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赵铭挥挥手道:“小隐放心,我早有准备。我们先占崇明,把声势造起来,然后直扑镇江,路自然有兵加入。”

    正说着话,郭忠推门进舱,抱拳禀报道:“启禀将军,船队已达长江口,将至崇明!”

    赵铭闻语,遂即起身,同众人出了船舱,来到甲板。

    漆黑的夜里,海船在大海航行,船队四周不在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隐约间有陆地掠过。

    赵铭看着前方漆黑一片,问道:“距离崇明还有多远。”

    “将军,前方已出现沙洲,最多还有二十里!”程璧指着前方一团黑影说道。

    此时崇明并非一整块,只是长江口最大的一个沙洲,看见沙洲也表明进入了长江口。

    程璧做为商人,足迹遍布江南,熟悉江南地理,赵铭将他带来,一是让他引路,二是让他运送缴获的物资。

    赵铭听了,神情严肃起来,崇明扼守长江入口,岛定然驻扎了清军,而赵铭要纵横长江,必须拔掉崇明这个钉子。

    赵铭按着刀柄,挥手喝令,“崇明必须拔掉,沿江所有影响船队出入的渡口、炮台都要打掉,所有船支熄灭火炬,靠近崇明后,大船炮击,小船蜂蛹登洲,一战拿下崇明!”

    “喏!”郭忠等人当即抱拳应下,然后拿过火炬,向望斗的士卒有规律的挥动几下,镇远号立刻挂起两盏红灯,片刻间船队的火炬、油灯,一一熄灭,整个船队化作黑暗移动的一座座小山。

    &nb




第126章活捉梁化凤
    赵铭并不想逞匹夫之勇,不过他清楚太平营战力不行,装备太差,未必是守军的对手。

    要想吓住清军,崇明一战最好能打出气势,要是攻个十天半个月,都打不下来,长江门都进不了,丢人现眼了。

    崇明岛,杀声震天,城有两千多驻军,开打后两岸都会知道,太平营必须速破崇明,震慑清军。

    只有让清军觉得,来的是明军精锐,长江沿岸的清军才不敢主动攻击赵铭,赵铭的人马才能大摇大摆的在长江通行,否则赵铭很应对清军的围攻,也无法让多铎感到危机。

    这时城墙脚下,明军士卒竖起长梯,登城头,与赶来增援的清军拼死搏杀。

    一时间,城墙下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令人触目惊心。

    赵铭身穿铁甲,骑着刘良佐的杂毛马,手提狼牙棒,领着士卒来到城下,看见太平营的将士蚁附登城,长梯不时被掀翻,士卒从面跌落,于是回头大吼一声,“将大炮拉来!”

    一门十八磅红夷大炮,被士卒们抬岸,放到了北门外,直接瞄准了城门。

    一般大城都有瓮城,不太惧怕大炮轰击城门,守军还可以用石块土袋堵门,来防备大炮轰击,不过崇明是座县城,没有瓮城,城门也没被堵住。

    城头,清将梁化凤站在城头挥刀砍杀太平营的士卒,忽然看见城下不远处,明军士卒在摆弄重炮,立刻大惊失色,“不好,贼兵要炸城门!”

    城清军立刻紧张起来,看着黑暗,火炮引线闪烁着火光,“咻咻”的钻入炮膛,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轰”的一声响,城城下交战的士卒都屏住了呼吸,一时鸦雀无声。

    夏完淳站在甲板,也紧张的看着崇明城。

    “嘭”的一声巨响,铁弹砸城门,木屑飞溅,破开一个巨大的缺口,不过却并未完全砸开城门,只是开了个大洞。

    梁化凤惊出一身冷汗,忙大吼道:“开炮,还击!”

