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她跪倒施礼,徐皇后眉开眼笑,十分满意。
随手掏出了一对玉镯,直接给干女儿带上了。
“这是从宋代皇宫里流出来的,当年我爹攻克北平,就拿了三样宝贝,其中就有这对镯子。等我出嫁的时候,他给我当嫁妆……本来我是想给自己女儿的,可谁能料到,我的女儿……”徐皇后神色黯淡,想起了失去的孩子,不免伤心,可是很快又笑了。
“不说那些了,你就是我的亲女儿,以后有娘给你撑腰,谁也别想欺负你!”
有了徐皇后大包大揽,柳芸可是心花怒放。
其实以她的本事,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
“娘……你看上一次于谦当了中书舍人,没几天就被下狱,到了现在还是个白身,是不是……”
徐皇后大笑,戳着柳芸的额头,忍不住道:“还没过门,就替丈夫着想,这点和娘真像!”
柳芸嫣然一笑,“正因为如此,陛下才敬重娘亲啊!”
徐皇后笑道:“没错,老百姓常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这话虽然无情,却也不是没有道理。成婚之后,有了新的家。如果还处处念着父母兄弟,尺寸拿捏不好,不把夫家当回事,这日子是过不下去的。”
徐皇后沉吟片刻,突然来了主意。
“直接安排官位,怕是不合规矩,而且也委屈了于谦。我跟陛下说一声,现在不是要给宫里的太监找师父吗?就让于谦教导他们。丫头,我告诉你啊,别看那帮太监腌臜污秽,外人都瞧不起他们,但是他们每天陪着天子,知道的事情特别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还是绰绰有余。”
“让于谦教导他们三年,结下一份人情,日后他会受用无穷的。”
徐皇后是真的被太监气坏了,也是真的把柳丫头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什么话都说了出来。
柳芸听得乐开了花,眼睛弯弯,比月光还皎洁。
很显然,教导内廷太监,这是个一本万利的事情,于谦已经继承了柳淳的衣钵,拥有太师一系庞大的人脉和力量,再跟宦官交好,这往后简直是所向睥睨啊!
别说三年了,就算再花三年,那也值了。
“女儿代女婿多谢母亲恩典。”
事情被愉快确定了,柳芸迫不及待,去告诉于谦。
于谦这些日子都躲在家里看书,他深知低调的道理,外面风雨凄凄,像他这样的雏鹰,最好还是不要吸引凶猛猎手的目光,安安静静当个宅男就够了。
只不过宅男也不是好当的,他必须耳聪目明,小心翼翼。
“皇后娘娘答应了,让你教导所有宦官,怎么样?这个活儿还不错吧?”
于谦放下了手里的书,笑呵呵道:“当然好了,只不过这事情未必是我一个人的。”
柳芸吃惊了,“怎么,还要给你找个副手?”
于谦仰天大笑,点了点师妹的额头。
“想什么呢?是我给人家当副手。”
柳芸不干了,她嘟着嘴唇,怒道:“凭什么?谁还能比你更合适啊?”
于谦哭笑不得,“师妹啊,你可别这么说,传出去会被笑话的。而且对方也的确有资格教导宦官。”
“谁?”柳芸好奇道。
于谦想说,却又顿住,拿过来纸张,在上面写了两个字。
柳芸一看,忍不住惊呆了。
“是他?那宦官不是惨了吗?”
第891章 红脸长髯偃月刀
“你怎么知道是这老货回来了?为什么不能是道衍呢?”
于谦哑然,“师妹,你怎么会想到道衍啊?”
柳芸嘟着嘴,“当然是他够狡猾,也够厉害,足以和父亲掰手腕。有他在,内廷就不会落到父亲的手里。”
于谦笑得很开心,师妹的确够聪明,能一眼看出这次的事情,是师父和陛下之争,已经胜过太多的须眉男儿,只可惜,她到底是想得简单了一些,没有抓住真正关键的东西。
“以师父的高明,就算道衍也守不住内廷,因此必须选个更厉害,更难缠的才行。”
柳芸吓得张大了嘴巴,惊骇到不行。
“这天下间还能找到比我爹更厉害的?”
于谦大笑,“师父才学人品,固然超凡脱俗,可我大明亿万百姓,里面的高手不计其数。陛下更有识人之明。这老货东山再起,是的确会给师父带来麻烦的。”
柳芸没有继续问下去了,小小的于谦都能耳聪目明,老爹那个级数的狐狸,更不在话下,不如就瞧着热闹吧!
