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匹杂毛马,刘良佐骑的时候,根本无法激发它的能力,赵铭骑了几次,把这个畜生整舒坦了,他一夹马腹,杂毛马扭头一声长嘶,四蹄瞬间发力,马蹄哒哒的便拉近了距离。

    众多清将见此魂飞魄散,这么跑下去,迟早被赵铁棒追,从后一棒一个,砸落下马。

    高进库一咬牙,勒住马缰绳,急声大喝,“护着堂先走!”

    语毕,他便扬起大刀,与两名骑兵怪叫着迎击来。

    高进库是陕西宜川人,原是明副将,投清授江宁副将,金声桓、李成栋反正之时,此人据守赣州,使得江西、广东不能相连,致使第二次反清失败。

    此人乃西北大汉,颇有勇力,一把六十多斤的大刀使得出神入化,他自持勇力,又见情势危机,便大喝一声,向赵铭杀来。

    两马交错,高进库怒吼着大刀斜斩向赵铭,刀势极为猛烈,刮起一阵劲风。

    如果是别人,一定会先避开这猛烈的一刀,然后再伺机反击,但赵铭是那个例外,直接一棒子对砸过来。

    只听‘当啷!’一声刺耳巨响,高进库只觉得两膀一阵酸麻,大刀直接被砸得脱手飞出。

    赵铭胯下杂毛马稀溜溜一声暴叫,前蹄高高扬起,赵铭一棒砸飞大刀,回身紧接着一棒横扫,砸高进库的后背,高进库喷出一口鲜血,战马交错而过的瞬间,被直接砸落下马。

    杂毛马扬起的前蹄遂即落下,重重砸在高进库身,咔嚓一声响,肋骨断裂,胸前塌陷,直接踩死了高进库。

    “洪老贼,休走!”赵铭紧接着,砸落两骑,便是兴奋的一声大吼。

    方才高进库大呼一声,被赵铭听见,赵铭才知那黑袍碗帽者乃是洪承畴。

    这老贼的危害极大,要不是大,满清在关内根本站不住脚跟。

    赵铭大喝一声,要继续追杀,放眼望去,却已经不见了戴碗帽的身影。

    &n




第144章祭拜孝陵
    洪承畴仓皇退入内城,外郭各门驻军,不是撤入内城,是逃离南京。

    明军冲入外郭城,杀清将高进库,斩首三千余人,俘获一千多清军,南京守军损失虽不大,但是却彻底丧失了胆气。

    清军退入城后,任由明军进驻外郭,却不敢派兵驱除。

    虽说多铎主力南下,但是江南清军实力其实并不弱小,足有五六万人,远远强于明军,可是清军要守的地方太多,兵力分散,被明军各个击破。

    洪承畴这一仗,打成这个样子,被一万明军,从长江口一路推进到南京,险些被赵铭一波推掉基地,真是颜面扫地了。

    现在城清军士气低迷,加随着明军攻入外郭,驻兵紫金山,南京城内的绅民开始不稳,被清廷以残酷手段镇压下去的复明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清军在江南的统治,变得岌岌可危,洪承畴不敢再冒风险,死死守着内城,等待援军救援。

    天下百姓心里其实都很清楚,谁好谁坏,特别是江南地区的百姓,大多十分怀恋明朝,只是畏惧满清的高压统治,加明朝自己不争气,百姓们为了活命,便只能屈服于满清。

    可是一旦让他们看见,光复明朝的希望,又有哪个汉人百姓,愿意受异族的统治和压迫呢

    赵铭兵入长江,起初江南民间,反应并不热烈,他们怕明军失败后,会遭受清军抱负,所以都持观望的态度。

    明军打入外郭,成为了百姓情绪的一个转折点,外郭城还有南京周边的百姓,尽弃满衣满冒,换大明衣冠,支持明军。

    一时间,江南再次鼎沸,而赵铭决定再烧一把火。

    二月一日,大晴天,南京孝陵卫外,白幡招展,万人缟素。

    近万明军士卒,身披白色孝衣,兵器都缠着白布,在孝陵外,排列成整齐的阵形,将士一动不动,神情肃杀。

    在军阵之外,数万各地赶来的百姓,前来围观,注视着王师祭祀太祖皇帝。

    这时夏完淳道:“赵将军,时辰到了!”

    赵铭随即领着众人宰杀三牲,祭祀明太祖,并站在万余将士和数万百姓身前,朗声诵读祭道:“大明平虏将军赵,领麾下将士,谨祭于吾太祖皇帝之灵,汉族不幸,皇纲覆坠,乱臣贼子引狼以危国,遂使大地陆沉,原板荡,北地江南,尽陷虏手。大明宗庙,太祖陵寝,为虏所据,臣等羞愧。”

    “虏趁我隙,侵入原,於今两年矣。原为其祸乱,南直为其侵凌,生灵为其荼毒,百姓为其蹂躏,化典章为其糟践。虏入国二载,杀我百姓,凌我姐妹,剃发易服,毁我衣冠。我国数千年之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荡殆尽,所犯之罪,罄竹难书。”

    “此虏罪恶滔天,人人得而诛之。今铭率王师,破崇明,复镇江,大军直入金陵,励志驱逐鞑虏,复兴汉室,慰我先灵。铭定早复江南,指日北征,驱除北虏复我旧疆,还我神州,慰吾皇在天之灵,下解百姓倒悬之急,天下有志之士,定同力一心,以匡汉室。太祖皇帝在天之灵视之,庇佑大明,敬告。”

    赵铭朗声读完何成写的祭,遂即大声呼道:“早复江南,指日北征!”

