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吴华说起鞑子,切齿痛恨,额头的青筋凸出,近乎疯狂。真不知道他有什么过往,会如此嫉恨鞑子!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正是因为仇恨,他才想掀起大狱,处置那些私通蒙古的士绅商贾。

    好好的一盘棋,被柳淳给搅合了,怎么不气!

    “唉!”

    柳淳叹了口气,“吴佥事,你很鞑子,这一点咱们是一样的!”

    “不一样!”吴华恶狠狠道:“如果你真的恨,就该拔刀杀人!而不是寄希望一些虚假的仁义道德!”

    柳淳知道,再说什么,也不管用了。

    “吴佥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跟我去大宁城走走,咱们沿途瞧一瞧,你再做判断!”

    “去大宁城”吴华沉吟了一下,轻笑道:“好啊,我正好瞧瞧,你是怎么治理一方的!”

    ……

    钦差赶到北平的第三天,就从北平出发,坐着北上的马车,越过喜峰口,进入了大宁都司的地盘。

    塞外风光,沙尘漫天,骆驼商队,铃声悠扬……刘三吾的脑中,不断闪过诗篇。而吴华则是想到骑兵弯刀,劫掠杀戮……只是眼前的塞外,完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瞧瞧!

    快瞧瞧!

    道路两旁,全都是明艳的浅黄色,一眼望不到尽头。




第111章 强者修路,弱者修墙
    刘三吾到了大宁城,老爷子最大的感触就是整齐,一望无际的油菜田,每一株油菜距离都差不多,恰逢开花,一水儿的淡黄色,看不到任何多余的东西。

    整齐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能做到并不容易。

    士兵整齐了,多半能战无不胜,所向睥睨,庄稼整齐了,没有杂草,也能丰产丰收。而且在中原和江南,是绝对见不到满眼一色的壮阔景象。

    土地分割,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最多二三十亩,哪里能做到这般辽阔无垠,震撼视野!

    老先生终于相信,大宁都司是一块宝地。

    “对了,柳经历,老夫发现田地整齐也就罢了,怎么每隔一段距离,修的田埂,水渠,水井,怎么也都一样啊”

    柳淳笑道:“这就是军屯的妙处了……圣人留下了三万多北伐大军,让将士们解甲归田,拿起锄头,戍守一方。晚生就按照军中的编制,拨给了土地,每一营就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有多少田,有多少房,要修多少路,挖多少水井,建多少水渠……统统都有规划,他们只要照办就是,而将士们最能忠诚执行命令。”

    刘三吾频频点头,“好,果然干练!柳经历虽然年纪小,但心思缜密,能做到别人想不到的事情,这才是青年才俊,国之栋梁!你放心,老夫说到做到,一定向陛下推荐,要重赏柳经历才是。”

    柳淳含笑,“老大人太客气了,为国效力,本就是晚生的职分,要说赏赐,我是不敢奢求的,不过若是朝廷能帮大宁解决一些难题,晚生求之不得。”

    “你还有难题说!有什么就讲出来,老夫一定尽力!”

    刘三吾是真的满意了,大包大揽,一副予取予求的慷慨模样。

    “是这样的,大宁都司什么都不缺,唯独粮食缺口还是太大,我想请老先生帮忙。”

    刘三吾点头,“粮食当然重要……你是想也好朝廷出多少粮食”

    “不!”

    柳淳摇头,“我不要粮食!”

    “那你要什么”老头不解了,缺粮不要粮,这个小子没发烧吧

    “我要路!”

    “路”刘三吾不解。

    “我需要一条官道!”柳淳笑呵呵道:“老大人,你从喜峰口到大宁城,觉得这段路如何”

    “还算平整。”刘三吾思量道。

    柳淳点头,“没错,这条路是为了北伐,颖国公傅友德临时调动民夫修的,由于工期紧迫,很多地方没有修好。随着夏季暴雨来临,很可能就要中断。所以,我需要朝廷帮忙,把路修好。”

