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余人
大明的漕兵采用军制,上设漕运总兵一名,一名协同督运参将,下设十几名把总。只是把总再往下,则是没有军职,一个把总直接统领几千运兵。
由于没有人事权,加上漕兵内部拉帮结派严重,且是运输几百石糟粮,致使他们都是如同一船散沙般,漕兵的日子很不好过。
林晧然深知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便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对着蒙诏又是询问道:“廷伦,你呢?”
“回禀老师,弟子以为根源在于运河负载了!”蒙诏已经是第二次踏上这条运河,已然有了新的心得,当即恭敬地拱手回应道。
林晧然听到这个答案,眼睛当即微微一亮,显得意外地询问道:“廷伦,你这个观点倒是新颖,为何会有这个想法?”
“弟子一路观察,同时一直思考!特别是跟伊王世子争河闸,令到弟子有种茅塞顿开之感,认为不是运河患了病,而是往来的船只过多。咎其原因,则是漕运的米粮实在太多了,已经超过了运河所承受的能力!”蒙诏脸上露出凝重的表情,显得认真地回答道。
“师兄此言似乎不太妥!”王时举的眉头微微蹙起,跟随心里所想进行质疑道。
蒙诏微微一笑,却是举例进行反问道:“若是这条运河仅仅运送一斗米,你觉得这一路还会有这么多争端吗?”
“不会!”王时举思忖了一下,当即缓缓地摇头道。
蒙诏得意一笑,对着林晧然恭敬地拱手道:“老师,不知学生所思所想可有何不妥?”
如果这个天下有谁最让他折服,那便是眼前这位老师。像此次南下整顿盐政,纲盐法简直是神来之笔,令到盐弊迎刃而解。
同样地,若说谁能解决漕弊这个大顽疾,他知道有且只有眼前这位老师,哪怕是当今宰辅徐阶亦是没有这个本领。
“你的想法很新颖,确实可以从降低漕米的运输量着手,为师此次回京亦打算这么做,但这终究是治根不治本之策!”林晧然轻轻地点头道。
蒙诏听到后面一句,深知这确实不是一个治本之策,心里亦是暗叹了一口气。
“老师,京城百姓的口粮和北方各地藩王宗的禄米都是定数,漕米的运输量恐怕是降低不了吧?”王时举是土生土长的顺天府人,当即提出此举的破绽道。
蒙诏的脑海当即闪过一个疯狂的念头,显得震惊地扭头望向林晧然道:“老师,莫非你此次回京是想要整治宗室禄米这个顽疾?”





寒门祸害 第1554章 老朱计深远
由于《谈古论今》横空出世,很多士子亦是纷纷参与到政事的争议之中,而蒙诏更是其中的积极分子。除了漕弊外,随着御史林润将宗室禄米的开支数据公之于众,宗室禄米这个弊病成为近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不仅对自己儿子慷慨,而且对子孙后辈亦是厚待有加,秉承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优良传统。
洪武二十八年,朝廷重新改定岁赐禄米标准,宗室的具体待遇为:亲王岁给禄米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
一般来说,亲王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诸子封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其他诸子授镇国将军,孙子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四世孙授镇国中尉,五世孙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皆授奉国中尉。
换而言之,只要是朱家的后代,除了王位世袭之外,其余人最次亦是能够获得奉国中尉的爵位,每年领取禄米二百石。
却不是个个都像弘治正德一脉,搞到最后只能从旁系找来堂弟嘉靖继承皇位,实质很多王爷的生育能力很强,甚至有的王爷繁衍近千人之多。
