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宋启礼轻叹一声,继续道:“至于赵俊臣的立场,至少在农务改革这件事情上,他并没有多少私心,如你所言一般,他确实是想要为平民百姓谋一条活路,但平民百姓毫无影响力,也无法为他提供支持,所以就不能算是代表民心所向,只能说……他是站在大局与公利的立场之上思考问题的!”
话到此处,宋启礼似笑非笑、面带讥讽,道:“但……这世间之事,有时候就是这般讽刺,民心所向与大局公义皆是好词,但很多时候却是截然相反的两件事情!若是两者争锋相对,我还是认为站在民心所向的立场才是稳胜不败的一方!”
就在宋嵩公连连点头赞叹这般高论之际,宋启礼的表情则是前所未有的严肃,再次问道:“宋家主,你觉得我为何要刻意耗费时间精力,与你长篇大论的讲诉这些道理?”
宋嵩公微微一愣,依然是茫然摇头。
宋启礼皱着眉头耐心解释道:“我刚才说过了,立场决定一切,而咱们所选择的立场乃是稳胜不败,所以我希望你可以继续坚定自己的立场,绝对不能动摇!我这段时间屡次夸赞李家家主李慈的心机手段,也并不是虚情假意,这个人非常清楚自身立场,也非常善于利用自身立场为自己谋取好处,你不要光顾着妒恨他,也要学一学人家的长处。
若是我所料不差,赵俊臣接下来一定会选择杀鸡儆猴的手段对付兴州缙绅,而李家就是首当其冲!当赵俊臣对李家赶尽杀绝之后,也一定会拿出李家财产,交由兴州境内的其余缙绅势力进行瓜分,趁机向天下缙绅表达善意,以示自己并不想与缙绅阶层为敌!
而我担心你对李慈心存妒恨,又贪图李家的丰厚家产,到时候会中了赵俊臣的离间之计,如果让赵俊臣的奸计顺利得逞,我们苦心布置的计划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才刻意向你讲诉这些事情与道理,明白了吗?”
宋嵩公终于明白了宋启礼的深意,一时间愈发是钦佩宋启礼的深谋远虑,再次连连点头道:“您说了这么多,我也不是榆木疙瘩,哪里还有不明白的道理!您放心,既然咱们的立场是稳胜不败,我就一定不会贪图小利、动摇立场。”
见宋嵩公终于开窍,宋启礼也终于是稍稍安心。
在宋启礼眼里,宋嵩公实在是太蠢了,就是一个榆木疙瘩,明明是一点就透的道理,竟然还让自己耗费了这般多的口舌才终于有所领悟。
出于这般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宋启礼在端茶轻饮之后,缓声提醒道:“兄长他这几年利用吏部的职务之便,送给了你们兴州宋家好几个贡生名额,我也见过了那几位贡生,其中有两个好苗子,也算是有些见识,分别是祖辉与祖耀,虽然他们并不是宋家主的嫡子,但希望宋家主平日里更多重用他们做事,也更多重视他们的意见……群策群力嘛!当他们在兴州宋家执掌实权之后,咱们两家的关系也就可以更进一步了!”
这一次,宋嵩公倒是立刻听懂了宋启礼的言下之意,知道宋启礼看不上自己的才智,不由是极为尴尬。
再加上宋启礼随后就不再讲话,只是自顾自的一味饮茶,宋嵩公就愈发是觉得尴尬,很快就起身告辞了。
*
看着宋嵩公的离去背影,宋启礼轻哼一声,然后继续浅饮香茗。
先是啃食了一个大猪蹄子,然后又与宋嵩公长篇大论浪费了不少口水,宋启礼这个时候自然是急需茶水解渴解腻。
就这样,又过了一炷香时间之后,宋启礼终于是尽了茶兴,就起身领着长随成虎离开了雅间,准备返回自己的住所休息。
然而,当宋启礼离开雅间之后正准备下楼之际,却突然发现隔壁雅间开着房门,雅间之内也坐着一人,就像是自己刚才一般正在埋头啃着一只猪蹄,可谓是津津有味。
看到这般情况,宋启礼当即是心中大惊!
在兴州境内的各方势力结束了宴席之后,宋启礼就包场了青山阁的整个二楼,按理说隔壁雅间不应该出现任何客人才对!
