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柳淳侃侃而谈,事实上在元朝统治之下,大宁都司的位置,由于没有战乱,很多汉人百姓前来开垦屯田,已经形成了垦耕牧养,军民相参的局面,只是元末的战乱,又把很多人赶出了草原。

    “王爷,我们要恢复耕牧结合的局面,只不过这个农牧,都要和中原有所区别。”

    “如何区别”朱棣已经用请教的口气询问。

    “在农的这块,我提议要多种黄豆和油菜,对了,还有甜菜!”

    朱棣眉头紧皱,“柳淳,这些东西可不顶饿啊!”

    “那就对了!”柳淳笑道:“这里的土地产粮本就不如中原,索性让这里多种经济作物,换取更高的利润,而粮食呢,从中原输送,控制住了肚子,自然能控制住人心!”

    柳淳讲的,正是最简单的农业分区,朱棣却是第一次听说……老朱治国,奉行的是男耕女织的那一套。

    家家户户,都种粮食,多余的土地拿来种桑,种麻,争取每家都能自给自足,那才是最好的。

    诚然,朱元璋的做法对于自然条件比较好的中原和江南是管用的,但是在长城一线,就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了。

    “有些道理。”朱棣又道:“这是农,那牧呢,你准备怎么办”

    “王爷,游牧部落之所以威胁巨大,关键就在于他们居无定所,来去如风,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遇到年景差的时候,不得不南下抢掠。我的意思是让他们安定下来,变游牧为定居!”

    “定居不成的!”朱棣连连摇头,“你没看过,牛羊到了一处,草很快就吃光了,不走就会饿死的。”

    “王爷,假如让牧民种草呢”柳淳笑呵呵道。

    “种草开什么玩笑,有种粮食的,还没听说种草,更何况草遍地都是,为什么要种”

    这就是观念的差别了,农业需要精耕细作,畜牧业同样需要。

    “王爷,草也不全是一样,如果能广种牲畜喜欢,产量又高的苜蓿,牧民就能安居下来,用圈养的方式,饲养牲畜……同样的一块草场,就能提供更多的牛羊。而这些牛羊正好能给北平的百姓提供肉食,甚至可以远销其他的地方。牧民有了稳定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也就不会想着抢掠。还有,产出提高之后,缴纳的赋税更多,可以供养的军队也就多了起来,如此一来,大宁都司就变成了朝廷的聚宝盆,谁还愿意随意丢掉”

    柳淳给朱棣描绘了一个非常宏大,又十分完美的愿景。

    几乎能想到的麻烦,柳淳都给解决了。

    干得好!

    朱棣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

    他相信,这套做法能说服几乎所有的人,就




第75章 太子的人设
    朱标人很好。

    这是柳淳的第一印象,身为太子,没有什么架子,对待兄弟更是客气,居然给朱棣斟茶,顺手又给柳淳倒了一杯。

    柳淳不得不站起来,连忙拜谢。

    朱标笑呵呵道:“你就是柳淳吧郭氏传人永昌侯写过好几次信,孤早年的时候,也读过一些郭先生的著作,有机会要向你讨教!”

    通常情况下,上位者说有机会,就跟说有空一样,表示没机会……太子殿下那么忙,哪有空研究郭守敬的那一套啊!

    不过朱标至少摆出了礼贤下士的态度,可跟在他身后的黄子澄就不是这样了……他从头到尾,脸冷得吓人,仿佛挂了一层霜。

    面对柳淳,也仅仅是哼了一声,根本没把他当回事!

    探花郎吗!

    三年才出一个的全国第三,学历高,才华高,地位高,远不是柳淳这种小透明能比的。人家瞧不上,也在情理之中。

    柳淳也懒得多瞧黄子澄一眼,装什么蒜千年来,少有的猪队友,那么多书,不知道读到了人肚子里,还是狗肚子,废物加饭桶!

    柳淳跟朱棣过来,是把他的计划向朱标介绍,柳淳很认真谈了一遍……在谈话的中间,柳淳时不时扫视黄子澄。

    看得出来,黄子澄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脸越来越长,快赶上驴了,他是不认同的……柳淳准备了一肚子话,等着黄子澄开口,他就给这家伙来点厉害的。

    反正都跟方孝孺交过手了,不差一个黄子澄!

    只是令柳淳意外的是,黄子澄忍住了,一言不发,任由柳淳讲完。

    朱标默默听着,思量道:“四弟,这个办法,要教化牧民,改变习惯,是不是麻烦了一些”

    朱棣忙道:“鞑子以抢掠为生,不改变习惯,就没有长治久安,我以为付出多一些,是值得的!”

