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白糖酥
秦连凤虽是大辈,却也是孩子。以往辞年拜年都是由他领着侄儿侄女挨家挨户的跑的。只今儿秦连凤却是涨红着脸说什么都不肯出去,直说自己已经是大人了。
秦老爹看着急得跳脚的孙男娣女,呵呵笑道:“你们小叔不去就不去,你们自去罢,路上小心就是。”
小小子小丫头们不住地点头应是,茴香丁香又去牵两个妹妹。
罗氏搂了花椒,却是向秦老娘道:“娘,椒椒就不去了。”
秦老娘一愣,随后反应过来:“咱们椒椒不去,就搁家玩儿吧!”
罗氏听着就松了一口气,又害怕花椒瞧见了也要闹着出门,同秦老娘与妯娌们说了一声,就抱着她去看顾各屋的灯烛。
花椒却是有些知道罗氏的用意的,只她又不是真小孩,自然不会吵着闹着要出门的,乖乖伏在罗氏肩上。
沈氏看着,略一踌躇,亦是道:“娘,那我们香叶也留在屋里罢。”
除夕夜,赶在子时之前孩子们向长辈们辞年是莲溪当地的风俗。一到这夜,孩子们一吃过年饭,便会结伴去村中各家各户辞年。
沈氏打小也是这么过来的。
可旁人家倒还罢了,再是不懂事也少见会和孩子们为难,况且大年下的又有几个愿意生事不高兴的,可不晦气。
可隔壁那家就说不好了,虽说这阵子已是少见了,可有一回她们从崇塘赶集回来,就见黄阿婆yīn着脸扶着院门站着,盯牢了蹲在溪埂边看水芹的花椒香叶。
一想到那yīn恻恻的眼神,她就打心里发憷。
秦老娘大概知道沈氏的担忧,也一点头:“正好小姊妹俩做个伴。”
沈氏忙应了一声,牵着香叶就去找花椒。
香叶本就有些怕生,不出门正好,还可以同花椒玩儿,蹦蹦跳跳的跟着沈氏去找花椒。
沈氏放了手让香叶牵着花椒玩,站过来摘下发髻上的银簪子帮罗氏挑着烛心,道:“我可是怕了族伯娘了,明儿拜年最好也寻个由头不让香叶去。”
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秦字,虽已出了五服,可到底是宗亲,整个周家湾也就这么两家姓秦的,平时还则罢了,逢年过节却是要走动的。
罗氏颔首:“我们椒椒反正不会去的,就让她们搁家玩儿好了,犯不着叫孩子们遭罪。”
一句话说的沈氏微微一愣。
在她看来,罗氏是个非常温柔和善的人,她们妯娌间相处也一向只有尽让的,却不妨也会说出这样夹枪带bàng的话儿来。
只再一思量,都是当娘的,自然也能明白罗氏的心情。
花椒皱了皱鼻子,她也是头一回听到罗氏这样说话。
心里明白必是有什么缘由的,何况能让罗氏这样阿弥陀佛的人都心生怨怼的,必然不是什么寻常小事儿。
可在脑海里过了好几遍,花椒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只得暂且作罢。
家里灯火通明笑语喧天,外头时不时地有爆竹声响起,小小子小丫头们回来时已是二更天了。
人人个个兜了一兜的零嘴,跑过来分给花椒香叶吃。花椒却是再吃不下了,香叶倒是饶有兴致,捡了松仁粽子糖吃。
又塞了一个给花椒:“这个好吃。”又一点头:“还好看!”(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一百零一章 过年
按着习俗,除夕夜是要守岁的。
小小子们一心等着半夜子时放开门鞭、接灶神,大脑亢奋,俱都jīng神奕奕没有半点睡意。
花椒和香叶却再是撑不住了,说着话儿的工夫已是睡着了,香叶嘴里还含着半块糕,怎么摆弄都不醒,就连二踢脚、雷子鞭的动静都没把二人闹醒。倒是翌日大年初一天还未亮,花椒被姐姐茴香喊了起来。
睡眼惺忪地团在被窝里揉着眼睛,花椒迷迷糊糊之际下意识地就嘀咕道:“姐姐新年好!”
