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但最终,赵俊臣只是轻轻摇头,已经不再多想这些事情了。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赵俊臣还需要再等待四五年时间的酝酿与布局,才能真正有时间与余力彻底解决辽东境内的各项隐患与顽疾。
而根据赵俊臣的未来计划,等到四五年时间之后,赵俊臣已经与德庆皇帝彻底决裂,也已经决出了胜负,最终结果或者是满盘皆输、身败名裂,幸运的话还可以远逃异乡,不幸的话则是身首异处;又或者是已经独掌大权、一手遮天,让整个明朝换了乾坤……
若是前者,辽东地区就算是彻底糜烂也早已经与赵俊臣再无关系;若是后者,以赵俊臣的手段,以及他到时候所拥有的力量,再加上辽东局势的酝酿,想要一举解决辽东地区的隐患与顽疾也不再是一件难事。
总而言之,对于赵俊臣而言,经过这一系列的私会交涉之后,辽东镇的种种事情皆已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完全没必要继续自扰。
“现在我再怎样多想也没用,不妨是让自己稍稍轻松一下……接下来只需是再等一下西门盛那边的消息,然后就可以安心启程离开辽东了……”
喃喃自语之际,赵俊臣伸展了一下懒腰,心情也放松了许多,随后就起身离开了座位,向着后帐卧室走去。
*
时间很快就已是第二天清晨。
赵俊臣这一夜睡的很沉,当他起床之际竟已是接近辰时。
而赵俊臣起床之后,正在梳洗更衣之际,就收到了最新军情,说是抚顺关外的建州女真已经陆续撤退,很快就会离开大明疆土。
与此同时,西门盛则是根本没有经过吴应熊与徐郃等人的同意,就强行召拢了一批还愿意听命于他的北路守军,然后就率军一路尾随建州女真,负责监视建州女真的退兵,顺便是收复失地。
西门盛的这般做法自然是不符合军规,但考虑到赵俊臣与西门盛在救兵镇所爆发的那场激烈冲突,吴应熊与徐郃皆是没有表达异议,算是默认了西门盛的擅自行动。
收到这些消息之后,赵俊臣不由是微微一笑,似乎已经看到了吴应熊、徐郃等人接下来目瞪口呆、不可置信的模样。
昨天晚上,赵俊臣为了避免引起猜疑,秘密会见各方势力的时候唯独漏掉了西门盛一人,依然是摆出一副与西门盛势同水火的模样,但赵俊臣相信姜泉现在已经向西门盛讲清楚了事情缘由,也相信西门盛很清楚自己接下来应该如何做才能争取最大利益。
所以,赵俊臣只需是静静等待好戏上场即可。
于是,赵俊臣也就不动神色的随着全军离开了山谷,向着抚顺关方向挺进。
再等到赵俊臣随军抵达抚顺关之后,还不待全军将士进行休整,就收到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大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捷!
……
……





摄政大明 第1353章.功成身退(二).
……
……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抚顺关的守备府中,所有人皆是瞠目结舌,徐郃更是不等吴应熊、赵俊臣这两人表明态度,就率先厉声质问道。
徐郃的这般反应,就好似辽东边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迎来了一场惨败。
但实际上,真实情况则是截然相反。
负责禀报消息的那位辽东镇武官,见到徐郃的表情突然间变得狰狞起来,顿时是吓了一跳,也连忙收敛了刚才的激动与振奋神态,小心翼翼的再次说道:“启禀赵阁臣、吴总督、徐代总兵,还有各位将军,前方传来捷报……
西门参将率军尾随监视建州女真退兵之际,却发现建州女真在撤兵途中再次劫掠大明百姓,于是就愤而领兵出战,不仅是全歼了建州女真的劫掠分兵,等到建州女真调转兵锋想要报复之际,更还正面击退了建州女真的主力部队!
这一战,西门参将先后击退了建州女真上万大军,仅是付出百余人伤亡,就杀敌两千六百余人、斩获敌军首级百余颗、活俘八十余,那些头颅与战俘皆是卑职亲眼所见,绝对不会有假,乃是一场百年未有之大捷!”
再次闻言之后,大堂内的众位文武官员皆是满脸的不可置信,只觉得自己在听一个神话故事。
这样的大捷,这样的战绩,实在是超出了所有人的理解范围!
