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这段时间以来,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章德承与温采宁二人有过许多次交流医术的机会,两人的偏重各有不同,但皆是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医道国手,自然是惺惺相惜,早就把对方视为知己了。
如今章德承听说温采宁不仅是被德庆皇帝赶出了御医院,还限令从今往后不得在京城之中行医,章德承自然是同仇敌忾、愤愤不平!
再然后,章德承就会想到,温采宁之所以是落得今日这般境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赵俊臣刻意陷害的缘故,所以章德承自然是难压怒火、要寻到赵俊臣这里讨要说法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不由是无奈摇头叹息。
而就在赵俊臣摇头叹息的下一瞬间,章德承已经突破了赵府众人的重重围堵,踹门进入了赵俊臣的书房。
眼见到章德承满脸的怒气冲冲,赵俊臣却是率先站起身来,拱手笑道:“章神医这次寻我可是为了温太医的事情?这确实是一件大好事,我这里也要提前恭喜章神医了!”
“好事?你说是好事?”
章德承闻言之后不由一愣,有些反应不过来,也忘记了要向赵俊臣倾泄怒火的事情。
赵俊臣认真点头道:“这当然是一件好事,章神医你不是一直想要建立一家医学院吗?如今我已经准备好了土地、房子、物资、与基本人手,但就是缺一位拥有足够资格与能力、可以协助章神医的副院长,如今温太医被陛下赶出了御医院,不正是医学院副院长的最佳人选吗?章神医你这个时候找到我这里干什么?还不赶快去寻温太医?这个时候可是说服他加入医学院的最佳机会了!”
章德承只觉得自己的嘴巴被堵住了,原本早就已经设想好的质问之言,这个时候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但愣了片刻之后,章德承稍稍思索片刻,不由是认为赵俊臣所言有理,脸上怒火很快就彻底褪去——他很清楚这一切都只是赵俊臣应付自己的策略,但他并不在意,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就转身离开。
不过,走到书房门口的时候,章德承突然停下脚步,又转头向赵俊臣说道:“赵大人你也不要一心只顾着争权夺利,阴谋算计,要多关注一下身边人......比如说茹夫人!”
没头没尾的说了这么一句之后,也不等赵俊臣追问,章德承就直接离开,去寻他的知己温采宁去了!
......
......





摄政大明 第1005章.政治交易(四).
……
……
赵俊臣面对德庆皇帝的时候,一向都是态度殷勤的。
所以,收到了德庆皇帝的口谕之后,赵俊臣当天下午就给德庆皇帝呈上了一份奏疏。
但看着这份奏疏里的内容,德庆皇帝却是被气的浑身发抖!
“……承蒙陛下信任,向臣询问新任户部尚书之人选,臣自然是愿意为陛下举荐良才!臣思前想后,认为李成儒乃是户部尚书的合适人选!
臣当初还是户部侍郎之际,李成儒李大人就已是户部尚书,陛下把臣晋升为户部尚书之后,李成儒大人也就被调任到都察院担任左都御史之职,又因为些许小错被罢免了官职,至今依然是赋闲于家,李大人正值壮年、经验丰富、官誉极佳,臣当初在他手下做事也是受益匪浅,他从前固然是有小错,但如今已是深刻反省,也受到了惩罚,不应该让他继续赋闲,若是把朝廷财政交到他的手上,臣也就可以安心的告病请辞、远离庙堂了……
……言及于此,臣也于此再次向陛下请辞!臣原本并无他想,只是一心想要为朝廷效力、为陛下效忠,这些年来也未曾辜负陛下信任,侥幸屡有寸功,文武两道皆有建树,陛下亦是厚待于臣,让臣年纪轻轻就加封爵位、入阁辅政,臣感激涕零,永世不敢忘!
……然,臣德行不足、声望太低,功勋越多、官位越高,朝野也就越有小人忌恨,近半年以来,因为各种莫须有之罪名弹劾于臣的奏疏,又何止百份?臣此次归京之后,明枪暗箭也是每日不绝……还有与臣关系亲近之人,屡屡向臣暗示功高盖主、赏无可赏之可怖危局……暗中妒恨者越来越多,良言相劝者也是时常可见,就连周阁老也给臣送了一本《淮阴侯列传》效以儆戒,众调一致让臣不由是心生敬畏……
……臣也深知,陛下您乃是千古圣君,一向是胸怀宽大,自然是能够容得下臣,但朝野小人又岂能容得下臣?臣的年轻尚轻,今后只怕是还要辅佐新君,但新君又是否能够容得下臣?即使是新君也同样胸怀宽大、容得下臣,改朝换代之后的新一批大臣又是否能够容得下臣?
