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余人
:。:
寒门祸害 第1513章 惶惶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哪怕徐阶等四位重臣不愿意透露,但架不住那些宫女和小太监会多嘴。更何况,这么大的事情,其实亦是捂不住。
到了此时此刻,这个消息通过那些消息灵通之士已经慢慢地在整个京城扩散开来,更是在这个热闹的教坊司进行发酵。
“我们其实都被他骗了!”
“整整两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其实一直都被蒙在鼓里!”
“我们都以为他为了小妾到松江胡闹,殊不知……人家是擒拿私盐团伙!”
……
从教坊司的大堂开始,越来越多的官员参与到这个话题之中。
“足足一万石,这当真是闻所未闻啊!”
“天津方面有军方参与,东南定然有一帮乡绅,这当真是走私大案啊!”
“这种事情能是这些人就能够干得了的吗?我看朝中定然要有大佬要倒台了!”
……
有一帮躲在楼上雅间的官员已然知道得更多,几位颇的威势的中年官员显得煞有其事地讨论起来。
“陈凤仪那帮人当真是笑话了!”
“他们自以为可以对林晧然进行攻击了,却不想人家早已经算好了一些!”
“林晧然到淮南的举动必然是被他们盯着,现在能做到这一步,当真是无愧林算子之名啊!”
……
在后面的某个庭院中,几个显得颇有见识的老年官员正在纷纷地发出感慨,已然又是重新对林晧然的智慧进行衡量了。
“林晧然还朝的话,必定是要出任六部侍郎了!”
“一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六部侍郎,实在太年轻了!”
“甘罗八岁拜相,霍去病十六岁领兵,这些天纵之才岂能以常理度之?”
……
却是不仅限于教坊司,在整个京城官员的府邸中,已然都是在讨论着林晧然,甚至已经开始讨论着林晧然惊人的前程。
在官场混迹这么久,很多官员自然能够看到一些事情。
林晧然此次前往淮南整顿盐政,只要能捞到一些功绩,还朝必然是正三品的京官。现如今有了如此的“丰功伟绩”,这六部侍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圆月当空的夜晚,整个京城显得窃窃私语。
林晧然本就是风云人物,而今在整顿淮盐之时,又搞出了这么一个大动静。哪怕他已经远离了京城,在今晚仍然是话题的主角,始终是大明朝堂最耀眼的那颗璀璨明星。
消息传到吴府和林府中,又是一阵欢声笑语,而早前吴母跟着女儿张罗了一顿丰盛的菜肴,而吴山更是痛快地喝了半壶酒。
林晧然在京城有着诸多的同年、旧属和门生,在得知林晧然做出这么大的政绩后,已然开始期待着林晧然还朝,早日将六部侍郎收于囊中。
南京城,却是另一番光景。
相对于位居大明之北的京城,南京城却是先一步得知消息:巡盐钦差左副都御史林晧然调动松江卫和镇海卫连夜登崇明岛偷袭盐枭窝点,截获由海口进来的走私盐船,一共缴获食盐一万石。
在一万石私盐被缴获的消息传来,令到整个南京城当即如丧考妣,特别是对南京的一些勋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冲击。
明朝创立之时,朱元璋秉着不立异姓王的原则,在南京一共册封了6个国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和鄂国公常遇春。
只是胡惟庸案发,韩国公爵位被废,宋国公冯胜受蓝玉案牵连,冯胜被赐死,爵位被废除,故而南京城只剩下4位国公。
鄂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改封郑国公,死后被判定为蓝玉党,致使开国公的爵位受到波及,其侄子常继祖爵位被削。
卫国公邓愈之子申国公邓镇受胡惟庸党牵连,被赐死,爵位被削。
到了建文朝之时,南京仅剩下魏国公和曹国公两位国公。
曹国公李文忠成功避开了太祖时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其子李景隆成功世袭曹国公,曹国公府更是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由于魏国公跟朱棣结亲,魏国公徐辉祖的姐姐便是朱棣的正妃,即后来的仁孝文皇后,魏国公一脉无疑要受到猜疑。
正是如此,曹国公李景隆被任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
在靖难之役时,李景隆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兵败失利,前后丧师数十万,导致攻守形势逆转,坐罪夺职,召回朝中。
