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此时,在湖州城中,身穿龙袍的朱以海,满脸有些懊恼。
大明君王,历代以来,都是有骨气的。
远的说,当年成祖靖难,建文皇帝自·焚于南京,不说真假,此后在未出现。
再说,当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落入瓦剌之手,也是硬气的很,而代宗皇帝面对瓦剌兵临城下,亦是坚守京师。
最后,崇祯皇帝,虽做错了许多事情,但最后还身殉社稷。
然后,自崇祯后,明朝的皇帝,似乎骨气都被先帝们用光了。
清军南下,弘光帝仓惶出逃,最后为清军俘获,不仅死的憋屈,也丢了大明的脸面。
朱以海原以为,朱聿键以中兴之主自居,有点骨气,会坚守南京城,可不想他自比宋高宗,还真如宋高宗一般,情况不对,便直接溜走了。
若是朱聿键留在南京,现在战事已经结束,朱以海已经像成祖一样,在南京登基,即皇帝位,可是现在,朱聿键逃到武昌,便使得朱以海的计划落空了。
这时,朱以海负手站在地图前,身后站着李成栋、吴兆胜、张煌言、夏完淳等人,正商议着如今局势。
这时,朱以海呼出一口气,背对着众人道:“今唐藩拥楚赣、闽粤之众,其兵不下五十万,孤已难以速胜。”
说着,朱以海转过身来,目光扫视众人,不禁沉声问道:“如今局势,僵持下去,孤势必衰,卿等可有对策!”
江北军打到湖口后,一是战线拉太长,补给不便,二是占据南京、安庆、芜湖等地后,兵力分散,人马不够用,三是,存在的器械,特别是从吴越军处购得的开花弹,消耗太快。
这些原因,使得江北军的攻击,开始乏力,后续不足起来。
朱以海久经战阵,对于自己的处境十分清楚,江北军总体势力,弱于隆武朝廷,若是一拳不能将隆武朝击倒,下面就该他挨打了。
大堂两侧,众文武议论一阵,李成栋先出班奏道:“殿下,唐藩兵马人数虽众,然论战力,臣以为不过尔尔!臣是兵力不足,若再有万余精锐,再从吴越藩处弄来一批火器,击败金声桓易耳!”
朱以海自然知道,江北军比隆武的军队能打,可关键,他已经是五指成拳,没有精兵可投入战场了。
张煌言出班奏道:“殿下,臣观历代圣人之兴,天时与人事,二者也!今以天时观之,唐藩既立而天下灾变方兴;以人事观之,唐藩即位十二载,天下分崩离析,形势未见好转。且观唐藩所用之人,皆庸碌无才,志在金银,倾轧争权。由此观之,唐藩非复兴圣人,非真命之主也!因此,唐藩曾有殿下,有吴越藩辅之,依然难安天下!”
朱以海听张煌言之语,意思就是朱聿键并非真命天子,所以他做皇帝十二载,有朱以海和赵铭这样的能人辅佐,依旧难成大事。
这时先说明,天命不在朱聿键一边,让朱以海安心。
张煌言顿了顿,继续道:“殿下于大明素有大功,天下人为之折服,且殿下军政齐肃,赏罚明信,民皆仰之。今殿下与唐藩相争,而民不相助,概因无名也!若有名,则英雄归附,民心顺从,一呼百万,甘愿效命君前。因此,臣请殿下,早登大位,正名份,使民归心,立太祖之业!”
朱以海心头一振,张煌言是让他称帝,与朱聿键抗衡。
如今朱聿键是皇帝,而他只是自领监国,低了朱聿键一头,他的旨意和朱聿键的旨意同时到地方,地方肯定选择听皇帝的旨意。
不过当皇帝这种事情,从王莽开始,便是有剧本在的,都是需要三辞三让,方能勉为其难的接受地。
朱以海道:“孤起兵,只是唐藩任用何腾蛟等奸臣,欲为朝廷扫除奸贼,并无此意啊!”
都不称朱聿键为皇帝,而称唐藩,根本就没把朱聿键当皇帝了。
夏完淳看见朱以海这么虚伪,有点忍不住了。
如今局面,若是不迅速立起大起,争取地方的支持,江北军难有胜算。
朱以海话音刚落,夏完淳便出班奏道:“殿下,百姓苦鞑虏暴行,思大明复兴,而唐藩即位,重用奸逆,使百姓饱受盘剥、分裂之苦。今殿下继大位,一是为天下百姓,顺应民心,二是为了相随不弃之人。江北将士,众多绅士,洒热血,献钱粮,携亲唤友而从殿下,所为者何?除去大义外,自是期望攀龙鳞,附凤翼,待成事之日,尽为王侯。今殿下不正大位,恐相随之众失望,则有他谋。届时大众一散,殿下悔之晚矣!”
