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最根本的一点,朝廷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扶持实业发展。
原本不能开工的工程立刻行动了,别的不说,光是江南的铁路,就一口气开了五条之多。
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代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而且这些都代表着固定资产,有了这些固定资产打底儿,朝廷就可以发行更多的货币,而不用担心通货膨胀的问题。
可以说,早在多年前,柳淳就提到用债券推动国家建设,直到今天,在这个危机关头,真正彻底铺开了,再也没有任何阻拦。
至于效果,自然是不用说的。
柳淳的连续出击,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或者说,从一开始,三义会就不是柳淳的目标,他只是借三义会之手,来完成最重要的国内改革。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变革,或许只有当年秦始皇横扫**,一统天下,推行郡县制,才能堪堪比拟。
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有上帝的视角,至于这些变法代表什么,还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有结论。
不过就在当下,一些人也完成了使命,可以彻底结束了。
马和率领着五艘船只,押解着纪纲,返回了应天。
“纪纲,没想到你竟然愿意束手就擒,真是有点出乎预料。”
纪纲瘫在地上,身上所有的力气只够抬起头,冲着马和苦笑。
“马公公,没什么好奇怪的。我是可以死,可是一想到,半点名声都没有留下,就死得不明不白。后来人们推究这些事情,也是一头雾水,我就不甘心!”
“咳咳……”纪纲喘了几口气,好不容易道:“人生世上,总要留点名声,就算是坏名声也好!马公公,你不会遗憾吗?”
马和咧嘴笑了,他实在是不理解纪纲的脑回路,只能说这家伙是个疯子!
“不就是名声吗?你知道吗?咱家这几年到处探索航路,寻找新的陆地和岛屿。咱家建了不少村镇,甚至还有城市,村子就叫三宝垄,城市叫和州,哪怕几百年之后,咱家的名字依旧会留在史册里……纪纲,你说这个办法好不好?”
马和说完,转身就走,他的背后,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仿佛要把肺子咳出来一般,撕心裂肺,绝望悲愤……马和觉得,纪纲这时候应该后悔没有立刻死了吧!
“奴婢马和,拜见皇爷!”
朱棣欣然大笑,立刻道:“快平身吧!”
马和躬着身体,毕恭毕敬。
朱棣看着马和,眼睛里都是欣赏……在自己身边,有胆子的不少,有良心的却不多。在一大堆利欲熏心的宦官里面,马和的确是一个异类。
“这些年,你去了不少地方吧?有什么好玩的?”
马和愣了一下,心说陛下怎么不关心案子,不问纪纲,反而问起了海外的事情?他稍微迟疑,立刻回答,毕竟这是他最熟悉的领域了。
“启奏皇爷,奴婢发现了一块非常大的陆地,顺着南洋列岛就能找到。这片陆地非常巨大,而且还有很多金矿!”
朱棣眉头紧皱,“你说的不会是太子的封地吧?”
“没错,就是给太子殿下的封地,这可是一块宝地,不光有金矿,还有铁矿,煤矿,周围的海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海产,皇爷真是心疼太子殿下,舍得把这么好的地方给殿下!”
朱棣闷哼了一声,差点暴起,是朕要给么?还不是姓柳的算计朕!
这下子可吃了大亏!
“除了这块之外,还有别的陆地吗?”
“有!再往南,还有一大片陆地。面积之大,一点不比澳洲小……只不过那片陆地被冰雪覆盖,天寒地冻,别说人了,就连动物都不多……”
朱棣一听,突然来了兴趣……这可是好地方啊,柳淳不是打算就藩吗,干脆把这块宝地给他算了!
朱棣眼珠转了转,很想瞧瞧柳淳听到之后的模样!
“马和,你立了大功,朕琢磨着要赐你点什么……这样吧,朕赐你朱姓,从今往后,你就叫朱和了!”
第923章 第一恶人
“太师,往后怕是要改口了,皇爷给奴婢赐名,叫朱和了。”三宝太监喜滋滋向柳淳炫耀。
经过了这些年,柳淳也想通了,这个马和,绝对是大名鼎鼎的郑和,只不过他改变了历史进程,没有了赐姓这件事,郑和也就迟迟没有出现……不过,这个朱和是什么鬼啊?
柳淳有点懵,按理说朱老四给人家赐姓,干嘛不赐朱姓,为什么要赐郑呢?日后还有个郑成功,莫非有什么关系?