    城头几声炮响,炮弹砸向红衣大炮,紧跟着一阵箭矢射来,落在赵铭身前。

    赵铭见此一夹马腹,骑马冲了出去,身后三十多个倭国武士见了纷纷拔出倭刀,双手握住刀柄,侧举着倭刀,哇哇大叫的冲了出去。

    这些倭人,脑子一根筋,凶残弑杀,活跃于整个东海和南洋地区,荷兰人和郑家都有倭人的雇佣兵。

    海贸易不太平,程璧跑日本航线时,在日本雇佣了一些倭人。这些倭人只要钱给够了,还是十分忠诚。

    夏完淳看见赵铭亲自冲了去,不禁紧张起来,刀剑无眼,主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真完了。

    这时赵铭挥舞着狼烟棒,拨开射来的箭矢,马蹄哒哒的分迟到城门前,举起狼牙棒砸,被炮弹炸烂的城门,片刻间被他砸烂。

    “随我杀!”赵铭一扯马缰,杂毛马跃进门洞,狼牙棒一扫,直接一个横扫千军,便砸飞一片清军,可怜那些刚冲进门洞想阻击的清军,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被赵铭轮起的狼牙棒砸倒一片,然后被后面的倭国武士剁死。

    “夏主事,将军杀进去了!”郭忠的声音响起,很平静,还带着一似骄傲,似乎早有预料。

    夏完淳心一喜,忙道:“快提醒大军,从城门处冲进去!”

    赵铭勇猛异常,骑马直接冲出门洞,杀进城内,前来堵门的清军拼死来挡,却被赵铭冲得七零八落,后面的倭人,哇哇怪叫着紧随其后,追着清军砍杀,兴奋异常。

    倭刀锋利,倭兵出刀迅捷,一刀一个,清军大骇。

    城池外,王德顺受到了后方的提醒,抽刀出鞘,下令道:“杀进崇明,杀光建奴!”

    攻城的太平营士卒,发出一声怒吼,潮水一



第127章刹住降清之风
    听说是梁化凤,赵铭不禁仔细的打量,眼前头皮发青,留着小辫儿的清将一眼。

    梁化凤不到三十岁,身材高大,面黑皮糙,看去颇有勇力。

    此人现在名声不显,不过在十四年后,他却会因为一场战役而名扬天下。

    那场战役,梁化凤先守崇明,后突袭郑成功大营,使得郑成功折戟南京城下,十余万大军损失惨重,摧毁了郑成功光复原的雄心,同时也断送了明朝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

    当然,这些事情,记在现在的梁化凤身,似乎也不太合适,不过赵铭依然决定杀了他。

    梁化凤被士卒押着,脸带着一丝不屈和倔强,他将脸扭向一边,表达他内心并不服气。

    赵铭见此冷笑一声,挥手道:“妇女充做官奴,俘虏带下去,尽数杀了!”

    “好嘞!”王德顺兴奋的一抱拳,指挥士卒,“带走!”

    郭忠身后的士卒,立刻要将梁化凤也一同押走,梁化凤扭过去的脸,露出惊骇之色,没想到赵铭话都不问一句,要杀他。

    “将军,某愿意军前效命!”被架住后拖的梁化凤,见明军动真格的,立刻慌了。

    满清入关才两年,梁化凤也是讨口饭吃,奔个前程,谈不什么忠于满清。

    赵铭却铁了心要杀他,挥了挥手,士卒立刻将挣扎的梁化凤拉走。

    郭忠见此不禁疑惑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将军为何不收纳降军”

    赵铭看向夏完淳,忽然问道:“小隐可知本将的用意”

    夏完淳沉思片刻,抬头道:“余想将军之意,乃是刹住降清之风气!”

