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届时,他便只能等待江东发兵增援,而要想打破十余万清军的包围,江东至少要发四五万援兵过来。

    虽说吴越国水军强大,但是要一口气运送四五万大军到辽东,光准备就得数月时间,还需等适合的季风,短时间内肯定无法来援,届时他极有可能弹尽粮绝,被清军全歼于盖州。

    谢迁点了点头,“你继续说!”

    李元胤指着沙盘,“清军集结于辽阳,奔至盖州不过两日时间,而大军以步军为主,要退回旅顺,至少需要七八日的时间。现在向旅顺撤退,半道就会被清军追上,到时只能慌忙应战,必然大败。”

    “那怎么办?”虞胤沉着脸道。

    谢迁抬手让众人安静,握拳砸在沙盘边缘,“入盖州是死,撤退士气必泄,清兵追至,少不得一场大败。既如此,当与清兵在盖州决一死战。”

    众人闻语,不禁肃然。

    谢迁招手道:“都过来!看一看,这一战该如何打!”

    众多将领将沙盘围起来,注视盖州,皱眉思索。

    清军兵力上有巨大优势,盖州城残破,又无法依托,再加上是野外浪战,清军骑兵众多,这一仗可以说非常难打。

    张家玉沉思一阵,抱拳道:“都督,若要决战,当迅速开战,不能让清军准备好后,再进行决战!”

    谢迁闻语颔首,目光扫视沙盘,“清军集结于辽阳,欲图突袭盖州,其斥候必然在盖州附近,监视本督。”谢迁沉吟片刻,当即下令,“传本督军令,大军立刻拔营,退过清水河,引清军骑兵追击,而后在榆林铺构筑工事,待清军半渡清水,发起反击,与清军在清水河南岸决战。”

    张家玉沉思一阵,抱拳行礼,“旅顺城坚,清军定然怕我们退往旅顺,一旦侦查到大军后撤,肯定仓惶起兵追击。在清军半渡清水河,发起反击,与之决战,至少有五成胜算。参军司同意都督之议。”

    虞胤也道:“卑职也赞成此议。”

    谢迁见两位参军支持,当即道:“既然如此,各部依令行事。此外,林元帅,你立刻前往连山关,指挥麾下兵马,猛攻连山关。张参军,你立刻派船,去江东告知殿下。”

    “诺!”众人齐齐抱拳,大声应命。

    谢迁环视众人,奋力挥拳,肃声说道:“此战不胜即死!”

    “敢不效死!”众将振奋精神,纷纷大呼回应。

    军令一下,盖州城内外的吴越军,立时收拾行装,大队兵马涌出营寨,仓惶渡过浮桥,向南撤退。

    在盖州城外不远处的山丘上,渗透到此的清军斥候,看见吴越军的动作,为首斥候脸色一变,“不好,蛮子要溜,速报王爷!”

    两名斥候,连忙从山丘背面溜下,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海州清军大营内,大股的清军骑兵,自北面辽阳而来,进入营地内。

    这时,岳乐、鳌拜、科尔沁亲王吴克善,等人打马入营,进入一座大帐。

    岳乐将头盔取下,露出光秃秃的头皮,颇为振奋道:“哼,谢迁还想着攻击盛京,却不知道大清已经调集十余万骑兵。这次定能一战,扫灭辽东蛮子。”

    众多清将,不禁哄笑,鳌拜道:“为防止走漏消息,我建议两蓝旗和两黄旗,稍作休整,立刻南下,迂回插向盖州后方,斩断蛮子南撤之路。”

    岳乐道:“这是自然,大军饱食一顿,两蓝旗、两黄旗立时南下,科尔沁和察哈尔随后便至。”

    正说着话,一将匆匆而来,急声禀报,“王爷,大事不好,盖州蛮子撤了。”

    鳌拜闻语,勃然大怒,将茶杯率在地上,“蛮子要逃!”

