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余人
她其实喜欢到一些新奇的地方,见识这个神奇的国度,以及一些神奇的建筑。譬如那个延缓万里的长城,她就很想去看一下。
若是她提议的话,虎妞肯定会带她一起。只是虎妞的哥哥必定会找她算账,而且那个地方是边境,她亦不愿意让虎妞涉险。
虎妞看着她没有接话,以为她是没有想到要去什么地方,便失望地收回了目光。
这些日子以来,她已经带着阿丽将北京城逛了一大半,亦没有太过想要去的地方。方才的那场雨水,让她有些想念家乡,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反而是长林村。
经过徐府的时候,徐府的大门恰好打开,她看到徐阁老送着翰林院的严学士出来。
跟着吴秋雨的爹爹相比,徐阁老对人若得热情太多了。只是她却不喜欢徐阁老,总觉得徐阁老笑得有点假,而小白亦说他是坏人。
不过哥哥却不听她的,还让她千万别得罪徐阁老,还说徐阁老将来会很厉害云云。
对于哥哥的抉择,她亦是无能为力,就像哥哥有时候亦约束不了她一样。
她跟哥哥感情虽然很好,但有些事却是存在分歧的。
她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但哥哥却喜欢最不顶用的唐僧。她想要哥哥娶媳妇,但哥哥却偏偏不愿意。
从槐树胡同的隔壁就是灵石胡同,她从那郁郁葱葱的槐树枝头穿过,很快走到了胡同的尽头,看到了熟悉的大门。
渐渐地,她已经熟悉这里的一切,亦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因为这是她跟哥哥的家。
嗷……
管家将门打开,一头白色的藏獒便从里面跑了出来,得意地围着她转。她伸手摸了摸小白的头,小白比小金要听话得多,而且从来不惹事。
由于刚刚下过雨,前院还有些积水,她小心地踩着青砖跳过前院。正准备到庭院植种花木,结果却被人叫住,回头顿时亦是愣住了。
林晧然身穿着便服,端着东西从厨房出来,朝着虎妞微笑地道:“洗手,吃饭!”
“哥,你今天不是说还要拜访两位阁老吗?”虎妞回过神来,疑惑地问道。
“别提了,你哥想要升官的事,黄了!”林晧然泄气地说道。
按着原本的安排,在搞定吴山后,便拜会阁老,为着翰林侍讲的位置而努力。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在吴山那里就失败了。
正是如此,他取消了后续的计划,而这个大雨天又不好出去会友,最后选择呆在家里给虎妞弄好吃的。
虎妞的蛾眉微微扬起,便急匆匆地跑去洗手,然后跑进饭厅到桌前,颌动着鼻子道:“好香,哥,你做什么了?”
“肯得鸡!”林晧然自豪地说道。
“这什么东西,都没听过!”虎妞望着金黄的鸡腿,感到一阵疑惑。
“你尝一个就知道了!”林晧然将一个鸡腿夹放在她的碗上。
虎妞拿起鸡腿,吹了吹上面的热气,用牙齿轻轻咬了一口,上面的皮脆脆的,而鸡肉又嫩又滑,很对她的胃口。
只是她没有忘记阿丽,便将阿丽喊了过来,打算跟她一起享用。
阿丽早就闻到了香味,亦是不客气地走到桌前坐下。她在长林村就已经见识到这男人的厨艺,确实会弄好东西吃,这时的好奇心亦被吊起。
虽然她看得出,这男人似乎有些不欢迎她,但她却熟视无睹,坐下来跟着虎妞一起品尝。跟着虎妞直接拿起鸡腿,轻轻地咬了一口,眼睛不由得一亮。
林晧然收回幽怨的目光,溺爱地望着吃得津津有味的虎妞,看着她吃得欢快,心里亦是一阵满足。
“哥,你什么时候给我找个嫂子呀?”虎妞吃着鸡腿,晃着小短询问道。
“过些天吧!”林晧然轻叹了一口气。虽然谋取翰林侍讲的计划失败,但徐阶那边的亲事不好回绝,所以这门婚事亦得应承下来。
“你又是拖,上次也这么说!”虎妞听到这话,满是幽怨地望着他道。
“这次是真的!”林晧然望了她一眼,很是认真地强调道。
“上次也这么说!”虎妞的眉头微蹙,顿时又一阵泄气。
“信不信拉倒!”林晧然亦是头疼,这谎话说多了,真话果然没人相信了。
