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此后赵铭沿江扫荡,又收取不少船只和财物,便赚了一些。

    现在镇江之战的缴获还在清点,虽需要与李成栋平分,但是估计赵铭所得物资,价值不会少于二十万两。

    一时间,赵铭尽然很喜欢海寇,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

    此时,明军士卒将清军首级筑成京观后,在城下列阵,数千大军杀气腾腾,江面船队耀武扬威。

    赵铭沿江裹挟渔船、商船,特别是于镇江缴获大批漕船后,船只已经多达二百余艘。

    清军占据江南后,江南经济遭受重创,漕运也受到影响,许多船只无事可做,纤夫和苦力也都失业。

    这些人没有了事做,便不能养家,特别是其头目,对于满清极为不满,成为了天地会、白莲教等反清势力发展的对象。

    这些人从事集体劳动,也能吃苦耐劳,赵铭进行招募,船队迅速壮大,已经颇有声势。

    这时,在明军在城下列阵的同时,赵铭与李成栋等人,来到军阵之前。

    大半年前,这里曾是明朝的南都,如今却成了满清的江宁城。

    赵铭看着城池,大半年前,仓皇逃亡的凄凉景象,仍旧历历在目,可现在,我赵博安又回来了。

    望着巍峨的南京城墙,明军士卒不禁感叹,这里是大明的都城,光复它,将拥有无限的荣耀。

    李元胤做为前锋,马不停蹄的最先赶到南京,他脸有丝倦容,不过充满血丝的双眸,依旧目光凌厉。

    这时,李元胤冷峻的扫视了城一眼,往地啐了一口唾沫,拔马回到李成栋面前,“父帅,接下来怎么办”

    南京城内清军还有不少,且城高墙厚,又有护城河,打肯定是打不下来的。

    李成栋扭头看向赵铭,赵铭当即朗声道:“京观摆后,估计守军吓得不清。先派人前去招降,告诉守军,不降死!”

    李元胤没等李成栋说话,便一抱拳,拔马而去,直接奔驰道城下,耀武扬威的来回奔驰,然后张弓搭箭,一箭射向城头。

    洪承畴只觉得一阵劲风从脸庞刮过,箭矢“嗖”的一下,身边旗杆应声折断,不禁满脸惊骇,明军现在都这么猛吗

    李元胤勒住马缰,朗声怒吼,“大军临城,识相的赶紧开城投降,可免一死!如若不然”他用大枪指着身后京观,冷声大喝,“他们是尔等下场。”

    语毕,李元胤一夹马腹,便奔回了阵。

    城头洪承畴,一手抓着墙垛,神情凝重。

    “堂大人,现在怎么办”守城清将脸色沉重,有些慌张道。

    洪承畴眼睛一瞪,“李、赵二贼猖狂,万余人马也敢窥视江宁。本堂不信他们能奈何江宁城,你们给本堂好好防守,等援




第137章浙东失陷
    正月间,浙东大地寒风冷冽。

    从绍兴府、宁波府南下的官道,大股清兵浩浩荡荡的向南进发。

    在清军身前的道路,随处可见扑死的明军尸体,身后则是浓烟滚滚的浙东大地。

    清军前方,一座绵延的大营内外,铺满了尸体,营门前的望塔,斜倒在地,寨墙和拒马桩被掀翻,木桩散落。

    营地内的帐篷,大多被烧毁,或者溅满了血污,地到处都是散落的刀、枪、盾牌,明军尸体,以及一面面冒着青烟的军旗。

    在清军攻下富春江游的严州,绕过明军江防,攻入金华后,博洛强攻金华城,却被朱大典挡在了城下。

    眼看不能快速夺下金华,插向台州,博洛立刻改变策略,留万余清军监视金华城,他则亲率三万清兵,向东挺进,杀入绍兴,准备包抄富春、钱塘一线的明军主力。

    朱以海在得知严州失陷,清军攻入金华后,知道江防不可守。

    于是近十万浙军主力,与从侧翼包抄的三万清军,进行了一次赛跑。

    十万浙兵仓皇南撤,想要在博洛切断浙军退路前,逃至宁波,然后重新构筑防线,进行抵抗。

    正月初五,在镇江大战开始之时,朱以海赶在博洛杀到会稽之前,逃入了宁波府。

    这时江防全线崩溃,多铎率领大军追至绍兴,于博洛会师后,十余万清军,涌入浙东,便开始对明军,进行无情的追杀。

    正月初七,博洛追至宁波,王之仁断后,于鄞县被清军击败,三万明军损失惨重,将士四散奔逃,或向东逃入大海,前往舟山群岛,或者向西进入四明山区。

    越国公王之仁,兵败被俘,痛声大哭,“坏天下事者郑芝龙,北兵精锐尽集浙,闽大军十万,不发一兵相助,浙兵孤军,如何能敌。今日事败,唯一死而已!”

