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余人
林晧然被安排在二楼最佳的看台上,从这里可以很舒服地观看着舞台的精彩表演。
花映容有着其他官家女眷相伴,而顺天府尹魏尚纯等几位重要官员则是相陪于林晧然,其中便包括翰林编修徐渭。
其实更准确来讲,是林晧然将徐渭邀请到这里一起看戏听曲。





寒门祸害 第1587章 好学的官员?
徐渭是老来子,由妾室所生,其父在他出生百日便去世,其母在他十岁时便被正室苗夫人赶出了家门,令到他从没有得到什么父母的疼爱。
不过好在他资智慧,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享誉远近,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
在乡试的门槛上,亦是几经波折,这才得以探花及第,成为大明王朝的翰林修编,现在《谈古论今》的副主编之一。
徐渭跟着很多有名的才子般,兴趣显得很是广泛,且都能够有所成就。在戏剧上同样颇有造诣,取南北之风,还创作了不少的曲剧。
亦是如此,对于林晧然邀请他过来看戏听曲,他亦是欣然前来,更是很快被台上的精彩节目所吸引。
“下官刑部员外郎陈平峰,这是我写的一篇制艺,还请少宗伯点评!”
“下官工部员外郎刘三炕,这是我写的一篇时文,还请少宗伯点评!”
“下官兵科给事中陈淆,这是我写的《治藩策》,还请少宗伯过目!”
……
魏尚纯对林晧然似乎颇为敬佩的模样,正向着林晧然讨教着治理顺府的心得,结果几个官员陆续拿文稿过来,一副学生面对老师般的低姿态递交上来道。
林晧然并没有摆架子,而是微笑着伸手接过了这些官员的文稿,却是让他们先回去,仍然继续跟着魏应纯交流着治理顺府的一些心得。
魏应纯则是暗暗吃惊,发现这位年轻人能够坐上礼部左侍郎从来都不是侥幸,竟然一眼就看出提编中的种种弊端,便是由衷地感慨道:“确实是如此,这提编既加重百姓的负担,又给官吏贪墨提供了空间,当真不是长久之策!”
林晧然则是苦涩地摇了摇头,虽然他在任的时候已经向朝廷指出“提编重于两税”,但亦是让朝廷有所收敛,但远远还没有达到根除的地步。
“文长兄,你帮我掌掌眼,如何?”
林晧然将刚刚收到的文稿交给了另一边的徐渭,显得微笑地道。他深知若比文学造诣,却是比不上这位被后世推崇为“明代三才子”的徐文长。
徐渭跟着林晧然却是不客气,便是翻开了这些文稿,鼻间很快便是发出了冷哼之音。
不过这冷哼一声显然还能听出一些门道,像工部员外郎刘三炕的冷哼声明显要弱得多,已然写得能够勉强入得他的法眼。
林晧然任由着徐渭在旁边冷哼,他则是不动声色地跟魏尚纯有一句没一句地继续聊着,同时时不时地看台下的戏剧。
徐渭很快将几份稿件看完,却是轻轻地摇头地道:“这下的糊涂蛋当真不少,这士子嚷嚷着要杜绝宗室禄米亦就罢了,他一个言官竟然还看不透其中的奥妙!”
“文长兄,那你觉得应该怎么看呢?”林晧然看着他手里拿的是《治藩策》,便是端着茶盏显得不动声色地询问道。
徐渭并不是口无遮拦的人,特别是看到老东家胡宗宪倒台后,行事更为谨慎。他用手在茶盏沾了茶水,在桌面写下了两个字:“圣心”。
“依你之见,现在……如何?”林晧然停顿的时候望向桌面的两个字,亦是不打算让旁人知晓他们聊的是什么事情。
徐渭却是暗叹一声,轻轻地摇了摇头道:“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此心并不乐观!师兄你恐怕是做不来此事,若是由你来主持的话,阻力只会更大。在地方尚可,现在你身处于京城之中,很多人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再如此风光下去了!”
林晧然喝了一口茶水,知道徐渭的是实情。
在京城做事,可不比在地方。他在广东和扬州,可谓是一言而决,但在京城这里,却不免会有很多人跳出来下绊子。
特别他主持开海和盐事已经足够出彩了,甚至将现任的首辅徐阶都比不下去。若是他还想要指染宗藩禄米的功绩,不是徐阶那一边,很多朝廷大佬都不愿意看着他取得成功。
林晧然将茶盏放下,却是推心置腹地道:“这个事情总归得做成,不然大明……百姓会很难!”