虎妞抬头望了他一眼,又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原本有些话跟哥哥商量的,但看着哥哥这个模样,分明就是没戏,说了也等于白说。
经过一场雨水的洗礼,夜晚的天空分外迷人,繁星照亮了夜空,空气显得凉爽无比,耳边是藏于石缝是夏虫的交响曲。
虎妞喜欢这种清凉的夜晚,静静地听着哥哥讲述的那些稀奇古怪故事,然后甜甜地进入梦乡,时而又会进入那神奇的世界。





寒门祸害 第333章 三期
沐沐之后,《谈古论今》三期亦是正式开始。
林晧然作为总编主持最后的定稿工作,由于司直郎那边过于忙碌的缘故,他将定稿的时间放到晚上,地点则是在翰林院修检大厅中。
诸大绶、徐渭和陶大临等人没有任何异议,他们跟林晧然可不同,修检厅的工作极为清闲,白天顶多打个顿就能应付过去。
由于一、二期的成功在前,大家的兴致都极为高昂。只是有些讽刺的是,他们花数年修的史书,竟然比不上数日撰修的刊物。
不过,他们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对工作反而更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因为他们都明白,如今的《谈古论今》直接面对圣上和数万书生,这里固然能让他们扬名,但更需要无比慎重,不能出半点差池。
铛铛铛……
街道传来打更的声响,宵禁已经开始,然后再无其他声音传来。
蜡光照亮了修检大厅,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大家在激烈地讨论着。
在头版的诗文那里,仍然选用邓长生的诗文,这次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度。
邓长生在听取各方意见后,从他最好的几首作品中,选取了一首关于鄱阳湖的诗,因为他家就在鄱阳湖边上。他不仅想让自己扬名,亦想让鄱阳湖的名声传得更广,有回报家乡的意图。
这似乎是诗人的一种通病,不管哪个时代的诗人,都离不开一种叫情怀的东西。
至于最重要的时事策,这无疑是最复杂的一项工作,亦是最容易产生争执的版块。
这文章的选取,不仅要考虑到公平性,更要防止文章出现错误的政治观点。
例如,若是点评是否重开市舶司,那就需要明晓上层的意图。若上层希望实行海禁,而你则大力鼓吹重开市舶司,那《谈古论今》极可能会迎来灭顶之灾。
跟着上一次不同,这次诸大绶和徐渭、陶大临出现了巨大分歧,双方各执一词而不相让。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时务策矛头直指宗藩之弊,而题目出自于吴山之手。很显然,吴山没有想象中的迂腐,他亦是看到了《谈古论今》的影响力。
只是这种命题,无疑是最容易出现争端。
徐渭和陶大临表现得极为激进,那些戳着宗人鼻子大骂的文章就深得他们欢心,所以亦是极力推捧这类文章,想让全天下的学子一起痛斥宗藩之弊。
相比之下,诸大绶就显得稳重很多,偏好于态度温和的文章。
林晧然听取双方意见,又仔细考虑后,选取了翰林检讨刘冬宇的文章。除了想要体现选材工作不分职位外,还有就是这文章观点比较温和。
徐渭和陶大临都是紧蹙着眉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林晧然借着烛光,看到这两人都很不服的样子,便望着他们认真地说道:“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但你们要时刻明白,我们《谈古论今》想要长久办下去,那就不能被个人情绪所左右,一定要坚持实是求是的原则!像这禄米发放的数据,跟我从户部那里得来的数据对比,这里其实是有意夸大了。若这数据一旦进行追究,宗藩之弊不仅无法解决,反而我们亦要承担捏造事实的责任,甚至有灭顶之灾。你们都是《谈古论今》的创刊人,我知道你们亦是满腔热血,但我希望你们能摒弃自己的喜好,做到公正而不偏袒,这样我们《谈古论今》才不容易给人进行攻击,亦能理直气壮地应对一切攻击!”
