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听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亦是来了精神,瞪了赵俊臣一眼后,道:“莫给朕绕关子,快快说来。”
他之所以急招赵俊臣回京,就是为了用赵俊臣的理财之术,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德庆皇帝催促,但赵俊臣却没有急着回答,反而向德庆皇帝问道:“陛下,恕臣冒昧的先问一句,陛下南巡之时,难道就必须要住在行宫之中吗?陛下真的想住行宫吗?”
德庆皇帝眉头微皱,问道:“怎么说?”
赵俊臣说道:“依臣看来,陛下这次南巡,虽说是为国为民,为了江山社稷,但未尝不可以顺便在江南散散心。”
赵俊臣口中的“未尝”、“顺便”,其实就是德庆皇帝南巡的主要心思,当然赵俊臣不会明说。
见德庆皇帝点头,赵俊臣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陛下又何必刻意住在行宫之中?行宫虽然建造的豪华大气,可显皇家气派,但不管是巡视,还是游玩,皆是不便,且行宫的各处建设,与陛下的紫禁城又有何区别?又哪有新鲜可谈?千篇一律,又哪里能让陛下散心?”
看德庆皇帝似乎明白了一些,赵俊臣继续说道:“与行宫相比,江南园林,向来是江南之地最大的特色与美景,素有‘城中山林’之美誉,以水景、古树、花木、叠石为主,巧于借景,素雅而富于野趣,造园如作诗文,必使其曲折有法,与宫廷景色相比,却是另有一番味道,陛下想来是少有见到的。”
见德庆皇帝面露向往之色,赵俊臣笑道:“既然如此,陛下您又何必非要住在行宫之中?若是南巡之时,住在那江南园林之中,岂不是更好?”
德庆皇帝问道:“你是说,不建行宫,改建园林?”
赵俊臣笑着摇头道:“臣虽有此心,为陛下您建一处江南园林风格的行宫,然而园林之建造,怕是耗费还在行宫之上且不谈,那建造园林的时间,更远远要超过建造行宫许多,没三五年的功夫,是无法成形的,又哪里能来得及?更何况,江南园林之美,尽在那些私人园林之中,臣的意思是,陛下南巡,大可不住行宫,而是住在江南现有的那几处著名园林之中。”
见德庆皇帝略有犹豫,赵俊臣继续说道:“臣计算过了,陛下南巡,就算能省择省,也需要三五十万两白银,在其中,行宫的建造与修缮,占了最大头,至少需要十五万两银子,若是陛下改住江南园林,这一大笔银子,或是大可省去,或是可用在增加陛下仪仗之上。”
顿了顿后,赵俊臣继续说道:“而那些江南著名园林,如今大都掌握在那些江南富豪手中,陛下若想要住进入,自是他们的荣幸,那些人可是有钱的很,到时候,只要臣对他们稍加暗示,为了争取陛下入住之资格,这些富豪又岂会吝啬?到时候,别说三五十万两银子的费用,就算是再翻上一倍,怕也没有问题。”
住别人的房子,还要别人倒贴银钱,看似荒谬,但赵俊臣说的理所当然,德庆皇帝听得也是理所当然,连连点头。
而赵俊臣的话还没有说完:“如此一来,陛下南巡,完全可以不耗费户部银钱,甚至还能增加内库收入,既然如此,又如何有耗费巨大户部银钱不足之忧?至于劳民,亦主要是因为建设行宫时的征集民力、占用民宅,若是陛下住在那些江南园林之中,又岂会惊扰民力?反而陛下您南巡之时,诸般采购,还会增加百姓收入,既是如此,又如何会劳民伤财?”
听到赵俊臣说了这么多,德庆皇帝终于被说服了,想到自己南巡自在之余,不仅能为国家创收,还能让百姓致富,实乃是千古未有之举,不由得意大笑,道:“世人皆言俊臣你理财之术天下第一,朕今日终于信矣!!”
