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等到这场民乱平息之后,他们不论是有任何不满、心存任何怨气,只要是合理诉求,本皇子都愿意与他们谈、也愿意为他们解决!
还有,立刻调查清楚今天这场民乱究竟是由哪些人领导,也同样向他们传达本皇子的这般态度,向他们说清楚,只要他们立刻收手、协助朝廷平息乱象,本皇子事后将会视情况减免他们的罪责!”
听到朱和坚的前两项命令,绝大多数南京官员皆是不由一愣,没想到朱和坚虽然是迅速传令南京守军出兵,但并不是为了镇压暴民,而只是为了限制这场民乱的规模与范围,更没想到朱和坚竟是想要与乱民们进行谈判。
在一部分南京官员看来,这般态度显然是过于软弱了、也过于天真了,恐怕很难迅速见到成效。
不过,既然朱和坚已是主动接掌了所有权力,决策之际也没有与任何人商议,事后若是计划失败,自然也要承担全部责任。
许多南京官员甚至还在心中暗暗期盼着朱和坚的计划失败,因为一旦是朱和坚的计划遭遇失败,他就不能再像是现在这般一言而绝,必须要借重于南京百官的力量来控制南京局势,到时候朱和坚就会有求于他们,许多事情就好说了。
更有甚者,有几名胆大妄为的南京官员,这个时候还想着要设法暗中破坏朱和坚的计划,逼着朱和坚不得不倚重他们。
就这样,出于各种各样的想法,再加上他们这个时候也确实没办法违抗朱和坚,所以这一次南京百官并没有沉默太久,很快就陆陆续续的表示领命。
但所有人皆是没有想到,对待乱民态度软弱的朱和坚,下一刻就冲着他们这些南京官员重拳出击了。
只见朱和坚冷冷扫视了在场所有南京官员一眼,语气也变得愈发冷厉,又说道:“其三,考虑到这场民乱主要是因为百姓们对于南京六部衙门积怨已久,本皇子来到南京城之后,也屡次听闻过南京六部衙门的倒行逆施、昏聩暴政,为了平息民怨、也为了溯本求源、更是为了朝廷纲纪……
锦衣卫听令,立刻把除了南京兵部以外的所有南京六部官员尽数监押,等待本皇子的亲自审问!
除此之外,其余各衙门的南京官员,必然也有许多人为虎作伥,接下来这段时间同样是不可随意行动,除了少数负责执行我前两项命令的官员,其余官员尽速前往奉先殿等候进一步调查!”
随着朱和坚的话声落下,周围的锦衣卫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行动了起来,就像是虎入羊群一般闯入了南京百官的队伍之中,开始抓捕除了南京兵部之外的所有南京六部官员,现场顿时是一阵大乱。
现场的锦衣卫数量并不多,只有几十人罢了,但数量再少的锦衣卫也是锦衣卫,当这些锦衣卫出手抓人之际,根本没有任何人敢反抗,除了疾声大呼、表达抗议之外,南京官员们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
“七皇子殿下,您绝不能这样做,我等皆是朝廷任命的官员,您也不是正式的储君太子,您无权这般处置我等!”
“殿下三思!三思啊!若是南京百官皆是受到关押与监禁,接下来又要由谁来辅佐您平息民乱?还望殿下以大局为重啊!”
听到南京众位官员的疾呼与抗议,朱和坚这一刻也终于是彻底展现了自己果决强硬的一面。
只见朱和坚表情愈发冰冷,凝声道:“本皇子自然是没资格关押与监禁你们,所以你们若是心有不满,大可以向朝廷中枢上呈奏疏弹劾本皇子,本皇子绝不拦着!
还有,千万不要以为朝廷做事离不开你们!朝廷的根基从来都不是你们这些官员,甚至也不是我这样的皇子皇孙,而是道统与民心!”
