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与此同时,因为令狐光表示自己曾经犯下了贿赂兵部官员的罪行,所以德庆皇帝还需要出手整顿兵部,兵部这个“帝党”核心衙门接下来一定是鸡飞狗跳,说不定还能让赵俊臣寻到可趁之机。
不过,赵俊臣把这份奏疏呈交于德庆皇帝之后,自己也一定会承受许多不利影响。
这份奏疏乃是一份密疏,只会呈交于德庆皇帝一个人审阅,但以德庆皇帝的帝王心术手段,事后必然会把这份奏疏的具体内容泄露出去,表面上是赞许赵俊臣大公无私、忠心耿耿、谨守臣子本份,立场坚定的拒绝了边军高层武官的投靠……
但实际上,这件事情一旦泄露出去之后,赵俊臣将来想要渗透兵权、结交各军武官之际,就一定会阻碍重重、事倍功半。
因为令狐光的前车之鉴,到时候已经广为人知,所以各军武官自然是不愿意信任赵俊臣的结交与亲近。
这是赵俊臣目前阶段必须要承受的代价。
“幸好我渗透各军的计划已经大致准备完毕,重要棋子也皆已经布置妥当,还在底层路线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否则今后就再也别想插手兵权了……”
说话间,赵俊臣又翻开最后一份奏疏继续查看。
与前四份奏疏不同,这份奏疏才刚刚写成不久,而且是由李泽荷亲自执笔所写,内容是建议明朝进行一系列重大军事改革。
不同与赵俊臣的辽饷改革,这份奏疏所提议的改革范围极为广阔,不仅是针对辽东镇,也不仅是针对后勤粮饷,而是包括了明朝各地的全部军队,以及与军事相关的所有环节。
不论是后勤补给、又或是军队编制、再或是作战模式、乃至于指挥体系等等,所有环节皆有涉及,也皆是要进行彻底改革。
在这份奏疏之中,李泽荷先是从自身所观察的辽东镇种种弊病出发,可谓是洞幽察微、因小见大,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明朝军队体系的种种弊端,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全篇内容皆是远见卓识、真知灼见,堪称是一篇足以流传百年的雄文。
但也可以想见,这份奏疏一旦曝光之后,就一定会引发轩然大波,李泽荷也一定会受到明朝军队全体武官的仇视,不仅是再也无法立足于军中,也许就连性命也会不保。
尤其是李泽荷的所有论点皆是引申于辽东镇的种种弊病,所以就相当于正面弹劾了辽东镇的所有武官,更是会让他彻底自绝于辽东镇,成为辽东镇不共戴天的生死仇敌!
审阅这份奏疏的时候,赵俊臣的表情倒是轻松了许多,但眼中的讥讽之意则是更为浓郁。
“这是李泽荷交给我的投名状,自然是要留在手里,不能呈交上去……但如果我将来侥幸赢了德庆皇帝,彻底掌控了自身命运与朝廷大局,倒是可以把这份奏疏抛出去试试反应,当然还是要以李泽荷的名义,毕竟我自己是不愿意得罪全军武官的……”
“这份奏疏的具体内容,乃是我自己的心血所系,改革方法借鉴了后世各国的军队模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见识,一旦是得以实现,李泽荷就一定受到全体武官的仇视与打压,但也会受到后世之人的传颂与膜拜,说不定还会被称为明朝最伟大的军事家……所以他即使是牺牲了仕途与性命,我也不算亏待了他……”
“李泽荷看似聪明,但实际上全是小聪明,不知轻重缓急,也不知进退取舍,更没有远期规划,像是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撞、盲目逐利,看似是占尽了短期好处,但长远处境则是越来越差……如今只是为了隐瞒自己双面间谍的事情,就拱手向我送出了更大的把柄……”
“先是色厉内荏、绣花枕头一般的关武元,成为了朝野公认的当代名将,一时间风头无两,而李泽荷这个短视浅薄之辈,未来也很可能会留名青史、被传颂为远见卓识的军事大家……”
“历史洪流之下,所有人皆是身不由己,有些人心高命薄、天妒英才,有些人恰巧站在风口、懵懵懂懂的一飞冲天,但命运馈赠的礼物却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嘿,还真是讽刺,也真是有趣……”
*
当赵俊臣再次检查了这五份奏疏之后,眼看着天色已晚,就仔细收好了所有奏疏,把密匣随身携带,然后就前往清河堡镇守府的卧室休息了。
一夜无话,时间很快就已是第二天清晨。
在赵俊臣起床之后洗漱更衣之际,各军将士皆已经集合完毕,而赵俊臣也没有耽搁时间,现身之后只是扬鞭指向北方,然后就率领各军将士浩浩荡荡的奔向了抚顺方向。
……
……





摄政大明 第1347章.故设难堪.
