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简而言之,就是揽功诿过!
赵俊臣毕竟是一个大人物,而“揽功诿过”就是赵俊臣身为大人物的特权之一。
所有成功之事,皆是因为自己的领导有方,若没有自己的英明指挥就办不成任何事情;而所有失败之事,则全是因为下属们的办事不利,若非是下属们的失职失责、怠慢疏忽,自己的计划安排就绝对不会出现任何纰漏。
德庆皇帝就经常使用这种手段对付赵俊臣,让赵俊臣总是腹诽不已,但赵俊臣本人遇事之际,也同样会毫不迟疑的使用相同手段。
于是,西门盛不幸被赵俊臣选中,成为了代替赵俊臣承担压力的倒霉蛋。
听到赵俊臣的怒声斥责之后,在场的众位高层将领皆是目瞪口呆,
他们皆是构想过赵俊臣的反应,却还是严重低估了赵俊臣的无耻程度,没想到赵俊臣竟是把所有责任皆是推给了至始至终都与这件事情毫无关系的西门盛。
西门盛更是气血上涌,再也无法无动于衷,怒声反驳道:“合理解释?赵阁臣你莫要欺人太甚,卑职为何无法率军抗敌、庇护防区境内的百姓安危,别人不清楚缘由也就罢了,难道赵阁臣你也不清楚真相?”
赵俊臣的脸皮极厚,依然是明知故问,再次训骂道:“什么真相?什么缘由?为何不能明说?难道还想要推诿责任不成?你若是无法解释清楚自己护民不力的具体缘由,本阁现在就要夺权严惩于你!”
说到这里,赵俊臣再次转头,终于是看向了自己面前的众位百姓。
这个时候,因为赵俊臣怒声责骂西门盛的事情,百姓们皆是被镇住了,一时间也就忘记了继续哭喊。
而赵俊臣把自己的责任尽数撇清之后,也换上了一副亲民嘴脸,宽声安抚道:“各位百姓的悲惨境遇,本阁感受身受、心有戚戚,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大家放心吧,本阁今天一定要为你们主持公道!”
另一边,眼看着西门盛已经气急,就要忍不住再次出声驳斥赵俊臣。
这般情况下,却是变成吴应熊率先坐不住了,再也不敢冷眼旁观。
接下来,西门盛不堪受辱之后,一定会公开自己遭到吴应熊软禁夺权、无法亲自领兵作战的事情。
再等到今天这里所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情皆是宣扬出去之后,世人焦点就会落在吴应熊无故软禁边军大将的事情上面,赵俊臣就不会受到任何关注,反而是吴应熊会承受大量非议。
于是,吴应熊抢在西门盛开口之前,同样是策马向前,插话道:“还望赵阁臣明鉴,建州女真的兵力强盛,每次兴兵南侵之际,北路防区总是会有许多百姓受到劫掠与杀害,北路守军实力有限,根本顾不得周全,不该是因为这种事情而苛责西门参将,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且本督认为,这些百姓的真正意思是,他们不明白建州女真不久前才向我朝称臣纳贡,为何会突然间再次来犯,让他们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损失惨重!他们更不明白,建州女真无端侵犯了我朝疆土之后,前线将士们为何不能在战场上继续杀敌为他们复仇,反而是要急着与建州女真停战和谈,难道建州女真侵犯了我朝疆土、残害了我朝百姓之后,就不必付出任何代价吗?”
说话之际,吴应熊再次把矛头指向了赵俊臣,暗示这场战事乃是由赵俊臣一手促成,也是因为赵俊臣擅自与建州女真达成了停战协议,所以才让前线将士无法继续奋勇杀敌、为百姓们报仇雪恨。
听到吴应熊的隐晦指责之后,赵俊臣则是冷笑不断:“建州女真为何会无端侵犯我朝疆土?这种事情还需要询问理由?就是因为我大明朝的疆土富饶、而建州女真的领土贫瘠!就是因为建州女真贪心觊觎大明百姓的积蓄钱粮!
除此之外,难道还有别的理由?还是说,为了避免建州女真的劫掠与侵犯,所以百姓们就不能勤操农务、积蓄家财了?又或是说,吴总督你发现了某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及隐藏于幕后的罪魁祸首?”
……
……
摄政大明 第1349.顺水推舟.
……
……
吴应熊见赵俊臣还是想要撇清自身责任,就索性进一步把事情挑明。
“本督认为,建州女真的这一次入侵,直接原因当然是他们贪心觊觎我朝之富饶,但还有另一层不可忽视的‘间接因素’,那就是建州女真发现了辽东镇的内部混乱,所以才会趁乱而入!
