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不良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庚新
大唐的府兵,能一直胜利下去。
但是我的陛下啊,你究竟在想些什么?
苏大为看向李治。
这位大唐的天可汗,脸庞隐没在香气烟幕里,若隐若现,晦暗难明。





大唐不良人 第一百一十九章 紫宸问对(下)
李治在看苏大为,隔着紫宸殿中香料燃起的烟雾。
武媚娘的手握着李治一只手,眼波温柔。
殿内安静到极点。
苏大为不能让李治等待太久。
他不能只说些老生常谈。
因为这次入宫,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叙职报告”。
必须拿出点真东西来,才能让李治满意。
“回陛下,要想高句丽减少叛乱,乃至彻底融入大唐,臣倒是有些浅见。”
李治没有说话,但腰身好像略微挺直了一些。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苏大为继续说下去:“首先一点,要将原本的势力铲除,若有叛逆则,须斩草除根。
第二条,是扶持亲唐之人,使高句丽之民不能凝聚一体,分而化之。
第三点,须用我大唐优势的文化,技艺,不断渗透,改造高句丽人的思想,令其慕我大唐文化,以加入大唐为荣。”
苏大为说的这些话,其实并不算新鲜,无论是大唐,还是后世,对这种手段都十分熟练。
打掉顽抗者,扶持投降派代理人。
最后是文化渗透,教育改造。
苏大为说的这些,李治虽然没出言反对,但明显眼里闪过一丝失望。
就在这时,苏大为又说出一番话。
“铲除叛逆,扶持亲唐之人,这些我相信大总管他们都已经在做。
这些能解除一时,却是治标不治本,真正有用的,还是文化渗透,虽然耗时较久,但却是治本之法。
臣以为,可以给高句丽及百济之人,一个向上的梯子。”
“梯子?”
“就是晋身之阶,我们打破了高句丽和百济原有的阶层,打乱了他们原本的秩序,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
只靠杀,是杀不出稳定局面的。
必须要有晋升的阶梯,将高句丽和百济中的精英吸纳入我大唐。
以臣之见,可效仿大唐制度,以都督府在辖区设力选拔机构,以对大唐立功,或本地有才名,得推荐,可入都督府设立的机构,学习大唐先进文化制度,其中优秀者,可再送入大唐深造,甚至入国子监深入学习我们的文化。
通过考核,其中优异者,赐其入大唐为官的机会。
相信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手段,可以令半岛的人才,为我大唐所用,同时扶立起亲大唐的阶层,稳固高句丽和百济。”
李治一直认真听着,直到苏大为说完,他细细思索了一番,点头说了一个字:“善。”
这代表他对苏大为说的这番话认可了。
其实大唐做为天下共主,一直有吸纳各蕃国人才为己用的习惯。
在唐廷一直有大量的蕃将,甚至是外国官员。
比如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过去都是被大唐征服的部族,最后举族内附归降。
从此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但这种武力的吸纳,毕竟与半岛情况不同。
草原这些部落,对本民族和国家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谁强大就跟谁,千百年来都习惯了。
反观高句丽和百济,都属扶余别种。
这两国都存在了数百年,其正统和民族观念,对当地人来说,是深入人心的。
想要同化,殊为不易。
但是苏大为所提的,确实给了李治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从打击顽抗的叛逆。
到扶持亲唐的代理人。
到文化教育,缓慢渗透,这些之前都有人提过,不足为奇。
但是苏大为最后将这些散招串了起来,提出建立新的秩序,培植和吸纳当地人才,进入大唐的内循环,加入大唐官僚机构。
由此,双方在精英层面,可以实现共融。
具体的执行,当然还需要无数的细节和章程,但至少听起来,确实是可行的。
有苏大为提出的这个框架,李治对治理和消化高句丽及百济,心里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仔细咀嚼一番,他的脸上终于多了丝笑容:“阿弥你不错,这几年,熊津都督任上历练得不错。”
听了李治的话,苏大为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感觉自己的“叙职报告”算是通过了大半。
就在这时,李治突然开口道:“倭国那边,是怎么回事?”
咯噔!