到最后,他亦是不得不换一个词,但意思已然能够传递给聪明的徐渭。
徐渭亦是轻轻地点头,却是抬起头坚定地道:“正如师兄现在这般,只有等,现在的时机还没到,这个事并不可为!”
林晧然给一个意会的眼色,却是话锋一转地道:“你做做准备,你应该要到广东一趟!”
徐渭先是一愣,旋即反应过来道:“这事……怕是会给你惹上很大麻烦的!”
“我知道,但只有你前去,这对广东的士子才是最好的,才能够给广东带去文运昌盛!”林晧然点零头,却是义无反关道。
徐渭心里微微感动,对着林晧然拱手道:“诚承师兄信任,我定不负师兄所望!”
正是这时,林晧然却是突然被戏台的一个孩所吸引,只听到她喝道:“我生在长林村,长在状元家,你别看我年纪,我三岁能打虎,今日宝刀握在手,十里贼子闻风逃……”
随着这新一场戏剧开始,林晧然当即被台上所吸引,脸上亦是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竟然有人将虎妞的事迹搬上了戏台。
孙员外一直关注着林晧然的反应,当看到林晧然看得津津有味之时,则是对着坐在旁边的李云虎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李云虎对此似乎早是胸有成竹般,却是得意地扬起了下巴。
随着夜深,外面的灯会只剩灯不见人,而众官员亦是纷纷离去。
林晧然没有返回城南,而是携带着花映容回到城北的宅子。
花映容坐在铜镜前除去头上的饰品,问出了藏在肚子里一夜上的疑惑道:“今晚为何会有这么多六部官员给你送制艺求点评?”
躺在床上的林晧然则是朝着花映容勾了勾手指,让她先到床上来,待到将佳人抱在怀里,这才跟着她解释道:“因为他们都是虚心好学,向我讨教岂不是很正常吗?”
“妾身若是信了你这个胡话,这联合钱庄的大掌柜就得重新找人了!”花映容一副任君采撷地躺在床上,却是满脸幽怨地回应道。




寒门祸害 第1588章 名单出炉
林晧然自是知晓这番话糊弄不了人,便是一边欣赏着眼前的美人,一边伸手去帮她解下衣物,同时嘴里解释道:“因为今年是大比之年!”
“那又如何?”花映容的俏脸如同好奇的少女般,显得疑惑地追问道。
林晧然已得解衣的精粹,一把将粉红的肚兜丢到床前,显得主宰天下般地道:“为夫分管仪制司,两京十三省的正副主考官名单由我初定!”
礼部说是清水衙门,但并不是全无权柄。
今年便是大比之年,礼部的仪制司则是负责乡试主考官的人选,而作为主管仪制司的礼部左侍郎林晧然则是拟定名单的第一人。
在大明之初,乡试主考官其实是选用各省教职担任。嘉靖朝却是做出了修改,嘉靖采纳了昔日内阁首辅张璁的建议,各省乡试主考官和两京乡试正副主考官派遣京官担任。
很多京城官员都想要出任乡试主考官,这样既能够趁机出京威风一把,又能够收扰一大帮举人门生,可谓是获益良多。
正是如此,六部官员都想要巴结住林晧然,从而谋得外出京城担任乡试主考官的好差事。
花映容这才恍然大悟,敢情还真不能小瞧这礼部衙门。谁能想到,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嘉靖四十三年,竟然会如此的吃香。
林晧然却没有给花映容太多感慨的时间,而是如同一头饿狼般,跟着她共度这个元宵佳节。
元宵节之后,没几天官员便是重新回到衙门报到,各个衙门有序地忙碌起来。最为忙碌衙门当属户部,各项开支都要核算和支出,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是令人头疼,特别财政还是捉襟见肘的时候。
林晧然回到礼部衙门上衙后,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敲定乡试主考官的人选。
虽然乡试通常都是安排在七、八月份,但西南一些省份偏远,现在着手拟定乡试主考官的人选,在时间上已经是差不多了。
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但实质是暗含玄机。
现在就像进行分饼,你将饼给了人家,对方却未必会念你的情。而你不将饼给一些人,对方很可能会记恨你一辈子。
正是如此,这其实是一项很考究个人能力的工作,讲究着分饼的艺术。
不过这个事情自然难不倒林晧然,他让王时举和李延臣等门生负责京城的生员以下的士子群体,蒙诏负责在京的举人群体,很快各种谣言便是满天飞了。
“乡试名单出炉了!”
