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我儿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仙楂
村子里的劳动力寻了个日子集体上山砍树,为建房子所用。
根据姜奎得统计,村子里几十户人家,绝大多数的房子都需要重新修建。
就在这个时候,朝廷的赈灾部队到了。姜奎带领着一行人坐船前去领取朝廷的缮款和粮食。
黎清也在其中,她看了十里塘村的情况,以为大家都一样。出来一看,才发现,原来自己村子里竟然可以说比别人好了千倍万倍。
乐旭县可不止三个村子,还有其他大大小小村子十余个,外加一个小镇。
一走到县城里,便感觉到一副水洗过的
第57章朝廷赈灾(二)
“大人,黎娘子正是小妇人。”黎清站出来行了个礼,她不明白,为啥姜奎要将此事说出来?
黎清自发大水以来吃不好睡不好,憔悴了很多,脸色也有些惨白。但是她的底子很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是个美人。
不过那官员显然是见过些世面的,并没有因为黎清的容貌而惊讶,而是感叹这小小的偏远山村,竟也有如此有义之人,还是个女的。
姜奎又道:“黎娘子舍生取义,可以说是挽救了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在山上,她采药救治伤员,预防疫病,我们都受到了她的恩惠。”
“好啊!果然大义凛然。”
黎清一脸懵。
这突如其来的彩虹屁是怎么回事
“本官会将此事如实禀报给朝廷,你们去领东西吧,早日重建乡里。”
“是是是!”姜奎连连点头,带领着村民抬着分发给十里塘村的粮食和种子等各种物资。
黎清背着一背篓的糙米……还是很懵的状态。一旁的王洪氏道:“妹子,这下好了,你要是得到了朝廷的褒奖,看谁还敢欺负你们家?若是真的,以后见了县令你都不用下跪了呢。”
王洪氏背着一背篓土豆边走边笑着说。
黎清:“……”
竟然还有这等好处?就凭这三言两语?好嘛,古代人好像确实很注重这样的做好事留青史的样子黎清索性也不纠结了,只要不是给她立个什么贞?洁牌坊就好。
回去走的水路,因为船只有限,水路还算比较安全。一路上虎视眈眈的人不少,却苦于捞不着,只能作罢。
何况江奎可是派出了十里塘村最得力的猎户,以及主外男子。而且,他们不知道的是,队伍里还有黎清这个buff的存在。想来抢东西,也只能有去无回。
“回来了,回来了,他们回来了。”
村民们一看到村口的一行人,都激动的大喊。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抱了些东西,说明是满载而归。
终于不用啃树皮,吃野菜了。
现在八月,山上好多东西都快成熟了。但是由于今年干旱又加水涝,野果之类的收成并不好。
若是朝廷再不发放粮食,不知道,又会饿死多少人。
每户按照人口分配粮食,黎清家里得到二十四斤米,一筐土豆,还有十六斤糙米,六斤粗麦粉。他们要用这些东西,坚持到下一次收获,或者粮商过来卖粮。
现在县里的物资价格暴涨,这自然是某些奸商们坐地起价,还有确实是供不应求,只好涨价。
分配之后,不要开始进行修复事宜。身上砍下来的木头被剥了皮,凉晒着。
姜家三口就这么挤在一石屋里,里面还很潮湿,甚至悄悄的长起了青苔。
每日的消毒以及汤药都不曾断过,村子里的艾蒿没有了,妇女们便成群结队的去山上找。
有了前车之鉴,定要做好这次的防护。不想喝或者懒得人,也会被逼着做这件事。
不仅仅是们自己在弄,忽然有一天,一群穿着府衙衣裳的侍卫带着面巾,进村洒水。
黎清闻不到这个味道,但是仔细看水里还有花椒壳,以及其它药材。
原来古代也有防范啊?黎清这次是长了见识了。
每一次大难之后,必须要做好此类防护,不然容易造成疫病。
从山上伐下来的木头都被做成了各种建造材料。
“黎娘子,村里的一致决定先把你家的屋子给造起来。”孙二叔带着一群人来到姜家。
竹屋因为其材质的缘故,一般只能住上十年。若是精心保护,可延期至二十年,这还得看是如何修造的。
被洪水这么一泡,只能拆了当柴烧了。
&
第58章瘟疫初现形