宋启礼一向是信奉“事以密成”的原则,再加上他此次坐镇兴州所行之事乃是涉及机密,刚才召见宋嵩公也是为了密谈,所以身边就只带着一名长随成虎,完全不清楚隔壁雅间究竟是何时出现了另一位食客,更不清楚这位食客刚才有没有听到自己与宋嵩公之间的谈话内容。
为了以防万一,宋启礼当即是扭头看向成虎示意,让成虎去询问这位食客的身份来历。
但不等成虎迈步进入雅间,这位食客已经主动抬头,向宋启礼发出了邀请:“宋先生,许久未见,甚是想念,何不趁机一叙?”
也像是宋启礼刚才一般,这位食客在啃食猪蹄之际沾了满脸的油渍,但宋启礼依然是一眼就看出了此人的身份。
赫然是刚刚才进入兴州府城不久的赵俊臣!
赵俊臣为何会现身于此?
是巧合?还是故意等着自己?
如果是故意等着自己,那赵俊臣又为何会提前知晓自己身在兴州的事情?甚至还可以准确知晓自己的行迹位置?
最重要的是,赵俊臣究竟有没有听到自己刚才与宋嵩公的那场谈话?
思及此处,宋启礼的思绪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但还是勉强挤出一丝笑意,道:“没想到赵阁臣在这里,好巧!多年未见,确实想念,当然要趁机一叙!”
说完,宋启礼就迈步进入了房间,略显局促的坐在了赵俊臣的身旁。
而赵俊臣则是依然埋头啃着猪蹄,也依然是津津有味,完全不顾仪态。
宋启礼突然觉得,这般情景很有即视感,只不过自顾自啃食猪蹄之人从自己变成了赵俊臣,而忐忑等待前者表态之人则是从宋嵩公变成了自己。
宋启礼选择刻意在宋嵩公面前啃食猪蹄,是为了迅速拉近关系、平息宋嵩公的心中怨气,而赵俊臣选择刻意在宋启礼面前啃食猪蹄,却明显是存着示威之意。
与此同时,宋启礼也在心中暗暗宽慰自己,认为赵俊臣也许并没有听到自己刚才的讲话内容。
毕竟,宋启礼刚才讲话之际虽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但也没有刻意抬高声音,赵俊臣身在隔壁雅间最多也就是听到了只言片语罢了,绝不可能听清全部内容,也绝无可能仅凭只言片语就推测出“周党”的全盘计划。
就在宋启礼自我宽慰之际,赵俊臣也是三下五除二的啃完了猪蹄。
几乎是与此同时,许庆彦像是不久前的成虎一般,为赵俊臣端来了清水、胰子、与手巾,赵俊臣同样是慢条斯理的擦洗干净了面庞与手上的油渍。
再然后,赵俊臣终于是开口讲话了。
而赵俊臣的话语内容,当即就让宋启礼心中一凉、如坠冰窟。
“像是宋先生一样,本阁也是无肉不欢的性子,只是不似宋先生一般善于品味,但品尝了这家酒楼的黄豆炖猪脚之后,却必须要承认宋先生的评价,哪怕是在京城之中,这一道菜也算是罕见美味了!”
很显然,赵俊臣全程旁听了宋启礼与宋嵩公之间的密谈内容!简直是一字不落!
发现这一点之后,宋启礼愈发是心中震惊与慌乱。
自己这个时候究竟应该如何反应?
总不能出言抨击赵俊臣的偷听之举不是君子所为吧?
*
原来,赵俊臣根据吴三桂所提供的情报,早就知晓了宋启礼亲自坐镇兴州主持局势的事情。
待赵俊臣直言拒绝了吕文升的接风宴之后,却发现兴州境内的官员与缙绅们依然选择前往青山阁聚宴议事,就派人秘密监视、观察动静。
兴州境内的官员与缙绅们乃是一边吃宴一边谈事,自然是耗费时间更多,等到赵俊臣与幕僚们商议好了具体对策之后,这场酒宴依然是远远没有结束。
赵俊臣收到消息之后,推测宋启礼一定也有赴宴现身,所以就亲自前来了青山阁,原本是想等到酒宴结束之后派人拦下宋启礼、趁机与宋启礼相见,然后再根据见面之际的具体情况,以决定自己究竟是应该与他谈判交涉,还是应该向他示威警告。
谁曾想,待这场酒宴结束之后,赵俊臣却发现宋启礼很快就悄然返回了青山阁、还包场了青山阁的整个二楼,又派出了身边长随,似乎还有另一场秘密会晤即将发生。
于是,趁着成虎离开青山阁召见宋家家主宋嵩公之际,赵俊臣就让人与青山阁秘密交涉,半是利诱半是威胁的借用了宋启礼隔壁的雅间。
这个时代的酒楼上层,不同包间之间皆是木质隔板,原本就无法隔绝声音,再加上酒楼之内还有杯盏等物可以作为听筒使用,所以赵俊臣就不顾形象的蹲在墙角、贴着耳朵,全程偷听了宋启礼与宋嵩公之间的谈话。
再然后,也就有了如今的这场碰面。
*
注意到宋启礼正在全力掩饰内心惊慌之意,赵俊臣依然是态度温和,笑道:“既然你我二人皆是喜好美食,往后就应该多多接触交流才对!若是宋先生还知晓更多美食,也可以尽数推荐于本阁,本阁极是信任宋先生的品味与见识!嘿!宋先生乃是当世大才,别说是美食这种小道了,对于‘民心所向’这四个字的理解,也同样是让本阁自愧不如啊!”
