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当初柳三收自己,锦衣卫就被罢免了,现在冯胜要把侄女嫁给便宜老爹,他就丢了兵权……好容易找了个靠山,结果却发现是流沙堆起来的,根本不靠谱!
柳淳郁闷了。
时间没过多久,外面响起脚步声,冯胜回来了!
老头看起来没什么异常,跟去的时候一个样……只是他一进入帐篷,就动手收拾行囊,装成了一个小包,还打了个漂亮的蝴蝶结。
做完之后,老头一屁股坐下来,喃喃道:“总算能回京了,一把年纪,真是受不了北方的苦寒啊!”
冯胜嘴上这么说着,可他的眼睛有浊泪闪光!
老爷子哭了!
……
冯胜不是舍不得兵权,也不是气恼翁婿之间的闹剧,而是失望!
强烈到了极点的失望!
当年他们兄弟两个,投靠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了几十年,终于等到了彻底灭亡北元的机会……这一战打下来,堪比燕然勒功,封狼居胥!
身为武将,谁不想名垂青史,让后世永远铭记自己。
机会就在眼前,却又失之交臂!身为一个老将,能不失望吗
陛下,你对老臣也太狠了吧
冯胜无语凝噎,老泪一点一滴,从眼角滑落,胸前的衣襟,湿了一大片……就这样,默默坐了一个时辰,冯胜甩了甩头,似乎是认命了。
他点手,让柳淳坐得近一点。
“小子,老夫被免去兵权,明天就要动身返京了……你有什么,想跟我这位二姥爷说的”
柳淳道:“那个……您还愿意促成这门亲事”
“废话!”冯胜不客气道:“除非你们瞧不起冯家,否则,老夫说出来的话,还没有收回去的!”
柳淳连忙道:“那就多谢二姥爷成全了。”
“别忙!”冯胜拦住,“老夫本想借着战功,求陛下赐婚。可眼下的情形,老夫是没那个本事了,可是又不能委屈了我的侄女……怎么样,你有没有本事,让陛下赐婚”
“没问题!”
柳淳一拍胸膛,大包大揽揽下,眉眼之间,全都是笑容,嘴都咧开了。
冯胜突然怒起来,骂道:“臭小子,你是不是看老夫丢了兵权,在笑话我”
&nb
第72章 往死里打
“退”
冯胜迟疑片刻,默然摇头。
果然,谁也不愿轻易放弃权力!
柳淳本心不愿意掺和其中,可问题是这老头极有可能成为他未来老娘的二叔,算是一家人,万一倒霉了,也会牵连到他的身上。
柳淳索性仗着胆子道:“宋国公,是上面不愿意让你退吗”
冯胜的上面,自然是皇帝朱元璋了。
老头沉吟许久,没有回答,但严峻的脸色,却告诉了答案……朱元璋年纪大了,对待军中的宿将,多有忌惮。毕竟这些人也领兵几十年,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力量太大了!
朱元璋巴不得他们能去职呢!怎么会挽留!
“那既然不是上面,就是下面了”柳淳见老头微微颔首,就叹道:“百姓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圣意昭然,宋国公还有疑问吗”
冯胜深吸口气,戎马一辈子,指挥千军万马,何等的威风!不说别的,光是北平一地,就囤积了25万大军,一声令下,无数人冲锋陷阵,出生入死,试问谁能拒绝这种诱惑。
退了,什么都没有,车不过一辆,随从二三人,说话都不顶用……明明可以执掌大权,却要听后辈小儿的摆布,把命运交给别人掌握,巨大的落差着实难受啊!
柳淳默默注视着老头,冯胜的挣扎,他看得一清二楚。
朱元璋收了冯胜的帅印,这就是信号。
老头最好的选择就是赶快退下去,不光帅印交了,甚至辞官回乡,颐养天年,才是最好的结果。
若是不然,还留在朝中,迟早逃不掉身首异处的下场!
“宋国公,你跟信国公如何”
“信国公”
冯胜沉吟,信国公就是汤和,是老朱昔年的小伙伴,回来投靠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只是从洪武十四年之后,汤和就经常告病,不再单独统兵出征。
前不久,还传出消息,汤和向朱元璋上书,希望能告老还乡。
朱元璋挽留一番之后,拨下了一大笔钱,给汤和在凤阳修建府邸。
谁都知道,老朱是出了名的抠门,连自己的皇宫都不许用金玉装饰,只能用铜,可汤和的这座宅子,却是不惜血本,光是工期就有一年多!
