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何腾蛟皱眉沉思一阵,将奏折还给了金堡,沉声道:“哼!严起恒这只狐狸,把这种条件送上来,目的乃是降低陛下的预期。有这一千万两的条件在前,后面他谈成什么样子,都比这个条件要强。”

    金堡闻语一愣,不禁佩服何阁老,心思缜密,洞察人心。

    “阁老的意思是说,严起恒是故意为之?”金堡道。

    何腾蛟问道:“陛下之后如何反应,有换人的打算吗?”

    金堡摇了摇头,“没有,而是想让严起恒继续谈!”

    何腾蛟冷笑一声,“这就对了。”

    金堡道:“那严起恒岂不是有机会,能与孙可望谈拢!”

    何腾蛟在书房内走了两步,忽然沉声道:“让人监视严起恒,另外需要尽快摸清楚孙可望的想法,让傅上瑞做好准备。”

    金堡道:“这恐怕不太好办!”

    何腾蛟道:“怎么不好办?让丁魁楚上书,叫陛下再派个陛下信任的自己人过去!严起恒送上来一千万两的条件,陛下没有把他撤了,但心中多少会有些疑虑,派个人监视和督促,完全可行!”

    何腾蛟闭门不出,不过内阁里并非没人,丁魁楚就是他这一派的内阁大学士。

    金堡闻语,点了点头,“卑职这就去拜见丁阁部!”

    ~~~~~~

    三月,荆州。

    在谈判的间隙,孙可望一边修缮行宫,一边分配荆州藩田,将辽藩和惠藩的田产,分给荆州百姓和佃户,以获得百姓对他的支持。

    孙可望虽摆尽派头,制定一个王朝该有的礼仪和制度,想获得士绅的认可,但是效果甚微。

    其实孙可望也知道,问题根源所在,乃是他推行的策略,伤害了士绅的利益,要想获得士绅支持,大西政权必须做出转变。

    但是,孙可望又清楚,他能发展壮大,是获得了底层百姓的支持,孙可望无法舍弃这一点,便只有继续推行,打击士绅地主和宗藩的政策,而在这种政策下,也让治下百姓趋之若鹜。

    在孙可望已经将荆州视作自己的地盘,摆出一副不走的架势之时,严起恒和张家玉则在驿馆内等候朝廷的消息。

    这日,朝廷派来礼部侍郎丁时魁,见到了两人。

    驿馆内,丁时魁冷声道:“一千万两的条件,朝廷绝对不会接受。陛下和内阁的意思,最多十万两,多的一分没有。”

    张家玉闻语,有些恼怒,“十万两,西川兵回川的路费都不够!”

    丁时魁道:“孙可望得寸进尺,朝廷就是这么个意思!”

    张家玉道:“之前还准备调集江西的钱粮,现在也不给呢?”

    丁时魁点头,冷声道,“不给了!”

    这话把张家玉气得手往桌上拍,“那谁能谈让谁谈,我们没法子谈!这样的条件,孙可望根本不会接受。”

    丁时魁冷笑道:“怎么谈,那不是本官的职责,本官只是传递陛下和内阁的意思。”

    张家玉被他的话激怒,严起恒挥手制指他,沉着脸对刘湘客道:“朝廷的意思,本官知道了。”

    丁时魁已经传达了朝廷的意思,便离开房间,张家玉有些愤怒道:“大人,朝廷这是什么意思?”

    严起恒沉声道:“丁时魁的话,或许并非朝廷的意思。丁时魁是崇祯十三年进士,甲申后,一路南逃,不过他是湖北江夏人,何腾蛟在湖广的势力盘根错节,看来有人不想看见我们谈判成功。”

    张家玉闻语,不禁怒道:“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难道非要将锅砸了,他们才满意!”

    严起恒摇了摇头,沉吟半响后,“何腾蛟应该是想等你我失败后,接机攻击张阁部、杨阁部,而后自己接手荆州之事!”

    张家玉色变:“何腾蛟接受荆州之事?”遂即不禁焦灼道:“那湖广恐怕都要完蛋!大人,我们必须阻止何腾蛟啊!”

    (婚期将近,更新不稳定,还望大家谅解。明晚更新!)




