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赵铭闻语更是心急,东海还没冲出南洋,打通马六甲,英国人已经在南亚次大陆,建立殖民地了。
赵铭正想继续询问,多了解一些英国的事情,毕竟打倒了荷兰、西班牙这些老牌海上强国,今后东海镇就得和英国、法兰西这些新兴的海上强国争天下了。
这时,顾炎武却道:“总理,史密斯使者前来,与总理的目的一至,都是为了对付荷兰人。”
史密斯立时道:“尊贵得大公,荷兰人在海上横行霸道,垄断海上贸易,伤害了英吉利共和国的利益,也伤害了东海大公国的利益。”
英国人对中国的局势和政体,并不是十分了解,听说赵铭是国公,便以为东海藩是个大公国,而明朝则类似于神圣罗马。
赵铭闻语,才反应过来,忙笑道:“不错,荷兰人太霸道,什么好处都想独占,本镇联络贵国,就是希望能与贵国合作,击败荷兰人,得到本该属于本镇的利益。”
中国讲究以和为贵,大家一起发财,凡事不会做得过火,自己日子过好了,不会忘记穷兄弟,只要认我这个老大,来朝贡来拜见,大哥吃肉,多少分兄弟一点汤喝,赏赐三瓜两枣。
西方人做事则比较极端,信奉的是赢者通吃,不论是荷兰,还是后来的英国,以及后面的美利坚,都是如此。
史密斯来到大员,看见了港中的东海镇舰队,被困在热遮兰堡的荷兰人,以及精锐的东海镇陆军,便知道了东海镇的实力。
眼下,正是英国与荷兰在西欧争夺霸主地位的关键时刻,而荷兰经济极度依赖海外,且大半收益都是来自东印度公司。
如果英国能够联合东海大公国,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那么英格兰共和国,必然能击败荷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史密斯当即说道:“英格兰共和国愿意与东海大公国联合,击败荷兰之后,大公获得巴达维亚,而英格兰获得马六甲。不知道尊贵的大公阁下,认为是否合理?”
赵铭看了史密斯一眼,果然,西方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东海镇要冲出南洋,马六甲势在必得,可以说谁占着马六甲,谁就是东海镇的敌人,怎么可能让给英国。
赵铭冷笑道:“贵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可以说相当的无理。不过本镇原谅你们,毕竟你们并不清楚,早在一百多年前,大明的舰队就到了马六甲,并设立宣慰司进行统治。可以说,马六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怎么可能让给你们!难道,贵国想要和本镇为敌吗?”
史密斯听了翻译的话,吓了一跳,忙解释道:“尊贵的大公,鄙人无意冒犯,只是既然是联合击败荷兰,公司理应获得利益。”
赵铭微笑道:“印度的荷兰人据点,归你们,难道这不是利益吗?况且,如果本镇没有预料错的话,以贵公司在印度的力量,恐怕击败印度的荷兰人尚且勉强,并没有实力派兵,攻占马六甲吧!”
英国确实刚在印度站稳脚跟,还在与印度的荷兰人、葡萄牙人进行竞争,实力还不足以伸到南洋。
赵铭看史密斯的神情,继续道:“联合击败荷兰后,马六甲之东,为本镇势力范围,马六甲之西,为英格兰的势力范围。本镇允许贵国商船,通过马六甲,来中国贸易,当然,贵国也要准许中国商船,前往印度贸易。这个盟约,贵使可有异议?”
史密斯一阵沉吟,半响躬身行礼,“鄙人代表英吉利共和国东印度公司,接受大公的建议。”
第603章出兵吕宋
赵铭与英国使者很快达成了共识结缔盟约。
不过对于赵铭而言,这个盟约肯定只是暂时的,等东海镇获得南洋后,肯定要向西进入印度洋。
现在,东海镇四面皆敌,为了获得英国人的支持,赵铭不得到不将印度让给英国。
当然,印度现在其实是莫卧儿帝国的版图,赵铭完全是慷他人之慨,对于自身并没有损失,可以说相当的无耻。
这种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别国的利益和版图,许诺给它国,或是进行瓜分的行为,让赵铭一度找到了帝国列强的感觉,让他感到一阵快感。
同时,他的内心也提前警惕,要是东海镇不强大,中国不强大,那么几百年后,被瓜分的就是中国了。
赵铭绝对不允许,这种局面,再次出现。
当下,赵铭令顾炎武与英国使者商议,并签订详细条约,要求英国人在印度洋上袭击荷兰人的商船,夺取荷兰人在印度的据点。
英国人本就海盗出身,对于赵铭的要求自然应下,双方愉快的签订条约,赵铭大方的送了英国人一些茶叶和瓷器,史密斯便离开台湾,返回孟买。
在英国人离开后,赵铭一面继续围困热遮兰,一面进行攻击棱堡的训练。
~~~~~~
时间到一六五四年二月,热遮兰堡的荷兰人,依然没有投降的迹象,而由于荷兰人和西班牙的骚扰,东海镇在海上已经损失了多艘商船,贸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一时间,江东前往海外各条航线,都受到了荷兰人的威胁。
