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明天她就能拿到五文工钱!

    是她自己赚的!

    完完全全,靠着自己赚来的!

    徐妙锦突然好想哭一场……“娘亲,女儿都能挣钱了,虽然不多,但有朝一日,女儿不会让你再为了一点例银,就跟管家争吵,一定!”

    原来徐达死了,落差最大的不是他的儿女,而是那些妾室。徐达活着,她们还有些体面,等徐达死了,又没有儿子撑腰,简直比奴仆都不如!

    徐妙锦敏感而高傲,别看岁数不大,但点滴在心头。

    过去她寄情佛法,躲避纷杂的俗务。

    经过和张嫂子的聊天,徐妙锦突然打开了一扇门,她第一次知道,有人会雇佣女工,也第一次知道,女人是能赚钱的!

    而赚了钱的女人,就不用依靠别人,就有面子,就有尊严!

    哪怕只是五文钱!

    是她赚来的,不是靠别人给的,拿的舒心,花的硬气!

    真不愧是徐达的女儿,骨子里就硬气!

    “柳先生,那……再见了。”

    徐妙锦蹦蹦跳跳,返回住处……看着她的背影,刘淳竟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没错,其实他跟徐妙锦的追求是一样的。

    都是独立自主!

    徐妙锦是想靠自己,用自己的双手赚钱。

    而刘淳呢,他是想游离在各方之外,安心经营作坊。

    哪怕他跟朱棣拉关系,也只是为了让作坊发展更顺利而已。

    只是想法归想法,实际

    做起来,跟在刀尖上跳舞没什么差别,一个字:难!

    刘淳苦思冥想,也没有找出合适的借口,拒绝蓝玉。

    好在距离大军得胜凯旋,还有些日子,他还有点时间。

    刘淳索性就把精力放在炼铁上面,他在全力以赴,搭建高炉。

    第一个高炉,不需要多大,二十立方米足够了,实际上,这已经算是当世最大的高炉了。

    炼铁的难度远小于炼钢,除了高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风箱,要吹进去足够的氧气,才能增加炉温……对了,空气还要预热……刘淳努力回想着,好在他之前弄了风车和水车,稍微改动一下,就能用来鼓风。

    北平来的工匠也算能干,渐渐地,一个三丈多高的庞然大物,矗立在白羊口的村外




第48章 朱元璋的考题
    徐妙锦要给老朱写信,自然是写一路的见闻,新奇古怪的事情,试问,哪里能有白羊口有意思

    又是生产军粮,又是雇佣女工,甚至还要弄冶铁作坊。刘淳更是自称郭氏传人,哪一样都能引起老朱的兴趣,甚至比前方打仗还有趣呢!

    见徐妙锦一口答应,刘淳松了口气,这封信上去,他就算在朱元璋那里挂了号,说句文词,叫简在帝心!

    假如一定要抱一条大腿,刘淳觉得还是抱老朱的比较合适。

    当下朱棣还太弱,而太子朱标又不能长久,别看老朱手黑,但只要不作死,小心做实事,就不会有事。

    只是要想让朱元璋看重,就需要拿出点打动人心的玩意。

    刘淳想了好半天,只想到一个点子。

    “那个徐姑娘,有件事,你看能不能写到信里面”

    “说吧!”

    “根据我师门的前辈讲,在海外有几种十分高产的作物,不择土地,产量又大,若是陛下有兴趣,可派遣船队,向东航行,跨过一片茫茫大海,就能找到。往返或许要两年的时间,不过真的找到带回来,那可是大明百姓之福。”

    朱元璋出身穷苦,又关心百姓,肯定对玉米、土豆、地瓜感兴趣,刘淳信心满满。

    可徐妙锦听完,却把笔放了下来,抬起头,冲着刘淳微微一笑……很倾城!

    “柳先生,若是听我的,就别写!”

    “为什么”

    徐妙锦吐出两个字,立刻就让刘淳冒汗了。

    “海禁!”

    该死,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朱元璋刚打下天下,张士诚和方国珍退到海岛上,伺机作乱,朱元璋颁布了第一道海禁命令。随后天下一统,急需休养生息,在这个关头,种田产粮食,努力生育,扩充人口,就成了最紧要的事情。

    为了避免百姓争相前往海外贸易,耽误了根本,老朱再度重申海禁。

    若是此时建议去什么海外,寻找良种,岂不是公然跟老朱的国策对抗,还能有好下场吗

    有关海禁的事情,刘淳不是不知道,可他毕竟不是个地地道道的大明人,而且穿越时间还短,有些禁忌容易忽略掉。

    徐妙锦的提醒,实在是太及时了!

