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傅上瑞摆了摆手,得意道:“算了!先令各部剿灭东岸的西贼,而后集结兵力,迅速夺取荆州。”

    在严起恒与孙可望达成协议之后,何腾蛟与傅上瑞得知了孙可望并没有攻击湖广之意,借着孙可望放松警惕的机会,设下圈套和埋伏。

    傅上瑞事先调集了六万余精兵,郧阳王光泰等部,进行埋伏,杀了孙可望一个错手不及。

    曹志键不禁皱眉道:“督宪,斩草务必除根。难道就这么放了孙可望?”

    傅上瑞却冷笑道:“让王光泰,封锁道路,孙可望只能继续前往汉中。届时,他多半要死于吴三桂之手,但吴三桂要灭孙可望,想必也不好受。此乃本督一石二鸟之计也!”

    西川兵中军和后军尽没,等官军夺下荆州,孙可望想回四川,往回走,已经走不通,便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汉中进军。

    此前,若是十万西军,突然杀入汉中,吴三桂肯定必败,而现在孙可望只剩下残兵败将,情况便不好说了,汉中必定一场恶战。

    这场恶战,无论谁胜,都是惨胜,胜得一方,将无力窥视湖广,傅上瑞乐于见到。

    ~~~~~~

    几日后,荆州城中,忽然大乱,城中的西川兵,四处跑动,到处劫掠。

    驿馆内,张家玉匆匆跑进来,见了严起恒,喘息道:“大人,事情不妙,傅上瑞伏击了孙可望,城中西川兵已经大乱。”

    严起恒闻语,大惊失色,“怎会如此?”

    张家玉拿来两身百姓服饰,急声道:“大人,西川兵肯定怀疑我等,咱们赶快躲一躲。”

    当下两人换了百姓衣服,在士卒的帮助下,翻出驿馆。

    这时两人刚走,驿馆大门就被西川兵撞开,一队凶神恶煞的士卒闯了进来。

    丁时魁听见动静,惊惶从房间里窜出来,却不想迎面撞上西川兵,西川兵将领,见其一声明朝官袍,顿时大怒。

    “不要!”丁时魁惊恐的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看见举起的战刀,骇得面无人色,但西川将领却不为所动,愤怒的战刀一挥,一刀便削掉脑袋。

    丁时魁的脑袋,在空中转了几个圈,掉在地上,双目圆瞪,透露着惊恐,死不瞑目。

    大将马元利,提着滴血的战刀,愤怒大吼:“一个不留,给我统统杀光!”




第675章投奔江东
    丁时魁的无头尸体栽倒在院子里,驿馆内没来得及撤走的使团人员,全部都被西川兵砍杀。

    荆州城中的大乱,持续半日,不久,城中的西川兵,便自西城涌出,仓惶向西逃离。

    一间民宅内,一名汉子悄悄推门而入,他关好门,来到院子内,对严起恒行礼道:“大人,西川兵已经撤出荆州了!”

    严起恒神色阴沉,没有理会汉子,而是愠声道:“傅上瑞袭击孙可望,是朝廷的意思,还是他自作主张?”

    张家玉摇头道:“现在还不从得知?不过我等的奏疏,早就送上去了,朝廷因该知道才是!”

    严起恒心中憋了一口气,“这事如果是朝廷之意,那么从一开始,你我就被朝廷利用,是朝廷的弃子。若是傅上瑞自作主张,那他就真是该杀。而不论是,哪一种,此时袭击孙可望,就算将其击杀,对朝廷又有什么好处?”

    无论是朝廷的决议,还是傅上瑞的主张,现在隆武朝在刚与浙军和吴越藩,翻脸没多久,清军兵临长江的情况下,在西面又多了一个敌人。

    孙可望死了,西川国大乱,明军没有实力入川,说不定清军会乘虚而入,占据四川。

    若是,孙可望没死,他必定与隆武朝为敌,好报一箭之仇。

    张家玉道:“现在西川兵撤走,想必朝廷兵马,应该很快就至。届时一问便知!”

    在西川兵撤离荆州不久,傅上瑞率领得胜的五六万大军,与从武昌、长沙赶来的十余万大军会师,然后浩浩荡荡的逼近荆州。

    西川兵,得知孙可望遭受伏击,生死不知,担心被困在荆州,弃城西归,傅上瑞兵不刃血,便夺回了荆州。

    荆州府,孙可望刚修缮没多久的行宫,摇身一变,成了傅上瑞的行辕。

    这时,在行辕外的街道上,大队的明军士卒,来回巡逻,恢复城中秩序。

    严起恒、张家玉得知官军已经入城,遂即从民居出来,准备前往傅上瑞的行辕,他们刚出民居,便被一队巡逻的士卒拦住,询问身份。

    正在这时,一名将领骑马经过,远远看见两人,不禁一愣,而后夹马过来。

    “怎么回事?”王昌沉声道。

    巡逻的百户官见是个参将,忙行礼道:“回禀将军,卑职怀疑他们是西贼余孽,正要盘问!”