茴香就笑着在花椒额头上吧唧亲了一口:“我们椒椒新年好!”说着话儿还添了一句:“长命百岁,多福多寿!”
花椒就嘿嘿地笑:“姐姐也长命百岁,越长越好看。”
茴香笑个不住:“小丫头,你知道什么叫好看?”
花椒就一本正经地点头道:“姐姐现在就很好看。”
她可不是拍马pì。
说起来秦家就没有丑人,叔伯父亲个个都是浓眉大眼地库饱满,伯娘婶娘母亲也都是中人之资。何况姚氏气质文雅,杜氏高挑丰韵,罗氏清秀白净,沈氏甜净玲珑。
到了他们这一辈的兄弟姊妹们,又都是捡着父母的好处生的,脸盘身段儿都不差。
虽说今年一年遭了大罪,个个黑瘦,还没怎么长个儿。可将养了两个月,尤其近一个月上吃的喝的都不欠,渐渐也都tiáo养回来了。
就是小小子们的肤sè都捂白了些,小丫头们就更不用说了。个个脸上也开始有肉了,身量也高了些许,旧年衣袖裤脚上的包边全放下了还嫌略短,倒是都能看出五分眉眼来了。
茴香红着脸笑得打跌,半晌才给她穿好一水红sè的新袄新裙新棉鞋,又趁她自个儿刷牙的工夫,给她梳丫角,又特地缠上秦连豹送给她们五姐妹一人一对的玻璃坠角。
花椒自个儿又洗过脸,抹上自家合的面脂,牵着姐姐就要出门。
只不过这还是她长到三岁头一遭着裙,倒是颇有些不自在的。
挪着脚步推开大门,屋外仍旧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院子里到处散落着爆竹的痕迹。
虽说时辰尚早,天刚蒙蒙亮,可别说长辈们了,就是刚刚睡下的那串儿小小子小丫头们也大多起来了。
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四堂哥几个老远的就看到茴香花椒,忙催着二人赶紧的,还道:“椒椒快着些,就等你了。”
五堂哥更是跑到自家门前,冲着里头嚷道:“香叶,快起来,你看椒椒都起了,咱们得赶紧去给祖父祖母磕头了。”
花椒听了就咯咯地笑,大声同哥哥姐姐们问好。又一眼看到从自家屋里出来的二伯娘,忙大声道:“二伯娘,新年万福,恭喜发财。”
喜的杜氏忙不迭地道:“发财发财,大家发财。”又过来抱了花椒:“我们椒椒长命百岁,年年都像老虎一样才好。”
花椒不住地点头,由杜氏抱着进了上房。
上房堂屋里秦老爹秦老娘已是换上了罗氏几个一道缝制的新衣裳,看到孙男娣女争先恐胡地跑了进来,嘴里七嘴八舌的说着吉祥话,俱是喜动颜sè。没等他们跪下磕头,已是要散压岁钱了。
秦连虎忙笑着拦了二老:“规矩不能废,得叫孩子们给您二老磕头才是。”
“好好好!”老两口呵呵笑着端坐在上首,开始受礼。
小小子小丫头的眼神却是不自觉地就瞥向了桌上的茶盘,满满一茶盘的钱串,看起来金光灿灿的。
急急忙忙地序齿排班,挨个儿磕头说着“祖父祖母纳福”等等的吉祥话。秦老爹秦老娘俱是眉开眼笑,又说了好些个勉励的话儿。
待花椒磕完头,刚刚接过那一串儿沉甸甸的压岁钱,已是被秦老爹一把捞起抱在了怀里了:“我们椒椒只要平平安安高高兴兴的就行了。”
花椒就捧着钱串儿鹦鹉学舌般地笑道:“平平安安,高高兴兴!”