看着赵俊臣悠然自得、好似是可以随意拿捏自己的姿态,宋启礼反而是激起了心中傲气,也迅速平息了心中的慌乱情绪。
“周党”与“赵党”之间,围绕农务改革新政所展开的这场倾轧,明眼人皆是看得明白,双方已是敌我分明,不必是遮遮掩掩!
“周党”针对赵俊臣的布局计划,也是一如既往的阳谋手段,只要赵俊臣还想要维护农务改革新政,就一定会与天下缙绅为敌,只要赵俊臣还会与天下缙绅为敌,“周党”的计划布局就一定会实现,而且以赵俊臣的眼光见识,也一定可以看明白这一点,同样是没必要刻意掩饰!
这样一想,宋启礼欣慰发现,自己与宋嵩公的谈话内容就算是被赵俊臣尽数偷听去了也无所谓,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也就是捅破了最后那一层窗户纸罢了。
思及此处,宋启礼的心情也就愈发平静了,当即是毫不退让的微笑答道:“说是大才不敢当,但若是阁臣喜好美食一道,鄙人也愿意为阁臣推荐几道佳肴……至于别的事情,当然也可以相互交流心得,鄙人荣幸之至!”
看到宋启礼迅速恢复了冷静与自矜,赵俊臣不由是面现激赏,但下一刻已是表情严肃,缓缓道:“好!既然如此,本阁想与‘周党’做个交易,这一局你们接下来就不要下场插手了,本阁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农务改革新政,但也不愿意与天下缙绅为敌,希望你们可以尽力配合。”
“哦?若是交易的话,阁臣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但您是否拥有足够的价码,可以说服我们半途而废?”
宋启礼并不介意与赵俊臣交涉与交易,至少可以趁机试探赵俊臣的底线。
更何况,这世上一切东西皆是标着价码,只要赵俊臣的开价足够高,任何事情都可以谈。
“周尚景的性命,够吗?”
赵俊臣再次抛出了一颗惊雷。
……
……
摄政大明 第1373章.情深义重.
……
……
闻言之后,宋启礼陡然变色!
赵俊臣的原本意思是,七皇子朱和坚正在暗中谋害周尚景,而自己则有办法搭救周尚景的性命。
但宋启礼似乎误会了赵俊臣的意思。
只见宋启礼表情严肃的郑重警告道:“赵阁臣,这世上有一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尝试的!否则即便是侥幸成功了,自己也一定跟着陪葬,绝对是得不偿失!”
说到这里,宋启礼依然觉得自己的警告不够重,又前倾身体紧紧盯着赵俊臣、加重语气再次警告道:“若是周首辅受人所害,我‘周党’全体成员必然是与他不死不休!还望赵阁臣慎思慎行,千万不要害人害己,搞得天下大乱!”
很显然,宋启礼就是误会了赵俊臣,还以为赵俊臣想要对周尚景不利,所以才拿出周尚景的性命作为报酬,实际上就是暗示自己随时都可以出手害死周尚景的意思。
赵俊臣这个人一向是不折手段,也难怪宋启礼会胡思乱想。
看到宋启礼的激烈反应,赵俊臣才发现自己在“周党”成员心中的形象竟是这般狠毒与恶劣,不由是无奈摇头,但又觉得自己也是自作自受。
自嘲一笑之后,赵俊臣耐心解释道:“宋先生误会了!并不是本阁想对周首辅不利,而是本阁无意中发现,有某个小人想要暗中谋害周首辅……而且他现在已经快要得逞了!但本阁却有办法保住周首辅的性命!”
宋启礼表情再次一变,立刻追问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赵阁臣是否可以稍稍透漏一二?否则鄙人实在是不敢轻信!”