……
……
因为战事期间粮草消耗数量巨大,所以停战协议达成之后,建州女真可谓是毫无迟疑,立刻就开始着手安排退兵事宜,清河堡附近的建州女真军队更是在一夜之间就撤的干干净净。
这样一来,赵俊臣离开清河堡之际,自然是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
再加上赵俊臣急切想要结束辽东行程、尽快返回京城中枢,所以他离开清河堡之际,也就不再强行要求高得捷麾下的炮军将士相伴随行,甚至还把所有辎重部队皆是甩在了身后,只是带着一众骑兵部队率先奔往了抚顺方向。
短程行军之际,不再有炮军与辎重的拖累,赵俊臣的行程速度自然是加快了许多。
仅是耗时不到两天,赵俊臣就已经赶至抚顺境内。
这个时候,抚顺境内的建州女真军队也已经出现了退兵迹象,吴应熊与辽东众将所面临的战场压力也是骤减,所以当他们收到消息之后,也是集体现身率军相迎。
只不过,当双方碰面之际,氛围却是不算是特别愉快。
*
这个时代,抚顺、本溪两城依然是属于明朝的势力范围,但两城以东的大部分地区皆已是被建州女真所占。
所以,当战事开启之后,抚顺关辖下防区毫无战略缓冲空间,各乡各庄受到建州女真频频劫掠,可谓是一片狼藉,人间惨剧处处可见。
其中,位于抚顺南部的救兵镇尤其是损失惨重,让建州女真破镇而入,镇内百姓死伤惨重,钱粮财物更是被劫掠一空。
因为建州女真还需要集中兵力攻打抚顺关,所以并没有占领救兵镇,劫掠杀淫之后就直接离开了,只留下了一地尸骸、以及幸存百姓们的绝望哭喊。
而吴应熊率军迎接赵俊臣之际,就选定了救兵镇作为迎接地点。
当吴应熊率领各军将领赶到救兵镇之后,看着眼前让人不忍直视的诸般惨状之后,却不由是满意点头。
徐郃并不清楚吴应熊的想法,看到救兵镇的狼藉景象之后,当即是提议道:“吴总兵,咱们专程赶到救兵镇迎接赵阁臣,现在赵阁臣尚未抵达,咱们是否应该先行把这里收拾一下?这处镇子遍目皆是血迹残骸,百姓们或是哭喊不停,或是麻木冷澹,若是让赵阁臣看到这般景象……恐怕会让他心中不快。”
吴应熊冷冷一笑,道:“为何要收拾?只是为了让赵阁臣心情愉快、眼前干净?徐代总兵你以为,本督为何要特意选在救兵镇迎接赵阁臣?就是因为这处镇子让建洲女真攻破了,百姓们皆是损失惨重、悲惨至极!
徐代总兵你是一个聪明人,现在也应该想明白了,这场战事很大程度上就是赵阁臣他为了一己私利,暗中推波助澜、蓄意挑起来的!救兵镇的种种惨状,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他而起,所以本督就是想让赵阁臣亲眼看一看,他亲手酿成的这场灾祸!”
说到这里,吴应熊的表情愈发阴郁,语气也愈发冷肃:“近段时间以来,咱们这位赵阁臣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算计各方占尽好处,如今更是一言斥退万军,独力促成了停战之事,而咱们这些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也皆是为他作了嫁衣,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窃取全功却又无可奈何……
但既然赵阁臣他选择独吃自疴,那咱们又何必顾忌他的心情?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赵阁臣难道就这般金贵,独占大功之余,却连脚下枯骨也见不得?”
