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渐渐的,还有人听得泪流满目。

    讲的实在是太好了,说到了心里去,终于有人把我们当人看了。

    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蹇先生也!

    可是外面的朱棣却眉头紧皱,拧成了一个大疙瘩儿!

    蹇义老匹夫在说什么?

    不分贵贱,不分上下,人人都有真心,都有良知!

    呸!

    朕让你告诉太监们,遵守纲常,把君父放在最上边,老老实实给君父当爪牙鹰犬,你却告诉他们,做一个好人!

    朕,朕要你何用?

    朱棣简直想冲进去,直接把蹇义给废了……可是他猛地扭头,却发现柳淳正在努力绷着,免得笑出来声来。

    是他,就是他搞鬼!

    朱棣猛地扭头,在柳淳耳边气哼哼道:“跟朕过来!”

    他们两个到了寝宫,朱棣都没有坐下,就直接发飙了。

    “柳淳!你跟蹇义说了什么?你到底是怎么怂恿他的?”

    柳淳两手一摊,简直冤枉!

    “陛下,起用蹇义是您的旨意,派去接蹇义进宫的,也是三千营的人马,从头到尾,臣都半点不知道。他进京之后,也仅仅见了方宾一面。陛下若是觉得方宾是我的人,去游说蹇义,陛下只管捉拿方宾就是了,大不了严刑拷问,问问他,到底跟蹇义说了什么。”

    柳淳说得从容不迫,坦然无比。

    没错,就是这么自信!

    他说完之后,朱棣也傻了。这些事情他都知道,而且他知道的还比柳淳更详细。可问题是朱棣想不通啊,既然没有柳淳使坏,这个蹇义怎么会讲这些东西?

    说实话,朱棣越想越觉得糟心。

    如果知道蹇义说这些,还不如让柳淳安排人,教导太监们数理化呢!

    相比之下,这个“致良知”的学问,简直比“科学”还要可恶一百倍!

    还说人人都有良知,这不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吗?不就是人人皆有佛性吗?

    这套说辞到底是怎么来的?

    怎么就有那么大的魅力?

    瞧瞧那些宦官,听得涕泗横流,五体投地。

    朕给了他们那么多恩典,让他们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他们怎么就不知道感恩戴德?反而窃取宫里的东西。蹇义普普通通的一番话,就让他们感激涕零?莫非这老货有什么蛊惑人心的手段?

    他是明教妖人?

    还是白莲教的人?

    朱棣愤怒冲天,可是在无穷怒火之外,还有更多的困惑……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柳淳,你给朕说清楚,只要你能替朕解惑,朕……就不追究你的罪过了。”

    柳淳哭笑不得,“陛下,您要是觉得臣有罪,就赶快治罪,可千万别这么说,实在是影响臣的形象!”

    啪!

    朱棣气得一拍桌子,“柳淳,你也跟我过不去是吧?朕让你说清楚,蹇义这套东西的来源,你还想抗旨不成?”

    见朱老四真的怒了,柳淳也不好废话,只能道:“陛下,其实这事情并不复杂,臣斗胆问一句,自从孔夫子创立儒家以来,这圣人学问,可是一成不变过?”

    朱棣微微摇头,其实儒学时刻都在变化……孔子所讲和孟子的东西就不一样,等到董仲舒天人三策,将儒家推上了显学的宝座,已经和孔孟之道相去甚远了。

    接下来两汉的儒者,唐宋的大家,乃至朱熹的理学……他们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做出调整,千百年下来,儒家已经变得纵然孔夫子复生,也未必认得出来了。

    所以说,纠结孔孟之道到底是什么,根本就没有半点意义。

    或者说,孔孟之道的核心精髓,不是仁义纲常,也不是王道爱民,而是强大的适应能力。

    面对着不同的环境,努力适应。

    “总而言之一句话,陛下,食大时代变了!”

    朱老四脸黑如锅底儿,怒火三丈高。

    他真是气坏了。

    见朱老四五官扭曲,气到裂开,柳淳还有点不忍心,好友如此,也该给他想个办法才是。

    “陛下,要不就说蹇义老迈昏庸,讲得不好,把他赶回家里就是。另外再挑选一个合适的人,教导宦官?”