“下官受教了!”徐渭和陶大临相视一眼,齐齐行礼道。
诸大绶捋着胡须,亦是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原本还担心林晧然会意气用事,亦想痛斥宗藩之弊。但却没有想到,这年轻人远比他想象得要成熟与稳重。
关于时务版块的分歧和争执,亦是消停了下来,接着讨论下面的版面。
至于有趣的寓言故事,林晧然则用了《此处无银三百两》。
“今朝,有民张三,攒银三百两,埋入后院之中,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偷走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其实这个寓言有一个漏洞,如今的白银购买力相当强大,普通百姓很攒难得到这些一大笔的银子。林晧然原本想在数额上做些修改,但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作罢。
这《此处无银三百两》有教化的作用,但更多还是偏向于娱乐性。让读者从这张三身上,得到智商的优越感,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卖点。
而在林晧然的灌输下,很多人亦意识到趣味性的重要,故而纷纷向着林晧然靠拢。
由陶大临所负责的《战役篇》,在讲述“淝水之战“中,将战场进行精简,笔墨着重在后秦皇帝苻坚的骄傲自大从而致使兵败上。
如此种种,在林晧然的引导下,将先前长篇累牍的历史,化繁为简,向着通俗性和趣味性靠拢,让《谈古论今》成为雅俗共赏的读物。
在三更时分,定稿的工作便完成了,大家都是松了一大口气,亦对《谈古论今》三期抱着极大的信心。
按着林晧然的要求,会选刊制出一本精装版送呈给吴山,然后再转呈圣上。
徐渭的字是最好的,所以仍然由他来抄录。他对林晧然极为感激,但亦很是紧张,知道这将会送呈给圣上,书法只能发挥平时的八成水准。
徐渭的心理素质终究还是偏弱,始终是他的一个硬伤。不然以着他的才学,何致于一直困于乡试之中,屡次乡试而不得高中。
林晧然安排妥当之后,打了一个大大哈欠,然后借用了孙吉祥的床,打算对付半宿,白天他还得到无逸殿继续做跑腿的工作。
金达、毛惇元等人显得很是兴奋,相约到偏厅一起打马吊。
若是一切顺利的话,《谈古论今》三期通过“御审”后,当天就能送到国子监刻坊,然后就可以直接推向市场,预计销量又会在两万册之上。




寒门祸害 第334章 人事变动
辰时,天空已经大亮。
林晧然从一排低矮的房屋走出来,在一处狭窄院子的水缸里瓢了一勺水,简单地洗涮了一番。由于已经是五月,清晨的气温亦不低,水透露着凉爽。
在洗涮之后,他回头望了一眼低矮且简陋的房屋,默默地叹了一口气,然后离开了这片属于书吏和差役的居住区域。
生活在这个时候,他们官员不容易,这些书吏和差役亦是不容易。他们常年居住于此,远没有后世的上班族自由和惬意。
在他走进修检厅的时候,里面有些吵闹,被围在人群中的翰林检讨刘冬宇像是喝了酒一般,整个人显得极为兴奋。
刘冬宇是庶吉士出身,考核的成绩处于中上。虽然没有被淘汰,但只得到从七品的翰林检讨,在翰林院的起步较低。
只是能进入这个翰林院的,谁都不是泛泛之辈。
现在刘冬宇的文章入选时务版,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仿佛得到了一项巨大的荣誉般。得知他的文章被林晧然亲自钦定,目光亦是闪过感激之情。
修检厅并没有什么秘密,关于时务策的争议亦在大厅中传开。虽然有些人感到沮丧,但亦算是心服口服,毕竟有些数据确实是杜撰上去的。
对于林晧然的处置方法,亦没有人提出异议,长盛不衰的《谈古论今》更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都支持着林晧然这种处置方法。
现在林晧然在检讨厅中,不仅占据着老大的宝座,亦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尊重。
“林修撰!”
“见过若愚兄!”
“若愚兄辛苦了!”
……
在修检厅的史官看到林晧然进来,都纷纷地朝着他见礼。
林晧然亦不摆架子,朝着大家一一回礼,然后才走向自己的公座。
徐渭虽然一宿没睡,但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捧着一本书册迎过来笑道:“幸不辱使命!”
