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风雨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安化军

    邹二郎道:“回官人,县里揭了榜文,说是有契丹贼人抢掠。各村子都早早地逃到附近大寨里,村里并没有人口。这村里都是穷人,也没有什么储积,契丹人抢不到什么东西。只是他们烧了房屋,来看还不知道村人住在哪里。”

    陈玉道:“逃得性命已是万幸,房屋烧了再盖就是。你说县里揭榜,命各村防范,附近都是吗?”

    邹二郎道:“官府榜文,哪个敢违背了!小的是本乡耆长,招集了几十丁壮,在附近巡视。”

    陈玉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契丹人的行踪,你也知道?”

    邹二郎道:“那些契丹贼人精明得很,数里外就有侦骑,没法查得仔细。不过他们一两千人,也瞒不住踪迹。从这村里逃走之后,一路向西南去了。路上又抢了几个村子,大多都是如此。村里的人都聚到大寨去,村里抢不到东西。只是烧了房屋,倒是没有杀伤人命。”

    陈玉一拍手:“只要有他们的行踪就好。这些日子,我们在契丹人身后追赶,受他们欺瞒,一直追之不及。他们这两日没有抢到粮草,想来走不快了。你带几个人来做向导,追到契丹人有重赏!”




第27章 冤家路窄
    大柳树村在赵州到深州的大道边,村边一个水塘,岸上许多大柳树。这条路不是要道,来往的商旅不多,村子并不繁华。只有一家客栈,两家酒馆,还有几家小店。

    最近契丹骑兵南来,在附近闹得人心不安,官府要求百姓投奔大寨。在这一带,大柳树村就是最大的村子,两百多户人家。附的的百姓,都投奔到了这里来,一时间村里热闹不少。

    本乡的耆长吴汉便就是大柳树村人,最近招集了三十多个壮丁,在附近四处巡视。这一日外面巡视回来,带了五个人,守在路口。但有外地来的陌生人,都要先到他这里问询。

    看看将近中午,吴汉命家里人送来茶汤,与几个人一起享用。

    正在用茶汤的时候,突然一个骑着驴子的壮丁飞奔而来。高声喊道:“耆长,大事不好,契丹人朝着村子杀过来了!离着只有几里远,快快准备!”

    吴汉听了大吃一惊,上前一把拽住那人的驴子,厉声道:“多没有看错!不要瞎说!”

    那人喘了口气:“小的看的明白,是契丹人来了没错。我走小路,才提早回来!”

    吴汉被吓得脸色煞白,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自己只有几十壮丁,怎么跟契丹人拼杀?这村子又没有围墙,如何抵挡得了契丹人?

    一边的一个壮丁道:“耆长,还是快派人去知会县里。我们这些人,如何挡得住契丹贼人?”

    吴汉连连点头:“不错,正是如此!这样,你们带着众人,快去告诉村里的人,速速与他们带了细软,到附近的水塘里躲避。那水塘多芦苇,人躲在里面,外人发现不了。我自带几个人,去报县里。”

    几个壮丁听说吴汉要逃,满心不愿意。只是不敢说不,只能答应。

    吴汉带了两个人,把村里客栈主人的马骑了,飞奔去县里报信。村里只有这匹马,虽是驽马,跑得并不快,却可以省力气。跑不快也好,两个壮丁在后面追得上。

    一时间村子里乱成一团,鸡飞狗跳。村里的人家,在壮丁不要命敲的锣声中,扶老挚幼,随便带些细软,向村头的水塘跑去。那水塘里长满了芦苇,此时已经枯黄。不是本地的人,根本摸不清里面什么样子。这里是平原,能够躲藏的地方,也只有芦苇荡子。

    要不了半个时辰,大路方向就出现了契丹的骑兵。呼啸着冲进村子,村头村尾看了一遍。村里的人大多逃了,街道上空荡荡的。转到了村头的水塘附近,却见有些行动迟缓的村民,正在向芦苇荡里跑。

    韩家奴道:“原来这些人逃进芦苇荡了!待大军来,把他们杀个精光!”