    张家玉正要说话,王昌却抢先道:“这是本将熟人,不是西贼余孽,你等且去巡视吧!”

    百户闻语,犹豫了一下,还是抱拳,领着属下离开。

    王昌等巡逻士卒一走远,立时翻身下马,将严起恒拉道一边,焦急道:“大人,怎在此地,不知道傅总督再捉拿大人吗?”

    严起恒一脸疑惑,“将军认识我?”

    王昌解释道:“某王昌,当年大人随堵阁老,围攻荆州,招抚湖北,我与兄长王光恩、王光泰,前来军前拜见,曾见过大人一面。”

    严起恒想起来,“你是郧阳的王将军。”

    王昌闻语,喜道:“大人记起卑职了。”遂即又神色一变,急声道:“大人,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你们随我来。”

    荆州府,总督行辕内。

    “督宪,丁时魁,丁大人被西贼杀了!”曹志键沉声说道。

    傅上瑞闻语,脸上露出悲伤之色,内心其实毫无波澜,甚至还有些欢喜。

    毕竟,丁时魁也算是知情人,死了也好,免得他动手。

    “严起恒和张家玉呢?”傅上瑞急声道。

    曹志键道:“回禀督宪,驿馆没有发现两人的尸体,城中也不见两人踪迹!”

    傅上瑞眉头皱起,这两个人不死,对于他和何腾蛟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严起恒写的奏疏,被傅上瑞半路劫了,使得严起恒与孙可望达成的协定,未能传到朝廷。

    傅上瑞将奏疏一事瞒下,而后一面派人告知孙可望,朝廷同意协议,并令襄阳、郧阳的驻军,给西川兵让开通道,准许西川兵,借道伐清,一面又秘密调集军队埋伏,借口孙可望不宣而战,伏击孙可望。

    为了避免事情败露,傅上瑞早已恶人先告状,上书说,严起恒、张家玉勾结孙可望,言孙可望要封严起恒为西川国宰相,而严起恒则配合孙可望,利用谈判来迷惑朝廷,趁机偷袭湖广。

    虽说,傅上瑞已经上书,但是他还是担心,严起恒和张家玉回朝廷后告状,所以他一定要抓住两人。

    傅上瑞来回踱步,“继续搜查,必须抓住他们。他们勾结西贼,罪该万死,如遇反抗,不必留情!”

    曹志键明白傅上瑞的意思,希望严起恒和张家玉,死于乱兵之中,不想留下活口,但他在城中,早已秘密搜索一遍,确实没发现两人。

    “督宪,按理说,他们知道朝廷收复荆州,应该自己出来才是。现在却没有消息,而卑职也确实没有发现他们,莫非被西贼裹挟入川呢?”曹志键道。

    “要真是被裹挟入川,那他们就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傅上瑞说了一句,但还是不放心道:“你再搜一遍,不要局限于城内,范围要大一些。”

    “卑职领命!”曹志键见傅上瑞坚持,便只能躬身领命。

    ~~~~~~

    荆州城外,长江上,一艘货船,正顺流而下。

    船舱内,严起恒与张家玉对坐,两人桌前摆着茶点,都没有心思动。

    张家玉道:“大人,我们返回南京,告发傅上瑞、何腾蛟!”

    严起恒摇了摇头,“算了,傅上瑞击败孙可望,夺回荆州城,皇帝就算相信我们,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张家玉道:“这是为何?这可是欺君啊!”

    严起恒沉声道:“因为傅上瑞与堵阁老不一样,堵阁老忠心于陛下,若是陛下坚持,堵阁老不会与陛下对抗,但是傅上瑞和何腾蛟不一样,把他们逼急了,他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张家玉闻语一惊,“大人的意思是说,他们敢~~~”

    严起恒挥手打断他,两人一阵沉默,半响张家玉不禁问道:“既然如此,我们要去哪里?”

    严起恒沉声道:“江东,去江东看看!”