……陛下也知臣向来是胆小如鼠,每思于此,就觉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自返京之后也一直是担惊受怕、辗转难眠,不敢再似从前一般放手作为,怕是立功越多、猜忌妒恨也就越多……再是想到自己的身体已有顽疾沉疴、不堪重负,自思也是一个自保的机会,数日以来臣屡次向陛下称病请辞,亦是缘于这般忧虑……
……臣今日收到口谕,陛下向臣询问新任户部尚书之人选,足以证明陛下依然信任于臣,臣的激动感激无以言表,但臣的心意已决,往后绝不敢重返庙堂,也不敢再是干涉政务,也再次向陛下告病请辞,还望陛下看在臣这些年尚有寸功的份上,容臣告离官场、只当一个富家翁足矣……”
德庆皇帝强忍着怒火看完了这份奏疏之后,终于是再也按耐不住,直接把这份奏疏狠狠掷在地上,怒声咆哮道:“这个赵俊臣,他竟然敢这样说!跋扈!忤逆!得寸进尺!”
见到德庆皇帝的大发雷霆,周围所有人皆是胆战心惊,连忙跪下请求德庆皇帝息怒。
但德庆皇帝这一次的怒火太盛,又岂能是这般容易就收敛?
只见德庆皇帝又摔了一个茶杯,把御案上的所有奏疏全部砸到地上,足足咆哮怒吼了小半柱香的时候。
也难怪德庆皇帝会生气,赵俊臣的这份奏疏里的内容可谓是异常恶劣,不仅是拒绝了德庆皇帝的善意,还拆穿了德庆皇帝想要鸟尽弓藏的心思,更是犯了忌讳、提到了新君继位的事情……这不是诅咒德庆皇帝殡天吗?
也难怪德庆皇帝会这样大发雷霆了。
等到德庆皇帝好不容易倾泄完了怒火之后,也终于是稍稍恢复了冷静。
他冷眼扫过了跪了一地的众多太监,寒声道:“把赵俊臣的奏疏给朕捡回来!”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大太监张德连忙是一马当先,从满地的奏疏之中寻到了赵俊臣的那份奏疏,然后跪行到德庆皇帝的脚下,用双手把奏疏再次呈给了德庆皇帝。
然后,德庆皇帝咬着牙把这份奏疏再次看了一遍,心中暗暗思索着赵俊臣这份奏疏的深意。
“赵俊臣的这份奏疏之中,诸多表述皆是犯了忌讳,这般罪行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就是十恶之中的忤逆之罪,往小了说就是无关紧要的一时失言,究竟要怎么治他,就要全看朕的心意了!他难道是真想要让朕严惩于他,趁机离开庙堂不成?
不过,他刚刚是立下了大功,正是风头最劲的时候,朝廷目前也确实离不开他,朕这个时候还真不能小题大做的严惩他,否则就真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昏君了!赵俊臣必然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敢在这份奏疏之中大胆妄言!
还有就是,赵俊臣他若是真想要告病请辞,完全不必要啰嗦这么多话,说什么小人妒恨、新君难容,说到底不过是想要迫使朕给他一个长远保证罢了,未必是真的想要告病请辞……哼,他已是位列人臣顶峰、朋党无数、权势巨大,他还真能放下这一切不成?朕可不信!”
想到这里,德庆皇帝心中又有无名火冒了起来,但最终还是压了下去,继续思索着赵俊臣的真实想法。
“朕让他举荐一个新任户部尚书的人选,原本以为他会举荐自己的朋党亲信,没想到他竟是举荐了李成儒……这个人乃是清流出身,从前一直都是太子的铁杆支持者,不仅是与赵俊臣多有矛盾,他当初还是户部尚书的时候就被赵俊臣给彻底架空了,当他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之后,也同样是因为赵俊臣的暗算才会丢官免职,赵俊臣为何要举荐他为户部尚书?
是了!赵俊臣毕竟是根基尚浅,他的朋党虽然有不少,但声望、资历、能力等等方面足以升任户部尚书的亲信却是少之又少!陈东祥还要为他坐镇工部、左兰山的情况已经不能留在京城了、前任户部侍郎詹善常死的不明不白、通政使司童桓则是与詹善常关系紧密必须要防备一二……遍数下来,合适的人选竟是一个也无。
相较而言,李成儒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太子选择与赵俊臣进行合作之后,清流们也纷纷背弃于他,就是因为赵俊臣从前得罪清流太狠了,李成儒、郭汤等人皆是清流魁首,也都是因为赵俊臣才会丢官免职!
