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但王守信和刘延司这些大将却是实打实的投降了江烽,若是没有把握,江烽不可能将一镇之军交给对方,袁怀河想不通江烽是如何做到让对方心甘情愿的归附。
除了淮右攻打青州和朱茂攻打齐州时平卢军折损了一部分外,江烽几乎是完整的接收了平卢军。
要知道这是五万多人马,现在整个蔡州军经过这一次的紧急扩充之后也不过十万人马,江烽一下子就接手了,而且这些平卢军和新扩充的蔡州军还不一样,其战斗力也不能相提并论,这也是袁怀河最为担心的。
若是徐州起了心要和蔡州争夺宋州,这一战怕是会打得相当惨烈,可蔡州又没有退路,那么就不得不先行考虑好如何来应对。
“从目前得到的情报来看,徐州那边朱茂的天平军重编充实得最快,他们这一个月都在进行换装,武器甲胄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换装,我们认为应该是针对曹濮二州的预先准备,一旦大梁支撑不住,估计天平军就会全面接管曹濮二州,实际上曹濮二州几乎不设防,那边的士绅也应该早就和徐州那边勾结上了。”
“宋州这边呢?”袁怀河微微皱眉。
“刘延司率领的淄青军已经抵达了萧县,但好像还没有完成重编充实,王守信的武宁军正在加紧东进,估计这个时候已经过了丞县,预计三天之内就会抵达彭城。”袁怀庆沉吟了一下,“在宋州境内,我们这边和徐州那边应该都和地方士绅有接触,庞元也应该有所觉察,但他也没有办法。”
“如果我们先动手发起进攻,后果会怎样?”袁怀河沉声道。
“太康那边兵力还没有到位,倒是亳州这边,永城、酂县和谯县这边驻军虽然也需要调整,但还算整齐,如果马上发起进攻,拿下谷熟、下邑两县没有问题,关键是现在庞元将天兴左军的兵力都收缩到了宋城,要打宋城的话,恐怕难以一鼓而下,而不拿下宋城,北面和东面的楚丘、单父、虞城、砀山几县,如果要发起进攻,很容易遭到来自东面的徐州军袭击。”
“宋城那边徐均洛难道想不到办法?”袁怀河有些烦躁起来,如果不能提前抢占宋州,真的要和徐州那边真刀真枪一城一地的硬拼争夺宋州,那这一战就棘手了。
“庞元似乎有些觉察,防范甚严,徐均洛也不敢造次,一时间也找不到机会。”袁怀庆能理解家主的心情,但是这种事情其实一蹴而就能行的?
能搭上徐均洛的线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可徐均洛毕竟只是一个参军,不是主将,庞元也不是能收买的,他的一大家人还在汴梁城里呢。
袁怀河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是该作出决定了,不能一直等庞元那边的动静,再等下去,一旦被徐州先下手得手,想要从徐州手里夺回宋州,代价就太大了。
看见家主双手紧握在一起不断搓揉,这是家主面临重大事情要做出决断的特有动作,其他几人都屏住呼吸,一旦决定,恐怕就真的要和徐州全面开战了,而这一次开战恐怕就不像以前了。
“吾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拿下宋州,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吾觉得都是值得的,子义,今晚你便立即带兵北上太康,三日后要做好出击准备,怀德作为你副手,目标就是柘城、襄邑、宁陵,柘城、襄邑那边不必驻军,通过地方士绅来维护秩序,大军压制宋城一线。怀方,你也一样,回去即刻准备从永城北上,控制下邑、虞城和砀山,尤其是砀山,但不去碰楚丘和单父,那里距离徐州军太近。”
在场诸人都皱起眉头,这一战不好打,没有解决宋城内的天兴左军,东面还有正在不断聚集的徐州军,很容易被对方击破。
“另外,安排人去和汴梁城中庞博接触,他是庞氏家主,应该看得明白形势,力争取得他的支持,他要什么条件,我们一概答应下来,要黄金珠玉皆可,只要我们拿得出来,他庞家族人,愿意来蔡州我们欢迎,不愿意,要去长安,我们一路护送,保证安全送到!”
袁怀河的话也是斩钉截铁。
这个时候再犹豫下去,就真的难以预测了,他也知道即便如此,一样会有许多问题。
庞家是大梁世家,岂是轻易能说服收买的?