以弘治年间山西庆城王为例,他一共生了九十四名子女,孙子有一百六十三人,曾孙辈五百一十人,而这曾孙辈五百一十人将来必定还会继续繁衍。
正是如此,本朝户部尚书梁材曾言:明初的时候,如果养活一府的藩王,需要一万石粮食,那么现在同样的王府,就需要至少十三万石。
如果仅是一个藩王亦就罢了,但这历朝历代的皇帝亦会有弟弟,像裕王的弟弟景王亦会占一个名额,人员只会是越来越多。
此外,朝廷还要为宗室子弟修建宫邸、婚娶、坟墓,提供随从官员、仆役以及其他待遇等,这些花销亦是一个天文数字。
御史林润的奏疏最能说明问题,奏疏中有一段:天下供应京城的粮食,每年四百万石,但各王府消耗国家的粮食,每年却有八百万石。山西省每年存留粮食一百九十万石,当地王府消耗粮食三百多万石;河南省存粮九十四万石,当地藩王消耗粮食一百九十多万石。
明初之时,二十六个藩王的禄米是二十六万石,但现在已然是十倍不止,这里还不包括宗室修建宫邸、婚丧和仆役等花销。
哪怕嘉靖朝早已经开始玩起了老赖手段,对各地藩王的禄米进行了克扣。只是不可能一点都不给,顶多是扣下来一部分,但仍然是一大笔相当可观的支出。
京城的士子和官员的意见出奇的一致,希望朝廷削减宗室禄米,亦或者旁支庶出的后代脱离宗室直接编入民籍,不再享受朝廷禄米供养。
只是士子和底层官员的声音很大,但朝廷上层的动静却很小,甚至林润上疏到现在已经有一年时间,但朝廷似乎都快要将这一个事情忘记了一般。
亦难怪当朝首辅徐阶受到的批评声音会越来越大,本以为大奸臣严嵩下台,朝廷会变得不一样,但实质还是跟以前那般的官僚作风。
蒙诏是一个很聪慧的人,当林晧然表明想要提议朝廷削减漕米的运输量,当即便猜到他是要对宗室禄米进行削减了。
林晧然先是微微一愣,旋即哑然失笑。
他发现自己这个弟子的脑筋确实比其他人能灵活,如果想要提议减少漕米的运输量,自然得让朝廷削减宗室禄米。
林晧然着渐渐开阔的河道,却是没有打算将心里的全盘计划说出来,显得无可奈何地道:“现在京城的形势不明,为师亦是走一步看一步,宗藩禄米的事情或可为或不可为。为师现在只是礼部左侍郎,上面还有李部堂,再上面还有宰辅大人。”
虽然他现在已经进入了朝廷六部,但他终究不是严世蕃,很多事情除了各方暗暗较量外,真正能够拍板的还是徐阶或者是嘉靖。
宗室禄米涉及到宗室的核心利益,嘉靖无疑是最大的阻力。他不仅要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更需要跟各方达成共识,一起说服嘉靖削减宗亲禄米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性。
“弟子知道这种事情困难重重,但还是希望能看到老师整治宗藩禄米,造福于大明百姓!”蒙诏认真地拱手,表达出自己的夙愿道。
王时举亦是这个想法,显得期望地注视着这位总能运筹帷幄的老师。
官船已经通过了那一段淤泥地带,面前的河道变得一片开阔,船头卷起了一片白色的波浪,整艘官船荡漾在清澈的河水中。
林晧然迎着吹来的寒风,却是发出邀请道:“离大比之年还有些时日,你们二人回京之后,便搬到城北,为师会给你们安排住处,还是帮为师跑跑腿做些事吧!”
经过这一次南下,他知道这二个都是可造之材,所以决定继续进行栽培。在这个科举取士的朝廷,其实想要找个精明能干又忠心的官员亦是不容易的事情。
“学子遵命!”
蒙诏和王时举兴奋地交换了一个眼色,当即恭恭敬敬地拱手施礼道。
山东的河道不好走,但林福是一个能够办事的人。遇到浅水河带,则跑下去跟纤夫一起拉纤,方方面面的事务都打点都很周到。
由于有着官船的招牌和银子打点,官船很顺利地通过山东地界,经过河北沧州,便是顺流到达了通州。
从十月初四起航,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中旬,历时一个余月终于抵达了大运河的最北端。
只是事情往往就是如此戏剧性,大家眼看着就要登岸回京,结果前面的通州码头乱作一团,北上南下的船只更是相持不下。
“发生大事了?”