所以,赵俊臣这个时候选择把李成儒找出来担任户部尚书,不仅是可以缓和他与清流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太子的压力,说不定就会有一部分清流改变心意、愿意继续支持太子……至少,这个李成儒因为太子的缘故重新回归庙堂之后,就会选择继续支持太子,到时候太子也不会太过于势单力薄……从这方面而言,赵俊臣也算是真心为太子考虑了一些……
最重要的是,这个李成儒一向是缺乏魄力,很听话也很容易被操控,当初他还是户部尚书的时候,就被还是户部侍郎的赵俊臣给架空了,他在户部根本插不上话,如今赵俊臣的权势威望要远远高于当初,自然是更容易操控李成儒了,让李成儒担任户部尚书之位,户部就依然是赵俊臣的禁脔!
嘿!这个赵俊臣,一方面喊着要告病请辞,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放弃户部权柄,果然是以退为进之策,想要从朕这里得寸进尺的索要更多好处!”
思及此处,德庆皇帝眉头稍展,认为自己已经看明白了赵俊臣的真心。
然后,德庆皇帝的表情再次变得凝重,目光在这份奏疏的某个部分停留许久。
“不过,赵俊臣有意无意之间,还提到了周尚景……说是周尚景曾送给他一本《淮阴侯列传》……哈,这是利用韩信被汉高祖诛杀的事情,提醒赵俊臣要小心提防于朕,完全是为了离间朕与赵俊臣的关系!说起来,朕之所以是对赵俊臣猜忌日深,许多时候皆有周尚景暗中引导的痕迹,朕从前一直是把周尚景视为首要目标,但不知不觉间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赵俊臣的身上……难道是,这一切都是周尚景这只老狗的算计?他想要利用赵俊臣脱身?赵俊臣在奏疏之中提了这么一句,就是为了让朕把注意力转移到周尚景的身上?”
想到这里,沉默许久的德庆皇帝突然开口骂了一句!
“一老一小,两只狐狸,当真是狡猾恶毒!”
*
德庆皇帝认为自己已经彻底看清了赵俊臣的意图之后,又闭着眼睛沉思了良久。
然后,德庆皇帝嘴角闪过了一丝冷笑,再次睁开眼睛,低头看了一眼依然跪在自己脚下的大太监张德,说道:“由你亲自再去一趟赵俊臣的府上,依旧是传达朕的口谕,就说朕很是理解他的苦衷,也不愿意让他陷入险境,让他自管安心就是,等到朝廷彻底收复了河套、天下同庆之际,朕也会再次论功行赏,到时候朕不会再升他的官阶,而是会赐给他……一面免死金牌!”
张德听到德庆皇帝的表态之后,不由是面现惊色!
免罪金牌!
这是不是意味着,赵俊臣从今往后就再无长远之忧了?
德庆皇帝的这个表态,影响之深远甚至还要远强于当初他晋升赵俊臣为阁臣的决定!
张德心中固然是极为震惊,但行动之间不敢有任何迟疑,连忙是答应一声就起身离开了。
看着张德的远去身影,德庆皇帝冷笑着轻声自语道:“你想要一个保证,那朕就给你一个保证……但我大明朝的免死金牌,可从来都是烫手的很!”
*
却说,张德领了德庆皇帝的旨意之后,不敢有任何耽搁,离开紫禁城之后一路快马加鞭的赶到了赵府、求见了赵俊臣。
见到了赵俊臣之后,张德立即就宣布了德庆皇帝的口谕。
再等到赵俊臣听到口谕内容之后“满脸狂喜”的下跪领旨谢恩,张德则是带着要远远比从前更加热情的态度,连忙伸手把赵俊臣搀扶了起来。
“赵阁臣,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有了这面免死金牌,您今后在庙堂之中就将是百无禁忌、屹立不到,依您的年纪,今后就算是执掌朝野四五十年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搀扶之际,张德可谓是满脸陪笑,话语之中也是充满了讨好之意。
此前的时候,张德身为德庆皇帝身边的长随太监,一向都是极为傲气,不论是内阁的几位阁老、还是司礼监的几位大太监,都不被他看在眼里,与赵俊臣之间也一向都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但如今,眼看到赵俊臣即将要得到一面免死金牌,张德认为赵俊臣有了长期执掌大权的可能性,态度自然是热情了许多,当赵俊臣从袖子里掏出一张银票想要偷偷递到他手里的时候,张德更是一反常态的坚决推回去了。
在张德看来,他今后与赵俊臣合作的时候还会很长,完全不必在意眼前的这点蝇头小利。
见到张德这般极为明显的态度转变,赵俊臣脸上依然是一副喜不自禁的模样,连连说道:“多谢老哥的吉言,今后若是有我的好处,绝对忘不了老哥你的今日情谊!”