赵俊臣表情沉重,叹息道:“宋先生,最近这半年多时间以来,周首辅的身体状态急转直下,主要是犯了严重胃疾,但宋先生就不觉得奇怪吗?这世上所有犯了胃病的患者,几乎全是源于两种情况,或是作息与饮食不规律、或是城府太浅脾气急躁,但周首辅一向是生活规律、善于养生,也一向是稳如泰山、不急不躁,为何也会犯了胃病?更何况,一般患者就算了犯了胃病,胃病也只会逐步加重,又有谁像是周首辅一般,在短短半年间就严重到这般程度的?”
听到赵俊臣所提及的疑点,宋启礼的表情变幻不定,也察觉到了不合常理之处。
沉默片刻后,宋启礼冷声问道:“阁臣是说,有人对周首辅投毒了?”
“有这样一种罕为人知的神秘毒物,无色无味、杀人于无形,依附于内脏之中不断磨损肠胃,受害者死亡之际症状就与犯了严重胃病完全一样……”
就这样,赵俊臣详细解释了金刚石粉末害人之际的运作原理。
当然,赵俊臣只是讲诉了相关原理,并没有说出金刚石粉末的具体特征,甚至就连金刚石粉末的名字也没有透漏给宋启礼。
看到宋启礼的表情愈发严肃,但依然是面带三分狐疑,赵俊臣又说道:“为了展现诚意,本阁还可以再向宋先生透露一项机密!宋先生乃是江南望族出身,一定是听说过那位江南才子赵山才吧?本阁可以明确告知于你,他就是死于这种神秘毒物,宋先生可以打探一下赵山才死亡之前的种种症状,是否与周首辅完全一致!”
宋启礼当然知道赵山才,他在江南老家守孝期间还曾经一度想要把赵山才拉进“周党”,只可惜双方见面之后话不投机,但听到赵山才的死讯之后,宋启礼依然是惋惜了好一段时间,也听说了赵山才“病死”之前的某些症状。
所以,听到这里之后,宋启礼已经大致相信了赵俊臣的这般说法。
宋启礼不仅是周尚景的朋党,也是周尚景的门生,此时不由是有些慌乱,忍不住急声追问道:“究竟是何人投毒谋害周首辅?”
这一次,赵俊臣则是含笑不语,没有回答。
看着赵俊臣的含笑不语,宋启礼当即就明白了意思。
究竟是谁在暗中投毒谋害周首辅、此人的具体下毒手段是什么、周尚景的中毒症状又应该如何化解……这些答桉皆是关系重大,也是赵俊臣所开出的价码,自然不会无偿提供。
于是,宋启礼再次恢复了冷静,开始认真思索这场交易的利弊与可行性。
思索之际,宋启礼的表情变幻连连,时而咬牙、时而挣扎、时而痛苦、时而坚决。
最终,宋启礼深吸一口气后,终于是做出了艰难决定。
只见宋启礼动作僵硬的摇头道:“若是赵阁臣愿意出手搭救周首辅,我等‘周党’上下一定会感念恩德,将来也一定会寻找机会报答!但这场交易,恕我不能同意!”
说到这里,宋启礼已是面无表情,道:“说一句不忠不孝、令人不齿的实话,周首辅已经是古稀之年,也不剩多少阳寿了!若是赵阁臣所言为真,那他现在又遭小人投毒暗害、饱受胃病折磨,就算是顺利渡过这场难关,也依然是元气大伤、寿数将终,所以……相较于拯救周首辅、让他老人家再多活个一年半载,还是趁机争取‘民心所向’,让我们这些后辈一举奠定未来胜势更为划算!”
然后,宋启礼似是想要说服赵俊臣,又似是想要说服自己,强调道:“我很清楚周首辅他老人家的性子,若是他亲自现身与赵阁臣谈这场交易,也一定是这般决定!”
赵俊臣不置可否,只是慢悠悠问道:“目前周首辅已经离京南下,‘周党’官员皆以宋先生的兄长、吏部尚书宋启文为首!若是不出意外,宋尚书应该就是周首辅所指定的继承人了……所以,在擅自拒绝这场交易之前,宋先生难道就不需要率先征询一下自己兄长的意思吗?还有李和李阁老?”
宋启礼依然是态度坚定,摇头道:“不必征询,我很了解我家兄长,他固然是比我更为敬重周首辅,但为了顾全‘周党’大局,他也一定会做出相同决定!更何况……兴州局势即将再次剧变,时间上也来不及询问了!若是将来招致非议,也可以由我一人承担后果!”
