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风雨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安化军

    贝二郎看着杜中宵,犹豫了一会,才道:“这官人的年纪太轻了些,有些不把稳。”

    金书召听了骂道:“官人少年登科,进士出身,你说的什么混话!这一带都是官人做主,你有话尽管说出来就是。只要官人说了,哪个敢不从!”

    贝二郎还是有些不放心,看了杜中宵一会才试着道:“实不相瞒,此事太大,关系着庄里许多人的身家性命,不得不小心行事。没个确信,只好由马蒙那厮逍遥,没人敢说的。”

    杜中宵示意金书召不再说话,在石桌边坐下来,对贝二郎道:“若是别的官员,你吞吞吐吐,有些要挟官府的意思,已经抓起来打一顿了。到了这里,哪里还由得你不说!我念你们小民不易,轻易不动刑罚,已是十足诚意。你不要再在这里拿腔作势,不说便就回去,我自有别的办法查出来。只是等到了那个时候,你再进我这里,只怕就是个囚犯了。”

    贝二郎吓了一跳:“官人莫要吓我。我是守法良民,年纪又小,没做过坏事的!”

    杜中宵摇摇头:“知情不报,难道还不够似你这种类比藏贼,官法岂能放过!”

    贝二郎见杜中宵说得严厉,心中不由有些害怕,他没想到原来官府是可以不讲道理的。或者说按照官府的道理,就是对百姓做什么事都有道理。

    看了看金书召,贝二郎才向杜中宵拱手道:“报官人,小民是不远处马蒙马大官人的庄客,自小便就长在他的家中。马蒙那厮作奸犯科,这些年不知犯下了多少案子,庄客们自然一清二楚。便如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谭二娘一案,小的便就知道原委,是马蒙先昧了陶家的药材,又要占谭二娘的人,指使陆虞侯害了姓陶的怀命,卷了他家的钱财。这都是庄客们帮着做的,谁不清楚。”

    杜中宵不动声色,对贝二郎道:“此案朝廷瞩目,天下皆知,既然庄里的人知道,怎么不早早来首告要知道,知情不报,便是与贼同罪,你们当朝廷律法是儿戏吗!”

    贝二郎偷眼看杜中宵,沉默了一会,才小声道:“不是我们不来报官,委实是告不得。”

    “怎么告不得数条人命,如此惊天大案,你们以为瞒得住吗”

    贝二郎道:“官人是做官的人,道理应该比小的明白。我们这些庄客是奴,马蒙是主,天下岂有奴仆告主的道理以奴告主,先就要吃官司!”

    杜中宵道:“哪个告诉你的这些胡言乱语!你们是马蒙庄客,与他是同居共财之人,若有小犯则亲人相隐,知情不报官府亦不治罪。可人命官司,又作别论。我给你说,马蒙这厮牵扯数桩人命官司,你们早早首告,还可置身事外。如若不然,一日事发,说不得连自家性命也搭进去。”

    贝二郎听杜中宵说的与自己先前想的不一样,一时不说话,低着头在那里不知想什么。

    此时的主仆制度正在变革之中,法律上也比较混乱,地方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刑统沿用的是唐律,以奴告主除谋逆等重罪是违法行为,为法不容。但雇佣奴婢本是良人,这律




第32章 收网
    吉路引着何昆到了马蒙的门前,恭敬地道:“寨主,这就是马蒙的家,本庄第一大户。”

    何昆看了看,对身边的金书召道:“孔目,这家看着甚是奢华,不知有没有越制”

    “一些小地方不甚合规矩,不过无大错。寨主,这些小节就不计较了,还是办正事要紧。”

    听金书召如此说,何昆便让人把看门的马三破叫过来,高声道:“速去报你们家长知晓,有人首告你家藏匿人户,躲避差役赋税。让他速来见我,不然,儿郎们闯进门去,只怕一时收不住手!”

    马三破见外面聚着的数十兵丁,各持刀枪,气势汹汹,何时见过这种场面吓得心惊胆战,诺诺连声,飞也似地跑进门里,去找马蒙。

    这几日事事不顺,马蒙早上起来饮了两碗酒,正在院子里面闲坐晒太阳。听了马三破的话,便就跳起来:“什么人放的狗屁!这些日子我事事小心,反而被人欺上门来了!”