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林晧然的心里当即咯噔一声道。
陈镜逮住一艘刚刚从通州码头出来的船只进行打听,很快便是阴沉着脸回来,显得苦涩地吐出六个字道:“鞑子又进犯了”。




寒门祸害 第1555章 青天归来
一个“又”字已然包含着很丰富的信息。
随着大明边军萎靡不振,蒙古从强盗的行径中尝足甜头,进犯掠夺京畿之地早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之事。
现今强盗团体的灵魂人物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于嘉靖二十一*取代亡兄麦力艮济农成为右翼三*户事实上的首领,带领部落不断壮大,并驱逐**的蒙古大汗哈尔部首领库登汗于辽东。
虽然面对着蒙古大汗哈尔部的反扑压力,但他控制的地盘东抵辽蓟,西迄甘肃、青海一带,又进一步出兵征服瓦剌,已经成为蒙古诸多部落的可汗。
在发展壮大之后,俺答却是将重心放到了大明。虽然**入侵中原的野心,但却是抢掠不断,每*春、冬时节屡屡南下。
由于俺答做事“懂分寸”,洗劫完毕则是离开,令到大**廷虽然对他的行径深恶痛绝,但亦是**非要将他诛杀的意思。
其中奸臣严嵩的一句话最有代表性:俺答不过是掠食贼,饱了自然便去。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俺答亲率部众攻扰宣府,又攻辽东,至辽阳,由城中被总兵杨照击败,杨照出塞追击,不幸中伏阵亡。
正当大家将所有注意力放在西面的时候,其长子辛爱黄台吉跟辽东朵颜部合谋,从密**子岭边墙破口入关,进犯蓟辽,直奔顺天府而来。
消息一经传来,整个顺天地区震惊,通州城当即实行**。不少富户更是仓皇出逃通州,打算乘船从运河南下避祸。
早在嘉靖二十九*,俺答便率众从古北口一直打到北京城下,朝廷最终答应了俺答要求的互通有无的条件,这才得以让他离去。
现在突然从东边打来,百姓惊慌、惶恐等负面情绪充斥其中,有人想要选择逃离,有人则是想要进城,令到场面极为混乱。
“我要进城!”
“我们要进城!”
“求求你们了,让我们进去吧!”
......
城洞中的百姓离进城仅剩一步之遥,只是看着塞门刀车缓缓地推进,他们一边哭泣和一边哀求,但却无法令到塞刀车退回去,而他们只能是步步后退。
“我不退,我不信你们真会弄死自己的同胞!”
一个*轻人看到所有人快要退出城门洞,突然阻挡在塞门刀车前面大声地喊道。
塞门刀车果真是停了下来,只是仅是片刻,又是重新向前,那个*轻人被利刃贯穿身体,身后当即传来一阵嚎哭的声音。
砰!
城门重重地关上,旋即落钥,这座城跟着整个天地隔离一般,只剩下那高达十余米的城墙,还有上面的强驽和利箭。
林晧然远远看到这一幕,蹙着眉头询问道:“鞑子这么快打到通州城下了?”
陈镜的脸色闪过一抹尴尬,轻轻地摇头道:“**,鞑子至今都**踪影!据说通州方面只是听到消息,便直接下令封城了!”
林晧然的脸不由得一沉,看着前面混乱的船只和城门前惊慌的百姓,这当真是大明**的作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若是将通州城封闭,凭着城内足足六个卫军力,只要不是蒙古大举进犯,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攻破通州城,而他们的乌纱帽则是高枕无忧。
只是现在很多民船和百姓都在城外,因他们这种高度谨慎的举动,反倒是令到百姓遭受了很多惊慌,甚至会让很多人因此丢掉了性命。
“堂堂华夏,巍巍中华,竟如此任人欺辱。百姓拿自己膏血养兵,结果面对贼子来犯,竟然只知做只缩头乌龟!”蒙诏失去往日的稳重,当即进行怒斥道。
王时举是顺天府人,紧紧地攥着拳头不停地道:“怎可如此!怎可如此!这运河已经隔断东边,鞑子的踪影未见,何以至此?”
“通州城已经**,汝等速速离去,不然休怪本将军不客气!”一个将领站在城头上,对着仍然苦苦哀求的百姓放声道。
林晧然眯起眼睛遥遥地望着城头,压抑着心里的怒火淡淡地道:“挂官牌!”
在这一路上,为了减少地方**的逢迎,亦为了早些到京城,他一直都**悬挂官牌,甚至让到伊王世子认为他们是冒使。
只是现如今,他不打算继续低调,而是要让人知晓他林晧然回来了,他这个大明最富有造福于民精神的礼部左侍郎回来了。
“是!”陈镜的眼睛微微一亮,对着林晧然拱手便急匆匆离开。
“丁巳解元!”
“戊午会元!”