夏完淳这话,可以说,说道了众人的心坎里。
李成栋、吴兆胜等将,都是面露激动之色。
大家伙儿,脑袋憋在裤腰带上,跟着朱以海造反,天下大义,黎明百姓,都扯远了。
现在并非对抗满清,而是朱姓之争,大家就是奔着,朱以海能登基做皇帝,博个从龙之功,好封王封侯。
朱以海本还想推辞,听了夏完淳之言,不禁道:“孤将思之!”
“殿下,唐藩必败!天下大事,在于殿下,宜从众议!”张煌言当即拜倒,叩首道。
大堂内众人见此,立时纷纷拜倒,“殿下,宜从众议!”
朱以海胸口起伏,脸色逐渐潮红,这一刻,他其实期盼久矣。
“好!孤就从了众卿之意,正大位,更年号,继承大统!”朱以海振臂挥拳,意气勃发。
当下,众人商议,登基事宜,并决议封赏赵铭,金声桓,高一功等人,进行拉拢,以便获取更多支持,瓦解朱聿键的统治。
第726章要封就封汉王
杭州码头。
海船靠近了岸边,抛下船锚,岸上的士卒,立时绑好船上抛下的绳索,将船只固定。
船上放下船板,片刻后,赵铭挥着手,从船上走了下来。
“恭迎殿下!”码头上聚集的吴越国文武,还有士绅百姓,纷纷欢呼。
赵铭很有气度的走入人群中,陈明遇、钱谦益等人,迎接上来,躬身行礼,“殿下!”
赵铭微笑的指着码头边上,欢呼的人群,“这是卿等搞滴阵仗!”
钱谦益笑道:“殿下,这是江浙百姓,自发而来。”
赵铭才不相信,笑道:“以后不要搞这些形式主义,滥用民力!”
说完,赵铭走上高处,很享受的接受欢迎,有什么比子民拥戴,更让人有成就感呢?
赵铭听着周围欢呼,只觉得自己,有点像朝鲜最高领导人了,于是登上木箱,大声与前来迎接的百姓说了几句,令百姓大伟感动。
从前的官员都是高高在上,更不要说一国之主,普通百姓更是看都不看,而赵铭却如此亲切,如此仁慈,怎不受百姓爱戴。
赵铭说了几句,让百姓回去,各忙各的,百姓却只是让开一条通道,而后站在码头边上,目视赵铭走远,才跟着赵铭后面,一路送进杭州。
杭州,吴越国王京。
王府内,赵铭脱去,身上衣袍,换上一套蚕丝制作的四爪龙袍。
隆武皇帝喜欢穿布袍,显示自己的勤俭,赵铭却正好相反,有好东西,必穿好东西。
这是因为隆武确实穷,国库里没银子,所以带头提倡节俭,希望手下官员也节俭,能为官清廉。
吴越国富得流油,赵铭还穿布袍,打补丁,就有点装孙子了。
况且,吴越国提倡工商,提倡节俭,压制物欲,反而不利于贸易和商业发展。
江浙这边天气,比关外要热,赵铭换上一套,薄如蝉翼的丝袍,带上镶有两颗鸡蛋大小夜明珠的金丝翼善冠,腰间系着和田玉编织的腰带,走出来坐下。
这时,侍女上殿,给赵铭和诸位大臣上了些茶点。
赵铭遂即问道,“近些时日,唐鲁之间,战况如何?”
陈子龙道:“回禀殿下,前不久,金声桓联合高一功,合兵二十万,在湖口击败了鲁王,夺取了湖口,不过两人在追击鲁王过程之中,遭受李元胤突袭,大败而归,让鲁不紧夺回湖口,还占了九江和南昌!现在,两军在江西进来拉锯,还未分出胜负来!”
钱谦益道:“这次若不是殿下,让李元胤、阮进等人,从辽东回归参战,鲁王说不定已经败亡!”
赵铭闻语摇头道:“那到不至于,李成栋、吴兆胜、张名振,都是能战之人,没那么容易失败!李元胤这一万人,装备虽精良,战力虽强悍,但也难以改变大局!”
说到这里,赵铭问道:“诸位以为唐鲁之间,谁胜算大!”
众人沉思一阵,陈子龙沉声道:“殿下,臣以就二者而言,唐藩胜算更大!”
赵铭一直是这么认为,但还是问道:“为何?”
陈子龙道:“现今,江北军攻势虽猛,但却为唐藩楚赣之兵所阻,而江北精兵已然齐出,唐藩所辖闽粤之众,却还未参与战事,一旦郑国姓和两广总督苏观生参战,鲁王不久必败。”
赵铭微微颔首道:“卿家所言有理!”
陈子龙是兵曹判书,对于战事进行过多次分析,能看出这些,一点也不稀奇。
况且,他与其学生夏完淳,有书信往来,对于鲁王虚实,十分清楚。
“殿下!”陈子龙继续道:“方才,臣只说二者,若是算上我吴越国,局势又不一样!”