苏大为心里一震,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前面的部份,只是暖场。
李治真正在意的,只怕是苏大为征倭之事。
这事虽然后来给李治上过奏折,但却是先斩后奏。
以李治的精明,不可能不在意。
甚至他对大将掌兵上的风吹草动,异常敏感。
苏大为在入宫之前,就知道李治肯定会拿这个话来质问。
第一次李治召他入宫,他是借着被刺之事给回了。
说是给李治缓冲时间,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寻找最合适的时机。
深吸了一口气,苏大为向李治抱拳道:“陛下,我为熊津都督,首要职责,便是守住百济。”
“守百济,便要征倭?这是何道理。”
李理的语气,透出几分冷意。
从他微眯起的眼睛里,闪动着危险的光芒。
这是天可汗,在质疑领兵大将,是否有了不臣之心。
苏大为额头上隐隐渗出冷汗。
他知道这是此次入宫,最关键的考验。
李治用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他有怀疑,他便会弃而不用,甚至斩尽杀绝。
若是他能确定臣子的忠心,哪怕能力差一些,他还是会留任。
在李治这里,忠心才是第一位的。
他既非太宗李治民那样的马上皇帝,开国君主,自然不能凭借军功和威望统领天下。
李治驾驭大唐,凭的是他的眼光、智慧、隐忍,以及高明的帝王权术。
正如他废掉王皇后和萧贵妃,扶武媚娘为皇后。
借着废后之事,同时打击了关陇和山东门阀,打压了长孙无忌。
再将武媚娘推到台前,与那些老臣和门阀打对台。
他则在幕后,平衡内外。
终李治一朝,军事、财权、人事任免,这些最关键的东西,一直牢牢把握在皇帝手里。
武媚娘手里唯一亲近一些的官员,一个李义府,一个许敬宗。
这两人,一个因罪被流放,一个辞去相位。
几乎没有提供武媚娘任何可靠的助力。
至于娘家亲人,至今引入宫的也只有其姐武顺,其母杨氏。
武媚娘真正掌握大权,要在李治驾崩之后。
李治是一个非常擅常玩平衡之术、借力打力,隐身幕后,并且牢牢抓住权柄的“天可汗”。
大唐的疆域在他手里,达到巅峰。
而这样在一位雄主,后世居然会落个“懦弱”之名。
苏大为亲眼见到李治的成长,自然不会有任何侥幸心理。
整个大唐,最信任武媚娘,最防备武媚娘之人,只有李治。
对于武媚娘,他既信且用。
但对武媚娘身边之人,他非常警惕和防备。
苏大为被武媚娘视为亲弟,又是年轻一代将星,实在是武媚关系网中的“异类”。
其身份,位置,在李治眼中,万分敏感。
苏大为心如明镜一般。
他深吸了口气,定了定神,拿出腹中已经想了无数次的答案,向李治抱拳道:“陛下,臣自跟邢国公习兵法以来,常记在心里一句话,叫做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百济虽已被我军征服,但百济王室与倭王乃血脉之亲,世代交好。
否则倭国也不会以倾国之力,率师远征白江。
若非有赖陛下神明,臣与刘仁轨适逢其会,在白江一举击破倭军,若被数万倭军登陆,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我们在泗沘城只有一万唐军,再加上数千新罗仆从。
若倭军与百济叛军相为奥援,再加一个高句丽,百济局势必然翻天覆地!”
这番话,绝非危言悚听,而是极有可能之事。
几万倭军,在海面上受限于战船和战术不如唐军,被苏大为和刘仁轨再加刘伯英,打得大败。
但这几万倭军若是登陆上百济,那战斗必将是另一个局面。
前有倭军,后有百济叛军。
再加上心怀鬼胎的新罗人。
还有高句丽在一旁虎视眈眈,这是必死之局。
全赖苏大为当时的反应快,而且连战皆胜,在高句丽、新罗、百济叛军和倭军没有形成合围之势前,先袭取高句丽买召唤,劫去高句丽人的粮草。
再返身打崩了扶余丰这些百济叛军。
接着再在白江口大破倭军。
最后挟着大胜,又用分化之策,裹挟了新罗世子金仁泰,使其与金法敏争夺新罗王之位。
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镇守百济泗沘城的唐军,都将万劫不复。
但苏大为硬是凭着强悍的智谋和执行力,在不可能中,打出一个时间差,打出一个大胜之局。
如今的百济能有这样有利的局面,那是苏大为带着众将士,拿命拚出来的。
这番话,即便是心有犹疑的李治也不能不为之动容。
李治声音放缓道:“以朕留在百济的兵力,能有现在的局面,殊为不易。”
停了一停,他接着道:“既在白江打破倭国,何须再跨海远征?”
“陛下,倭国野心勃勃,陛下不在前线,不知倭人狂妄,若不重挫其野心,打掉他们的根基,只怕百济永无宁日。”
见李治面上不以为然,苏大为急道:“陛下,倭国看似遥远,但其国对大唐野心一直不小,一直向长安派驻细作,刺探大唐和陛下的隐私,并且倭国中大兄扬言,大唐不过尔尔,要派兵打败唐军,马踏中国。”




大唐不良人 第一百二十章
呯!
以李治的城府,在这一瞬间,也觉脑仁一炸。
伸手重重一掌击在扶手上:“简直狗胆包天!”