十天的功夫,转瞬即逝,一驾马车,一队士兵,一个白头老翁,回到了京城。
面对着高耸的城门,老头坐在车辕上,举目眺望,竟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莫非是在梦里吗?
他竟然还能返回京城,也实在是够玄幻了。
而更扯淡的则是他的任务……教导内廷宦官,如果说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他的估计,在圣旨上,一句很特别的嘱咐,更让他迷糊。
天子居然告诉他,要以纲常忠义之道,圣贤之学,砥砺教化,让内廷宦官明晓忠君之道,实心用事。
这里面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圣贤之学!
什么圣贤之学啊?
现在整个大明朝,都在提倡科学,偏偏要宦官学习圣贤纲常……陛下啊陛下,您可真干得出来!
老头很轻松嗅出了异样的味道,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抗旨不遵吧?他进了城,从前的府邸早就被没收了,只能住在馆驿。
只是让他意外的是,竟然有人来拜访他,虽然是掌灯之后,鬼鬼祟祟赶来的,也让他颇感意外。
“方大人,老朽无官无职,偶尔回京,还不知道前途如何,你又何必来趟浑水?”
话说的不客气,甚至带着一丝轻蔑,可是来人却半点不生气,反而欢欣鼓舞。
“老大人能返回京城,我们这些人的心里都有底儿了,而且陛下将内廷交给老大人,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您可是天子信任之人。日后大家伙都要仰仗着老大人周旋。”
蹇义翻了翻眼皮,没错,朱棣找来的教师爷就是曾经被他赶回家里的蹇义,那位曾经的清流领袖。
说句实话,能得到重新起复,就连蹇义都很迷惑。
只不过历经了起落之后,他也变化了许多。
“方大人,老夫只是奉旨教导宦官,绝没有统御内廷的道理。更遑论替谁周旋?一句话,老夫进京,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方大人,你怕是想多了!”
方宾暗暗叹口气,果然,挫折让人进步。曾经耿直忠厚的蹇义,也变得狡猾老辣起来,而且言语中,透着刻薄,想利用这老头,还挺麻烦的。
“老大人过谦了,是晚生不会说话,让老大人误会……说起来,事已至此,内廷是彻底元气大伤,恐怕难以负担事务。内阁的担子又重了几分。如今太师既执掌内阁,又兼着吏部尚书的衔,要负责的事情也太多了,哪怕是铁打的身体,也未必能承受得起……”
方宾没有说下去,可谁都听得出来,柳淳兼掌内阁和吏部,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过去他们是没机会,可这一次内廷损失惨重,出于平衡的目的,拿掉柳淳的职位,在文官体系中掺沙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且从方宾的目光之中,蹇义还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吏部尚书,莫非要落到自己的头上?
稍微想了一下,蹇义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这时候的朝局已经和前些年完全不同了……老臣纷纷凋零,内阁独大,别说柳淳了,就连其他几位阁老,都位列六部尚书之上。
哪怕是六部之首的吏部,也没什么滋味。
而且这帮人要推自己,重要有个理由吧?
“方大人,老夫在家的几年,每日耕田读书,我只知道种多少种子,收获多少粮食。至于其他的,老夫一概不知。”
方宾暗暗咬牙,这老货是真的越来越狡猾了,还没等自己说话,就先堵死了门户。
他沉吟片刻,咬了咬牙,干脆道:“老大人,请恕晚生直言不讳。不光是内廷,之前几位御史也犯了错,陛下已经降旨,让太师彻底改革都察院。到了现在,唯有老大人能庇护大家伙了。您要是不想办法保护御史,这十三道御史,六科给事中,就要成为柳太师的鱼肉,任凭宰割了。”
总算说出了实情,蹇义心中暗暗赞叹。
哪怕柳淳权倾朝野。依旧是明枪暗箭,什么事情都有,丝毫不能懈怠。毕竟上蹿下跳的人太多了。
“方大人,老夫进京,看起来是一脚踏入了是非圈子啊!你先回去吧,容老夫思索一番……我这路途疲乏,一身的老骨头都要散架子了。”
说着,蹇义还伸了个懒腰,骨头节发出疲惫的响声。
方宾见蹇义如此,果然不敢多说,就起身告辞。
等他走了,蹇义直接告诉下面,他要专心养精蓄锐,等着面君,不管任何人,他都不想见。
两天的功夫,蹇义休息不错,却没有等到朱棣的召见,相反,他直接接到了命令,要去内书堂,给宦官上课。
蹇义不敢迟疑,急匆匆上任。
等他赶到之后,以木恩和亦失哈等人为首,足有上百位太监已经等在了这里。注意啊,这些都是有头有脸,管点事情的,至于寻常的小宦官,根本没有资格。
他们一个个躬着身体,弯成九十度。
“学生们拜见先生!”
