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不过转念一想,今天来是有正事要谈,教化挽救的事情,只能放在后面了,

    “柳小公子,圣人问计,有关安顿归义蛮部,你有什么想法”

    柳淳满脸含笑,可心里头却骂开了,姓方的果然是够膨胀的,俩人一起领命做这件事情,可到了方孝孺那里,仿佛柳淳成了他的下属一般。

    就冲这个,小爷也要狠狠算计你一回!

    柳淳想到这里,笑得更加谦卑。

    “晚生年纪轻,没什么见识,还是要听方先生的。”

    “听我的这是你的真心话”

    “先生能得到太子赏识,定然有不凡之处,晚生愚陋,情愿聆听教诲!”

    见柳淳还算恳切老实,方孝孺微微点头,总算有了那么一丝的满意!

    “老夫在路上反复思量,纳哈出率领二十五万部众归义,正好彰显我大明气象,万邦来朝。此乃国之大事,必须做好!”

    “兵书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想收服蛮夷,首先要收服人心。大明上国,唯有以仁义胸怀,恢弘大度,才能得到蛮夷的真心拥护。故此必须要好好安顿,要让他们过得安稳舒心,富足康乐。”

    “假如能安顿好了他们,其余诸部见到,必然主动归降。到时候兵不血刃,就能平定北元,从此再无兵戈之祸,征战




第54章 你听说过沈万三吗?
    “李景隆就是一头猪!”

    徐妙锦毫不客气批评,“他的存在,就是侮辱岐阳王!”

    “你就这么看他”柳淳惊讶道。

    “不是……是我四哥这么说的。”

    徐妙锦的四哥就是徐达的四子叫徐增寿,这位在靖难之役当中,频频帮助朱棣,最后让朱允炆砍了脑袋,等朱棣登基之后,立刻追封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与国同寿,徐家一门二公,就跟徐增寿有莫大的关系。

    看起来这家伙的眼光还真是不错。

    “别说是十天,就算一个月,那些作坊也拿不出一万斤铁!”

    柳淳信心满满,他能拿得出足够的生铁,靠的是两样,一个是超大的高炉,二是充足的原料。那些作坊,想不计成本,快速赶工,他们也要弄到足够的原料才行,

    而且由于缺少空气预热和鼓风技术,炼铁周期远比白羊口来的长,无论如何,也别想成功!

    除非其他作坊能请到卢老爷,开个二十九杀的超级挂,不然就只有等死了!

    “他们拿不出来会怎么样要不要高价卖给他们一些铁矿石”徐妙锦试着建议道,她现在可是白羊口的总账房,领着老板的工钱,当然要给出点赚钱的点子了。

    柳淳哑然一笑,“抛售一些没问题,不过我觉得老方跟李景隆没那么傻。”

    徐妙锦不服气,“他们连生产钢铁的时间都闹不清楚,还不傻啊”

    “哈哈哈!”

    柳淳大笑,“没准他们就是想那些作坊拿不出来呢!对了……你听过沈万三吗”

    徐妙锦摇头,“我倒是听说一个叫万二的,听说陛下在应天查抄了豪强富户一百七十多家,唯独这个万二,提前溜了,躲了一条性命。前两年,我还见到他去庙里烧香还愿呢!”

    徐妙锦没听说过沈万三,半点也不奇怪。

    沈万三是地地道道的元朝人,生在元朝,死在元朝,或许连朱元璋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因为根据《吴江县志》记载,张士诚占据苏州的时候,沈万三已经死了,他的两个儿子,沈茂和沈旺,偷偷从江南运送粮米去元大都。

    据此来看,沈家的角色还不怎么光彩。

    《吴江县志》的作者莫旦跟沈家是儿女亲家,因此他的话非常可信。

    不过沈万三是死了,但家财还在,后人也在,据说他们在朱元璋攻打苏州的时候,和许多豪强,大力支持张士诚。

    结果张士诚战败,朱元璋严厉惩处了吴中的富户,许多人被迁居他处,家财尽数没收。

    不过似乎又有说法,讲沈万三的女婿,因为勾引有妇之夫,被人诬告,牵连到蓝玉的案子之中,最后丢了性命,沈家也因此彻底衰败。

    纵观整个故事,沈万三其人的确存在,他应该是在元朝中后期,依靠海外贸易起家,积累巨额财富,他也是死在了元朝,跟朱元璋没什么关系。

    而沈万三的后人,在风雨飘摇的乱世当中,几次押宝错误,损耗了大量家财,人丁也损失不少,最后彻底财去人空,跟大多数富豪之家的遭遇差不多……

    至于《明史》当中公然提到,沈万三出钱,修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引来朱元璋的嫉妒,发配云南,丢了性命,完全是无中生有了。

