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小老头连连点头,“请纪爷放心,我立刻通知下去。”

    等小老头走了,纪纲这才缓缓露出了笑容。

    以他看来,这一次就算不能全胜,也足以要柳淳的半条命了。

    “柳太师,你可千万别认输!我真想看看你,还有什么好招!”

    纪纲咬着牙齿,恶狠狠道。

    只不过纪纲不知道,这时候已经有一批使臣进入了应天,这里面有伊王的人,有齐王的人,有楚王的人,有庆王的人……曾经被分封出去的藩王全都出动了。

    包括太子朱高炽,还有定国公徐增寿,也在其中。

    他们共同向朱棣表示,愿意接受大明的纸币,作为大宗结算货币!

    这个消息公布之后,整个江南都沸腾了。

    原本看空纸币的那些人犹豫了,谁说纸币成了废纸?这不是有人认可吗!想要购买海外的货物,金银不管用了,必须要纸币才行!

    市面上一团乱,而朱棣却是欣喜若狂,“卿等不愧是朕的羽翼,大明藩篱,很好!非常好!”朱老四盛赞这帮人,看起来分封他们去海外,的确是一招妙棋。

    正在朱棣宴请众人的时候,突然有人到了朱棣耳边,嘀咕了几句,朱棣顿时大喜,连忙起身去了偏殿,柳淳正等在这里。

    “陛下,刚刚马和送来了消息,他已经发现了纪纲的踪迹,等着陛下一声令下,就去抓人!”柳淳从容笑道。




第921章 纪纲落网
    “这个畜生!”

    朱棣恶狠狠咬牙,恨不得立刻把纪纲抓过来,给生吞了。

    “朕万万没有料到,他竟然是一条反咬主人的恶犬,朕要亲手扒了他的皮!”

    皇帝陛下气成这样,柳淳还能说什么,赶快下令,让人去办了。

    就算纪纲有通天彻地的本事,他也逃不掉了。

    朱棣虎坐在位置上,怒火三万丈。光是一个纪纲还不够,还要杀了他的三族,一个也不留!

    柳淳翻眼皮,瞧了瞧朱老四,忍不住道:“陛下,其实今天的结果,也不是没有料到……陛下乃是钓者,纪纲不过是鱼肉罢了!”

    此言一出,朱棣的老脸立刻变得通红。

    没错,皇帝陛下脸红了。

    像纪纲这种人,说白了,就是个马桶。

    朱元璋已经用过了两个马桶,毛骧、蒋瓛,锦衣卫指挥使就是干这个的,纪纲也不例外,只不过他超常发挥,竟然掀起了一场金融动荡,给朱棣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能有如此成绩,纪纲也足以傲视前辈了。

    “柳淳,你现在越来越过分了,这话也是你一个臣子能说的?”朱棣迟疑了半晌,愤怒质问。

    柳淳咧嘴苦笑,“陛下,臣诚然惭愧,臣为相多年,年老体弱,心力交瘁,到了今日,臣已经是精疲力尽,时日无多,臣乞骸骨,颐养天年……”

    “你闭嘴!”

    朱棣真是气坏了,姓柳的想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事到如今,他是跟自己摊牌了。

    “好!朕会成全你的,这天下英才辈出,没了谁都一样!”

    柳淳暗暗松了口气,总算能摆脱沉重的政务,做点随心所欲的事情了。

    背负着天下,背负着几百年的历史进程,真的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时候。如果再穿越一回,柳淳是不会再当什么救世主了。

    能称心如意过一辈子,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这才是真正的爷们!

    他满心盘算着,却没有注意到,朱棣眼神之中的冷笑。

    姓柳的,以为就你聪明是吧?

    朕会放你走的,却不会让你称心如意。

    没错,这个天下没了谁都一样,不光是你,或许也包括……朕!

    朱棣眼神闪烁,他已经五十多了。

    朱棣扪心自问,自己的体力和精力,都远不如老爹朱元璋。

    早年就藩,亲自领兵,征讨大漠,朱棣的身上也留下了不少的病根,像是胃病,还有风湿,都严重折磨着朱老四的身体。

    或许朕也该把国政交出来,过两天舒心的日子,尤其是要盯着姓柳的,不能让他胡来。

    这对君臣,绝对是彼此最佳的损友,没有之一!

