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才几天的光景,上次是前来救父,这次却是来拿人的!

    姓纪的!

    报应来的真快!

    柳淳将手里的圣旨高高举起,对着里面,朗声道:“奉旨办案,尔等速速开门!”

    他连喊了三遍,终于,大门开放,韩百户带着一些锦衣卫,侍立在两旁,脸上充满了惶恐。

    这局势变得也太快了,柳淳不会迁怒他们吧

    “冤有头,债有主。你们和家父同为锦衣卫,也算是我的长辈,在这里我只想告诫你们一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把良心摆正了!对自己的袍泽兄弟,总要留那么一点人心!”

    这些锦衣卫,被吓得战战兢兢,慌忙点头。

    &nbs

    p;柳淳打马向前,直接到了纪同杰住的后衙,朱能带着人立刻封锁起来,柳淳擎着圣旨,就往里面走,可刚到门口,就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松油味!

    这是怎么回事

    他急忙推开大门,往里面看去。

    只见瘦小的纪同杰穿着大红的飞鱼服,端坐在房间的中央,满是褶皱的老脸,此刻宝相庄严,竟然有些不怒自威。

    他抬头冲着柳淳微微一笑。

    “好小子,我刚对你爹下手,你就来抓我,果然有些本事!只可惜……你抓不到的!”

    说着,他取出一支火折子,直接打开,扔在了地上!

    不好!

    原来地上的毯子,还有身上的官服,早就




第105章 闹不起来的大案
    有人说过,亚马逊的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两星期之后,北美就可能发生一场飓风……只是蝴蝶数以亿计,飓风每年却是只有几十次,究竟哪一只蝴蝶能煽动出飓风,就要看天意了。

    柳淳也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他就是那个踩了狗屎的蝴蝶,本来只想给黄子澄一个好看,但在各方势力介入之下,案子已经呈现几何倍数扩大,从官箴变成了通敌!

    当信件和账册送到了京城,朱元璋大怒,狂怒!

    世间事有可以忍者,有万不能忍者!

    纵观洪武朝,有几样大罪,是万万碰不到的。

    其一就是贪墨,一旦超过六十两,就会有成为人皮枕头的危险。

    而比贪墨还严重的,那就是通敌、通倭!

    这是会牵连全家,甚至是祸及九族的大罪。

    勾结蒙古,私通前朝,等于是不承认大明,这是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洪武帝端然正坐,脸色如铁。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匍匐地上,不停磕头,脑门都肿了。

    可朱元璋半点都没有息怒的意思。

    “朕视尔等为心腹股肱,委以重任,授之权柄。瞧瞧身上的飞鱼服,满朝公卿重臣,有多少人穿得比你们好可你们呢”

    朱元璋愤怒指着蒋瓛!

    “忘恩负义的东西!居然敢勾结蒙古诸部,朕让你们盯着蒙古人,尔等就是这么报答朕的吗”

    朱元璋洪亮的声音,在寝宫中回荡,怒火滔天,扑面而来。

    别说一个蒋瓛,哪怕换成那些开国宿将,也未必承受得住!

    蒋瓛一再磕头,“陛下,罪臣该死,罪臣用人无方,纪同杰辜负圣恩,理当千刀万剐,诛灭九族!”

    “呸!”朱元璋狠狠啐了他一口,“纪同杰已经烧成了炭,他又没有家人,如何杀他九族”

    “这个……陛下,请准许罪臣说几句肺腑之言!”

    朱元璋深深吸口气,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讲!”

    “陛下,纪同杰去北平不久,何以能勾结上蒙古诸部而是事发之后,为何又一火而焚罪臣以为,他似乎在遮掩什么,如果罪臣所料不错,北平勾结蒙古之人,不在少数啊!”

    “这个……”朱元璋何等聪明,当然能看得出来,他不禁狠狠一拍大腿,“朕御极21年,扫荡烟尘,北伐残元,接连大胜。却还有人眷恋前朝,私通蒙古,当真是该杀!”

    要的就是这句话!

    蒋瓛几乎要笑出来了,可他还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

    “启奏陛下,北平乃是元大都所在,又邻近草原,商人无德,唯利是图,勾结蒙古,在所难免。罪臣以为,应当借此机会,彻查此案,把有牵连的人全都给揪出来,处以极刑!”