    不用别的,城墙屹立了好几百年,依旧还在,随便转转,就能知道,城墙砖石全都是特别烧制的,那么大的工程,需要征用数以百万计的民夫,靠着无偿劳动,才能建成。

    沈万三有多少钱能修出三分之一的城墙来

    即便他有钱,朱元璋放心让他修

    朝廷的民夫,作坊,随便让他用

    朝廷大臣都是摆设吗

    京城的防御城

    墙,多重要的东西,堪称国之重器,百年工程!说沈万三修的,那就仿佛说某位首富捐钱造了京沪高铁线一样,谁信谁是傻子。

    当然了,沈万三的故事虽然是捏造的,但是在洪武朝,豪强富户过得很不好倒是真的。

    老朱动不动就抄家,动不动就迁居外地。

    而且还把向边疆运送军粮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扔给了商人。

    在老朱的眼里,他要照顾的“民”只是那些老实耕田,勤恳本分的庄稼人。

    至于商人富户,则是牛马牲畜,能用则用,不能用就杀了吃肉。

    很显然,老朱和后面的亡国之君是完全不同的。因



第55章 从地狱爬回来的人
    在上交了一万斤生铁之后,柳淳的日子就很轻松了,他很想瞧瞧,其余官营和民营的冶铁作坊,会怎么和老方斗!

    别看商人是四等公民,连丝绸都不能明着穿,但他们有钱,虽然这是法度森严的洪武朝,但任何时候,都不该轻视金钱的力量。

    “斗吧,斗个两败俱伤才好!”

    柳淳盘算着,白羊口有技术优势,也有产能优势。

    唯独缺少足够熟练的铁匠,等到有作坊承受不了,他就顺手把工匠弄到白羊口来,这就叫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

    白羊口想壮大,就必须吞掉其他的作坊!

    商业竞争就是这么残酷,没什么仁义好讲!

    只是柳淳想看戏,别人却不想让他看戏。

    这不,朱能从北平急吼吼赶来了。

    才几个月的功夫,这家伙已经从千户爬到了指挥使,连升三级!身上还多了一件御赐的飞鱼服!

    所谓飞鱼服,可不是锦衣卫的专属,一般品级足够,或者立了大功的臣子,都会得到赐服的恩遇。

    有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等等,比如李景隆,就穿着麒麟服,拽上天去了。

    朱能可没有李景隆的嚣张,相反,他还更敬重柳淳了!

    “我能有今天,全靠着柳小哥了!”

    原来朱能随着燕王进攻金山,又攻击松花河。

    在途中,他们遇到了纳哈出所部伏击,朱棣都险些受伤落马,战况异常凶险,这时候朱能急中生智,他让手下人点燃了那些火药桶,让战马驮着,冲进鞑子的队伍里。

    火药四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虽然没炸死多少鞑子骑兵,但却扰乱了对方的阵型,那些鞑子的战马,没遇到过火药,纷纷吓得倒退。

    朱能顺利把朱棣救了出来。朱棣也是胆子够大,当即决定反攻,一阵猛冲猛杀,把鞑子冲得七零八落,大获全胜!

    正是知道了柳淳弄出来的火药,威力惊人,朱棣才一心要弄到配方。要不然,他刚回北平,怎么就跑去白羊口!

    可惜的是,柳淳这边有徐妙锦这张王牌,让朱棣铩羽而归!

    徐姑娘,胜过千军万马!

    牛!

    “柳小哥,你看是这样,王府的三卫要扩充了,王爷准备增加到三万人,骑兵呢,要占一半,还要准备三千铁甲精骑……”

    许是被蓝玉刺激了,朱棣迫不及待要扩充实力,收了辽东之地,战马倒是不缺了,可骑兵需要的马刀,铁甲,弓箭等物,还是不够。

    而且朱棣打算筹建一支火铳队,也需要不少的精铁和火药。

    “方孝孺正在和那些作坊闹呢!王爷早就清楚,官营作坊,人浮于事,炼出来的铁根本不顶用。民间的作坊倒是不错,可产能有限,所以呢……王爷就打算烦劳柳小哥了。”

    朱能在路上跟柳淳把什么话都说了。

    “这个价钱好商量,我跟你讲啊,可别传出去,这次王爷发了大财了!”朱能压低声音,对柳淳道:“你晓得不就在松花河边的一个部族,光是上好的东珠就缴获了十斗!全都这么大个儿!”

    朱能用手比了一个和龙眼差不多的圈,啧啧道:“这帮鞑子,还真是有些好东西!对了,柳小哥,你不是给王爷一张地图吗王爷也派人去了,还真别说,听周围人说,的确有金矿!这些日子王爷正准备派人过去,把金矿弄到手哩!”