    这个办法很不错的,只可惜,朱棣半点兴趣都没有,他摇了摇头!

    “柳淳,你这是让朕自打嘴巴!朕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那……陛下莫非想杀了蹇义灭口?”

    “呸!”朱老四狠狠啐了一口!

    “要灭口,杀一个蹇义就够了?还有那些奴婢,还有你!你也听到了!”朱棣简直后悔到了抓狂。

    或许这就是报应吧!

    让你提防着柳淳,生怕他染指内廷……结果怎么样?弄了个更讨厌的,更让你崩溃的。

    朱棣甚至能想象到,如果所谓“致良知”之学大行其道,天下人皆以自己的心为准则,那时候谁还会尊重天子,谁还会把自己视作君父?

    这可不是搬起砖头砸脚面了,简直是剁下了自己的大腿,然后照着自己心口来了一脚!

    实在是太憋屈了。

    到底要怎么办才好?

    朱棣觉得自己的头发,正在迅速减少,这实在是太难办了。

    朱老四沉吟良久,才缓缓道:“去把亦失哈叫来,朕要问话。”

    不多时,亦失哈赶来了,见礼之后,朱棣就问道:“你觉得蹇义讲得如何?”

    亦失哈迫不及待道:“皇爷,蹇公宏论,真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啊!奴婢活了几十年,总算活明白了!皇爷真是有识人之明,奴婢叩谢皇爷!”

    亦失哈不是撒谎的人,此刻朱老四的脸,有点变形了……




第893章 太师千金的大婚
    于谦朋友不多,要是算起来,首推就是朱勇,他们俩一文一武,一白一黑,一丑一俊,无论怎么看,都天差地远。

    可他们就是能玩到一起去。

    “成了!你可真干了一件大事啊!”于谦欣然拍着朱勇的肩头,他很少有情绪外露如此明显的时候,朱勇被兄弟夸奖了,发出了憨厚的笑容,摸了摸脑门,费解道:“我说于谦,你怎么就想到了,那个蹇义会对传习录感兴趣呢?”

    于谦哑然,“我告诉你啊,在师父的书房里面,有两大类学问,一类是自然科学,一类就是社会科学,这点你知道吧?”

    朱勇点头。

    于谦继续道:“在社会科学里面,师父把传习录放在了最下面!”

    朱勇瞪大了眼睛,“什么意思?难道说传习录在师父那里,都拿不上台面?”

    于谦摇了摇头,叹道:“根据我的推断,越往上,就越是背离儒学,勉强算起来,传习录的内容,其实更接近孔孟所说的真儒。”

    良知如镜,明辨是非。

    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讲的是人应该根据善恶是非,做出符合道德的决定,重义轻命,这才是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而经过汉唐儒者,尤其是理学的扭曲,儒家的是非对错脱离了人性,变成了所谓的纲常天理,成了一个死物,人要为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活着……很显然,从一开始,理学的根基就是有问题的,是经不起推敲的。

    柳淳也是有计划的,他先提出科学,冲破儒家的桎梏,然后再完善学科,建立起全新的体系。

    只不过在思想领域,并不是柳淳擅长的,他把前世的许多学派主张都写了出来。但是该怎么落实,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身为嫡传弟子,于谦自然是看到了这些东西。

    这小子也是一肚子主意,他觉得与其凭空猜测,不如实验一番,看看反应如何。

    因此他先选了看起来最不离经叛道的传习录,然后授意一些人,把书籍拆散,改头换面,分发出去,吸引人们加入讨论。

    尤其是一些名儒旧臣,要特意关照。

    不光是蹇义,还有其他人,也都拿到了。

    只是让于谦惊讶的是,传习录的威力恐怖如斯!

    蹇义在看过之后,瞬间成了忠实的信徒。

    私下里他说,倘若能见到传习录的作者,愿意伏身叩拜,尊为师长。自从柳淳提倡科学以来,儒家式微,被打得七零八落,节节败退。

    所有儒者都在苦心思索,想要找到打败柳淳的办法。

    只可惜大家不管是求诸圣贤,还是闭门悟道,都拿不出说得过去的好办法……直到传习录出现!

