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我们为了朝廷,负伤流血,不惜性命,居然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为什么,做得越多,付出的就越多

    真是让人心寒啊!

    蓝勇扫视所有人,他能看出有些弟兄,真的是强作欢颜,他们的心里苦啊!

    “弟兄们,我的那点事情,不值一提,倒是大家伙,我给你们找了个好出路,你们知道柳公子不”

    提到了柳淳,军中将士无不竖起耳朵,瞪大眼睛。

    他们能不熟悉吗

    军中的卫生条例是柳淳拟定的,好些受伤的兵卒都是按照他的办法治好的。还有这次出征,他们身上的战袄,吃的粮食,喝的姜茶,都是柳公子安排的。

    莫不是说,柳公子又要帮到大家伙了

    “是这样的,我跟柳兄弟谈了,他说可以帮着安顿大家伙……当下大宁的冶铁厂,还有许多商号,土地,牧场……他说呢,保证让大家伙过上富足的日子。柳兄弟有多大的本事,你们清楚,他说话可是算数的。不信你们瞧瞧去,白羊口那些人,凡是跟他干的,都拿到了价值不等的股份,现在一个个财大气粗,那些妇人比爷们还体面哩!”

    “当真”有人惊问道:“勇哥,我们要是去了,岂不是要听娘们的摆布”

    蓝勇哼了一声,“没出息的玩意,你不会想办法摆布她们啊”

    “是啊,是啊!你可以白天听她们摆布,晚上摆布她们,这不就扯平了!”

    “哈哈哈!“

    ……

    “这小子还算有点良心!”

    蓝玉知道消息之后,颇为欣慰。他马上就要提兵入喜峰口,回北平。能在回去之前,把弟兄们安顿好了,也算是了了一件心事。

    对了,还有一件事要找这小子商量。

    在蓝玉的面前,摆着一摞纸,在上面只有七个字,扣除“常氏兵法”这四个字之外,就是




第93章 黄子澄的雄心壮志
    “小兔崽子,你的书挺好看的。”蓝玉红着眼圈,呲着牙对柳淳道。

    好看就好,给稿费吧!

    柳淳的手都伸出来了,准备要钱!

    啪!

    蓝玉狠狠一巴掌,他怒吼道:“小兔崽子,你怎么就那么不长进,亏本爵把你当个人看!你怎么就不学好”

    柳淳被打得手都肿了,人也懵了。

    蓝玉怒不可遏,须发皆乍,恨不得要宰了他。就仿佛是自家孩子不学好,干了坏事似的……“等等!”

    柳淳突然感到不对劲,他用那只完好的手,把蓝玉怀里的书稿抢了过来。结果翻开一看,他也傻眼了。

    前两卷是三国没错,大约写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可后面一卷怎么变了换成西门大官人了!

    “该死!”

    柳淳二话不说,冲去找罗贯中算账,半个时辰之后,他捧着一摞厚厚的文稿回来,这回没错了,全都是《三国演义》。

    老罗的习惯也太差了,居然把不同的书混在了一起,柳淳拿的匆忙,也没有分辨,结果闹了大乌龙。

    他已经告诉了老罗,扣半个月的工钱,让他涨点记性!

    “拿去看吧,这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言语平实,格局宏大,奇谋诡计,勾心斗角,什么都有。跟《孙子兵法》一起看,吃透了,写兵书就没什么难的了。”

    蓝玉接过来,随手翻了翻,果然好看!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真是热血沸腾,大丈夫当如是啊!

    “好,太好了!”

    蓝玉感慨万千,真是想不到,话本小说,居然能这么好看

    只不过感叹之后,蓝玉又迟疑起来,这本书虽好,可,可总觉得似乎是另外一本,更加让他好奇,还是抓心挠肝的那种,比三国强烈多了!

    蓝玉放下手里的《三国演义》,红着老脸,探身道:“那,那本书往下写的是……”

    “哪本”柳淳怎么看不出来,顿时眉头挑起,带着怒气反问。

    蓝玉瞧了瞧周围,压低声音道:“当然是那个什么西门庆了,还有吗”这家伙眯缝着眼睛,一副猥琐的模样,让柳淳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可是堂堂的永昌侯!看那玩意干什么再说了,凭你的权势,直接来真的就是了,何必费劲看书”

    “你小子能看,我怎么就看不得有这个道理吗”蓝玉怪眼圆睁:“还有,你当本爵是什么人还来真的我怎么会干那么不要脸的事情”

    “你也知道不要脸,那看书就有脸了”柳淳毫不客气道。

    蓝玉憋得脖子跟脸一般粗,瞪着牛眼,争辩道:“那,那看书总比玩真的强!本爵可是个正人君子,还要给皇孙当师父呢,不能胡来的,不行的!”