    朱能算是把朱棣的家底儿全都抖了出来,半点不剩。

    弄得柳淳不敲一笔,都不好意思了,怪不得朱老四急吼吼扩军呢,敢情是发了横财!

    柳淳一路盘算着,怎么宰朱棣一刀。

    很快,两个人出现在了北平城外,他们正准备进城,突然,从旁边跌跌撞撞,过来一个要花的叫花子。

    身上的衣服全都成了破布条,分不出本来面目,一条腿还瘸了,向外面弯着,手里拄着木棍。

    看起来这个叫花子已经到了极限,离着柳淳他们不远,突然膝盖一软,跪在了地上,痛苦地翻身,沾满了泥土,从衣服的破损处,露出一道道可怕的伤疤,触目惊心。

    柳淳琢磨着,大明总不会有碰瓷儿的吧!

    他从马背上跳下来,拿着水壶,给叫花子灌了几口。然后又从怀里掏出几个铜板,他没有好心到泛滥的程度。

    让他吃顿饱饭就不错了。

    “你有什么亲戚朋友没尽快找个落脚的地方吧!“柳淳随口说了一句,就准备离开,哪知道叫花子竟然笑了,一边咳嗽一边笑。

     



第56章 方孝孺挨打了
    “诸位乡亲,三老四少,各位老大,从前在下讲古人旧事,今天,我给大家伙讲讲这本朝实事,还是刚刚发生过的!”

    “大家伙都知道朝廷招降了故元太尉纳哈出,可大家知道,这一战谁出力最大吗”

    说书先生,沙哑着嗓音,侃侃而谈。

    在他的前面,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渐渐地围成了一个大圈,足有百十来号人。

    说书先生越发来劲,“兵书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说起来,这次朝廷大军出征辽东,跟几位了不起的大英雄有关系!是他们深入草原,探知北元皇帝与纳哈出不和,且兵力不足,无法顾及辽东,所以才有了朝廷断然出兵,大获全胜!”

    “讲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这几位大英雄是什么人,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告诉大家伙,他们都是咱北平锦衣卫千户所的好汉!这三位爷乔装改扮,深入草原数千里,跟鞑子斗智斗勇,费尽了心力,才把消息带回来。”

    “可就在回来的路上,出了大事,上百鞑子的骑兵追杀三位好汉!其中一位,带着消息,先回来送信,另外两位负责断后!大家伙可听明白了,二个人战一百多人,他们这是拼了命了!”

    此时外面的人已经超过了三百,在这个缺少娱乐手段的时代,评书戏曲,已经是普通人最大的快乐源泉了。

    再加上讲的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有如此壮烈,怎能不引起大家的兴趣!

    “先生,那两位好汉怎么样了可是都战死了”

    说书先生喟叹一声,“若是战死,在下也就不费吐沫了,他们受了重伤,被鞑子给俘虏了……大家想想,落到鞑子手里,还能有好下场吗这两位好汉被打得皮开肉绽,生不如死。可他们心念着朝廷,骨头硬如铁石,绝不向鞑子屈膝。”

    “就在前些时候,朝廷大胜纳哈出,北元鞑子惊恐,连夜向西逃窜,马乱人慌,这机会来了!两位好汉当中,有一人已经死去,另一位也瘸了腿,可他还是趁着夜色,逃了出来,一路回到大明……诸位想想,一个人,伤了一条腿,四周全都是鞑子,他该多难!可咱大明的汉子,就是有骨头,他不但回来了,还把兄弟的骨灰带了回来!入土为安,落叶归根啊!大家伙说说,又有忠,又有义,这样的好汉子,你们服气不”

    “服!服了!”

    这时候周围的人数突破了一千,连墙头都坐满了人。

    “了不起啊!该上奏陛下,重赏才是!”

    “是啊,有这样的好汉,灭鞑子就在反掌之间!”

    人群之中,议论纷纷,说书先生抹了一把额头的热汗……突然长叹一声,“唉,乡亲们都是眼明心亮的大好人!可偏偏天下人不够像大家伙一样!就拿那位丢了性命的好汉来说,他的岳父家里,是经营冶铁场的,前不久,有人就逼着他们交一万斤生铁!你们想想,一个小小的作坊,哪来这么多生铁眼瞧着生意做不下去,人也要被抓起来了!”

    “大家伙说说,这让咱们怎么面对在天之灵啊!”

    “啊!”

    人群瞬间炸了!

    这还有天理了吗

    人家为了朝廷,连命都不要了。

1...1718192021...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