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黄熙胤站了起来,指点江山道:“如今天下,大势在清。偌大一个原,数月之间,为我大清所据,江南之地,大清兵至立亡!这天下谁能挡大清兵,足可见我大清乃天命所归!黄某这次过来,乃是奉了豫王爷之命,希望一官兄看清局势,早日归降大清!”
郑芝龙知道黄熙胤说的都是实情,沉声道:“豫王准备何以招我”
黄熙胤闻语笑道:“只要一官兄归降,福建总督是一官兄!”
郑芝龙却冷哼一声道:“黄兄可能不清楚,浙东使者刚来福京,陛下已经召见我,让我发兵,增援浙军!再者我这福建,易手难攻,黄兄说大势在清,我看未必!”
说完郑芝龙摆出一副冷漠的表情。
黄熙胤忙笑道:“一官兄,常言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良禽择木而栖,如今这天下大乱,有才之士皆寻明主而归。豫王爷知道一官兄手握雄兵十万,坐拥海船数千艘,乃当世豪杰,才派我来劝说,一官兄何故不识时务呢我只问一句,自古有以闽地一隅,抗衡天下者呼”
说着黄熙胤严肃起来,“一官兄,你我旧识,我岂会坑害你,实不愿你走错路。你若投降大清,立马高官厚爵,要是顽固不化,最后只能为南明殉葬,那将是何其不智耶!届时,黄某能做的,恐怕只有收敛你一家尸首矣!”
郑芝龙闻语博然大怒,一巴掌拍在桌案,“你这是欺我太甚!”
黄熙胤闻语,却也不急,反而眯笑道:“黄某句句肺腑之言,若是一官兄不想听,那黄某告辞了!”
说罢,黄熙胤便做势欲走,郑芝龙忙站起身来,伸手阻止,“且慢!”
黄熙胤得意道:“一官兄改变主意呢”
郑芝龙皱眉道:“豫王爷要是诚意招我,怎么只给个总督,这让我很难办啊!”
第140章动静弄大
南京城虎踞盘龙,曾是大明都城,乃是天下第一大城垣。≦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御,在建康城的基础,依据南京地区的山脉、河流走向筑城,修建宫城、皇城、内城、外郭四道城墙,形成一座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的要塞之城。
明军将镇江之战斩获的清军首级,在南京城外筑成京观,同时又剐了田雄,震慑了南京清军,可是震慑完之后,赵铭和李成栋对南京城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毕竟城清军兵力还有两万余人,远远多于明军,而且南京城高墙厚,明军这点兵力,根本无法攻入南京。
南京外郭城,石灰山东麓,观音门外的江面,明军船只停泊于此,炮舰不时炮击城楼,成为了明军威胁南京的唯一手段。
南京城头,洪承畴此时站立在城,密切的关注城外明军的动静。
明军兵力城下,给了清军极大的震撼,整个江南地区,都不稳起来,洪承畴令人去调兵,周围不少绿营兵,居然保持观望之态。
这让洪承畴意识到南京绝对不能有失,一旦南京被明军攻破,江南刚被镇压下去的叛乱,恐怕立时又会蜂起,大批绿营兵,甚至都可能加入叛乱。
不过好在,南京城兵力还有两万余人,多于明军,加游兵马,以及徐州、淮安的驻军收到消息,必会赶来,多铎收到消息,算不回师,也会派出一支精兵驰援。
南京城高墙厚,洪承畴看了看明军的兵力,觉得坚守到援军赶来,应该问题不大。
城被明军震慑住的清军,在最初的慌乱后,有城池为依托的他们,很快也恢复了镇定。
虽说洪承畴不认为一支明军偏师,能在南京搅起多大的风浪,但是他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这次明军,居然一路打到了南京,在他们身已经有太多迹,难免不会再发生什么怪事。
这时洪承畴看着江面的炮舰,穿梭的船只,还有明军陆地的营寨,手拍了下墙垛,心里不禁自嘲,“我多年老督师,不想今日被两个无名之辈,逼得这个地步。”
洪承畴摇了摇头,便领着众多清将,沿着城墙巡视,他一边走,一边吩咐道:“南京城大,不可能处处防守,但只要找到关键之处,防守起来,也不会太吃力。”
洪承畴在城楼前停了下来,“记住,防守的关键是城门,其次是时刻注意城外明军动向,派人十二个时辰监视敌军。”
在他身后的军官,连连点头,另有官员飞快的记录着洪承畴的话语,稍后传抄给众人。
洪承畴手指着,远处明军营寨道:“敌军人少,不能围城,除了城头巡哨,注意敌军动静外,还可以派出斥候,出城监视敌军,掌握敌军动向,一旦敌军出营,要立刻示警,并判明敌军进攻方向。南京虽城高墙厚,但是城池太大,若是不能判明敌军动向,很难防守了。”
说道此处,洪承畴回头问道:“都记下了么”
“请堂大人过目!”记录的幕府书记,忙将本子呈。
洪承畴翻看了一遍,交还给他,然后继续说道:“另外,还需要组织几支精锐,为游击营,城头巡哨,要与游击营约定信号,敌兵攻城,城头巡哨能迅速放出信号,告知游击营,敌军攻击方向,有多少兵力。”
在洪承畴巡视城防时,姚坊门外,明军大营内,李成栋、