    这个夏完淳,长得俊朗,还那么聪明,赵铭真是越看越喜欢得紧。

    天下大势崩坏,是坏在洪承畴、吴三桂、李永芳、刘良佐、刘泽清、左梦庚、郑芝龙,这些人汉奸身。

    “不错!小隐知我心也!”赵铭赞叹一声,然后沉声道:“自甲申国变,建奴南侵以来,天下叛降如云。不管是朝臣,还是勋贵武将,大半投敌。建奴区区十余万,而临国,并非建奴强,实乃数典忘祖,恬不知耻之辈太多。若不刹住这股望风而降的邪风,浙东、福建、西南还会出现叛贼,届时难免不会像江北四镇一样,投降满清,如此天下亡了。今日本将杀俘,是为了告知天下人,投降必死,本将之刀,也是能杀人的。让那些意志不坚,准备投降满清之人,知道为建奴效命,是要付出代价的。”

    郭忠听了赵铭的话,精神不禁一振,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往事,彻底改变了收纳降军的想法,忽然咬牙切齿道:“将军说的对,必须要让那些叛贼付出代价!”

    夏完淳点了点头,不过却有自己的思考,他沉吟道:“将军之言在理,望风而降之风,必须止住。不过,眼下敌强我弱,一味杀俘,是否会让一些有心反正之人,彻底倒向建奴呢若是如此,光复大业,必然阻力重重。”

    赵铭赞许的看向夏完淳,心决定一定要将这个少年,收入自己的麾下。

    “小隐说得不错,一味杀俘,确实会让投清之人,彻底倒向满清!应此,对待投清之人,也要有方法,一方面要让他们感到恐惧,明白后果,令世人不再轻易投清,一方面也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允许他们戴罪立功,壮大我们的实力。”赵铭沉声道:“让这些人感到恐惧,是刹住叛降之风的必要手段,因此本将不仅要杀战败被俘之人,还会令天地会刺杀叛贼,制造恐惧,令叛贼胆寒。同时,本将也会给他们一次机会,而这个机会是,主动投降者,或者反正立功



第128章再入江阴
    在太平营士卒处决俘虏时,崇明之战的结果也很快统计出来。

    这时李忠明和阮美,领着一队士卒,扛着粮袋从城出来。

    阮美可惜道:“将军,粮食被烧了一半,只抢出来五千石。”

    李忠明道:“阿拉从八旗兵的住宅,县衙府库,还有梁化凤的府邸,搜得藏银三万两,还有珠宝、古玩三箱。”

    赵铭微微颔首,打胜仗,攻下城池,来钱确实够快,三万两加三箱珠宝古玩,足够一营兵一年的军饷了。

    明朝越打越穷,清军越打越强,与这点有很大的关系。

    相于钱粮,赵铭还关心另一些东西,于是问道:“器械缴获如何”

    现在太平营的士卒,许多人发了根矛,一顶竹斗笠,了战场,装备实在太差,连强点地主武装都不。

    阮美道:“将士们还在清点,好些兵器还被义军抢去了!这些人没有规矩,打仗也不行,真不该带他们来!”

    阮美指着远处正扒着清军尸体,拾取兵器的义军,有些愤愤不平。

    这崇明基本是太平营打下来,义军们看城池破了,才冲岸,要不是太平营士卒先进城,说不定府库都被义军占去了。

    赵铭看着漫野穿行于尸体间的义军,笑着摆手,“算了,随他们去吧,今天扒了清军尸体,来日敢和清兵厮杀了。咦,你咋回事”

    阮美顺着赵铭的目光,看了看自己的肩窝,忽然惨叫一声,“直他娘,被鸟铳打了!”

    一枚铅弹撕破阮美肩头棉甲,阮美尽没察觉,赵铭提醒,他才觉得一阵巨疼传来,额头开始冒汗。

    赵铭忙吩咐道:“请李医官过来。”

    这次出征,赵铭将李郎、李枝枝也带了出来,让他们帮忙救治伤员。

    不多时,李郎便带着药箱过来,撕开阮美衣甲,帮着阮美取弹包扎。

    很快,崇明一战的结果统计出来,此役杀敌两千一百人,其绿营兵两千,蒙古正白旗一百,缴获铁甲十副,棉甲四百套,战袄一千六百余件,弯刀一百,苗刀四百,长矛一千六,马槊六十,弓箭三百,箭矢二千支,鸟铳一百五,马匹一百二十匹,另外还有火药,短斧,盾牌等各种器械。