朱元璋不但给了宅子,还任命汤和为钦差,让他巡察沿海防务,抵御倭寇,并且给他钱粮砖瓦木料民工,在沿海修筑城堡,加强防御。
此时大明国势强盛,倭患虽然有,但是却不严重,不至于让一位堂堂国公,亲自去督修城池,而且还一下子要修59座城池,其中的用意,不言自明。
汤和也够可以的,他把大批的砖瓦木料,捡好的往家里搬,先把府邸修好,剩下的再来修城池。
等过了没多少日子,凤阳府邸修好了,汤和直接拍拍屁股走人,跑凤阳享受荣华富贵去了,沿海的烂摊子扔给了别人。
就这样,汤和还得到了朱元璋的重赏,特准他每年进京一次,跟朱元璋叙旧……在一群功臣当中,汤和是独一份!
其实吧……老朱不是没给一些人机会,也不是没想过杯酒释兵权……可惜的是,聪明人太少了,能下决心,舍弃一切的人也太少了。
就问一句,能不能彻底放手吧
帐篷里死一样的沉寂,柳淳已经无话可说了,他只能讲到这个程度,若是冯胜还不醒悟,他也只能袖手旁观。
老头低垂眼皮,闷坐无语,只是偶尔有咔咔的响声,那是他在握拳!
啪!
突然,冯胜猛地一拍桌案。
“汤和打仗不怎么样,可保命的本事,天下第一!这么多年出生入死,他身上连个伤疤都没有!去年的时候,刚刚纳了第十三房小妾!好不享受啊!”
柳淳差点喷了,老汤可真行啊,十三房小妾,还有脸告老简直比年轻人还精壮啊!
“老夫不能输给他!”
冯胜断然道!
“什么,你老要娶十四房”
“呸!”
冯胜狠狠啐了柳淳一口,“小兔崽子,连你二姥爷都敢编排,你是活得不耐烦了,别以为我辞了官就没法收拾你!”
老头恶狠狠咬牙切齿,可眼睛里却是笑意……他想通了,陛下能听常茂的话,收了兵权,就代表跟自己有了嫌隙猜忌。
&nbs
第73章 朱棣的招揽
柳淳打得很用力,朱棣打得更用力,可是他们两个加起来,还不如蓝玉的十分之一!
蓝玉不但打人,还骂人!
骂得咬牙切齿,口水狂喷。
“畜生,废物!你不配姓常,你不是常遇春的儿子!”
“告岳父的状,你不孝!领兵无能,丢父亲的人,妄为人子!”
“对妻无德,上天让你绝后,是你的报应!”
……
骂一句,抽一鞭子,生牛皮的鞭子硬生生打折了,拳脚相加,柳淳不止一次听到骨头断裂的声音,常茂疼得背部反张,哀嚎痛叫,比杀猪还惨。
柳淳恨不得打死他。
虽然冯胜应该急流勇退,但是以如此屈辱的方式退下去,老爷子在军中的影响力都会大为衰退,等于是刨了一个大靠山,柳淳能不气吗
可即便是他,也不忍打下去了,常茂真的惨透了,惨到了没法形容。
三个人从帐篷里走出来,常茂趴在地上,不停咳血,从口鼻流出血沫子,每一次呼吸,胸口就像撕裂一般的疼痛,豆大的汗珠,遍布额头,疼得太阳穴上的青筋凸起!
常茂的左手,颤颤哆嗦,艰难地摸到了腰部,抓住了一个墨鱼的貔貅!
冰凉的玉石让常茂打了个激灵,昏胀的脑袋恢复了一丝。
“先生,弟子忍得好苦啊!”
常茂眼中的痛苦,居然比挨打的时候,还强烈十倍,这是纠结,不甘,愤懑,荼毒……多种情绪融合在一起,喷发出来的火焰!
我爹何等英雄了得,难道我就真的那么不堪吗
不!
