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摄政大明 第1111章.狗咬狗(五).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陛下切莫动怒,依臣来看,太子的做法虽然是过激了一些,但事情还不算是特别糟糕,接下来只要是操作得当,尚还有挽回的余地。”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德庆皇帝的反应很有趣。
他即没有态度急切的追问详情,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喜之意,反而是微微一愣,好似是心中有些意外,片刻之后才开口询问道:“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办法?你说来听听!”
见到德庆皇帝的这般反应,赵俊臣心中讥讽之意更重,口中则是说道:“陛下,刚才翰林学士吕大人的说法很有道理,太子殿下的所作所为,之所以是会引起了朝野各方不满,乃是因为他违背了官场规则与儒家观念......
毕竟,他虽然身兼钦差之责,但也没权力擅自囚禁藩王、用刑宗亲,这般做法显然是动摇国本;他虽然贵为太子储君,但就更应该作出表率,绝不能做出残害亲族之事,否则就是冷酷无情;太子殿下就是因为坏了这两条规矩,所以才受到了朝野各方的抨击!”
见到德庆皇帝点头之后,赵俊臣又说道:“然而,这一切若是有陛下您的出面背书,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太子殿下虽然没有囚禁藩王、用刑宗亲的权力,但陛下您有啊!
陛下完全可以向百官宣称,您曾在太子殿下离京调查藩宗罪行之前,给予了太子殿下临机决断之权,必要之际可以全权处置藩宗!
这样一来,太子殿下在洛阳城的过激做法也就合法合规了,因为这一切事情都是陛下所授予的权力,自然也就没有违背官场规则,百官与藩宗们也就无法挑出毛病!
与此同时,儒家之道以‘三纲’为基础,而‘三纲’之中又以‘君为臣纲’这四字为先,若是太子殿下囚禁藩王、用刑宗亲之事乃是出于陛下授权,那就是忠于君命、一片公心,任谁也不能再说太子殿下冷血无情、残害亲族了,天下间的读书人与百姓们也同样是挑不出毛病!
最终,陛下您就可以堵住百官、藩宗、读书人、以及寻常百姓的各方抨击,再对太子殿下从轻发落之际,也就没有任何压力了。”
听到赵俊臣的建议之后,德庆皇帝的反应愈发怪异。
赵俊臣的这般建议,显然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化解太子朱和堉目前的恶劣处境,德庆皇帝若是当真像他所表现出的那般顾念父子情谊的话,这个时候就算不会欣然答应,也一定会慎重考虑。
然而,德庆皇帝的此时表情,竟是闪过了一丝尴尬,更多则是迟疑之色,沉默良久也没有回应赵俊臣的建议。
过了许久之后,德庆皇帝终于开口,问道:“你今天来御书房见朕,就是为了向朕提出这个建议?”
赵俊臣点头道:“正是如此,臣能看出陛下您顾念父子之情,心情满是矛盾,就想要为君分忧,所以就想出了这般主意,希望能对陛下有所帮助。”
德庆皇帝先是轻轻点头,然后又缓缓摇头,道:“你的这般建议,确实是有可取之处,但朕也不容易下定决心......毕竟,朕乃是金口玉言的天子,亦是天下之表率,一举一动都要顾虑影响,若是朕今天为了保全太子而向天下撒谎、欺骗世人,甚至是伪造圣旨,这种事情一旦是传扬出去,影响之恶劣只怕还要更强于太子的胡作非为......所以,容朕好好考虑一下,你先退下吧。”
听到德庆皇帝的这般表态,赵俊臣自然是满脸钦佩,道:“臣只顾着为陛下分忧、化解这场难题,但终究是眼界太窄、看得太浅,没有考虑后果,不似陛下一般思虑周全,臣万分钦佩、远远不及!
既然如此,臣就不多嘴了,这就告辞退下,还望陛下多多注意身体,千万不要过于忧虑。”
说完,赵俊臣就行礼离开了。
然而,当赵俊臣走出了御书房之后,顿时就收敛了表情间的恭顺,脸上满是讥讽冷笑。
与此同时,赵俊臣心中暗暗想道:“果然是这样......德庆皇帝他看似是态度犹豫,但实际上心中已有定计,如今所表现的情绪反应,很大程度上只是做戏罢了!”
