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其中,肖文轩一直把李传文视为老师,自然是唯李传文马首是瞻,李传文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但郑以诚则是脑子有些晕乎乎的,不知道自己明明是打算投靠赵俊臣,为何就突然要为太子朱和堉做事了,但如今他已经没有后退的余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而朱和堉见到李传文的承诺之后,也顿时是大喜过望,再次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态度,连连向李传文等人表示感谢、做出事后回报的承诺。
接下来,因为时间紧迫的关系,谁也不知道朝廷的新钦差会在何时抵达洛阳接手所有事情,朱和堉与李传文等人并没有耽搁任何时间,立刻就行动了起来,开始整理朱和增所留下的这些账册副本与书信。
在整整一箱子证据之中,哪些证据可以直接发挥作用?哪些证据还不够完善容易被倒打一耙,还需要进一步寻找佐证?哪些证据因为牵连太广的缘故不能轻易公示于众?哪些证据关系重大能够给予藩宗势力沉痛一击,必须要重点留意?
根据不同情况,众人把这些证据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归纳,已是大抵摸清了这些证据的具体情况。对于未来的局势发展也有了大概的评估。
李传文拥有极强的工笔能力与诉讼经验,肖文轩则是学识极佳、思维敏捷,郑以诚身为洛阳知府,不仅是政治眼光不俗,对于洛阳本地的情况也是知根知底,朱和堉有了他们三人的协助之后,整理与梳理这些证据的进度自然是大为加快。
当然,这些进展只是最初步的成果,后续还有许多事情等待他们完成。
事实上,若不是因为有李传文等人的协助,朱和堉想要独力完成这些事情,至少需要三五天时间,还必然会出现许多疏漏。
等到这一切事情暂且告一段落,时间已是晚上亥时,窗外夜色沉沉、弯月悬挂,众人也皆是有些心神疲乏。
眼见到李传文等人的疲态,朱和堉则是精神振奋,也再次发挥了自己礼贤下士的一面,亲自安排人手为李传文等人准备夜宵,再等到众人一同食用夜宵之际,朱和堉更是刻意放下身段与众人同桌而餐、拉近关系,还不断夸赞众人的能力与作用。
这样一来,李传文等人虽然是心神疲乏,却也极为受用,哪怕原本有些不情不愿的郑以诚,这个时候也不由是消除了一部分抗拒心理。
最终,众人吃完夜宵之后,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就跟着郑以诚一同离开了福王府,相约明天清晨时候再次相聚商议下一步的计划,朱和堉也是亲自相送,就好似他已经把李传文等人视为心腹了。
*
却说,当李传文、肖文轩二人随着郑以诚返回了洛阳知府衙门,然后就相互告别回房休息了。
然而,当李传文返回自己的房间之后,表情则是再次严肃了起来,仔细观察房间周围无人监视之后,就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件拆开查看。
原来,昨天傍晚的时候,赵俊臣的信使送到洛阳城的密信并不是一封,而是两封!
第一封密信,自然也就是转交给太子朱和堉的那一封,李传文并没有权限查看。
而第二封密信的存在,不仅是太子朱和堉不知情,就连肖文轩也不知情,乃是赵俊臣的信使暗中交给李传文一个人的,按照那位信使的说法,这封密信的内容只允许李传文一人查看,而且必须要等到李传文与太子朱和堉见面之后才可以拆开查看。
这件事情,显然是涉及到了赵俊臣的机密计划,所以李传文也一直是守口如瓶,完全没有泄露迹象,如今等到房间里只有自己一人的时候,才迫不及待的拆开信件翻看。
然而,李传文虽然是早就猜到,这封密信必然是涉及到了赵俊臣的某些最为机密的计划,他本人这些年来也算是见惯了大风大浪,但当他看过这封密信的内容之后,依然是表情大变,眼神不住波动着,面色也有些苍白。
“怪不得他要让我见过太子殿下之后才能查看这封密信的内容……原来,这就是赵阁臣的真实想法!赵阁臣的用心之深、设计之恨……当真是让人……难以评价……”
……
……
摄政大明 第1084章.驯化之术.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若是按照后世的常用词汇来评价的话,李传文乃是一个“职业素养极佳”的幕僚与师爷,总是尽心尽力的完成赵俊臣所交代的任务,屏弃一切杂念与立场,也从来都不会随意评论自家幕主的功过是非。
这般情况下,能让李传文忍不住说出赵俊臣“用心之深、设计之恨,当真是让人难以评价”这般描述,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简而言之,李传文看过了赵俊臣的密信之后,即使是以他这样职业素养极佳的幕僚,也很是难以认同赵俊臣这一次的计划。
赵俊臣这一次的计划与想法,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彻底驯化太子朱和堉”!