熟练地把钱串儿系在腰间的哥哥姐姐们已是欢呼起来了:“吃馄饨喽!”
花椒听了眼睛一亮,腮帮子又开始发痒了,亦是不住地点头:“吃馄饨!”
秦老娘呵呵地笑:“好,好,吃馄饨。吃了馄饨,今年都像小猪一样越长越结实。”
秦家新年的第一顿餐饭必是馄饨,只馄饨虽常吃,可大年初一这日的馄饨却是非同凡响。
说起来一年里头只有春节与夏至,家里头才有机会吃上这样个头的小猪馄饨的。
虽说家里日子日益红火了,并不缺口吃食,可像这样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食物,还是只有在特地的日子才能吃上的。
自家赶制的馄饨皮,又薄又韧又大,张张可以透光。剁的猪肉、青菜等等和成的馅心细如泥,再拌上蛋清,更是鲜透无比。
馄饨还在锅里三滚三冷,小小子小丫头们已是挤进了厨房,这个嚷着要吃三只,那个嚷着四只不吉利那就吃五只。
lún到花椒,赶忙伸出手比了个二字:“我吃两只!”
香叶听了就不住地点头:“我也吃两只,一只吃不饱。”
五堂哥就笑着向两个妹妹道:“那你们可得全吃了,不准剩饭碗。”
二人俱是不住地点头。
花椒看着面前小碗里塞得满满当当的热气腾腾的小猪馄饨,食指大动。旁边的香叶吞了口口水,已是啊呜一大口大嚼了起来,也才咬掉一个角。
小猪馄饨,花椒看着光是圆滚滚的透明肚皮估计就有两寸高,两角的宽度更是足有五六寸,以至于一只碗里勉强只装得下一只馄饨。
这样大个儿的馄饨,去年花椒一只都未吃得下。之前还想着最近胃口大涨,想来两只应该不在话下。
哪里知道不单花椒,就是刚刚那一串儿嚷的震天响的小小子小丫头们也都苦了脸了,却是高估了自己了,哪里吃得下。
可话已说出,哪个都抹不开面子。
唯有香叶,摸着自个儿馄饨般滚圆的肚皮咯咯地笑:“歇会再吃就好啦!”
话音刚落,袁氏领着四个女儿,提着大包小包过来拜年了。
大伙儿俱是一愣。
花椒伸长了脖子,却是没见秦连彪。(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一百零二章 拜年
这还是这么些年来,隔壁头一遭大年初一先登花椒家的门。
以往按着长yòu,都是秦连虎兄弟先给伯父伯娘拜过年,秦连彪兄妹才会过来拜年。这个习惯延续了三十来年,直到去年,依旧是等到秦连虎兄弟带着妻儿先给黄阿婆拜了年,秦连豹才会领着袁氏女儿过来拜年。
年年如此,还自来没有破过例。
不过客人既然已经登门了,总不能问人家怎么来了吧,秦老娘放下碗筷,赶忙起身招呼。
秦连虎兄弟几个不管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可待几个孩子总是心软的,更何况也不想管那家的那点子烂事儿,也不多话,俱是起身让座。
姚氏妯娌几个已是忙活了起来,罗氏沈氏忙着上红枣茶,杜氏塞了大把的零嘴与石榴几个吃,姚氏还要给她们端馄饨。
花椒姊妹几个也都凑了过来,帮着招呼族姐妹们。
袁氏接过甜茶忙拦了姚氏:“在家吃了过来的……”
姚氏几个嘴上答应着,转身就进去厨房又端了馄饨出来。
秦老娘又去内室取了压岁钱出来,四个小丫头,每人一串儿红绳穿就的钱串,拢共二十个大钱。
这在亲戚之间也算是厚礼了,却也是年年俱是如此的。
四个小丫头磕头收了,只红枣笑着说了两句吉祥话,石榴、花生、桂圆俱是诺诺的,没有做声。
花生、桂圆还罢了,一个还比香叶小一岁,一个更与花椒同岁,年纪尚yòu,可石榴却是和茴香一般大小的,再是抱养的也是家里的长姐,却仍是一副束手束脚、不知如何是好的模样。