但辽东镇为何会毫无预兆的突然发生内乱?建州女真又为何会迅速发现了辽东镇的内乱?这层关系最好还是查清楚讲明白比较好,赵阁臣您以为如何?”
说话间,吴应熊紧紧盯着赵俊臣,言下之意就是赵俊臣刻意引发了辽东镇的内乱,也是赵俊臣刻意让建州女真及时知晓了辽东镇内乱的消息。
所以,赵俊臣就是这场战乱的罪魁祸首,也是百姓们需要承受战乱之苦的幕后元凶。
闻言之后,赵俊臣依然是嗤之以鼻,讥讽道:“间接因素?人吃五谷杂粮,就一定会间接滋生百病,那生病之际是否要怪罪平日里吃饭的嘴巴?伤口化脓之际,就一定要动刀子挖走烂疮,让伤口再次出血,那是否需要追究医者伤人的责任?吴总督你迎战敌军之际,就必须派遣麾下将士们奔赴战场,那你吴总督是否也应该承担将士们战死沙场的间接责任?
所谓的‘间接因素’、‘间接责任’,究竟应该如何认定?任何事情皆是需要付出代价,如果只是盯着代价而瞻前顾后,那所有人从今往后就别再做事了!吴总督搬出这种‘间接责任’把自己摆在道德高位,处处追究他人责任,难道就不觉得高处不胜寒吗?”
吴应熊只觉得赵俊臣在讲歪理,思索片刻后,就想要出声驳斥。
但赵俊臣却是不依不饶,抢先出声再次讥讽道:“本阁能力有限,原本是不愿理会所谓的‘间接责任’,遇事之际只会抓大放小、寻找直接原因!但既然吴总督这样提了……
行!那咱们就追根朔源、一究到底,仔细调查一下究竟是谁让辽东镇陷入了内乱,以及他为何要让辽东镇陷入内乱!又究竟是谁让建州女真提前发现了辽东镇的内乱,以及他为何要故意泄露消息!既然要查,那就索性把所有事情的根源与真相皆是调查清楚,既然要追究所谓的‘间接责任’,那就把所有人的间接责任皆是摊开了讲清楚,如何?”
说话间,赵俊臣同样是紧紧盯着吴应熊,态度丝毫不让。
*
赵俊臣其实很清楚,吴应熊的指责并不是无的放失。
从一开始,这场战事就在赵俊臣的计划之中,也早就料到了战区百姓们的悲惨与苦难,但赵俊臣依然是毫无犹豫的推动了这项计划。
然而,在官场磨练之下,赵俊臣的性格相较于常人而言已经是有些扭曲了,往往越是心虚理亏之际,他就越是义正言辞!
更何况,赵俊臣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确。
辽东镇的拥兵自重、山海关吴家的野心勃勃,无论是缺少了任何一项因素,辽东局势皆是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一步。
如果不是辽东镇的拥兵自重、尾大不掉,长期吸血朝廷财政、残酷剥削辽东百姓,赵俊臣又何必要推动辽东镇的内乱?
如果不是山海关吴家野心勃勃想要吞并辽东镇,眼看着就要与辽东镇刀兵相见、自相残杀,赵俊臣又何必是故意招引建州女真来犯,逼着所有势力一致对外?
我赵俊臣只是想要为朝廷与百姓谋一个长远安稳,所以才造成了辽东局势的短期阵痛,也只是想以最小代价扭转辽东局势的失控,所以也只好让一部分战区百姓们承受战乱苦难。
如果说是我赵俊臣间接促成了这场战事,那辽东镇与山海关吴家是否也需要承担间接责任?
更进一步来讲,亲手塑造了辽东地区既有局势的历代明朝皇帝与朝廷高官,是否也有间接责任?
总而言之,如果想要追究直接责任,那我赵俊臣只是一介文臣,辽东边防的各项职责皆是与我无关;如果想要追究间接责任,那就是所有人都要担责,谁也逃不了,别想着把黑锅扣在我一个人头上。
吴应熊是一个聪明人,他当然明白赵俊臣的意思,他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些道理,但他依然认为赵俊臣是在强词夺理。
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赵俊臣当初在制定计划之际,一定还有更多方案可以控制辽东局势,只是有些方案对于赵俊臣而言代价太高,有些方案对于赵俊臣而言收益太少,还有些方案对于赵俊臣而言见效太慢。
而最终,赵俊臣所选择的方法就是故意推动辽东镇内乱、引诱建州女真兴兵来犯,因为这种方法对他而言代价更低、收益更多、见效更快,但坏处是酿成了一场边患、引发了一场战事,让大批将士战死沙场,也让战区百姓们损失惨重。
总而言之,在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之中,赵俊臣最终还是选择了最为损人利己的那种方法。
所以,赵俊臣就是这场战乱的罪魁祸首!