赵俊臣笑道:“那还不是因为陛下识人之明,用人有道?若不是陛下,臣如今怕还只是个落魄书生罢了。”
听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愈加的得意了,对于赵俊臣,德庆皇帝在这一刻满意至极。
………
德庆皇帝去了心病后,兴致颇高,又与赵俊臣谈了许久,赵俊臣趁机把四川盐务改革以及为为刘长安请功的折子呈了上去。
四川盐务改革关系重大,德庆皇帝只是谨慎支持,同意放到朝中讨论,至于刘长安的请功折子,德庆皇帝却只是看了一眼后就恩准了。
又与德庆皇帝谈了一些闲话,赵俊臣见德庆皇帝面现疲色,就知趣的告辞了。
然而,刚刚离开养心殿,赵俊臣就看到,太子朱和堉正在一群太监的前呼后拥之下,向着养心殿走来。
~~~~~~~~~~~~~~~~~~~~~~~~~~~~~~~~~~~~~~~~
ps:三江票,虫子现在排名第二,而且快被第三名赶上了,求支援。另,继续厚颜求推荐和收藏。





摄政大明 第八章.南巡之论(中).第二更
朱和堉自是来求见德庆皇帝的,手里还捧着厚厚一摞折子,里面全都是太子一党劝谏德庆皇帝放弃南巡的的折子。
当得知赵俊臣回京的消息后,朱和堉就觉得事情不妙,赵俊臣是德庆皇帝的“财胆”,只要赵俊臣回来,德庆皇帝南巡的底气就会充足的多。
所以,朱和堉打算赶在德庆皇帝与赵俊臣相见前,再进行一次尝试,表述群臣之见,劝阻德庆皇帝南巡的决心。
然而,为了写这些折子,终究还是耽误了时间,当看到赵俊臣走出御书房之后,朱和堉就知道,自己还是晚来了一步,此行怕是无法达成目的了。
不由的,朱和堉对赵俊臣的恨意,又多了几分。
另一边,看到太子朱和堉后,赵俊臣眼中亦是闪过一丝无奈,他并不想在这个时候与这位太子爷碰面。
因为,根据继承所得的记忆,每次遇到太子朱和堉后,留给赵俊臣的,都不是什么美好愉快的回忆。
可惜,世事往往不如人意。
很快的,朱和堉已是走到了赵俊臣的身前,但并没有急着去求见德庆皇帝,反而停在了那里,冷冷的看着赵俊臣。
赵俊臣心底暗暗叹息一声,却没有丝毫迟疑,反而恭敬无比的向着朱和堉行礼问安。
“户部侍郎赵俊臣,见过太子殿下。”
然而,朱和堉并没有让赵俊臣起身,就这么任由赵俊臣跪在自己面前,一言不发,显然是打定主意要给赵俊臣难堪看了。
赵俊臣来自后世,本就不习惯给人下跪行礼,更何况是一直跪着?不由眉头微皱。
难道朱和堉一直不说话,自己就这么一直跪着不成?
想到自己与朱和堉终究是敌非友,赵俊臣终于不再相让,再次说道:“户部侍郎赵俊臣,见过太子殿下。”
这一次,赵俊臣的声音大了一些。
但太子朱和堉依旧一言不发,依然让赵俊臣跪着。
“户部侍郎赵俊臣,见过太子殿下。”
赵俊臣再次说道,声音也再次大了一些。
然而,朱和堉还是没说话,显然心中打定主意,要让赵俊臣一直跪下去了。
但是,朱和堉却忘了,如今两人就在御书房门外,刚才赵俊臣那么大的声音,正在御书房里看折子的德庆皇帝,肯定已经听到了。
所以,赵俊臣没再说话,只是静静等待着。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太监就从御书房走了出来,来到赵俊臣与朱和堉身前,先是对着两人讨好一笑,然后扬声说道:“陛下有旨,太子朱和堉、户部侍郎赵俊臣接旨。”
赵俊臣已经跪着了,而朱和堉则连忙跪在了赵俊臣的身旁。
只听那太监扬声说道:“传陛下口谕,户部侍郎赵俊臣,潞安府赈灾有功,特赐玉壁两面,白银千两,绸缎十匹。”
“谢主荣恩。”
赵俊臣拜谢道。
而那太监则又对着朱和堉说道:“传陛下口谕,太子朱和堉,无故刁难朝廷大臣,心性不足,罚回东宫抄录《荀子·修身篇》一卷,并于三日后交由陛下亲自查阅。”
“儿臣……领旨。”
听到德庆皇帝的旨意,朱和堉的脸色都黑了。
德庆皇帝这一赏一罚,分明就是在为赵俊臣撑腰。
待两人起身后,因为德庆皇帝就在旁边养心殿的缘故,朱和堉终于不再为难赵俊臣了,然而明白了刚才赵俊臣所作所为的目的后,朱和堉看向赵俊臣的眼神,也恨意更重了。
或者,还带着一丝诧异,从前的赵俊臣虽然嚣张跋扈,却绝不敢这么算计他的。
另一边,注意到朱和堉看向自己的眼神,赵俊臣又是暗暗叹了一口气,但神色却已是恢复寻常,对朱和堉说道:“太子殿下,既然如此,臣就先告退了。”
说着,对着朱和堉躬身行礼后,赵俊臣就欲转身离去。
“等等!!”