    “徐姑娘提点之恩,在下感激涕零。”刘淳说着,深深一躬。

    徐妙锦的眼珠转了转,嗔道:“光是嘴上感激吗”

    “那,要我做什么”

    徐妙锦提着手里的毛笔,盯着笔尖儿,轻轻扯下一根狼毫,用漫不经心的语气道:“总要给我涨点工钱吧”

    “工钱”

    刘淳怎么也想不到,这王府千金,怎么变得市侩起来!

    “那个要多少才行”刘淳傻傻问道,这小妮子不会趁机敲竹杠吧

    徐妙锦道:“我现在的工钱是一个月一两银子,能提到多少”她一边说着,一边晃着葱玉般的左手,五个手指头,修长圆润,跟软玉琢出来似的。

    “五两”刘淳试探着问道。

    徐妙锦眼睛放光,立刻点头,“好,不许反悔!”小妮子可高兴坏了,她其实是想说涨五成就够了,哪知道刘淳一下子给翻了五倍!

    这个老板够大方的!

    不错!

    徐妙锦满意了,刘淳也在暗暗擦汗,多大的事情,别说五两,就算五十两、五百两、哪怕五千两,也不多啊!

    这丫头还算有良心。

    两个人,一个觉得占了便宜,一个觉得省了银子,这才叫珠联璧合呢!

    徐妙锦整整写了十大张纸,一封厚厚的书信,就这样到了南京,落到了朱元璋的手里。

    刚过了花甲生日的朱元璋,依旧精神矍铄,每天处理几百件的公务,从早忙到晚上,不过朱元璋已经有意培养太子,将一些事情交给太子处理,他只负责最后核准。

    朱标正式接触国政,他这才感觉到身为君主的压力。

    不说别的,光是辽东一战,有功的将士就何止千万!

    尤其是名列第一的,正是他的四弟燕王朱棣!

    军功是最显而易见的东西。

    这次朱棣先是攻取金山,接着马不停蹄,袭取松花河,他以火药作为武器,一举击溃三万骑兵,彻底打消了纳哈出向西逃窜的企图。

    两场大胜,哪怕永昌侯蓝玉都不敢再小瞧燕王,朱棣俨然成为军中的后起



第49章 神奇二人组
    方孝孺并不像很多影视作品表现的那么老,他死的时候才46岁,而此刻这位才刚过而立之年,正是风华正茂,雄心勃勃的时候。

    只可惜方孝孺的运气并不好,早在五年前,就有人把他推荐给朱元璋。

    老朱看过之后,就说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然后就客客气气把他送回去了……事实证明,老朱的眼光还是精准的,方孝孺的人品是不错,至于能力,那就呵呵!

    老朱的意思是让方孝孺回去读书涨本事,等有了才能,再入仕为官。只不过方孝孺的运气也太差了点,居然又被仇家陷害,扭送到了京城问罪。

    幸好老朱还记得这个人,就把方孝孺给放了。

    朱标素来敬重文人,也听说过方孝孺的名气,就暂时把他留在了东宫,攀谈了几次,朱标觉得方孝孺人不错,就想给他争取个机会。

    安顿归降的纳哈出所部,应该不算难事。

    “父皇,索性就把方孝孺和柳淳放在一起,同时考一考本事,看看他们究竟有几斤几两,能不能重用。”

    “方孝孺!”朱元璋沉吟了半晌,他有心拒绝,可太子提出来了,又不好剥了面子。

    “这样,告诉他,去了,只是看,然后提出方略,该怎么办,自有朕来定夺!”

    朱标欣然同意,他回到东宫,立刻把方孝孺请来,将事情说了一遍。

    “方先生,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若是能办妥,父皇必定龙颜大悦,先生高升可期啊!”

    方孝孺脸颊清瘦,眉头深锁,似乎并没有被打动。

    “殿下,安抚归降的蛮夷,易如反掌,不是难事。只是那个柳淳,他自称是郭守敬的门下,这个……”

    “先生,有什么不妥”

    方孝孺愤然道:“郭守敬身为汉人,侍奉鞑虏,官至极品,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民脂民膏……似这般败类,又能教出什么好门人朝廷切不可重用此人啊!”