很多官员上疏弹劾李景隆“失律丧师,怀贰心,应予诛杀“,黄子澄惭愤不已,向皇上请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建文帝对此一概不听。
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城下,李景隆却是选择“变节”。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致使南京失守,史称“金川门之变”。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增加岁禄,李景隆列于群臣之首,令到曹国公府登峰造极。
次年,李景隆受到文官和勋贵连番弹劾,朱棣将他与李增枝以及妻、子数十人一同软禁于家中,并抄没其家产,削爵圈禁,黯然去世。
至此,南京开国六位国公被废掉五位,仅剩下魏国公一脉。
令人感到微微讽刺的是,魏国公徐辉祖不肯迎接朱棣,被下狱审问。他由始至终都没有推戴朱棣称帝,最终朱棣勒令徐辉祖返回私宅,革去他的俸禄和爵位。
不过魏国公一脉有着徐国公一脉的帮衬,加上徐皇后求情,其子徐钦这才恢复世袭魏国公的爵位,不然魏国公这一脉同样凋零。
时间悄然来到了嘉靖朝,嘉靖深陷大礼仪的争端。
重臣郭勋组织编写了一本《皇明开运辑略武功名世英烈传》(俗称:大明英烈传),书里描述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带领开国功臣们艰苦创立大明的故事。
嘉靖十一年四月,嘉靖帝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以不能淡薄了功臣为由,寻找开国功臣的后代予以封赏:今皇上以开国元勋子孙宜与国同休,诏封常之后玄成怀远侯,李之后性临淮侯,邓之后继坤定远侯,汤之后贤灵壁侯。
正是如此,常复的孙子常元振被封为怀远侯,恢复了世袭;邓愈的后代邓镇坤被封为定远侯,恢复了世袭;李景隆的后代李性封临淮侯,恢复世袭。
魏国公府,这个南京城底蕴最深厚的府邸显得灯火通明。
魏国公徐鹏举将临淮侯李沂和定远侯邓继坤“二个小弟”叫了过来,三个人坐在书房中,显得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
寒门祸害 第1514章 谋算
魏国公府的管家送上了茶盏,然后领着侍女悄然退了下去,又是指使几名护卫守护着这里,并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徐鹏举作为南京城唯一的国公,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整个人显得很是稳重的模样,正是一言不发地端起茶盏进行细品。
临淮侯李沂年过四旬,一副富家员外的体态,白皙圆润的脸上留着漂亮的八字胡,端起茶盏却是暗暗地观察周围,那双小眼睛毅然透露着一份精明。
定远侯邓继坤只有三十岁出头,身材显得高瘦,下颌留着一缕稀疏的胡须,嫌弃茶水烫嘴便是放下茶盏,整个人显得焦躁不安的模样。
他们三个人是走私食盐网络的重要参与者,在得知一万石私盐被缴获的消息,临淮侯李沂和定远侯邓继坤第一时间来到了魏国公府。
“他是怎么会摸到崇明岛的?为什么时机把握得这么好,刚好就将咱们的走私船队给截了?”定远侯邓继坤把茶盏放下后,便是打破沉默地连声发问道。
茶都还没有喝上半口,邓继坤就已经如此的急不可耐,旁边的李沂鄙夷地暼了一眼邓继坤。
徐鹏举早就摸清了邓继坤的急性子,却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水,这才迎着邓继坤急不可耐的目光道:“我们先前都小看林晧然了!他背后有联合商团的财力支持,加上花家的帮衬,又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拉拢了曹孟等人,想要打听清楚我们的走私网络并不是难事。他原本在广东的旧部李木,刚好又调到天津左卫出任卫指挥使,亦是能摸清我们走私船队的行踪。只怪我们疏于防范,给他一举端了咱们的老窝,还将那批盐给截获了”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当局者总是后知后觉。他们如果当时真的极度小心地进行防备,那么林晧然恐怕亦很难“人赃并获”,但世事不可能再重来。
“魏国公,这一批盐我们还能要回来吗?”邓继坤知道自己这边确实是过于轻视林晧然,但仍然充满希冀地询问道。
临淮侯李沂微微一愣,抬头暼了一眼邓继坤,发现这个定远侯确实是过于天真了。事情到了这一步,他竟然不想着如何脱身,而是还惦记着那一批私盐。
徐鹏举捏着茶盏轻泼着茶水,闻言便是抬头望向邓继坤进行发问道:“怎么要?哪怕林晧然肯给回来,咱们敢去搬吗?”