苏大为在心中暗自道:对不住了中大兄,谁叫你曾经狂妄的对着鬼室福信说过这些鬼话呢,不用你顶锅实在说不过去。
中大兄确实说过这种话,但那时唐军还没打下百济,百济正不断攻打新罗。
鬼室福信秘通倭国,打算百济与倭国联合出兵,共同吞并新罗。
“倭人确实是狗胆包天,毫无对大唐敬畏之心,白江之败,他们虽然损失惨重,但以臣对倭人的了解,他们必然会卷土重来。
臣身为熊津都督,必须思虑长远。
打掉倭国,除掉隐患,实乃不得不为。
并且……”
苏大为看了一眼李治的神色,放轻语调道:“将倭国纳入大唐治下,新罗也能安定。”
这话出口,紫宸殿内突然安静了一瞬。
李治,似乎颇有些意外的看了苏大为一眼,那眼中的神情仿佛在说:原来你也想到了这一层。
人的思维,是分层级的。
真正有智慧的人,所看之事,往往比普通人看得更远,想得更多。
李治的目中隐隐有一丝复杂之色。
这种神色,转瞬即逝。
苏大为也来不及看懂,这位大唐帝王此时心中在想些什么。
但可以肯定一点,以李治的智慧,此时一定明白了苏大为的第二层用意。
第一层,是为了稳定百济的局面,防止倭国持续用兵侵扰。
第二层,是为了看住新罗。
这个小弟,虽然之前表现驯服,但并不意味着新罗人就会一直乖乖听话。
随着大唐在半岛占有绝对的强势,新罗人也开始生出别的心思。
担心被大唐像对百济和高句丽那样吞并,国策必然从亲唐,到拒唐。
但苏大为现在打下了倭国,就如同下围棋,将新罗周边最后一处“活眼”堵上了。
除了乖乖做大唐的小弟,别无它法。
苏大为没有再说话,再等着李治的进一步反应。
武媚娘的眼眸抬起,扫了一眼抱拳立在阶下的苏大为,又看了一眼李治。
低下头,唇角微微翘起。
自己这个阿弟,现在越来越沉稳了。
李治的食指在扶手上,一下接一下的敲击着,又过了片刻,他才开口道:“倭国现在局势如何?”
“回陛下,倭国是由几处岛屿串联而成,最近的对马岛,距离新罗只有数十海里,旦夕可至。
过了对马岛,便是倭国的九州,然后是四国、本州、北海道、库页岛。
目前我军已经控制了对马、九州、四国、本州,只剩下北海道与库页岛。”
安文生率着黑齿常之和沙吒相如之前一直进兵顺利。
除了中途因为神道教叛乱的事回军平叛耽搁了一阵,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敌人。
不过,在征服本州之后,在北海道那边,遇到当地土人,名为虾夷族的黑矮生番的袭扰。
再加上占领土地变大后,后续内部的派系和治理问题,以及粮草等问题。
对北海岛和库页岛的攻掠,反而放缓下来。
不过以安文生和黑齿常之计算,占领全部列岛,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倭国我军兵力几何?”
李治问了一个十分关心的问题。
苏大为斟酌了一下道:“之前臣率两个折冲府兵力,共计两千四百人征倭,如今他们大部已经撤回了百济熊津都督府。”
“那倭国?”
“臣吸纳倭国当地流民,以他们为兵,以少量我军将领为将,统御大军。”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
这不是先前那种安静,而是李治一下忘了自己要说什么。
天可汗的眼眸,透过炉香雾气落在苏大为身上。
那眼神仿佛在说:这也行?!
如果说李治担心苏大为擅自用兵,难以掌握,可当他听说苏大为只用了两千余人后,忽然觉得,这心里怎么觉得有点踏实了。
两千多人,对战时的都督来说,并不算很大的事。
唯一说不过去的就是跨海远征。
但苏大为方才说了,倭国对马岛距离新罗才数十海里。
李治略一思索,便知道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
好像,这倭国确有征服的必要。
何况才动用两千余人。
打仗哪里不要两千人?
这点人够干啥的。
李治微微沉吟着,又问出一个关心的问题:“倭国之地,有多大?”
有多大?
这个问题,还真把苏大为给问住了。
他毕竟不是地理专业,又或者考据党,也没有清丈过倭国的土地,只能模糊的道:“以臣所知,倭国当有数倍百济大小。”
李治吃了一惊。
“数倍?那是不小了。”
数倍的地盘,那至少是有高句丽的体量大小。
若稍有不慎,没准还真能出个区域一霸来。
手指在扶手敲了敲:“现在倭国你那……那些仆从军有多少?”
“此前统计过一次,现在加入唐军仆从建制的倭军有十万左右。”
“这么多?”