“一文钱一份,童叟无欺!”
“我的伯父在礼部衙门当差,肯定是错不了!”
……
一些小孩如同报童般,纷纷在街道出售着名单。
正是在这种种的谣言之下,很多以为自己定然能够稳拿乡试主考官名额的官员亦是坐不住了,纷纷设法打听着消息的真伪。
在得知名单根本没有出炉之时,很多以为自己定然能够稳拿乡试主考官名额的官员亦是抹下面子,纷纷想方设法走林晧然的关系。
仅是三天时间,几乎所有属意乡试主考官的官员都纷纷眼巴巴地瞪着林晧然,乞求林晧然能够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乡试主考官的名单上。
礼部衙门,左侍郎签押房内。
身穿官服的林晧然端坐在书桌前,背后的墙上挂着令人耳目一新的警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林晧然手持着一支狼毫毛笔,面对着两京主考官的空格,眉头却是深深地凝住了。
在两京十三省的乡试之中,最重的是两京的乡试,录取人数都是135名,像广东仅75名,贵州则是最少为30名。
相较于十三省乡试正副主考官的灵活性,两京乡试主考官则是有章可循,通常都是由符合条件的翰林院中挑选官职高和资历深的翰林官担任。
按着现在翰林院的官职排序,两京的正主考官毅然是翰林院的两位侍读林爌和汪镗。
汪镗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庶吉士,初授翰林院编修,累迁翰林侍读。无论是个人资历,还是年龄上,他都很是符合两京主考官的人选。
林爌的年龄和资历比汪镗还要更老一些,自然是更符合条件。
两京之中,应天乡试的主考官的含金量要更高,从现任首辅、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均为南直隶人,则是可见一斑。
只是很多时候更重政治因素,毕竟北京才是首都,故而年龄和资历更老的林爌出任顺天乡试主考官,而汪镗则是要“委屈”于应天乡试主考官。
林晧然却是有不同的想法,认真地斟酌一番后,他在空格上填写了两个名字,轻轻地吹了一下上面的墨汁,便是在上面盖了自己的官印。
“赵牧,你即刻给正堂大人送过去!”
林晧然将名单装到信封之中,旋即便将一名书吏叫了进来,让他将这份名单上交给李春芳。
虽然名单是由他拟定,但真正的决定权其实并不在他这里。既要通过礼部尚书李春芳的审核,同时还要内阁定夺,甚至还要皇上感到满意。
当然,本朝的皇上痴迷于修道,很少会插手这种小事情。
李春芳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官员,若不是被召进西苑,他都会呆在礼部。至于翰林院那边,只有发生了事情,他才会过去处理。
他今天呆在礼部衙门中负责事务,只是看过名单之后,眉头不由得紧紧地蹙起。只是这个老好人一个名字都没有更改,便是盖上了礼部的正堂印,便差人送到内阁。
徐阶在首辅的值房之中,正是处理着两京十三省的奏疏,站在帝国统治者的高度鸟瞰着这个王朝所发生的种种事端。
得知礼部拟定的乡试主考官名单送过来,他亦是第一时间察看这一份名单,只是翻开名册之时,这张充满着慈祥的脸上闪过惊讶之色。
他的眼睛瞪着名单,嘴巴则是微微地张着,这十三省乡试的主考官还好,但两京的正主考官毅然是: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殷士儋和国子监司业兼翰林编修张居正。




寒门祸害 第1589章 徐阶的反应
无逸殿,首辅值房。
一名阁吏前来送茶,看到徐阶凝重的表情,却是不由得微微一凝。虽然这位首辅每日处理两京十三省的奏疏,但总能保持着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很少像今日这般脸色凝重。
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的时候,徐阶冰冷的声音传过来道:“你去通知张四维,让他到礼部跑一趟,将林若愚叫到这里!”