西夷的战舰,就像是海上的游骑兵,袭击着江东商船,令江东防不胜防。
相比于荷兰和西班牙进行的破交战,东海镇南下的水师,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这与双方出海的船只数目有关,江东每天都是十艘上百艘的商船,穿梭于前往辽东、朝鲜、日本、台湾的航线上,荷兰和西班牙的战舰,很容易遇见江东商船,而东海镇的战舰,却极少遇见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商船。
于此同时,从北面传来的消息,在岳乐的猛攻之下,谢迁部署于旅顺之北的南关墙防线,北清军攻破,旅顺守军被迫收缩至旅顺堡,以及要塞周围的几座炮台。
此前,辽东气候寒冷,泼水成冰,清军大炮屡次击毁关墙,各夜东海镇将士,用杂草石块等物填充,然后淋上水,改天城墙又完好如初。
可是,随着入春,天气转暖,东海镇修复城墙,便得困难起来,南关墙最终被清军突破,岳乐率领大军,兵临旅顺城下。
这便预示着,旅顺附近的屯庄,将全部落入清军之手,守军只能老江东来进行补给。
虽然旅顺堡是按照棱堡的样式建造,不过毕竟不是真正的棱堡,所以当得知岳乐突破南关墙,兵临旅顺堡,赵铭还是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三月间,在赵铭的催促下,华兴公司赶制的臼炮,还有配套的开花弹,终于送到大员。
赵铭令人进行演练、试射后,众多将领都极为震惊,表示有此利器,攻下棱堡不在话下。
有见于此,赵铭终于集结传队,留下三千兵马和十艘战船,留守赤坎堡,配合近万屯军,继续围困热遮兰堡,而赵铭则率领一万三千余人,趁着涨潮,离开大员湾,浩浩荡荡的杀奔吕宋。
吕宋原本是明朝属国,西班牙人到此后,灭掉吕宋,占据了吕宋岛。
在出征之前,为了能够减少抵抗,赵铭便发布檄文,声讨西班牙人,表示此次南征,是为了恢复吕宋等被荷兰和西班牙灭掉的国家,赶走西班牙,解救西班牙和荷兰殖民统治下的百姓,结束西夷的殖民统治。
南洋诸多部落和国家,对于明朝和西夷,心中自然有一杆称。
在西夷到来之前,众多朝贡体系之内的国家和部落,并不担心明朝干预他们的内政,强迫和压迫他们,甚至朝贡还有钱拿。
西班牙和荷兰人则不同,他们抵达南洋后,立时开始杀戮,攻灭国家,奴役和压迫当地人。
这使得南洋诸多国家,对于荷兰和西班牙,都保值警惕,甚至冲突不断。
这次赵铭发布檄文,倾东海镇之力,出动战舰百艘南征,得到消息的南洋各国,就算不响应,也保持观望状态,站在西夷一边的,则几乎不存在。
三月底,赵铭率领船队离开大员,船队并未直接扑向巴达维亚,而是航向距离台湾较近的吕宋。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吕宋正好在台湾和巴达维亚之间,跃过吕宋去打巴达维亚,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还可能被吕宋的西班牙人切断补给,甚至攻击台湾。
海面上,各艘战舰升起满帆,镇海号旗舰上的水手们麻利的操纵着船帆,赵铭站在船楼上远眺,前方一片蔚蓝的大海,周围各艘战舰浩浩荡荡的破浪而行,留下一道道的尾迹,迎着太阳向南,甚为壮观。
赵铭站在船楼上,前面是海天相接,一望无际的大海,身边是与他齐头并进的战船,他身处百艘战舰之中,看着庞大的舰队,遮蔽天空的船帆,心中不禁一阵激荡。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属于大航海的时代,而有他在,这次必然不会错过这个时代。
~~~~~~
南京,隆武朝廷的首都。
明清议和一年多,在满清重新布置徐州防线,整顿北方,巩固满清在北方的统治之时,隆武朝廷巩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隆武将在军中有巨大威望的堵胤锡排挤出了朝廷,自己亲自掌控兵权,而后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隆武以皇帝名义,恩威并施,分化瓦解,高官重金收买,浙系中一部分将领,在高官厚爵的诱惑下,倒向了朝廷,使得隆武在削藩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央政府权威加强,地方割据势力,自然就难受,朱以海毕竟是储君,不是皇帝,在与隆武的斗争之中便逐渐落了下风。
第604章浙系志愿军
南京东宫,储君府邸。
陈子龙身穿青色道袍,头戴网巾,端坐在花厅之内,手边桌上放着一盏青瓷茶杯,一碟糕点,却没有动一下。
在他身边,是他的学生夏完淳,现为朱以海东宫正四品少詹事。
这时,在花厅内端坐许久,外面侍卫忽然高声道:“殿下驾到!”