说完,朱和坚已是转身离开,再也没有理会南京官员们的抗议与哭嚎。
接下来,朱和坚必须要尽快处理民乱之事,根本没功夫与他们纠缠下去。
只不过,朱和坚转身之前,还隐晦的瞥了“周党”马森、以及“赵党”曹文斌一眼。
此时的马森与曹文斌二人,也皆是满脸震惊,还有些懵愣无措。
在此之前,就在南京百官纷纷沉默之际,唯有马森与曹文斌二人主动表态支持朱和坚主掌大权,虽然他们的支持态度只是出于各自幕后靠山的指示,并不是真心实意,但他们也万万没想到,朱和坚竟然是这般快就翻脸无情、过河拆桥,把他们二人也同样抓捕与监禁了起来。
作为“周党”与“赵党”安插在南京官场的内应,他们原本还在摩拳擦掌、打算趁机为各自派系建功立业呢,却没想到朱和坚竟是直接就根绝了他们浑水摸鱼的机会。
见到马森与曹文斌的这般反应之后,朱和坚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得计的讥讽。
从某方面而言,朱和坚突然命令锦衣卫们关押与监禁南京百官,主要就是为了针对于马森、曹文斌这些“周党”与“赵党”所安排的棋子,防止他们趁机在暗中捣乱,其余的南京官员固然是有各种各样的罪责需要追究,但现在就遭到关押与监禁,很大程度上只是受到牵连罢了。
*
却说,在锦衣卫出场抓人之际,在场的众多官员之中,依然有许多人并未受到波及。
比如说礼部侍郎鲍文杰、太仆寺监正刘冶等人,他们皆是朝廷中枢的官员,只是跟着朱和坚来到南京协助祭祖之事而已,南京官员们受到监禁与关押之事,自然是与他们毫无关系。
与此同时,太子太师王保仁如今也同样是朝廷中枢的官员,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滞留在南京城内罢了,也同样没有受到牵连。
所以,当朱和坚转身离开之际,王保仁、鲍文杰、刘冶三人也纷纷跟上。
朱和坚面对这三人的时候,也立刻就收敛了此前的强硬与独断,再次恢复了一贯以来的谦逊与温和,但朱和坚的态度与语气,却依然是雷厉风行、担当果决。
只见朱和坚一边是向着孝陵之外快步走去,一边是向鲍文杰与刘冶二人快声吩咐道:“其实,刚才那些南京官员的说法并没有错,把他们尽数监禁关押之后,我身边确实是缺少人手协助,可谓是独木难支……所以,鲍大人、刘大人,不论你们二位是否认同我今日的所作所为,我接下来都必须要倚重两位出力才行。”
听到朱和坚此言,鲍文杰与刘冶二人皆是连忙表示自己会随时听候朱和坚的吩咐。
其中,鲍文杰的表情有些复杂,他当初曾是跟随赵俊臣一同前往陕甘三边、亲眼见证了赵俊臣当初的雷厉风行,而朱和坚的此时表现,与当初的赵俊臣颇为相近,鲍文杰只觉得朱和坚与赵俊臣这二人在本质上有许多地方极为相似,但又有某些地方截然相反。
但究竟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相反,鲍文杰一时间却想不清楚。
与此同时,刘冶则是神色异常兴奋,只觉得今天的这般情况乃是自己的莫大机遇,只要他能尽力协助朱和坚、完成朱和坚所交代的任务,将来必然是前途无量。
朱和坚似乎完全没有看出鲍文杰与刘冶的表情变化,只是快声吩咐道:“关于我刚才的那三项命令,两位大人也都听到了,南京官场早就烂了,我并不放心把这些事情全部交由南京官员去做,所以与南京各界领袖人士进行联系之事,就由鲍大人全权负责,至于协调南京守军行动之事,则是交由刘大人负责……现在局势紧迫,还望两位大人能够抓紧时间,竭力而为。”
听到朱和坚的吩咐之后,鲍文杰与刘冶二人皆是表情严肃的领命保证,然后就迅速离开了。
这样一来,朱和坚的身边也就只剩下了太子太师王保仁。
在王保仁的面前,朱和坚的态度愈发谦逊,锋芒也是愈发收敛,更不见了此前的急迫态度。
毕竟,这场民乱就是由王保仁与朱和坚二人暗中推动的,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后备方案可以收拾乱局。
只见朱和坚放缓了脚步,表情间也多了一丝笑意,向王保仁请教道:“王太师,您觉得晚辈今天的表现如何?”
