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一般而言,寻常百姓,一年到头,能不饿着肚子,就已经阿弥陀佛了,根本攒不到几个铜子,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是秋收后,才有机会上街,最多也就买点生活必须品,吃上一碗光头面。

    可是,眼前的江东百姓,坐在小店内,吃着面条,上面盖着肉沫码子,桌上还摆着肉包、饼子、蚕豆,有甚者还要了一壶酒,一盘肉,吃得极为丰盛。

    严起恒见此也甚为惊讶,江东百姓富足,超过了他的想象。

    两人看着百姓吃喝,不觉自己也饿了,于是进了一家酒肆,店小二立时笑脸相迎。

    严起恒与张家玉,在窗户边坐下,听了小二的介绍,菜品丰富,价格又不贵,还提供南洋来的水果,于是随便点了些。

    这时严起恒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目光扫视酒肆内外,低声道:“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芷园以为如何?”

    张家玉颇为激动道:“吴越王治民如此,吾不走了!”

    严起恒微笑道:“不去江北再看一看?”

    张家玉道:“刚踏上码头,吾意便决矣!”




第677章择主而事
    杭州,吴越国王京。

    赵铭称藩建制后,将杭城定为吴越国都城,王府和议政府都自苏州迁至杭州。

    对此,议政府内,不少官员提出反对,认为江浙新附,不似江东归附日久,都城应该设在老巢,而不应该设在新占据的杭州。

    赵铭却认为,正是因为浙江新附,都城才必须设在杭州。

    江东之地,赵铭经营多年,民心归附,固若金汤,都城设在苏州,确实安全,但是对于江东,却没有多少帮助。

    浙江新附,许多州县人心不稳,吴越国都于杭州,一是能够显示,议政府对浙江的重视和信任,二是,能够直接指挥和影响浙江,以防地方阳奉阴违,方便议政府快速消化浙江。

    有此两点,在赵铭的坚持之下,吴越国议政府离开相对舒适和安逸的苏州,迁来陌生的杭州。

    杭州城中,有鲁王朱以海的宫殿,赵铭并没有入住,而是令人保护起来,不许任何人霸占和骚扰,而他自己则花钱买了一所大宅,作为吴越王府。

    此时,吴越国定都杭州,已经有了小半年的时间,议政府已经走上正轨。

    清晨,吴越王赵铭,在王府用过早饭,便来到议政府,处理政务。

    吴越国行政上,确立了议政府和六曹两院制度后,藩国内许多事物,赵铭都交给了议政府,而他则主要关注,外部大事。

    这时,在议政院,赵铭身穿常服,坐在王位上,陈明遇、陈子龙、顾炎武等人,坐在两侧,正商谈时局。

    “几位先生,今日议题为何?”赵铭喝了口浓茶醒脑,而后随口问道。

    议政院议事很随便,有茶水和糕点,并不严肃,各人可以根据时局,畅所欲言。

    领议政陈明遇道:“殿下,昨日谈了户曹和工曹之事,今日主要谈兵曹之事。”

    赵铭闻语,看像陈子龙道:“既如此,大樽先生说说吧。”

    陈子龙沉声道:“殿下,今日主要有两件事,一为朝廷伏击孙可望,二为辽东战事。”

    傅上瑞把孙可望给伏击了,这件事已经传到了江东,赵铭初闻之,可以说极度震惊。

    赵铭来了兴趣,“伏击孙可望之事,兵曹有了什么新消息。”

    陈子龙道:“回禀殿下,据兵曹得到消息,湖广总督傅上瑞声称,孙可望强占荆州后,假意与朝廷谈判,实则欲图湖广,趁朝廷不备,欲取郧阳,被其察觉,埋下伏兵,将孙可望击败。”

    赵铭皱起眉头,“这可信么?”

    陈子龙摇头道:“臣以为不可信,孙可望欲图湖广,当取长沙、岳州,取勋阳全无道理。”

    赵铭也是这么认为,不过具体什么情况,只有傅上瑞和孙可望自己清楚,吴越国距离湖广太远,暂时无法得知事情内幕。

    “孙可望有消息吗?”赵铭皱眉道。

    陈子龙沉声道:“暂时没有消息,据说向汉中流窜了。”说完,陈子龙不禁担忧道:“朝廷这个时候,与孙可望开战,将孙可望逼入汉中,恐怕~”

    赵铭捋了捋鄂下短须,沉吟道:“大樽先生,是担心孙可望战死,还是担心孙可望投清?”

    历史上永历朝内讧,孙可望被李定国击败后,一气之下,便投靠了满清。

    满清得到孙可望的投效后,获取了云贵的详细情报,还有明军的部署,最终成功攻入云贵,灭亡了永历朝廷。

    因此,赵铭心中也有这个担心。

    陈子龙道:“殿下,无论孙可望是死是活,还是降清,恐怕都会让满清渔利。”

    赵铭沉声道:“怎么说?”