    博洛见王之仁不降,令人绞死王之仁,弃尸鄞江边,后被当地百姓收去,葬于东钱湖畔。

    清军占据浙东,大学士谢三宾、宋之普、方逢年等人投降,武将陈学贯等人也纷纷投清,黄宗羲、张岱等人见事不妙,逃入清军统治区域,遵从清制剃发,以明朝“遗民”自居。

    随着清军主力进入浙东,浙江抗清局面立时崩坏,令不少抗清人士灰心,不是投清,是剃发做了顺民,绍兴、宁波两府,彻底落入多铎之手。

    正月初九,多铎令博洛继续追击,清军于奉化再次追浙兵,方国安与博洛交战片刻,便率领大军继续南窜,明军再次被清军击败,大学士张国维、大理寺少卿陈潜夫,未跟大军,被困奉化县,自杀殉国,同死之人,有近百人。

    博洛连战连捷,紧追着朱以海不放,不抓住他,绝不干休。

    清军一路追击,至宁波与台州交界的天台山枫树岭时,遭受张名振伏击,损失近千人,才停止追击,浙兵在抬州一线勉强站稳阵脚。

    此时,十万浙兵,逃入台州的兵马已经不到四万人,半数人马被清军斩杀或者击溃,损失可谓惨重。

    浙东之战进行到这里,似乎已经没有悬念,枫树岭地形虽然险要,但想要阻止清军的攻击,将清军挡住也不现实。

    多铎在宁波等候博洛抓住朱以海的消息,不想却收到前军被伏击的消息,这让本来不打算亲自出手的多铎,领兵离开宁波,准备一举荡平台州、温州,一鼓作气的扫清浙江明军,为夺取福建做好准备。

    ……

    台州府,枫树岭,明军营寨内。

    朱以海、方国安、张名振等人,正在商议局势,发现真是一筹莫展。

    实力相差太大,浙东明军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靠着浙东残兵,根本无力扭转战局。

    这时几人正商议之时,独眼方士衍忽然挑帐进来,惊惶道:“殿下,多铎来了!”

    朱以海脸色一沉,露出一丝惊慌之色,“这么快!”

    枫树岭位于天台山



第138章隆武帝的恳求
    自从次郑芝豹被杀,隆武皇帝居然下密旨给赵铭,让郑芝龙与隆武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

    郑芝龙逐渐意识到,隆武帝并非献帝,并不是那么容易受人摆布,而他亦并非曹操,并没有匡扶社稷,一统天下的野心,只是希望壮大郑家的势力,让整个家族,能够长久的延续下去。

    福京城东南方向,有一处天然的淡水港,便是距离闽江口二十余里的马尾港。

    这里群山环绕,地势险峻,是一处难得的港口,郑芝龙的水寨,便见于此处。

    这时在郑家水寨内,郑芝龙站在一艘炮船,身后跟着郑鴻逵、郑森、郑彩、郑联等郑氏族人。

    郑芝龙站在船楼,双手扶着护栏,目光注视着港湾内,百艘海船穿梭,还有众多海船,停在岸边。

    郑芝龙叹了口气,“我郑家立足大海,全靠控制海贸易,才得以有一番基业。然而,自从明清相争,东南货源受到影响,我郑家所得之利,已经不足往年三成了!”

    郑芝龙每年挣得不少,但要维持十万郑军,还有旁大的水师,消耗也十分巨大。

    郑森闻言,开口道:“父亲,皇帝陛下几次与我言,想要北伐,收复失地,我郑家每岁所得银钱甚多,兼兵马精壮,父亲为何不帮助陛下收复南京呢如果陛下光复江南,我们郑家的贸易,自然恢复了。”

    郑芝龙皱眉看了郑森一眼,冷笑一声,“大木啊!你以为以福建一地,能北伐成功弘光朝有长江天堑之隔,五镇雄兵,且不能拒虏,今福建一隅,何谈光复”

    郑森见郑芝龙毫无恢复之心,已经认定明朝会失败,不禁急道:“父亲,建奴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今圣明,素有光复之志,朝若君臣一心,大事尚有可为。父清拥立陛下,不也是为了光复河山,做大明的兴之臣,名垂青史吗父亲既然如此悲观,为何又要拥立陛下呢”

    郑芝龙却冷声道:“我拥立隆武帝,不过是货可居,用他来号令诸侯,借着大明朝廷之名,将我郑家的势力,扩张到两广、浙江而已。事济,我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创一番基业,事败,则可以此为筹码,换取优厚条件。总之能使我郑家,立于不败之地!”

    郑森闻语呆住了,他早意识到郑芝龙的意图,可是心始终存着一丝幻想,希望郑芝龙还是心怀大明的,但现在郑芝龙亲口说出来,令他一阵愕然,“父亲,您是大明太师,受陛下恩宠,我郑家~”

    “好了,你那套忠君之言,不要说了!”郑芝龙挥手打断郑森不耐烦道:“郑家能有今日,并非靠什么忠君,教你这些的钱牧斋都降清了,你还要坚持吗郑家能有今日,并不容易,也不是明廷给的,而是郑家自己挣来的,我不可能为了朱家,搭郑家!”

    郑芝龙正说着话,郑氏部将施福匆匆来到船头,行礼道:“太师,陛下派内侍过来,招太师入宫拜见!”