赵俊臣当初选择与朱和堉结盟联手,很重要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朱和堉当时身边缺少可靠的幕僚与智者,清流们也与他渐行渐远——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没有人能为朱和堉出谋划策,也没有人能向朱和堉施加影响力、干涉朱和堉的判断。
这当然是赵俊臣趁虚而入的大好机会!
在赵俊臣想来,只要自己把握良机、操作得当,就会成为朱和堉今后唯一可以依靠的智者与参谋,他的意见将会很大程度上决定朱和堉的想法与判断——简而言之,朱和堉将会成为赵俊臣的傀儡!
别看朱和堉一向是性格固执,只要他心中拿定主意之后,就总是摆出一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但朱和堉其实也不是一味固执,他的固执只是表现于他已经做出决定之后——每当他心中拿定主意之后,就总是难以及时转变念头,然后才会一头撞上南墙。
实际上,在朱和堉做出决定之前,他也是很乐于“从善如流”的,只要能赶在朱和堉心中拿定主意之前,抢先把自己的想法成功灌输于他,那么朱和堉就会成为你最坚定的支持者与执行者。
从某方面而言,若是抛开朱和堉脑子里那些忠信仁义之类的务虚思想,甚至可以认为朱和堉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
关于这一点,只看朱和堉当初对于肖温阮、赵山才等人的强烈依赖就明白了,若是朱和堉当真是一味的固执,他就根本不会听从肖温阮、赵山才、以及七皇子朱和坚等人的各种建议,但实际上朱和堉很是看重他们的意见,也会坚定执行他们的意见,就是因为这些人往往能赶在朱和堉心中拿定主意之前,抢先说服朱和堉接受他们的建议。
而赵俊臣当初选择与朱和堉联手结盟,也正是想要扮演这样的角色,由他躲在幕后为朱和堉出谋划策、指明方向,朱和堉站在台前则是为他冲锋陷阵、吸引火力——这就叫“合作无间”。
也正是因为这般考虑,当赵俊臣发现朱和堉在洛阳调查藩宗罪行期间,竟是无视了自己当初的劝诫,不仅没有按部就班、公事公办,反而是罗列了诸多重罪、大肆弹劾众位藩宗之后,赵俊臣的心里就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朱和堉竟然也会自己拿主意了?
这怎么能行?!
一旦是朱和堉今后习惯了独自思索、制定计划,赵俊臣还如何能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
若是赵俊臣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朱和堉,进而让朱和堉成为自己想法的执行者与支持者,那么赵俊臣选择与朱和堉联手合作还有何意义?
其实,朱和堉这次的擅自行动,从结果而言无疑是极为成功的,也产生了很积极的正面效果,他这段时间大肆弹劾藩宗的做法,就是想要让自己得罪藩宗、扮演恶人角色,然后再让德庆皇帝出面安抚藩宗、扮演好人角色!
到了最后,不仅能让藩宗势力受到重创、减轻朝廷负担,还能让德庆皇帝收获人望,这般牺牲自己成全德庆皇帝的做法,无疑是让德庆皇帝极为满意,德庆皇帝对他的看法也因此而大为改善。
若是朱和堉的这次尝试失败了,赵俊臣只会乐见其成,也会积极主动的出手、为朱和堉收拾烂摊子。
但很可惜,朱和堉这一次的擅自行动,竟是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赵俊臣反倒是心中产生了危机感,生怕朱和堉尝到了独自思索的甜头之后,逐渐变成习惯、最终形成了个人主见。
所以,在赵俊臣的眼里,朱和堉这种独自思考、擅自行事的错误习惯,必须要及时纠正、彻底掐灭!
只有从善如流的朱和堉,才是好的朱和堉!拥有个人主见的朱和堉,根本不值得赵俊臣支持!