再说了,自己想得到的,恐怕徐州方面也想得到,所以他才不敢再等,再等等到徐州军准备就位,那就来不及了。
“好!那我这会儿就走,午饭都不吃了,早些回去,也能早点儿准备,老三和老七也一直认为该早些下手,我本来也想提这个话题的,家主先定了最好!”袁怀方奋然道:“请家主静候好消息吧!”
烽皇 第一百九十节 后路
汴梁城。
龙津桥杨府。
杨厚忠有些疲倦的靠在胡椅上,手中还捏着信纸。
这已经是庶子来的第三封信了。
“今日城内可曾有什么异常?”良久,杨厚忠才问道。
“回大爷,今日城中情况尚好,不过……”旁边的贴身侍从顿了一顿。
“说。”
“据说昨晚亥时张家已经有数十人女眷和老弱登船连夜出城了,还带走了数船家资。”侍从轻声道。
“哦?”杨厚忠微微色变,连张家都开始撤走了?“城防卫军……?”
“大爷,卫军也是乡里乡亲的,这等时候,谁又会有意刁难谁?谁没有一个求人的时候?”侍从苦笑,“今日丑时和寅时,还有贺家和郭家也有一批家眷从东水门外登船南下了。”
杨厚忠摇摇头。
贺家和郭家虽非汴梁城中最顶级的几个世家,但是也都是道得上号的了,现在都纷纷开始撤离。
贺家和郭家素来交好,郭家二子皆投效了江烽,其中一子更是战死,江烽待郭家甚厚,所以大概也是早就有联系,这一次怕是直接去徐州或者寿州了。
“大爷,不仅如此,这一两个月来,汴梁城里东出南下的船紧俏了许多,连郓州、曹州那边的船都上来揽生意了,一样满满实实的南下,几乎每天都有上百船人货登船,码头上的夫子们这两月收入涨了好几倍。”
侍从的话让杨厚忠更感到无语。
这些情况其实他也都知道,梁王殿下也一样清楚,政事堂和枢密院的诸位也心如明镜,但那又如何?难道说你还能不允许人货出城不成?
真要下这条禁令,只怕汴梁城立时就要沸腾起来,没准儿就要出乱子。
再说了,商人要转移这些很容易,你不能说不让商人们做生意吧?夹带在货物里,三五次就能把该转移走的转移走了。
还有,生意做得大的,谁和这汴梁城里的官员们没有点儿瓜葛?
你有门道,我自然也有路子,大家大哥莫说二哥。
各行其道,各显神通,没准儿到地头上了,大家还得要合谋共事,一起当邻居呢。
汴梁城里百万人口,每天百船人货出去,短时间内也见不出什么来,但是若是一直这么下去,恐怕迟早会有不一样的时候。
现在是望族大姓和巨贾豪商们纷纷找后路,没准儿马上就是寻常有些家资的士民了,沙陀人和他们背后的杂胡们一旦攻入汴梁城,会带来什么,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只要有一丝可能,恐怕都不会留在汴梁城,想一想,五胡乱华的时候胡人攻破汉人城池之后的惨剧,稍许有些见识的人都不会留在汴梁。
虽说沙陀人已经汉化,河东汉人的处境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悲惨,但是这个年代的普通士民本身出门机会就不太多,而且去胡人地方的机会就更少,更多的还是道听途说。
五胡乱华的种种传闻更是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宁肯相信自己的同族人。
“小的们还听说陈留那边码头上人更多,许多人都开始变卖田产,又怕被人知晓,所以都选择从陈留上船南下。”侍从是陈留人,所以知晓这些情况。
“七郎那边你们一直有联系?”杨厚忠突然问道。
侍从一哑,不敢作声。
杨厚忠苦笑,摇摇头,“我不怪你们,这种情况下,谁都要为自己考虑,也罢,你去通知二爷、五爷他们来,商量一下。”
侍从也是跟随杨厚忠多年的老人了,仗着自己为杨家卖命多年,也就不怕有些话能说不能说:“大爷,现在看起来也就是徐州那边是最合适的,要走还得要早走,小的们观察过,从半月前,几乎每天登船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卯时甚少有人行船,现在卯时码头上也一样人声鼎沸。”
“哦?”杨厚忠有些惊讶,汴梁城是不夜禁的,但是像这种大规模的夜间行船,尤其是船队出城,那检查也是相当严格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拿到过所。