顿了顿后,赵俊臣面现严肃,又说道:“还望老哥回到宫中之后代我启禀陛下,就说我如今已是感激涕零、无以言表,明天卯时一定会按时参加朝会,为陛下效忠、为朝廷效力,绝不敢有任何推辞!”
张德点头表示记下之后,又刻意向赵俊臣表达了亲热之意,然后也不敢耽搁太久,就赶忙返回宫中了。
看着张德的离去背影,赵俊臣脸上的幸喜若狂也渐渐收敛,换成了一副冷肃模样。
“免死金牌……哈!德庆皇帝终究是愿意给予我一个长久承诺了!倒也不枉我这段时间以来的诸般心血!不过,就是不知道德庆皇帝的这个承诺究竟是真是假了!明朝自太祖朱元璋以来,有过不少重臣得到了御赐的免死金牌,但这些人的下场……只让人觉得免死金牌还是换个名字叫做催命金牌比较好!
不过,有了这面免死金牌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德庆皇帝是否愿意遵守承诺,而是它对人心的影响!这一点,只看张德的态度转变就很清楚了!
从前时候,有许多拥有长远眼光之辈,皆是不看好我的前景,认为我必将是要走向兔死狗亨的末路,自然也不愿意投靠于我,让我一直是缺少真正的人才效力,但这个免死金牌不论它是否真的有用,但总算是多了一个指望,我今后收纳人才的时候,也必将会减少许多阻力,甚至还会有人才主动投靠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赵俊臣却是轻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就转身返回赵府后院、寻找方茹问话了。
向德庆皇帝呈送了奏疏之后,赵俊臣就一直等着德庆皇帝的回应,但他并没有忘记神医章德承的提醒。
现在赵俊臣与德庆皇帝的交涉已经初步告一段落,他的注意力也就转到了方茹身上了。
“章神医让我留心一下方茹,难道说茹儿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想到这里,赵俊臣表情微动,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由是加快了脚步。
……
……




摄政大明 第1006章.无题.
……
……
赵府之中,赵俊臣经常使用的书房共有两处,分别是一大一小。
大书房是赵俊臣平日里处理政务、私下会客的地方,存放着大量的公文与奏疏,与幕僚们商议事情也往往会选在这里。
另一间小书房,则是赵俊臣真正处理核心机密事务的地方,赵俊臣的那些秘密情报与紧要信件,也大都是隐藏在这间书房里的几处暗格之中,平日里唯有方茹与许庆彦二人有权进入。
赵俊臣刻意分开这两间书房的用处,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最主要还是为了防止他的幕僚班子与方茹等人接触太多,这既是为了避嫌,也是为了降低风险。
赵俊臣的幕僚班子所掌握的情报系统,主要是由赵俊臣的朝中党羽、以及那些与赵俊臣有合作关系的各地商行组成,主要任务也是为了扩张赵俊臣的官商势力与朝野声望。
而方茹、许庆彦等人所掌握的情报系统,则是由同济庙、聚宝商行、评书人行会等等隐秘机构组成,主要任务则是为了渗透内廷与军队,偶尔还要为赵俊臣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这两套班子的任务相互独立,也是互不干涉,若是让他们双方接触过多,反而会增加被暴露的风险,若是赵俊臣过份倚重内宅势力的情况被幕僚班子看在眼里,也会影响赵俊臣的形象。
此时,赵俊臣想要寻找方茹问话,就是直奔小书房而去。
依照赵俊臣的猜测,方茹这个时候十有八九正在小书房之中帮着赵俊臣处理事情。
当赵俊臣来到小书房之后,还不等他推门而去,就听到方茹与张玉儿二女正在商议事情。
准确的说,是方茹正在向张玉儿交代一些极为紧要的事情。
只听方茹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慢声细语的说道:“你这些日子也该看出来了,老爷他手里掌握着好几条情报渠道,像是‘赵党’的消息往来、各地商行的信息传达,平日里都是幕僚们具体负责,而我、还有那个许庆彦,平日里则是负责另几个情报渠道,其中最紧要的一个情报渠道就是‘同济庙’了。”