这也是赵俊臣急忙安排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赶来洛阳城“辅佐”朱和堉的真正原因!
赵俊臣写给朱和堉的那封密信之中,依然是秉持着曾经的谨慎立场,反复劝诫朱和堉,接下来这段时间一定要少做少错、见好就收,德庆皇帝如今已经扭转了对于朱和堉的看法,但储君废立之事已是箭在弦上、无法改变,这般情况下朱和堉已经成功实现了目标,完全没必须去做更多的事情,只需要静静等候东山再起的时机就好了,若是再次闹出大动静,只会产生更多变数,对于朱和堉本人而言也未必有利。
然后,就在赵俊臣单独交给李传文的第二封密信之中,赵俊臣首先就把自己对朱和堉的劝诫内容尽数告诉了李传文,然后就向李传文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真实计划,那就是——如果太子朱和堉这次还愿意听从赵俊臣的劝诫,那也就罢了,李传文也要尽心尽力的辅佐于他,但若是太子朱和堉这一次依然是选择违背赵俊臣的劝诫、想要擅自行动,那么李传文就必须要暗中使绊子,全力破坏朱和堉的计划,务必要让朱和堉狠狠栽个跟头、尝尽苦头!
“若是太子擅自行动,则无需考虑他所制定的计划成功机会究竟是大是小、亦无需考虑这般计划于国于民究竟有害或是有利,必须要彻底破坏、让他自食其果。”
这就是赵俊臣写在密信之中的原话。
在这封密信的最后,赵俊臣还特意给李传文讲诉了古时养象之人的养象之术,那就是趁着小象尚未成年的时候,把它绑在木桩之上,小象不愿受到束缚,自然是全力挣脱,但彼时小象的力量尚弱,根本无法拔动木桩,反复尝试多次之后也就放弃了,再等到小象逐渐变成大象之后,身体力量已是极大,可以轻易拔起木桩挣脱束缚,但自幼养成的思维惯性,却让它认为自己永远也无法拔动木桩,所以就连尝试也不会尝试了,也就会安分守己的留在木桩附近。
赵俊臣刻意向李传文讲诉这个故事,用意自然是不言而喻。
许多时候,人类未必就能比大象更聪明,也未必就会比大象更坚定,关于这一点,赵俊臣与李传文二人皆是心知肚明。
只要是朱和堉今后尝试独自思索、擅自行动之后总是遭遇失败,而且每次失败之后都会尝到苦果,那么人类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就会让朱和堉在潜意识里对于独自思索这种事情产生恐惧,进而是促使他在无意识间放弃独自思索这种行为,最终他也就只能选择依赖赵俊臣的建议了。
事实上,朱和堉前段时间擅自行动所收获的成功,在赵俊臣的眼里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他已经成功引发了七皇子朱和坚的忌惮与杀心,迟早都会自食其果,赵俊臣也已经制定好了计划,打算等到七皇子朱和坚忍不住出手之际,趁机好好教育一下朱和堉。
总而言之,对于“驯化朱和堉”这件事情,赵俊臣很有耐心,态度也极为坚定。
*
“怪不得这封密信必须要等我见过太子殿下之后才能拆看,原来是为了防止太子殿下从我身上看出破绽......
这般计划的用心之深、设计之毒,即使是老夫多年以来已是见惯了大风大浪,执行之际也难免会心中惶惶,若是事先知晓了这项计划,与太子交涉之际也必然是难以保持平静,太子殿下这段时间以来成长了很多,说不定就会让他看出些什么......
还有,肖文轩年纪太轻、城府不足,所以这个计划也同样不能让他知晓......嘿!赵阁臣还真是把所有因素都算计进去了......真是可怕......”
读完了赵俊臣的密信之中,李传文稍稍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举起火烛、把这封密信点燃烧毁。
看着这封密信逐渐烧成灰烬,火光闪烁之下,李传文的表情也显得阴暗不定,忍不住的喃喃自语。
“不过......赵阁臣竟然会想要驯化一位储君、一个未来的皇帝,当真是千年未有之叛逆......尤其这位太子殿下还是出了名的固执坚定......当真是好大的气魄......但想一想赵阁臣平日里的那些只言片语,就能明白他对于皇权并没有多少发自内心的敬畏......他如今能想出这般计划,倒也并不奇怪......