听到吴应熊的这般评述,周围的众位将领皆是感同身受、连连点头。
不仅是吴世霖、吴应麟这些山海关吴家之人表态支持,甚至就连甘成、李世杰等等这些辽东镇高层武官也皆是认同了吴应熊的说法。
此时此刻,山海关吴家对赵俊臣可谓是满腹怨愤。
毕竟,这场战事若是可以再持续一段时间,吴应熊的军中威望就会越来越高,强行吞并辽东镇的胜算也会越来越大,山海关吴家酝酿多年的心中野望也即将就要实现。
但赵俊臣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擅自与建州女真达成了停战协议,这般做法不仅是直接打断了吴应熊进一步提升军中威望的趋势,也彻底浇灭了山海关吴家的野心。
与此同时,辽东镇众将也是极为不满赵俊臣的擅自行动,虽然赵俊臣的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帮助辽东镇抵抗山海关吴家的吞并,但辽东镇众将这个时候却皆是选择性的忽略了这一点。
辽东镇众将大多是自私自利的小人,而小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既要且要、忘恩记仇。
更何况,自己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原本还盼着受到朝廷嘉奖,转头却发现自己的浴血拼命全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这种事情任谁也接受不了。
再加上吴应熊的屡屡挑拨,总是讲“咱们前线将士”如何如何,所以辽东镇众将也就纷纷认为,赵俊臣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窃取自己的前线战功,就算是想要协助辽东镇抵抗山海关吴家,难道就不能换一种皆大欢喜、利益均沾的方式吗?
辽东镇众将并不敢直接向赵俊臣表达不满情绪,但他们看到吴应熊主动挑头、故意给赵俊臣难堪之后,却也是乐见其成、顺水推舟。
见到辽东镇众将的这般表现,徐郃无奈摇头,但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徐郃这个人并不算精明,但性格稍稍厚道一些,所以才会屡屡受人利用,他倒是还记得赵俊臣对于辽东镇的帮助,但他终究只是一个代任总兵罢了,近段时间以来与吴应熊竞夺全军威望屡屡落于下风,让他的领导地位愈发不稳,所以也不敢违背众意。
就这样,在吴应熊的离间与拉拢之下,众位将领现在可谓是群威群胆、同仇敌忾。
而吴应熊看到徐郃不再提出异议之后,却还是犹不满足,再次扬声传令道:“传本督军令,从救兵镇内挑选一些苦大仇深、哭嚎声最大的幸存百姓,待赵阁臣现身之后,咱们就把这些百姓送到赵阁臣面前,本督倒是要看一看,咱们这位赵阁臣一向是自诩秉公谋国,总是宣扬自己体恤百姓,到时候会是怎样的反应!”
听到这个军令之后,在场众将皆是面现笑意,似乎已经看到了赵俊臣在一众哭嚎诉苦的百姓面前手足无措、面色铁青的难堪模样。
而吴应熊见到众位将领的这般反应之后,目光深处则是闪过了一丝无奈。
*
吴应熊很清楚,辽东局势发展到这一步,绝大多数事情皆已是盖棺定论了,山海关吴家想要吞并辽东镇的机会已经极为渺茫,与建州女真的战争也难以持续下去,只剩下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商议解决,也就是各方势力的战后利益分配之事。
想要挑拨前线将士暂时仇视赵俊臣并不难,毕竟前线将士皆是重视自己拼命换来的战功,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赵俊臣的窃功行径,但想要扭转赵俊臣所塑造的既定局势却是绝无可能,想要在战后利益分配之际多分一杯羹,也不是一件易事。
吴应熊是一个很实际的人,当他发现自己无法顺利吞并辽东镇之后,就当即是退而求其次,现在只想要为山海关吴家争取更多利益。
譬如是让赵俊臣在战后的请功奏疏之中,重点多提几句山海关吴家的功劳,让山海关吴家收获更多的朝廷赏赐;
又譬如是与赵俊臣达成默契,等到辽饷改革之事落实之后,让山海关吴家可以稳定获取更多数量的粮饷配额;
再譬如是赵俊臣联合建州女真出兵远渡日本取粮的计划,山海关吴家也希望发挥更大作用、分取更多好处;
总而言之,在吴应熊的眼里,山海关吴家还有许多利益可以争取。
已经付出了这般多的心血与代价,吴应熊是绝对不愿意无功而返的。
而吴应熊现在的这般做法,看似是态度强势、故意给赵俊臣难堪,但实际上则是一种以进为退的策略,无论是刻意挑起前线将士们的同仇敌忾,还是故意安排受害百姓现身说法,从道义上谴责赵俊臣,皆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手段罢了。
只要赵俊臣接下来愿意分给吴家更多好处,吴应熊就会迅速改变立场,全力帮助赵俊臣平息军队与民间的各种麻烦;
反之,若是赵俊臣不愿意分给吴家更多好处,那吴应熊就会设法激化与扩大这些麻烦,引爆各种矛盾,让赵俊臣无法顺利脱身!