阁吏急忙应了一声,便是匆匆到对面的词官厅支会司值郎张四维办差。
林晧然自是不会托大,当即跟随张四维一起来到了西苑,很快就进到首辅值房,对着正在处理奏疏的徐阶恭恭敬敬地施礼道:“下官拜见元辅大人!”
徐阶已经知晓林晧然来到,但仍然低着头在小纸条上写着字,当即微微板着脸进行质问道:“两京主考官的人选怎可如此胡来?”
倒不能怪历来待人恭谨平恕的徐阶要端起首辅的架子,对于一些不听话的官员,自然是要摆出另一副面孔。
历届两京乡试主考官的选人规则早有定论,只要林晧然参照以往选人的模样,将翰林侍读林爌和汪镗添上即可。偏偏地,林晧然竟然打破了这个常规,将殷士儋和张居正拟为两京主考官。
“回禀元辅大人,下官并没有胡来!”林晧然已然是猜到徐阶找他过来的意图,当即便是一本正经地进行回应道。
徐阶将最后一笔写好,便是搁笔并严肃地质问道:“历届两京乡试选人的规则如何,你堂堂礼部左侍郎难道还不知道吗?”
“下官日前翻阅太祖至今两京乡试主考官的名册录,太祖只有明文规定主考官为翰林院官员,但并没有明文规定要以翰林院官职、资历排序。今皇上选材不拘一格,屡次破格提升官员,方有如此多的能臣辅助于皇上,令当下大明海晏河清,有了盛世之象。”这番话说得是脸不红、气不喘,林晧然的话锋一转,接着继续侃侃而谈地道:“下官以为乡试选拔人才,当效仿皇上打破常规的做法,可由两京乡试主考官抓起。殷士儋和张居正均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其资历不浅,能力却是要胜于林爌和汪镗二人。故而,下官以为此二人更为适合担任两京乡试主考官,还请元辅大人明察!”
他不是不知道这个打破常规的举动有些不妥,甚至他要承受外界相当大的压力,但现在大明缺乏的正是一种革新的精神。
翰林院的很多官员说是储相,但实质很多都是书呆子,至今都还是只知道知乎者也。像林爌年纪比徐阶还要大上好几岁,已经是坐等退休的年纪,现在对大明根本没有任何贡献,更别希望他今后能够教导出什么样的好学生。
正是结合诸多方面的考虑,林晧然这才决定做出了这一个异样的举动,推动朝廷在两京乡试主考官的人选上打破常规。
徐阶将纸条贴到奏疏上,这才抬头望着林晧然,却是冷哼一声,望着林晧然沉声地质问道:“林侍郎,你这便是要推行革新了吗?”
一名亲信正在给檀炉换上檀香,在听到这个质问的时候,当即感受到了空气中的肃杀之气。他暗暗地咽了咽吐沫,眼睛复杂地望向了林晧然,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自己的老爷这般显露锋芒了。
这话已然是在提醒林晧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礼部左侍郎,还没有达到推行革新的资格。
林晧然自是听出了徐阶的弦外音,亦是感受到了徐阶身上的那般杀气,却是理直气壮地回应道:“元辅大人,下官只是想要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大明选拔人才,此举谈不上革新。如若要论到革新,张永嘉昔日改由京官出任十三省主考官方能称得上革除旧弊,此举为我大明选拔人才可谓是居功甚伟!”
张璁是以邀宠而上位,更是没节操地不经廷推而是领取中旨入阁,成为清流派眼中的奸臣。
只是这么一位“奸臣”,至今都被主流所摒弃,但却不得不承认:张璁在首辅的任上,却是比严嵩、徐阶和夏言这么名声好的官员做出了更多的实事。
现在林晧然如此抬举张璁,虽然是为了加强自己的论点,但未尝没有含沙射影之意。若是张璁还在首辅的位置上,怕是会支持林晧然的决定。
徐阶听到“张永嘉”这三个字,顿时如同炸了毛般的公鸡般,压抑着心中的滔滔怒火沉声地道:“乡试主考官早已有章程,由你如何巧舌如簧,老夫亦不会跟你如何胡闹!“
林晧然心里暗叹一声,他这个举动未尝没有试探之意。
现在大明的党争并不激烈,皇上又一心沉迷于修道,这无疑是推行一些新政的好时机。只是如今看来,徐阶更乐意安于现状,享受着他安稳首辅的快感。
林晧然面对着徐阶的怒目,却是平静地拱手道:“您是内阁首辅,若是你不同意的话,打回礼部即可,下官自会再行修正!”