我胸怀韬略,武艺过人,哪怕舅舅,也未必是我的对手。
可我不能,不能显露出来半分。
洪武八年,六十五岁的刘基去世,在去世之前,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给刘基开药,服用之后,病情加重,很快丧命。
在临死之前,刘基给得意门生常茂写了一封长信,还送了一只墨玉貔貅!
先生早就看出,朝局险恶,风云变幻,神鬼莫测……留在台面上,帮不上什么忙,只有沉淀下去,让别人不在乎你,才能从容安排,小心布局……“保护好太子!别以为太子地位稳如泰山,有太多人想要害太子。”
这是刘伯温告诉常茂的话。
在大明朝堂之中,有一群险恶之徒,他们为了权位,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太子朱标,更是他们最想掌握的目标。
一定要撑住,要好好保护太子,让他顺利登基,君临天下。
十二年了,已经等了十二年,先生啊,弟子还要等多久
常茂躺在地上,痛苦抽搐着,心里的痛,远胜过身体上的伤痛,许多,许多。
……
从常茂的帐篷出来,柳淳本想去冯胜那里,没想到朱棣却主动拦住了他。
“走,陪着本王走走。”
没有法子,柳淳也不敢拒绝,只能跟在后面,他注意到,军营之中的宿卫已经换成了朱棣的人,因此行走其中,不用丝毫担心。
朱棣的步伐很慢,又很稳。
他默默走着,也不说话,足足过了一刻钟,两个人到了一片空地,最近的士兵也在十丈之外,朱棣总算停下了脚步。
他没有回头,却用热忱的语气,近乎命令道:“柳淳,你该追随本王才是!”
此话一出,柳淳都傻了。
朱老四这是怎么了
脑袋抽风了还是跟自己开玩笑
“那个,王爷
,草民没听明白。”
朱棣猛地回头,哂笑道:“聪明如你,怎么会听不懂!本王想让你给我做事,这回总算明白了吧”
柳淳下意识咽了口吐沫,润了润干涸的喉咙。
他觉得脑筋有点不够用了。
朱棣这是正式招揽自己了,摊牌了!
来得也太突然了!
虽说柳淳早就押宝朱棣,但他却不想过早到朱棣的麾下,毕竟距离靖难之役还有好多年呢,柳淳可不想把自己提前圈在燕王府。
更何况,任何一个穿越者,都不会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穿越言情的除外!
“燕王殿下,眼
第74章 黄子澄
当柳淳讲出他的论断之后,朱棣大为兴奋,他敏锐发现,这个少年人的肚子里,装得可不只是奇技淫巧,所谓的郭氏之学而已。
朱棣立刻拉着柳淳,到了自己的帐篷,两个人秉烛夜谈。
所谓大宁都司,范围大致在长城以北,辽西走廊以西,也就是内蒙的东南部……众所周知,长城是400毫米等降水线的位置,也就是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
而大宁都司呢,正好处在了农牧的过渡地带。
有些地方适宜耕种,有些地方适宜耕田,全球气温提高,能耕种的面积就多,气温降低,草场的面积就扩大……早在春秋战国的时代,燕国就在这里留下了农耕文明的种子。
“王爷熟读经史,肯定清楚,历代以来,大宁都司的这块,总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不像中原腹地,无法长时间维持。”
朱棣点头,“本王在北平多年,也看得出来,鞑子时常南侵,袭扰百姓,打草谷,抢掠杀人……百姓逃亡不断,朝廷不得不派兵保护,即便如此,日子也十分艰难。”
大宁都司这块有两个毛病……第一,气候条件本身就差,产出远不如中原,第二呢,安全环境差,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保护。
得到的少,付出的多,问题就来了,国家强势的时候,还能维持,一旦衰败,就成了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分析清楚情况,柳淳就道:“王爷,要想站稳脚跟,关口就在于提高大宁都司的经济效率,让这里产出更多,变得更有价值!”
朱棣轻笑道:“柳淳,你方才说是上天禀赋,难道你能逆天而行吗”
柳淳连忙摆手,“我可没有那个本事,谁也不能逆天,但是却可以利用老天爷给的条件,发挥最大的价值……大宁都司纵然有千般不好,但这里土地广阔,人口稀少,可耕种的土地极多。而且还能发展畜牧,养殖牲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