    万余将士立时高举兵器,白带飘飘,齐声怒吼,“驱除北虏,复我旧疆,还我神州!”

    周围的百姓,热泪盈眶,纷纷挥拳怒吼,“还我神州!”

    ……

    南京清军龟缩城内待援,使得清军对江南的威慑力,降到了最低点。

    赵铭趁机祭祀孝陵,明军声势更盛,几日间,便有大批士绅组织义军,自带兵器、钱粮,前来助战,南京附近聚集人



第145章风气湖广
    明军大帐内,刚还在叫嚣要趁势攻下南京的李成栋等人,听说孔有德率领四万清兵回援,心头一凛,都没声了。手机端

    孔有德自己掌着汉军正红旗,四万清军,至少五六千八旗兵,而明军人数虽众,可大多数都是捧个人场,壮壮声势而已。

    李成栋五千战兵,从镇江打到南京,伤亡以有一千余人,赵铭金塘岛近六千余众,死伤也接近两千人。

    虽说李成栋收降战俘,将人马扩张到六千人,赵铭招募苦力、纤夫、渔民,将太平营扩编为水陆两营,也有六千兵,跟随而来的义军们也得到了补充,更有数万江南百姓前来助战,但李成栋很清楚,打起仗来,人多未必顶用。

    赵铭心头也是一沉,几个月前,将近四万浙军,伏击一万清军,差点都没啃下来,孔有德领四万兵,明军估计是不能敌了。

    赵铭沉声问道:“清军装备如何,有多少骑兵”

    王德顺开口道:“据天地会的弟兄禀报,有汉军正红旗六千人,汉军正白旗五千人,蒙古两蓝旗约一万余人,剩下好像是刘良佐的绿营兵!其步骑各半,多是披甲兵,装备十分精良。”

    八旗兵有两万多人,众人一听,脸纷纷沉了下来。

    阎可义惊道:“四万清兵,近半八旗,且骑兵众多,而江南地势平坦,城还有万五清军,这仗没法子打了。”

    李成栋不提打南京之事,沉声道:“既然多铎已经回军,目的已然达到,当撤军了!”

    赵铭却道:“现在还不能走!”

    李成栋皱眉道:“为何四万清军精锐,与城清兵里应外合之下,大军必败,该见好收。”

    赵铭沉声道:“多铎只是调集一部清军,主力依然在浙江,我们还不能退。况且,现在一走,岂不坑害了江南百姓!如此,大军再来时,谁还会响应”

    赵铭在江南闹的动静,不可谓不大,不过终究实力太差,与清军不是一个量级。

    多铎收到赵铭入长江,兵临南京的消息,心头确实震惊,不过却并不惊慌,因为多铎可以大概估算出赵铭的兵力。

    南明那么多军队,大半都投降了满清,赵铭不可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变出一支军队。

    多铎估算赵铭和李成栋最多不过万五战兵,而他手有十多万清军主力,调四万人增援江南足矣,并不需要全军回师。

    这样一来,赵铭便还没有达成逼多铎回军的目标,而明军攻下南京外郭,赵铭让夏完淳招抚江南,江南百姓以为明军将光复南京,看到了一丝希望,群起响应,赵铭突然开溜,百姓必然遭受清军屠戮。

    剃发令时,清军已经杀了一批不愿臣服的百姓,如果这批再次被杀,那清军在江南的统治将是固若金汤,明军再次兵指金陵时,恐怕将很难得到江南百姓的响应。

    李成栋沉声道:“本帅知道赵将军说的也有道理,但是赵将军有办法应对清军内外夹击吗”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战略制定的再好,只要对手不蠢,便难以改变大势。

    赵铭入长江的计划,完成度已经很高,奈何清军兵力实在太多了。

    以明军的战力,一万余战兵,想要吃掉孔有德四万人,是不太可能的,明军没有实力,也没有适合的地形。

    现在孔有德四万清兵杀到,城还有洪承畴的清军,赵铭面对的情况,郑成功十万大军围攻南京时,要严峻太多。

    郑成功十万大军,都在内外夹击下失败,赵铭自然知道情况严峻,到了该走的时候了。

    赵铭沉声道:“我没说不走,但是不能立刻走。我建议大军移驻石灰山,背江下寨,以山势为依托,抵挡孔有德,而只要孔有德吃不掉我们,多铎有可能继续抽调兵力回师,从而减轻太子殿下的压力。”

    赵铭顿了顿,“另外,我们走之前,必须疏散百姓!”