吴应熊也知道兴州境内最近正在闹民变的事情,更知道这场民变的源头乃是赵俊臣正在全力推行的农务改革,所以赵俊臣现在必然是急着想要返回京城中枢坐镇稳定局势,而吴应熊所制造的这些麻烦,就算是无法损及赵俊臣的核心利益,也一定能把赵俊臣拖延在辽东境内迟迟无法离开,进而是让赵俊臣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
而就在吴应熊这般暗思之际,麾下将士们已经从救兵镇内挑选了十余名幸存百姓。
根据吴应熊的要求,这些幸存百姓皆是苦大仇深、哭闹不断。
而这些幸存百姓见到吴应熊之后,哭嚎之声也就更为响亮了,纷纷是大声呼喊、希望吴应熊为他们做主。
“老朽的老伴与三个儿女全部惨死了,老朽现在孤苦无依,自己也不想活了……”
“总督大人,草民家中的钱粮积蓄,皆是被鞑子给劫走了,您可一定要为草民主持公道啊!”
“小人命苦,被鞑子砍断了手掌,再也无法操持农务,接下来必然是死路一条!小人不怕死,只希望各位将军在战场上多杀一些鞑子、为小人报仇雪恨……”
或是哭喊,或是泄怨,或是诉苦,场面混乱不堪。
但吴应熊却完全不觉得心烦意乱,反而是摆出一副亲民姿态,亲自下马出面安抚这些百姓,顺便是为这些百姓“指点迷津”,表示很快就会有一位大人物抵达救兵镇,提醒他们现在稍稍留点力气,待那位大人物现身之后再哭嚎与诉苦也不迟。
与此同时,吴应熊又隐晦暗示,表示各军将士原本还想要继续留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百姓们报仇雪恨,但因为这位大人物擅自与建州女真达成了停战协议,所以就只能无奈收兵云云。
就这样,吴应熊很快就转移了这些幸存百姓的注意力,让他们寻到了宣泄情绪的新目标。
而就在吴应熊亲自向百姓们面授机宜的时候,一匹快马匆匆赶到,大声禀报道:“启禀总督大人,赵阁臣已经率军抵达救兵镇以南五里之外!”
听到禀报之后,吴应熊再次面现冷笑,当即是不再理会那些幸存百姓,翻身上马之后扬声道:“全军听令,随同本督前去‘迎接’赵阁臣!”
……
……




摄政大明 第1348章.揽功诿过.
……
……
救兵镇外,赵俊臣再次远远见到吴应熊、徐郃等武将之后,当即是勒马停在原地。
他的官场地位更高,理应是由吴应熊等人的主动拜见与问候。
但赵俊臣万万没有想到,还不等众位武将主动拜见自己,吴应熊等人身后就冒出来十余位哭喊不停、模样悲戚的百姓。
这些百姓抢先奔到赵俊臣的身前,纷纷跪倒在赵俊臣的面前,然后就声嘶力竭的哀嚎了起来。
“老朽的儿女全都死了,老伴也死了,全被鞑子杀了,老朽也不活了……”
“这位阁臣大人,救兵镇被鞑子劫掠一空,百姓们死伤惨重,您可一定要为我们报仇雪恨啊!”
“青天大老爷,我们救兵镇的百姓失去了积蓄,已经没有活路了,您可要救救我们啊!”
“这位大人,小人听说咱们大明已经与建州女真停战了,但我们辽东百姓的死伤与损失,难道就这样算了?朝廷难道不打算为我们报仇了?”
底层百姓并不愚昧,也拥有一套独属于他们的处世智慧。
那就是哭嚎、诉冤、质问公义、法不责众、反复强调自己的弱者地位。
以及小鬼难缠、阎王好见。
这一套做法,只要掀起了舆情关注,再幸运遇上那种顾及形象与体面、不愿意招惹非议的大人物,绝对是一拿一个准。
至于这一次,救兵镇的百姓们也是母庸置疑的占着道理,他们被建州女真劫掠了粮草,理应是受到朝廷的关注与救济,他们的家人受到建州女真的残害,朝廷就理应为他们报仇,否则他们又凭什么为朝廷缴粮纳税?