其实也不怪柳淳发懵,马和被赐姓郑,是因为在靖难之役中,有一场郑坝村之战,马和立了大功,朱棣索性赐姓郑。
至于郑成功,人家可是被结结实实赐了国姓,应该叫朱成功才对。
柳淳也不纠结这些事情了,反正不管姓什么,眼前这家伙都是发现了澳洲,又发现了南极洲的三宝太监!
“陛下赐姓绝非寻常,马公公想必是要扶摇直上,执掌内廷了。”
眼下内廷空虚,老人被清洗了一大批,剩下一个木恩,也是秋后的蚂蚱,霜打的茄子,四月份的残雪,上了奈何桥的老鬼……折腾不了多久了。
看到了眼前的三宝太监,柳淳仿佛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宦官界新星,还挺耀眼的。
哪知道朱和羞赧一笑,“太师,奴婢这点本事哪里管得了内廷……皇爷八成也没有这个意思,他问了奴婢很多有关航海的事情,还聊了海外风俗,皇爷还说……还说想身临其境,去海外瞧瞧呢!”
柳淳眉头紧皱,不会吧?
朱棣难道忘了自己晕船的毛病吗?
他不怕把苦胆吐出来?
而且他放心把朝廷扔在一边?以他这种工作狂的性格,是断然不会不管朝廷大事的。这话啊,多半就是说笑话而已。
柳淳并没有在意,只是随口跟朱和聊着,然后进来之后,向朱棣见礼。
朱棣也不客气,只是问道:“太师,你现在布局如何了?”
柳淳笑道:“陛下,以现在的局势,地方上还算平静,经济运行基本正常……至于那些抗衡朝廷的商贾,虽然还有些势力,但是强弱之势已经见了分晓,他们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朱棣冷哼道:“既然这样,那就不要客气了,传朕的旨意,把那些三义会的耗子们都给抄了,一个不留!”
柳淳觉得还可以再等等,不过朱棣既然下旨了,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该出手就出手吧!
“请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安排!”
朱棣很满意,沉吟了片刻,又道:“走吧,随着朕去看看那条恶犬!”
提到了纪纲,朱棣切齿咬牙,已经懒得用名字了,直接称呼恶犬,可见厌恶之深。
柳淳也点头,跟着朱棣赶到了临时关押的所在。
等到君臣见到了纪纲的模样,顿时都有些泄气……这货已经瘫软如泥,脸白如纸,病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纪纲很有心气,他不服气自己的锦衣卫指挥使被拿走,他处心积虑,要让朱棣和柳淳好看。
纪纲不在乎死,关键是死的要有动静,不能这样被人家三下五除二,就给捏死了,实在是太伤自尊了!
而且他还被一个宦官结结实实嘲讽了,这张脸简直无处安放啊!
“陛下,太师……罪人,罪人磕头了!”
他用自己的头,砰砰触地。
朱棣根本没看他,只是冷哼了一声,“朕还以为你多英雄了得呢!到底是贪生怕死!”
纪纲浑身一震,又剧烈咳嗽,这一次从嘴角流出了鲜血。
“陛下,罪人这些年,兢兢业业,光是给宫里送去的金银就有三千万两以上……陛下,再给罪人一个机会,罪人愿意替陛下效忠,开拓异域,罪人还有用啊!”
“哈哈哈哈!”
朱棣朗声大笑,“纪纲啊,你输的真是活该,到现在你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就凭你这点道行,跟太师的差距也太大了。”
朱棣扭头看了眼柳淳,“朕懒得浪费吐沫,你就让他死个明白吧!”
柳淳无奈,只好向前走了两步,微微哼了一声。
“纪纲,陛下有旨,我也就不妨多说说……信用货币的精髓是信用!只要朝廷够强大,就能为所欲为,你懂了吗?”
纪纲眉头深锁,他的头疼剧烈,没法专心思考,可偏偏这时候,剧烈的疼痛让他变得清醒了起来。
“原来那些所谓的规则,所谓的原理,所谓的书籍……都是骗人的!”纪纲突然抬起头,怒视着柳淳,眼珠子冒火!
“太师,你真是一个好师父!纪某五体投地!”
柳淳淡然一笑,“你和三义会的那些人,想要朝廷受控你们,说穿了,不也是打算凌驾在规矩之上吗?”
“我写的东西没什么错,我也从来不想骗人,更没有故意藏着掖着,误人子弟的意思。”
“对于大多数人,需要的都是老老实实守规矩,毕竟他们的能力只有这些罢了。而那些野心勃勃之辈,他们需要面对的就是朝廷的铁拳!总而言之一句话,朝廷要驾驭资本,而不是成为资本的奴隶!”