    李成栋看了眼沙盘,皱眉道:“移师石灰山”

    石灰山又叫幕府山,是一座位于长江南岸边的丘陵山脉,西起元门,东至关音门外的燕子矶,长约十里,宽约两里,劳山主峰高六十余丈。

    赵铭点了点头,“石灰山靠近长江,大



第146章何腾蛟堵胤锡
    去岁,乙酉年五月,纵横天下多年,拖垮了大明朝的闯贼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境内,死于老农的锄头下,刚建立不久的大顺朝廷,宣告败亡。手机端

    李自成很讽刺的死在了农夫之手,他走得突然,并未给屡遭大败的顺军余部,指明一个方向,只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李自成搅乱了天下,使得异族乘虚而入,而他夺了大明的江山,却不能挡住异族,给异族做了嫁衣,可谓害人害己,一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

    唯一值得一说的事,因为有他这么个人存在,让后世一个浙江人,坚定的执行了一套“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

    在李自成被打死后,曾经统治整个黄河流域,以及湖广北部的大顺朝,彻底崩溃,残存的东西两路顺军,流窜进入湖广后,重为流寇,不过依然具有很强的实力。

    这时在李自成死后,湖北清军主力已经随着阿济格返回北方,而湖南明军又非顺军对手,顺军其实有机会,向后来的西军一样,以顺军为主体,来迫使南明朝廷合作,借助湖广的人力、物力来恢复实力。

    然而,在李自成死后,顺军面临了和南明朝廷一样的问题,没有一个威望高,能够服众的人,来领导顺军。

    顺军在军事连连失败,大顺军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

    原来大顺军的主力,在与清军交战的过程,损失惨重,武将之首的刘宗敏被俘杀不说,地位仅次于刘宗敏的泽侯田见秀被打得只剩七千步卒,兵马不及一普通战将,已经没有威信可言,刘芳亮也只剩万人,右营制将军袁宗第只剩三千人,吴汝义更是被打成了光杆一个。

    同大顺军主力相,顺军偏师因为不是清军重点攻击的目标,却依然用有很强的兵力,如禆将郝摇旗拥兵四万,王进才更是拥众七万六千人。

    这种情况下,大顺军原来的体系,必然崩坏,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便也无法如西军一样,以一个整体来与南明合作。

    南明两次联贼抗清,一次与顺军联合,一次与西军联合,而顺军的实力应该是强于西军的,可是在联合之后,顺军和西军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却完全不同。

    这其的关键原因,是西军是以自己为主体,迫使明朝联合,而顺军则没有行成一个主体,他们分散投入明朝。

    在联合,西军占据主导地位,夺取了抗清的指挥权,避免了被南明坑,而顺军将指挥权拱手相让,一直被坑,造成了两支农民军,不同的表现。

    去岁,在赵铭建议隆武皇帝招降顺军余部,联顺抗清之时,大顺西路军也在寻找出路,并于八月间进抵浏阳,逼近长沙,要求与大明湖广总督何腾蛟合营抗清。

    当时何腾蛟与顺军打了一仗,结果被顺军打的大败,眼看长沙不保,准备逃离之际,得知顺军并非是要攻击长沙,而是寻求招抚,想要合营抗清。

    何腾蛟手下只有张先壁和黄朝宣等为数不多的官军,无法与顺军抗衡,而在这时,隆武皇帝的旨意,传入湖广,要求何腾蛟、堵胤锡招抚顺军。

    此时,满清湖广总督佟养和,也在招抚顺军,意图借助顺军扫清湖南明军。

    佟养和与何腾蛟的处境有些相似,他接受武昌之后,清军主力离开了湖北,他手只有少数清兵,已及一部分顺军。

    两人的兵力都不多,谁争取到顺军归降,谁掌握了湖广的大局。

    佟养和竭力招抚,不过因为剃头之事,绝大多数顺军都选择了南下长沙,与明军合营。

    这对明朝而言,本是难得的机会,隆武帝有意招降,顺军有意联合,本来是一拍即合的好事。

    若是招降了顺军,湖广明军在兵力,便足以碾压佟养和的清军,极有可能收复荆州、武昌、襄阳。

    如此一来襄汉在手,湖广稳固,楚地明军能威胁金声桓,与赣南明军配合收复江西,甚至顺流而下,光复南京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何腾蛟,却是与史可法一样的人物,对明朝很忠心,但也是忠心了。

    因为有旨意,何腾蛟与顺军达成“合营”之议,不过他对流寇出身的顺军,却抱有偏见。



第147章联顺抗清
    李来亨匆匆赶往帅帐外,直接挑起帐帘,帐座于案后的李过,皱眉抬起头来,愠声道:“何事惊慌”

    李来亨忙抱拳道:“父帅,明朝的湖南巡抚堵胤锡到了!”

    “他来做什么”李过一阵诧异,但随之便释然了。≦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

    堵胤锡过来,估计是听到了满清联系他的消息,所以敢来,想要挽回。

    果然李来亨回道:“应该是为招抚而来!”
1...3839404142...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