面对此情此景,蹇义的嘴角抽搐,还真是刺激啊!
过去他们清流是最厌恶宦官掌权的,现在他竟然成了宦官的师父,要教给他们怎么做事。挑战还真是不小。
好在蹇义已经历练出来了,他沉声道:“都不用客气了,老夫现在就给你们上第一堂课。”
蹇义迈步进去,他的随从提着一个木箱,紧紧跟随。
等所有人都坐好最后,蹇义把手按在了箱子上。
“尔等舍弃一切,侍奉天子,贵在一个忠字,处事做人,首在义字!老夫第一堂课,就给你们带来一位忠义的表率。尔等对着他的神像,好好看半个时辰吧!”
说完,蹇义恭恭敬敬,请出了一尊神像,这位大红脸,长须飘飘,一口青龙偃月刀,寒光四射,好不威风……
第892章 心学的无穷魅力
关二爷眯缝着丹凤眼,俯视着眼前的内廷诸珰,端得威风凛凛,就连头上的绿缎子扎巾都鲜艳了许多。
拜近些年发达的印刷业所赐,三国演义的流传速度,比起原本还要快了许多。关二爷早了许多年,登上了关圣帝君的宝座。
社会上甚至形成了“关学”,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许多年轻人都效仿桃园三结义、热闹的程度,柳淳都有些羡慕了,他甚至琢磨着要不要写本西游记,弄出一个六,呃不,是柳学!柳学!
也省得大家伙都跑去罗大大的坟前瞻仰,弄得老家伙死得都不甘心。
没错,伟大的《三国演义》作者,著作等身的码字工祖师爷,疑似《水浒传》作者,罗贯中罗大大已经在几年前永远离开了他热闹的写作事业,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依旧笔耕不辍,他曾经动情说过,如果给老夫一个选择的机会,他宁可折寿二十年,也不要认识柳淳!
没法子,老爷子死的时候,手都成了鸡爪子,被一群他惹不起的人,催更了十几年,换成谁都要疯啊!
不过罗老头还是可以稍微骄傲一下,毕竟他的作品已经成了这个国家,所有百姓的共同记忆。
哪怕是蹇义,他在教导诸位太监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关二爷。
在凝视半个时辰之后,蹇义才徐徐开口。
“老夫让你们学关羽,是让你们明白两点,侍君要忠,为人要义,时刻将忠义挂在心头,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只要把这两条守住了,就没人可以瞧不起你们,更没人会小觑你们。做人做事。无愧良知、何为良知呢?”
“良知就是不虑而知者,就是天性,就是良心,就是一点真心!”
蹇义抑扬顿挫,开始宣讲。
下面的诸珰老老实实,乖得跟小学生差不多,一个个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半点不敢疏漏……只是除了他们之外,在内书堂的外面,还有两个人,同样在听着。
朱棣背着手,满脸含笑,斜了下身旁的柳淳,开心坏了。
“你小子素来善于给朕挖坑,这一次朕也给你挖个大坑!蹇义作为知名老臣,又是曾经的清流领袖。如今让他教导内廷,而且还是以纲常之学,圣人之道,早晚内廷会变得更加强大,变得足以和外廷分庭抗礼。”
朱棣心中暗暗思索着,越想越高兴。还不是扫视柳淳,想要看看他的反应,给自己找点乐子。可奈何柳淳就是一张扑克脸,一对死鱼眼,半点看不出来情绪。
“你就装蒜吧!别看你表面安静,但是心里不定怎么起复波澜呢?
朱棣这么想着,他仔细听蹇义所讲,可渐渐的,朱老四的眉头皱了起来。
不对劲儿啊!
这是圣贤之道吗?
“做人求真,做事踏实。做学问就是致良知,该如何做学问呢?四个字:知行合一!”蹇义满面红光,声音清朗,宛如来自天堂的教化,黄钟大吕,不同凡响。
“不分贵贱,无关上下,人人皆有一颗真心,一点良知。在世上修行,做官做事,求取学问,就是求这一点良知。怀揣良知,人人皆是圣贤,人人都是自己的神明……尔等身为宦官,世人常有鄙夷之词,可尔等莫要忘了,纵然是宦官,也有狸猫换太子之中的忠良陈琳。尔等有福读书求索,增长本事见闻,就该力求做一个让人敬重的好人。老夫教书,就是要和你们一起,寻找这一点良知!”
蹇义滔滔不断……下面的宦官侧耳倾听,不敢有半点疏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