现在《谈古论今》在他的心里,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有着强烈的亲和感。现在“第三个孩子”出世,他心里亦是极为兴奋。
“辛苦了!”林晧然客套地接过书册,然后便打开进行检查。
孙吉祥最近的日子亦是不错,随着林晧然坐实修检厅老大的宝座,他在书吏中的地位亦是骤然提升。在林晧然坐下后,便送来了一杯香浓的参茶。
林晧然轻吮一口茶水,精神亦是为之一震,便开始进行检查。
倒不是他不信任徐渭,而是他的做事风格就是如此。不论什么事,都要将风险降到最低,何况这书是呈交给圣上的,更不能出半点差池。
看着林晧然开始工作,大家亦纷纷回到各自的位置,生怕打扰到林晧然审查《谈古论今》三期。
在检查到最后的时候,孙吉祥从外面进来道:“掌院已经到了!”
林晧然点了点头,将最后的内容核对完成,这才将书放入准备好的木盒子里面,然后抱着木盒子准备去面见吴山。
这第三期只要不出意外,那《谈古论今》算是走上正轨,而《谈古论今》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会成为他的一项政治资本。
林晧然将这本书送到吴山那里后,又得赶着到西苑的无逸殿报道,所以心里有些焦急。
只是在出门的时候,刚好跟徐远平打了照面,徐北平还故意上前一步堵在门前。
“徐修撰,请!”林晧然无奈地侧身,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徐远平却是没有动,站在门口阴阳怪气地说道:“你既然去兼做司直郎,就不要丢我们翰林的脸,这都几点了?还在这里晃荡?”
林晧然顿时一愣,不可思议地望着眼前这人,不明白这货哪来的优越感,竟然教训起他来了。若是不知真相的人,还以为这货是他的上官呢!
“你还有脸说林修撰?现在早已过上衙的时分!”
“你迟到还不知检讨己身,这脸皮老夫实乃平生罕见!”
“且不说你今日已经迟到,哪怕要说教,亦轮不到你!”
……
检讨厅的史官们亦是一直关注着《谈古论今》,都目送着林晧然出门,亦将方才的一幕看得清清楚楚。徐远平堵门不要紧,竟然还敢对林晧然说教,顿时都站出来纷纷指责。
徐远平却没有想到,这帮人竟然如此坦护林晧然,指着修检厅的众史官阴森地道:“你们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有得你们后悔的时候!”
“借过!”
林晧然看着徐远平还没有让开的意思,又听着他说这番话,亦不再跟他客气,便用力从他跟门槛的缝间挤了出去。
虽然他的身板仍旧羸弱,但却由于年轻力壮,加上懂得运用巧劲,便将徐远平挤到一边。徐远平的脚步不稳,整个人狼狈地扶住门槛,差点就摔倒在地。
“你等着瞧!”
后面传来徐远平怒不可遏的声音,但林晧然却不加理会。
不说他有足够的手腕和智商对付这人,单是如今所拥有的政治资源,根本不需要将这人放在眼里,迟早能将他踏在脚下。
走到内堂,吴山端坐在公座前,正认真地翻阅着卷宗。
随着李春芳被调任太常寺寺卿,翰林院的动荡亦是拉开序幕,而他则需要给一些人评优劣。虽然他无法决定人员的升迁,但按着以往的规则,却能决定一个人是否留任。
当林晧然将《谈古论今》送来的时候,他故意用纸张挡了一下,不想让林晧然知道他正在处理评级工作,然后才接过精装版《谈古论今》。
当翻到时务版的时候,他的眉头不由得微蹙了一下,这文章低于他的预期,批判过于温和。只是沉思了片刻,又抬头望了林晧然一眼,最终没有多说什么。
他如何不知道,这个弟子比他想象中要理智,更懂得趋利避害。
这点评宗藩之弊已经算是给他面子了,让林晧然选择那种破口大骂的文章,显然不是这小子的风格,亦不符合《谈古论今》的利益。
当通篇文章看完之后,吴山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这《谈古论今》三期同样会火爆,这些内容亦是无可挑剔,甚至往上一期还要好。
“可惜了!”