只不过,看着赵俊臣油盐不进的坚决态度,吴应熊不由是有些犹豫,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继续与赵俊臣当面对质。
想让赵俊臣良心不安、自觉理亏,前提是赵俊臣有良心、讲道理,但很显然赵俊臣压根就没有良心,也压根就不讲道理。
想利用道德绑架的手段逼着赵俊臣服软退让,前提是赵俊臣重视道德公义,但很显然赵俊臣压根就不重视这玩意。
这般情况下,若是继续与赵俊臣当面对质,许多事情的深层原因就一定会闹得世人皆知,这种情况对所有人皆是没有任何好处。
想到这里,吴应熊认为自己不应该再与赵俊臣直接争辩,有些事情还是光做不说比较好,只要他接下来不断制造各种麻烦,把赵俊臣一直拖在辽东境内迟迟无法离开,赵俊臣迟早都会低头服软,没必要与赵俊臣在嘴皮子上争胜负。
心中冒出这般念头之后,吴应熊就决定不再与赵俊臣争辩了,只是想着给自己寻一个台阶下,让自己可以体面结束这场争辩。
就在这个时候,赵俊臣身后的李泽荷主动担起了和事老的任务,大声道:“依卑职的看法,这场战事全是建州女真的责任,无论是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皆是与建州女真脱不开关系,辽东镇之所以发生内乱,全是因为建州女真蓄谋绑架了何总兵,所以他们才会迅速收到消息、趁乱兴兵来犯……这些事情早就调查清楚了,也早就是盖棺定论,没有任何争议之处!
卑职认为,吴总督的真正意思是,正因为建州女真的兴兵来犯乃是蓄谋已久,所以就不应该轻易饶过他们,而赵阁臣的意思是,咱们现在还没有必胜之把握,还需要继续积蓄实力,等到实力足够之后再寻机会报复建州女真,所以吴总督与赵阁臣的想法并不矛盾,两位大人皆是一片忠君爱民之心,所以也完全没必要争辩下去,一场误会而已……”
听到李泽荷的这般说法,给双方皆是寻了台阶,吴应熊轻轻点头表示认可,就想要趁机结束这场争辩。
但赵俊臣却依然是不依不饶。
只不过,赵俊臣并没有继续纠缠吴应熊,而是再次盯上了西门盛。
“李参将所言有理,本阁与吴督之间的这场争辩,确实是毫无意义,但……西门参将,你的事情还没完呢!”
赵俊臣似乎是格外敌视西门盛,专门盯着西门盛挑刺找茬一般,冷声道:“本阁已经翻阅了抚顺战场的战报,发现各军将士迎战建州女真之际,无论是山海关众将,还是辽东镇众将,皆是战功不俗、屡有斩获,但唯有你西门参将,明明是身为防区主将,却至始至终皆是毫无建树、寸功未立!
这就让本阁不由是有些怀疑,西门参将你怯战畏敌、临阵懈怠,而救兵镇的百姓们现在纷纷跑到本阁哭诉冤屈,更是坐实了你守土不周、护民不力的罪责,所以本阁绝不会坐视不理,更不想听你的狡辩,一定要严究到底!”
谁也不知道赵俊臣究竟为何要刻意针对西门盛,西门盛本人更是怒极而笑,咬牙道:“行!既然赵阁臣你还是故作不知,那卑职也不愿‘狡辩’了!赵阁臣直说就行,你想要如何严惩卑职?”
赵俊臣冷笑道:“你若是想要证明自己没有怯战畏敌,那就亲自率领麾下的北路防区守军,立刻出兵追击正在撤退的建州女真军队,为救兵镇的百姓们报仇雪恨……你敢不敢?”
闻言之后,在场众人皆是大惊!
赵俊臣的这般决定,已经不是刻意针对西门盛了,仅凭北路防区守军追击建州女真军队,简直就是让西门盛送死!
西门盛呆愣了许久之后,也认为赵俊臣是想要害死自己,当即是愈发勃然大怒,道:“赵俊臣!你欺人太甚!真以为我不敢与你鱼死网破不成?”
怒极之下,西门盛不仅是直呼赵俊臣的名字,甚至还当众威胁了赵俊臣。
赵俊臣则是冷笑反问:“鱼死网破?与本阁?也就是说……西门参将你宁愿与本阁生死不两立,也不敢与建州女真拼命了?既然如此,本阁说你是边军之耻,说你怯战畏敌,又有何错?”