    说完,派了个亲信到后面报信。自己带了个士卒,先闯进大街上的那家客栈,四处翻找。

    客栈里一个人都没有,柜台后面钱柜还在,翻出一堆铜钱。整个客栈找遍,也只有这些铜钱,值钱的细软等物,已经被店里的人带走了。

    韩家奴从厨房里拿了块肉来,又倒了一大碗酒。坐在大厅里的桌子边,骂道:“这些贱坯,跑得倒快,金银一点不见!这些铜钱,有什么用处?”

    说完,饮了一口酒,咬了一块肉吃,愤愤不平。

    又过了约摸小半个时辰,萧胡睹带了大队人马冲进村里。命手下的人到村里搜寻粮草财物,自己带几个亲兵到了村头客栈。

    韩家奴见萧胡睹进来,急忙起身叉手唱诺。

    萧胡睹道:“这村里不见人影,人都到哪里去了?”

    韩家奴道:“末将来的时候,看村里的人都逃进村头水塘的芦苇荡里去了。那里芦苇茂密,外人不知路途,一进去只怕迷路。专等将军带大军来,再进去把他们杀个精光!”

    萧胡睹听了,眯起眼睛,道:“此事不急,先把这村里的粮草搜刮干净了,我自有办法。”

    说完,与几个亲兵坐下来,围着桌子一起吃肉喝酒。

    吴汉带着两个壮丁,一路向县城急赶。这里是属于静安县管下,正是深州州衙所在。只是与赵州相交的地方,人口稀少,没有市镇。这一路走来,每到村子,吴汉都告诉他们躲藏,说是契丹人来了。

    走出二十多里路,离着静安县城还远的时候,突然看见前面村子旁边的军营。那军营连绵不绝,看起来人不少的样子。吴汉心中一动,难道这里有驻军?

    带着两个壮丁到了村子里,吴汉问一个村民:“哥哥,旁边的军营是什么来路?”

    那村民打量吴汉一番,又看看两个壮丁,才道:“这是冀州来的官兵,听说是来剿契丹人的。你们两人面生,不似附近的人,是哪里来的?”

    吴汉道:“在下吴汉,是西边大柳树村的,忝为当地耆长。今日午后,村里突然来了契丹人。我们抵敌不住,是以急急赶到县里报官。”

    那村民道:“何必报官?那边军营里就是官兵,你们去报就是了。”

    吴汉听了大喜,带了两个壮丁,到了旁边的军营那里,求见这里的将领。

    史大庆与一众将领,正在帅帐里商量附近情报。他得了军令,带了手下向赵州来,决定今夜在这里驻扎。同时派出探子,四处查探情况。

    正在这时,一个士卒进来,叉手道:“将军,外面来了一个叫吴汉的,说是南边的耆长。他们村里来了契丹人,正要到县里面报官呢。”

    史大庆一听,忙道:“快快让他进来。”

    吴汉随着士卒进了帅帐,见里面坐了一圈将领,中间案后一个大汉。知道那是主将,上前拱手行礼道:“小的吴汉,是南边的耆长,见过将军。”

    史大庆道:“某是史大庆,得知州相公钧旨,带大军来剿契丹贼。你说你们村里进了契丹人,到底如何情形,说来听听。——此是军国大事,必须须句句是实。若有半句虚言,小心你的脑袋!”

    吴汉吓了一跳,急忙道:“小的岂敢欺瞒?这些日子闹契丹马贼,静安治下,耆长们都听官府的命令,组织了壮丁,四处巡视。今日快到中午的时候,小的正与几个壮丁在路口那里盘查,突然一个壮丁骑了驴来,说是在数里外发现了契丹人踪迹。小的不敢怠慢,知道自己人少,村里又没有寨墙,不是契丹人的对手,急忙带了人来求援。其余壮丁带了村民,先到芦苇荡里躲避。”

    史大庆听了,不由皱起眉头:“如此说来,你并没有见到契丹人?只是听闻而已。”

    吴汉道:“回将军,那契丹贼人如何凶残!我若见了,哪里还有命来报官?那壮丁忠厚老实,是我自小认识的,说的定然不是假话!”