    朱元璋微微眯缝着眼睛,虽然盛怒之下,但朱元璋还保持着冷静。

    北平天高皇帝远,又出了勾结蒙古的天大逆案,彻查是必然的。只是蒋瓛这家伙是不是反应太快了

    一下子就把自己摘了出来,要知道那个纪同杰可是他的心腹……

    朱元璋微微思量,“朕也有意彻查,你从锦衣卫抽出一个人,汇同翰林学士刘三吾,一起去北平,处理此案!”

    ……

    从皇宫出来,蒋瓛高兴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不免担心起来……按照以往的管理,这种案子,一定是锦衣卫彻查,挖出越多越好。

    可这一次怎么回事

    居然派了个刘三吾!

    &nb

    sp; 陛下啊,你怎么能掣锦衣卫的肘啊!

    这个刘三吾可不简单,他的父辈是元朝的高官,学问笃实,直到七十三岁,才被人推荐,入朝为官。别看此老入仕那么晚,但这几年修书颇多,而且精通律法,甚至给《大诰》做序,朱元璋非常倚重。

    以此老的威望品行,想要大开杀戒,可不容易,必须派强手才行!

    蒋瓛想到了手下的佥事吴华,这家伙就是典型的咬人的狗不漏齿,深沉内敛,善于算计,又心黑手狠,是锦衣卫里公认的一条毒蛇。

    就让他去,哪怕有刘三吾盯着,也能杀一个血流成河!



第106章 当世文宗
    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可刘三吾今年已经七十六岁,还身体健朗,不弱年轻人。

    自从洪武十八年入朝,几年间,就主持编纂了《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等书籍,文辞老道,中正平和,深得朱元璋的赏识,并且留在了身边,充当顾问。

    朝中有三老,而刘三吾名列第一!

    堪称当世文宗。

    此老真正被后人铭记,是因为著名的南北榜一案……老头强项,坚持己见,不愿更改科举尽数录取南方士子的榜单,触怒天颜……朱元璋力排众议,采取南北分榜,维护了科举考试的地域公平。

    至于刘三吾,老朱并没有杀他,而是流放戍边,并没有杀他!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阴暗心理,总有些不良文章,把死的没死的,病死的,战死的,老死的,全都归结到朱元璋的头上……仿佛要是没有老朱,这帮人都能长命百岁,活个万万年似的。

    老朱绝对是名副其实的背锅帝。

    这一次出来办差,锦衣卫佥事吴华就拿圣意说事,他冷笑道:“老大人,圣人震怒北平士绅商贾,勾结敌国,身为钦差,我们可要秉承圣意,把案子办好,多抓几个卑鄙的小人出来,也好给圣人一个交代,您老说是不是”

    刘三吾身为清流,哪里看得起吴华,而且这小子说话,也实在是没有道理!

    “老夫请教一事,陛下是让我等查案,还是定罪”

    “这个……自然是查案!”

    “既然是查案,是非对错还没有论定,吴佥事就要大开杀戒,万一查无凭证,又该如何难道要牵连无辜之人吗”

    老头中气十足,义正词严。

    “圣人命老夫为钦差,老夫就要据实上奏,绝不敢欺瞒圣上,我想,你们锦衣卫也不会糊弄公事吧”

    不愧是耍弄笔杆子的,几句话,把吴华驳斥的体无完肤。

    只是作为蒋瓛派出来的杀手锏,哪里会轻易认输!

    “哈哈哈,老大人,我听说令尊,还有你的几位兄长,都在前朝为官”

    刘三吾的爹当过元朝的翰林学士,几位兄长,也前后入仕为官。后来被起义军给杀了,刘三吾为了避祸,逃到了广西。

    “老大人,我还听说,洪武元年,天兵攻克广西,你归隐林下,直到洪武十八年,才再度入仕,整整十八年,埋没山林之间,老大人是不是心有不甘”

    刘三吾眉头紧锁,作为一个儒者,他先后在两朝为官,实在不是光荣的事情,尤其是侍奉元主,更是与当下格格不入。

    老先生极力淡化此事,却没有想到,居然被吴华拿出来做文章!

    “吴佥事!老夫为官清正廉洁,对陛下忠心耿耿。至于老夫的过往,不止陛下清楚,太子殿下也清楚,你若是有什么话,就只管上奏,老夫等着就是!”

