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王爷英明,可笑那郑芝龙,覆灭在即,还想着和大清讨价还价。还有那伪唐王和伪鲁王,居然还在争皇位,真是可笑!”博洛笑道。

    众人哈哈大笑。

    多铎亦笑道:“回蛮子围歼了我大清一万将士,让蛮子占了些便宜,这次不扫灭浙东,还真让蛮子认为我大清勇士是泥捏的。”

    说着多铎一挥手,“传令下去,各部准备一日,明日五更天,强渡富春江!”

    ……

    清军准备渡江的同时,富春江南岸,明军将士正忙碌的搬运箭矢、火药等物,在江滩挖壕沟,布置拒马桩,加强南岸的防守。

    明军士卒在南岸筑起土墙,墙前是数道壕沟,里面插满了削尖的矛竹,土墙佛郎机炮一字排开,




第119章返回金塘岛
    富春江,清军千帆齐发,船帆借着北风,如箭一般射向南岸。手机端

    明军火炮轰击,溅起道道水柱,不过却无法阻止,清军船只冲到岸边。

    大批清军船只和筏子,顺利冲江滩,明军士卒站在土墙,一条条火绳枪齐刷刷的端起来,严阵以待,等候清军冲来。

    数千绿营兵,布满了江滩,刘良佐大喜挥刀,“弟兄们,给我杀!”

    清军士卒嗷嗷叫着向前猛冲,忽然一阵炮弹落下来,在密集的人群,像犁地一样,砸得清军人仰马翻,留下一地的残肢断体,还有哀嚎的伤兵。

    “直娘贼的正红旗,老子直你先人哦!”冲锋的清兵,被北岸自己人的红夷大炮砸了一轮,损失惨重,瞬间士气一泄。

    清军并没有进行步炮协同的训练,这边刘良佐登岸,那边孔有德还在开炮轰击,一轮炮击干翻了近百绿营兵,冲击的清军纷纷又退回岸边,大骂正红旗的孙子瞎了狗眼。

    多铎看见这一幕,收回千里镜,脸色阴沉,旁边孔有德见了,感到一阵尴尬,忙喝令炮队停止轰击。

    北岸清军炮阵熄火,南岸土墙后,明军参将吴兆胜扫视滩头,清军已经开始建立滩头阵地,防御明军反扑,同时接应后面的人马过江。

    “将军,打吧!”看见江滩敌兵越来越多,旁边千户急道。

    吴兆胜猛地一挥手,怒吼一声,“射击!”

    “砰砰砰”土墙,火绳枪铳焰闪烁,硝烟弥漫,墙后半截身子埋入地下的铁桶,轰的一声巨响,便将炸包抛出,射向滩头。

    清军士卒忙举起盾牌格挡,后续清军持续岸,并从船只和竹筏,推下盾车,搬下小型砲车,发射炸包还击,战斗逐渐激烈起来。

    北岸,多铎再次拿起千里镜,刘良佐的绿营兵,已经登北岸,只要明军不能将他们打退,赶入江,清军能源源不断的渡江,渡江之战胜了一半。

    长达数十里的战线,多股清军同时渡江,几百条小船,千艘木筏,装着士卒,冲向南岸,算浙东兵力全部在南岸布防,多铎也有信心突破江防,何况浙东明军只投入一半人马防御清军渡江。

    博洛注视着江面穿梭的船只,“王爷,这一次蛮子必灭!”

    多铎亦是信心满满,“在实力面前,蛮子的挣扎,不过延缓灭亡的时间,大势不会改变,等灭了浙东和福建,本王明年能安心在北京避暑了。”

    金塘岛,烈港码头,一艘小号福船,靠岸边,船刚停稳,赵铭从船跳了下来。

    赵铭见了张名振后,便快马疾驰,在台州遇了鲁王和南下的方国安,向他们告知了实情,并传达了隆武皇帝朱聿键的圣旨。

    朱以海明白了是郑芝龙搞鬼,不过浙东内部,却依然有一部分人不想收手。

    这时,狼烟北起,江防示警,不少人便建议,直接杀入福建,躲避清军兵锋。

    赵铭等人极力阻止,大学士钱肃乐,右佥都御史张煌言,疾呼:“殿下,您忘了安宗之事吗”