柳淳轻轻一笑,“纪纲,顺便再告诉你一件事……这一次消灭了三义会之后,朝廷就会聚集一大笔庞大的资本。我打算利用这些资本,创办一批核心的公司,让这些公司掌握军工和重工业,并且引领科技发展。”
“有了这些公司作为基础,朝廷就可以全方位掌控经济,而不至于受制于人了。”柳淳淡淡一笑,“说起来,还多亏了你,我才有这个机会推动这些,这样吧,我赏你个全尸如何?”
纪纲思忖片刻,突然恍然大悟,他咧嘴苦笑,“太师能指点纪某这些,纪某真的是感激涕零,死而无憾!至于全尸,纪某不想要……纪某想的是把我千刀万剐,让天下人分食纪某的血肉,最后剩下的骨架,就找个地方挂起来,再牌子上写着:千古第一恶人纪纲遗骨。若是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柳淳忍不住冷哼,“真是个疯子!”
纪纲咧嘴苦笑,“疯就疯吧,太师,只要你答应我,我手上还有一些名册……对了,太师,我还知道几位部堂重臣,他们跟三义会勾结,又暗害皇后……其中就有前朝遗老!也算是给我这个恶人拉几个陪葬品吧!”
第924章 辞相
“柳淳,你看纪纲算是恶人吗?”朱棣淡淡问道。
“恶人倒是没错,只可惜远远算不上第一恶人,从某种角度来看,他还有点傻瓜的成分。”
朱棣冷冷哼了一声,“反正不够聪明就是了,什么底牌都没有,竟然敢跟朕叫板,凌迟处死都便宜他了。”
朱棣顿了顿,又道:“柳淳,纪纲把名册交了出来,接下来就是按图索骥,把这些人一网打尽。从今往后,这大明朝也就干干净净了。这事情你可要替朕做好了,不能有半点疏忽!”
柳淳沉吟片刻,急忙点头,“臣这就去安排,请陛下放心。”
他是这么说的,可是回到住处之后,柳淳直接就“病”了,而且病得十分严重,病到了不能理事的程度。
“金学士,这一颗内阁金印,就请转交给陛下,师相无法继续操持国事了。”于谦躬身将一个精致的盒子,递给了金幼孜。
面对相权的代表,金幼孜是接也不好,不接也不好。
事情这么多,一团乱麻,这时候太师突然撒手不管了,这不是坑苦了大家伙吗?
谁能扛得起来啊?
“于谦,你让我见见太师,好歹说两句话,有太师的交代,我们也好做事啊!”
于谦满脸为难,“金学士,非是下官不愿意帮忙,实在是师相已经昏迷,只不过他老人家在昏迷之前,说了八个字。”
“哪八个字?”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金幼孜顿时愣住了。
这算什么啊?
“于谦,太师没有对眼下的事务说什么吗?”
于谦默然,摇了摇头。
金幼孜咬着牙,越想越迷糊。于谦见状,抿着嘴,半晌才道:“金学士,师相一生,辅佐两朝,推行变法,大业走到了今天,已经是问心无愧,接下来该如何,似乎不在师相身上了!”
金幼孜突然吸了口气,浑身一震。
他抬起头,看了看于谦,“莫非太师要你……”他没有说下去,意思却是很明白了,莫非要你继承衣钵,执掌一切?
于谦轻笑,“师相没有交代我什么,如果说有,那就是这八个字,若是都能做到此心光明,自然问心无愧,不须多言。毕竟……这变法大业,不是师相一个人的!”
手捧着金印,沉甸甸的。
金幼孜浑身震动,他突然明悟了……想当年,朱元璋设立中书省,而前后两任宰相,李善长和胡惟庸,都是私心作祟,窃取天子权柄,结党营私,结果落了个抄家灭门的下场。从此之后,宰相也被废除了。
人皆言先帝残暴,可说回来,也是官吏不争气,咎由自取。
后来陛下多次提携内阁,授予权柄政务,可归根到底,内阁还是个秘书机构,并非真正宰相。
直到这一颗金印到手,内阁才重新有了应有的地位。
但是这几年,内阁的威风,多半靠着太师支撑,几位内阁大学士,还是差得太多了,无法真正担负起宰相重任。
是我们真的不行吗?
不,我们差的不过是个机会罢了。
如今太师把机会给我们了,我们可不能辜负了太师的美意,更不能自打嘴巴!
至于柳淳是不是病得要死了?
金幼孜是半点不担心的,要知道当年柳淳可是装过死,享受过百鸟朝凤的人,说他突然要死了,鬼也不信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