赵俊臣虽有心离开,但朱和堉却终于开口说话了。
赵俊臣转身问道:“太子殿下还有何吩咐?”
朱和堉的声音却愈加的冷了:“你刚才在养心殿,究竟和父皇说了些什么?从实讲来!!”
赵俊臣一脸的无奈,道:“太子殿下,这怕是不合规矩吧?”
朱和堉双眼一瞪,说道:“如今国库空虚,百姓艰苦,正需要朝廷节俭度日,为社稷,为天下,为百姓,父皇他这个时候南巡皆是有弊无利,你平日里贪赃枉法也就罢了,若是敢在这个时候蛊惑父皇,祸乱朝政,我必不饶你!”
听到朱和堉的威胁,赵俊臣面色不变,只是叹息一声,说道:“太子殿下此言,却是错了,只有昏君聩主才会被蛊惑,当今陛下是圣君明主,是绝不会被人蛊惑的,关于这一点,还请太子殿下谨记。”
见赵俊臣如此油盐不进,朱和堉哼了一声,终于不再理会赵俊臣,转身到御书房觐见德庆皇帝去了。
………
“刚正不阿是好事,嫉恶如仇也是好事,但还请太子殿下切记,刚则易折,刚柔并济才是取胜之道。”
看着朱和堉离去的背影,这一句话,已是来到了赵俊臣嘴边,但最终还是忍着没有说出来。
既然朱和堉肯定是不会听进去的,那又何必自取其辱?
其实,从本心上来讲,赵俊臣并不想跟朱和堉作对,一来朱和堉很可能是将来的皇帝,二来朱和堉生性正直,亲贤臣,憎贪官,重视社稷,爱惜民生,将来如果能够继位登基的话,会是一位好皇帝。
可以说,如果朱和堉的心胸稍稍宽广一些,能够不计前嫌的接纳赵俊臣,不会因为赵俊臣曾经是个贪官而满怀敌视的话,那么赵俊臣不介意转而当一个清官,投入朱和堉门下,尽心尽力的为他办事。
可惜,朱和堉太过刚正了,也太过固执了,在他眼里,贪官永远都是贪官,是贪官就该杀,对待赵俊臣,甚至连面子上的客气都做不到,根本不可能转变对赵俊臣的看法,更不可能接纳赵俊臣,可以预见,朱和堉如果将来真的能登基为帝的话,他所下的第一道旨意,怕就是将赵俊臣抄家问斩。
这一点,刚刚已是再次证明了。
所以,赵俊臣只能继续当一个贪官,并且是当一个结党营私的贪官,与其他的贪官奸臣们合作,一同对抗朱和堉,并想方设法的把他从太子宝座上掀下来。
这与道德无关,一切都只是为了自保罢了。
虽然这么说很没道理也很不负责任,但如今已经李代桃僵的赵俊臣,之所以还是一个贪官,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朱和堉的“刚正不阿”与“嫉恶如仇”!




摄政大明 第九章.南巡之论(下).第三更
拿着德庆皇帝的赏赐,赵俊臣回到了府中。
借口有朝廷政务要处理,赵俊臣在这一天剩下的时间里,一直都呆在书房之中,甚至打算在书房睡下。
虽然方茹几次来见赵俊臣,劝赵俊臣早点休息,但皆是被赵俊臣用各种各样的理由给打发走了。
方茹很漂亮,也很诱人,但赵俊臣的性子终究有些保守,又与她并不熟悉,与近乎陌生的女子同枕共眠这种事情,到底还是无法做到。
………
书房之中,赵俊臣静坐在书桌后,窗外,月挂高空,已是深夜。
时间已晚,但赵俊臣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脑中不断回想着他这一天以来的经历。
不知为什么,赵俊臣突然觉得,不管是德庆皇帝,还是太子朱和堉,都有些可怜。
德庆皇帝身为九五之尊,富有天下,竟是连南巡所需的三五十万两白银都拿不出来,要知道,这些银子虽然不能算少,但也绝不算多,就算是赵俊臣也能轻易拿出。德庆皇帝自诩圣君,但寒酸成这个样子的“圣君”,也算是自古少见了。
相比较德庆皇帝,太子朱和堉还要更加可怜一些,他竭尽所能的表现自己,只为了能在德庆皇帝面前证明自己,赢得德庆皇帝的关注,但如今已是明白了德庆皇帝心思的赵俊臣却很清楚,朱和堉表现越好,声望越高,德庆皇帝就越是猜忌他,甚至是嫉妒他。
当然,反过来讲,如果哪一天朱和堉表现平庸了,恐怕德庆皇帝又会对他不满意了。
太子之位,看似风光,但半君半臣的尴尬地位,又注定了它的难做。
想到今日自己与朱和堉之间的争锋相对,赵俊臣悠悠一声叹息。
然后,他听到了方茹的声音。
“老爷在为何事烦心?”