赵俊臣这次求见德庆皇帝,其实就是为了试探德庆皇帝对于太子之事的真实想法。
面对赵俊臣的试探,德庆皇帝也是一改从前的城府深沉,仿佛展现出了内心的真实情绪,难掩悲痛之意,好似是格外看重父子之情,不忍心出手重惩朱和堉。
然而,这般作态其实也就意味着德庆皇帝心中已有决定——为了平息众怒、稳定朝野,他将会牺牲太子朱和堉、出手严惩!
但正如德庆皇帝自己所说,他不仅是一个皇帝,也还是一位父亲,哪怕是太子他犯下大错,德庆皇帝也不能太快放弃、轻易严惩,表面上必须要犹豫一下,否则就同样会给人留下一种冷血无情、血肉相残的印象,今后记载于史书之中也同样不好看。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遭受废黜的太子储君何其之多?绝大多数废太子都是下场不堪!皇帝废黜太子的举动实际上就与杀子无异!
所以,历代皇帝做出废黜太子的决定之际,就都会表现出一副痛苦犹豫、悲恸欲绝的模样,其实就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并非是无情之辈,做出这般决定也只是迫不得已罢了。
德庆皇帝如今也是如此。
在德庆皇帝心中,父子之情也许当真存在,但这种感情绝不会重要到影响判断,他今天在百官面前所表现出的犹豫、在赵俊臣面前所表现出的痛苦,更多是为了给世人一个交代、给史书一个交代,当然也是为了给他自己一个交代、让他今后做出决定之际心中好受一些。
也正因为如此,当赵俊臣提出建议之后,德庆皇帝的反应才会那般有趣,因为他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保全太子朱和堉!
若是按照赵俊臣的建议行事,太子朱和堉固然是可以暂时保全,但德庆皇帝在这件事情上也就无法置身事外了,就好似太子在洛阳所做出的同族相残之事,全是出于德庆皇帝的指示,让德庆皇帝也卷入到这场风波之中,这显然不利于德庆皇帝的自身形象。
“呵!德庆皇帝总是这般顾及自己的史书形象,也算是他身上的最大弱点之一了!
刚才为了否决我的建议,就连皇帝金口玉言不能说谎这种理由都搬出来了......哈,他从前睁眼说瞎话的事情,难道次数还少了?
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今天特意召见张荃与吕正明二人谈话,又或是与我谈话之际所刻意表现出的痛苦之态,全都只是铺垫罢了,就是想要借我们三人之口,把他的这般表现传扬出去,让世人明白他也是一个顾念亲情的好父亲,废黜太子之事对他而言也是一个艰难决定!
这样看来......等到太子朱和堉返回京城之日,也就是他被彻底废黜之时......等到德庆皇帝宣布废黜决定之际,说不定还会像是今天这样当众表演一番......所以,我的几项计划,也必须要进入收尾阶段了!”
暗思之际,赵俊臣已是心中有了定计,也收敛了表情间的讥讽冷笑,快步向着宫外走去。
*
这庙堂之中,总是藏着无数不可告人之事,阴谋与算计无处不在,没有任何人能知晓全部真相,但野心家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掌控一切,所以就会处心积虑的到处打探,就好似勤劳蜜蜂一般闲不住。
这一天,不仅是赵俊臣先后试探了周尚景、德庆皇帝等人,七皇子朱和坚也有自己的试探计划。
就在今天早朝开始之后不久,七皇子朱和坚突然来到了通政司衙门。
朱和坚如今风头正盛,所有人都把他视为是准太子,所以通政司衙门的一众官员见到朱和坚的突然出现之后,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是全体现身相迎。
见到通政司众官员的隆重迎接,七皇子朱和坚的表现依然是一如既往的温和谦逊,连连说道:“众位大人太客气了,我如今还只是一名闲散皇子罢了,各位完全没必要这般大张旗鼓的迎接。”
这个时候,通政司的几位主要官员正在参加朝会,通政使童桓、左通政徐科、右通政蔡欢等人皆是不在,通政司衙门为首之人乃是左参议夏如海。
听到朱和坚的客套之言,夏如海连忙说道:“七皇子殿下太客气了,以您的尊贵身份,下官等人匆忙相迎已是怠慢了!却不知,您今天驾临我通政司衙门所为何事?若有要求,您直说就是,下官一定是竭尽全力!”