现在这批私盐已经上报朝廷,朝廷定然会追查幕后之人。他们现在主动跳出来去要盐,那简直就是自取灭亡,典型是要钱不要命。
只能说,这个定远侯平日在南京城是嚣张惯了,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
“若是真不回来的话,那这次我们的损失有点大啊!”邓继坤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确实有些不切实际,显得心疼地说道。
足足一万石的私盐,如果全部顺利地投放到东南市场,那么至少能够变现四十万两白银。只是经林晧然这么一搞,这笔银子便没有了,确实是让人感到肉疼。
李沂想到那一万石私盐打了水潭,心里颇不是滋味,轻轻地呷了一口茶水。
魏国公的底蕴深厚,徐鹏举并没有过于将这笔损失放在心上,显得认真地说道:“盐是肯定要不回来了,接下来朝廷可能还会进行调查,各位都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我们是大明堂堂的公侯,他们谁敢调查我们!”邓继坤当即冷哼一声,显得傲气地大声道。
徐鹏举轻呷了一口茶水,脸上却是浮起了一抹苦笑。
他们是公侯不假,但却是远居于南京,跟皇上连面都难得一见,且手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兵权,其实就是开国功勋混吃等死的二世祖罢了。
不说李沂和邓继坤二个嘉靖朝才恢复爵位的侯爷,哪怕他这位一直延续的魏国公,在朝廷实质没有什么影响力,更不可能令到查案钦差忌惮了。
像他想要让自己的小儿子继承爵位,结果只能是巴结严世蕃等官员,这才让他的妾室成为了魏国公夫人。如果真有那么大的面子,他用得如此去巴结那些朝廷官员?
一旦他们被查案钦差坐实了走私的罪名,他魏国公府可能还能有机会逃过一劫,这临淮侯和定远侯定然是要被皇上再次废爵了。
“定远侯,一般的地方官员自然不敢惹我们,但从朝廷下来的大员不会将我们当一回事!特别皇上定然因为这个事情震怒,我们万万不能破出破绽!”李沂耐着性子分析当前的形势,又是极度认真地对徐鹏举询问道:“魏国公,你可有应对之策?”
邓继坤对这话进行了细品,脸色凝重地望向了徐鹏举。
“我们终究是大明的公侯,而他们手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证据,咱们大可稍安勿躁,静观其变即可!”徐鹏举迎着二人的目光,显得傲气地回应道。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并不打算将账册丢失的事情吐露出去。一来不想引起这二个人的慌乱,二来则是说出来已经无济于事了。
“不错,我们装着什么都不知,查案的钦差哪怕怀疑我们也没有用!”邓继坤深以为然地端起茶盏,显得大大咧咧地附和道。
李沂默默地喝了一口茶水,最终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徐鹏举看着二个人的情绪被安抚住了,便是让管家将二位侯爷送走。
“刘管家,本侯刚落了东西在书房,烦请带本侯回去!”李沂看着邓继坤上轿子离开后,却是温和地对着刘管家道。
刘管家深深地望了一眼李沂,当即李沂领回书房。
徐鹏举看到去而复返的李沂,并没有过于意外。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只有邓继坤那种人才如此的乐观,李沂无疑是一个聪明人。
这涉及到了一万石的走私大案,单是拿一位天津参将肯定是交待不过去的,南直隶这边必然还要有一个有足够份量的人做牺牲品。
:。:
寒门祸害 第1515章 回扬州
“魏国公,咱们现在的情况极为不妙,当断则断。若是朝廷真的深究起来,这把火怕是要烧到您的身上!”李沂回来见到徐鹏举,显得开诚布公地道。
由于祖上李景隆的行径,令到他们曹国公一脉受到涉及最大,后代中屡屡受人排挤。哪怕恢复了临淮侯爵位,他们临淮侯府的处境却是要差上很多,禄米都要被克扣得更多一些。
李沂是嘉靖十四年从兄长李性的手上接过临淮侯爵,行事历来是小心谨慎。现在看到走私案败露,更是注定惊动皇上,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保存自己。
他不指望徐鹏举会自我牺牲力扛一切,所以他希望徐鹏举能主动将邓继坤那个狂妄自大的蠢货抛出去,从而避过这一场危机。
“若是我们缄默不语,朝廷手头并没有线索,根本查不到到我们的头上!”徐鹏举轻轻地摇了摇头,显得很是自信地说道。
“魏国公,林晧然能够查到天津卫,能够查到崇明岛,他便肯定知道我们的存在!”李沂心里顿时一急,当即进行剖析道。
这亦是他为何会如此担心的真正原因,林晧然既然能够如此精准地打击到他们的走私网络,那么自然会查到他们这些幕后的黑手。
徐鹏举面对着李泊的分析,脸上显得一副为难的模样,默默地端起了已经凉掉的茶水。
“魏国公,当断则断,不然后患无穷!”李沂看着他犹豫不决,当即认真地继续劝导道。
刘管家便是站在门口处,这时亦是扭头望向了徐鹏举。
徐鹏举将冷透的茶水一饮而尽,像是下了很大决心地回应道:“你说得对,当断则断!”顿了顿,他轻叹一声地吩咐道:“你写一封折子检举定远侯吧!”