    老头吸了口气,修一条几百里的官道,还要坚固结实,花费可不小,而且还要动用很多民夫。他这个钦差只是来查案的,却不是修路的,上书陛下能答应吗

    刘三吾有点后悔了,他嘴太快,就不该大包大揽。

    柳淳见老头犹豫,也急了。

    虽然柳淳早就计划着修路,可他毕竟创业时间太短,家底儿也不丰厚,拿不出修路的钱……再说了,筑城修路,这样的大事情,必须朝廷亲自协调,才能顺利无碍。

    “老大人……你瞧,大宁都司有铁厂,有油坊,有糖寮,有各种各样的商品。我们不需要朝廷施舍粮食,靠着自己,不但能换来粮食,还能过得很好。只是想要互通有无,就必须修路,这一条路修好,能产生无法估量的效果。”

    柳淳充分发挥大忽悠的本事,不停给刘三吾灌**汤。

    靠着朝廷拨粮食,需要每年输送,一点不能少。可修路之后,靠着商人,就能把粮食运来,朝廷要支付的只是一点维护的费用。

    而且路一旦修好,还能收取不菲的过路费,填补地方衙门之用。

    “老大人,从大宁到北平,商贾往来,财货通畅,朝廷边军用度充足,自然不用惧怕鞑虏。而且赚钱的机会多了,军户就不会逃跑,相反,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边地,对朝廷来讲,绝对是大好事,每年能节省的军费开支,就相当可观了。”

    “其实不妨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老大人你看,大宁都司生产的东西这么多,光是一个北平城,未必能消耗掉,您老觉得该如何是好”

    &n



第112章 朱老四的好日子来了
    强者修路,弱者修墙!

    刘三吾反反复复,念叨这八个字,却是越念越觉得有道理。越念越觉得涨志气!

    大明很强吗

    如果说在洪武二十年之前,刘三吾还有所犹豫,最多说堪比汉唐,可现在,他就敢说远迈汉唐了!

    大元被灭了,不但灭了,还把大元的皇帝驯服了。

    不但驯服了大元皇帝,还在漠南站稳了脚跟。

    要知道即便以汉唐之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更遑论在上面广种油菜,千里油菜田,花团锦簇,烈火烹油,恰如当下的大明,蒸蒸日上!

    身为强者,岂能靠一道墙来自保

    而且历代修墙,是因为无法驯服鞑虏,现在不同了,已经找到了驯服鞑子的办法。柳淳给他的小册子,就在手边。

    既然鞑子都能驯服,又能在漠南立足,需要的就是互通有无,让商贾顺利往来,财货两通……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修路,路之所及,力之所在!

    “对!真是太有理了!”

    足足花了一个晚上,老先生仔细思量,把前前后后的关系,都想通了……他立刻拟了一份自认无懈可击的奏疏,让人用八百里加急,送去了京城……

    刘三吾的这道疏,可是不一般!

    在宋濂死后,大明文坛已经没了领袖,德高望重,人品端正的刘三吾,就是当下士林的一杆旗帜。

    老先生受命前往北平办案……明眼人都知道,这又是锦衣卫掀起的一场大狱,会牵连多少无辜,谁也说不好。

    大家伙只能祈祷老先生能顶得住压力,尽量多活一些人。

    谁也想不到,这次的案子,居然还没开始,就被化解的无影无踪。

    北元从皇帝以下,数千贵胄,悉数接受教化,愿意重新做人,再去追究什么通敌,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

    即便真有那些卑劣的商贾,抓出来严办就是,想要牵连无辜,是绝不可能!

    文宗当真是厉害!

    姜还是老的辣!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春风化雨啊!

    当世之上,能从锦衣卫手底活人的,唯有老先生一人!

    ……

    刘三吾还没回京,却已经被捧上了天。

    老先生的奏疏,自然会得到无数支持。

    区区几天的功夫,就有二十几道奏疏送到了通政司。

    身为最勤劳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岂能不知!

    面对千篇一律的放弃修墙,全力修路的主张,老朱嗤之以鼻!

    “一群腐儒,狗屁不通!”

    太子朱标心情不错,刘三吾顺利完成了他的嘱托,救了无数人,朱标当然要替老先生说话。

    “父皇儿臣以为未尝没有道理,只是人云亦云,未免不妥,可也足见人心所向!”