    陈子龙道:“孙可望若是活下来,必然恼怒傅上瑞伏击,极有可能,发兵报仇,届时大明内讧,朝廷必危,满清定然乘机出兵。若是孙可望死了,西川大乱,满清肯定会趁机攻入四川。若是孙可望投清,那情况就更加糟糕了。”

    赵铭闻语沉默,半响恼道:“傅上瑞,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当初孤就该杀了他。”

    堂内,几人也都是一阵沉默,赵铭半响后转移话题,问道:“辽东战事如何?”

    陈子龙收回思绪,忙道:“回禀殿下,辽东战事进展顺利,已经击退了清军的进攻。”

    赵铭闻语一喜,“这是好事,年年大战,清军暂退,将士们终于可以休整一段时间,恢复实力。”

    陈子龙却道:“不过,江北来信,张、李两位都督,希望殿下能够归还他们派往辽东的兵马,让李元胤等人返回江北!”

    虽说明清处于交战之态,但江北暂时太平,并没有战事,朱以海的压力并不大。

    这个时候,李成栋和张名振要求,归还借调他们的兵马,难道江北近期有什么动作?

    赵铭不禁问道:“江北最近可有消息?”

    陈子龙摇了摇头,“未发现异常!”

    赵铭却摆了摆手,“不对,派遣细作探查,严加监视。”

    朱以海被隆武废掉太子之位,他定然不会甘心,而李成栋和张名振想要收回辽东兵马,江北多半是有什么动作。

    “臣遵命!”陈子龙行了一礼,遂即问道:“那人还是不还?”

    赵铭摇头道:“自是不还!”

    议事堂的议事,进行一个上午,中午时分,赵铭便回到王府,而几位议政则要去处理各曹事务。

    这时,赵铭刚回到王府,便有侍卫禀报,“殿下,有两位先生求见。”

    自赵铭立国建藩以来,江浙地区,便有不少士人,前来投靠,赵铭每隔几天,就要接见几人。

    “哦,通报姓名没有?”赵铭随口问道。

    “来人自称严起恒和张家玉!”侍卫道。

    赵铭闻语眉头一挑,严起恒辞官后,曾隐居于浙江老家,赵铭得到消息,正准备派人去请,不过却被严起恒拒绝,此后赵铭再派人去时,严起恒已经接受朝廷任命,出使西川。

    “他们不是出使西川,怎么会来杭州?”赵铭一阵疑惑,遂即道:“让他们在偏厅等候!”

    偏厅内,严起恒与张家玉端坐,严起恒喝着茶,张家玉则稍微有些不安。

    这时,殿外侍卫一声大呼,“殿下到!”

    张家玉立时起身,严起恒喝了口茶,不紧不慢的站起来,躬身相迎。

    “哈哈~严大人不是去了南京,奉命出使西川,怎跑来孤王这里!”赵铭大笑着,孤身一人进入偏厅。

    严起恒听出赵铭言语之中,对于此前他没有接受赵铭好意,如今又跑来杭州的讥讽之意。

    他微微笑着,不卑不亢的行礼道:“殿下,当今之世,不只君主在选择臣子,臣亦择君也!先前,余以为朝廷信任,所以听从南京之令,而今方知,朝中主昏臣庸,难救万民,遂远来投靠殿下。”



第678章风起辽东
    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臣亦择君。

    严起恒此言,让赵铭不禁身子端坐,认真对待两人。

    “先生因何选择吴越?”赵铭正色道。

    严起恒沉声道:“方今天下,大乱四十余载,百姓困苦,人心思定,仁人志士无不思一雄主,平定天下,保民太平。吾观天下,北夷残暴不仁,视民为奴,凡我汉民当拼死抗之,而朝廷**,奸臣当道,难安天下,西南孙可望,虽野心勃勃,然妄自尊大,难成大事,唯有鲁王与殿下,可定天下。”

    赵铭不禁问道:“先生为何不选鲁王?”

    严起恒感慨道:“鲁王为太祖子孙,本是最佳人选,吾不择鲁王,而择殿下,非鲁王不贤,实乃殿下太英武也!”

    赵铭闻语,心生欢喜,严起恒这个马屁,拍得他太舒服了。

    这就是说,他太过优秀,所以严起恒才选择他。

    张家玉也道:“余二人,自湖广顺流而下,观沿岸风土人情,唯殿下治下,繁荣安泰,百姓富足。”