秦老娘看着她满手满脸的冻疮,始终垂着不敢看人的眼睛,不由在心底长叹了一口气。
袁氏也没有多说什么,略坐了坐,说了几句闲话,看着石榴几个吃完了馄饨,就起身告辞了,一家子的女眷将她们送到门口,秦老娘还要交代她:“下半晌早些过来。”
袁氏笑着应是,也道:“中午您和族叔也一道过来。”
秦老娘目送袁氏离开,领着儿媳妇们回屋。
屋里秦连虎几个已在向秦老爹道:“……他不讲礼性,我们却是要讲的。”
众人虽说都没听到前情,可一听这话,就知道他们说的是哪个。
秦老爹欣慰道:“你们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也不耽搁,秦家兄弟妯娌拎着大包小包带着孩子们一道出门,罗氏则领着花椒香叶去了厨房。
秦老爹看着在心底长叹了一口气,到底什么都没说。
而那边厢秦连虎兄弟几个打头,几步路就走到了秦连彪家,还未进门就听到了黄阿婆骂骂咧咧的声音,当先几人故意加重脚步,屋里果然略略收声。
黄阿婆刚从崇塘的渡神庵进香回来,带着满身的香火气,说起话儿来却像吃了爆竹:“阿弥陀佛,你们这么多人一道来,倒是唬了我一大跳!”
一进门就是夹枪带bàng的晦气话儿,秦连虎兄弟几个却连眼睛都没抬,眼观鼻鼻观心的给黄阿婆拜年。
杜氏眉头倒竖,这老婆子,大年初一就咬人,怕不是疯魔了吧!可见姚氏眉头都未动一下的模样,也耐下性子敷衍,袁氏已是拿了毡垫出来铺在地上。
黄阿婆斜睨着袁氏冷哼了一声,心里开骂,嘴上亦是没个好声气:“别给我磕头,我又不是庙里的菩萨,这么多人给我磕头,也不怕折了我的福气。”
没人告罪没人说好话儿也没人陪笑脸,浑似没有听见似的,秦连虎已是开口请秦连彪一家吃夜饭,袁氏连声应了,黄阿婆“哼”了一声正要说话,秦家兄弟几个已是作揖告辞了。
黄阿婆气的直捶椅子,袁氏又气又臊,拦着孩子们要给压岁钱,被姚氏杜氏二人合力拦住了:“我们之间早就说好了的,两免,你就不要客气了。”又请她吃夜饭:“一定要来。”
袁氏红着一张脸,也道:“嫂子弟妹们待会也得过来。”
姚氏杜氏笑着嘴上应好,杜氏却在心里暗啐:这样的年饭有甚好吃的,还不如豆腐席。
其实早些年秦观永还在世的时候,两家从来都是合在一起吃年夜饭的。都是秦老娘一人cào持,秦观永一家只要带人带嘴过来吃就行了。就连黄阿婆亦是如此,从来就是袖着手,甚活儿不干,嘴上还要说“能者多劳”。
只是后来秦观永去世之后,黄阿婆想起来就要哭一场,说是从来没有一家子在一起吃过年夜饭。也是自打这以后,两家大年三十才分开了过。不过那时候黄阿婆还有些礼性,知道要请客请秦老爹秦老娘吃饭。
习以为常,通常都是大年初一的中午黄阿婆请客,夜里则是由秦老爹秦老娘回请。只不过一年一年的,起初姚氏妯娌还会带着孩子们去坐一坐,可随着两家之间看不见摸不着的芥蒂越来越深,黄阿婆见人就说:“吓死个人了,那么一大家子,一坐下来就是三大桌,就跟没吃过饭似的,我看着都怕。”
到了前两年,也就只有连字辈的兄弟五个会去坐一坐了。
从秦连彪家出来,长辈们俱是神sè如常,饶是杜氏也醒转过来了,小小子小丫头们却俱是气鼓鼓的,只不敢言语什么。
待只剩下他们小兄弟姊妹几个的时候,丁香才瞄了眼门口,点了点花椒和香叶的圆鼻头道:“还是这两个小东西好。”说着扬起下颚点了点西边:“往后我再不过去了。”
四堂哥就道:“我也不去了,不叫我们磕头,不就是不想给压岁钱么!”