李沂稍微犹豫了一下,便是点头应承下来。
事情到了这一步,虽然他很想游离于事件之外,但魏国公已然不可能允许他仅仅做个旁观者。而他为了自保,自然亦得做一些事。
刘管家将李沂送走,回来却是困惑地道:“老爷,您不是说要放弃临淮侯吗?”
其实不用李沂提醒,徐鹏举已然是打算要牺牲队友。由于账本已经丢掉,他想要从这件事中全身而退,那就必须拿出壮士断臂的决心。
在最初的构想中,他要牺牲的是临淮侯李沂,毕竟临淮侯李沂的祖上是出了名的反骨,故而临淮侯更适合充满反派的角色。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临淮侯李沂竟然如此有心计,已然是主动跑过来要配合坑定远侯邓继坤,甚至不惜充当马前卒。
“李沂跟他祖上李景隆都是小人,但小人有小人的好处,先让他跳出来咬邓继坤,到时咱们再决定站在哪一边吧!”徐鹏举如同渔翁般,显得淡淡地说道。
不论是临淮侯李沂,还是定远侯邓继坤,在他的心里其实都差不多。现如今,他跟李沂一般,只会考虑着如何保全自己。
“老爷,高明!”刘管家略作思索,当即便是竖起大拇指道。
徐鹏举面对着称赞,脸上却是浮起了苦涩之色。事情到了这一步,特别账本大概已经落入林晧然手里,他亦是不知道能不能全身而退了。
随着一万石私盐被截获的消息传出,整个南直隶地区陷入于舆论的漩涡中。
倒不是谁都不知走私网络的存在,只是事涉到一万石私盐,且林晧然已经将这张走私网络摆到台上,还是令到很多人感到震惊。
在历年的巡盐钦差中,却不乏有想要做实事的官员。只是像林晧然有如此胆魄,且将这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做成了,却是仅有林晧然一人矣。
一时之间,无论是官员还是黎民百姓,对林晧然的行径都是赞誉有加,对这位名扬天下的林青天更是刮目相看了。
正是响午时分,一支舰队浩浩荡荡地由南面而来,直接进入了扬州府地界。
在中间的位置是一船庞大的楼船,上面的一面玄黄的龙旗迎风招展,这种旗帜只有钦差才能使用,运河上的漕船和商船纷纷进行避让。
不少船主亦是消息灵通之士,当看到那一艘艘的运输船和战船,便是猜到这定然是南下巡盐的左副都御史林晧然的船队。
船队由镇海卫的战船护航,中间则是十艘被缴获的运输船,令到这一支船队显得很庞大,像是一支纵横于海上的大商队。
林晧然身穿着一套威风凛凛的斗牛服,站在楼船的护栏前,沐浴着迎面而来的秋风,欣赏着两岸的景致,脸上显得无喜无忧。
他那天连夜从上海县离开,便是直接奔赴了镇海卫所。由于苏松参将杨尚英调任浙直总兵,反而让他少了一些麻烦,很顺利地接手了镇海卫。
镇海卫指挥使谭显是原浙直总兵卢镗的旧部,面对着林晧然的橄榄枝,亦是欣然接受,并积极地参与到清剿崇明岛的窝点。
正是在各方的配合下,他们不仅成功地控制住了嵩明岛上的窝点,且将随之到来的走私船悉数擒下,进而缴获一万石的私盐。
足足两个月的等待,每个步骤的精细布局,终于换取了他所想要的结果。
“相公,这船头的风大,可不能久吹,当心染了风寒!”妇人感十足的花映容走了过来,从丫环兰儿的手里接过披风,轻轻地给他披上去柔声细语地道。
八月下旬即将来临,这江南的秋意渐浓,运河上的秋风透出了少许的凉意。
林晧然很配合地让她绑上披风的带子,望着眼前秀色可餐的美人儿,显得半开玩笑地道:“你相公的身子还不至于如此不堪!待这里的事毕,没准皇上给我一个兵部侍郎,你相公便是要统率几万精兵呢!”