赵俊臣转头,看到方茹正站在书房外,迷蒙的月色下,方茹妩媚的面容,妖娆的身段,此时更显诱惑。
赵俊臣问道:“这么晚了,你还没睡?”
时间已过凌晨,连一向精力旺盛的许庆彦都忍不住去睡了。
方茹笑道:“老爷不也是还没睡吗?我有些担心老爷,所以也睡不着。”
想起赵俊臣之前的那声叹息,方茹又问道:“老爷你可是有什么烦心事?何不讲给我听?或许会有什么主意也说不定。”
赵俊臣并没有什么疑惑,也没有什么烦心事,倒是正好想找人说说话,于是指着身旁的座位,笑道:“坐下陪我说说话。”
方茹落座后,并没有急着发问,只是那双映着月色的眸子,却静静的看着赵俊臣,等待着赵俊臣主动开口。
沉默了片刻后,赵俊臣终于开口了。
“方茹,你说那朱和堉,如果将来能够登基继位的话,会是一位好皇帝吗?”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方茹有些诧异,不知道赵俊臣为何会问这种问题,但还是回答道:“绝对不会。”
语气颇为肯定。
赵俊臣笑了,他早就知道方茹会如此回答,但还是问道:“为何会这么说?那朱和堉贤名满天下,对贤臣清官们以礼相待,从善如流,对贪官奸臣们嫉恶如仇,赶尽杀绝,又一向重视社稷,爱惜民力,更不缺能力,古往今来圣君明主应有的优点他一样不缺,清流和百姓们对他可是寄以厚望啊,又如何当不了一个好皇帝了?”
方茹却摇头道:“老爷你如此问,可见早已是心知肚明,又何必再问我?我不懂朝政,史书也读得少,但也知道,古往今来的那些圣君明主,可没有哪一位的优点是嫉恶如仇的,更知道有一句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古书中的那些圣君明主,一向都是身边有多少贤臣清官,就有多少奸臣贪官,两相对持,他们的皇位才能做得安稳。若是依着那朱和堉的性子,把满朝上下的贪官赶尽杀绝,怕是这世间的官员就少了九成九,他又去哪里找那么多清官贤臣来维持朝政?今后还有何人敢入朝当官?若是朝中只剩下了清官贤臣,他的皇位又如何能做的安稳?清官贤臣,可未必都是忠臣。”
赵俊臣又笑了,但没有说话,只是示意方茹继续。
在赵俊臣的示意下,方茹继续说道:“朱和堉最大的缺点在于,他虽不缺志向,却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懂得变通,亦不懂得妥协,只知道一往直前,将来难免要撞上南墙。当今陛下虽说有些好大喜功,甚至可以说有些志大才疏,却从不缺帝王心术,一位君主帝王,最重要的不是能力,也不是心性,而是有没有驾驭群臣的手段,当今陛下在位期间,虽说吏治不佳,百姓受苦,但至少庙堂中枢形势平稳,天下亦因此而安定,若是由那朱和堉继承了皇位,以他那性子,这天下怕是早已动乱不堪了。”
赵俊臣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你说自己不懂朝政,读的史书也少,但能说出这番道理,却是要比许多饱读诗书的朝廷大员明白多了。”
方茹笑道:“治国如治家,人心都是相同。”
赵俊臣抚掌赞道:“好一句人心都是相同。”说着,赵俊臣又补充道:“其实,这位太子殿下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他根本没搞清楚,用人之道,才能要比德行重要的多,古往今来的那些名相贤臣,其实又有哪一个是干净的?若是到了他的手下,怕都是要被杀头的,更别说做出一番成就以流芳千古了。”
方茹点头笑道:“老爷说的有理,就比如老爷你,在掌管户部之前,户部是什么样子?如今户部又是什么样子?老爷你虽不是清官,却要比十个百个清官有用多了。”
说到这里,方茹终于忍不住问道:“老爷你今天为何会说起这些?”
