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等到王佑伦好不容易才平息了洛阳城的乱象,也终于是收到了朱和堉的行踪消息——朱和堉如今正在襄阳城内。
于是,王佑伦又是快马加鞭、星夜兼程的赶去了襄阳城。
然而,当王佑伦抵达襄阳城之后,却发现太子朱和堉再次的提前离开了,而且太子朱和堉驻留在襄阳境内这段时间,也完全没有闲着,不仅是收集了大量的藩宗罪行证据,更还强令襄阳官府查封了涉案藩宗的所有财产,相关人等也抓了不少。
做完这一切之后,太子朱和堉完全无视了自己这般做法对襄阳所造成的混乱,再次的拍屁股走人了!
这样一来,王佑伦只好是再次滞留于襄阳境内一段时间,手忙脚乱的继续收拾太子朱和堉留给他的烂摊子。
再等到王佑伦好不容易收拾好了襄阳境内的乱摊子,又收到消息称是太子朱和堉目前正在岳州府境内大动干戈,于是王佑伦又紧赶慢赶的奔去了岳州府。
结果,太子朱和堉依然是提前一步离开了,并且是再次的故技重施——收集罪证、查封财产、关押相关人等——依然是给王佑伦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接下来,太子朱和堉与王佑伦的躲猫猫游戏还在继续……
当王佑伦经验娴熟的收拾好了岳州的烂摊子、一路追到常德之际,太子朱和堉已经在常德府留下了一摊乱子、提前离开赶去了长沙……
当王佑伦周而复始的收拾好了常德的乱摊子、迅速奔去长沙之后,却发现太子朱和堉又在长沙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之后,已是提前赶去了衡州……
于是,也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而且这般情景注定会在史书之中留下浓重一笔,那就是——整个湖广境内,竟然同时有两位钦差大臣存在,而且这两位钦差还肩负着相同的朝廷任务,上演了一出你追我赶的好戏。
前一位钦差大臣一边是四处游窜、避而不见,一边是大肆收集藩宗罪行证据、查封藩宗财产、关押相关人等,后一位钦差一边是星夜追赶、奋起直追,一边又被迫是追追停停、不断给前一位钦差擦屁股!
这般循环反复之下,一向是城府深沉、善于隐忍的王佑伦,终于是彻底爆发了!
*
这一天,王佑伦抵达了长沙境内,而长沙府的上下官员、各界人士也是纷纷出城相迎。
见到迎接自己的众人,王佑伦面无表情的扫视一眼,依然没有见到太子朱和堉的身影,他当即就猜到了大概状况,只觉得眼前这一切很有既视感。
接下来,不待长沙知府何友奇向他禀报具体情况,王佑伦已是挥手打断,直接问道:“太子殿下是何时离开长沙城的?他在长沙境内停留了多长时间?都做了些什么事情?目前长沙城内局面如何?”
听到王佑伦连珠炮一般的询问,长沙知府何友奇当即是微微一愣。
仅凭王佑伦的这些询问,就知道王佑伦对于长沙城内的目前状况已是有了大致判断!
然后,何友奇暗暗想道:“不愧是朝廷所委任的钦差大臣,还没有进入长沙城内,也没有听取我等的禀报,就已是推测出了长沙境内的目前状况,简直就是神机妙算、未卜先知啊!”
若是王佑伦知晓了何友奇此时对自己的极高评价,只怕是就要当场暴怒——天知道,他是吃了多少苦头、受了多少折腾,才能做到像是今天这样的“神机妙算”、“未卜先知”!
幸好,何友奇并没有说出自己此时的心中想法,只是在暗思之际迅速答道:“启禀钦差大人,太子殿下乃是昨天下午离开的长沙城,他在长沙城内停留了大概三天时间,期间他强令长沙官府查封了各位藩宗的田产屋产,抓捕了好几位藩宗的亲信,又收集了许多与藩宗有关的人证物证……总而言之闹出了好大一场动静!
钦差大人您也知道,长沙乃是吉王殿下的封地,吉王殿下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太子殿下这般做法,所以就出面劝阻太子殿下,谁曾想这场见面竟是演变成了一场激烈争吵……最终,因为这场争吵的缘故,吉王他被气得大病一场,至今还在卧床休养,所以才没有出面迎接钦差大人!