    朱标又想了想,就颔首道:“好,既然如此,四弟就拟一个详细的方略出来,回头我递给父皇,请他老人家定夺!”

    从太子帐篷出来,朱棣轻笑道:“你如何看我大哥”

    “温文尔雅,谦恭和善,有仁君之姿,只是……”

    “只是身边的人有些讨厌!”朱棣接过了话,“你小子瞧了黄子澄好几次,斗志昂扬的,你是不是打算跟他舌战一场”

    柳淳耸了耸肩,“如果他愿意,我自然奉陪到底,正好让我瞧瞧,这大明的探花郎,有多大的本事!”

    ……

    “黄先生,你以为我四弟和柳淳提出的方略如何”

    送走了燕王,朱标才向黄子澄询问。

    “殿下,移风易俗,胡汉杂居,这个办法的确有可取之处。”

    朱标道:“我也觉得不错,既然黄先生觉得可行,我就向父皇上书……这一次巡边,除了收回宋国公的兵权,就是筹建大宁都司,父皇还等着呢!”

    朱标起身,向书案走去。

    黄子澄却突然一笑,“殿下稍安勿躁,臣以为,此方略殿下断然不能答应!”

    “哦这是为何”朱标不解。

    黄子澄正色道:“殿下,燕王朱棣,在金山立下大功,朝野上下,无不知晓。论起领兵打仗,燕王乃是军中后起之秀,若是治理大宁都司,采用燕王的方略,那他可就是文武双全的贤王了。”

    朱标深吸口气,不悦道:“先生,四弟有本事,我这个当大哥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非也!”

    黄子澄连忙道:“殿下仁慈敦厚,人尽皆知。只是这藩王自古以来,就是取乱之道,七国之乱,八王之乱,殷鉴不远!燕王无才,或许还是好事,若是燕王文武齐备,登高一呼……”

    “黄先生!”朱标沉声道:“我相信四弟不会如此。”

    “殿下,陈桥兵变,也非赵匡胤本意。”黄子澄痛心疾首道:“殿下若是真爱护兄弟,就该断了燕王的念想,让他当一个富贵贤王,如此对殿下,对燕王,都是最好的选择!臣之言只是为了成全殿下和燕王的兄弟之情,没有半点别的心思!”

    朱标眉头深锁,这个黄子澄,学问是真好,可时常建议自己削藩,这就让朱标很为难了,都是父皇的儿子,兄弟之间,就不能和平相处吗

    “黄先生,不管怎么说,四弟的方略还是好的,你让我如何弃之不用”

    “



第76章 拯救蓝玉的第一步
    经营大宁都司,绝对是一招好棋。

    首先,能把大明朝北方的防线,向草原腹地推进几百里,北平再也不是国门了。而且掌控了漠南草场,鞑子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很难集结十万以上的兵力,威胁九边。

    其次,大宁都司和辽东连成一片,互相支持,又能防止女真做大。

    再加上大宁都司的耕种牧养模式成功,对其他草原部落都有强大的吸引同化作用,更遑论大宁都司的土地下面,还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价值更加难以估量。

    柳淳当然有私心,可他的私心是建立在对天下有利的基础上……而黄子澄之流,完全是一心算计,自私自利!

    黄子澄提出的方略,其实跟方孝孺一般不二,不得不说,朱标身边的文人,水平也就是如此了……他们极力想把朱标塑造成仁厚之主,等到老朱驾崩,朱标继位,就可以推行所谓的“仁政”,让重压和屠刀之下的官吏能够喘口气,过上舒舒服服的小日子。

    为了这个最崇高的目标,什么长远啊,什么天下啊,全都靠边站!

    甚至不惜埋下祸根,蓝玉厌恶东宫的文人,的确是有道理的。

    可问题是现在去找蓝玉,能有用处吗

    他能改变朱标的心思吗

    柳淳表示强烈怀疑,而且即便蓝玉有这个份量,他会愿意吗

    在蓝玉的心里,对太子朱标是忠诚爱护,哪怕朱标做错了,他为了太子的脸面,也不会公然反驳。

    说穿了,就是有点愚忠!

    而且自从朱标来北平,就有意无意,打压朱棣。

    兄友弟恭是表面的,涉及到更深层的东西,太子也未必愿意让兄弟多得分……拜那么多的官斗权谋小说所赐,柳淳已经能揣摩出大部分人的想法。

    他有九成的把握,见了蓝玉也没用。

    那家伙就是头蛮牛,为了太子,他会放弃一切原则的,哪怕他也百分百不认同!

    该怎么办

    认输吗

    苦心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就差最后临门一脚,不得不放弃,简直比吃了二斤苍蝇屎还难受!