李治眉头微皱,想到了什么。
“陛下,看似多,但倭国比百济大得多,这些兵力要分驻地方,防止地方反叛,也很吃紧。”
李治不置可否。
在他脑海里,想的是制衡之道。
那些倭人仆从,是苏大为征倭一手拉起来的。
不可避免的打下了苏大为的铬印。
做为权谋手腕高明的帝王,是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的。
大唐府兵都是作战临时征召,与统兵大将平时并无太多交集,不用担心形成私兵派系。
但这倭国上的仆从,有十万人的规模,不可不防。
李治敲击扶手的食指停下来,开口道:“倭国如此之大,光靠少量将领,恐难以理事,朕欲在倭国设立平倭都督府,你觉得如何?”
苏大为抱拳,躬身,眼观鼻,鼻观心道:“凡日月所照,皆为陛下之土,臣唯陛下旨意马首是瞻。”
这个态度,李治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点点头道:“甚好。”
具体的安排,便略过不提了。
但之后一定会有一系列的人事安排,空降官员,以执掌倭国,架空苏大为在倭国的势力。
征倭之事,到此告一段落。
李治虽然还有些疑虑,但比较满意苏大为的态度,暂时不打算在这件事上,去追究苏大为的责任。
他只是用手按了按一旁桌案上的一堆奏折:“阿弥,你可知道,在你征倭这段时间,朝中有多少折子弹劾你,都被朕压下来了。”
苏大为单膝跪地,脸上露出感激之色:“阿弥谢陛下信任,若非陛下许我便宜行事,阿弥也无法打下倭国。”
这番话,既是提醒李治,他当初给过放权的密旨。
又是表达忠心,表达感恩。
李治的目地便达到了。
或抬,或打,都是帝王权谋。
他脸上挂起笑容,抬手亲热的道:“站起来吧,你看你,都是自家人,何须如此。”
说着,又扭头向武媚娘道:“你看阿弥紧张的,你这做阿姊的,也不知给阿弥看座。”
“啊,我一直看着陛下,倒疏忽了。”
武媚娘忙起身,向李治歉意一笑,亲自从一旁端起一张胡凳,给苏大为送过去。
苏大为忙起身接过。
感觉武媚娘向自己深深看了一眼,眼神若有深意。
“阿姊。”
“阿弥,这几年你在外面辛苦了,看你这又黑又瘦的。”
武媚娘扭头向李治道:“陛下,明日我想留阿弥一起用膳。”
“应该的。”
李治点点头。
武媚娘又冲苏大为嫣然一笑,轻提裙角,款款回到李治身边。
李治便是她的主心骨,是她的天。
她现在全部心神,都放在李治身上。
满眼都是宠溺与爱意。
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抵抗武媚娘这种温柔的眼神。
“阿弥坐下,坐下说话。”
李治向苏大为挥了挥手。
就在苏大为小心落下半个屁股,摆出诚惶诚恐模样,刚刚落座时,李治突然开口道:“朕还有一事不解,百济的扶余丰,还有倭国中大兄,倭王你都派人送回长安。
为何不见道琛和鬼室福信?”
来了!
苏大为心头一跳。
这件事,终究躲不过去。
就像是离开百济前,刘仁轨问他的一样。
别的事都做得滴水不漏,为何却要在献俘之事上,利用手中权力,瞒下道琛和鬼室福信。
这事,根本就瞒不过。
李治乃一代雄主,目光如炬。
怎么可能漏掉这种事。
紫宸殿内的空气,为之凝结。
从李治的眼里,身上,散发出森寒之气。
苏大为知道,李治并非异人。
所以这种气息,也不是真实的,而纯粹是帝王威仪,强大的气场、精神,所营造出来的威压。
这个问题,跟方才征倭一样。
是苏大为必须回答的“考题”。
噼啪!
殿内的鲸油灯,突然爆了一响。
而苏大为,在这一瞬,脑中仿佛闪过千百个念头。
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终究,不能在李治这样的雄主眼皮下,玩任何花样。
瞒不过的。
唯一的机会,便是示之以诚。
苏大为起身,再次向李治单膝跪下,垂首道:“陛下,臣有罪……臣当初愿往百济,是因为李大勇之死。”




大唐不良人 第一百二十一章 二圣临朝
“李大勇?”
李治眉头微皱,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李大勇是丹阳郡公之子,对我有知遇之恩,臣去百济,于公,为了替陛下分忧,于私,便是想报大勇阿兄对我的恩情。
所以……”
苏大为似乎犹豫了一下:“道琛和鬼室扶信,正是杀李大勇的幕后之手,臣担心,将他们送回长安,陛下会因为仁慈而赦免他们的罪过。
所以臣因私废公,对此二人设了私刑,以报李大勇之仇。
臣有罪,愿受陛下责罚!”
这番话,直接把李治和武媚娘都说得呆住了。
要说无罪吧,苏大为这种行为,算是重罪。
居然因为私怨,把两个战俘给喀嚓了。
往大里说,你眼里还有没有陛下?
若说有罪吧。
他这种行为说实话,李治并不反感。
至少说明苏大为是重情义之人。
1...421422423424425...6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