第671章祸水东引
    当年湖广大战,堵胤锡击败了清军,挽救了隆武朝廷的危局,为朱聿键立足长沙,打下了基础。

    何腾蛟心怀嫉妒,攻击堵胤锡欺君,擅自许以孙可望封王,造成堵胤锡被罢免,何腾蛟趁机拿到湖广兵权。

    不久之后,恰逢浙军邀请隆武朝发兵增援,何腾蛟率领几十万大军北上,却按兵不动,想要坐山观虎斗,等清军与浙军两败俱伤后再出手。

    结果,何腾蛟按兵不动,清军的援军却进入湖广,突然出现在何腾蛟面前。

    何腾蛟全无准备,前锋瞬间溃败,他本人也准备,仓惶南逃。

    眼看着,几十万大军,要一败涂地,整个湖广都有可能失陷,堵胤锡发动兵变,夺取了军队的控制权,拼死抵抗之下,将清军挡了下来。

    此后,随着天下局势转变,堵胤锡和主战派的文武们,战武昌,建瓴而下,最终于浙军会师,收复南京,鼎定了半壁江山,开创了隆武朝的大好局面。

    这时,堵胤锡却再次遭到罢免,而何腾蛟因为能揣摩皇帝心意,又一次窃取大权。

    而何腾蛟掌握大权后,却又一次毁掉了隆武朝廷的大好局面。

    这么一看,何腾蛟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偏偏又不自知,还非要掌权。

    这对于隆武朝廷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

    现在,张家玉听严起恒的话,何腾蛟抱着搅黄他们的谈判,然后自己接手的主意,立时就急了。

    这事要是交给了何腾蛟,恐怕朝廷要完。

    虽说,严起恒等人再选择明主,但是他们的目的,不是毁灭明朝,而是引一为名主入朝,来接手朝局,实现大明的复兴。

    严起恒看见张家玉焦急的模样,沉默片刻,神情凝重,“要想阻止何腾蛟插手,便只有我们与孙可望达成和解。”

    “可这样的条件~~~”张家玉一脸的懊恼。

    严起恒沉吟片刻,“本官到是有个想法,或许能成!”

    ~~~~~~

    荆州,西川王行宫。

    大殿内,孙可望照旧穿着龙袍,头戴冕旒冠,盛装出席。

    严起恒和张家玉在两侧西川文武的注目下,进入大殿,行礼道:“拜见殿下!”

    孙可望微微抬手,他已经得知了隆武朝最近的情况,知道隆武朝不可能出兵夺回荆州,所以有恃无恐。

    “免礼吧!”孙可望微微抬手,遂即笑道:“两位今日前来,想必是能够回复孤王了。”

    严起恒拱手道:“殿下以为方今天下大势如何?”

    孙可望眉头微皱,没想到严起恒,不回答他的问题,反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说实话,孙可望称王,建立西川国后,曾不只一次幻想,能有智谋之士,与他纵论时局,谈论天下。

    只可惜,孙大王麾下大多是泥土腿子出身,水平有限,孙可望期许很久,也没人给他来个隆中对,甚至没有什么人,能够了解他的野心和志向。

    这种感觉对于孙大王来说,一腔抱负无人诉说,鳖得那是相当难受。

    孙可望不禁坐正了身子,精神一振,“严侍郎何意?”

    严起恒沉声道:“在以为如今天下,大明朝廷虽具有半壁,但却是一盘散沙,而清虽败,却独霸北地,天下大势,仍然在清不在明!”

    孙可望骤起眉头,“鞑子确实强大,但这又如何?”

    严起恒继续道:“天下之势,当论其轻重、大小。战国之际,秦国势大,苏季子合六国以拒之,各国得安十五载。后秦攻韩、魏,而齐不救,韩、魏亡,齐、楚亦亡。如今清据北方,气势若秦,而朝廷、西川、吴越、鲁王,犹如六国也。如今清军兵临长江,朝廷危机,殿下不救,反而霸占荆州,比之齐不就韩魏,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孙可望脸上露出不快的神情,严起恒之言有理,也正是因为如此,孙可望才没有在占据荆州后,继续攻击湖广,怕隆武朝像弘光朝一样崩盘。不过,孙可望同时也清楚,如今的清,根本比不上秦,而这也就是他占据荆州的原因。

    “严侍郎言重了!”孙可望冷笑一声,“清军虽兵临长江,但想过江,孤王看来并不容易。鞑子没有严侍郎说得那么强,朝廷也不像韩魏那般弱!”

    严起恒继续道:“殿下,占据荆州,其义为何?不过是意图东向耳,而殿下东向,朝廷定然危机,予清可趁之机,届时清定成强秦之势,殿下亦危。若殿下不欲东向,夺荆州又有何意?同舟共济、唇亡齿寒之言,殿下不可不思。若是相互攻伐,则朝廷必折于清,而西川之亡,可立待矣。昔晋灭虢而虞亡,秦灭韩、魏而齐、楚亡,晋灭蜀汉而吴亡,八王自残而刘石强,元灭金而宋亡益速,古今大势,殿下明鉴!”

    孙可望眉头皱成川字,不得不承认,严起恒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

    西川兵占据荆州后,孙可望确实进退两难,以荆州为出口,继续进攻明朝,明朝在他与清军的夹击下,必然灭亡。届时,西川国的势力虽然壮大,但满清灭亡明朝后,势力也随之增长,到时候,西川国根本无力相抗。

    若是占据荆州这个出口,不继续进攻,西川国需要大量兵力驻守于此,而明朝也会用大量兵力,来监视荆州,甚至夺取荆州。

    这样一来,西川国和隆武朝廷都将被牵制住大批兵力,无力去干别的事情,最后还是会让,满清渔利。

    孙可望沉默半响,忽然哈哈大笑道:“严侍郎,真是好口才,孤王之前所言,现在依然作数,只要先生投效孤王,孤必以宰相待之。”

    严起恒不为所动,而是问道:“殿下既然觉得在下之言,有些道理,不知道殿下能否归还荆州?”