太子殿下离开长沙之际,并没有向下官透露行踪,但看他的行程方向,应该是去了衡州那边!”
听到何友奇的禀报,王佑伦不由是怒极而笑,咬牙道:“好啊!真好!短短三天时间,就做成了这般多的事情,还真是准备充分、雷厉风行!
咱们这位太子殿下,当真是魄力无人可比!在洛阳他囚禁了福王、用刑藩宗!在襄阳他怒斥了襄阳王,抓走了襄阳王嫡长子!在长沙又把吉王给气病了!……接下来,他若是去了衡州,只怕是衡州的桂王一脉也要倒霉了……
哈哈!哈哈!太子殿下呀太子殿下,本官原本并没有你这般胆魄,原本也不想彻底得罪你,但如今可是你逼我的!”
说到这里,王佑伦强忍了月余时间的怒火,终于是彻底爆发了!
他已经受够了自己必须要苦苦追赶朱和堉!也受够了自己必须要一直给朱和堉擦屁股!
于是,王佑伦当场就高声传令道:“即刻起,派出所有快马信使,以本钦差的名义,向湖广境内各府、各州、各县传去命令,告诉所有地方官员,太子朱和堉如今已经被朝廷免去了钦差之职、由本钦差接替!
太子的所作所为,绝不是代表朝廷与陛下,而只是他个人的妄自行事!各地官员收到消息之后,皆是要拒绝听从太子的命令,一旦是见到太子的行踪,就立刻派人阻拦,必须要把太子截留在当地,若是太子不从,即使是派兵围困也是在所不惜!
本官乃是真正的钦差大臣,代天子行事!本官的命令就代表着朝廷与陛下的态度,若是有任何地方官员不听命令、依然是纵容太子胡作非为,就以违抗圣命论处!”
说完这些命令之后,王佑伦只觉得自己的心中火气终于是发泄了一些!
另一边,听到王佑伦的这般命令,何友奇当即就吓了一跳!
公开宣示太子朱和堉已经被朝廷免去钦差之位也就罢了,这般情况下太子朱和堉虽然面子上不好看,但也挑不出毛病……但王佑伦竟是公开指责太子朱和堉妄自行事、胡作非为,这件事情的性质就比较严重了!
就更别说,王佑伦还命令各地官府一旦是发现太子朱和堉的行踪之后,就必须要不折手段的拦截,必要时候甚至还可以派兵围困……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就表示王佑伦与朱和堉二人已是彻底撕破了脸皮!
“这……这怎么可以……”
何友奇表情惊慌,磕磕绊绊的说道。
在储君废立之前,朱和堉依然还是太子之尊,何友奇只觉得王佑伦的做法过激了。
然而,在王佑伦眼里,太子朱和堉这段时间屡次戏弄自己的做法更为过分,自己只是一报还一报罢了!
事实上,王佑伦也是被逼急了,他原本也不想与太子朱和堉彻底撕破脸皮,否则也不会忍到今天。
但时至今日,他若是依然纵容朱和堉,追赶与擦屁股的循环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这样一来,等到这场躲猫猫游戏终于结束之际,只怕所有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这也就意味着,王佑伦在担任钦差大臣期间,除了追赶与擦屁股之外几乎是一事无成,这般情况必然会影响到德庆皇帝与七皇子朱和堉对他的评价,前程仕途也会深受影响。
王佑伦本人虽是更为忠心于周尚景,但周尚景早就对他说过,在他担任钦差大臣期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不必顾忌其它事情。
所以,王佑伦已是下定决心,哪怕是与太子朱和堉彻底翻脸,也必须要结束这一切!
此时,听到何友奇的迟疑,王佑伦当即是目光冷峻,寒声问道:“怎么?何知府要带头违抗命令不成?那也行,本官这个时候也正好想要杀鸡儆猴!”
何友奇当即又是吓了一跳,连忙表示道:“不敢!下官绝对不敢!还请钦差大人放心,下官会立刻派出所有快马信使,向湖广各地官府传达钦差大人的命令!”
见到何友奇服软,王佑伦轻哼一声,却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策马率先向着长沙城内而去。
对于何友奇此人,王佑伦心中并无好感!
屡次为太子朱和堉收拾烂摊子之后,王佑伦早就看明白了——这些地方官员皆是太子朱和堉的同伙,一同在戏弄自己!
