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赵铭微微颔首,这些情况,严起恒早就对他说过。

    严起恒继续道:“孙可望原本与李定国约定,各率十余万大军,攻入汉中。可是孙可望一路遭受伏击后,只有三万人杀入汉中,兵力不足,不仅没有杀到南郑,反而被吴三桂包围在西乡。蜀到艰难,现在李定国补给不济,难以救援孙可望。那么孙可望的结局,便只有两种!”

    众人听到这里,神情严肃起来,钱谦益皱眉道:“哪两种?”

    严起恒扫视众人,沉声道:“其一,孙可望兵败身死,清军趁势入蜀,其二,孙可望投降,清军以孙可望为向导,趁机入蜀!”

    赵铭完全认同严起恒的分析,隆武朝廷可以说走了一步极臭的旗,愚蠢到令人窒息。

    赵铭道:“无论哪种情况,川蜀都将大乱,而本藩却鞭长莫及!”

    四川大乱,可以说,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若是距离近,赵铭倒是想浑水摸鱼,看能否吸纳一批西川兵,特别是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等几员西军大将,如果能收入麾下,赵铭便如虎添翼。

    可惜,距离太远,且吴越国的势力和威望,影响不到那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满清得利。

    严起恒道:“现在清军大举增兵关外,想先接触关外威胁,只能期望,谢都督能够力挽狂澜,否则清军解决了关外的威胁,又夺取四川,其势又成,天下立危矣。”

    听到这里,众人心中却更加担心起来,这么看来,盖州之战,不仅关系到吴越国,还关系到今后天下大势走向,那便更败不起了。

    这时,众人正忧心之际,忽见兵曹参判顾炎武,风风火火地抢进来。

    他刚准备向赵铭禀报,却惊奇的发现,议政府的高官都在,于是只能先行礼道:“臣参见殿下。”然后又给众人拱手一礼。

    赵铭见他匆匆而来,问道:“先生何事?”

    顾炎武脸上满是激动之色,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疏,激动道:“殿下,战报到了!”

    这话一出,赵铭还没起身,陈明遇、陈子龙等人同时起身,问道:“如何?”

    顾炎武满脸笑容,“大捷!殿下,领议政,大司院,诸位判书,谢都督在清水河半渡而击,大破清军,斩杀满蒙精骑三万余众。”

    众人闻语,顿时激动起来,陈明遇手舞足蹈,大步上前,劫了奏疏,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大捷,果然是大捷啊!”陈明遇与几人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的赞叹。

    赵铭心痒难耐,恨不得马上看一看军报,但脸色却十分平静的笑道:“好了!孤早以有言,要相信前线的将士,叫你等不必忧心。好了,现在结果出来,各位先生可以回去处理政事了吧!”

    众人闻语,才觉得失礼,陈明遇有些不好意思的将军报,放到赵铭桌前。

    “臣等失态了!”陈明遇带头行礼,微笑道:“臣等这就回去处理政事!”

    当下一行人告退,陈明遇抬头看了赵铭一眼,见赵铭神态自若,不禁感叹,殿下气度,越来越有雄主之态了。

    赵铭目送众人离开,等几人一走,顿时一把拿起奏疏,双手捧起来,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激动之色,全都浮现出来。

    “难得啊,这下稳了!”赵铭感慨连连。

    “殿下~”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却忽然闯了进来,将他神态全都看见。

    赵铭急忙合上奏疏,脸立时垮了下来。




第689章联络江北
    江北,扬州。

    一艘吴越国的兵船,在瓜洲渡靠岸,一队吴越国士卒,押着红布遮盖的大车登岸。

    这时,一队江北骑兵疾驰而来,为首一将,抱拳行礼,“某李督镇麾下,标营总兵杜永合,来迎接使者。”

    严起恒微笑拱手,“有劳杜总兵了!”

    当下,一行人,在骑兵的护卫下,进入扬州城,路上杜永合对于车辆十分好奇,不方打探,严起恒只是笑而不语。

    不多时,一行人来到扬州城,鲁王府邸,被引入偏厅。

    朱以海在南京脱身后,犹豫老巢浙江落入赵铭之手,便只能暂驻于江北扬州。

    现在,朱以海与赵铭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朱以海感激赵铭,将他从南京解救出来,一方面又对赵铭占据浙江,内心感到不快。

    不过,浙江是赵铭从隆武朝廷手里夺过去,并非从他手上抢夺,加上赵铭起兵,助他脱困,让他对赵铭占据浙江一事,也无话可说。

    当然,有这么件事情在,加上赵铭如今封王建藩,虽然只是个郡王,但毕竟也是王,地位几乎与他一样,两人关系,便逐渐疏远。

    近一年来,赵铭与朱以海几乎很少交流,而朱以海暗中在做的事情,也未告知赵铭。

    这时,严起恒在偏厅等候,不多时,朱以海在李成栋、张名振等人的簇拥下,走进大殿。

    “吴越国,吏曹参判严起恒,参见鲁王殿下!”严起恒立时起身行礼。

    朱以海走到主位坐定,李成栋、张名振、张煌言等人,于两侧按着品级入座。

    朱以海抬手道:“严参判免礼,坐下说吧!”