    有了这本神书,即便打不赢科学,也足以保住儒家的一口气了。

    蹇义觉得能写出传习录的人,一定是以为硕德鸿儒,而且此人精通儒释道,将三家之学,融会贯通,已经是当世圣贤。

    他要是愿意站出来,登高一呼,立刻就会形成新的学派……只是可惜,这位高人不愿意露面,只能眼睁睁看着柳淳得意洋洋。

    “既然你不愿意露面,那我就把你逼出来!”

    蹇义这次在内书堂耳朵第一课,就以心学开篇……他知道有些莽撞,有些不顾后果,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做事情就不能不冒险,付出代价也是应该的。

    只不过蹇义也没有料到,心学杀器一出,首先就把内廷诸珰撂倒了,而且还是迅速撂倒一大片。

    原本上学是很枯燥的事情,可是蹇先生讲的心学,丝毫不让他们感觉到艰难。

    太监们第一次发觉,原来他们虽然丢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东西,可是他们依旧是人,依旧可以活得有尊严。

    世上还有那么一门学问,并不歧视他们!

    蹇义讲到了第三天,已经不是这些大珰了,就连寻常的宦官都跑来听讲,他们如痴如醉,爬着窗户,伸长脖子,那个用功的劲头,简直让好多读书人汗颜。

    而且心学很快走出了宫廷,在文臣儒者中间,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太师,您老人家瞧瞧,这篇文章能在大明日报上面刊登不?”

    柳淳扫了一眼,这是一篇比较全面评价心学的文章,其中不乏溢美之词。按照出版条例。像大明日报这种顶级官方报纸,头版头条,涉及到重要领域,需要内阁核准。

    杨士奇有权作出决定。

    只可惜,这篇文章超出了杨士奇的承受范围,必须请柳太师决断了。

    柳淳挠了挠头,他也是爱莫能助啊!

    朱老四早就气炸了。

    柳淳很清楚皇帝陛下的状态,就连亦失哈那个工具人都被心学迷倒了,朱棣要是下旨禁心学,保证会天下大乱。

    可要是不管,就这么任其发展,后果也不是朱棣乐见的。

    皇帝陛下很为难,柳淳却很欣喜。

    头些时候,朱老四总觉得柳淳要夺他的权力,一直别别扭扭的。

    现在蹇义跳出来,心学风靡,至少告诉了朱老四一点,柳淳或许不是人,但其他人是真的狗!

    这一点就足够了!

    “杨学士,这篇文章是对是错,我也不好说。如此发表了,未免草率。”说着,柳淳拿起毛笔,除了题目之外,其余全数涂黑,看得杨士奇都傻了。

    “太师,光有个题目,可怎么刊发啊?”

    柳淳轻笑,“有个题目,让大家讨论,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放在头版,放到第四版,找个不显眼的地方。对了……接下来内阁有什么事情,暂时都交给你了,我要去操持女儿的婚事。”

    杨士奇瞪圆了眼睛,姓柳的,你可不能跑了啊!

    这种关键时刻,你柳太师不在前面顶着,我们这些小胳膊小腿的,还不粉身碎骨啊!

    不行,绝对不行!

    杨士奇刚想说话,柳淳就已经摆手了,“杨学士,这可不是我的意思,是皇后娘娘吩咐的。而且……杨学士要是觉得害怕,不妨把心学的一些内容,也送给皇后瞧瞧。”

    柳淳交代了最关键的一句,就潇洒离去,挥挥衣袖,留下满地鸡毛!

    ……

    大明乱了,内廷乱了,外廷乱了,舆论乱了,朝野都乱了,在一片混乱之中,柳府却是欢天喜地,张灯结彩。

    柳太师的掌上明珠,皇后娘娘的干女儿,即将下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于谦!

    消息传出,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于谦算什么东西?

    有官职在身吗?

    有什么功绩?

    家世如何,长得如何?凭什么能娶到太师之女?

    这小子简直祖坟冒了青烟!

    要知道馋柳家女儿的人,能从北通州排到南通州。

    过去大家伙知道太孙有意思,他们不敢自讨没趣。

    可现在太孙殿下竟然被一个无名小子给击败了,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于谦!

1...465466467468469...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