……
……
摄政大明 第1450章.又做嫁衣.
……
……
吴应熊不由是愈发好奇,不知道西门盛究竟是哪里得罪了赵俊臣,竟是引起了赵俊臣这般强烈的敌视。
但最终,吴应熊只是沉默不语,完全不打算阻止赵俊臣继续刁难西门盛,因为吴应熊认为这般情况必然会激化赵俊臣与辽东镇的矛盾,有利于自己的后续算计。
就像是吴应熊的预想一般,看到赵俊臣这般羞辱西门盛,逼着西门盛送死,辽东镇众将皆是看不下去了。
他们可以容忍吴应熊暂时软禁西门盛,因为西门盛被吴应熊软禁夺权之后就少了一人与他们争夺利益好处,也不会再有人阻碍他们谋取更多私利,但辽东镇众将绝不会眼睁睁看着赵俊臣羞辱西门盛、逼死西门盛,完全是两码事。
尤其是徐郃,他现在是代总兵,必须要出头的。
所以,抢在西门盛愤怒回应之前,徐郃大声道:“赵阁臣明鉴!西门参将在抚顺战事期间一直是坐镇于后方营地、协调各军行动、组织后勤补给,没有多少亲自领兵上战场的机会,所以才没有记下多少战功,但各军将士的战功皆是离不开他的协助……总而言之,西门参将他绝对没有畏敌怯战,还望赵阁臣千万不要听信谗言,误会了西门参将。”
徐郃使用了“听信谗言”一词,在官场上已经算是很郑重的表态了。
接下来,甘成也皱眉劝道:“赵阁臣,仅凭北路守军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对建州女真造成多少威胁,让西门参将率领北路守军独自追击建州女真,无异是以卵击石,只是徒增将士伤亡罢了……近段时间以来,各军将士已经是死伤严重,如果再让大批北路守军主动送死,只怕是会影响军心士气。”
甘成的这般说法,同样是很严重的表态。
最终,还是由李泽荷扮演了和事老的角色:“赵阁臣,您好不容易才与建州女真达成了停战协议,如果现在只为了给救兵镇的百姓们报仇出气,就强行要求西门参将率军出征、再启战事,岂不是前功尽弃?若是建州女真事后报复,就必然会有更多无辜百姓受难,岂不是因小失大……”
见到辽东镇众将纷纷为自己说话,西门盛的表情总算是稍稍缓和了一些。
赵俊臣的态度也终于是稍稍放软,但他低头扫了一眼依然跪在自己面前的救兵镇幸存百姓之后,依然是表情冷肃,轻哼道:“但本阁一向是爱民如子、体恤百姓,如今亲眼看到了救兵镇百姓的悲惨境遇,又岂能无动于衷?若是本阁就这样无视了百姓们的哭诉申冤,世人又该如何评价本阁?”
徐郃发现赵俊臣的态度稍稍有所松动之后,就连忙拍着胸膛保证道:“阁臣放心!辽东镇立刻就为援兵镇的百姓们援助一笔钱粮,绝对不会让这些百姓因为缺粮而饿死,还会送给他们一些种子与农具,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说完,徐郃就冲着援兵镇的百姓们大声呼喝道:“现在赵阁臣已经为你们主持公道了,不仅是帮助你们渡过了眼前难关,补上了你们的钱粮损失,也迟早都会为你们报仇雪恨,你们还不快点叩谢赵阁臣的恩情!”
百姓们刚才亲眼见到赵俊臣、吴应熊、西门盛等等大人物,因为他们的悲惨境遇而爆发了冲突,原本就有些慌乱失措,再加上徐郃的各项承诺,也终于不再纠缠哭闹,纷纷是顺着徐郃的要求,乱糟糟的叩谢了赵俊臣的大恩大德。
看到救兵镇的百姓们不再哭闹纠缠之后,徐郃担心事情再次发生变故,就连忙吩咐麾下亲兵把这些百姓皆是驱到远处。
但赵俊臣沉吟片刻后,却突然抬手制止说道:“再等等!”
接着,赵俊臣再次盯上了西门盛,神态之间依然是充满了敌视与针对之意。
但这一次,赵俊臣并没有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只是缓缓说道:“无论如何,西门盛终究是北路防区主将,逃脱不了守土护民的失职……所以,救兵镇死伤百姓的医药费与殡葬费,就皆是由西门盛你来全权负责,如何?”
西门盛面无表情道:“可以!”
赵俊臣又说道:“与此同时,建州女真正在陆续撤兵,为了防止建州女真撤退之际再次劫掠百姓,就由你亲自率兵监视尾随,顺便是收复失地……你不会就连这个胆子都没有吧?”