    岳乐蹭的起身,拿起头盔,急声喝令:“快,传令全军,立刻南下,不能让蛮子跑了。”

    激昂的号角声响彻海州清军大营,刚入营的清军骑兵,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热饭,便纷纷翻身上,疾驰出营。

    一时间,数以万计的骑兵,向南疾奔,犹如水银漫过大地。

    岳乐、鳌拜等人匆忙翻身上马,率领骑兵追击,清军大营一时鸡飞狗跳……

    次日清晨,清水河北岸,远处忽然传来阵阵雷鸣,清军万骑践踏大地,卷起漫天尘土而来。

    这时在清水河浮桥上,一队吴越军士卒,慌忙在桥上淋上火油,堆上柴草,而后一把火点燃浮桥,浓烟顿时冲天而起。

    清军骑兵一路狂奔,奔驰到河岸边,被清水河拦住了去路,北岸清军越聚越多,逐渐铺满大地。

    岳乐、鳌拜等人,在河边勒马,注视着南岸逃走的吴越军身影,鳌拜顿时怒吼,“快,搭建浮桥,大军过河追击!”




第683章半渡而击
    鳌拜看见清水河拦住大军去路,吴越军士卒仓惶南奔顿时一声令喝。

    遏必隆等人闻语,当即就要去令人去灭火抢桥,并沿河寻找渡河地点。

    岳乐奔驰一阵,却冷静下来,忙伸手拦住遏必隆,“慢着!有些蹊跷!”

    鳌拜不禁看向岳乐,“王爷要说什么?”

    “从蛮子撤退,到本王赶来,有一天多的时间。谢迁人早该走完,怎么才烧浮桥?”岳乐道:“还是等人马到齐,再过河追击。”

    鳌拜立时质疑道:“王爷的意思是,看着蛮子逃离?”

    “本王不是这个意思!”岳乐愠声解释。

    鳌拜道:“那王爷是什么意思。这样大好时机,难道要放弃,任由蛮子撤往旅顺。”

    岳乐一时无语,谢迁离开旅顺要塞,这确实是歼灭谢迁的最佳时机,可是岳乐与谢迁交手数年,知道这厮不好对付,内心有些不安。

    鳌拜看着岳乐半响不答,“王爷是担心蛮子半渡而击吗?我们几万骑兵,后续人马,就在身后,还用怕蛮子伏击!”

    岳乐只能道:“谢迁跟随赵杂毛多年,是赵杂毛手下最能打的将领之一,不可小觑。”

    鳌拜有些不赖烦,“我数万精骑,又在旷野之中,不信蛮子能与我八旗勇士争雄。王爷要是担心,一切后果,由我来负责,但若大胜。这功劳~”

    岳乐闻语,心头不快,当即喝令:“救火,搭建浮桥,大军过河!”

    开什么玩笑,岳乐虽有担心,但是清军优势摆在那里,他岂会放弃功劳。

    清军骑兵翻身下马,救火的救火,伐木的伐木,还有骑兵涉水下河,尝试涉水过河。

    清军刚开始伐木,救火的清军已经将浮桥上的大火扑灭,吴越军堆放的木柴比较潮湿,火势不大,倒的火油被水冲走,浮桥并未被完全破坏。

    这时,在河中寻找浅水的骑兵,也发现一条通道,大量骑兵在清军修复浮桥之时,便纷纷涌入河中,涉水过河。

    骑兵控制着战马,通过江水没过马背的河床,不时有骑兵被冲走,但绝大多数骑兵,却成功登上南岸。

    数万清军骑兵,拥挤在北岸,同过修复的浮桥,还有浅滩过河,无数马头攒动,如同非洲大地,大群斑马迁徒,场面极为壮观。

    鳌拜自持勇力,随着第一批骑兵过河。

    千余骑兵登上南岸,鳌拜顿时举刀怒吼,“正黄旗,给我追!”