“卫军那边都被买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东西和人,都是选择寅时和卯时上船,趁着天未亮就出城,直接下徐州,或者走宋城那边到通桥。听说那通桥重新复建为宿州了,历来繁华,交通方便,距离徐州也不远,南边也可以走运河入淮水,所以许多商人都选择去宿州。”
“不是说寿州去的人最多么?”杨厚忠有些惊讶。
老七来信都说可以选择把家人安排在徐州或者寿州,没听说这宿州。
寿州最繁华,物产丰富,商贸发达,既是淮右镇驻地,又是徐州大总管府的水军总部驻地,原本是最合适的定居地,只不过地处淮南,气候湿热,家里人未必喜欢。
徐州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坚城雄踞,老七也说徐州城落入他们手中,世间再无人能攻破彭城,口气之大,让人无语,但是其流露出来的信心却是让人振奋。
老七也在信中说徐州虽未经战乱,但是前几年被时酆也给折腾得够呛,繁华远不及寿州,物价也贵,加上城里北地来的流民甚多,治安也不及寿州甚远。
当然假以时日,这些情况都会好转,毕竟这里才是郡王府和大总管府驻跸所在。
“寿州当然好,但是那里淮右商人早就成了气候,要去刨食儿恐怕没有点儿家当不行,徐州那边还有些乱,而且没点儿关系的人过去又怕吃亏,这宿州听说是新近复建,通桥也是运河上有数的商埠码头,所以机会多,大家都愿意去。”
杨家虽然是汴梁城里的大族,但是这么几十年下来,开枝散叶的,也早就成了数百人的大家族,光靠在朝中和军中为官那点儿收入自然无法养活。
就算是在乡下还有地租,也一样难以维系这么一大家族人的生计,所以经商也是必须的。
汴梁城中三处布庄、两处药铺,还有一处典当和两处铁匠铺,都是杨家的生意,现在都得要考虑往哪里搬的问题。
“吾知道了。”杨厚忠点头。
家人或许可以安顿到徐州,老七既然在徐州大总管府中位列枢密堂高位,想必遮护家人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于生意,现在徐州尚未安定,寿州那边早就是淮右商人的地盘,恐怕未必能插上手,那宿州新近复建,倒是一个好去处。
*********************************************
走在马车里,张继的目光一直在街道上逡巡。
现在还看不出汴梁城里有多大的变化,但是他能感觉到街上的士民似乎步伐都要比以往快了几分,多了些急促和慌乱的感觉。
街道两旁的坊店客人仍然络绎不绝,作为帝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再有什么大事儿,寻常百姓还得要生活,生意人一样要做生意。
汴梁城仍然没有宵禁,不过在城门内外的卫军数量已经翻了几番,在张继看来,这有些不可思议。
这种程度了,也不知道大梁这些贵人们怎么想的,居然不宵禁,难道他们真以为这汴梁城数十万人没有沙陀人的细作斥候?
或许是他们觉得就算是宵禁了也没有多大意义?
想想也是,这大梁军中啥怪事儿没有?看看那些只知道图谋私利的将官们,只怕早就被各方势力给渗透得如同筛子一般了。
此次来汴梁张继也是有为而来,徐州军进军宋州在即,如何避免与宋州的天兴左军发生冲突也是一道难题。
根据无闻堂和晁家得到的消息,蔡州那边也在积极的接触庞元背后的汴梁庞家,这让徐州方面极为警惕,如果庞元一旦倒向了袁氏,那徐州军在对宋州的攻略必然会遭遇极大的麻烦。
现在大梁的局面异常复杂,郑州前线虽然战事还在继续,但是细作斥候反馈回来的消息称,双方战事烈度已经降低了许多,也就是说虽然还有战事,但是却以僵持的局面存在。
据悉应该是沙陀人的后勤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攻势有些难以为继,现在沙陀人正在极力筹措军资辎重,一旦后续的辎重补充到位,恐怕战事又会全面展开。
南阳和蔡州虽然都已经攻入了河南府和汝州、许州、陈州这一线,但是都相当默契的止步不前,这显示出南阳、蔡州与沙陀人之间的默契已经打破,转而开始为大梁覆灭之后做打算了。
也就是说,沙陀人要想灭大梁,只能靠自己一己之力。
南阳和蔡州他们现在更倾心于攫取利益,甚至开始建立起针对沙陀人的防线。