听赵俊臣再次羞辱自己,西门盛眼睛简直就要喷火,恨不得当场手撕了赵俊臣,若不是徐郃、甘成二人的极力阻拦,他必然会与赵俊臣爆发更为激烈的冲突。
但因为徐郃与甘成的阻拦,西门盛终于是强行忍住了怒意,咬牙切齿道:“卑职遵命!”
赵俊臣转头看向禁军百户姜泉,吩咐道:“姜百户,你随着西门盛一同行动,防止他事后瞒报真相。”
西门盛闻言之后,再也无法忍耐,当即是调转马头、恶狠狠一挥马鞭,迅速离开了现场。
姜泉见状之后,当即也是扬鞭策马追在西门盛的后面,一边追赶一边大呼道:“西门参将稍等一下,赵阁臣命令卑职与你一同行动,你可不能抢先离开!”
事实上,姜泉大概可以猜到赵俊臣的真实想法,也大概可以猜到自己的真正任务,所以他完全不担心自己接下来会遭到西门盛的迁怒与泄愤。
就这样,一奔一赶之际,西门盛与姜泉很快就消失于所有人的视野之外。
而赵俊臣看着西门盛迅速远去的背影,目光之中则是闪过一丝得计之色。
*
赵俊臣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刻意刁难西门盛。
实际上,这是赵俊臣的一箭三凋之计。
其一,是想要防止让吴应熊寻到话柄、推动舆情,趁机向世人表示自己体恤百姓、重视民意,与建州女真达成停战协议也不是想要媾和绥靖,以堵住全天下的悠悠之口。
赵俊臣的刚才表现,唯一可以挑刺之处就是他强迫西门盛率兵追击建州女真,险些毁掉了停战协议、也险些就要再次引发一场边患。
但吴应熊根本无法利用这个理由推动舆论,因为在封建王朝时期,文臣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战派,毕竟他们打了胜仗之后就可以收获声望,宣称这场大胜全是自己的主战之功,打了败仗之后也可以全身而退,表示这场战败全是领兵武官的无能所致。
相较而言,赵俊臣的这种做法看似是激进不分轻重,但放在历史长河之中也不算另类出奇。
吴应熊如果想要利用这个理由推动舆情给赵俊臣找麻烦,也一定不会有多少文官与读书人附和支持,否则就相当于直接否定了历朝历代许多名臣儒官的“丰功伟绩”。
而失去了文官与读书人的支持之后,吴应熊也根本就不可能推动舆情、掀起风浪。
其二,是逼着辽东镇主动承诺拿出钱粮救助援兵镇百姓。
说实话,救兵镇百姓所需求的钱粮物资并不算多,赵俊臣自己很轻易就可以拿出来,完全没必要逼着辽东镇承诺援助。
但这种先例绝不能开,若是赵俊臣自己拿出钱粮救助百姓,最开始固然是会收获不少赞誉,但很快就会传遍天下,今后不论是何方百姓遇到困难都会想办法寻到赵俊臣面前哭诉困难,赵俊臣既没有余力全部救助,也没有精力全部理会。
更何况,赵俊臣若是直接资助了战乱百姓,对于朝廷而言乃是越俎代庖,对于德庆皇帝而言就是收买民心,绝对是吃力不讨好。
其三,是直接绕过吴应熊的意见,趁机让西门盛脱离软禁、恢复兵权,可以亲自领兵监视建州女真的撤兵。
赵俊臣已经与建州女真的那位玄烨大汗达成了约定,等到西门盛率军尾随监视之际,玄烨就会假意与西门盛大战一场,然后就是故意败退,再把一些重伤士兵留给西门盛,让西门盛收获一场赫赫战功!
这场赫赫战功之后,西门盛就会拥有很大机会升任辽东镇总兵。
而赵俊臣刚才刻意针对西门盛的做法,也无疑将会进一步提升西门盛升任辽东镇总兵的机会——当德庆皇帝听说了赵俊臣与西门盛的激烈矛盾之后,就一定会愈发倾向于让西门盛担任辽东镇总兵。
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还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西门盛对于赵俊臣的感激之情!
人脑结构存在天然缺陷,爱与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实际上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大起大落之际总是会轻易转换。
等到西门盛突然间发现,赵俊臣的种种做法皆是为了扶持自己登上总兵之位以后,这个时候越是愤恨于赵俊臣的羞辱,事后就会越是会感激赵俊臣的良苦用心。
但如果赵俊臣直接向他表明了支持之意,考虑到两人之间的过往矛盾,西门盛大概率只会疑神疑鬼,却未必就会多么感激赵俊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