    且不说柳淳和朱棣,在另外一边,纪纲不断搜集各方资料,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事实上,他也睡不着觉了,巨大的压力,病痛的折磨,都在摧残他的身体。

    “这是五百年的老参,很补气的。”

    一个不到三十的女子,对着纪纲,笑呵呵道。在她的手里,端着一个药碗,满脸的笑容,仿佛在说,大郎,该吃药了!

    纪纲只是斜了一眼,就摇了摇头。

    “是药三分毒,不喝兴许还能多撑一些日子,喝了,反而不好。”

    女子迟疑了片刻,终于把药碗放下,甜甜一笑。

    “你我相识多年了,同床共枕,彼此交心,你怎么还提防着我?”

    纪纲哑然,“我这个位置上,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怎么敢大意?万一你把我绑了,送去朝廷,换一个荣华富贵,那该如何?”

    女子忍不住摇头苦笑,“我的祖上死在了朱皇帝的手里,我跟朱家不共戴天之仇,谁都会投降朱家,唯独我不会。”

    纪纲满脸含笑,看着这个女人,他却不相信。

    此女是方家的后人,她的祖上的确死在了朱元璋的手里,而且还是死得不明不白那种。只不过几十年过去了,她甚至连祖父都没有见过,哪来那么大的仇恨?

    说到底,还是被利用的棋子罢了。

    她是棋子,那自己呢?

    或许也是个棋子吧!

    想到这里,纪纲竟然有些落寞。

    他费尽了心机,堵上了一切,可就算赢了,又能怎么样呢?

    “方姑娘,跟着我一起去海外吧,我们找一处人迹罕至的海岛。”

    “去海外?”女子仿佛听到了最好笑的笑话似的,咯咯笑了起来。

    “我说纪纲,你脑子是不是坏了?你要是真这么想,又何必兴风作浪呢?”

    纪纲迟疑片刻,是啊,何必兴风作浪呢?

    自己从来就不是甘心默默无闻的人。

    想到这里,他更加落寞,头疼症状越发厉害,太阳穴上的青筋不停绷起,脑子一乱,心也就乱了。

    “罢了,方姑娘,你去告诉三义会的人,放心吧,我会坐镇指挥,势必击败柳淳。只不过接下来还有太多的事情,就不是我能管得了的。”

    女子笑了,“纪纲,这些年,我走遍大江南北,发现人才不少,可是像你一般的豪杰,却是少之又少啊!大人真是人中之杰!”

    纪纲冷笑,“行了,莫要拿说这些了,纪某比起徐钦之流,是强了不少,可也就如此罢了,用不着高抬我。”

    方姓女子听到这话,却也不生气,依旧笑容灿烂……不得不说,她靠着美貌,拿下徐钦,的确是一件非常得意的事情。

    那小子最初根本不想为父亲报仇,只是贪图荣华富贵,想要做一个闲人。奈何落到了自己的手里,她不断讲述自己的心情,追思方家的过往,提到了祖父惨死,提到了父亲为了报仇,如何出生入死,不计一切……

    终于,她把徐钦拉下水了。

    只可惜,那小子本事太差,早早就被柳淳拿下,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方姓女子想到了自己的老相好,竟然略有些失神,她站在了船头,听到有人喊她,这才急忙走过去,准备下船。

    可就在这时候,从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几个庞大的黑影。在码头外面,也有士兵奔跑而来,将码头和港湾的一切悉数包围。

    马和一身盔甲,手里提着宝剑,出现在了船头。

    小小的纪纲,也想跟皇爷斗法,真是不知好歹!

    “大家伙听着,一会儿冲进去,一定要抓活的,别让姓纪的跑了!不光是他,还有他那个姘头!也给咱家一并拿了!”

    伴随着马和一声令下,两艘快船直接冲了上去……



第922章 赐你国姓
    “师相在上,弟子等人拜见师相。”

    柳淳扫了一眼黑压压的众人,摆了摆手,“都起来吧!”

    足足三十几位门下弟子,起身仰望着恩师,不少人鼻子都红了……看着他们,柳淳也微微叹气,他起身走到了刘政的面前,探手拍了拍弟子瘦削的肩头,而后用力捏了捏,尽是嶙峋的骨头。

    “师相!弟子不孝,好些年都没有到师相跟前,尽心侍奉,逢年过节,也没有礼物书信,弟子惭愧!”