    史大庆问了吴汉住的村子方位,问了村里的情况,便让人带他下去休息。

    等吴汉离开,史大庆道:“这耆长说的,也不知是真是假。他村里离这里二十余里,据他说已经走了一个多时辰。算着时间,若真有契丹人,现在应该进村了。”

    李甲道:“大军行动,不能凭这样一句话。殿直,不如先派个人到村里去,看看有没有契丹人。”

    史大庆想了一会,道:“契丹全是骑兵,来去如风。我们一耽误,他们说不定就走了。若是派人去查探,一来一回,我们得到消息就到了晚上。不如这样,我们这便就拔营起程,一边派人去查探。若是真有契丹人,到那里正好晚上。契丹人没有走的话,我们四面围上,说不定就是一场大功!”

    几个将领犹豫着不说话。这次出兵,大家的打算,只是拖住契丹人,真要打仗怎么行?大家这些禁军,整训之后,都不知道会到哪里去,哪个想卖命?

    只是史大庆决心已下,派了两个亲兵,去吴汉村里查探情况。自己则带大军,立即拔营。



第28章 风高放火天
    天近傍晚,阿厮到了萧胡睹在的客栈,进门道:“这村子不小,加之住了许多附近村里的百姓,粮草着实丰盛。抢这一次,我们五六日不必发愁。只是我们来之前走漏了消息,百姓都逃了,金银细软都被他们带走。村子里仔细搜了一遍,也没有找到多少宝货。”

    韩家奴道:“可惜!这么大的村子,搜不到财物着实让人不甘心!”

    萧胡睹目光闲烁,在那里只是喝酒,没有说话。

    阿厮在桌子边坐下,喝了一口酒,道:“将军,天色不早了,我们是不是该动身了?”

    萧胡睹道:“刚才侦骑回报,五里内并没有宋军。既然天快黑了,我们又何必急着走?在这村里住上一夜,明日再走不迟。纵然有宋军追来,又如何追得上我们?”

    韩家奴道:“说的是,不如在这村里美美睡上一觉。歇得好了,明日再走。这些日子,儿郎们走得辛苦,好不容易攻破个大的村子,正该好吃好喝,舒舒服服休息。”

    萧胡睹命士卒给两人碗里倒满酒,举起碗道:“来,我们喝上一碗!有了粮草,便无后患!”

    三人喝了,放下碗来,一起大块吃肉。

    萧胡睹道:“一会儿郎们吃得酒足饭饱,让他们在村边站好,守住芦苇荡。然后点一把火。现在夜里寒冷,让藏在里面的宋人暖一暖!”

    韩家奴和阿厮一怔,随即明白萧胡睹的意思,一起叫好。

    阿厮道:“将军此计实在是妙!那些宋人带了金银细软躲到芦苇荡里,着实恼人。我们在芦苇里放一把火,看他们还能藏得住!只要人出来,财物还不是我们的?”

    两人越想越妙,一起称赞。在碗里倒了酒,一起恭维萧胡睹,大口喝酒。

    史大庆带着自己所部,沿着大路,向大柳树村来。这是到赵州的道路,平时十分繁华。只是最近契丹人闹得厉害,现在路上行人稀少。路过的村子,许多得了吴汉警告,村民早已躲走了。

    走了十多里路,太阳落山,天便开始黑下来。

    李甲道:“殿直,看看天黑了,晚上又没有月亮,是不是休息一夜,明早再走?”

    史大庆道:“适才侦骑来报,在大柳树村附近发现了契丹侦骑。只是怕被契丹人知晓,没有靠近去看。依我估计,契丹人应该还在大柳树村里。他们是骑兵,我们是步兵,若是白日交战,很难把他们围住在当地。正应该乘夜里,突袭他们。所谓月黑杀人夜,正是此时!”