而赵俊臣不仅是躲在暗中推波助澜、间接促成了这场战事,细究起来也算是百姓们承受战乱之苦的罪魁祸首之一,而且赵俊臣擅自与建州女真达成了停战协议,更是直接断送了百姓们报仇希望……似乎也确实不占道理。
所以,赵俊臣只要还顾及体面,就必然是无法应付眼前的难堪局面。
抱着这样的想法,吴应熊与众位将领皆是冷眼旁观,完全不打算管控局面,任由这些幸存百姓挡在赵俊臣面前,就等着看赵俊臣闹笑话。
其中,吴应熊冷眼旁观之余,心中也在暗暗推演着赵俊臣的反应。
根据吴应熊的想法,赵俊臣的后续反应不外乎有三。
也许,赵俊臣将会惺惺作态,表现出一副体恤百姓的模样,不仅是耐心安抚百姓,甚至还会陪着百姓们一同垂泪悲泣——若是赵俊臣选择这般做法的话,吴应熊就会推波助澜,当众揭穿赵俊臣的虚伪本质。
也许,赵俊臣将会自觉理亏、手足无措、彻底失了方寸,也就无法及时安抚百姓们的情绪——若是这样的话,吴应熊就会继续冷眼旁观,任由赵俊臣不断难堪下去,一直等到赵俊臣忍不住向自己求助为止。
也许,赵俊臣将会展现冷酷无情的一面,当场派人驱赶百姓,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声誉与形象——若是这样的话,吴应熊就会到处宣扬赵俊臣的无情表现,让赵俊臣的朝野风评再次恶化。
总而言之,在吴应熊的提前指导之下,救兵镇的幸存百姓们所提出的各种诉求与疑问,皆是极为敏感,不论赵俊臣选择了怎样的回应方式,吴应熊皆是会趁机挑错、大做文章,逼着赵俊臣让步。
然而,吴应熊同样是万万没有想到,赵俊臣面对这般毫无预兆的难堪局面,竟是当场就寻到了第四种选择!
*
赵俊臣看了看自己面前哭嚎不停的幸存百姓们,又抬头瞥了一眼袖手旁观的吴应熊等人,当即就想明白了自己的目前处境,以及吴应熊等人的如意算盘。
很显然,自己现在不论是做出怎样的反应,只要是直接回应了百姓们的敏感诉求、跳进了局中,他的所有言行就一定会受到吴应熊等人的刻意曲解,也必然会让吴应熊等人寻到话柄、趁机扩散舆情,然后就是遭受朝野非议、招惹一身麻烦。
如果吴应熊手段更阴一些,甚至还会私下催化百姓情绪,故意引发一场民乱,然后再把所有责任全部推到赵俊臣的身上,让赵俊臣愈发是自顾不暇。
若是不想让麻烦缠身,赵俊臣就只能向吴应熊服软,因为吴应熊似乎已经骗取了这些百姓的信任,更容易安抚百姓情绪,也可以帮着赵俊臣控制局面、封锁消息。
但赵俊臣并不愿意服软。
*
“辽东镇北路参将西门盛何在?”
在百姓们的哭喊声中,赵俊臣突然间怒声暴喝。
随着赵俊臣的一声怒喝,不论是赵俊臣面前的众位百姓,还是不远处作壁上观的众位将领,皆是被吓了一跳。
赵俊臣一向是喜怒不形于色,平日里也总是以温和面具示人,极少会见到他怒声呼喝的场景。
下一刻,众位将领的目光皆是转向了他们身后的西门盛。
西门盛自从遭到软禁夺权之后,众位将领就皆是有意无意的忽视于他,所以西门盛愈发是心灰意冷,这段时间无论是遇到任何事情皆是漠然置之,从来不参与任何事情,也从来不发表任何意见,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之人。
听到赵俊臣突然间怒声暴喝寻找自己,西门盛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策马现身,向赵俊臣拱手行礼:“卑职在这里,却不知赵阁臣寻卑职何事?”
赵俊臣指着西门盛的鼻子,大声质问道:“百姓们的讲诉究竟是真是假?救兵镇当真是被建州女真攻破了?百姓们当真是死伤惨重、钱粮尽失?”
西门盛点头道:“救兵镇确实是让建州女真破镇而入,损失惨重、死伤众多,卑职亲眼看过镇内惨象,可谓是触目惊心、令人心痛!”
赵俊臣闻言之后愈发是勃然大怒,当即是噼头盖脸的训斥道:“你还有脸心痛?本阁记得,救兵镇乃是北路参将的辖下防区,对吧?而你身为北路参将,为何不能妥善守护救兵镇的百姓?救兵镇百姓所承受的种种灾难,全是因为你的失职与无能!简直就是边军之耻!你今天若是不能给本阁一个合理解释,本阁必不饶你!”
这就是赵俊臣的对策!
既然明知道自己只要直接回应了百姓们的敏感诉求,就一定会被吴应熊抓到话柄,赵俊臣就索性转移话题,彻底撇清自身关系!
既然明知道自己只要跳进局中,就一定会麻烦缠身,那赵俊臣就选择抽身事外,挑选一个倒霉蛋把他推进这个坑里,代替自己承担压力!
1...664665666667668...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