对于沙陀人来说,只要能攻灭大梁,其他一切都可以放在以后来说,大梁才是他们唯一的生死大敌,而南阳和蔡州,或许沙陀人并没有放在眼里,只要灭了大梁,哪怕现在一时间无力解决南阳和蔡州,只要稍加休整缓过气来,就能各个击破,包括徐州。
沙陀人也需要喘息休整,大梁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要给大梁喘息机会,没准儿就能缓过来,所以沙陀人不会给大梁这个机会。
烽皇 第一百九十一节 出击
马车缓缓的转过弯,前方就是大相国寺了,这一带豪门住家不少,庞府便在这里。
张继示意马车绕过边儿,在距离庞府还有数十步处停下,然后下车。
他来庞府有几次了,但是始终没有见到庞府当家人庞博。
庞师古孙辈甚多,庞博算是其中佼佼者,但庞氏一族在军中显达者无几,庞元算是最出名的了,与庞师古的威名不太相符。
只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事情不可能在每一家都重演,往往富贵不过三代才是常理,所以庞家未曾没落,也算是不错的了。
庞府东侧有一侧门,张继早已经约好了庞府管家,看看时间将近,张继便上前敲门。
门很快就开了,早有人等候,看得出来对方亦是有准备。
张继心中暗笑,随着局势的骤变,看来庞家也还是有所触动了。
且不说西面梁军对晋军的战局,南阳和蔡州都加入了鲸吞蚕食大梁领地之举,足以让很多人三思了,更不用说郡王一举攻克青州,降服平卢,梁地中与徐州这边的联络骤然猛增,稍许聪明点儿的人都该明白,天下大势要变了。
“韦管家。”
“张大人,我家大爷已经在等候了,请随某来。”管家语气与前次又有变化,虽然不能说多么殷切,但是却也热情了许多。
半个时辰后,张继再度坐上了马车。
半闭双目,张继靠在靠垫上,默默地思考。
庞家开出的条件不算高,或者说很寻常,只是张继却没有得到想要得到的承诺。
看来庞家好像有些控制不住庞元了,或者说袁氏那边开出了更好的条件?
不像。
那为什么庞博不肯答应?
张继有些疑惑。
他努力的揣摩着庞博的语气、表情和态度。
庞博当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或者说敷衍,所以提的条件都是很寻常的,甚至可以说不算是条件,哪怕是汴梁城里正常商人要到徐州和寿州定居,也一样会受到保护,所以这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条件了。
有这样好的条件,却不提,那庞家想要干什么?
若是他们和蔡州那边达成了条件,起码也应当虚与委蛇一番才对,可庞博的态度不像是虚与委蛇,更像是无心详谈,让自己再等一等。
这还有什么好等的?等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倒是韦姓管家很是热心,或者说很认真,和自己询问了如果要到寿州那边落足需要如何操作的事情。
这说明庞家还是要走的,既是如此,那庞博为何这般态度?
张继似乎捕捉到一点儿什么,但是又始终没有抓到那点儿突破点。
对了,那韦姓管家最后叹气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他说这军中子弟甚多,都是乡人,思乡心切,等等,思乡心切?
莫不是天兴左军这帮士卒思乡心切,庞元也控制不住了?
张继只觉得自己脸陡然有些发烫。
对,应该是如此,所以庞博得到了庞元的消息就不敢乱开条件,也有些心不在焉,因为他根本就无法应允,庞元要带天兴左军师汴梁了!
想到这里,张继心中砰砰猛跳起来。
先前就是一直吃不准庞元会不会师汴梁,所以无论是徐州还是蔡州那边都不敢轻举妄动,就是怕刺激庞元,反为不美,而且从庞元身旁的细作消息也难以判断庞元最终会作何选择。
但是现在从庞家这边的态度来看,庞元多半是要师汴梁了,而且主要原因应该是天兴左军的军官和士卒家眷都在汴梁。
他们思乡心切,而且担心沙陀人击穿了管城防线攻入汴梁,会让他们的家眷变成胡人们的猎物。
既然这样,那为何庞博不愿意把话挑明?
张继随即又有些疑惑了。
有可能是庞元不愿意师,但是下边将士却要求师,双方还在扯皮,或者在具体师时间上没有说到一条路上,所以庞博才会如此,他想要让自己等到一个确切的时间再来提条件!