王保仁点头赞许道:“可圈可点,就算是由老夫亲自出面主持局势,也不会比七皇子殿下表现得更好了,因为七皇子殿下的这般手段,如今咱们不仅是没了南京官员的拖后腿,也不必担心‘周党’与‘赵党’的棋子们捣乱,少了这些后顾之忧,接下来就可以放手而为了。”
赞许之际,王保仁还深深的打量了朱和坚一眼。
在老一辈权臣之中,王保仁的眼光手段仅次于周尚景,自然是拥有见微知著的本事。
自从朱和坚来到南京之后,王保仁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关键时刻才会出面力挽狂澜的压阵人物,为了考验朱和坚的秉性与能力,对于今天的种种事情,王保仁依然没有过多指点,只是任由朱和坚自行发挥。
而朱和坚的表现,也远远超出了王保仁的预料,不仅是迅速控制了南京官场,还趁机展现了自己的强硬一面,更还顺便破坏了“周党”与“赵党”的后续行动。
但也正是通过朱和坚的这般表现,让王保仁略略窥探出了朱和坚的一部分真实性格。
一个人的真实性格究竟如何,就算再是如何极力掩饰,依然能从他遇事之后的种种选择看出端倪。
朱和坚今天把南京官员们尽数关押与监禁的行动,尤其是那种不顾后果也要根绝后患的作风,也就让王保仁隐约间察觉到了朱和坚的真实一面。
不过,王保仁此时并不认为朱和坚的这种秉性是一件坏事,毕竟官场中人性格决绝、不留后患从来都算是一种优点,只是认为自己应该重新看待朱和坚、也要重新考虑与朱和坚的相处方式罢了。
听到王保仁的这般赞许,朱和坚自然是就要谦逊一番。
然而,还不等朱和坚开口说话,就见到王保仁的一位幕僚匆匆跑到两人身边,低声禀报道:“殿下、王太师,刚刚收到了吕公子的传讯,说是他在观察民乱局势之际,偶然间遇到了大学士霍正源,而且他已是越权代表殿下与王太师两位,邀请霍正源这几天前往瞻园一叙!”
……
……





摄政大明 第1177章.朱和坚初掌大权(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人类都是双标动物。
自己喜欢的人、自己讨厌的人,哪怕是做了同一件事,也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理解与评价。
朱和坚与王保仁其实都不喜欢手下人擅作主张,尤其是朱和坚,他希望自己的手下尽是一些优秀的执行者,自己可以赐予他们荣华富贵,也不讨厌各种建议,但绝不会分享决策权。
然而,对于吕德此人,朱和坚与王保仁却要格外宽容一些,不仅是是因为吕德的能力才华皆是不俗,深得两人的欣赏与看重,也是因为吕德并不同于其它幕僚,他迟早都要踏入仕途为官,朱和坚与王保仁二人也皆是看好吕德的仕途前景,把吕德视为是自己的未来臂助。
更何况,吕德这一次虽然是擅自决定,但他的这般决定完全符合朱、王二人的心思。
所以,朱和坚与王保仁听到幕僚禀报之后,也完全没有怪罪吕德的擅作主张。
朱和坚沉思片刻后,轻轻点头道:“这位霍大学士眼下果然就躲在南京城内……我早就猜到,赵俊臣若是想要在南京官场有所收获,必然是绕不开霍正源与黄有容这两人……目前的局势之下,咱们也确实应该与霍大学士见上一面,趁机探一探他们的底细。”
说到这里,朱和坚向王保仁请教道:“王太师,我参与庙堂之事的时间尚短,对于庙堂之中许多人物并不是特别了解,而且霍正源此人在京城中枢的时候一向是异常低调,也就更为陌生了,只听说他的才智机敏皆是高绝,但更多情况就不清楚了……却不知,王太师您是否有更多了解?有办法对付他吗?”
王保仁沉思片刻后,摇头道:“霍正源此人的才智机敏固然不俗,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胆略不足,没有那种让自己站在风尖浪口的魄力……若是赵俊臣安排霍正源出面主持南京局势的话,哪怕是再加上一个黄有容,也完全不足以为惧……只不过……”
“不过什么?”朱和坚连忙追问道。
王保仁表情凝重了一些,缓缓道:“赵俊臣绝对不是一个蠢人,他也必然是清楚霍正源的性格缺陷,这种时候完全不足以成事!
老夫曾是特意研究过赵俊臣的做事风格,他这些年来的种种做法看似风险极大,但实际上每一次出手皆是有着万全准备与较高胜算,若是他对于一件事情没有任何准备与胜算,就会直接放弃,根本不会浪费时间精力。
所以,赵俊臣若是明知道霍正源不足以成事,却依然积极插手南京之事,那就肯定是另有算计、也另有依仗!”
