要不是瀛皇从不晕车晕船,早就连苦胆都吐出来了,这才停下来。
瀛皇钻出箱子的时候,已经习惯了那种起起伏伏的感觉,他一脸懵逼地站在平坦的大石铺就的广场上,就像脚下踩着波涛,肩膀还下意识地一起一伏着。
这时候,正是夜晚,满天繁星。
远处有火把冉冉而来,然后瀛皇就看见一个挺漂亮的年轻男人走到了他的面前,零那个小没良心儿的女人已经率先向这个漂亮的年轻男人跪了下去:“大王,小谈不辱使命!”
大王?
一路都被蒙着眼睛,捂住嘴巴的瀛皇陛下没跟任何人交流过,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世上有什么大王。
那么?朕是被一个山大王绑架了么?
瀛皇苦闷地想,这样的话,朕还不如烧死在摘星楼上,那还体面些。
南宋异闻录 第267章 天神之会
第267章 天神之会
那位大王没有理会瀛皇的询问,只是挥了挥手,便带着他们迅速登上了山顶。
那里居然有一座宫殿。
瀛皇在夜色中,也看得到那宫殿的雄伟 。
“虽然比朕的宫殿简陋了些,不过……这个山大王看来很不一般呢。”
瀛皇暗暗地想,对这个莫名其妙的大王更加好奇了。
他们刚刚进入咸阳宫,梆子声便敲响了。
不是更夫敲的梆子,而是示警的梆子。
“梆梆梆~~”
夜里,清脆的梆子声比钟声和号角传得更远,也更容易被睡梦中的人警觉。
由忆祖山上传下的梆子声,很快就由山腰和山脚的人家继续传了下去。然后,以忆祖山为中心,四下数座山峰内外,便似一阵风吹走了乌云,点点星光露了出来。
那是灯火,一个个村寨、一户户人家发出的灯火。
无数的人家醒来了,家有青壮的,已经迅速背起他们的猎弓,拿起他们的刀叉,迅速到他们的村口汇合,然后由他们的保正率领,分成一个个小队,以村庄为中心,向四下辐射过去。
妇人和儿童、老人们也没有闲着。
三山妇人同样善战,虽然力气比起男人要差一些,但是不比刀剑,只要一弓在手,她们也是极具威胁的对手。
而此刻,她们已经隐在树后、屋顶、墙侧,如果有村里人不认识的陌生人出现,就会突然有一枝利箭,从他们绝对意想不到的方向出现。
老人们经验丰富,他们坐镇村寨各处要道,指挥调遣,孩子们拿着锋利的砍柴的弯马、甚至射鸟的弹弓子,听候爷爷奶奶们的吩咐,往来奔跑,传递消息。
山上的梆子声,意味着有贼出现。
他们都是直属于大王的子民,他们原本都是逃荒的难民,他们知道要生活下去何等不易,他们更清楚现在的安宁和幸福的生活来自于谁。
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他们对大王的依附有多深,对老人们来说,那是他们儿孙得以不断延续的保障,对于丈夫和妻子们来说,那是他们的父母公婆、伴侣子女们安身立命的保障。
对于孩子们来说,那就更简单了。他们不需要弄清楚这其中的利害,他们只需要知道,爷爷奶奶、他们的爹娘都说了,大王就是这世上最好的人,有大王在,他们一家才能吃饱饭,才不会受人欺负。
善恶、对立,对他们来说,只此一条就够了。
很快,他们居然真的搜到了三个形踪诡异的陌生人。
前坷子村抓到一个,在郊外。
后岗子村抓到一个,那人藏在土地庙里。
鸡冠子寨抓到一个,那人不知道是想进寨子还是想出寨子,被人发现的时候,他正一脸懵逼地站在村口,一动也不敢动。
他脚下地面上,插着三支利箭,斜入地面半尺。四周乌漆麻黑的,他连箭手在哪儿都看不见,为了活命,他只能站在那儿。
然后他就看见火把从四下汇拢过来,看到了一杆杆梭枪、一柄柄铁叉,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完蛋了!”这人绝望地想,蒙家是绝不会承认他是自己家族派来,一路尾随那货车,赶到忆祖山上探听动静的。
如果大王想杀他,他会死吧?
这样一想,这个倒霉的斥候更绝望了。
做为一个优秀的探子,他自有诸多潜藏、隐匿的手段,可是如果一个村子所有的人都被发动起来,除非他能变成一只会打洞的老鼠,他能藏到哪儿去呢?