只不过,太子殿下今天与老夫相见之际,可谓是礼贤下士,他的想法也确实很有成功的机会,老夫原本已经决定要尽力助他成事......但如今看了赵阁臣的这封密信......实在是让人左右为难......”
喃喃自语之间,李传文迈步走到房间床头处缓缓坐下,就这样沉默了良久。
按理说,以李传文的职业素养,这个时候就应该抛弃一切杂念,全心全意为赵俊臣做事才对,但赵俊臣的这项计划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而言,实在是惊世骇俗,赵俊臣有胆子驯化一位储君,但李传文却没有这样的胆魄,必须要下定极大的决心才行。
就这样,在床头静坐了一刻钟时间之后,李传文的年纪也不小了,终于是扛不住心神疲惫,发出一声意义不明的叹息之后就躺在了床上,眼帘也逐渐闭上,逐渐睡了过去。
“罢了罢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自从老夫进入师爷这一行当之后,就一直遵循这般原则做事,如今既然是为赵阁臣效力,就只能尽心尽力的促成他的计划了......”
“更何况,赵阁臣的这般计划并不会让太多人察觉到迹象,老夫若是能协助赵阁臣成功驯化一位储君,对家族后人也是大有益处,就当是老死之前的放手一搏吧......”
“太子殿下,对不住了......”
临睡之际,这样的诸般念头在李传文的脑海中不断闪过。
只不过,做出这般决定,对于李传文而言也并不轻松。
所以,这天晚上,李传文一直都没能睡安稳。
*
这一天晚上,不仅是李传文没有睡安稳,河南巡抚**真也同样没有睡安稳。
实际上,**真原本已经睡下了,却又突然被府中仆从唤醒,称是京城那边送来了一封密信。
这段时间,风云变幻之下,在京城与洛阳之间,密信往来可谓是频繁可见。
听到仆从的禀报之后,**真立刻就清醒了过来。
这个时候已是深夜亥时三刻,洛阳城的城门也早已经关闭了,按理说就算是信使这个时候赶到洛阳城外,也根本无法把信件送入城内,这般情况下还能把密信送到**真手上,只能说明这封密信的来历非同小可,密信内容也是极为紧急。
于是,**真不敢怠慢,连忙起床洗脸稍稍清醒一下,然后就表情慎重的拆开密信查看。
**真拆开密信之后,立刻就发现了密信上的一处暗记,不由是表情更为凝重。
既然是密信,自然是不会留名,相互通信之际大多是依靠暗记来确认身份。
**真看过暗记之后,立刻就明白这封密信的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了。
其实也并不能算是出乎意料,写这封密信的人,正是他的朝中靠山,当朝首辅周尚景!
......
......
摄政大明 第1085.最好的破坏手段.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第二天,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早早就赶到了福王府,再次觐见太子朱和堉。
值得一提的是,洛阳知府郑以诚今天则是寻了一个理由躲开了,并没有与李传文、肖文轩二人一同拜见朱和堉。
虽然说,朱和堉昨天礼贤下士的表现确实是让郑以诚心中颇为感动,但考虑到未来**的利弊,他依然不想与朱和堉靠得太近。
不过,郑以诚如今也算是半个赵俊臣的人,眼见到赵俊臣似乎是铁了心要协助朱和堉做事,他自然也不会轻易背叛,所以郑以诚把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送出洛阳知府衙门的时候,还刻意让他们二人为自己给太子朱和堉送去一个口信,表示他一定会守口如瓶,绝不向任何人泄露朱和堉的计划,今天留在洛阳知府衙门也只是为了帮助朱和堉收集消息,朱和堉今后若是想要借助洛阳官府的力量,他也绝不推辞。
总而言之,郑以诚这个人虽然官阶不算高,却也绝对是一个官场老狐狸了,这个时候依然是谁也不得罪,任谁都能看出他在左右逢源,但任谁也挑不出他的毛病。
对于郑以诚这种蛇鼠两端的表现,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心中有些不屑,但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郑以诚把他们引见给太子朱和堉之后,他们今后已经不需要郑以诚就可以随意与朱和堉相见,所以郑以诚的作用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正如设想一般,当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赶到福王府求见太子朱和堉之后,虽然没有郑以诚的相伴,但朱和堉依然是立刻接见了他们,求贤若渴的态度可谓是一望而知。