    行宫里,隆武端坐于大宝之,几名大臣站在两侧,口议论纷纷,脸都带着焦急之色。

    这时太监进殿,对隆武小声说了几句,隆武皇帝立刻坐正了身子,“让他进殿!”

    两侧的大臣闻声,知道郑芝龙到了,神情瞬间都严肃起来。

    这时太监在殿外高声唱道:“宣太师~”

    太监声音未落,郑芝龙已经走进大殿,他嚣张跋扈,令大臣们眉头紧皱,却又都不敢言。

    郑芝龙走进来,随意一拱手,“陛下让我进宫,有什么事情啊!”

    隆武皇帝内心不快,不过脸去笑道:“快给太师赐座!”

    等郑芝龙坐下,隆武才忧心忡忡道:“太师,今日急召太师,乃浙省危急!”隆武扭头看向张煌言,“卿家,你将浙东情况,给太师说一说吧!”

    张煌言忙给郑芝龙行了一礼,言辞恳切,“太师,北虏之军,渡钱塘,占浙东,如今兵压温台二府,还请太师发兵增援!”

    郑芝龙心头一惊,“浙东败呢”

    郑芝龙虽不想唐鲁联合,但是他其实也不愿意看见浙东败亡。

    浙东是福建的屏障,这个道理,他还是知道的,浙东若失,福建需要直接面对清军,他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不能坐地起价了。

    张煌言忙道:“唇亡齿寒,若不挡住北虏,福建亦危,太师手握重兵,还请太师出兵增援。温台二府多山,地形不利北虏作战,只要太师发兵,必定能将北虏挡住,化解此次危机!”

    郑芝龙一时间心头有些乱了,清兵已经兵临温台,逼进福建,郑军恐怕也难以抵挡。

    张煌言见郑芝龙的神情,继续说道:“太师,太子殿下如今正于台州死战,另有偏师直入长江威胁南京。陛下亦早已传令湖广、赣南,出兵牵制清军。只要太师出兵,帮助太子殿下稳住温台,只要坚持到六月,南方酷暑,北兵难以忍耐,北虏必然撤军。”

    张煌言知道郑芝龙是个商人,所以告诉他,局势并不是没有转机,只要他出兵,能维持局面。

    郑芝龙却忽然冷脸道,“本官知道浙东危急,不过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官有心相助,然而朝廷无餉无粮,恐怕暂时不能出兵!”

    隆武帝闻言强压住怒火,愠声道:“福建今年赋税并未缴户部,兼福建有海贸之利,太师获利丰厚,何来无银之说”

    隆武帝知道郑芝龙纵横海,过往商船皆须向其交税,每年税金多达数百万,可谓富可敌国,隆武听闻郑芝龙说无饷无粮,内心顿时愤怒了。

    郑芝龙沉思一阵后,却道:“陛下有所不知,如今海不往日,朝廷局势恶化,福建也日趋艰难,不仅失去江南货源,海红毛夷、盗寇也趁势而起,郑家要维持海疆,花费巨万,哪里还能拿出银钱!”

    &



第139章郑芝龙会见清使
    太师府邸后院,数百甲士戒备森严。手机端

    郑芝龙神情肃然,看着一名剃发的年人站在身前,这人生得又白又胖,两支眼睛被脸肥肉,挤成一条细线,笑起来十分和善,只是目光透露着些许阴险和狡诈。

    来人正是多铎派出的使者,满清兵部右侍郎黄熙胤,他乃是福建晋江人,明朝进士,于南京降清,因与郑芝龙相熟,所以才被派来劝说郑芝龙降清。

    “一官兄!别来无恙啊!”黄熙胤满脸堆笑。

    郑芝龙与满清使者,其实早有接触,不过此前隆武朝廷尚可以维持,福建有浙东为屏障,满清无法威胁郑芝龙,郑芝龙只是与满清讨价还价,并未下定决心投清。

    毕竟,郑家把持隆武朝,郑芝龙是隆武朝廷实际的主宰,真正的福建之王,他没必要投降满清,去给人当奴才。

    因此郑芝龙与满清之前的接触,只是停在谈判,并没真正的行动。

    不过,现在情况却不一样了。

    多铎大军已经逼近台州、温州,浙兵一完,福建便直接暴露在清军面前。

    郑芝龙并没有信心抗衡清军,关键他并不想光复天下,大明亡不亡,与他没多大关系,他想的只是延续郑家的基业。

    既然如此,明朝不行了,换个清朝,而郑家继续做福建之主,未尝不可,反正郑家没有损失,何必为朱家赌性命,花费郑家的钱财。

    郑芝龙看着眼前之人,并不惊讶,黄熙胤与他乃是旧识,曾经位居大明朝礼部尚书的高位,清廷派他前来,说明是真心想要招降他。

    郑芝龙使了个眼色,心腹管家,会意退出书房,并将门给带。

    “黄兄,你来此何意”郑芝龙让黄熙胤入座,然后明知故问道。

    黄熙胤的肥脸,满是猥琐的笑容,“一官兄,你我旧识,我开门见山的直说了。”
1...3637383940...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