    “放……算了,大好的日子,不骂人了。”朱元璋黑着脸,用责备的语气,考问道:“你也去北平巡边过,父皇问你,这边墙有何用处”

    “自然是区分华夷,保护大明百姓了。”

    “哼!”朱元璋哼了一声,“不求甚解!长城边墙,至少有三个作用,其一是预警,长城依山势而建,上面有几丈高的烽火台,若是鞑子入寇,立刻点燃狼烟,可以提醒将士,立刻御敌;其二,是防御,依托数丈高墙,可以抵御小股鞑子入寇,保护百姓安全;其三,那就是发起进攻,边墙宽有数丈,上面能行军走车,若是鞑子入寇,可以迅速集结人马,给予反击。而且在长城周围,还可以建造墩台,仓库,作为囤积粮草军械之用,以支应大军前出大漠,痛击鞑虏!“

    朱标听完老爹的话,频频点头,“父皇真是高见,孩儿茅塞顿开!”

    朱元璋更生气了,摇头道“这不是朕的高见,而是有人跟朕讲的!”

    “哦那这个人是谁他有这样的见识,应当重用才是!”朱标傻傻道。

    “呸!朕恨不得砍了他的狗头,挂在城门上示众!”老朱脸色铁青,用力敲着书案,咚咚作响!

    朱标很晕……从一开始就晕乎乎的,老爹这是怎么了,好像肚子里有一股邪火,是谁把他气成这样

    通常按照老爹的脾气,敢惹恼他的人,不管多大的功劳,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可为何看老爹的样子,拿这个人又没有什么办法。

    究竟是谁,有如此本事啊

    朱标满脸好奇。

    “你真不知道”朱元璋怒冲冲问道。

     



第113章 有土才真豪
    辽东和大宁,都是新进纳入版图的疆域,而北平则是传统的军事重镇。这三块连在一起,有多庞大,去地图看看就清楚了。

    朱棣成功超越了二哥和三哥,跃升到了藩王的第一序列!

    真是牛大发了!

    朱标张了张嘴,有心谏阻,但是话到了舌尖儿,又吞了回去,父皇的安排,肯定有深意,与其做无用功,不如回去看小说,自从回到了京城,要十天才能送来一次,若是一不小心看完了,就要等九天!

    真是苦恼啊!

    该想办法把罗贯中给弄到京城,放在眼皮子底下,让宫里侍卫看着,看他还敢偷懒不!

    ……

    旨意来回,是需要时间的。柳淳抽空把老爹柳三叫到了大宁城。

    爷俩早早爬起来,青衣小帽,骑着毛驴,也没带着别人,径直出了大宁城,沿着大凌河向东北方向前进,大约走了二十里路,柳淳扯住了小毛驴,他徒步上了一处高耸的土岗,向四周望去。

    “爹,你看这里的环境如何”

    三爷眯缝着眼睛,审视脚下的土地。

    大河流过,两岸树木密集,怪石很多,再往远处,就是相对平坦的土地,很是辽阔。河水清冽湍急,偶尔还能看到鱼儿跃出水面,天空不时飞过野鸡。

    葱葱郁郁,很是不错!

    “是块好地方!你让我看这个干什么不会是想要买下来吧”

    柳淳哈哈大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不过不用买了,因为已经到手了!”

    “什么”

    三爷大惊,“我说,你小子把这一片土地都买下来了”三爷指了指河流的北岸,好大的一片土地。

    “准确说是两岸,全都是咱们的!”柳淳笑得比油菜花还灿烂。

    “啊!”

    三爷吓得差点坐下!

    奶奶的,这小子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惊天动地,吓死个人!

    “两岸的土地,怕是有几十万亩吧”

    柳淳耸了耸肩,“没仔细算过,但是加上荒地,应该超过一百万亩!”说这话的时候,柳淳充满了自豪。

    土豪,土豪,有土才能称得上豪!

    他现在就是标准的土豪一枚!

    “你小子真是个疯子……不过爹很满意!”

    三爷扬天大笑,用粗糙的大手,不停拍儿子的肩头,仿佛要把他拍趴下!

    一年前,父子俩得到了吕家的几百亩田地。

    柳淳执意拿出来雇佣工人,而三爷一度想不通,凭什么把到手的土地分给别人

    才短短的一年时间,五百亩变成了一百万亩!

    足足增加了两千倍!

    奶奶的,就算抢劫,也没有这么快啊!三爷就像是被凭空掉下来的大肉饼砸晕的乞丐,都不知道从哪下口了。

    “臭,臭小子!这么多地,你有什么打算不要不要全都种上油菜”
1...3637383940...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