赵铭不禁笑道:“有何不同?”
陈子龙笑道:“若只二者,唐藩胜算大于鲁藩,但若殿下参战~”陈子龙卖了个关子,目光扫视殿上众人一眼,才道:“则殿下站哪边,哪边胜!”
赵铭微笑,“满清和西军是不是也要考虑?”
陈子龙收起微笑,正色道:“殿下,如今满清分裂为东西两清,自顾不暇,自身事都没有解决,哪敢插手大明内部纷争。据军情司消息,孙可望降清后,为吴三桂向导,杀入蜀地,西军内部混乱,怕是也无能力参战。”
之前,孙可望投清后,汉中和关中清军,便想利用孙可望的身份,谋取川蜀,并付出行动。
吴三桂率领大军复入蜀地,并在孙可望的帮助下,招降了大批西军。
本来,只要满清支持,吴三桂完全有机会,夺取四川,但是因为盖州大败,之后阿济格又叛乱,使得吴三桂得到的军资有限,便没能完全占据四川,正与李定国为首的西军于四川激战。
赵铭闻语,不禁道:“天下大乱,看来只有孤还未卷进来!”
钱谦益道:“臣斗胆问一句,殿下站哪一边?”
赵铭却摆手道:“不急!时机尚为成熟。现今站队太早,清等须有一事先做!”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却不知何事,于是行礼道:“还请殿下示下!”
赵铭遂即吩咐道:“满清内讧,大明唐鲁纷争,而今天下战事绵延,难民民必然四起。孤让卿等去做之事,便是准备接收难民,充实辽宁和南洋人口!”
众人闻语,陈明遇不禁颔首行礼,“殿下英明,深谋远虑!”
现在限制吴越国发展的并非钱粮,而是人口,土地太多,却缺少百姓开发,国内资源充足,现有的土地都耕种不完,国内难有扩张动力。
西方殖民扩张,每一块殖民地,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开发,赵铭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收复台湾、辽宁,占据吕宋、新明州,并要求尽快开发,便需要大量人口。
当下,众人商议一阵,而赵铭在海上漂泊了半月,也有些疲乏,遂即问道,“诸位若无它事,便散去吧!”
礼曹判书戴之俊道:“殿下臣有一事禀报!”
赵铭抬手道:“何事?”
戴之俊道:“唐鲁皆有使者来王京,欲封殿下为一字王!”
“哦~”赵铭精神一阵,来了兴趣。
戴之俊接着道:“唐藩之使,带来唐藩旨意,封陛下为翼王!鲁藩使者,则带来鲁藩旨意,欲封殿下为越王!”
赵铭却摇了摇头,“这两个封号,孤都不喜欢,要封就封孤为汉王!”
第727章整兵备战
赵铭让人放出消息,他欲得汉王之位,便不再理会唐鲁两藩的使者。
现在两藩在江西拉锯,战争局势还不明朗,无论是朱以海,还是朱聿键,都会想方设法的拉拢他。
因此赵铭自是要狮子大口,朱聿键和朱以海拿个翼王和越王来糊弄他,他自是不干。
现在,反正赵铭不着急,就看唐鲁两藩怎么反应了。
赵铭在行宫内,与众人商议一阵,了解时下局势,便令议政府官员,进行准备。
一是,安排物资,接收难民,二是,训练大军,筹备军资,准备大战。
杭州城外,吴越军大营。
赵铭在辽东待了将近一年半,当初招募的士卒,经过训练,已经逐渐形成战力。
赵铭刚回到杭州,便前来新军营视察,检验成果,看看新军能否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担起大任。
这时在杭城南郊校场上,正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操演,吴越国五军将士,向吴越王赵铭,还有浙江百姓,展示他们的风采。
此前,赵铭手下兵马不到十万,但是起前明朝内讧之际,赵铭收编了浙江兵马,还有吞并李过之军,得战兵十余万,后又募兵十万,如今共计大军三十万。
其中,精锐战兵,包括前后左右中五军、水师,这六师共计十八万,剩下便是各州府,郡兵十二万。
这么多人马,都穿棉甲、铁甲,即便是吴越国富足,也是负担不起,当然也制造不出那么多铁甲和棉甲。
因此,新军大部分都是装备,灰色军大衣和大檐帽,做近代军队打扮,只有一少部分,还穿着铁甲。
赵铭其实想要,全盘近代化,不过火器威力和质量上,还存在缺陷,所以大军中,还必须保留相对一部分冷兵器部队,来弥补火器的缺陷。
这时校阅台上,赵铭穿着大礼服,身边众多将领,也都是有样学样,弄来军装和马靴,一身行头十分光鲜,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校场下方,近两万吴越军将士,穿戴整齐,配上崭新的燧发枪和闪亮的刺刀,进行队列演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