听到宋启礼的这般回复,赵俊臣不由是有些失望。
这种失望情绪,并不是因为宋启礼对于周尚景的无情抛弃——所谓的师生情谊、再造之恩、内心敬意,在实际利益面前总是不值一提——赵俊臣是失望于宋启礼的短视。
又或者说,宋启礼只是表面上恢复了冷静,但实际上已是心乱如麻,所以就没有想到更深一层的利弊。
轻轻摇头之后,赵俊臣缓缓道:“宋先生先不要只顾着拒绝这场交易,正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说不定我还可以提出更高的价码呢?”
宋启礼又是一愣:“哦?赵阁臣还有更多筹码可以交易?”
赵俊臣面现冷笑:“若是再加上你的兄长、吏部尚书宋启文的前程地位,这般价码足够了吗?”
闻言之后,宋启礼又是一愣。
但他是一个聪明人,听到提点之后很快就想明白了赵俊臣的真正意思,当即是再次的面色大变。
*
这个世界上,优势与劣势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完成转换。
若是一味依赖自身的现有优势,等到大环境发生变化之际,曾经所依赖的优势往往就会变成今后无法摆脱的劣势。
类似例子,自古以来遍目皆是。
人类起源于非洲,原始时期依靠游猎生存,而一部分黑色人种的身体素质更强,自然是占尽了优势,其余人种无法与他们竞争,只好是纷纷迁徙远方、离开非洲大陆,但那些黑色人种过于依赖身体优势了,只依靠这项优势就足以保证部族延续,所以当其余人种迁徙远方之后发现了新世界,纷纷进入了农耕文明、乃至于蒸汽文明之际,那些黑色人种却依然活在游猎文明阶段,迟迟不能提升。
中华文明不仅善于耕种,也拥有更强大的组织力,中华境内的可耕种土地面积仅有欧洲一半,却可以养活数倍于欧洲的人口,而极为强大的组织力也有助于中华文明顺利渡过各种天灾人祸,即便是清朝末期中华文明最为衰弱之际,依然可以迅速扑灭大规模鼠疫……所以这两项优势一度是让中华文明长盛不衰。
但中华文明也过于依赖这两项优势了,所以当欧洲文明因为内部资源生产不足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又因为总是无法控制黑死病的泛滥而推动了文艺复兴与现代医学之际,中华文明却依然是固步自封,守着既有土地与祖宗之法自得自乐。
类似例子,还有玛雅文明登峰造极的石器技术、二战后英法两国的殖民体系、苏联的政治体制,乃至于冷战后灯塔国的金融霸权等等。
各种文明皆是因为自身优势而兴盛一时,却又因为过于依赖这种优势,等到大环境版本发生变化之后,曾经所依赖的优势反而是变成了尾大不掉的拖累,最终也就由盛而衰了。
大环境总是会发生变化,自身优势又总是令人欲罢不能,所以这般情况也算是人类文明无法避免的一项诅咒了。
不仅文明与国家是这样,党派势力也是如此。
“周党”曾经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周尚景的存在!
就算是抛开周尚景的智慧与手腕,只凭周尚景的自身威望,就可以让他如臂使指的驾驭“周党”这个庞然大物,周党的核心成员皆是信任他、服从他、乃至于依赖他、崇拜他,这种优势让“周党”总是可以团结一心、步调一致。
而现在,周尚景寿元将尽,即将要退场离开,“周党”正处于大环境即将变化之际,曾经的优势也就陡然间变成了“周党”的致命弱点。
就是因为周尚景的威望过高,所以一旦是让人知道,宋启礼曾经对周尚景见死不救的话,就算宋启礼到时候再是如何强调这件事情与自家兄长宋启文毫无关系,宋启文也一定会招致“周党”绝大多数成员的质疑与批判!
这般情况下,宋启文是否还有资格继承周尚景的政治遗产、成为“周党”的新一代领头人?
所以,从某方面而言,周尚景的存在已经从“周党”的依仗与优势,变成了“周党”尾大不掉的拖累,宋启礼现在就算是不想救他,也必须要救!
*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宋启礼又一次表情大变。
赵俊臣则是自信满满,似乎已经稳操胜券,缓缓道:“以宋先生的聪慧才智,只需是稍稍冷静思索一下,就会明白……本阁所提出的这两个价码,实际上就是一回事!
拯救了周首辅的性命,就相当于拯救了你家兄长的前程地位,放弃了周首辅的性命,就相当于放弃了你家兄长的继承机会!就算你事后再是如何信誓旦旦的表示,是自己擅自决定对周首辅见死不救的,但所有人依然会质疑你兄长的忠孝!而这种质疑一旦出现,你家兄长就再无机会继承周首辅的政治遗泽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