“状元及第!”
“钦点翰林!”
“御赐大明文魁!”
“新任礼部左侍郎!”
......
随着林晧然的官衔牌挂起,所有人的目光都纷纷注意到这一边,很多人的脸上流露出了震惊之色,而混乱的船只急忙让行。
官船很顺利地靠到码头上,林晧然从官船下去,直接朝着城门大步走过去。
“林大人回来了!”
“是......是**天!”
“好啊!老天有眼啊!”
......
正在城外徘徊不愿离开的百姓看到身穿三品官服的林晧然出现,当即激动得泪水从眼眶中溢了出来,纷纷朝着林晧然进行跪拜起来。
通州归属顺天府,而这里太多都是顺天百姓,想着昔日林晧然治下的种种行径,令到他们早已经视林晧然为**天。
林晧然对着面对黑乎乎的人群,看到这一张张朴素无华的脸,看到他们眼睛中的期盼,显得温和地抬手道:“诸位请起,还请稍安勿躁!”
众百姓纷纷从地上起来,但是谁都**再说一句话,主动给林晧然让出了一条二丈宽的大道。
“老师离开京城已经大半*,声望不减啊!”
蒙诏和王时举看着这里的近千名百姓的眼神和举止,深知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已然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心里不由得微微感慨道。
林晧然走向道中央,仰头对着城头的那名将领喊话道:“马侍郎可在?”
通州城的最高长官并不是通州知州,更不可能是通州参将,而是身兼仓场户部右侍郎马森。这里设有多个仓场存储漕粮,如此重地一直由朝廷三品要员在此坐镇。




寒门祸害 第1556章 危临
城头上的那名将军早已经注意到城下的林晧然,却是硬气地回应道:“我乃通州参将范健!现在通州已经**,不管您是哪一位大人,还是请先行南下暂避吧!”
“本官礼部左侍郎林晧然!烦请通禀马侍郎,本官有事与之商榷!”林晧然的眉头微微蹙起,当即表明身份并进行重申道。
虽然他跟马森并**从属关系,但他这位礼部左侍郎的地位已然要在马森之上。何况马森这个事情做得并不妥,纵使他无权直接指令对方做什么,亦是可以向对方进行施压。
弹劾从来都不局限于言官,若是他觉得这位户部右侍郎的那些行径不妥当,他亦是可能上疏挑起事端。
通州参将范健犹豫了一下,探出一个圆滚滚的脑袋喊话道:“马侍郎已经高升回京了,现在由南京户部侍郎黄养蒙接任,但他至今未至!”
在这一次人事调整中,京城六部的礼部、户部和刑部迎来了小小的人事变动。
随着原户部左侍郎调往南京出任右都御史,原仓场总督户部右侍郎马森接任户部左侍郎,而其位置则是由南京户部右侍郎接任。
只是南京北上比林晧然还要花费更多一些时间,若是黄养蒙**摘掉官牌北上的话,或许在途中遭遇什么变故,怕是再过半个月亦未必到任。
其实这亦是京官的地位为何要远高于地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吏部选官通常会就近选官,而不可能从*里外的雷州调个官职过来担任要职。
林晧然微微一愣,却没想到事情这么凑巧,当即便又是喊话道:“敢问现在鞑子未见踪迹,究竟是何人下令封城?”
“此乃我通州城的军机,恕卑职不能透露!若是大人执意要进城,末将这便令人放下绳篮,将大人迎进城中!”范健拱了拱手,做出巨大让步道。
众百姓听到这话,心里不由得一紧,纷纷担忧地望向了林晧然,想知道这位大人会如此选择。
林晧然一直抬头仰望着城头,此时微微眯起了眼睛,发现这个参将当真是不安好心。
若是他今日选择这般进城避难了,那么他日必定成为顺天府的一个笑话。纵使他现在选择乘船回到运河中,亦不可能同意这种进城方式进城。
他**做过多的犹豫,当即沉声进行回应道:“百姓在哪,本官便在哪!如果你们真有这么多气力,那么便将百姓都吊进城。若是不然,趁着鞑子未见踪迹,现在便打开城门让百姓入城!”
呜呜......