    “方先生,所谓郭氏之学,乃是天文历法,水利民生,似乎和人品无关吧”朱标尴尬笑道。

    方孝孺一本正色道:“皆是一些小道,不值一提。仁义王道,才是治国正途,其余诸般事,百工匠户皆可为之!”

    好嘛,直接把一个科学家归类到工匠里面了,方孝孺也是够敢说的。

    朱标却跟吃了苍蝇似的。

    怎么感觉要坏事啊

    永昌侯蓝玉极力推荐柳淳,还告诉朱标,有此人辅佐,安枕无忧,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偏偏方孝孺的成见这么深,朱标都有点后悔,早知如此,就不该推荐他了。不过话说出去了,也不能反悔。

    朱标和方孝孺谈了一会儿,就让他先去准备,而后呢,把东宫的伴读黄子澄找来。

    相比起方孝孺,黄子澄就顺遂多了,他在两年前,中了会元,殿试第三,得了探花,入选翰林院,担任编修。不久,又调入东宫,当了太子伴读。

    对于黄子澄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着太子登基,他好大展拳脚。至于当下,则是要当好谋士。

    “殿下,方孝孺在士林素有清名,永昌侯又是军中悍将,假如为了一个所谓的郭氏传人,弄得不愉快,不是殿下之福。我看这样,要不让曹国公也跟着去一趟,如何”

    曹国公是谁

    此人可是大大有名,他叫李景隆!

    他爹是岐阳王李文忠,前几年李文忠去世,李景隆继承了爵位。

    这位有三大特点,第一,他喜欢读书,在一大堆的勋贵子弟当中,他熟读兵书,滔滔不断,就连老将都比不上。

    第二呢,他长得魁梧,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颇为乃父的风范。

    至于第三,就是办事可靠,能力不俗,他几次替朝廷练兵,在校阅当中,都得到了最上等的评价。

    让李景隆跟着去,一来显示朝廷的重视,二来呢,也好调解方孝孺和蓝玉之间的矛盾。

    朱标仔细想了想,也觉得黄子澄的主意很好,就这样,李景隆和方孝孺,这个“神奇二人组”出发了,踏上前往北平的道路。

    这俩位还在路上跋涉,柳淳的高炉已经搭建完毕。

    他试着点火,开始炼铁。

    炼铁这项技术已经流传了太多年,工匠们还是很有经验的。

    怎么搭建高炉,如何选矿,如何煅烧,全都心中有数。

    柳淳能给他们的改进不多,只是两样



第50章 朱老四的克星
    招聘徐妙锦,绝对是一招妙棋,花钱不多,但作用无与伦比。

    不说别的,光是手眼通天,消息灵通,就谁也比不上,方孝孺跟李景隆一起出发,还没过黄河,柳淳就已经知道了。

    而且柳淳还能猜得出来,方孝孺会用什么办法,来安顿归顺的蛮夷。

    “总归逃不掉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封赏首领,厚待恩赐,以仁义收买人心,永为中原屏障!”

    “呸!”三爷瞪圆了眼珠子,狠狠啐了一口,怪叫道:“什么意思让我们给鞑子钱粮财物是不是这个姓方的就这么下贱!”

    三爷怒火中烧,气冲斗牛!

    “鞑子杀我们的人,抢我们的粮,修黄河,逼死了多少百姓把江南汉人当成牲畜牛马,坏事做绝,这才过去几年,就巴巴送钱给他们,让鞑子保护我们怎么不给鞑子一把刀,让他们把我的脑袋砍了”

    三爷劈手揪住儿子,恶狠狠道:“臭小子,你有办法收拾姓方的没有”

    柳淳连忙摇头,“爹,你老清醒点,人家是太子派来的,燕王都不敢得罪,更何况是我啊!你也太高看你儿子的本事了!”

    “哼!”

    三爷白了他一眼,“你小子少给我装,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小子心黑着呢!你给我说……你先是囤积铁矿石,接着又没命地炼铁,是不是在打方孝孺的主意。”

    “不是,至少以前不是!”

    现在是了,对吧

    三爷气得笑了,他把刘淳扯到了面前,“臭小子,爹给你个任务,无论如何,也别让姓方的得手!不能便宜了鞑子,要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说这话的时候,三爷的眼睛里有火焰在燃烧。
1...1516171819...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