然后,则是张玉儿刻意带着谦逊与讨教的声音,道:“确实,‘同济庙’这一年来很是兴盛,听说他们的教主张道全也颇有一些神通,信徒众多、发展迅速,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宦人家,甚至还有内廷太监,皆是分布着张道真的忠实徒众,有了这条消息渠道,朝野各方的风吹草动就再也瞒不过老爷的耳目……想来这一切都是姐姐隐在暗处督监指挥的缘故。”
方茹并没有理会张玉儿的刻意迎合,而是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这个‘同济庙’固然是极为有用,但也极为敏感,一旦是暴露了老爷与这个教派的关系,老爷就必然要被人指责利用邪教乱国,这个罪名可没人承担的起,所以必须要小心操作,也必须要盯紧同济庙的那些核心人物,既不能让他们得意忘形露出马脚,也不能让他们产生异心脱离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三个人,分别是‘同济庙’的掌教张道真、主持李木禾、以及大弟子马忠。”
顿了顿后,方茹又说道:“其中,张道真是‘同济庙’的精神领袖,颇有一些蛊惑人心的本领,‘同济庙’这段时间的迅速扩张,也离不开他的骗人手段,但这个人的心思太浮,办事能力也不强,我们既要用他,也不能绝对信他,必须要防着一手;
主持李木禾则是咱们赵府的人,就是因为我不放心张道真的能力,才让李木禾当了‘同济庙’的主持,‘同济庙’的实际运作一向是由他负责,所以张道真与李木禾二人偶尔也会出现矛盾,必须要善加利用、相互制衡;
还有‘同济庙’的大弟子马忠,呵呵……此人跟随张道真多年,看似是忠心耿耿,实际上则是暗藏奸诈,更还与他的师娘有偷情之事,被我抓住把柄之后,就成了我埋伏在张道真身边的一枚棋子,关键时刻或有大用处,但平常时候最好还是不要轻易用他。
所以,你只要是有办法掌控这三个人,你今后想要掌控‘同济庙’也就轻而易举了,各方面的风险也可以降到最低。”
张玉儿的声音之中满是喜意与钦佩,依然是刻意恭维道:“姐姐果然是聪慧睿智、深思熟虑,这当真是万全之策。”
“若论聪慧睿智,我未必及得上你,若论见识眼光,我更是要差你一筹,但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老爷的大事,自然是要尽量谨慎、思虑周详,也就是多思多做罢了……希望你今后也能似我一般,千万不要仗着自己聪明就做事浮躁了!”
“全听姐姐教导,妹妹今后一定也会学着姐姐一般认真做事、务求谨慎!”
听到张玉儿的保证,方茹的声音之中也终于是多了一丝满意。
接下来,方茹又把张道全、李木禾、马忠三人的性格秉性、控制手段,向着张玉儿详细解释了一番,然后又说了许多“同济庙”的关键消息。
听着书房内方茹与张玉儿的对话,赵俊臣心中满是惊讶。
前一天晚上,赵俊臣是在方茹的房间里过夜的,方茹当时就曾是咨询过赵俊臣的意见,说是“同济庙”的规模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多,方茹认为自己渐渐已是有些力不从心,就想要让张玉儿协助她一同负责“同济庙”的事情。
当时赵俊臣也没有多想,只觉得张玉儿的手段眼光皆是足够,也早已经证明了她的忠诚,让张玉儿协助方茹、减轻一下方茹的负担,也是一件好事,自然就答应了。
但如今听到方茹与张玉儿的这场谈话,方茹这哪里是要让张玉儿协助自己处理“同济庙”的事情?分明是要把“同济庙”的事情全盘托付给张玉儿!
要知道,方茹手里所掌握的情报机构总共也就三个,分别是利用宗教渗透各界的“同济庙”、利用商业利益渗透军镇的“聚宝商行”、以及新组建而成的“评书人行会”。
根据赵俊臣的构想,“评书人行会”搭建完成之后也同样是要交付给他的幕僚班子负责,如今方茹又把“同济庙”全盘托付给了张玉儿,这就意味着方茹手里只剩下一个“聚宝商行”了!
方茹一向都是女强人的性格,从来都是闲不下来,也总是务求多做一些事情,只想要竭尽所能的协助赵俊臣成就大事,还曾因为抓权不放的事情而与许庆彦多次冲突过,为何今日竟是彻底变了性子主动放权了?
1...475476477478479...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