    孙可望脸一沉,“严侍郎说的有道理,方才陈说了孤据荆州之害,但为言归还荆州之好,对孤与西川又有何利呢?”

    严起恒道:“殿下若大度优容,连兵共拒满清,可保西川安宁。”

    孙可望不为所动,颇有霸气道,“天下之势,此消彼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只是暂保安宁,那是万万不够的!”

    严起恒满脸自信道:“如今天下,合众力,抗满清,则众力生,若自相残杀,则清必胜。在下知殿下心怀大志,欲壮大西川国。殿下取朝廷之地,壮西川之势,乃是助清灭朝廷,不如取清之地,壮西川之势,待清灭,再分雌雄。”

    孙可望挑眉道:“取清之地?”遂即摇头道:“谈何容易!”

    严起恒道:“汉中之地,乃蜀中门户。想必殿下垂涎日久,只因蜀道艰难,才没有发兵取之。殿下若能归还荆州,在下可上书朝廷,准许西川兵借道勋阳,袭取汉中。”



第672章袭取汉中
    驿馆内,丁时魁在房间内看着书信。

    半响,他抬头问道:“严、张二人回来没?”

    随从行礼道:“回禀大人,还未归来!”

    丁时魁闻语,看向窗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不禁道:“什么时辰呢?”

    “酉时一刻。”随从低声回道。

    丁时魁皱起眉头,自言自语道:“怎么还不回来,莫非谈不拢,被孙可望扣下呢?”

    遂即丁时魁,又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的猜测,要是孙可望翻脸,肯定连驿馆也一锅端了,现在驿馆没事,就说明严起恒和张家玉没事。

    “莫非被孙可望留下吃饭?”丁时魁不禁合上书信,站起身来,忽然吩咐道:“派人去打听打听,一有消息,立刻告知本官。”

    随从当即行礼,“卑职知晓。”语毕,便转身走出房间。

    这时,随从刚从院子里出来,走到大门口,严起恒和张家玉却脸色潮红的走了进来。

    随从见此,急忙又折返回去,告知了丁时魁。

    当下,丁时魁便急匆匆的走出房间,来到院门口,整理了下官袍,两只手藏在袖子里,挡在门前。

    “严大人,怎么才回来?”丁时魁打量这两人,皱眉道。

    严起恒微微一笑,“谈到现在,还请丁大人让一让,本官还需要写折子,上奏朝廷。”

    丁时魁神色一变,“谈得怎么样?”

    张家玉冷笑一声,“怕是让丁大人失望了!”

    丁时魁满脸不可置信,“难道你们谈好呢?这怎么可能?”

    严起恒不置可否,走进房间,张家玉紧随其后,没有理会丁时魁,便跟着进了房间。

    这时,严起恒走回桌案后坐下,提起毛笔准备书写,而张家玉则将门关上,在一旁坐下,然后沉声问道:“大人,这个条件,陛下和朝廷能够接受吗?”

    严起恒呼出一口浊气,“不同意又能怎样?朝廷既然不想与孙可望开战,那唯有此法,允许孙可望暂借荆州,支持西川兵从勋阳攻入汉中,而一旦孙可望与清军开战,西川军对朝廷的威胁,立时就会消减大半。”

    张家玉低头沉思,发现朝廷若不接受,也要不回荆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不多时,严起恒刷刷写完一份奏疏,对外换道:“来人!”

    一名小旗官进来行礼,严起恒将奏疏递给他,严肃道:“快马加急,报去南京!”

    “喏!”小旗接过奏疏,立时抱拳。

    ~~~~~~

    湖广,武昌府向东的官道上,三名背插小旗的骑兵,快步奔驰,马蹄践踏地面,卷起一阵阵的黄尘。

    这时,骑兵纵马狂奔,通过一片树林,忽然,官道上绷直了一条绊马索,为首的骑兵躲闪不及,马蹄被绊,顿时马失前蹄,骑兵和战马一起栽倒于地,向前翻滚,惊起一片尘土。

    马上骑士被率了个七荤八素,刚要坐起,树林中便拥出一队人马,数杆长枪同时刺来,骑士满脸惊愕,不敢动弹。

    后面两名骑兵见此,大惊失色,急忙勒马,拔马回奔,林中“嗖嗖”数十支弩箭袭来,两名骑兵纷纷坠马而亡。

    “军弩!”被俘的骑兵大惊失色,颤声道:“你们是什么人?”

    众多黑衣人却不作答,为首一人走上前来,在骑兵胸前摸了摸,取出一封奏疏,打开看了看,声音冰冷道:“处理干净!”
1...217218219220221...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