    弘光朝,亡于内部倾轧,左镇东叛。

    东林党原本是想借助左镇,推翻马士英和弘光帝,夺取南京政权,可是不想左镇在芜湖被黄得功击败,而这时清军又忽然南下,造成整个江防崩溃,弘光朝迅速灭亡。

    鲁王闻语脸色阴沉,但还是接受张煌言的建言,于台州接下隆武帝圣旨,并下教旨于浙东,宣布去监国之位,奉隆武为正朔,并以太子身份,继续号召浙东军民抗清。

    当下鲁王急令大军北返,不过赵铭却并未随行,而是决定返回金塘岛。

    次多铎仓促渡江,清军准备不足,又被炸包炸懵,才悻悻退回南岸。

    这次多铎有备而来,浙军要挡住清军,其实十分艰难。

    赵铭原本是指望唐鲁联合,清军攻击浙东时,隆武朝廷能够出兵增援,可是现在看来,隆武朝廷被郑芝龙把持,不从后面捅一刀,阿弥陀佛了。

    现在,隆武朝廷多半指望不,便只能靠浙东对抗清军,情况可以说并不乐观。

    如今多铎准备已有数月时间,肯定准备好了各种器械,而炸包用过一次后,清军以有心里准备,便也不起多大作用了。

    毕竟只是黑火药,掺了点棉花,威力并不是很大,而且清军可能已经掌握如何制作炸包了。

    &nb



第120章赵铭的家底
    现在清军陈兵浙北,长江一线反而空虚,赵铭觉得直入长江,也不需要攻城拔寨,只要能出现在金陵城外,清军会受不了。

    金陵乃明朝南都,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多尔衮将金陵改为江宁,喻义江南被满清平定,现在一支明军大摇大摆的出现在金陵城外,影响自然可知。

    除此之外,若条件允许,还可以截断漕运,打一打镇江和扬州,吓一吓多铎。

    陈明遇、马士鳌等人愣了一下,立刻明白了这样做的影响力,必然会极大的动摇满清在江南的统治根基。

    “将军此策可行!”马士鳌不禁赞叹一声,内心十分欣慰。

    赵铭见无人反对,于是问道:“现在岛有多少兵,器械如何,还有多少钱粮、船只可用”

    马士鳌道:“太平营有兵两千人!”

    之前不到一千五百人,如今有扩充了五百人,但是依然没有满员。

    陈明遇见赵铭问起,遂即起身,取来岛册,拱手道:“岛丁口,仓库粮草,军械银钱,都记载于册了。”

    陈明遇是县里的书吏出身,将岛各种事务,安排的可谓井井有条。

    赵铭几乎没有管理过岛事情,金塘岛能有现在规模,众人能够安定下来,可以说很大一部分,都是陈明遇的功劳。

    赵铭接过几本册子,心暗到留下陈明遇是正确的,以后必须要加以重用,然后微笑道:“辛苦先生了。”

    赵铭让众人先坐着,翻开册子,便凝神细看起册子来。

    册子一共有六本,分门别类,根据面统计,金塘岛,依附于赵铭的人口共有二千六百户,人口共计一万四千三百人,壮丁三千六百人,其工匠六十,有两千零三人被编入太平营。

    这也说,大部分壮丁,都被编入了军队,剩下的壮丁,大多都是水手,岛可谓全民皆兵。

    太平营的装备方面,有马三十二匹,长矛一千,腰刀一百零三把,弓六十,箭二百九十枝,布甲一百三十副,铁甲五副,藤牌三十,竹矛若干。

    看着册子,赵铭心头冰凉,豪情瞬间消失了一半,没想到太平营装备这么寒碜。

    赵铭继续翻看,西夷盔甲三十副,自生火铳三十六支,鸟铳二十杆,佛朗击炮三门,西夷一等重炮十门,红夷大炮十门,铜炮二十二门,储备铅弹两千枚,大小铁弹六百枚,储备火药三百斤,铁四千斤。

    有西夷战舰一艘,福船五艘,渔船三十艘。

    这些火器,大多是从荷兰战船得来,而一艘荷兰战船的装备,可以说超过了整个太平营。

    赵铭想直入长江,心里主要的倚仗,也是这艘荷兰战舰。

    军械的情况,令赵铭不是很满意,资军器械之少,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赵铭继续查看,岛耕地八千亩,牛三头,显然无法养活岛的人,赵铭直接翻过去,查看钱粮储备。

    册子记录着,存银五万七千两,粮食一万二千石,另有布匹、瓷器、铁器若干。

    赵铭合册子,神情有些凝重,这点实力,即便入了长江,也很难搞出大动静,无法影响浙东战事。

    陈明遇一直在旁看着赵铭的神情,他一直在岛,自然知道岛的情况,也是站稳脚跟而已,实力其实还很弱小。

    “要不是俘获一艘红毛夷的战船,缴获了船的银钱和物资,岛储备还要少一些!”陈明遇说道。

    赵铭沉吟良久,才抬起头来,“以册子的东西,还有太平营现在的实力,立刻出击是不行了。”

    说着赵铭看向众人,开始吩咐道:“船太少,兵器和装备太差,本将至少需要四五千人,船只百艘随行!”

    马士鳌道:“现在招募,一时间恐怕难有战力,而且,金塘岛也难以养四五千兵和一支船队!”