    赵铭哈哈大笑,当下请两人,暂时去驿馆休息。

    几日后,赵铭出巡,巡视浙江诸多州县,以安定民心,令两人随行,沿途相谈甚欢,遂任命严起恒为吏曹参判,张家玉为五军都督府参军。

    ~~~~~~

    盛京城,一员大将在数十名骑兵的护卫下,进入盛京将军衙门。

    这时,众人在衙门前勒马停下,安郡王岳乐,披着一件黑色的大氅,翻身下马,一双细眼闪烁着慑人的寒光。

    满清内部的权力斗争一直在持续,阿济格、济尔哈朗、满达海三个实权亲王的关系,时分时合。

    顺治皇帝福临,想要清算多尔滚余党,太后布木布泰却担心,两白旗失势后,济尔哈朗和满达海做大,玩起了制衡。

    前不久,阿济格撑着明朝内讧的机会,大军南下,夺取淮江之南二十一城,击溃二十余万明军,缴获军资堆积如山,声威大振,使得阿济格一党声威大增。

    此前,阿济格的徐州军团,就是满清内部,最强大的军团,兵力多达二十余万。

    这次,阿济格在夺取淮河之南大片土地和人口,俘虏数万明军之后,兵力和实力又增长许多,人马扩张到了二十五万众,实力大增,已经威胁道了大清内部的平衡。

    相比于,阿济格在淮南取得的战果,岳乐在辽东和明军拉锯数年,耗费钱粮无数,却毫无收获,甚至被明军赶出了辽东。

    这样对比之下,无疑让顺治有些抬不起头来,连下多封诏书斥责岳乐,而阿济格也上书,声言他大军止步于长江,完全是因为岳乐作战不利,在辽东消耗了大清国大量的物力和兵力,使得徐州军团得不到足够的补给,还有兵力增援,否则他早就打过长江,攻下了南京。

    本来,岳乐没能解决辽东明军,就已经让朝中多尔衮的余党诟病,最近更是连盖州也丢了,反而被明军打开了通往辽河平原的大门,使得盛京再次受到威胁,就更加抬不起头来。

    “王爷,人已经等候多时了!”一名牛录见岳乐到来,急忙迎接上来,牵住马缰。

    岳乐阴沉着脸,将马鞭丢给属下,而后大步进入衙门。

    “安郡王到!”随着八旗兵一声高喝,岳乐快步入堂,坐在堂中的几名将领立时扭头过来,在一名豹眼环须,满身戾气的蓝甲将的带领下,不紧不慢的起身。

    这群将领都是从关内赶来,为首之人,乃是正蓝旗固山鳌拜,镶黄旗甲喇章京钮祜禄·遏必隆等人,清一色的两蓝和两黄旗的满洲贵族。

    “给王爷请安!”鳌拜领着众人,很随意的行礼,并不太恭敬。

    鳌拜原是豪格的人,豪格死后,投效了顺治,而顺治亲政后,听说以前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对皇太极和豪格忠心耿耿,遂对鳌拜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

    岳乐之兄博洛,曾经投靠多尔滚,被多尔滚重用,岳乐与多尔滚一派,也曾十分亲近,后来满达海发动政变,岳乐才投靠顺治,并不能算是顺治的心腹。

    因此他虽是王爷,但也不敢小瞧鳌拜等人。

    毕竟,他是倒戈过来,临时加入之人,而鳌拜等人,虽不是皇族,但却是皇太极一系的铁杆拥护者,始终未曾变节。

    顺治看待他与鳌拜等人时,多半与鳌拜更为亲近,再加上他在辽东做战不顺,没有底气,所以对于鳌拜的无礼,岳乐只能装作没看见。

    “免礼吧!”岳乐挥手,走到中堂坐定。

    鳌拜等人,打千儿还没跪下去,闻语立时就站起来,自己坐在两侧。

    岳乐见此脸有些阴沉,不过还是强压着怒气,愠声道:“皇上派遣诸位出关,不知为何?”

    鳌拜冷声道:“这个王爷应该清楚。王爷在辽东打成这样,阿济格都快骑到皇上的头上,令皇上十分恼怒,所以派我等出关,来帮一帮王爷。”

    岳乐脸上涨红,又羞又恼,“你等是不知赵杂毛之军难打,整个辽东,到处都是战壕,大军跟本无法推进,而关内粮草接济又不及时,本王才没打开局面。”

    鳌拜不以为然,阿济格能在江北,歼灭赵杂毛三万精兵,打得赵杂毛差点全军覆灭,那么赵杂毛也并非不可战胜。

    “王爷,现在不要讲这些了。”鳌拜沉声道:“汉中吴三桂传来消息,孙可望被围困于西乡县,李定国被挡在定军山,无法增援孙可望,孙可望已有投降大清之意。现在,皇上已经令孟乔芳派人招抚孙可望,一旦孙可望投降大清,便是大清入蜀的绝佳时机。届时,王爷这边,便不能再拖朝廷后腿了。”

    孙可望被傅上瑞伏击之后,后路被明军截断,只能率领三万多人,硬着头皮,向汉中进军。

    吴三桂确实没有想到,孙可望会走上庸偷袭汉中,起初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丢失兴安所、汉阴、石泉等地,但孙可望毕竟兵力不足,没突到南郑,打到西乡县就打不动了。

    吴三桂慌忙调兵,将孙可望挡在西乡,又与出蜀道攻击汉中的李定国,大战数月,而随着关中清军增援,西军攻势逐渐衰竭,最终李定国被吴三桂挡在南郑之西的定军山,而孙可望则被围在南郑之东的西乡县。
1...220221222223224...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