第676章就这家了
    每个王朝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爆发出各种问题。

    天灾、饥荒、流寇、土地兼并、外敌、吏治**、军阀割据,像赶集似的一一登场。

    这些问题,犹如人身上的恶习和腐肉,若不去之,人就会一天天病重,最后被拖死。

    这个时候,王朝想要生存下去,就得进行改革,狠下心来,动刀子割掉身上的腐肉,改掉不良的习惯治理顽疾,但是腐肉与身体神经相联,割掉会疼,恶习成瘾,已经成了依赖。

    若是没有大毅力,大决心,改掉恶习,革掉腐肉,那王朝必将走向末路。

    明中期时,出了一位猛人,对明朝进行过改革,可是明朝病未痊愈,腐肉还未割尽,便又停止了治理。

    这使得各种问题,又一个不少的陆续找了回来,什么**、土地兼并、天灾、饥荒、流寇、外敌一一出现,最终天下大乱。

    从几十年前,辽事起,而后关内,起义不断,天下初乱,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四十余年。

    天下百姓困苦久矣,人心思定,俱希望天下能够早除恶疾,恢复安定。

    几十年间,崇祯皇帝失败了,李自成失败了,弘光朝廷也失败了,现在看来,隆武朝也很难成功。

    如今这天下,到底该怎么走,由谁来结束混乱,完成大一统,天下有志之事,都在进行观察和选择。

    西南孙可望,雄据巴蜀天府之国;东南郑成功,具有福建,享海贸之利;江北鲁王,威望素著,拥兵十余万;江东吴越王,割据江浙,纵横大洋;南京隆武朝廷,大明正朔。

    这些势力周围,都聚集了一批人才和志士,意图结束乱世,统一天下。

    甚至,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北方的满清。

    现在天下雌雄未定,倒底谁能完成大一统和恢复天下秩序的使命,尚未可知。

    有志之士,为民请命,当为百姓选择一位明主,来结束天下的纷争。

    货船顺江东下,过武昌、九江、安庆、南京,最后抵达上海。

    五月时间,大海上东南季风盛行,台湾、吕宋等地的船只,停满了黄埔江两岸。

    此前,江东丝织业发达,出口大量的丝绸和布匹,赚取无数白银,停靠于上海港的船只,主要是将江东的货物,往海外运。

    现在,随着台湾和吕宋岛的开发,港口出现大量来自台湾和吕宋的货船,将台湾和吕宋生产的粮食、烟草、木材,甚至水果,运到江东。

    如今江东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输出地,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经济极度繁荣。

    严起恒与张家玉登上码头,于一路来的景象不同,上海港极为热闹,黄埔江两岸仓库林立,人员穿梭,繁忙无比。

    两人站在码头上,看见江面上桅杆如林,看着热闹繁忙,冲满活力的场景,不禁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出惊讶。

    严起恒和张家玉随便数了数,江边停泊了至少近千条货船,有内河平底船,有运河上的漕船,还有海上福船,甚至倭国和西夷的商船。

    两人穿过码头,看见苦力搬运着船上物资,不禁大开眼界。

    黄浦江沿岸的码头,距离上海县城,还有一段距离,两人走出来,便见道路旁居然还有车马行,于是租了辆马车,前往上海县城。

    同明朝统治的其它州县不同,江东因为商业化程度较高,人口像城池聚集,但是原来的城池,又容不下那么多人,所以城池形成了大片的居民区,还有街道和集市。

    张家玉挑开车帘,往外看了看,不禁道:“此等场景,原只有苏州能见,今观上海,恐不下于苏州。”

    这时,马车已经道了城门外的车马行,车夫遂即停了马车,对里面道:“两位先生,已经到县城了。”

    两人下车,付给车夫一两银子,车夫从腰间钱袋之中,取出十多枚铜元找零,张家玉接过铜元,发现有两种,一种大而重,一种小而轻,两种正面都是一个侧面人头像,背面则是龙纹和数字。

    张家玉拿着铜元看了看,不禁道:“吴越藩果然野心勃勃!”

    严起恒却约带深意的道:“就怕他没有野心。”

    这时,两人站在城门前,嘈杂之声迎面扑来,城中店铺的喧哗,沿街叫卖的小贩,讨价还价的声音,另两人仿佛置身盛世。

    严起恒道:“进去看看!”

    一般而言,各地城池,进入城中,都需要上缴入城税,遇上早上人多,往往需要排起长队。

    上海县虽有士卒盘查,但是入城却不用上缴税钱,人员进进出出,放行速度极快。

    严起恒和张家玉都有些震惊,对于一项财政紧张的明朝来说,入城税可以说是各地方衙门,一笔不可缺的收入,吴越国是有多富,居然有钱不收。

    两人进入城中,只见街道两边,旗幡飞舞,商铺林立,有福建的茶叶、江西的瓷器、南洋的香料、象牙、稻米、烟草、水果,当然最多的还是,一家连着一家的布庄。

    这里的商品,大多是进行大宗交易,也进行零售,各国来的商人,在城中店铺看货,满意后下单,城外仓库立时发货,直接装船运往内地和海外。

    两人从繁华的街道走过,来到一条酒馆林立的街道。

    酒楼里坐满了各地来的商人,而街边的小店,则坐着一群群的普通人。

    张家玉更是惊讶,“看这些人的装扮,不过是寻常百姓家,或者是些卖力气的劳力,怎也在店中吃喝?”
1...219220221222223...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