待林晧然离开,吴山揪起盖在上面的纸张,望着那一份名单,轻轻地摇了摇头。翰林院的人事变动将在今天进行,而他所推荐的名单中,并没有林晧然的名字。




寒门祸害 第335章 忙碌
天气阴沉,空气有些凉爽。
林晧然到了宫门前,验明身份后,便踏入了西苑中。对这座最豪华的宅子,亦是渐渐多了一些熟悉,少了一些好奇和敬畏。
穿过幽深的门洞,走在狭长的通道中,眼前很快就出现了红墙黄瓦、殿宇楼宇以及远处的道家建筑,一支支装备精良的卫兵在巡逻着。
回到无逸殿的属官办公厅,只有几个属吏在这里,余波等司值郎和词臣都不在。不过他亦是已经习惯了,这里跟着翰林院的修检厅不同,经常都是空荡荡的。
林晧然泡了一盅茶,在公座前坐下,然后翻开了一本从翰林院带过来的书籍。
司直郎的工作虽然很忙碌,但早上向来都比较清闲。一般在这个时候,严阁老才开始票拟奏本,而另两位阁老都未必到来。
他趁着这空余的时间,打算看一些史书,翻一些以前的卷宗。
虽然吴山这老货很不近人情,阻止他在官场挑更重的担子,但他亦是知道自身的薄弱项,对这大明的历史确实还是欠缺。
大明是以孝治天下,而祖宗法度有着超然的位置。为何“海禁”这个问题是拖之又拖,正是由于大祖时期的海禁之策,令嘉靖都不敢轻易重新开海。
或者有人说,到成祖朱棣就开海,还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
只是嘉靖比成祖缺了一点底气,成祖的天下是“打”来的,连国都说迁就迁,反而嘉靖却得益于血脉,得益于“祖法”的恩惠。
正是如此,林晧然不仅要熟悉当下的时代,亦要熟悉大明的历史和祖宗之法。
“严阁老让你过去!”
只是书才翻两页,一个阁吏走进来说道。
林晧然轻轻地点了点头,知道这个时候叫他过去,不会是送奏本到万寿宫,而是要到宫外跑腿了,却不知道得跑哪个衙门。
答案很快揭晓,严嵩让他到户部跑一趟。
由于官员俸禄的问题一直是悬而未决,所以这户部大概是他最近跑得最勤快的衙门,他这张脸亦早成了通行证。
进到户部尚书的值房,在那书桌前端坐着一个年过六旬的官员。这个官员国字脸,目光显得冷凛,正翻着卷宗。
听到一些动静,他才徐徐地抬起头,淡淡地扫了一眼道:“何事?”
“下官翰林修撰兼内阁司直郎拜见部堂大人!”林晧然朝着端坐在书桌前的户部尚书行礼,同时暗暗观察着这位新任户部尚书。
由于官员俸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户部陷入无米下炊的窘境,方钝成为事件的替罪羊。而方钝的接任者,正是原刑部尚书贾应春。
贾应春本是非翰林出身,能从刑部尚书到户部尚书,无疑是站到人生的顶峰。只是他面临的压力亦是不小,亦得打理好户部这个“烂摊子”,填补好大明财政的“窟窿”。
“内阁有啥事直说!”贾应春的目光又落在卷宗上,用吩咐的口吻说道。
林晧然没想到这人对自己这般冷淡,无奈地拱手道:“严阁老让下官过来询问,部堂大人提议税入不足八成不得升迁,能增收几何?依据何来?”
这新官上任三把火,而贾应春第一次上疏,便提出“征收赋税不足八成者,不得升迁”的建议。这跟后世超生罚款征收跟升迁挂勾,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贾应春打算运用这个方法,提高地方官员征收税粮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全国的赋税收入总额。
“起码能增收一成,至于依据嘛?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这就看严阁老有没有这个魅力,为大明财政着想了!”贾应春抬起头说了一个数据,然后又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道。
若是一般人,恐怕就认可贾应春的逻辑,只是林晧然看的问题却更深一些,便又是开口道:“严阁老自然会为大明着想,只是严阁老的意思是!若实行此策,会不会增加百姓的负担,从而造成大明荒田的增加!”
“此策针对那些不肯交税赋的刁民和豪强,跟普通百姓在何干?”贾应春将宗卷重重地放下,目光森然地望着林晧然道。
林晧然看到他目光有些慌乱,朝着他拱手问道:“听闻部堂大人曾经做过南阳知县?”
“做过又如何?”贾应春深深地打量着林晧然,眼睛带着几分敌意。
林晧然却无惧于他的目光,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道:“若是南阳的税入必须交足九成,部堂大人会如何进行征税呢?所征之人都是刁民和豪强?”
1...979899100101...6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