第141章爆破城墙
镇远号炮舰,行驶到南京城北的江面,巨大的船身,横陈在南京城面前。
城头的清军,蹲在墙垛后,目光怯怯的看向船身侧舷伸出来三排火炮。
在镇江号的甲板,郭忠按到而立,指挥着士卒忙碌的装填火炮,士卒们装填完毕,便将火炮推入炮位,然后用铁链固定好。
战争是练兵的最好方法之一,赵铭从崇明逆江杀到南京,沿途裹挟了大批船只,还有渔民、纤夫和码头苦力。
现在赵铭手头钱粮军械都有,赵铭便命郭忠,挑选一些汉子,编入水营,组建一支三千人的水军。
这时水营战船,在江面一自排开,场面壮观,不过水营九成的船只都没配备火炮,只有镇远号和几艘大福船面有炮。
在镇远号的甲板站满了人,许多其他船的士卒,被组织起来,观看镇远号的炮手如何操作。
为了让他们了解如何操作大炮,在观看的士卒前面,还有一名军官进行讲解,详细解说着操炮的步骤,以及要注意的事项。
军官是个百户,名叫徐荣,乃是郭忠招来的同伙,曾在孙元化手下干过,对火炮操作十分熟悉。
他手里拿着一本册子,检查药包和铁弹,一边指导炮手装填,一边对众人说道:“不同的火炮,发射时要用不同的药包。”说这他指着正装填的红夷大炮道:“像这种二千七百斤的红夷大炮,用的便是二号药包,你用三号,打出去时威力便会太小,不能杀伤敌军,你用一号药包,便有可能炸膛,炸伤自己。”
他一边说,一边向士卒们展示药包,这些士卒并非是镇远号的士卒,而是水营新招募的汉子。
为了让水营形成战斗力,赵铭让郭忠组织新卒到船学习,让他们在炮船实习,以便尽快掌握技能。
明朝的火炮发射技术,已经相当先进,火药定装,其实在十多年前已经出现了。
起初赵铭刚看到一包包用棉布包裹,面写有编号的药包时,也较吃惊,他还以为明朝很落后,不想许多东西已经很先进,都是当时条件之下最好的东西,让他失去了一个提建议的机会。
徐荣介绍了药包,又跟着镇远号炮手的动作,介绍了如何刺破药包,插入引线,以及瞄准射击。
这时炮手准备绪,徐荣提醒新卒道:“要开炮了!”
“轰轰轰!”炮船侧舷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炮声,电闪雷鸣之,浓浓的白烟覆盖了炮船侧舷,各门火炮的炮架依次往后一退,甲板的士卒,只觉得船只都颤栗起来,心里无震撼。
这时数十发铁弹冲出炮口,贴着江面,砸向城墙,南京城头立刻尘土飞扬,无数碎石升半空,然后又如雨点般落下,在江面溅起密密的白色水花。
城头清军的红夷大炮开始还击,在江面溅起一道道水柱,不过却没有一炮击明军船只。
明军炮船火炮的有效射程,远远大于清军的红夷大炮,再加船只运动,目标城池小,清军火炮根本打不明军船只。
自从明军兵临城下后,明军步军驻扎于南京城外,除了击败一支从宁国府赶来的清军援军外,便没有进攻南京城。
明军与清军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是南京北城的清军,同江面明军水营进行的炮战。
明军船只一字排开,轰击着南京城,给了人们一种明军押着清军打的感觉,也将清军的注意力拉到了江面。
明军兵临南京,将斩杀的清军首级筑城京观,活剐田雄,以及炮击南京城,使得江南之地,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虽说绝大多数江南士绅百姓都处于观望,不敢贸然支持明军,怕明军战败,到时候又牵连自己,但还是有一些
第142章攻破外郭
洪承畴注视着列阵的明军,又扭头看了看城墙清军准备的滚木礌石,一字排开的佛郎机炮,脸露出坦然自若之色,显得颇为淡然,自信满满。
他笑着谓众人道:“海寇此时攻城,必是得知大清援兵赶来,想孤注一掷。”
洪承畴不禁摇了摇头,城下的明军统领还是太年轻,不知道已经犯了兵家大忌。
也罢!今日老夫给你们一个教训,帮你们一课吧。
“堂大人,海寇凭借几把烂梯子,也想攻城”高进库观察着列阵的明军,发现他们列成一块块的方阵,旌旗随风而舞,颇有声势,可似乎却又少了什么,他仔细一看,才反应过来,明军阵并没有什么攻城器械。
洪承畴向城外仔细一看,老家伙不禁皱起眉头,多年的战阵经验,让他发现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洪承畴眯着眼睛,扫视列阵的明军,发现明军确实没有准备什么攻城器械。
井阑、洞屋、楼车,攻城锤,等器械一样没有,阵列只有为数不多的长梯,这对南京城不够尊重了。
堂堂南京城,明军想用几把梯子,攻下来,除非那个赵铭和李成栋脑壳有坑,否则这等于是让士卒冲到城下当靶子。
“去,调一营兵过来!”洪承畴沉声说道。
能做到总兵的人,没几个人是傻子,明军的行为不合常理,让洪承畴感到一丝不安。
“堂,莫不是海寇自知攻击南京已经没有希望,却又不愿意这么退走,所以意思意思攻一次,好向他们面的人交代,然后便准备撤离”旁边清将柏腹忽然道。
城清军闻语,不禁都觉得的有道理,这么解释通了。
洪承畴思绪一阵,并非没有这种可能,脸露出冷笑,“传令将士们,海寇攻城,务必迎头痛击!”