丁香又好气又好笑,横了他一眼:“就算给也只有一铜子儿,扔哪都不响,你稀罕,我不稀罕。”又道:“大年初一就这样闹,她这是拜的什么菩萨?”
五堂哥却是老神在在地道:“不理她不就行了,你没见我们爹娘吗?闷着她,不睬她,不管她说什么只是不接她的话,叫她独个儿唱大戏,我敢肯定她这会子比咱们还生气呢!”
丁香和四堂哥俱是面面相觑。
正在与香叶拍花牌的花椒抬起头看了看自家这个自来鬼jīng灵的五堂哥,再看看眼前歪着小脑袋嘟着小嘴看牌的香叶,不禁感叹,不光是龙能生九子,人也能。
一直都没有做声,坐在花椒身边看着她玩儿的六哥忽的抬起头来,却是道:“怎么没见族伯?”(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一百零三章 玩具
翌日大年初二,迎婿日。
阖家甚至比昨儿起的更早,毕竟今儿俱是得出门拜年的。
秦连虎、秦连熊两家子还则罢了,礼诗圩、杜家塘不说抬脚就到,却也顶多两三刻钟的路程。而秦连豹一家子得去崇塘坐车去城里,秦连龙一家子也得先去崇塘,却是得在码头上坐船去二十里外的分水镇,也不比进城近到哪里去。
两家同行,秦连熊赶着牛车送他们去崇塘。
走出家门,又遇到了拖着几个女儿的袁氏,罗氏沈氏忙邀了袁氏一道。
几个孩子都坐在了牛车上,花椒心念一动,可看看自己,再看看身边的茴香和香叶,不禁在想若是丁香也在的话就好了,就听到五堂哥小小声地问红枣:“你爹爹怎么没跟你们一道?”
花椒目瞪口呆。
红枣与五堂哥几个族兄弟虽然来往不多,却也不避讳,看了眼正在说话的长辈们,附耳悄声道:“我爹昨儿夜里陪着我祖母进香后就未回来,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祖母没说,我娘也没问。”
五堂哥“哦”了一声,不住地点头,向六哥和茴香使了个眼sè,又和红枣几个说起了坐船去分水镇一路上的趣事儿:“要过好几座桥,有一座三孔的圆拱桥,叫广福桥,比咱们这的观莲桥还要长还要高。桥上还刻着双龙戏珠,可漂亮了。还有一座玉带桥,很低很低,过去的时候船夫都得弯着腰……”
一路说到了崇塘镇,等到三家人家各自分开,走路的走路,坐船的坐船,花椒一家也坐上了车行的牛车,茴香和六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把红枣的话告诉父母知道。
秦连豹就笑道:“小六这个鬼灵jīng,也不知道哪里的这么些心眼子。”
罗氏却是皱了皱眉,这个族伯可是越来越荒唐了,就是苦了袁氏和孩子们。
只就是清官也难断家务事儿,何况袁氏从来不再她们面前多话,她们自然就更不能说什么了。
这样想着又觉不对,茴香几个就是再机灵毕竟还是孩子,哪里理会的这么多。他们家是没个姑nǎinǎi,可隔壁却有啊,从来为着这小姑子初二要回娘家,袁氏这个当嫂子的只得自家忍让,年年都是初三回去的。
也不知道有没有通个气,否则姑子姑爷带着孩子来了,光靠十来年翘着二郎腿甚活儿不干的黄阿婆,估计到夜也吃不上饭的。
而同样是姑子姑爷,罗氏秦连豹这待遇不说少有,也算顶顶不错的了。
待一家子在东门下了车,还未走上两步就隔着老远听到了方良方庆爷俩的声音,却是特地过来接他们的。
方庆与六哥勾肩搭背,方良顶着花椒到家时,家里俞阿婆、许氏亦是等了许久了。
花椒还见到了许久未见过面的二表姐素罗,和莳萝差不多的年纪,亦是个活泼的性子。
待他们问过好见过礼,立即就腻了上来亲昵地揽着罗氏说话:“姑母,我都整两年未见你了。”又打量着六哥:“大表弟比前年见时高了许多,都是小大人了。”说着又放开罗氏牵了茴香和花椒,笑盈盈地道:“大表妹也是,再过两年怕是比我和姐姐都要高呢!二表妹上回见时还包在襁褓里,大眼睛骨碌骨碌的,一逗就咧着小嘴笑,还有两个小笑窝呢!”