近百年来,明军确实是大胜过建州女真几场,但每次都是拒城而守、以多胜少,而西门盛的这场大捷不仅是是野外正面作战,更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绝对是百年以来的首次!
若是这场大捷并无虚假,那就绝对会在史书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郃的表情愈发呆滞,喃喃道:“不可能……绝不可能……怎么可能……”
与此同时,吴应熊的表现要稍稍冷静一些,但同样是目瞪口呆,忍不住出声追问道:“西门参将是在野外作战正面击退了建州女真?不是拒城而守?”
“对,就是野外作战,不是拒城而守,吴总督您也知道,咱们辽东镇在抚顺关以东,并没有任何一处可以据守的大型关隘。”
“西门参将这一次领兵尾随监视建州女真,麾下有多少兵力来着?我怎么记得他只是带走了一部分北路守军,难道还有辽东铁骑或者关宁铁骑相助?”
下一刻,甘成也忍不住出声质疑。
“西门参将麾下只有北路守军三千人左右,并无辽东铁骑或者关宁铁骑相助。”
听到这般言之凿凿的禀报,徐郃愈发不敢相信,也愈发不愿相信,咬着牙冷笑道:“你是说,西门盛麾下仅有三千名普通边军,却可以在野外作战之际,正面击败了上万规模的建州女真大军?而且自身伤亡仅有建州女真的十分之一?”
负责禀报消息的那位辽东镇武官也觉得不可置信,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前线捷报是这样说的,而且那些敌军首级与战俘也很快就会送来抚顺关,绝对……应该不会有假。”
“建州女真在这场惨败之后又是怎样的反应?有没有再次反击?前线是否出现战端再启的迹象?”
吴应熊则是表情凝重的急声询问道。
吴应熊很清楚建州女真军队的战斗力,也知道辽东镇普通边军的实际战力,所以他完全不相信这场大捷的真实性,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需要确认一下建州女真的实际动态。
若是西门盛的这场大捷让建州女真恼羞成怒了,吴应熊就必须要迅速整军备战,以防边疆战火再起。
“建州女真败给了西门参将之后,并没有更多反应,似乎是觉得理亏,也不敢擅自撕毁和约,所以就老老实实的继续退兵了。”
听到这般回答之后,吴应熊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嘴角则是闪过了一丝冷笑,目光瞥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赵俊臣。
吴应熊整理了所有情报之后,就已经大致猜到了这场大捷的真相,也猜到了赵俊臣的实际意图,但考虑到这件事情与自己并无太大关系,而且他刚刚才与赵俊臣达成了某些默契,所以也不打算继续质问拆穿,只是决定冷眼旁观。
与此同时,徐郃的态度则是愈发激动起来,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承认这场大捷。
“不可能!绝不可能!建州女真岂是这般不堪一击?别说是三千名普普通通的北路守军了,就算是三千名辽东铁骑,面对建州女真上万规模的主力军队,也只能仓皇逃窜只求自保,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荒谬绝伦的大捷?他西门盛难道是孙武白起再世不成?就算是建州女真确实惨败给了西门盛,又岂会毫无反应、老实撤退?这绝对是谎报战功!绝对是谎报战功!”
西门盛的这场大捷,固然是与吴应熊关系不大,但对于徐郃而言却是至关重要。
道理也很简单,徐郃身为辽东镇代总兵,原本就位置不稳、无法服众,而这场大捷实在是太耀眼、太传奇了,绝对会让西门盛的军中威望与朝野风评瞬间攀上顶峰,若是承认了这场大捷,那徐郃就只能退位让贤了。
连连摇头否定之际,徐郃转头看向大堂内的众位文武官员,想要寻求这些人支持自己的观点。
但下一刻,徐郃就发现,堂内众位文武官员这个时候皆是相同反应,所有人都在偷偷观察着赵俊臣的表情变化。
见状之后,徐郃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过味来。
既然西门盛绝无可能在野外作战之际正面击败数倍规模的建州女真主力,但西门盛所缴获的那些战俘与首级却是不可能作假,那就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解释这场荒谬大捷了——必然是建州女真故意羊败给了西门盛,特意送给了西门盛一场辉煌战功!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只要私下里塞给建州女真足够好处,建州女真并不介意配合明军演戏、故意送给明军将领一场胜仗。
毕竟,建州女真的势力范围皆是穷山恶水的荒蛮之地,各项物资也皆是极为乏贵,相较于表面文章,更在意实际利益。
事实上,徐郃本人就有几场“大捷”,是通过与建州女真达成交易默契所换来的。
但一般而言,建州女真就算是配合做戏、故意羊败,也只会是一场无足轻重的小败,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主动撤兵,让明军将领可以宣称自己“击退”了建州女真,然后就有理由向朝廷邀功请赏,仅此而已。
但西门盛的这场大捷,则是过于夸张了,不仅是正面击退了上万建州女真的主力,还真正活捉了大批俘虏、斩获了大量首级……
这就意味着,建州女真必然是私下里收获了更多实际利益,所以才会这般不顾体面、主动自灭威风。
最重要的是,像是这般规模的故意羊败,必然是有建州女真大汗玄烨的亲自参与。
而目前的辽东境内,也唯有赵俊臣有手段、有机会说服玄烨,还有能力送出足以让玄烨忍不住动心的好处,进而是配合西门盛表演这场大戏!