    吴华摇头,嬉笑道:“老大人,你不要生气,闲聊么!你的人品,我当然相信。可问题是我大明立国二十年,虽然几经整顿,但官场上还有许多前朝的余孽,民间也有一些人,宁愿当鞑子的走狗,也不愿意效忠大明。

    北平是前朝故都,又邻近草原,走私通敌之事,时有发生。纪同杰去北平不久,就被这帮人收买,足见他们的可怕之处。如果不行霹雳手段,任由这帮人胡来,我大明边防,千里之堤,就会毁于蚁穴……老大人以为然否”

    刘三吾不能昧着良心说假话,吴华讲得的确有理。

    可问题是,这家伙要借着此事,牵连无辜,大肆屠戮,搞什么瓜蔓抄,老先生万万没法忍受!

    “吴佥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天心仁慈,办案要按照规矩来。”

    老头依旧坚持,可吴华从他的神色语气上,已经感觉到,气势没有那么强了。

    刘三吾的出身,就是最大的把柄。

    你老头听话最好,敢坏事,锦衣卫有的是办法,把你牵连进去!

    其实为了布这个局,锦衣卫已经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去岁锦衣

    卫被废,地方上就是北平率先出手,这笔账蒋瓛当然不会忘记。

    他接任指挥使之后,就调动在北平军中和民间安插的暗子,着手布局。

    这些事情,并没有惊动柳三和陈远。蒋瓛很清楚,他们都长时间在北平,已经不可靠了,必须安排自己的亲信才行。

    纪同杰就是他派出来的,而这一次他的目标也不仅限于士绅商贾,他想牵连更多的人,最好把朱棣也拉进来,只要能坐实证据,哪怕是皇天贵胄,锦衣卫也不怕!

    就算杀不了朱棣,把一个藩王圈禁幽居,也足以彰显锦衣卫的威风了!

    吴华不断盘算着,而老头刘三吾却是提心吊胆,夜不能寐,一路上至少瘦了五斤,大眼袋都垂了下来



第107章 真正的和解
    朱标上书,永昌侯蓝玉鼎力支持,要把北元的贵胄,交给柳淳改造……这事情知道的人不少,可究竟具体怎么改造,大家伙却不清楚。

    而且他们以为,最多就是恩威并施,声色犬马,威逼利诱,让他们老实听话而已。唐太宗俘虏了劼力可汗,不就是封了个官,然后赐给府邸,幽居长安吗!

    所谓的改造,或许就是在进京之前,让他们提前熟悉规矩,适应环境,免得闹出什么差错,如此罢了。

    穷尽刘三吾的想象,也想不出柳淳会怎么改造蒙古贵胄!

    而且朝臣还有个普遍的观点,哪怕蓝玉灭了北元,最多也就是几十年的太平,甚至会更短。

    一旦草原重新出现雄主,就会再度南下入寇,侵扰边境。

    正因为如此,蓝玉获胜回京之后,官员们建议是重修长城,建立起牢固的防线,实现长治久安。

    即便最乐观的人,也不敢说彻底解除了边患。

    正因为如此,勾结蒙古,才会成为一项大罪!

    一旦有人给草原输入各种物资,他们很快就会死灰复燃,重新威胁大明。

    对此刘三吾是深信不疑……直到他看到了眼前的一切!

    太颠覆了!

    彻彻底底的颠覆!

    老天爷啊,谁能告诉我,到底发什么什么

    怎么这帮蒙古贵胄,都在送奶茶,卖铁器……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三吾觉得脑子不够用了,就连吴华都吃惊非小。

    他们很想仔细问问,可就在这时候,展销会的另一端发生了争执,扎台急忙跑过去,刘三吾立刻跟过去。

    等赶到了事发地点,原来是个老妇,冲着卖菜刀的蒙古贵胄吐口水,双方发生了争吵。

    负责看管的士兵坚持让老妇道歉……而老妇却扇了士兵一个巴掌!

    “他们是鞑子,是天杀的鞑子!”

    士兵承受了老妇的巴掌,右侧的脸肿了起来,他没有还手,可也没有退缩,只是冷静道:“他们现在是接受改造的人员,也有脸面,请你道歉!”

    “不!”

    老妇像是疯了一样,扑向士兵,拳打脚踢,这时候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冲过来,把她给拦住了。

    这些人都是白羊口的老头老妇,最早参与改造蒙古贵胄,经验丰富。

    为首的牛大妈就道:“老姐姐,有什么委屈,说出来,咱们是讲道理的,像你这样,我们想帮也帮不上啊!”

    老妇愣了一下,哇的一声,嚎啕大哭,絮絮叨叨说了起来。

    她曾经有个清苦但和乐的家……可就因为一把刀,断送了五口人的性命!
1...3435363738...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