    “谢过鲁王殿下!”严起恒坐下来,抬头看了朱以海一眼,见他身穿龙袍,头戴翼善冠,颇有威严,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皇族的贵气,不禁暗自点头。

    朱以海问道:“严参判来扬州,不知为何?”

    严起恒回过神来,微笑道:“余乃是奉藩主之命,来见鲁王殿下!”

    赵铭这个时候,有什么事情来找江北?

    自从赵铭立国后,朱以海知道,赵铭其实已经脱离的浙系,自立门户,便与赵铭逐渐疏远,他想不到,赵铭忽然派人来见他会有什么意图。

    严起恒见朱以海疑惑,解释道:“殿下或许不知,就在一个月前,清军突然增兵关外,十余万骑兵突袭辽东。”

    这话一出,李成栋、张名振大惊失色,朱以海也为之色变。

    “辽东出事呢?”李成栋急声问道。

    李元胤还有六千多李部士卒,还在辽东给吴越军效力,张名振属下也有五六千人,在辽东接受吴越军的指挥。

    这些兵马,都是李、张两部的精锐,虽只有五六千人,却是百战之兵,能抵两三万普通士卒。

    这可都是他们的心头肉,要是有个闪失,那对两镇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严起恒见众人焦急的神情,忙笑着摆手,“李都镇多虑了。谢都督指挥无万大军,在盖州大破十余万清军,斩首三万级!”

    朱以海等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而严起恒接下来的话,便令几人更加震惊。

    严起恒看了众人反应后,颇为得意道:“这三万清军,并非绿营,其中大半,乃是满洲两蓝旗和两黄旗的旗兵,余者皆是科尔奇蒙古的藩兵。此战,满清可谓元气大伤矣!”

    张煌言不禁惊呼,“三万满蒙精骑?”

    严起恒颔首笑道:“不错,三万满蒙精骑!这其中有江北军的功劳,藩主令余前来,向鲁王殿下报捷,并送来一些斩获。”

    一战杀了三万满蒙精骑,而且并非是绿营兵,实在骇人听闻。

    赵铭令严起恒送来一些八旗兵的盔甲,一是为了增强江北军的实力,付给他们报酬,二是,告诉江北军,他没有吹牛皮。

    朱以海皱起眉头,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多欢喜,反而沉声道:“这真是要恭喜吴越王了。只是,严参判过来,所谓之事,恐怕不只于此吧!”

    严起恒心中生出一丝异样,回道:“鲁王殿下明鉴!藩主确实还有事情交代。”

    朱以海道:“严参判请言之。”

    严起恒沉吟道:“鲁王殿下。这次清军在关外大败,所损失之众,乃是两蓝和两黄旗,还有科尔沁精兵。据说,科尔沁亲王吴克善,也落水而亡。大明与满清征战是数十年,想必鲁王殿下与诸位,也都知道满清内部的格局。这次损失的清军,主要是满清支持福临和其太后一系,而如此巨大的损失,必然打破满清内部的格局!”

    朱以海皱眉沉思一阵,问道:“吴越王的意思是?”

    严起恒当即道:“阿济格野心勃勃,雄踞徐州,拥兵近三十万,常有不臣之心。如今,福临实力大损,阿济格未必没有夺权之意。藩主的意思是,希望江北能收缩兵力,缓和与阿济格的冲突,减轻阿济格的外部压力,使之能够腾出手来夺权,让满清内部,爆发一场内讧。”

    赵铭这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与洪承畴建议满清南北议和,减轻明朝的外部威胁,等待明朝内乱,是一个道理。

    朱以海沉思不语,一旁张煌言却道:“殿下,若满清内乱,于江北而言,也是个机会!”

    朱以海闻语,才点头颔首,“严参判可转告吴越王,孤同意此议!”