正说话间,旁边亲卫忽然大声吼道:“堂当心!”
城清军猛的将洪承畴扑倒,一枚铁弹从城外极速射来,正墙朵,瞬时间碎石飞溅。
墙垛炸开,石子爆射,打在户兵身,顿时将清兵砸得头破血流。
城的清军,立刻纷纷猫着腰,往女墙下面躲避。
洪承畴被护着离开城墙边,高进库扶住被炸歪的头盔,急声道:“海贼快攻城了,堂大人先回吧!”
洪承畴却拍拍身尘土,站立起来,挥挥手道,“以海贼器械,绝对攻不城头,你不用担心,去准备反击吧!”
城墙外,明军大旗下,士卒横竖成行,如林的长枪寒光闪烁,白带与缟衣,随风鼓荡。
城下明军炮阵轰鸣,李成栋与赵铭驻立大旗下,王德顺跑来禀报,“将军,都准备好了!”
李成栋道:“那开始吧!”
赵铭却道:“不急,城人都没站满,先大炮洪一阵再说!”
李成栋脸颊鼓动,“要是等会儿没炸塌,大军陛下后撤!”
赵铭笑道:“要是炸塌了,我部抢夺垮塌处两侧城头,李大帅当帅军立刻涌入,届时清军见城破,必然退回内城,李大帅要尽力多截杀败军!”
正说着话,阮美指着城头道,“清兵城了。”
城头,赶来增援的清军,登城头,张弓搭箭,严阵以待。
赵铭见此对李成栋道:“李大帅,可以进攻了!”
李成栋沉着脸,“可别炸到自己人!”说完,他忽然将刀一拔,向前怒指,“儿郎们,打下南京,给本帅杀!”
他一声怒吼,万余将士顿时发出震天怒吼!
李元胤一拔马缰,将手马槊奋力一挥,高声啸叫道:“进攻!”
 
第143章人心思汉
直云霄的呐喊声,在缺口处响起,赵铭丢了两个炸包,将垮塌处两侧城的清兵炸翻,便直接纵马,沿着斜坡冲了城头。手机端
赵铭激动万分,将狼牙棒高高举起,厉声大喊:“弟兄们,跟我杀城头,扬名立万,在今朝!”
赵铭跃马而,狼牙棒猛砸,身后王德顺、李忠明领着太平营的士卒,发出一声低吼,跟随着赵铭冲了城头。
这时赵铭连杀数人,忽然看见一黑袍碗帽的满清大员,在众多清军的簇拥下,从马道下城,顿时眉头一挑,纵马冲杀过去。
马道是建于城台内侧的漫坡道,左右对称,可供马匹、车辆下,但一般时候,马匹和车辆并不许城。
洪承畴和众多清将的马匹,都在马道下,一行人正要去骑马,洪承畴忽然听见身后一阵骚乱,扭头一看,顿时肝胆俱裂。
他只见一将,纵马冲杀而来,而城墙狭窄,那将把手大棒舞得如泼风一般,清军触之即亡,无人能挡,正向他追来!
“不好,是赵铁棒!”众多清将一声惊呼,吓得纷纷前涌,仿佛看见了什么猛兽。
洪承畴一听是赵铭这个莽夫,骇得脸色煞白,腿抖肝颤的被人扶着马,便在清军的簇拥下伏马而逃。
赵铭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从马道冲下来,几棒子将阻拦的清兵扫倒于地,目光锐利地盯着洪承畴,便是一声怒吼,“前面带碗帽的孙子,休走!”
赵铭并不知道是洪老贼,可洪承畴却知道他赵棒槌的威名,哪里敢停留,狂挥马鞭的逃走。
赵铭坐下战马,其貌不扬,浑身长着杂毛,不过却是一匹千里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