对于朱和堉,地方官员们表面上只是被迫听令行事,但实际上则是积极配合、主动做事!
否则,即使是太子朱和堉事先拥有准备充分、提前收集了详细情报,做事之际也绝无可能会是这般的迅捷顺利?
就以长沙的情况为例,太子朱和堉仅是用了三天左右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查封藩宗财产、抓捕涉案人等、收集相关证据等等事情,但这些事情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办成的,若是地方官员刻意拖延的话,别说是三天时间就能结束了,哪怕是三年时间也未必能做成!
然而,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朱和堉每当是途径一地,做这些事情都是一气呵成、毫无阻碍,显然就是地方官员们暗中积极配合的缘故!
而地方官员的这般态度,也必然是离不开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的幕后主使!
正因为想明白了这一切,王佑伦自然是心中不喜何友奇,但也只能忍着。
对于王佑伦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前往长沙城内、继续给太子朱和堉收拾烂摊子!
*
就像是王佑伦的推测一般,太子朱和堉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行程通畅、做事顺利。
这般情况,不仅仅是因为河南巡抚张博真已经提前收集到了详细情报,让太子朱和堉出手调查之际只需是按图索骥就好,也不仅仅是因为太子朱和堉从福王府中收集到了一批确凿证据,让各地藩宗皆是无力辩驳,更还是因为各地官员的主动配合、积极表现。
毕竟,周尚景的势力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赵俊臣也趁着“联合船行”创办的机会,拉拢了一大批长江沿岸的地方势力,有他们二人的暗中协助,朱和堉做事之际自然是阻力大减!
这一次,当太子朱和堉离开了长沙境内、抵达衡州城之后,刚开始依然是这般情况。
因为朱和堉从福王府中所收集到的那一批确凿证据,皆是可以证明桂王一脉与福王一脉多年来一直是暗中勾结、犯下了各种罪行,让桂王朱慈仁根本无力反驳。
又因为朱和堉从河南巡抚张博真那里所收到的详细情报,很快就顺利收集了一批相关人证物证,许多积压多年的旧案也纷纷被翻了出来,进一步坐实了桂王一脉多年以来的诸项罪行。
再加上部分衡州地方官员的主动配合,朱和堉查封藩宗财产、抓捕相关人等的行动也是一切顺利。
然而,当朱和堉做完了这一切事情之后,正想要像是前几次一般迅速离开衡州城、把烂摊子丢给王佑伦的时候,意外情况出现了!
前几天一直是与朱和堉合作愉快的衡州知府李诚,却突然带领衡州驻军包围了朱和堉的临时住所,强行阻止了朱和堉等人的离开,然后就亲自拜见了朱和堉。
见到朱和堉之后,李诚苦笑道:“太子殿下,下官刚刚收到新任钦差大臣王佑伦王大人的传令,要求衡州官府务必要拦下太子殿下,绝不能让您离开此地……朝廷钦差乃是代天下行事,下官不敢违抗,只好是得罪您了!”
听到李诚的解释之后,太子朱和堉并没有任何意外,也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事实上,朱和堉如今心中还残有一些曾经的秉直与刚正,所以他也认为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诸般做法,确实是对不住王佑伦。
朱和堉并不记恨王佑伦的这般做法,甚至还有些惊讶王佑伦竟能忍到现在才出手阻拦自己。
轻轻点头之后,太子朱和堉转头向身边的李传文说道:“看来,我们必须要返回京城中枢了。”
李传文此时也依然冷静,答道:“时至今日,太子殿下所收集的各项藩宗罪证,皆已是确凿无疑,各地涉案藩宗想要翻案也是毫无机会……
这般情况下,咱们也没有继续行动的必要了,趁机返回京城中枢也不是一件坏事!
太子殿下您与各地藩宗的这场争斗,耗时三月有余,也该是告一段落了!”
另一边,肖文轩也说道:“最重要的是,只要太子殿下把这些确凿罪证尽数交给朝廷中枢之后,就可以赢下这一场争斗!
到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抨击太子殿下残害皇亲、欺压藩宗了,最多也只会认为太子殿下做事有些过激罢了!但总体而言依然是功大于过,太子殿下今后所面临的局面也能好转许多!