所以,西门盛的这场大捷,很有可能就是源于赵俊臣的暗中安排。
*
徐郃并不是一个笨人,又深谙相关套路,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些情况。
于是,徐郃深吸一口气后,目光也转向了赵俊臣,表情凝重的询问道:“赵阁臣,西门盛的这场大捷,实在是太荒唐了!您不久前才与建州女真的玄烨大汗结束了谈判,是否看出了某些端倪,能解释清楚这场大捷的真正原因?”
询问之际,徐郃的语气并不像是请教,更像是质问。
赵俊臣当然不会承认自己的真实意图,否则西门盛就会受到德庆皇帝的猜疑,让西门盛继任辽东镇总兵的计划也就会出现更多变数。
所以赵俊臣必须要继续展现自己对西门盛的敌意。
于是,赵俊臣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只见赵俊臣同样是一副目瞪口呆、不可置信的模样,似乎是因为震惊而迟迟无法反应过来。
听到徐郃的质问之后,赵俊臣也像是徐郃一般,第一反应就是否认现实,连连摇头之后大声质疑道:“徐代总兵所言有理!本阁也是知兵之人,这种捷报一听就是假的!西门盛哪怕是面对上万规模的寻常暴民,也未必能有这样的大胜,更遑论是号称‘上万不可敌’的建州女真主力了!绝不可能!绝不可能!”
随后,赵俊臣一拍桌桉,终于是寻到了一处疑点,厉声道:“对了,西门盛宣称他正面击败了上万建州女真主力,还杀敌近三千之众,但为何只斩获了百余颗首级、俘虏也只有几十人?这数目相差太大了!所以绝对不可能是真的!”
然而,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质疑之后,大堂内的众位武将皆是表情尴尬,就连徐郃也不例外。
赵俊臣的说法固然是很有道理,说是自己退敌上万、杀敌近三千,但实际战果却只有百余颗首级与几十名战俘罢了,确实是数字相差太大了,若是硬要追究起来,完全可以说是西门盛伪造军功、谎报大捷。
然而,若是这样细究的话,在场众位武将曾经的军功战绩,恐怕皆是要缩水九成以上。
像是徐郃本人,就曾经只拿着三颗首级与两名战俘,却信誓旦旦的向朝廷请功宣称自己灭敌千余。
类似的事情,吴应熊做过,李泽荷做过,甘成也做过。
相较而言,西门盛的这份捷报就已经算是相当克制了。
所以,包括徐郃在内,大堂内的众位将领皆是不敢认同赵俊臣的这般推论,否则他们自己也要受到牵连,可谓是自寻麻烦。
于是,吴应熊率先解释道:“赵阁臣,在本督看来,战场之上一向是状况复杂,实际杀敌数目与斩首、战俘的数目出现较大偏差也是很常见的事情,绝不能就这样推论出西门参将谎报军功。”
李泽荷也是连连点头,道:“对啊,也许是建州女真兵败之际抢走了大部分尸首,兵追马踏之际也很容易就会毁掉一部分敌军尸首,难以回收辨认,这些情况都很常见……嗯,都很常见。”
赵俊臣冷笑反问道:“这么说,你们都认为……西门盛的这场荒谬大捷有可能是真的了?”