当朱和堉得知郑以诚依然是寻理由退出了自己的计划之后,不由是面现失望,但他只是稍稍叹息一声,就很快振作了起来,只是再一次把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引到了福王府的书房之中。
经过昨天的大致梳理证据之后,他们今天将会共同商议,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然后就利用手中这些证据向藩宗们再次发起攻势,一举击垮藩宗们的抵抗。
却说,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进入书房之后,却发现一名神态精明的中年宦官坐在房间之中,负责看守福王长子朱和增所留下的那一箱子证据。
其实,昨天朱和堉引着李传文等人来到这里梳理证据的时候,就已经见过这名中年宦官了,这名中年宦官当时也同样是负责留在此处看守这些证据,很显然他就是太子朱和堉的心腹了,否则朱和堉也不会把这般重要的任务交给此人。
昨天因为发生的事情太多,李传文也就没有多想,更没有仔细观察这名中年宦官,但此时李传文留心观察了此人几眼之后,却立刻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原来,这名中年宦官的身上,竟是穿着藩王府宦官的服饰,而不是太子东宫的宦官服饰。
在明朝中后期,宦官数量高达数十万,不仅是紫禁城内有大量宦官负责伺候皇帝与妃嫔,太子东宫之中有宦官负责伺候储君与太子妃,藩宗府内也同样有宦官负责伺候众位王爷与勋贵,更还有数量众多的宦官镇守各地、监视地方,权势足以与地方官府相抗衡。
出身于不同地方的宦官,身上的宦官服饰也有细微差别,必须要留心观察才能发现不同。
也正因为如此,李传文昨天没有留心观察,原本还以为这名中年宦官出身于太子东宫,乃是朱和堉的长随太监,但如今才发现这名中年宦官竟然是福王府的人!
太子朱和堉与以福王为首的藩宗们,如今已是陷入了不死不休的争斗之中,对于太子朱和堉而言,他手里最大的底牌就是朱和增所留下的这批证据了,可谓是至关重要、不容有失,这般情况下朱和堉竟然还让一名福王府出身的宦官负责看守这批证据?李传文一时间只觉得不可思议。
“太子殿下,却不知这位福王府的内臣是何人?昨天已经见过一面了,但老夫还不知道他的姓名来历,一时间竟是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
犹豫了一下,李传文还是隐晦的提出了质疑。
另一边,肖文轩也随之发现了不妥之处,立刻就皱起了眉头,投向这名中年宦官的眼神之中充满了质疑之意。
太子朱和堉也立刻就察觉到了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的想法,当即是宽慰一笑,解释道:“这位内臣名叫赵磊,他确实是福王府的管事太监,但也是福王长子朱和增的心腹,一向是忠心耿耿、做事稳妥!增弟他当初暗中准备好了这些证据之后,就把它们交给了赵磊负责保管,昨天也正是因为他的转交,我才能掌握这些证据,
所以,我才会让他负责看守这些证据,毕竟,他若是存有二心,这些证据就根本不可能交到我的手上,可以说......他也是我目前最为信任的人之一了!”
说到后面,朱和堉的表情间忍不住闪过了一丝落寞。
听到朱和堉的解释之后,李传文也终于安心,他看向朱和堉的眼神之中,也多了一丝怜悯。
朱和堉目前也确实是堪称众叛亲离、无人可用,作为堂堂的今朝储君,他身边最受信任的人,竟然只是一名出身于福王府的管事太监,这般惨况当真是可悲可叹。
但从某方面而言,这般情况也是朱和堉的自作自受,他对自己要求极高,对身边人也同样是要求极高,却根本没有考虑过普通人能否承受像他这样的严苛要求。
内廷众监、两厂一卫,明明就应该是他最为依仗的力量,这股力量也是极为强大,但他一向是天然反感内廷干政,从前对待内廷与厂卫的态度也是极为严苛,让内廷与厂卫皆是对他充满忌惮与敌意,就连太子东宫的宦官们对待他的态度也是畏大于敬,最后就只能依靠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清流们,再等到清流们也纷纷弃他而去之后,朱和堉环顾四周却突然发现自己已是孤家寡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