反之,若是太子殿下当初没有临机决断,也就不可能亲手终结这场争斗,只会受到更多的质疑与抨击!所以,咱们这段时间以来的诸般做法,虽然会引发争议,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太子朱和堉再次轻轻点头,道:“这一切还要多谢两位先生的出谋划策、积极协助!对于两位先生的恩情,我今后必有报答!”
说完,太子朱和堉再次看向衡州知府李诚,问道:“钦差王大人的命令,应该只是要求衡州官府阻拦我一个人,对吧?我身边的人是否可以离开?”
李诚微微犹豫一下,答道:“太子殿下您必须留在这里,但您身边的人可以离开。”
朱和堉面现安心之色,再次转头看向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道:“既然如此,两位先生就不要留在这里陪我了,省得引来更多麻烦。”
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这般说法,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相互对视一眼,也都没有矫情,一同向朱和堉行礼告别之后,就并肩离开了这里,打算返回各自房间收拾行囊,尽快离开衡州城、提前返回京城向赵俊臣禀报消息。
作为赵俊臣的府中幕僚,他们必须要提前离开,否则赵俊臣就会被人抓到话柄。
却说,看着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的离去背影,太子朱和堉的目光不断闪烁着,似乎有些感念,又似乎有些冷淡,却也不知道他此时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与此同时,站在房间角落处的福王府管事宦官赵磊,这个时候则是忍不住面现兴奋。
追随太子朱和堉东奔西走这般长时间,他终于可以前往京城中枢了。
到了京城中枢之后,赵磊也就有机会完成福王长子朱和增的那些交代了!
……
今天状态不好,只有五千五百字。
下一章会把情节拉回到京城中枢。
另,明天会尝试双更,但不敢保证字数。
……
摄政大明 第1128章.会馆谈话.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朝野之间,从来都不会缺少各式各样的流言蜚语,舆论走向也总是千奇百怪。
但有一个基本规律是——无论古今中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那些造成了较大反响的流言或舆论,幕后皆是有着某股势力在暗中推动。
比如说,前些天的市井之间,就流传着“赵俊臣乃是宋朝皇室后裔”、“赵俊臣野心勃勃想要复辟宋朝”之类的奇怪流言,而这个奇怪流言的幕后推手乃是建州女真。
与此同时,更还有“朝廷俸禄太低所以才造成了贪官横行的局面”、“朝廷应该提升俸禄来抑制贪官的出现”等等的奇怪舆论,而这个奇怪舆论的幕后推手则是赵俊臣。
除此之外,又有“内阁首府周尚景已经彻底放弃了长孙周素海”、“周尚景与周素海祖孙二人彻底反目”等等谣言,幕后推手却是周尚景本人。
但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朝野间的流言蜚语与舆论方向却是更为奇怪了。
自“赵俊臣是宋朝皇室后裔”的流言出现之后,市井之间又很快就陆续出现了好几则类似流言,譬如说“京营大都督关武元继承了先祖遗志,一心想要复辟汉朝”、“周尚景之孙周素文乃是太白金星转世,出生之际满堂红光”、“阁老李和乃是李唐后人、意欲重现大唐荣光”、“司礼监掌印太监吴信泉乃是女真奸细”等等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也正是因为类似的谣言太多了,朝野官民对于这些谣言也就逐渐感到麻木,又因为这些谣言涉及到了太多势力的重要人物,所以反而没有任何人敢把这些谣言报知于德庆皇帝……
最终,也就没有谁还会留意最初与赵俊臣有关的那则谣言了。
事实上,近期以来,朝野官民最为津津乐道的事情,却是与七皇子朱和坚有关系。
*
这个时代,消息传播与接收之际,不同阶级的渠道也是各有不同。
对于官场权臣与商界巨贾而言,他们都有各自的情报机构;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茶馆酒楼就是他们增涨见闻的最好场所;而对于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读书人与寻常商贾而言,则是经常在会馆之中相互交流消息见闻。
会馆文化始于明朝前期,乃是各大城市之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跨地域组织。
其中,京城中枢的会馆,主要是为同乡官僚、缙绅和科举之士居停聚会之处,故又被称为“试馆”。
这一天,京城城南的“云贵会馆”,有一位老者推门而入,身后则是跟着两名态度恭敬的年轻人。
这位老者的年纪大约是五十有余,身穿蓝色儒袍、身材枯瘦矮小,脸上带着平易近人的温和笑意,但举手抬足之间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气质。
见到这名老者的出现之后,正聚集在会馆之中交谈的众人刚开始只是随意扫了一眼,但很快就想起了这名老者的身份,一时间所有人皆是连忙起身相迎、争相恐后的行礼问候,态度恭敬至极。
甚至于,还有几位年轻读书人表情间显出了崇拜与狂热之态,就好似后世的追星族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一般。
显然,这位老者的名气很大、威望很高。
原来,这位老者名叫杨洵,出身于贵州,曾经担任过朝廷的大理寺卿,官场成就不低。
但杨洵的名气与威望,却不是因为他的官场成就,而是因为他本人乃是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儒!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云贵等地乃是世人眼中的文化荒漠,就算是想要出一位两榜进士也是难上加难,想要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儒就更不容易了。
而杨洵本人,就是近一甲子时间以来,出身于云贵境内的唯一大儒,可谓是云贵人的骄傲!