    柳淳咬牙切齿,苦大仇深……他快速转动脑筋,思索着办法,马儿却突然停下,发出了惊恐的嘶鸣。

    原来军营里面,鼓声大作,人喊马嘶,好不热闹。

    蓝玉受命,率领十万大军,出击北元,要彻底消灭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

    军中将士,无不欢欣鼓舞,他们准备马匹兵器,带上粮食辎重,什么肉干,炒面,还有手油,帽子,靴子,手套……全都是白羊口出品。

    大家兴高采烈,原计划是出兵十五万,可由于增加了许多采购项目,花费也上去了,只能出动十万。

    可有人估算过,靠着充分的准备,这十万人,堪比二十万人的战力。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

    “柳公子,全都是你的功劳!”

    蓝勇迎出来,充满感慨道:“对了,你过来,可是要给我们送什么宝贝”

    好嘛,在这家伙的眼里,柳淳成了善财童子了。

    “宝贝是没有了,不过我有个建议。”

    “哦什么建议”蓝勇很认真问道,在他的眼里,柳淳基本上有半仙之体了,说出来的话,他是深信不疑。

    “蓝将军,据我对草原地形的了解,你们一旦击败了鞑子,北元伪帝的残部可能逃往和林方向,那里是蒙古帝国曾经的都城,位置十分重要。你们若是能分出一支偏师,提前埋伏截杀,或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柳淳可不是胡说八道,他记得没错,这一次蓝玉北伐,取得了空前成功,直接灭亡了北元,俘虏和缴获,不计其数。唯独北元的皇帝逃跑,虽然后来也被手下人给杀了,但毕竟没有落到大明的手里,让胜利逊色了不少。

    柳淳给了提前截杀的建议,正是针对可能的漏网之鱼,就看蓝玉有没有这个福气,要是他能听柳淳的,必定能立下不世战功!

    两个人正在聊着,蓝玉居然打马出来,见柳淳跟干儿子在一起,他也过来了。

    “小子,你来干什么莫不是想随着本爵出征”蓝玉豪气道:“我军中的位置,你开口就是,本爵全都答应。”

    这家伙还真不是开玩笑,柳淳咧了咧嘴



第77章 道衍被鄙视了
    等待是很煎熬的,好在老朱是出了名的高效率,奏疏递上去,很快就得到了批复,而且朱元璋还下了旨意,明发六部,盛赞燕王运筹有方,策略得当,所献经略大宁之策,甚合圣意,立刻按照方略颁行,不得有误。

    高不高兴

    惊不惊喜

    就在朱棣以为大获全胜之际,在嘉奖的旨意后面,还附带了另一道旨意,把他从天堂打到了地狱。

    燕王府三卫由三万人削减至一万五千,同样立刻执行。

    这算什么

    明奖暗罚

    父皇到底是高兴啊,还是生气啊

    朱棣糊涂了。

    “王爷,依老衲之见,这一次是着急了。”

    道衍唉声叹道。

    这老和尚从一开始,就鼓动朱棣夺嫡,可真正做起来,却发现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了,如果轻而易举,道衍也不屑掺和。

    一切的一切,归根到底,就是太子的位置太稳固了,势力也太强了!

    “陛下尚未登基,便立下世子,几十年来,所有的人事布局,全都是围绕着太子来的,早就大势已成,不可逆转。上一次柳淳那小子挑起方孝孺跟北平商人官吏的争斗,老衲就去说服方孝孺,让他不要发作。”

    道衍提起了旧事,正因为这事,他跟朱能好一顿打斗,胡子都被扯去了一绺,现在下巴上还缺着一块。

    朱棣无奈反问道:“道衍大师,你既然知道势不可挡,为何还要篡夺本王逆天而行莫非你存心害本王”

    “非也,非也!”

    道衍连连摆手,“殿下,太子势大不假,可聚集在太子身边的人,尽数是酒囊饭袋,不值一提,尤其是这帮人跟陛下的主张迥异,连带着太子在他们怂恿下,几次跟陛下争吵。”方孝孺又探身道:“殿下,你可知道老衲是如何说服方孝孺的”

    朱棣皱眉道:“传言方孝孺耿介固执,是一头十足的倔驴,大师的手段确实不凡!”

    道衍笑道:“殿下,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方孝孺的确想惩处北平的贪官,揪出官营冶铁厂的弊病所在。老衲告诉他,惩处贪官,固然没错,可以陛下的性格,北平又是战争重地。若是掀起大案,必定是牵连无数,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比起郭桓案和空印案,有过之而无不及!”
1...2425262728...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