“王太师您认为,赵俊臣的算计与依仗究竟是什么?”朱和坚表情凝重,再次请教道。
赵俊臣乃是劲敌,王保仁自然是不敢怠慢,也没有再次卖关子、趁机考验朱和坚,而是直接说出了心中猜测,轻声道:“老夫估摸着,赵俊臣的算计与依仗,不外乎有二……一个是‘周党’,也许赵俊臣与周尚景已经在暗中达成协议、准备在南京这边联手行事,另一个则是赵俊臣在霍正源身边安排了一个变数,在这个变数的影响下,霍正源的做事风格也会出乎意料,咱们若是依然对霍正源心中轻视,接下来也许就要吃大亏!”
朱和坚思索片刻后,补充道:“或许,这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
“正是如此!”王保仁再次点头,表情也有些凝重,道:“所以我们不能只顾着关注霍正源,还要留心更多事情……尤其是‘周党’的行动,周尚景这一次也必然是安排了一位可靠心腹前来南京坐镇,现在虽然是寻到了霍正源,但‘周党’在南京城内的主事者究竟是何人,咱们还暂时没有寻到答案!”
说到这里,王保仁的神态间闪过了一丝无力,但迅速就掩饰了起来,继续说道:“赵俊臣的手段心机皆是极强,自然是不可小觑,但他的底蕴根基尚浅,得力帮手也只有寥寥几人,所以咱们才会轻易猜到霍正源秘密潜入南京的事情……
周尚景则是完全不同,他的根基太深、底蕴太厚,手下人才济济、门生遍布天下,所以咱们也就无法轻易推断出‘周党’在南京境内的主事者究竟是何人,想要防范针对也是无处下手。”
听到王保仁的这般说法,朱和坚的眼中同样是闪过了一丝深深忌惮,只希望金刚石粉末能在周尚景身上迅速发挥作用,否则与周尚景的矛盾冲突越多,就越是能感受到周尚景的可怕之处,心中的无力感也会越强——在底蕴与经验上,周尚景的优势一直都是碾压级别的。
于是,朱和坚再次向王保仁请教道:“那王太师您认为咱们该怎么做?”
王保仁意味不明的笑了笑,道:“还能怎么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首先平息南京民乱的事情,然后是解决南京官场的各项顽疾,顺便是盯紧霍正源、挫败‘赵党’的行动,最后就是把南京官场剩下的那几个实权衙门抓在手里……
只需要按部就班,躲在暗中的‘周党’势力自然就会浮出水面,只要‘周党’势力来到明处,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在南京地界,终究是咱们的实力占优,又因为今天这场民乱,咱们的手中权力反而是进一步扩大了,即使是实行战时管制也是师出有名,所以咱们完全可以稳坐钓鱼台、后发制人,大可不必自乱阵脚。”
朱和坚想了一下,王保仁的这般计划虽然看似被动,但也是目前的最佳办法。
而且,朱和坚还能听出王保仁的弦外之音。
一旦是发现“周党”的算计无法阻止、即将得逞,他们完全可以使用“肃清乱民顽固余孽”的借口大动干戈,把南京城内的周、赵二党成员尽数监禁起来,到时候周、赵二党的计划再是如何隐蔽与精妙,也一定是会功败垂成……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摆上一桌酒席,假惺惺的向周、赵二党之人赔罪道歉,就说一切都是误会、抓捕之际情报有误云云,固然是吃相难看一些,但也没有任何人能挑出毛病。
从这方面而言,手握南京军政大权的朱和坚与王保仁二人,可谓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至少,朱和坚就想不出自己有任何失败的可能。
想到这里,朱和坚心中一定,再次向王保仁躬身行礼道:“王太师睿智,一眼就看明白了本质,晚辈佩服。”
随后,朱和坚与王保仁又商议了一些平息民乱的具体细节,很快就走到了孝陵之外,然后就各自乘坐轿子、迅速向着南京城内赶去。
*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朱和坚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他接掌了南京官场的全部权力之后,就一直专注于平息民乱、调查真相、安抚民心、统计损失,可谓是忙得脚不沾地,说是日理万机也不为过。
朱和坚的身体状况依旧不好,但他初次品尝到权力滋味,自然是心中兴奋、乐在其中,竟是前所未有的精力旺盛,再是如何忙碌也不觉得疲惫虚弱。
但从某方面而言,朱和坚只是让自己看起来忙碌劳累罢了,他的繁忙既是真的,却也是假的。