这不是忆祖山上第一次传出警讯,而且警讯未必一定要传自于忆祖山,其他村寨如果突然遇险,传出警讯后,其他村寨也会呼应。
第一次的时候,其实尽管有何善光何公公领着一些人指导,他们还是乱成了一锅粥,像一群没头苍蝇似的在村子内外乱转。
但是到了今天,已经不需要人指点了,他们已经很清楚应该占据哪些交通要道,应该在哪些山路小径上埋伏,应该重点搜查哪些容易藏匿的地方。
他们也明白了应该怎样发挥一个村子里所有人的作用,年纪老迈者如何把他们的经验化为指挥,青壮应该出现在哪里,辅助应该如何去配合,号令如何来传递……
诸国以先贤启蒙之术、教化之法治民,三山则是完全放纵散养治民,而依附于忆祖山的如今共四十一座村寨,却是打着以民壮维护地方治安的名义,以兵法治民,那么这里未来会变成如何?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开国功臣中很多都是他的老秀,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卢绾、夏侯婴等,包括刘邦的老婆吕雉,也是极厉害的政治人物。
这么一个小地方,为什么能一下子涌现出来那么多的国家栋梁呢?
标准答案是:人杰地灵,豪杰辈出。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开国功臣里也有很多老乡,徐达、汤和、周德兴、李文忠、朱文正、耿炳文等,一个贫困县里,涌现出了许多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为什么人才如此集中?
标准答案是:人杰地灵,豪杰辈出。
我们现在有将军县、将军乡,有一个镇出了大将、上将等三十多位开国将军,近九十位省军级领导的地方,究竟为什么人才可以如此地集中?
其实大部分人的潜力都是一样的,这些人的起步也并不比别人更高。萧何原是沛县的一个小官,曹参原是当地的监狱长,樊哙只是个杀猪的,周勃只是养蚕个的,有时候还搞点副业,帮人家哭丧,夏侯婴只是个养马的……
如果没有秦末大乱,如果没有刘邦揭竿而起,他们一辈子也就操持着这些,并不会有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事情出现,因为那时的他们,本来也没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材。
勇猛如樊哙,如果把全国杀猪的都凑到一起,他杀猪的本事可能连中流都达不到。
他们能留名青史,最根本的原因是机遇,他们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碰到了一个合适的带头人。他们跟着这个人一起成长,经验和能力在不断地进步。
当他们从一个乡,势力不断地扩大,直至鼎定天下,得以谋国的时候,他们那时的阅历和经验,确实使他们的能力把他们曾经的同行远远抛在了后边。
但他们起步点的能力,未必比那些人强上半分。
时势造就了他们。
杨瀚在以兵法潜移默化地教化着这些村民,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正在渐渐凌驾于曾经同样的大多数人。
只要时机得宜,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他们这些逃荒难民当中,未来会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现在没有人能清晰地想到这个问题,连杨瀚也没有想过。他只是觉得自己太需要人了,他需要既有能力、又能为他所有的人,而他只有这些人可用,所以便只能倾注心血去培养他们。
将来总有一天,人们列举起这些籍贯为忆祖山的,环绕在那位英明大帝身边的无数英雄豪杰时,也会得出气运所至,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结论。
其中的道理,还是不会有人理解。
但是未来再次天下更迭时,还是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循环往转,永世不易。
此时的咸阳宫里,杨瀚完全没有想到这些,他以抓贼的名义动员周边诸村寨,扫荡了可能尾随而来的探马斥候之后,马上就在勤政殿里与瀛皇进行了正式会面。
瀛皇家族以神自居,三山洲上的杨氏,以天圣家族自居。
所以,他们的这次会见,在三山世界的历史上,就被命名为—
天神之会!
南宋异闻录 第268章 木下千寻
第268章 木下千寻
勤政殿里,杨瀚坐在上首,左手边站着何善光,右手边站着谭小谈。瀛皇和浅草菊若呆呆地站在他的面前。
守在宫门处的是何善光手下的太监,方才护卫他们进宫的,则是何善光以附近庄户人家子弟抽调的侍卫。
宫里的士兵早已不敷使用,可各部落如今都缺人力,只肯交些清秀稚弱的女子入宫,犯了罪的人贬为奴隶,也是留下使用的。
杨瀚顺理成章,自己掏钱组建了这支卫戍部队,用的钱则来自工商税。
考虑到这支队伍一共不过九百人,纵然再强,也掀不起什么水花,所以各方势力都装聋作哑,无人过问。生怕多一句嘴,杨瀚趁机向他要人。
杨瀚看看一脸呆萌的瀛皇,这个年轻人据说十九岁了,比他也小不了几岁,可是看他模样,却有种十六七岁还未长成的感觉。
他白白净净的,颇为清秀。眉眼很漂亮,很有亲和力,眼神特别的澄澈,仿佛两眼新涌的山泉,有种少年般的天真。
“这是一株养在深宫的小草,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
杨瀚想着,问道:“瀛皇陛下?呵呵,以后,恐怕不适合再这么称呼了,却不知道陛下的名讳是什么?”