事实确是如此,最终的决定权从来都不在林晧然的手里,徐阶完全可以将名单丢回礼部。
房间里的檀香袅袅而起,令到空气中充斥着檀香的味道,只是这股浓香令旁人感到了压抑。
徐阶眯着眼睛望着林晧然良久,而林晧然则是表现得人畜无害的模样,最终徐阶咬着牙说道:“你且先回去,此事我跟袁阁老再行商议!”
“遵命,下官等先告辞了!”林晧然微微拱了拱手,便是转身离开了这里。
任何的政治博弈,都不可能是建立在意气用事的基础上。徐阶自然不会例外,他虽然很想否决,但亦是不得不认真地权衡。
从首辅值房出现,林晧然发现张四维还站在不远处,似乎想要从他的脸上找到一些端倪。林晧然则是换上一副轻松的笑脸,主动跟着张四维寒暄几句,便是直接离开了无逸殿。
张四维自是不敢进行偷听,不过内阁值房终究比不上六部衙门,只要声音大一些便会传出一些词汇。张四维很少听到徐阶的声调放得这么高,若有所思地望着离开的林晧然。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事情很快便传到了外界。




寒门祸害 第1590章 大明第一家?
两京十三省乡试主考官的名单成为时下京城官场最为关心的事情,随着这些消息传出去,当即便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不是瞎搞吗?两京主考官早有规定!”
“话亦不能这么说,我觉得打破常规就挺好!”
“本以为两京主考官最没有悬念,却不想偏偏出了意外!”
……
面对着传出来的消息,京城的官员和士子亦是议论纷纷,赞成和反对的声音不一而足,亦是有很多纯粹是凑热闹的。
虽然很多守旧派炮轰林晧然搞事件,但却林晧然一直都是以革新派的形象示人,致使他早就给人一种既定的观感,加上这个事情并不算过于出格,反倒受到的抨击没有多么强烈。
在这些声音之中,却是没有人抨击林晧然徇私舞弊。毕竟张居正是徐阶的门生,殷士儋是李春芳的同年好友,二个人都跟林晧然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凭心而论,张居正和殷士儋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他们亦是翰林院的官员,具体出任两京乡试主考官的资格。
若是两京乡试主考官改由这两位官员充任,虽然不符合一贯的任人准则,但亦不算是太过于离谱,故而令到事情没有上升到原则的高度。
正是如此,这一场争论没有呈现出一面倒的趋势,反而是双方各执一词,令到两京主考官的人选成为新的谈论焦点。
时间已经悄然来到正月底,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令到街道的行人显得瑟瑟发抖,故而整个京城显得有些萧索之感。
槐树胡同,徐府。
一顶轿子从外面进来,身穿厚实衣服的徐阶从轿子钻了出来,今晚原计划是留宿于西苑,但他选择跟李春芳轮了班,返回了自己的这座府邸。
“爹,您怎么突然回来了?”身材高大的徐璠闻讯迎了出来,显得意外地询问道。
徐阶没有进行回应,而是径直到了后宅的书房,接过管家送上的茶水,这才对跟随进来的徐璠淡淡地询问道:“关于两京乡试主考官的人选,现在外面是什么风声?”
“还能怎么样,自然是有人不嫌事大,想要打破常规!按我说,根本不用理会那小子,哪能由着他如此胡来!”徐璠在旁边的椅子坐下,显得不以为然地道。
徐阶手里端着茶盏,轻瞥了他一眼道:“你懂什么?”
“我这没说错啊!”徐璠迎着徐阶的目光,显得冤枉地回应道。
在他看来,老爹本就是一个守旧派,上台至今都没有提及要革新。现在林晧然如此瞎搞,自然是不能让那小子如意,定然是要好好地落那小子的脸面。
徐阶手握着茶盖子轻泼着滚烫的茶水,悠悠地叹息一声道:“若是真的否了,怕是有人要记恨我了!”
“张太岳?他是您的学生,不至于吧?”徐璠深知老爹对张居正很是看重,却是微微不解地大声道。
1...500501502503504...6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