**************************************
江烽收到消息时已经是三日后了。
获得消息之后,江烽就不敢耽搁了。
同时传来的情报显示蔡州军正在进行急速调整部署,尤其是永城、县一线,蔡州军正在集结;宛丘的军队正在开往太康,谯县已经戒严,这很明显,蔡州军也准备动手了。
可自己这边还没有准备好,牙军刚刚到滕县,还要几日才能到徐州,而武宁军刚到故牌湖附近,距离符离都还有几十里地。
只有淄青军那边倒是动作很快,已经不动声色的出了萧县,毕竟了徐州和宋州州境处的磨山一带驻扎,距离下邑和砀山都只有不到百里地。
刘延司和柴永二人倒是配合得很默契,居然敢出萧县城,驻扎在州境处,这是只等命令就出击的姿态啊。
“来不及了,如果预料没错,庞元的天兴左军应该就在这两日里就要师汴梁,蔡州军肯定马上就要发起攻击了。”江烽站在沙盘前,目光凝视在正中的宋州上,“命令淄青军立即越过虞城,抢占宋州,无闻堂的人配合。”
“虞城呢?”崔尚迟疑了一下,虞城是宋州的退路,若是被蔡州军截断,这一战就不好打了。
“哼,暂时不管虞城,我料袁军现在也和我们一样手忙脚乱,他们从南向北更麻烦,下邑、谷熟,他们都只有丢掉,就看谁先进宋州,而且还得要卡在天兴左军北返之后,否则让天兴左军觉得危险而留下来了,那就都没戏。”江烽一直手在颌下抚摸,一边思考着。
“若是天兴左军没有离开宋城,那我们必须要抢占虞城。”崔尚接上话道:“武宁军需要立即东进,属下意见是直接进攻永城,不给蔡州军留后路。”
江烽赞许的点点头,“就是要拿下永城,让蔡州感觉到压力,可以一直向东打到县,威胁谯县。另外飞鸽传,让许子清立即渡淮,发起攻势,水军配合,十日之内给我拿下颍上和下蔡!”
“郡王,这一战打起来,恐怕未必如我们所愿能控制好尺度,所以属下以为要想控制好尺度,就必须要由我们来掌握主动,属下建议调平卢军南下。”崔尚思考了一阵之后才道。
江烽目光在崔尚脸上一掠而过,“白陵,你觉得蔡州要和我们拼命?”
“不太好说。”崔尚求稳,“所以属下觉得主动权必须要掌握在我们手中。”
江烽满意地点点头,“只有手握大棒,说话才有人听。”
***********************************
刘延司和柴永接到军令时,相顾一笑。
“下令吧,都督。”
柴永还是有些佩服刘延司的大胆,之前自己虽然那么说了,但是却并没有指望刘延司会接受,毕竟对方才是都督,超越命令的决定责任都要主将来承担,不过刘延司却很果断的做出了决定。
“嗯,命令骑军先行,斥候撒出去,尤其是下邑这一线进行搜索侦察,无闻堂的消息称蔡州军也已经和我们应该是同时启动的,现在就看谁的动作更快。”刘延司点点头。
“如果是从永城过来,蔡州军肯定跑不到我们前面,但是如果从县出发,嘿嘿,还真不好说,弄不好我们就得要在下邑和他们来一战。”
柴永舔了一下嘴唇,蔡州军一直是淮右军的苦主,现在有机会报复来,谁都不愿意放弃。
“不,我们没那份闲心,郡王有令,务必抢先入宋州。”刘延司摇头,“以最快速度,过虞城,入宋城!”
伴随着命令下达,原本驻扎在磨山下的淄青军就像被捅了的马蜂窝一般开始躁动起来了,军令迅速下达,收起营帐,按照命令骑兵先行,步军随后,浩浩荡荡的向着西北挺进。
按照后勤部的要求,各军在野外行军只携带半月的粮草,而后续粮草都会由后勤部迅速补充上来,所以随着军令的下达,从萧县过来的粮草队,也已经出发,沿着官道而来。
从一开始,淄青军就是抱着要打仗的目的而来,既然打定主意归附,那么刘延司自然希望要通过战事来为自己麾下儿郎们赢得荣誉和奖励,老淮右军的奖励规制也沿袭到了五镇各军,这种直接到人奖励细则让所有人都心潮澎湃,如果真的兑现,那么真正战死在战场上,那都值得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