陈子龙和夏完淳连忙起身,作揖躬身,低头埋入两臂之间,恭迎朱以海。
近些日子以来,朱以海的日子并不好过,甚至可以说相当的憋屈。
虽说此前朱以海让出南京,恭迎隆武入朝,力主北伐,获取了众多朝臣的好感,但是大明天下,毕竟还是皇帝最大。
皇帝不喜欢他,想要废除他储君的地位,自然是有许多办法。
近一年多以来,朝中主战派,被贬的贬,流放的流放,隆武朝廷内部,看好朱以海的大臣,大部分都被隆武皇帝处理,朝局已经完全落入何腾蛟一派的手中。
朝中官员的升迁,决定权毕竟在皇帝手上,一些大臣明白皇帝的意思,为了上位,便不时攻击朱以海,令朱以海不敢丝毫懈怠,生怕落下把柄,给隆武整治他的口实。
这时,身穿朱红龙袍,腰缠玉带,头戴翼善冠的朱以海走进来,看见陈子龙后,脸上约带疲惫的说道:“让卿家久等了!”
陈子龙抬起头来,行礼道:“殿下日理万机,臣不过坐了片刻而已!”
“两位卿家请坐吧!”朱以海径直走到中堂坐下,抬手示意道。
陈子龙与夏完淳落坐后,稍微沉吟,便开门见山道:“殿下,臣此次前来,乃是奉国公之命,请殿下援助东海镇!”
朱以海闻语,却一阵沉默,半响呼出一口浊气道:“你们的处境,孤王知道十分不易,不过孤在朝中,也是举步维艰,皇帝和何腾蛟等数百双眼睛盯着孤,等着孤犯错。”
现在隆武皇帝已经老了,留给他时间不多,隆武急于在剩下的时间里,废掉朱以海,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朱以海在打定主意不犯错,让隆武找不到借口,准备熬死朱聿键。
东海镇现在两线作战,赵铭南征荷兰和西班牙,短时间内,不可能回师硬对满清,东海镇在辽东、朝鲜一线,以一镇之力,对抗正个北朝满清,压力实在太大。
陈子龙奉命来南京,就是希望能够得到朱以海的支持,牵制一下关内的清军,减轻辽东一线的压力。
这时,陈子龙听了朱以海的话,知道朱以海现在一心想保住他的储君之位,不想挑起什么事端,让隆武拿住把柄。但他使命所在,还是站起来作揖行礼,“殿下,如今清军攻击辽东甚急,还请殿下给与东海镇增援!”
朱以海说了方才的话,以为陈子龙能理解他的处境,便不好意思开口,但陈子龙还是提出了要增援。
朱以海一阵沉默,在他看来,其实有点不太懂赵铭和东海镇的行为。
眼下最要紧之事,乃是帮助他坐稳储君的位子,齐心协力,应对主和派和皇帝,可是赵铭却不关注朝中政局,去搞什么南征。
若是等他继承皇位,东海镇和浙系都是从龙功臣,要什么有什么,届时要北伐,他支持北伐,要南征,他支持南征,君臣齐心开创一个盛世并非不可能。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得等他做皇帝。
“朝廷已经与满清议和,签订了条约,卿家是知道的。”朱以海沉默半响后,开口道:“孤若是派兵增援东海镇,就是公然违抗朝廷,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就有借口废掉孤,卿家应该理解孤的苦衷!”
明清已经议和,朱以海做为储君,若是发兵增援,就是违抗了国策和隆武朝廷,等于是对抗皇帝,那主和派立时就会群起攻之,要求隆武废掉朱以海。
一旁的夏完淳,对于如今南京的政治,还有朝中勾心斗角的局面,已经是相当不满,不禁气愤道:“南北议和,许清军攻击东海镇,不许我们增兵支援,这是何道理!”
夏完淳倒不是气朱以海,而是气眼下的隆武朝廷,在清军攻击旅顺之初,他收到陈子龙的书信后,就上书朝廷,认为清军攻击东海镇控制的辽东地区,等于是撕碎了签订不久的《癸巳和议》,明朝应该给以回击,但是主和派却翘舌雌黄,说这只是一场小磨蹭,且和议之中并未涉及辽东归属,并不能说议和无效,朝廷应该保持理智和克制,维护难得的和平局面,不使和议破裂,不能出兵,使得事态扩大。
如此论调,在夏完淳看来,就是无稽之谈,可笑至极,偏偏皇帝却认可了,而且朝中主流,也都是这个论调。
朱以海脸沉了下来,陈子龙见此,忙道:“殿下,国公也知道议和已成事实,朝政又被主和派把持,所以国公并非让殿下直接派兵增援,只要殿下增兵,淮安一线,给清军施加压力即可!”
朱以海听说不是求他派兵参战,只是增兵淮安,给徐州清军施压,脸色缓和了一些,可遂即又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当初赵铭数次帮助朱以海,江北一战,更是损失数万精兵,差点把自己交代,而如今东海镇有难,他这个做主公的却不能庇护,实在说不过去。
而且,近期朝廷软硬兼施,对浙系分化瓦解,他如此表现,连东海镇都不能庇护,恐怕底下的人,难免会生出一些想法,转投主和派。
“只如此,能帮到东海镇吗?”想到此处,朱以海不禁问道。
陈子龙沉声道:“回禀殿下,这样能够牵制住满清一些兵力,但东海镇在辽东的压力,依然巨大。毕竟如今朝廷不出手,便等于是东海镇以一镇之力,与整个北方相抗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