说着又弯下腰,伸出纤纤手指点了点花椒的面颊:“妹妹笑一个,让我看看小窝窝还在不在。”
俞阿婆听着就呵呵地笑,点着素罗:“不许作弄你妹妹。”
素罗嘻嘻笑着,抓了果子给茴香花椒吃,和茴香低声说着话儿。
花椒已是被方良献宝似的急急抱进里屋,来时路上,花椒被方良顶在肩膀上的时候就听方良说给自己寻摸了好玩意儿,花椒当时只是不住地点头。
哪知一只看不出稀奇的木匣子,打开一看,里头却大有乾坤,竟然分门别类的摆着木质制的小桌椅小床榻、瓷制的小茶具小餐具、银制的小酒具,甚至于还有木制的小纺车、锡制的小火锅。
竟是一整套小孩子过家家的玩具,花椒一下子就看住了。
方良却是得意地笑:“这可是大舅寻摸了好久才弄到的。”又抱了花椒:“今年大舅想办法给你弄个西洋玩偶回来,手脚会动的那种。”
俞阿婆却是唬得连连摆手:“不行,不行,那东西可不能弄回家里来,怪吓人的。”又道:“你倒是同她淘弄些别的玩意儿。”
方良听了只是嘿嘿地笑,罗氏看着那整套的袖珍玩具,却是吓了一大跳,这样jīng巧的玩意儿,贵重自是不必说的。给花椒这么大的孩子玩儿,这也太破费了。
方良却浑然不在意:“这样过家家的小玩意儿,不就是给花椒这么丁点的小丫头玩儿的么!”
说着又送了六哥一套百年老店松竹斋的笔墨纸砚,给茴香的则是一匣子十二个一整套的画着花鸟鱼虫的黄杨木梳篦。
这回就是秦连豹也坐不住了,虽说这两样东西不比花椒的玩具贵重,却也是价值不菲的。
只还不待方良说话,俞阿婆已是拦了二人:“这是老大这个做舅舅的要讨外甥外甥女的欢喜,你们两个不要管。”
秦连豹和罗氏听得哭笑不得,方良看着一直都未做声的花椒却有些纳闷:“椒椒喜不喜欢?”
花椒反应过来,不住地点头:“喜欢!”
方良就笑着把花椒放在闷户橱上,把匣子里头的小玩意一点一点的拿出来,同花椒玩起了过家家。
花椒确实很喜欢这套玩具,想来女孩子就没有不喜欢这样jīng巧可爱的袖珍玩具的。更何况这些个小玩意还如此jīng致,就连手指头粗细的小茶碗都不是素烧的,花椒虽看不出是个什么彩,可就在这丁点的方寸之间还绘满了各sè花朵,犹如万花堆聚,五彩缤纷,这得是怎样的工夫才能制成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