“没什么,随便谈谈罢了。”
赵俊臣一脸随意的说道。
其实,并不只是随便谈谈,这一番话,终于让赵俊臣坚定了与朱和堉敌对的决心。
从前,因为朱和堉“注定是位明君圣主”的原因,赵俊臣想到自己要与他作对,总有一种对不起天下百姓的感觉。
但经过这番谈话,却是让赵俊臣变得心安理得了。
从某方面而言,所谓的“心安理得”,是一个很可怕的心理状态。
因为,它意味着不择手段。
~~~~~~~~~~~~~~~~~~~~~~~~~~~~~~~~~~~
ps:继续求推荐!!求收藏!!求三江票!!




摄政大明 第十章.立赌约(上).第一更
前一天睡的太晚,一路上的疲惫亦未退散,然而赵俊臣身为户部侍郎,朝廷正三品大员,在第二天依然需要早早的起床,趁着漆黑的夜色,去上早朝。
在前往午门的路上,赵俊臣坐在轿中,一路上哈欠不断,只感觉腰酸背痛,困乏难忍。
看着轿外不见五指的天色,轿前还需要有人掌灯才能看清路况,赵俊臣眉头皱起,向轿外问道:“庆彦,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少爷,现在寅时过半了,时间还在,不用担心,能在卯时前到午门的。”
许庆彦的声音,一样的满是困乏疲惫。
寅时,也就是早晨三点到五点,深秋时候,此时正是夜色与寒气最重的时候。
想想自己只睡了两个小时,赵俊臣不由的摇头叹息,一脸的无奈。
若说赵俊臣来到这个时代后,最不满意的地方,怕就是早朝制度了。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规矩,早朝时,大臣们需要在丑时(凌晨一点)起床进行准备,穿过半个京城,在寅时(凌晨三点)前到达午门进行等候。到了寅时,午门城楼敲鼓,大臣们开始排好队伍,然后经过一个时辰的漫长等待后,直到卯时(凌晨五点),钟声响起,午门开启,大臣们列队入宫,并在太和门前整队,然后,再等一炷香左右的功夫,皇帝驾临太和殿,早朝才会开始。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自到达午门后,大臣们连打个哈欠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吏部处理,更不要说是迟到了。
可见,整个早朝,从丑时准备到卯时开始,这段时间正是一天之中人体机能最为困乏的时候,而且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等待与整队之中,效率可谓是无比低下。
赵俊臣实在是不明白,明太祖朱元璋制定这些规矩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但没办法,祖宗定的规矩,后人只能无条件遵从。
不过,德庆皇帝在位期间,吏治松弛,对早朝的监督亦是开始慢慢松懈。那些权高位重的朝中重臣们,只要在卯时午门开启前到达午门,就不会有人说什么。负责纠察的御史,对于这些大臣,一来不敢记录在案,二来就算他们敢记录在案,上交吏部后,吏部怕也是不敢严惩,大都是得过且过。
赵俊臣如今身为户部侍郎,兼管内库,圣眷优容,正是处于权高位重之列,所以在寻常臣子正在午门前痛苦煎熬的时候,赵俊臣却依然可以慢悠悠的向着午门赶去,谁也不会因此而多说什么,包括德庆皇帝。
然而,虽说如此,赵俊臣却依然不满意,在他看来,即使寅时起床,卯时朝会,还是实在太早了,这段时间人们脑袋都是昏昏沉沉的,又哪里能处理好朝廷政务?
不过,对此赵俊臣也只有抱怨的份了,这种事情,根本不是赵俊臣能改变的。
………
在赵俊臣的无奈与抱怨中,紧赶慢赶,终于在卯时前来到了午门。
下轿一看,赵俊臣惊讶发现,与其他的朝中重臣相比,他竟然还算是来的早的。
此时,午门外已是聚集了不少朝中大臣,但品阶大都在二品以下,或是无权势,或是无圣眷,对于这些人,督察御史们可是从不手软的,他们自是不敢迟到。
“吃亏了,该多睡一会的……”
见到午门前的情景,赵俊臣对着身边的许庆彦抱怨道。
许庆彦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看到许庆彦那疲惫不堪的样子,想到来午门的路上,自己坐轿,而许庆彦却是用腿,赵俊臣不由有些心软,说道:“庆彦,离下朝还早,你也不用在这里枯等着,坐到轿子里在眯一会吧。”
1...1415161718...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