很多百姓听到林晧然这番激昂陈词的话,当即是哭作了一团。
在他们被无情地拒于城外,在他们最是惊恐之时,这位**天来到了他们身旁。现在面对着入城避难的机会,毅然是站在他们这一边,执意让对方打开城门。
蒙诏和王时举交换了一个眼色,亦是为着老师的情操所深深地折服。
“打开城门!”
“打开城门!”
很多百姓高举着拳头,纷纷为着林晧然助长声势,让到对方将城门打开。
城头上的通州参将范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过他的个人升迁在于兵部,而他身上毅然打着杨博的烙印,根本不用畏惧这位礼部左侍郎。
他面对着下面群情激昂的百姓,面对着林晧然的要求,却是朗声进行回应道:“通州已经**,还请未将恕难从命!”
百姓听到这番话,已然像是被泼了一盆泠水般,纷纷又是扭头望向了林晧然。
林晧然亦是**想到这位参将如此的强硬,而他确实无权强行下令对方打开城门,当即便是沉声道:“苏常远何在,让他即刻前来面见本官!”
城头先是安静一会,旋即范健亦不得不前去通禀,他可以义正词严地拒绝林晧然打开城门的命令,但却不能拒绝这一个通禀的要求。
没多会,一个肥胖的**气喘吁吁地来到城头上。
他探出圆滚滚的脑袋,定睛往下一瞧,结果看到站在冬日下的林晧然,当即便是欣喜*分地道:“哎呀,真是老大人,可将您给盼回来了!”
通州归属顺天府管辖,现任通州知州苏常远是原来林晧然的下属**,自然是认得林晧然这位老上司。
苏常远看着林晧然站在那里岿然不动,当即便是着急地下达命令道:“快,快,打开城门,将林大人给迎进来!”
“苏知州,这通州事关数百*石漕粮的安危,此门不可轻易打开,还是将林大人吊进来吧!”范健的眉头微微蹙起,当即便是提醒道。
身后的将士亦是纷纷点头,觉得此门确实不能轻易打开。如果这头打开,鞑子像长翅膀般飞来,那么他们恐怕是招架不住。
“本官让你打开城门,一切由本知州担着!”苏常远自然是知晓这座城的重要性,但却是更加明白得罪林晧然的严重后果,当即便是沉着声音决然地道。
不说林晧然是他的老上司,现如今已然高升到礼部左侍郎,背后还站着一个吏部尚书的岳父,这根本不是他得罪得起的大人物。
通州参将范健先是微微一愣,却是**想到这位通州知州突然如此强硬,而迎着通州知州罕见决然的目光,只好拱手回应道:“是!”
他可以不惧怕于林晧然,但知道如果拂逆这位知州的命令,那么便是坏了“以文制武”的规矩。纵使他跟杨博的关系再密切,这个位置恐怕是坐不住了。
与此同时,蒙古骑兵正在洗劫顺义、三河等地。
他们都是骑术精湛的骑兵,发挥着机动灵活的特性。虽然**进攻大明的城池,但却选择抢掳村镇,分成数股在广阔的京畿农村进行烧杀抢掠。
其中一支数千的蒙古骑兵**贪婪村镇的财物,在几名白莲教徒的带领下,已经径直来到了顺天府地界,如同露出獠牙的蒙古狼般奔向了北京城。
领头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轻人,他拥有着高大壮实的身躯,在蒙古军中以骁勇著称。他名为哈木把都儿台吉,是俺答汗的孙子,此次他跟随父亲辛爱黄台吉入关。
在得知这支蒙古军队出现,北京城的大门当即紧闭,京军严守于城头之上。一时间,整个北京城人心惶惶,隐隐闻到了庚戌之变的味道。
“杀!”
哈木把都儿台吉跟着祖父有所不同,他渴望能够入主中原,恢复蒙古帝国的荣耀。在即将降临北京城之时,他突然选择分兵奔驰,带着大部分的骑兵高举着蒙古刀拐向了更近的通州城。




寒门祸害 第155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西苑,*寿宫,伫立在寒风之中。
随着一股股热气不断从暖道传递到宫殿地板上,令到这座宫殿内显得温暖如春,同时一股浓郁的檀香飘散在空气之中。
一声轻微的咳嗽从那道厚厚的帷幔传来,令到外面的几位重臣的脸色当即一敛,旋即恭恭敬敬地对着帷幔进行大礼跪拜。
1...489490491492493...6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