毕竟,这场南京民乱原本就是朱和坚与王保仁二人暗中促成的,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一系列方案收拾烂摊子,甚至有还有许多乱民领袖人物原本就是他们的棋子,再加上南京百姓还有活路、参与民乱的决心并不强烈,所以朱和坚完全不必这般忙碌,也依然可以顺利平息民乱。
简而言之,无论朱和坚忙或不忙,结果都是注定的,过程也不会有太多变化。
但朱和坚依然让自己表现得无比忙碌。
这也是古今中外的官场惯例——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在最初时候制定详细计划、规划未来方向,后续发展只需要按部就班、顺其自然就好,掌权者也只需要做好引导与监督工作即可,完全没必要事必躬亲。
然而,绝大多数掌权者依然会选择不断插手、处处干涉、反复表达意见,就好似这件事情完全无法离开自己的指导,说根到底就是为了彰显与强调自己的存在感罢了。
对于掌权者而言,存在感就是他们的权力命脉,有了存在感,掌权者就有机会赢得威信与声望,没了存在感,掌权者的威信与声望也就无从谈起。
朱和坚如今就是这般情况,明明是早有预案、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平息民乱、稳定局势,他也只需要安居幕后掌控大局方向就好,但朱和坚偏偏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处处彰显存在。
这样一来,随着这场南京民乱依照预计一般逐渐平息,在南京各界的眼中,朱和坚也就尽揽了全部功劳,就好像若是没有朱和坚的力挽狂澜,这场民乱就无人可以平息,还会持续一百年似的。
于是,朱和坚在南京境内的威望声誉,也就愈发是如日中天,被许多人视为是未来明君。
也就在这般情况下,朱和坚开始陆续接见南京各界的领袖人士、以及各方势力的代表人物。
然后,朱和坚的真正挑战,也即将要开始了。
周尚景所布下的陷阱,就在他的脚下。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就在朱和坚“忙”于平息南京民乱之际,赵俊臣也在德庆皇帝的旨意之下,被迫离开京城、北上辽东,代表朝廷出面敲打与警告那些边疆军头。
对于这项任务,赵俊臣从心底不愿意接受,但他终究是无法违抗德庆皇帝的旨意,只能是硬着头皮奉旨行事。
原本,赵俊臣并不在意自己的这项任务,只打算走流程敷衍过去就好,也完全不打算大动干戈。
然而,他进入辽东防区之后的所见所闻、那一幕幕民间惨剧,即使是道德底线异常灵活的赵俊臣,也忍不住出离的愤怒了!
……
……




摄政大明 第1178章.初至辽东.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自从离开京城之后,在前往辽东这一路上,赵俊臣的心情一直都不好,甚至有些烦躁。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原因是被德庆皇帝调虎离山之后,心中不安全感作祟,毕竟离开京城中枢之后就无法掌握全盘局势,消息传递也有延迟,就算是出现了什么对赵俊臣不利的变故,赵俊臣也无法及时反应,偏偏接下来这段时间京城中枢必然是一个多事之秋。
另一原因,则是方茹的预产期很快就要到了,这个时候最是需要赵俊臣陪在身边,赵俊臣也多次向方茹保证过自己接下来会尽量陪着她——但因为德庆皇帝的旨意,赵俊臣不仅是再一次食言了,若是辽东之事耽误时间太久的话,说不定赵俊臣都无法亲眼见证自己第一个孩子的诞生。
赵俊臣也说不上来,这两个原因究竟是哪一个更让自己烦躁,总之就是烦躁不安。
除此之外,京城中枢与辽东防区虽然相距不远,但道路状况却是极差,所以赵俊臣无法乘坐更为迅速、也更为颠簸的马车,再加上赵俊臣的身体状况最近有些反复,也同样无法策马奔行,只能是乘轿缓行,行程自然是被耽搁了许多,这也就让赵俊臣的心情愈发烦躁了。
烦躁情绪需要发泄,但赵俊臣偏偏又是一个城府深沉之辈,不愿意在外人面前失态,所以这种时候总是身边人倒霉——因为一些小事情,许庆彦与赵大力二人这一路上已经被赵俊臣训斥了好几次,搞得许、赵二人最近一直都尽量躲着赵俊臣。
赵俊臣也知道,自己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必须要想办法尽快平复心情,所以就命人拿来了《资治通鉴》、《吕氏春秋》等等正史书籍,尽量耐心阅览。
1...585586587588589...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