樗夫子拉着云及一同走来。
“老师。”
“樗夫子。”
苏徐宁和黎清对樗里疾一拜礼。
四个人站在河边,不远处还有一群衙役正帮着村里的人抬东西,当然是受命于苏徐宁才这么做的。
就这么点小事,足以让县令在百姓心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
“娘亲。”
黎清轻轻揉着云及的头发,道:“这位是县令大人。”
云及对苏徐宁作了个读书人的礼,道:“大人安。”然后才对黎清悄悄说:“这是县试的主考官。”
“原来你就是姜云及口中的家母姜黎氏!”苏徐宁恍然大悟,心道:“怪不得了。”看来为了这山窝窝里要飞出一只金凤凰啊!苏徐宁不禁感叹。
“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到县衙来找本官,只要合理的本官能够办到的,都可以帮你。”
苏徐宁明显是在向黎清抛出橄榄枝,黎清也毫不矫情的接受了。
“如此便多谢大人,大人在此站了许久,不若到妇人家里去吃水,只是洪水无情,家中物什俱毁,唯有解渴山泉水供饮。”黎清微笑道。
“不必了,房屋还未修复,不便叨扰,若是以后还有机会,本官到十里塘考察,定来家中拜访。”苏徐宁确实久站口干,却碍于姜家全是妇人,对其名声不好。
“既如此,小妇人也不再叨扰大人办公了,若是大人有什么用得上的地方,尽管提便是。”黎清道。她早就不想和苏徐宁客套下去了。
苏徐宁身上有做官多年的官气,黎清是个文人,对苏徐宁身上的官气感觉十分不爽。
虽然这年头做官的都是文人,就连那三大五粗的武官必要时也会舞文弄墨。但这并不妨碍黎清不喜欢官场之气。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是没错的。苏徐宁的到来,明显又提升了姜家在村子里的地位,这样的效果立竿见影,表现在造屋上。三日打地基,六日起墙壁,一日上房梁,四日盖屋顶。短短半个月,便造好了三间木屋,家居等一应俱全。
为了不让屋子因为木头水分未干而出现裂缝,村民们在木屋外面又加了一层竹子。所以从外面看起来,这三间屋子像是竹屋。到里面一看,却发现是木头的,屋顶则是铺的丝茅草。
洪水过后,村里根本没有草垛子,也没人烧瓦,就算有瓦大家也都付不起,只能盖草了。
除了姜家屋子之外,村子里还拔起了好几座这样的房子,这是最快的造屋方法了。
姜氏这几天看着越来越完美的屋子,脸上的笑容都逐渐增多了。看谁都顺眼了,也不骂人了,腿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感觉倍儿棒。
黎清自然是不会亏待来帮过忙的人,私下里都发了些工钱。这个时候,谁家还会推推嚷嚷的呢几乎都在黎清三两句客套话之下收起了钱币。
两个月之后,村子里的绝大多数人户都住上了新房,还有小部分正在修建。
上次被洪水浸泡过几十天地庄稼基本上都已经枯烂,村民们在十一月的时候将土地整理出来,种上了麦子,希来年收获春小麦。
桑树倒是没什么事,只是叶子没了。快到冬天了,这些桑枝都要被剪下来,等来年再长。
最可怜的是村子里养的蚕了,除了几户人家抢救了些出来,其他的都被洪水冲走了。很多人家里的蚕都结了茧子,将要收获一批蚕丝,可惜老天无情。
未来的一两年内,整个村子的生活水平都会下降,就是
第59章防范于未然
苏徐宁也是一时急昏了头,忘记了疫病暂时还没有传过来,他们还有机会可以准备。
于是整个乐旭县都呈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严恪状态,进出要经过三道盘查,有专门的大夫检查。
黎清觉得自己买的石灰可以拿出来用了。她买了石灰,辛辛苦苦扛回来,却没让姜氏他们知晓。
石灰被她藏在一处破庙,那个地方没有发生洪水。她再次感谢瞬移技能,虽然没有空间,但是她想去哪儿眨眼就可以去了。
黎清和姜氏说了一声儿,说是县里买些东西。实际上她确实是去县里了,她想去探知一下这次事态的严重性。
说实话,按照脑袋中自己绘制的地图看,锦州地处西南,离上京那是十万八千里啊!
人家能够及时派人过来救灾已经很了不得了。说明皇帝还是蛮关心这里的嘛!