    拽开大步,随着马三破到了门口,见到何昆三人和后面跟着的数十兵士,刀枪晃眼,冲天的气势一下子就泄了下去。上前拱手,马蒙对何昆道:“不知寨主来到,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何昆摆了摆手:“闲话休提!马蒙,有人首告你这里藏匿人户,逃避差役。我奉从事之命,来你庄里拿人,到寨里去对质。你是个晓事的,不要我多费手脚,赶紧把家里的人点起来,一起回寨里复命!”

    马蒙吃了一惊,连连喊冤:“寨主,你不是第一日识我,知道我平日老实做人,作奸犯科的事情是一点也不敢干的。是什么人,如此诬我清白,还请寨主明辨!”

    何昆不耐烦地道:“你与我说这些有什么用!现在都是从事做主,我只管拿人。有什么冤屈,到了寨里跟从事说去!我寨里还有许多事情,你速把家里的人丁全部点起来,一个都不许漏了!临行从事特别吩咐,你这一家到底有多少人户,不拘是女户还是单丁,一一条列清楚!”

    说完,见马蒙在那里眼珠乱转,不知打的什么主意,何昆一挥手:“来呀,带马员外进屋,一一查看,是不是有脱漏人口!都给我仔细着,有差错的回去重罚!”

    一个小校叉手应诺,带了两个兵士出列,叉了马蒙就进了院门。

    马蒙万没想到何昆完全不顾从前颜面,如此对待自己,心中不由有些着慌。到了院子里,被兵士放到地上,才对跟来的金书召道:“节级,衙门清点什么人户小的有些不清楚。”

    金书召道:“最近州里在附近垦田,早就揭出榜文,有人出人,无人出钱。有人首告你家里藏匿了不少丁壮,既不出钱又不出力,官人着我前来查验。”

    马蒙连呼冤枉:“节级,衙门让不服劳役的出钱雇人,我可是老实遵命,钱一文不曾少交。”

    金书召满脸不耐烦:“既是你不曾违了官人法度,只管清点好丁口,随我回寨对质就是。这是官人亲口吩咐下来的事情,哪个敢私自做主!时候不早,你速速把家里的人招回来才是!”

    马蒙见何昆和金书召两人都不好说话,跟进来的兵士凶神恶煞一般,只好不再分辨,让马三破把家里的全都唤来,集中到院子里。

    约一个时辰之后,金书召见院子里站着的男男女女共五十多人,对马蒙道:“这就是你家里全部的人口了再说一遍,无论老少,男口女口,全都要在这里!”

    马蒙道:“回节级,还有两个佣奴到县城里办些杂事,三个仆妇到码头那里采办货物,其他人都在这里了。



第33章 各个突破
    一进巡检寨,金书召便就收了马蒙带来的各种文契,把人分开,关在各个院子里。

    马蒙被单独关进一间房里,两个兵士扯条凳子,在门前坐了,再没人来找他。

    看看天色将暮,一个兵士托了一个盘进来,里面一碗饭,两块肉,放在马蒙面前:“员外用饭。”

    马蒙接了,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对兵士道:“哥哥,到了寨里也没有人过来问话,也不说什么时候出去,这是怎么回事我庄里其他人如何庄里许多事情,不好在这里耽误。”

    兵士摇头:“我奉寨主令,只给员外送饭,其他一概不知。员外有不解之处,只好问寨主,要么杜官人那里派人来,才知究竟。”

    说完,站到一边看着马蒙吃饭。

    马蒙无奈,着实也是饿了,狼吞虎咽把饭吃完,让兵士收了出去。

    到了第二日清早,又有另一个兵士进来送了早饭,一般是一问三不知。

    马蒙吃了饭,心里不由嘀咕。等到太阳高升,慢慢踱到门口,探头出去看。

    门口坐在长凳上的兵士看见马蒙,急忙起身上前挡住,口中道:“寨主有令,员外只在屋里等候就是。寨中事务牵涉军机,员外不好随便看的,还请回屋里去。”

    马蒙心中嘀咕,这巡检寨自己又不是第一次来,什么时候牵涉军机不许看了。口中不好说出来,只是道:“哥哥,已经过了一夜,怎么还不见衙门里的人来问话我家里许多事情,不好久待。”