但更让人敬佩的是——杨洵还是一位专精于律学的大儒!
何为律学?就是研究朝廷法律的学问,而且是根据儒家原则对朝廷法规进行注释与引申。
譬如关于礼与法的关系、释法与尊经的界限、条文与法意的联系、不同律法律例的关联,更还有定罪与量刑的宽严,肉刑之存废,刑名的变迁以及诉讼和狱理等等,皆是律学的研究范围。
简而言之,所谓“律学”,就是中国封建时期“外儒内法”的具体表现!
而杨洵最让人敬佩的地方,亦是与“律学”有关!
十年之前,杨洵以四十岁出头的年纪担任大理寺卿,不仅是德庆皇帝格外看重于他,周尚景也会与他刻意交好,可谓是仕途广阔、前途无量。
然而,面对这样的大好前途,杨洵却是毅然决然的辞去官职,返回云贵老家、拿出一生积蓄开坛讲学,向云贵境内的读书人与普通百姓讲解律学之道。
云贵之地不仅是天高皇帝远、地理环境复杂,而且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遍布,境内百姓对于朝廷法规一向是缺乏敬畏,自然是治安状况极差,不同山寨之间发生械斗的情况时有发生。
然而,就是因为杨洵的坚持十年之久的讲学与教化,潜移默化的把律学之中所蕴含的儒家观念与朝廷法律灌输于云贵百姓心中,时至今日已是颇有成效。
不仅是云贵境内治安状况大为好转,有许多少数民族山寨首领对于杨洵也是信任备至、视之为师长与智者,遇到矛盾之后也愿意听信杨洵所讲的道理,而不再是一言不合就械斗火并。
这般教化云贵百姓的成就,堪称是功德无量,所以也难怪“云贵会馆”的众人见到杨洵出现之后,会是这般的尊敬与崇拜。
*
“杨老先生,您怎么来京城了?!”
“弟子拜见恩师!”
“杨大儒您来京城的事情,为何没有向我等通告一声,否则我等必然是出城十里相迎啊!”
“杨院长您还记得晚辈吗?晚辈曾在您的书院听课两载有余,至今还觉得受益匪浅!”
见到众人的纷纷行礼问候,杨洵依然是满脸平易近人的笑意,解释道:“老夫久居云贵多年,自身学问也遇到瓶颈,不由是闲极思动,又听说近些年来京城中枢的情况已是与当年大为不同,所以就跑来涨涨见识,接下来也会在云贵会馆之中暂住一段时间。
老夫只是一个闲人,腿脚也还算利索,没必要让各位大动干戈的迎接,所以也就没有通知大家,宴请问安之类的事情也全都免了,老夫来京城可不是为了应酬……
当然,老夫今后若是在京城之中遇到事情需要各位出手相助,也肯定会拉下老脸直接开口,所以大家也不必在意老夫,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杨洵的讲话直白且又诙谐,云贵会馆的众人不仅没有觉得杨洵刻意疏远他们,反而觉得心中亲切。
然而,杨洵虽然是让众人不要在意他,但以他在云贵人心中的声望地位,众人又岂能真的不在意?
所以,趁着杨洵的两位弟子为杨洵安排房间、杨洵则是坐在云贵会馆之内暂歇之际,所有人皆是围在杨洵身边、希望能与杨洵交谈几句,这对于他们而言乃是莫大的荣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