    这位总算是想起了他的身份,按理说为人师表,不能……可,可谁让书那么好看,私下里瞧瞧,没关系的!

    “对了,你小子可不许泄露出去,不然本爵让你好看!”蓝玉恶狠狠威胁。

    柳淳是半点都不害怕,相反,他很想给姓蓝的一顿胖揍。

    你丫的理由一大堆,那刚刚凭什么打我最讨厌假道学,伪善的货,简直比玩世不恭的人还可恶!

    柳淳已经懒得跟他争论,直接捞干的吧!

    “书我可以送给你,但稿费的事情,必须……”

    “好说,好说!”

    蓝玉眉开眼笑,不等柳淳说完,就开口道:“就算不看你的面子,也要照顾我的部下,放心,能给的东西,我全都会给,牲畜,金银,珠宝,一样少不了……”蓝玉站起身,让人把《三国演义》收拾起来,随意扔到车上,然后才转身道:“那,那套书什么时候给我……挺急的!”

    柳淳都无语了,“那套书还在写作之中,只能写出来一些,给你送去。”

    蓝玉一听,难免失望,这要是都写完了该多好啊!

    “你告诉写书的人,每天不许乱跑,除了吃喝拉撒,全都给我老实写书!定期交给八百里加急,我这就要回京城了,一定



第94章 缠足之风
    “先生当真要留在北平”朱标迟疑道:“先生文采过人,学问笃实,更兼精通典籍,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可以一日无肉,但不能一日无先生啊!”

    黄子澄心中叫苦,难道他就比肉强点吗

    从朱标的话中,黄子澄越发坚定了想法。

    没错,在太子看来,他只会舞文弄墨,别的事情,一概不成。

    如果坐实了这个印象,他这辈子也就能当个词臣了,这是黄子澄万万不能接受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还有无数的抱负呢!

    更何况蓝玉立下大功,俨然成为武夫勋贵的领袖,柳淳那小子献策,朝廷按照他的方法经营大宁都司,还有燕王朱棣,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么多的事情,身为一个文官,连点表现的余地都没有,都说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可现在连治天下的权力都被拿走了。

    年轻气盛的探花郎岂能善罢甘休!

    “殿下,北平苦寒,正是磨砺品行之地。臣蒙圣人不弃,点了探花,又承殿下大恩,伴读东宫,几年下来,毫无建树,臣愧对殿下,臣无地自容!”

    黄子澄说到了动情之处,眼睛泛着泪光,叩首道:“北平等地,自从五代十国起,就落入契丹之手,前后历经契丹、女真、蒙古统治,百姓深受胡人影响,不知礼仪,不识尊卑,贪财好利,凶顽野蛮,若是不能除去身上的野性,久后比为殿下的心腹之患啊!”

    “臣也不才,愿意做搬山之愚公,在北平大兴礼教,倘若能化去戾气,也好报答殿下的洪恩!臣……恳请殿下成全!”

    黄子澄匍匐在地,不停磕头祈求!

    这家伙说得含蓄,但话里话外,把北平的老百姓买了个遍,又暗指会有祸端,其实还是在告诉朱标,要提防燕王朱棣。

    除了他,谁还能成为心腹之患

    朱标很反感挑唆他们的兄弟之情,可偏偏就有人锲而不舍!

    这样也好!

    你黄子澄愿意留就留下,正好也让我瞧瞧,你有多少本事!

    “黄先生,既然如此,那孤也不好阻拦,你就出任北平儒学提举司提举,执掌北平的教化事宜。”

    “多谢殿下成全!”黄子澄大喜过望。

    ……

    “神仙们总算走得差不多了!”

    柳淳舒展筋骨,脊背发出清脆的声响,恰如欢快的心情。

    蓝玉总算是领兵回京,等待封赏去了,朱标结束巡边,也回去了,包括二货李景隆,也跟着走了。

    曾经热闹无比的北平,一下子安静多了。

    只是上面没动静了,下面的动静却开始了!

    眼下已经是洪武二十一年的春天,寒风料峭之中,柳树的芽孢已经鼓胀,地上多了似有若无的草色,只要把棉裤一脱,春姑娘就来了。

    “总算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柳淳对着辽阔的大地,发出由衷的感慨。

    从去年开始,他就筹划着屯田事宜,直到现在,终于万事俱备!