    李甲无奈,只好随着众人一起,继续前行。

    吴汉与两个壮丁跟着大军,见他们到了天黑还是宿营,心中大喜。那里不知多少自己亲友,只要大军去得急,不说把契丹人缠住,最少可以救下村民。

    萧胡睹转头,看着天边的嫣红的太阳慢慢落下山去。夜风起来,吹得面前的芦苇荡萧萧作响。

    向一边的阿厮点了点头。阿厮厉声道:“点火!把这里的芦苇都烧了,看宋在里面藏多久!”

    士卒高声应诺,用手中的火把,点燃了芦苇。此时芦苇早已干枯,见火就着。只是眨眼之间,就已经烈火雄雄,映红了半边天空。

    夜风吹着大火,火借着风势,迅速在芦苇荡里烧开来。一众契丹士卒手持钢刀,把守住水塘的几处路口,笑吟吟地看着大火。

    不大一会,芦苇荡里就传出了哭喊声。此时水塘里的水结冰,藏在里面的村民四处逃跑,一时间乱作一团。契丹士卒在岸上看见,只要靠近的岸边的,便就一刀杀了,上去搜检钱财。

    萧胡睹看着,冷峻的面容露出笑意。这些日子,自己带了一千多人,四处逃窜,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今夜把这村子烧杀一光,也让手下发泄一番。

    几个士卒持着钢刀,跳到冰面上,把几个靠近岸边的宋人杀了。拿起他们的包袱,到了岸边,打开来观看。见里面有些金钗金簪,不由大喜,在那里看个不停。

    萧胡睹道:“告诉各军,凡是抢到的财物,都要交到军中,依军功分下去。芦苇里的宋人,已经是待宰的羔羊,他们的财物,早晚是我们的。多在这村里待一夜,总不能空手。”

    身边的将领一起称诺,一起笑着去吩咐手下。

    阿厮道:“将军着实英明,想出这条妙计!这些宋人,以为躲进芦苇里,我们便寻不到。却不想一把火,还是得出来。若是有那不长眼的,只能在里面化作灰烬!”

    萧胡睹道:“正是如此。抢了这村子,我们便就到赵州去。那里是宋朝大郡,又无大军,正适合我们纵横。逍遥些日子,等到大军南下,宋军乱了,哪个还会来管我们。那时我们与大军会合,自是大功。”

    阿厮连连称是。自自己随着萧胡睹过了泒河,便就觉得他甚是厉害,以前小瞧了他。在宋军境内纵横来去,宋军连个影子都抓不到。

    看了一会,萧胡睹道:“让儿郎在这里守着,我们回去饮酒。这些日子一直在野外宿营,着实是乏了。今夜喝得饱了,好好睡上一觉,明天一早便就出发。”

    说完,带了韩家奴和阿厮几个高级将领,重新回到村里,到客栈里喝酒。客栈虽小,吃饭睡觉的地方却一应俱全,正是好去处。

    此时火势蔓延,里面的宋人躲藏不住,到处乱跑。到处都是哭喊声,实是人间惨象。岸上的契丹人只要见到离岸近的,便抢着下去砍了,分抢财物。

    五里之外,史大庆带着军队一路行来。远远看见火光冲天,不由停住脚步,道:“哪里起火?”

    孙涛道:“听那个耆长吴汉说,到了这里,向南应该只有大柳树村了。莫不是契丹人放火?”

    李甲道:“必然是了。他们抢了村子,岂会不烧光?”

    孙涛道:“不对。现在放火,显然他们还没有走。既然住在村里,怎么现在放火?不应该是今夜睡一夜,明早再点火烧屋吗?现在烧了,晚上他们睡在什么地方?”

    几个人想不明白,在那里看着远处的火光。

    正在这时,吴汉从后边急急过来,哭着对史大庆道:“将军,快去救救乡民!”

    史大庆道:“我们也在商量,是不是大柳树村着火。”

    吴汉抹着眼睛:“必然是村里起火了。从这里向南,只有大柳树村一个村子,再远哪里看得见?我离村的时候,让人把村里百姓带到村外的芦苇荡里藏了起来。必然是契丹看见,放火烧芦苇。”

    史大庆吃了一惊,道:“原来如此!契丹人真是禽兽不如!命令全军,速速前进!”
1...344345346347348...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