那可不?谁叫锦州是著名的织造大州呢这里的物产可谓丰富,已经供给给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啊。
黎清早就知道,此蜀地非彼蜀地了。不仅是名字上不一样,就连地形都变了。盆地变丘陵,高原变大山,就连少数民族都不一样了。
别指望和历史上一样了。
她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小心翼翼的苟活于世罢了。
可不能小瞧了古人的智慧,他们可不傻,和他们不一样皆为异类。黎清一直秉承着低调做人,低调做事儿的理念。悄悄咪咪的扛着一包石灰开了后门进屋,把石灰往地上一扔。
姜氏听到了动静儿出来一看,是黎清回来了,只见她身上满是灰尘,脏不拉几的。
“阿清,怎么搞的怎么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姜氏问道。
“呃,娘我弄了一代灰回来,我们晚上把它洒在房前屋后去。”
“这是石灰?你如何买到的?这东西是专门手艺人才能烧的。”姜氏仔细回忆,好像并没有见过县里谁卖石灰啊。
“娘,您别以为这个是建房子才用的玩意儿,这东西和艾蒿一个效果,甚至比艾蒿还管用,你就相信我吧。”
黎清直接避开了石灰的来源,石灰很早以前就运用于建筑了,或者涂在死人的棺材里,达到防腐的效果。
姜氏也没再多问。
别的县已经开始传播疫病了,自己能够小心提防就防着吧。
思绪飘回二十几年前。那时候的自己和自家儿媳妇一样年轻,有聪明伶俐的儿子,爱自己的丈夫,以及深明大义的婆婆。公公是一个员外郎,只可惜死的早,她也不曾见过。
然后她眼睁睁的看着丈夫染了疫病,被送走隔离,再次见到的时候就只剩下灰烬了。之后婆婆也驾鹤西去,自己一个人拼命的把儿子拉扯大,可是儿子也去了。
姜氏站在院子里盯着那袋石灰一动也不动。
“娘……”
黎清伸手在她面前晃了晃,姜氏恍然回过神儿来。
“阿清,这些如果我们用不完,也给王家送点儿。”姜氏扯出一个笑来,企图掩饰自己刚刚流露出来的悲伤。
“好。”黎清就当忘记了方才看到的,继续做事情去。
又有得心惊胆战咯。
两人将房前屋后屋内都撒了石灰,菜园子里面也撒了些,管他有没有害,撒了就行。
最后剩下二十多斤,送了十斤给王家,剩下的送给了樗夫子。村学里每日人多复杂,何况云及还在那儿呢,还是撒点儿保险。
日子一天天过去,因为外面有瘟
第60章救治
就像现代的很多农村一样,这里的很多村民都存在着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饭菜做的不干净的毛病。
好在自家人还比较矜持,没有太多这样的毛病,就是有也被黎清来了之后逐步的纠正了。
县令苏徐宁又来到了十里塘村,他来了首先就是确定樗夫子的状态,看见樗夫子安好,他的心放了一半进了肚子。再就是看看姜家的情况,没想到姜家出乎意料的过得不错,就是最近的瘟疫搞得人都不敢出门了。
黎清不顾姜氏的阻拦去见了苏徐宁。姜氏是担心她一个妇人面见外男,哪怕是个当官的,也会对名声受损。
“大人,小妇人有一个减缓瘟疫的法子,这法子在我家试过了,很有效。”
苏徐宁眼神一亮,他已经忧心忡忡一个月了,没日没夜的担忧,睡不着觉,就怕那该死的疫病传到了他们乐旭县,可是这该死的瘟疫它就是过来了。
这可急坏他了。
“石灰,撒石灰可以暂时性的减缓。”黎清道。
石灰这东西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运用了,相信经济这么繁盛的天齐肯定能够弄到大量的石灰。
她自己的钱买不到多少,但是朝廷可以啊!
“此法当真”
“当真,这个法子是一个江湖郎中那里得来的,我本着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真的有奇效。”
看黎清的神色,苏徐宁心里先铺了个底。“待本官回去之后立刻着人大力烧制石灰,还好清塘村有人烧制石灰,这会子整个锦州都封死了,根本出不去。”
他是县令,必须要最大程度的保全自己管辖之地的子民们,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他可不想在任上出现点什么意外,导致官场生涯结束,或者无法进升。
苏徐宁作为一个主动请缨从基层做起的探花郎,他也是有自己的一番抱负的,可不能因为一场天灾就给摧毁了。
“不知大人可否告知外面的情况,就是瘟疫到底已经严重到了哪般死人了吗”黎清担忧的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