    大宁炼铁厂的农具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数万解甲归田的将士,还有二十几万的俘虏,以及从各地迁居而来的移民,都在等待着一声令下。

    “传大宁都司的命令……凡是来此地耕种,每户可得耕牛一头,农具半价,五年之内免赋,五年之后,土地归耕种之人所有,并且田赋按照民田收取。”

    柳淳的这几条优惠政策,可是打动了不少人的心!

    朝廷历来都鼓励屯垦,奖励措施也不少。

    可问题是很多都是账面上的,却没法落到老百姓的手里,毕竟地方衙门也不富裕,承诺的东西,没法兑现。

    这回却大不相同,凡是移民,在北平集结,进行编组之后,前往大宁,在大宁领去农具和耕牛,直接前往屯垦的区域。

    柳淳并没有指定多少土地,他只是划出了大致范围。

    一句话!

    有本事耕种多少,就有多少!

    汉人百姓,从来不缺勤劳肯干的人。

    平坦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的土地,让许多老农都红了眼睛。离开家乡的时候,还万般不愿意,寻死觅活的,可看到了土地,仿佛重新找回了生命的价值,所有人都在忙碌,有人甚至睡在了田里,在自己的土地上,踏实



第95章 我就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
    缠足!

    柳淳是相当厌恶这两个字的,陋习不说,假若女人都缠足了,他的工厂上哪找人去而且从徐妙锦的信中得知,此风更是蔓延到了工厂。柳淳再也坐不住了,后院起火,大大不妙。

    他赶快从大宁赶回了白羊口。

    等赶回来,发现问题似乎更大了。

    徐妙锦鼓着腮帮,来找他告状。

    “最近北平数次举办文会,聚集了好大一帮人,他们说什么大兴教化,重塑礼仪……第一条居然是男女大妨,说什么三从四德,要让女人安心相夫教子,不能抛头露面,尤其可恨,要推行缠足!你说,好好的一双脚,给裹得那么小,该多遭罪啊!宫里头都不许裹足,何苦来糟蹋女孩!”

    徐妙锦的抱怨当然有道理,拜马皇后的恩赐,大明的皇宫是不用裹足宫女的,因此想要入选皇宫秀女的人,就必须是一双天足。

    徐妙锦出身勋贵,自然也不用受裹足之苦。

    但徐妙锦的大嫂却实实在在裹了脚的,她一直觉得,就是因为裹足,她才跟大嫂合不来……裹足之风,据说始于五代,始作俑者就是那位多愁善感的李后主。

    两宋之后,尤其是南宋以后,理学大兴,越发约束得紧,裹足之风,也就蔓延开了。等到元朝建立,更没有移风易俗的心思,甚至元朝的皇帝还巴不得汉家女子裹足,都当个小脚女人呢!

    老朱由于马皇后的情况,是不喜欢裹足的,可问题是裹足又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主张,在大明朝,朱熹有着特殊的地位,故此老朱并没有强制下旨,废掉裹足的习俗。

    整体上来说,江南的富户,诗书传家,大家闺秀,豪门千金,裹足的不在少数,甚至不愿意裹足,就嫁不出去。

    譬如明代成书的“西门大官人和潘金莲的故事“里面,小潘就是因为有一双小巧的三寸金莲,才打动了西门大官人的心,成就了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史诗!

    由此可见,裹足在明代,还是非常盛行的,没有必要否认。

    可问题是当下是明初,又是地广人稀的北方,女人都当成男人用,若是都裹了脚,工厂怎么办

    这不是釜底抽薪吗!

    “都有谁缠足了我想去看看!”

    徐妙锦立刻道:“韩二姐就有个小妹,今年还不到十一岁,被她爹妈带回去缠足了!”

    又是这对奇葩父母!

    柳淳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把韩二姐叫来,让她带路……二姐早就气坏了,要不是寻思工厂的事情脱不开身,她真想回家,好好跟父母说道说道,现在柳公子愿意管,那可就太好了。

    “我爹娘是鬼迷了心窍,他们说女孩子要想嫁得好,就要端庄贤淑,规规矩矩。不能像我这样出来做事,应该在家里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能入贵人的眼!”

    二姐越说越气,过去爹娘想拿她卖个高价,她顶住了,可小妹就遭殃了,他们除了会卖女儿,就没有别的本事了!

    柳淳来到了二姐的家,五间新盖好的房子,在村子里还是非常体面的。韩二姐虽然气父母,但毕竟是骨肉至亲,不能真的就撒手不管。
1...3031323334...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