    那兵士死死堵住门口:“寨主只是吩咐我照顾员外在屋里好好待着,其他一切不知。员外,我们当兵吃粮的,不知好歹,只知军令,员外不要让我为难。”

    马蒙是个伶俐人,听见这话,就知道自己被人软禁在这里,想出去是不可能了。心念一转道:“许是昨天吃坏了肚子,我有些肚痛,不知附近有茅房么”

    兵士道:“屋里有净桶,员外将就。稍后有人来收拾,员外安心住就是。”

    说完,身子上前一移,把马蒙的视线完全挡住。

    马蒙眼睛余光扫过,看见旁边还有一个挎着腰刀的兵士,不敢造次,只好回了屋里。回到屋里桌子边坐下,马蒙越想越觉得不是事。此番是庄里所有的人全部都被抓进了巡检寨,若只是查问户口,少不了自己出去作证。结果却把自己关在这里,一个人不见,这就有些不好了。

    到了中午,又换了一个兵士进来送了茶,还有一些点心,只是不让马蒙出屋,马蒙心就慌了。只是门口被两个兵士死死把住,不管怎样就是不许他出门,让马蒙坐立难安。

    巡检寨的官厅,杜中宵坐在案后,静静听着金书召和何昆报马蒙庄上人口情况。听完,不动声色地问道:“如此说来,马蒙的庄客十余家,五十余人,只有九人文契齐全”

    金书召拱手:“回官人,委实如此。不过这种事情不算什么,周围大户人家,不少都是如此。乡下地方查得不严,小民不想交立契时的税,如此做的不少。不过马蒙庄上大多都是全家在他家里,这倒是并不常见。若是全家的人都算在他家为佣,逃的契税可是不少。”

    何昆道:“马蒙日常有多少不法的事情,最怕走漏风声,当然要手下全家都在他家里。既防这些庄客说漏了嘴,这些家人又是人质,手下人不敢背叛他。”

    杜中宵点了点头:“原来如此。这样最好,马蒙做的事情他的庄客必然知道,我们只要从这些人下手即可。你们整理好文契,把这些庄客的底细摸清楚



第34章 人心惶惶
    把手中的卷宗放到案几上,杜中宵只觉得头大如斗,好一会不说话。对于马蒙一案,他估计了许多种结果,但从没想到后果会是这样严重。按照现在审讯的结果,永城县公吏中凡有实权的全部卷入,一个都逃不掉。而且不是简单的收受贿赂那么简单,很多案子都是他们直接参与,甚至策划的。就连州衙的公吏卷入的也有十几人,不然当年陶家的案子哪有那么容易压下来

    吩咐随从给金书召和何昆上茶,杜中宵让他们出去,对两人道:“寨主,孔目,按现在我们拿到的马蒙的罪证,要真把涉案的人都抓起来,州县几乎清扫一空。到了这一步,我一个推官,断然是做不了主的。这两日我会给韩知州写封密报,让知州决断。是只处置巡检寨周围一隅,除了马蒙,其余的涉案人员不问,还是把州县全都清理一遍,要由知州决断。”

    金书召点了点头:“一切听凭从事吩咐。”

    何昆自然更无疑议。巡检寨负责周围数县的治安,跟这些地方龙蛇牵扯较少,事不关己。

    送两人出去,杜中宵一个人发了一会愣。或许这种状况在这个年代正常无比,各地皆是如此,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治理地方是要巨大行政成本的,朝廷不想花这个钱,地方势力自然就会补上。永城是因为临汴河,客商往来极多,情况特别突出罢了。真是为地方考虑,清除马蒙这些旧势力是一,后续怎么填补力量空白才是真正要考虑的。

    怎么实现有效治理杜中宵苦笑着摇了摇头。一要钱,二要人,然后才是有效的制度。人力物力从哪里来不断由朝廷输血朝廷不愿意,由地方出钱则地方不愿意,年深日久还是这个局面。

    想来想去,地方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发展工商业,把人口尽量集中成为城镇,留下农村在熟人社会,政府再配合熟人社会进行半自治管理。