    赵铭挥手道:“孤零零几艘船开过去,肯定是吓不到清军,反而成为笑话,不管能不能打,至少要乌泱泱一大片,才能震动江南!这个不一定要募集,而且时间也来不及,可以直接邀请其他义军加入。”

    赵铭沉吟道:“马佥事,你立刻放出消息,不管什么船,只



第121章火器工坊
    赵铭在海与郭忠分开时,曾交代过郭忠,将那些红毛夷俘虏带回去后,让他们为金塘岛铸造火器。手机端

    郭忠回到金塘岛后,将赵铭的嘱咐转达给了陈明遇和马士鳌,马士鳌便将这二十多个红毛夷,放在兵器工坊,来铸造火枪。

    现在明朝的后勤体系早已崩溃,朝廷生产出的兵器,少得可怜,质量堪忧,赵铭在决定以金塘岛为基地后,便准备自己打造兵器。

    满清虽是蛮夷,但是兵器衣甲的制造,其实已经超过了明朝。

    当然这并不是清军发明了什么新的制造方式,事实清军甲胄,基本是照搬明朝的制造方才,明军器械之所以落后,主要是因为官员,造成器械粗制滥造的结果。

    清军难以战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明军的器械不如清军。

    八旗兵装备精良,特别是他们的披甲兵,很多都是双层棉甲。

    这些甲胄都经过特殊加工,里面衬有铁叶子,不仅刀枪弓箭难伤,还能防住火器的攻击。

    明军的火器难以打穿他们棉甲,近战更不是对手,便也难怪打不过八旗。

    赵铭要击败八旗兵,要打造出更为精良的器械,而历史的趋势告诉赵铭,发展火器将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明军的鸟铳很难破甲,那便造更为精良的燧发枪。

    因此赵铭抓住红毛夷后,才会吩咐郭忠,让这些红毛夷给他铸造火器。

    此时,距离俘虏红毛夷,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赵铭很想知道,有红毛夷加入后,他的工坊是否有了进展,有没有造出燧发枪。

    赵铭与陈明遇下了山坡,便直接走向山脚下的工坊,那是一排土房子,有着五个高高的烟筒,冒着黑烟。

    工坊外,几名士卒手持长矛站立着,看见赵铭一行人立刻行礼。

    赵铭摆了摆手,进了工匠作坊,外面是五六十名工匠,正热火朝天的打造腰刀和枪头。

    如今太平营装备缺,不少人没有衣甲不说,连兵器都没有,只能拿根竹矛。

    现在赵铭也算是王师,要是王师以这副面貌,杀入长江,恐怕不仅不能惊吓清军,还会让百姓失望,惹人嘲笑,王师最起码得衣甲鲜明,拿根粪叉子算怎么回事呢

    马士鳌为了装备太平营,其实下了一些功夫,只是岛资源匮乏,实在造不出那么多兵器。

    工坊能够开工,还是因为程璧最近买了些铁锭,才能开始锻造兵器。

    在兵器的打造,工坊也不整什么花里胡哨的兵器,打造最多的是即经济又实惠的枪头。

    这时工坊内,工匠正在忙碌,曾化龙看见赵铭进来,忙走了过来,“将军怎来呢”

    曾化龙四十多岁,并非是登莱巡抚曾化龙,而是江阴城内的一个铁匠,善于铸造兵器,守江阴时,曾打了不少弩箭,帮助义军守城。

    赵铭看了眼他,粗手粗脚,身材甚是粗壮,不过目光并不木讷,反而有些精明。

    赵铭微笑道:“我来看一看大家伙儿,瞬间瞧一瞧兵器打造的什么样了。”

    赵铭看了工坊内一眼,工匠们的热情都很高,他们与太平营的士卒一样,现在都没有任何饷银,全靠着杀虏报仇的一口气,拼命的锤炼兵器。

    这让赵铭十分感动,不过赵铭知道,这种无偿劳动的状态不可能持续太久,要想工坊有更好的发展,还是要建立一套赏罚制度,把钱给够。

    明朝的工匠不好好干,两个原因,一是心里委屈了,二是,钱赚的少了。

    曾化龙行礼道:“工坊刚拿到一些铁锭,现在也是打造一些腰刀和枪头,东西都在这里。

    赵铭看了看,确实没啥好瞧的,于是问道:“那些红毛夷呢”

    曾化龙道:“那些红毛夷都被关在后面的工坊内!”

    &n



第122章海洋理念
    现在赵铭军队的饷银都没开,自然不可能去优待一群俘虏的红毛夷。

    这年头在海跑的人,都不是什么老实人。

    现今东西方技术差距并不是太大,赵铭也不指望红毛夷搞什么研发,只要他们能老实造点燧发枪,足够用一两百年了。

    工匠是个很辛苦的活计,每日工作时间长,报酬却不是很高,这些红毛夷海贸易,是赚了大钱的,岂会好言几句,给口饭吃,没日没夜的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铸造火枪火炮

    既然好言无用,那赵铭只能用另一种方法,像这些西夷,驱使黑奴、土著、华工一样,来驱使他们。

    赵铭相信在死亡和惩罚的威胁之下,这些红毛鬼,会为他造出火枪的。

    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尖端的人才,等今塘岛自己的工匠,学会了怎么铸造,也没什么用了。
1...3132333435...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