瀛皇抱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心态,应道:“木下,木下千寻。”
杨瀚皱了皱眉:“很秀气的名字啊,像个女孩子。”
瀛皇一脸嫌弃,科普道:“古人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父母取其喻意,寄祖于后人,词意中性,男女皆可用。”
杨瀚恍然,轻“啊”一声道:“是了是了,《吴都赋》中有言,擢本千寻,垂荫万亩。唐人诗名亦有言:‘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木下千寻目光凛然:“唐人诗名?你……来自祖地?”
说到这里,他忽然大惊失色,道:“难道,我被送到了祖地?”
杨瀚道:“祖地,我也想回去,可惜无路可寻。这里是三山,寡人乃天山天圣杨氏后裔,如今的三山共主,杨瀚!”
木下千寻瞪大眼睛,诧异地看着杨瀚:“天圣杨氏?杨氏还有后裔?”
杨瀚道:“五百年前,逃走过一个,不是么?我,是他的后人,我从祖地来。”
木下千寻张大了嘴巴看着杨瀚,半晌没有言语。这个消息给他的冲击太多了,天圣后裔再现,而且是从祖地穿越时空而来,这简直……
忽然,木下千寻想到了什么似的,杨瀚眼看着他白净的面皮,由脖劲而起,一抹潮红似涨潮一般向上蔓延,刷地一下整张脸都红了。
这回换成杨瀚诧异了,听说我是天圣后裔,有必要这么激动么?难不成……这位瀛皇是我们天圣杨氏的疯狂崇拜者。
木下千寻突然满脸通红,却是因为听到杨瀚说他是五百年前那位瀛州皇子的后人,突然想起了瀛州皇室珍藏的古老典籍中的一些资料,包括天圣皇帝起居注。
当年三山帝国崩溃,占据了瀛州的木下氏掳走了大量的财富,其中也包括诸多书籍,其中三山帝国皇室的起居注,就封存在宫廷里,成了瀛州皇室的财富之一。
只是,木下氏祖上那位开国皇帝以武立国,本是武将,三山帝国时就已受封武英侯,不好读书。及至后来帝王,更不会去故纸堆里翻阅这些东西,而这些资料中又涉及不少关于祖地的秘辛、三山的来历,甚至包括武英侯本人叛乱的记载,也不适宜让臣下们整理、研读,所以就一直封存在皇室内库。
木下千寻年少时,曾因皇位之争,长时间羁绊于宫中,闲来无事,便去内库中翻阅旧事杂志看来解闷,封存了五百年不曾有人看过的史实,偏生被这位小皇帝看到了许多。
以那起居注中记载,木下氏的那位开国皇帝,原是三山帝国天圣皇帝的马夫家的孩子,自幼聪颖,文武双全,而且生得眉清目秀,十分可人。
这句记载应该是不错的,直到如今,木下家族也少见丑陋者,比如这位瀛皇,同样是眉目清秀,十分可人。
那起居注中记载的是皇帝每日的活动,这位后来受封武英侯的瀛州开国皇帝,深受天圣皇帝的信任,记录中自然也有关于他的记载,木下千寻看到有关自家祖先的记载,自然格外用心。
所以,他了解到不少当时的宫中秘辛。
那记载中,正是三山帝国的末代皇帝,这位后来被他的皇后废黜,软禁起来的天子,十分的好色,他曾自言“朕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妇人。”
不过,实际上,被他临幸过的,可不只是妇人,他是荤冷不忌,男女皆可。眉清目秀、男生女向的少年,若有入了他的眼的,也会揽入宫中,收为娈童。
而木下氏那位开国皇帝,就曾被这位末代天圣皇帝给“幸”过。他也正是由此一步登天,深得这位末代皇帝信任,直至成为武英侯,掌管了三山皇室最重要的卫戍武装,最终成为推翻三山帝国统治的三个核心人物之一,建立了他的瀛州帝国。
木下千寻年少时,看到起居中记载天圣皇帝如何宠幸他的先祖,二人分吃一桃,同睡一榻,醒来时见其先祖犹在沉睡,怕吵醒了他,就拿剑割断了被他先祖压在身下的衣袖……
那时木下千寻懵懵懂懂,不解其意,只道自家先祖未免有些忘恩负义,人家虽是普天下公认的大昏君,毕竟对他极好,怎也不敢反了人家。
等他长大成人,方才明白其中意味。今日听杨瀚自然介绍,乃是那位三山末代皇帝之后,脑回路一向不同常人的木下千寻突然就想起了他看到过的那段秘辛。
自家先祖曾被他家先祖……那个那个……一向不知害羞为何物的瀛皇陛下居然脸红了。
杨瀚一问,心虚的木下千寻吓了一跳,急忙道:“没有没有,我没想什么。天圣后裔重归三山了?你已称王?你……你抓我来,做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