    喝了口茶,杜中宵决定不再考虑这些问题。对于有抱负的官员来说,地方的这种局面就是刷政绩的好机会。能够把公吏和地方强人纠缠在一起的地方半灰半黑的势力连根拔起,清查出一些旧案,自己这一任幕职官就功德圆满,政贯绝对亮眼。至于长治久安,也难想出一劳永逸的办法。

    回到案几,杜中宵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写了,特别注明很多案件证握确凿,不只是人证,这些日子还搜集了一些物证。封好,唤过一个随从来,送到州里给知州韩亿和通判刘几。

    贝二郎被两个兵士押着,抱着简单的铺盖,又进了一间新房子。一进门,见秦三郎坐在角落,不由眼睛一亮,喜道:“天可怜见,原来三可在这里!这几日换了几处住处,一直不见三哥,可急死我了!”

    秦三郎看了贝二郎一眼,不动声色地道:“哪个不是换来换去,有什么稀奇。来,坐到这里,我有些话问你。”

    贝二郎答应一声,抱着自己的物事到了秦三郎身边坐下,向其他几人问好。

    都是马蒙家里的庄客,众人熟识,只是这几日被问来问去,人人筋疲力尽,也不理贝二郎。

    在秦三郎身边坐好,贝二郎小声问道:“三哥这几日还好么”

    秦三郎道:“吃得好睡得好,每日里只是问话,又有什么倒是你精神得很。”

    贝二郎有些不好意思:“我年纪还小,问的那些事情多不知道,当然轻松许多。”

    秦三郎眼中闪过一道不易查觉的精光,随口问道:“哦,



第35章 风雨欲来
    杜中宵报到州里三天之后,通判刘几便就到了永城。

    带着巡检寨里的官吏把刘几迎进自己官厅,杜中宵行礼:“通判辛苦。怎么来得如此突然没有提前知会一声,下官这里一点准备没有。”

    刘几苦笑着摇头:“你前几日的书信送到州里,把知州和我都吓了一跳。如此重案,怎么敢等闲视之马蒙一案牵扯多桩人命官司,又有不少公吏参与其中,注定是一场大案。州里已快马报去庐州,转运使司着本州主审,隔壁宿州派一幕职官前来帮忙。”

    淮南路转运使司本在楚州,因为地盘太大巡视不便,明道年间别设一员在庐州。亳州位于淮南路西部,属庐州转运使司管辖。此时的转运使是王素,刚刚到任,便就遇到了这一样一场大案。

    听了这话,杜中宵出了一口气。说实话,这案子如果全交予自己,压力着实大了些,由通判刘几来办自然是好。反正到了这个地步,杜中宵的功劳已经稳稳抓在手里。

    坐下用了茶,刘几道:“过几日,司理院郑参军会带着人手到这里来,审案主要靠他们。其他人人在一边查漏补缺,出些主意就好。”

    杜中宵点头称是。到了这一步,马蒙一案就进入了正式审理程序,交给司理参军郑朋。因为涉案人员太多,杜中宵以推官的身份代表使院,加上通判刘几,小案直接就在这里断了。

    喝了一会茶,杜中宵才道:“通判,依现在问出来的口供,数年之前委实是马蒙吞没了陶十七家的药材,并指使陆虞侯劫财杀人,陶十七为父报仇无疑。念陶十七年幼,不知——”

    刘几摆了摆手:“此事我与知州商量过,陶十七的母亲谭二娘已死,再斩陶十七有些不近人情。只是国法无情,州里已经断案,不好就这么放了他。此案州里已上报朝廷,由朝廷定夺吧。”

    说到底,人到底该不该杀,要由大理寺做决定,州里已经没有办法了。要么就由皇帝下诏,直接赦免陶十七的死罪。以报父仇为理由推翻死刑判决,算是春秋决狱,看朝中大臣的想法。

    谭二娘死在州衙门口,百姓议论纷纷,杀陶十七委实下不去手。不过由于已经断案,除非重审,不然陶十七还是难逃一死。亳州官员不想背负骂名,便把此事推给朝廷,关着陶十七就是不杀。要不是陶十七是当街杀人,人证物证确凿,而且性质过于恶劣,韩亿早就吩咐重审了。
1...2627282930...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