朱和坚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各位大人在通政司任职,皆是消息灵通之辈,想必也知道了洛阳所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实在是闹得太大,我不由是担心太子三哥的处境,所以就忍不住来到这里,想要打探一下洛阳那边是否有传来新消息?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应该参知政事,这般做法有违规矩,但因为关系重大,我也实在是做不到无动于衷,还望各位大人能够通融一二。”
朱和坚的形象,欺骗性极强,寥寥几句话之间,就把自己描述成了一个关心兄长的至诚之人,再加上他的谦逊姿态,使得通政司众官员皆是对他生出好感。
夏如海稍有迟疑之后,出于对朱和坚的好感,也有心巴结这位准太子,当即是决定实话实说,答道:“还望七皇子殿下知晓,通政司衙门今天还尚未收到洛阳方面传来的新消息,但如今时间还早,太子殿下在洛阳所闹出的动静实在太大,各级官员这种时候都要呈交奏疏表明态度,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有新消息传来......要不,殿下您先回去,一旦是通政司收到新消息,就第一时间派人通报于您,如何?”
朱和坚再次犹豫一下,然后摇头道:“如今这般情况,我就算是回到府里也是坐立不安,还是就留在这里等消息吧!各位大人也不必顾忌于我,各自忙公务就好,只需是安排一位与我年纪相当的官员,陪我说几句话就好......”
听到朱和坚的这般说法,通政司衙门的几位年轻官员皆是精神一振,只觉得这是他们结交七皇子的好机会。
然而,还不等几名年轻官员毛遂自荐,就见朱和坚看似是随手一指,已是亲自指定了一位年轻官员,道:“这位大人看着面善,就由他来陪我吧。”
见到朱和坚的指定,通政司众人皆是面带羡色,纷纷是向着朱和坚所指的方向看去,想要看看究竟是哪个幸运儿获得了陪同七皇子说话的机会。
然而,见到朱和坚所指定的人选之后,通政司众人不由皆是表情错愕。
原来,朱和坚所指之人,竟是通政司衙门之中平日里最不受待见的李纯臣!
......
......





摄政大明 第1112章.狗咬狗(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仅看外表的话,李纯臣乃是一个儒雅温和的读书人形象,相较于别的读书人,只是看上去更加从容冷静一些,除此之外并无任何特别之处。
但实际上,李纯臣自幼就是一个性格冷漠坚毅、只会专注于自己目标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李纯臣只要寻到一个目标之后,就一定会沿着目标方向坚定前进,前进路上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无法干扰他的思绪。
所以,真正熟悉李纯臣性格的人,提及李纯臣之后的第一印象从来都不是“儒雅温和”、“从容冷静”,而是“专注”与“执着”!
用李纯臣父亲李泽广的话来讲,李纯臣若是想要取出一锭银子,而这锭银子被藏在一尊古董瓶子里,哪怕这一锭银子只是价值十两,哪怕那个古董瓶子则是价值万金,哪怕是明知道砸碎瓶子之后要挨打,李纯臣也会不管不顾的砸碎古董瓶子取出银子。
这样的性格,其实是非常可怕的。
李纯臣当初在殿试之际写出那篇《悬剑论》,是因为他从小就有位极人臣的野心志向,也格外关注朝廷局势,对于庙堂格局的变动与德庆皇帝的秉性皆是有着深刻了解,他很清楚德庆皇帝一心想要扩张皇权、压制臣权,所以才会投其所好、在殿试之际抛出了那篇震惊朝野的《悬剑论》!
因为李纯臣很清楚,只要他抛出这篇《悬剑论》,就能引起德庆皇帝的重视与关注,这是一条捷径,也最有可能实现自己位极人臣的人生目标!
至于这篇《悬剑论》将会引起朝野各方的敌视、让他受到各位权臣的打压与敌视,李纯臣根本不在乎,认为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至于《悬剑论》的理念一旦实现之后,皇权将会彻底膨胀失控、臣权也会受到极大压制,到时候就连李纯臣本人也会作茧自缚?李纯臣也同样不在乎,那并不是他现在就应该考虑的事情。
而李纯臣的这般做法,也让他收获了丰厚回报,被德庆皇帝刻意晾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期间他受到朝野各方的刻意打压,处境颇是艰难,但这般情况也加深了德庆皇帝对他的信任,所以他如今年纪轻轻、步入官场不过一年有余,就已是成为了內厂厂督!