    严起恒大喜,遂即又道:“阿济格此人,性情暴躁,能力远不及多尔衮。此人虽拥兵近三十万,真斗起来,未必是布木布泰、济尔哈朗等人的对手。因此,藩主准备增兵辽东,牵制住福临一系人马,帮他一把,所以在辽东的江北精兵,可能还需要在待一段时间。”

    近一年来,李成栋和张名振数次要求,将江北兵马,从辽东撤回来,却一直被赵铭拖着,总得给江北一个说法,否则江北以为赵铭要兼并他们的人马,与吴越国翻脸,那就不妙了。

    朱以海闻语,皱起眉头,“李元胤等人在辽东征战数年,将士疲乏,还是要早些归来休整。”

    严起恒不禁也皱起眉头,发觉鲁王对于抗清似乎不再积极,心中感到一丝失望,沉声道:“鲁王殿下,现在藩主正往辽东运兵,兵船紧张,即便要回来,也还请等些时间。”



第690章殿下太天真了
    由于,隆武朝廷伏击孙可望一事造成的后果,极有可能造成天下大势的改变。

    为了防止满清夺取四川,赵铭与属下智囊商议之后,决定尽力牵制满清入川。

    虽说谢迁在关外大胜,歼灭了三万满蒙精锐,伤了满洲本部的元气,但是满清在关外,依旧还有十余万大军。

    另外,若是孙可望降清,西川兵将发生分裂,清军还是有机会杀人四处,夺取巴蜀。

    这次,关外大捷,对于整个汉族势力来说,将是一个机会,但若是抓不住,让满清缓过来,那满清依旧占据优势。

    因此,赵铭才要借着此次大胜,造成满洲内势力的失衡,来尽力促使满洲内乱,避免天下大势改变。

    为此,赵铭除了决定趁着关外大胜,增兵辽东,控制辽河平原,攻击东蒙古,获得战马来源和牧场之外,便是意图借着满清内部势力失去平衡,牵制忠于顺治的力量,让阿济格有机会,发动叛乱,妄图挑起满清内讧。

    当初明军能够收复南京,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满清内讧,多尔衮被杀,两边忙于夺权。

    隆武朝由气势如虹,蒸蒸日上,转向衰落,也是因为一场内讧。

    因此,挑起一个势力的内部动乱,无疑是解决和削弱这个势力的最佳手段。

    这点,赵铭不得不佩服洪承畴,要不是他当初给满清建议,明朝还是一个整体,如今却已经四分五裂。

    上海,黄埔江码头。

    这时江面上兵船云集,赵铭自杭州来到上海,准备趁着季风转向之前,赶赴辽东,乘胜追击,给予满清重击。

    黄埔江上,桅杆如林,码头上民夫和苦力,正将一箱箱的货物和一袋袋的粮食搬运上船,一队队的吴越军将士,排成长队,登上海船。

    赵铭站在江边,身后一阵马蹄声传来,严起恒翻身下马,行礼道:“殿下!”

    赵铭闻语转过身来,微笑道:“严先生就回来了,情况如何?”

    严起恒神情严肃道:“回禀殿下,臣不辱使命,说服了鲁王殿下,不过~”

    “不过什么?”赵铭问道。

    严起恒沉声道:“不过鲁王殿下,坚持要从辽东撤回江北兵马!”

    赵铭闻语皱起眉头,“没得商量吗?”

    虽说,赵铭有很多手段,将江北兵留在辽东,但是如果朱以海等人去信,坚持要李元胤、阮进等人返回江北,赵铭横加阻拦,反而会引起江北军心动荡,影响作战,甚至哗变。

    因此,若是朱以海、李成栋和张名振坚持,为了以后的合作,赵铭只能归还。

    不过话说回来,朱以海这么急于收回江北兵马,看来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严起恒道:“可以商量,不过鲁王殿下,要开花弹,还有铸**纸和工匠!”

    赵铭皱起眉头,沉吟半响,“图纸和工匠不能给,开花弹,他们要是要,可以送他们一些火炮和少量开花弹!”

    开花弹是吴越军的杀手锏,乃是军中机密,严起恒没想到,赵铭居然会送人。

    赵铭自然也有自己的计较,送了大炮,少给些炮弹,今后江北军要炮弹,就得继续找吴越国购买。

    另外,提供这些火炮和炮弹,还可以防止江北自研。

    再者,赵铭还能通过交易,控制江北军的实力,随时能斩断供给。

    自从朱以海被废,加上赵铭自立门户之后,浙系的势力大减,赵铭并不希望,浙系太弱,所以愿意给予一定支援。

    “殿下!”严起恒一脸严肃的行礼,“臣有一事,想要告知殿下。”

    赵铭微笑道:“先生大可直言。”

    严起恒沉声道:“殿下,臣此次江北之行,发现鲁王殿下,或许有所图谋!”

    赵铭冷声道:“先生的意思是说,鲁王殿下想造反?”

    严起恒忙告罪道:“臣不敢,臣只是大胆猜测。臣发现鲁王殿下,对于抗清,热情不高,一味希望辽东的江北军能够撤回江北,希望从我们这里获得开花弹,增强江北军的实力。鲁王既然对抗清心不在焉,那他急于招回江北军,又索要开花弹,所图为何?”

    鲁王不甘心储君之位被废,想要谋反,赵铭早就知道。

    他不是想造反,而是就是要造反。

    赵铭压着李元胤,不让江北军撤回江北,其实目的就是拖住鲁王,不想他这么快造反。
1...226227228229230...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