“纵使是兵部侍郎,你亦是留部的兵部侍郎,你怕是有这个心,亦没这个机会!”花映容对政事有所研究,当即便是笑靥如花地道。
林晧然看着眼前笑得很美的佳人,并没有说那些有煞风景的话,伸手将她轻轻地揽在怀里,感受着这难得的安宁日子。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一个月后便会返京,回到那个充满着明枪暗箭的朝堂,跟着徐阶那头老狐狸继续围绕着大明的未来展开争斗。
寒门祸害 第1516章 大序幕
扬州城,古色古香的街道热闹依旧,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随着小西湖的景致被整理出来,这座千年古城彰显出新的活力。特别这段时间有大量糟粮北上,令到扬州钞关很是忙碌,致使这扬州城显得更加热闹和繁华。
在南门外,扬州知府曹鹏飞、两淮都转运使尹尚、户部员外郎李培东和杨州卫指挥使杨来等官员已然在这里等候。除此之外,还有杨州的士绅曹孟、大盐商胡大勇、许云安和翁子荣等人。
今日的秋日显得很明媚,只是这帮扬州城最有权势或最富有的人都没有任何抱怨,显得规规矩矩地呆在这里等候,目光眺望着南面的运河。
“一万石,这当真是大手笔啊!”
“人在做,天在看,报应来了吧!”
“有人怕是要肉疼了,这次损失怕是不小呢!”
……
胡大勇等盐商在这里议论纷纷,只是话语明显有针对性,毅然是在这里指桑骂槐。
在这个圈子里,晋商参与私盐走私,早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只是其中牵涉的利益甚广,背后更是有着通天的大人物,他们这些背景不深的盐商亦是小心慎行。
只是如今,林晧然已经将这一层窗纸捅破,令到他心里舒畅无比。
他们都是老实本分的盐商,而这一张走私网络不仅侵占了朝廷的利益,更是用私盐抢夺了他们的市场,令到他们的利润不断地被稀薄。
时来运转,朝廷派遣了一位精明无比的钦差下来,不仅将这张走私网络给揪了出来,更是截然了足足一万石的私盐。
虽然他们一直都知道这张走私网络的存在,但亦是没有想到这张走私网络竟然如此的庞大,一次走私的市场价值高达了四十万两白银。
“别跟他们争辩,否则我们会更被动的!”
陈伯仁面对着旁边的冷言冷语,对着蠢蠢欲动的杨大石进行劝告道。
杨大石本就蒙受损失,听着这些风言风语,亦是愤怒地攥紧了拳头。只是他听到劝告亦是冷静了下来,他们确实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
走私的事情终究上不得台面,他们现在要做的并不是争辩,而是要在不同场合洗清自己。特别朝廷必然要调查此案,他们更得装着不知情。
“来了!”
正是这时,有官员大声地提醒道。
众人听到这话,便是停止了交谈,纷纷朝着前面的河面望去。只见一支船队浩浩荡荡而来,那艘楼船格外的显眼,隐隐还能看到站在船楼上的大人物。
如果先前认为林晧然是前程无量更多是一种猜测,随着林晧然截获这一大批私盐,已然是一脚踩在六部侍郎的门槛上了。
六部侍郎,这是京官正三品的实权官员,是大明朝堂货真价实的高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