这样的崛起速度,还要更胜于当初的赵俊臣!
然而,这一天,自起床以后,一向是很少出现情绪波动的李纯臣,就一直是罕见的思虑重重。
这是因为,他的心腹与好友、吏科都给事中荀东勋,昨晚子时左右突然家中失火,一家六口尽数丧命于这场火灾。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若不是洛阳方面的消息传到京城、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这件事情在京城之中也能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了。
李纯臣乃是寅时一刻左右收到消息的,然后就再也无法安睡。
荀东勋此人不仅是他的心腹与好友,也不仅是吏科都给事中,更还是內厂重建之后的核心人物之一,就这样突然间不明不白的死去,李纯臣不由是怀疑事情暗藏蹊跷,自然是想要追根究底、查探真相。
但很可惜,明朝有宵禁政策,像是赵俊臣、朱和坚这样的大人物,当然不会把这项政策放在眼里,只需一封手令就能让手下人畅通无阻,但李纯臣表面上只是通政使司的一名从七品官员,这般品阶的官员在京城之中一抓一大把,根本无力违抗政令,也不敢夜间外出。
更何况,因为李纯臣在官场之中一向是不受待见,说是被刻意欺压也不为过,平日里哪怕是生病了向衙门告假请休,也很难获得批准,每天必须要按时到衙门上班报道,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抓到把柄。
所以,收到消息之后,李纯臣一直是苦等到卯时开禁通行之后,才匆匆赶往火灾现场查探情况,但又因为必须要按时前往通政司衙门上班的缘故,他只在现场匆匆看了几眼、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之后就离开了,对于荀东勋的死亡真相依然是无法做出判断。
这般情况下,当李纯臣抵达了通政司衙门之后,坐在自己的办公位置,满脑子依然是荀东勋死亡的事情。
“荀兄向来是性格谨慎机警,实在是难以想象他的家中会发生失火之事,更是无法想象他竟是无法从火灾现场逃脱......总觉得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目前最紧要的事情,还是要确定荀兄之死的真相!如果只是意外也就罢了,但若是荀兄他实际上死于他人之手,而且与內厂重建之事有关系......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某些势力已经察觉到了內厂重建的迹象?甚至还从荀兄那里拷问出了许多机密、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我这里?但又究竟是哪股势力下手,竟是这般狠绝?
只可惜,陛下为了防止內厂受到渗透、保持內厂的独立运转,一直都要求內厂隐蔽行事、不可公之于众,但这样一来,我的明面身份也只是一个朝廷底层官员罢了,做事之际有诸多不便,不仅是无法接手荀兄之死的调查,向顺天府打探消息之际也要小心翼翼,完全用不上力气......
看样子,內厂的扩建壮大,也必须要加速推进了!唯有內厂的实力壮大到一定规模之后,我才有机会说服陛下让內厂公开活动,今后做事之际也能方便许多!
至少,在顺天府衙门安插眼线的计划,必须要提前进行了,否则我对于荀兄之死的事情,就会像是睁眼瞎一般毫无头绪!”
荀东勋乃是李纯臣在庙堂之中仅有的几位好友之一,他的死亡也是毫无预兆,对李纯臣的打击不可谓不大!若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不仅是內厂重建之事已经提前暴露,就连李纯臣本人也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然而,在天性使然之下,李纯臣很快就渡过了慌乱与担忧的阶段,他的思维依旧是冷静敏锐,完全没有受到多余情绪的干扰,只是在心中迅速罗列出了后续的计划目标。
他的这般态度,相较于冷静镇定,却更接近于漠然冷酷。
而就在李纯臣稍稍整理出一些头绪之际,七皇子朱和坚竟是突然间驾临通政司衙门,左参议夏如海心中震惊之余,连忙是组织通政司全体官员出迎。
对于朱和坚的突然驾临,李纯臣原本并不在意,以他在通政司的地位,讨好七皇子的机会原本也轮不到他。
所以,与同僚们一同迎接七皇子朱和坚的时候,李纯臣依然是心不在焉、若有所思。
在寻常官员眼里,朱和坚自然是万众瞩目、炙手可热,但李纯臣一向是眼中只有自己的目标,在他看来,只要朱和坚与他目前阶段的目标毫无关系,那就无需分心关注。
然而,李纯臣完全没有想到,朱和坚竟是最终选择由他来陪伴谈话。
因为太过意外的缘故,在同僚们震惊与羡慕的目光注视之下,即使是李纯臣也稍稍愣神了片刻,但很快就恢复了冷静。
再看到通政司众人皆是不敢提出异议,李纯臣当即是迈步走到了朱和坚的身前,再次行礼道:“下官李纯臣,见过七皇子殿下!殿下选择下官陪伴,下官自然是受宠若惊,但下官身份低微、不懂规矩,接下来若有冒犯失礼之处,还望七皇子殿下千万要见谅一二。”
弯身行礼之际,李纯臣眼中满是深思之色,暗暗想道:“七皇子的这般做法,更像是为了创造与我进行接触的机会......但昨晚才发生了荀兄死亡的事情,今天就遇到了七皇子的刻意接触......是巧合吗?”