    刚过河的千余黄甲骑兵,稍作整队,便紧随着鳌拜,疾驰而去。

    鳌拜是顺治的宠臣,岳乐在后方见此,不禁有些焦急。

    此时已经有不少旗兵渡河,真遇上谢迁埋伏,来个半渡而击,这些人肯定要不杀光,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短时间内,尽快将更多的兵马,渡到南岸。

    谢迁兵力满打满算不到五万,只要送过去三四万人,站稳南岸,后续人马跟随过江,十余万骑兵过了清水河,剩下就剩乘势掩杀了。

    而掩杀,则是任何一个统兵之人,都极其想做的事情。

    “快!再搭几条浮桥,加速过河!”岳乐急声怒吼。

    这时,在清水河之南,榆林铺之北的旷野上,数百江北军仓皇奔逃。

    “追上来了!”李元胤回头望了一眼,见身后千余黄甲骑兵,已经追杀上来,咬牙切齿的疾呼一声。

    江北军骑兵闻语,顿时纷纷猛夹马腹,抽打着马臀,加速南逃。

    吴越军的骑兵,在江北一战之中,损失殆尽,谢迁手上的骑兵,主要是从李成栋手里借调的江北兵。

    在江北兵身后,鳌拜面目狰狞的风驰于千军之前,他拉开弓箭,奔驰中射出一箭,前面一名江北骑兵,顿时应声落马。

    鳌拜脸上露出残忍之色,很享受这种掩杀敌骑的感觉,他一边疾驰,一边射箭,已经连续射落三名江北骑兵,仿佛打猎一般。

    榆林铺,两万吴越军,在此列阵,谢迁身穿新式军服,戴着大檐帽,帽上一枚龙徽闪亮,身后赤龙旗飘舞,旗帜下,是排列整齐,身穿过膝对襟军大衣,头戴大檐帽的,双手斜握火枪,铳刺斜指的吴越军。

    这时,谢迁站在高处,看见远处一前一后,你追我赶的两道黄尘,抽出千里镜观看预设战场。

    圆形的视界里,李元胤在前奔逃,满洲正黄旗在后急追,而远处清水河上,大批清军骑兵,正拥挤着过河,片刻间已经过来万人。

    “都督!”随着一声疾呼,张家玉抢上山丘。

    谢迁闻声收了千里镜,回头看见张家玉,神情肃穆,“张参军,清军大举渡河了。”

    “都督,各部已经就位,清军已经渡过万人,开战吧!”张家玉激动道:“此战,必胜!”

    谢迁目视,清水河南岸,整队的清军骑兵,此战若胜,击败清军骑兵,关外清军便再无实力,对抗吴越军。

    届时,他将率领吴越军,横扫辽河平原,收取这片失去多年的土地。

    上次,赵铭夺取了沈阳,但是迫于清军骑兵压力,只能放弃,而这一次,吴越军夺取辽河平原后,便不打算撤离。

    谢迁注视着江滩上聚集的骑兵,沉声下令,“传令炮队,瞄准敌群,准备轰击!”

    军令飞传,榆林铺后方,隐蔽的吴越军炮群,顿时开始动作。

    炮手们在军官的指挥下,操纵着火炮,抬高炮口,一字排开的近百门重炮,将漆黑的炮口扬起,对准了清水河南岸。

    这时,鳌拜弯弓搭箭,正追得兴起,远处传来阵阵雷鸣,机警的骑兵们一听见,马上抬起头来向南张望,便见榆林铺后方,忽然腾近百个黑点,在空中一闪,便跃过骑兵头顶,砸向江滩。

    一瞬间,江滩上聚集的清军骑兵,被砸得人仰马翻,鸡飞狗跳,惨叫四起。

    “固山快看!”追击的骑兵,满脸惊恐,惊呼连连,鳌拜转头一看,不禁脸色一变,顿时勒住马缰,狰狞喊道:“狗蛮子,还真敢伏击!”