    这一战,赵铭斩获颇丰,直接弥补了太平营军械不足的尴尬境地。

    不过,明军将士伤亡也很大,牺牲士卒三百零一人,参战士卒几乎人人带伤,倭国武士也被蒙古骑兵砍死八人。

    赵铭令人将士尸体清理,在江滩统一火化,然后取一些骨灰,令士卒用布抱着,缚于腰间带回,至于那些清兵尸体,则直接扒光了丢入水喂鱼。

    崇明岛是长江入口,沙洲可以进行屯田,赵铭准备控制此地,所以对清军尸体进行了清理,以免发生疫病。

    崇明一战,让跟来的义军士气大振,大军信心倍增,不再担心清军难以战胜,捞了好长的义军,反而期望再打几座城池。

    当然,府城是不敢碰,小县城却可以打一打。

    有鉴于义军没有规矩,赵铭在镇远号,召集众多义军头领议事,约法三章,让他们听从号令,不得哄抢物资,不得随意杀戮抢劫百姓,坏了义军名声,至于缴获的战利品,则于战后统一分配。

    这一战,让赵铭威望更高,义军们都服赵铭,连连称是,表示愿意听从号令,唯赵铭马首是瞻。

    当下赵铭不在迟疑,留下海寇顾三麻子,守崇明岛,便率领大军,锣鼓而进,兵发南京。

    初战得胜,大军士气昂扬,赵铭留下六百余人守岛,率领五千众,沿江而进,至吴淞江口,又袭击了清军水寨,缴获船只二十余艘,焚毁水寨,继续向西挺进。

    船队在江面,浩浩荡荡而行,夜里船点满火炬



第129章赵李会师
    此时正值春节,明军士卒进入江阴城,昔日繁华的江南小城,街市全空,百业萧条,俨如鬼城,只有千余被清军迁徒过来充实人口的百姓,神情凝重的看着进城的明军。手机端

    赵铭与王德顺等人,从街道穿过,看见萧瑟的景象,众人心既悲愤,又伤感。

    不多时,赵铭一行人来到了西城,出了城门赶至江阴城西南方向的蔡泾坝。

    北马南舟,并非没有道理,江南之地,河密布,水系发达,兼有人工开凿之运河,水运络几乎将各个州县全部相连。

    从太湖至江阴,除了走大运河,出镇江之外,从太湖入无锡,沿河流北,过蔡泾坝一样能连通长江。

    当然这条水道只能走小船,货船和兵船还是需要走大运河,才能从太湖入长江。

    这时赵铭一行人刚到,南面便出现一片人潮,无数小船蔽江而来,沿岸还有马步人马随行,打着一面面“李”字旗,漫野而来。

    “将军,李成栋那厮来了!”王德顺看着南来的人马,撇了撇嘴。

    李成栋黑了王德顺俘获尼堪的功劳,让王德顺心里十分不快,算是结下了梁子。

    赵铭抬头望去,只见一将身穿黑色铁甲,骑高头大马,手提大枪,身后十余员大将相随,威风凛凛的奔驰过来,正是李成栋,不禁眉头一挑。

    赵铭见此,当即一夹马腹迎接去,在相聚不远处,勒住马缰,抱拳大笑道:“哈哈哈李大帅!”

    李成栋鄙夷的打量赵铭一眼,颇为傲气的一拱手,“赵将军!”

    在他身后,身穿银色山纹甲,头戴凤翅盔,系着大红披风的李元胤,潇洒的一抱拳,“赵将军!”

    “博安兄!”在李元胤身旁,一名身穿白衣,头戴纶巾,手里拿着一把羽毛扇,扇啊扇的男子微笑道。
1...3334353637...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