暗思之际,李纯臣心中升起了一丝疑虑。
另一边,朱和坚先是认真打量了李纯臣一眼,然后就开口宽慰道:“哦?你就是李纯臣?我听说过你的名字与事迹......你也无需紧张,我只是想寻个人聊天打发时间罢了,你不必太过拘谨。”
说话之际,朱和坚的态度依然是让人如沐春风,让通政司众人看向李纯臣的目光愈发是羡慕嫉妒。
接下来,朱和坚就在夏如海的引路之下,进入了通政司衙门,然后就留在通政司衙门的侧堂之内等候消息,又再次婉拒了夏如海等人的陪侍,只留下了李纯臣一个人。
当侧堂之中再无他人之后,朱和坚转头看向李纯臣,见到李纯臣只是垂手恭候在自己身旁,却是突然一笑,缓缓道:“我刚才说,我从前曾是听说过你的名字与事迹......那你可知道,我是从何处听说你的?”
李纯臣微微一愣,目光闪动之间似乎已经想到了答案,但依然摇头道:“下官不知。”
朱和坚伸手一指自己旁边的座位,依然是态度温和的说道:“你先坐下说话吧。”
等到李纯臣听话落座之后,朱和坚轻声道:“我是从父皇那里听说了你的名字与事迹,父皇他谈及于你的时候,可是赞赏有加啊!
据我所知,父皇他近段时间以来,曾是多次秘密召见于你、与你单独谈话!这般圣眷,哪怕内阁辅臣也是少见......所以,我刚才见到你的时候,就不由是心中奇怪,你明明是拥有这般圣眷,又为何还会留在通政司衙门、担当一个微不足道的从七品小官?”
......
这一章原本写了五千字,但写完之后虫子发现自己并没有成功塑造李纯臣的性格,于是就把后半章的内容删掉了,决定重写。
所以本章很短,见谅。
......




摄政大明 第1113章.狗咬狗(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听到朱和坚的提问,李纯臣目光一闪,愈发是认为朱和坚今天与自己进行接触乃是另有所图、并不简单。
“七皇子的此番询问,似是另有深意,难道与內厂重建之事有关?而且荀兄昨晚才死,今天七皇子就突然现身与我接触,实在是过于巧合,难道这两件事也有关系?”
暗思之际,李纯臣不由是微微转头移动目光、想要暗中观察朱和坚的神情变化,却发现朱和坚这个时候也正在认真打量着他,四目相对之际,两人皆是发现对方的目光深邃难测。
但李纯臣表情未变,只是微微垂首避开了目光接触,缓缓道:“陛下圣意,又岂是我等臣子能揣测的?对于陛下的几次召见,下官自然是受宠若惊,但陛下召见下官并不意味着陛下就一定会重用下官。
更何况,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若是重用下官,下官自然是全力以赴,但陛下若是认为下官留在通政司做事更为合适,那么下官也不敢有任何懈怠与抱怨。”
听到李纯臣的这般回应,朱和坚不由是轻撇嘴角,只觉得李纯臣的这般回答太过狡猾。
朱和坚的询问,乃是为了试探李纯臣与德庆皇帝的密谋真相,但李纯臣则是把一切都推在了“圣心难测”上面,完全避开了朱和坚真正想要打探的事情。
1...544545546547548...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