第684章精锐之师
    “放!”吴越军炮队指挥,放声怒吼,猛的挥动三角令旗。

    在旗帜落下的瞬间,炮手纷纷点燃引线,而后蹲在地上,火炮猛地一退,炮口喷射出隆隆的白烟,黑色的炮弹,呼啸而出,硝烟弥漫阵线。

    江滩上,刚渡河的清军,抬起头来,黑色的眼眸满是惊恐,便见一枚枚的炮弹,落入人群之中。

    一枚炮弹击中一名清军,顿时砸的胸口塌陷,跌落下马,而炮弹威势不减,砸在河滩上,碎石飞溅,石子砸中战马,马匹长嘶,前蹄腾空,将黄甲骑兵甩落下马,马匹前奔,撞倒其他骑兵,惊呼一片。

    “不好,敌袭!”清军将领,勒紧了马缰,控制着躁动的战马,大声疾呼。

    这时,明军炮手,却打开木箱,取出一种带着木托尾翼的炮弹,正是在镇江用过的开花弹。

    炮手装填好了发射药,用木棍将炮弹推入炮膛,军官再次挥动令旗,青筋直跳的怒吼,“放!”

    手持火炬的炮手,将火炬靠近引线,“咻咻”的火星迅猛的钻入炮膛,“轰隆”一声巨响,炮身猛烈后退,炮架两侧的车轮险些倒退着退出炮位。

    十多枚开花弹落在清军人群之中,惊天般的爆炸响起,白光暴起,浓烟滚滚,炸死无数清军,着弹点周围的骑兵,都被气浪掀飞。

    一瞬间,江滩上的清军,像是炸锅的蚂蚁一般四散。

    在与吴越军交手的过程之中,清军见识过开花弹,知道这种炮弹的恐怖,立刻惊恐四散,不敢聚集在一起,或者连忙翻身下马,趴在江滩上。

    榆林铺,谢迁放下千里镜,抽出腰间配刀,向前一指,怒声大喝:“为了天下,吴越军出击!”

    激昂的号角在榆林铺上空响起,鳌拜震惊的看见,前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一道黑线。

    那是排列成墙的吴越军步军,他们穿着长过膝盖的军大衣,胸前两排铜扣,腰间系着革带,带着大檐帽,清一色的燧发火枪,刺刀老长,寒光闪闪。

    吴越军步军,并未冲锋,而是排列成墙,挺起火枪,刺刀斜指,迈着坚定的步伐往前走。

    在步军方阵之前,还有两翼,则是战马拖拽的野战青铜炮,跟随步军前进,并不时放出一炮,轰击着清军。

    巨大的威压,扑面而来,如排山倒海一般,令清军色变。

    鳌拜惊愕,他回头看了眼,鸡飞狗跳的江滩,若是让吴越军步军,推过去,过河的清军都得被赶入河中。

    那可是满洲精锐,真正的旗人,大清的根基啊!

    “吹号角,给我冲!”鳌拜控马怒吼,而后直接拍马冲出,做出了他的选择,决定孤注一掷。

    过河的清军已经超过两万,退回去,必然伤亡惨重,吴越军撑死五万,两万清军发起反冲锋,只要在南岸坚持一段时间,北岸兵马渡过来,便能一举将蛮子击败。

    身后八旗兵,立时仰头吹响号角,听见号角声的骑兵,纷纷夹马,挺起骑枪,挥舞着战刀,发起冲锋。

    清水河南岸,被炸散的清军骑兵,在各牛录的喝令下,也漫野向南冲锋。

    这时,挤在江滩,就是吴越军炮队的靶子,各名骑兵在号角声中,纷纷拍马,向吴越军冲来。

    北岸,岳乐见此,大为惊恐,他看见鳌拜率领骑兵,不撤反冲,心头大急,只得喝令:“快,加快速度过河!”

    未过河的科尔沁和察哈尔的蒙古骑兵,被南岸的爆炸震惊,他们与吴越军交战较少,战马对于爆炸比较恐惧,拥挤在桥头,过河却并不积极。
1...223224225226227...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