赵俊臣的质疑关系着全体边军武官的利益,甘成表情有些尴尬,他心中固然是也完全不相信这场大捷,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西门参将乃是当世名将,常年驻守北路与建州女真作战,可谓是功勋卓着,卑职等人皆是自愧不如,所以若是由他亲自领兵的话,像是这样的大捷也、也未必就不可能出现。”
随着甘成的话声落下,在场的众位武官也纷纷表态附和。
这样一来,虽然任谁都可以一眼看出这场大捷的荒谬之处,但全体武官依然是陆续表达了信任之意。
这就是“潜规则”的强大之处了,它虽然处于暗处、无法明说,却关系着所有既得利益者的根基,实际影响远大于明面规则,哪怕所有人皆是心知肚明事情真相,也皆是会装作懵懂不知,不遗余力的维护着它的运转。
赵俊臣当然明白“潜规则”的重要性,他如今看似是在质疑西门盛的军功战绩,但实际上则是利用众位武将对于潜规则的维护本能,反而是让西门盛受到了大多数边军武官的支持,进一步坐实了这场大捷的真实性。
见到众位武官的这般反应之后,赵俊臣心中得计,但表面上则是愈发态度冷肃,抬手用力拍打桌桉之后,大声道:“就算你们所言有理,但西门盛也有可能是杀良冒功!说不定,他所斩获的那些首级,还有他所俘获的那些战俘,皆只是大明境内的寻常百姓罢了!不行!这件事情着实可疑,本阁必须要亲自确认!”
赵俊臣的演技可谓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完全是一副看不得西门盛得势获利的妒恨模样。
见到赵俊臣的这般演技之后,大堂内的众位文武官员完全无法寻到破绽,纷纷是忍不住怀疑起了他们的此前判断。
难道说,西门盛的这场大捷,当真是与赵俊臣毫无关系?
那建州女真为何要故意羊败给西门盛?
还是说,西门盛受到武庙十哲附体,当真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立下了这场不可思议的赫赫战功?
但还不等众人思索清楚,赵俊臣就已是霍然起身,扬声道:“事关重大,本阁要亲自出马,不仅要亲眼查证战果,还要严审西门盛,绝不能让他谎报军功、蒙蔽朝廷!”
说完,赵俊臣就再也不顾众人反应,率先离开了守备府大堂,只留下了众位文武官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
……




摄政大明 第1354章.功成身退(三).
……
……
这一夜,赵俊臣与吴应熊结束了密谈之后,又陆续召见了徐郃、甘成、李世杰等人。
这几场密谈的具体内容究竟为何,除了赵俊臣之外,就再无他人可以一窥全貌。
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这几场密谈之后,赵俊臣与辽东境内的各方势力达成了一系列的利益交换,不仅是得到了辽东各方势力的默许与配合,彻底敲定了联合建州女真远渡日本取粮的相关事宜,也稍稍化解了辽东各方势力因为赵俊臣独吞好处、窃取军功而产生的浓重敌意。
这样一来,赵俊臣就暂时摆平了各种隐患,可以安心结束辽东行程,尽快返回京城中枢了。
*
与辽东镇的高层将领们陆续私会密谈之际,赵俊臣所召见的最后一人乃是李世杰。
李世杰固然只是一个辽东铁骑的千户武官,但他所代表着将门李家却是不可小觑,赵俊臣若是想要顺利推行自己的各项计划,就必须要争取到这个豪族的支持。
“……本阁认为,当年李如桢坐视铁岭沦陷拥兵不救的事情,固然是大错特错,但也不能因为李如桢一人的过错,就把李家后人一竿子打死!毕竟,李家将门也涌现过李成梁、李如松、李如柏这样的名将英雄,不应该就此而衰落!如今已是时过境迁,当年的事情也早就该翻篇不咎了!”
闻言之后,李世杰也不知究竟是真心激动还是惺惺作态,当即是泣声叩谢道:“多谢赵阁臣的体谅,李氏族人这些年来屡受打压与排挤,实在是太苦闷了,明明皆是拥有一腔热血想要报效朝廷,也皆是辛苦习得了一身武艺与韬略想要施展抱负,但就是因为家祖当年的过错,总是饱受各方的冷眼与非议,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家这样的旧部家将后来居上、耀武扬威!