    柳淳不爱听了,“我教你们的是做事方法,教你们的是一颗为政之心,却从没有让你们对我这个师父如何!你们这些人走到了今天,都是靠着实打实的业绩,都是靠着自己的本领,这也是为师最为欣慰的事情。”

    柳淳含笑说道,而旁边的汤怀却忍不住道:“师相此言差矣,弟子们虽然薄有政绩,但是没有师相庇护,又岂能平平安安……师相之恩,弟子们铭刻肺腑,一清二楚。”

    他这么一说,顿时触动了不少人的心肠。

    有政绩的人多了,可是位置就那么多,凭什么他们能高歌猛进,还不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庇护着他们。

    多年下来,这帮小子也看得明白了。

    一直以来,柳淳没有把他们调入京城,即便是刘政等人,政绩卓著,在朱棣那里都挂了号。柳淳也没有给他们进京的机会。

    京城六部,鲜有柳淳门下。

    道理何在?

    是柳淳为了避嫌?

    还是有意打压?

    其实都不是!

    道理很简单……在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朝廷户部的能力,始终滞后于地方发展……这是没有办法的,就像是吃出了危险,才能立法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一样,要有了情况,才能被动应对。

    柳淳很清楚,朝廷绝对是滞后的,甚至是严重滞后。

    没有办法,他只能把得意门徒分派到了地方。

    他们之中很多人从知县做起,十年的功夫,有人成为了布政使,按察使,也有人成为了上等府的知府。

    还有不少巡抚。

    诸如刘政,他现在就是应天的户部尚书,分管江南财政。

    而汤怀则是挂着尚书衔,负责长江以南的铁路建设。

    柳淳的这些门徒,都是实力派,权柄大的吓人。

    所以说,这个江山名义是是老朱家的,可实际上,却操纵在柳淳的手里,哪怕他没有这个心思,事实上就是如此。

    “别的也不说了,我现在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你们彻彻底底落实朝廷政令,要各地接受纸币,哪怕是村镇集市,普通百姓,也能放弃对金银的偏好,彻彻底底接受纸币!”

    刘政点头,“师相放心,这一点弟子们早就想过了,落实朝廷的信用货币,解除对金银的依赖,其实是把朝廷的发展和纸币挂在了一起。”

    “这个天下创造了多少财富,就能发行多少货币,而不用受制于金银产量……这是一大进步。唯一的关键就是朝廷如果滥发货币,就会造成严重的通膨,伤损购买力,这个平衡必须把握好……”

    他沉稳地说着,大家伙频频点头。

    汤怀却不爱听了,“行了,师父比咱们看得都清楚,你有什么好点子就赶快说,别扯些没用的!”

    汤怀老脸微红,他也是习惯使然,因为这些日子,不知道跟多少人解释了,所以今天又冒出来了,他连忙咳嗽两声,而后道:“师相,弟子是想建议,朝廷能不能提供保值储蓄!”

    “保值储蓄?”

    刘政道:“就是以粮食作为本位,确保老百姓在这场金融动荡里面,不会损失购买力!”

    柳淳微微含笑,十分欣慰。

    “很好,看起来为师真的没什么可以教你们的了。只要稳住民间,让老百姓接受了纸币,这一场战,我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柳淳果断下令,而这帮门人弟子也纷纷告辞,按照师父的吩咐,下去部署。

    金融改革这种事情,从来都是牟取暴利的好机会。

    如果没有可靠的人去执行,就会落一个打虎不成,反被虎噬的下场。

    很幸运,柳淳手上就有这样的力量。

    各地全都动了起来,地方官吏组织人手深入村镇,张贴告示,进行宣讲……明确告诉所有百姓,谁还敢用金银交易,或者拒绝纸币,都要上报衙门,可以得到重奖。而且朝廷进行金融改革,也和大家没有关系,可以完全放心。

    朝廷始终会照顾大多数百姓,这么多年了,哪一次的改革不是如此?大家伙一定要相信朝廷,相信陛下和太师……

    这些年积累的威望,在这一刻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实货币金融这个东西,说的复杂了,多少本书都讲不清楚。说的简单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只要民间接受了,大多数百姓承认了,就算是白纸一张,也堪比金银!

    这个结果就是代表纸币的交易圈子,越来越大。

    诸如钱多闻等商人,他们的感觉最真实。

    拿掉了金银之后,他们照样采购原料,照样出售货物,照样纳税,照样给工人发钱……整个过程,全然没有影响……你要是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废除金银之后,还增加了商人们的发展前景。
1...483484485486487...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