就像是卑职本人,也是付出了相较于常人更多数倍的努力与心血,才好不容易成为一名辽东镇千户武官,但也要屡受前总兵何宇的敲打、以及史城那种小人的排挤,实在是苦不堪言……”
赵俊臣表情间充满了怜惜之意,亲手扶起了李世杰,道:“李家子弟皆是英杰之辈,自然是不能任由他们浪费才华,朝廷不应该像是防贼一般总是防着李家将门,李家将门也理应在辽东边疆发挥更大的作用……等到本阁返回朝廷中枢之后,一定会在陛下面前为李家将门多多美言,相信李家将门很快就可以拨开云雾见青天!
接下来,辽东镇的局势将会发生诸多变化,无论是辽饷改革之事,还是联合建州女真远渡日本取粮的事情,皆是你们李家将门的机会,只要李家将门可以把握良机,一定很快就可以恢复往日荣光!”
李世杰拭了拭眼角处根本不存在的泪水,连连点头道:“赵阁臣放心,您的各项计划皆是高瞻远瞩,李家也是完全赞成,无论于公于私,都一定会全力配合!”….随后,李世杰偷偷抬眼观察着赵俊臣的表情变化,试探着问道:“对了,卑职这里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征询赵阁臣的意思……那就是辽东督抚同知方振山,听说他是阁臣您的心腹,也一直想要争取李家的支持,助他登上辽东镇总兵的位置,但以辽东局势的目前情况来看,卑职认为他的胜算着实不大,所以您看……”
赵俊臣意味深长,缓缓道:“你说得对,从目前局势来看,方振山确实并无多少胜算可以上位,但方振山是一个聪明人,绝不会一直蛰伏下去,在他身上押注迟早都会有所收益的。”
李世杰当即就明白了赵俊臣的意思。
简而言之,就是赵俊臣认为李家将门接下来应该继续支持方振山,就算是无法帮助方振山争取到辽东镇总兵的位置,也应该帮助方振山趁机获取更多实权与地位。
这也是李世杰的心中想法,闻言之后也就更无迟疑,连连点头道:“赵阁臣放心,卑职明白您的意思了,李家今后一定会与方督抚继续保持联系的。”
赵俊臣含笑点头,然后则是刻意抬头,看了一眼帐外的夜色。
在召见李世杰之前,赵俊臣已经陆续秘密会见了吴应熊、徐郃、甘成等人,皆是耗费了不少时间,所以此时已是夜色深沉、明月高悬。
见到赵俊臣的这般动作之后,李世杰也是知趣,当即就不再多言,迅速向赵俊臣告辞离开了。
赵俊臣当然是不会挽留,稍稍抚慰几句之后,就任由李世杰离开了。
等到李世杰告辞离开之后,赵俊臣终于是卸下了面具伪装,收敛了面庞笑意,换上了一脸疲态,靠着椅背抬手轻轻搓按着头部的太阳穴位置。
*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客,赵俊臣很善于在密室之中决定胜负、在私会之际处理冲突,但这种方式也有弊处,那就是无法一劳永逸的解决顽疾,往往只是延缓了各项隐患的爆发时机罢了,许多时候还会造成各种隐患的进一步加深。
相较而言,公开矛盾、直接冲突的做法固然是风险更大,但也更容易大破大立、彻底拔除隐患。
这一晚,赵俊臣经过了几场密室会谈之后,固然是暂时稳住了辽东境内的各方势力,但也暗中让渡了许多好处,许诺自己未来会向他们倾斜大量资源,帮助他们进一步稳固权势地位。
就譬如赵俊臣刚才与李世杰的这场谈话,看似是风淡云轻,但实际上则是代表着赵俊臣与李家将门之间已经达成了了默契,李家将门将会全力支持赵俊臣在辽东境内的各项计划,而赵俊臣也会暗中协助李家将门重返前台、让李家将门有机会再次入主辽东镇。
这种默契,短期来看固然是有许多好处,但长期来看无疑是增加了辽东地区的隐患与变数。
“唉!辽东地区的各种顽疾皆已是根深蒂固,我也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只可惜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也没有那么多的余力……必须要暂时稳住这些军阀与勋贵,争取他们的全力配合,至少在辽饷改革彻底落实之前,还需要继续留着他们,否则不论是辽饷改革的事情,还是联合建州女真远渡日本取粮的事情,皆是会遇到更多变数……”….喃喃自语之间,赵俊臣表情间既是无奈,也是厌恶。
无论是山海关吴家,还是辽东镇的那几位参将,又或是李家将门,赵俊臣皆是没有任何好感,心中充满了鄙夷之意,甚至还把他们视为是未来的边疆隐患。
1...667668669670671...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