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风雨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安化军

    陈勤叉手道:“谢知县官人!”

    杜中宵摆了摆手,让陈勤离去。卢赛赛做出这种事来,不可能还让她养着晶晶,谁知道几年之后教成什么样子这个陈勤也是痴情种子,




第80章 新婚
    到屋里坐下,卢赛赛看了看黑黑的四壁,破旧的家具,心情分外糟糕。以后自己就要在这种地方住下去想起以前锦衣玉食的日子,不由悲从中来。

    陈勤取了两贯钱,交到房外的吴阿大手里,道:“今夜我与娘子成亲,你去买一只鸡,一对鱼,再胡乱买些果子菜蔬,我们庆贺一番。——记得,要买酒回来!”

    吴阿大伸头看了看房里,吃吃笑着道:“你家娘子生得如此标致,怎么肯嫁与你的。唉,我们这些人怎么没有此等福气——”

    一边说着,一边拿了钱转身离去。

    周围的几个牧子得了消息,都过来祝贺,顺便讨碗酒吃。到底是衙门差役,比不得乡亲们,来的人不少,却没带什么礼物。陈勤也不计较,让众人在门前坐了,烧水上茶。

    一个汉子道:“哥哥成亲,是人生大事,怎么如此草率。若是手里闲钱,去请戏班来唱出戏,也好热闹一番。如此冷冷清清,岂不寒了嫂嫂的心!”

    陈勤道:“都是穷苦人家,何必在意那些虚文。一会大家饮酒。”

    那人道:“说的也是,只要睡在一起,便就是夫妻。嫂嫂长得标致,哥哥好福气!”

    说完,众人一起大笑。

    放牧的都是粗鄙汉子,说话放肆,陈勤听得惯了,倒没有什么。卢赛赛在里面听见,只觉得又羞又恼,欲加瞧不起这些人。其实以前听他曲的客人,说的话更加露骨,只是那是风流雅事,与此不同。

    听见外面吵吵闹闹,卢赛赛欲发心烦。自己还不如不骗时员外,随着他回乡做个外室,虽然都是放牛的,那里总是不会过这种苦日子。

    吴阿大买了酒肉回来,众人一起整治了,就在厨房里整治起来。有人问陈勤:“你家娘子怎么安坐房中,也不出来烧菜做饭,只怕有些不贤惠。”

    陈勤道:“些许鱼肉,我们自己整治便了。大喜的日子,怎么还劳她动手。”

    有知道两人底细的人,听了只是笑。以陈勤的身份,卢赛赛哪怕之前有再多不是,嫁给他也是陈勤捡了大便宜。再者说卢赛赛不堪,陈勤自己以前的身份也高不到哪里去,两人正是天造地设的地对。

    整治了菜肴,陈勤看了看众人,先倒了杯酒,进了房里。见卢赛赛一个人坐在床上生气,凑上前笑着道:“娘子,饮一杯酒。酒肉好了,你一天粒米未尽,出去用一些。”

    卢赛赛扭过身子道:“哪个要吃你整治的腌臜东西!”

    陈勤只是陪着笑,口中道:“以后日子漫长,娘子岂可这样使性。”

    卢赛赛只是扭着身子,气乎乎地不理陈勤。

    陈勤把酒杯放下,也不生气,笑容满面到了外面,对众人道:“娘子乏了,且歇着,我们喝酒!”

    这一夜宾主尽欢,几个牧子喝得歪歪斜斜,各自散去。

    陈勤把满地狼籍略一收拾,整了整衣衫,进了房间。点起灯来,才发现卢赛赛坐在床边,已经沉沉睡去。走上前来,陈勤把卢赛赛在床上放平。

    卢赛赛猛地醒了过来:“夜已深了么你做什么!”

    陈勤满脸是笑:“夜深了,该好好歇歇息,我为你除去衣衫。”

    卢赛赛看了看四周,捶了一下床,大声道:“这样龌龊地方,这样



第81章 新知州
    亳州州衙通判厅,刘几命人上了茶来,让杜中宵和赵抃分别落座。

    揉了揉额头,刘几道:“韩相公致仕回京,夏太尉新官上任,接下来这几个月少不得忙碌一番。”

    赵抃道:“西北一战,国朝连战连败,最后不得不议和,朝野愤怒。夏太尉是西北之帅,几个月来入政事堂不得,为枢密又被弹劾,现在外放地方,心情可想而知。我们在他手下为官,只怕——”

    说完,连连摇头。他本来就看夏竦不顺眼,结果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心情一样是可想而知。

    夏竦的能力和资历,本来应该是接替吕夷简的最得力人选。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派了他去西北主持对党项战事。如果仗打得漂亮,回朝就是铁打的宰相,可以完成朝政的新旧更替。可惜夏竦在西北,一是不用心,一心想着入朝为相。二是连战连败,最后还是韩琦和范仲淹两个副手把局势稳定下来。

    西北开始议和,夏竦回朝最初是要为相,被群臣反对,后改为枢密使。做枢密使的这几个月,朝中官员依然不依不饶,最后只能外放,到亳州来接替韩亿任知州。夏竦外放,吕夷简年老,朝政出现了一个断层,最近大量官员被提拔起来,庆历新政慢慢进入。

    杜中宵没有说话。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知县,夏竦好也罢坏也罢,跟自己的关系都不大。依着前世的历史知识,范仲淹一党不能得罪的,不然越往后自己的路越难走,影响深远。但庆历新政最终失败,也不能跟他们走太近,不然几年后就要受到报复。最好就是两不得罪,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刘几道:“朝中党争纷起,好多议论都涉及到夏太尉。我找你们两个来,便是提醒一下,不管你们心里怎么想,公务上万不可有丝毫懈怠。夏太尉春秋正盛,不会跟韩相公一样不理庶务,以后一定要谨言慎行。做事勤勤恳恳,切莫对朝中政事指指点点,以免引起不快。”

    杜中宵和赵抃拱手应诺。

    此时亳州城里,除了知州外,就他们三个京官,刘几才叫过来特意吩咐。对于其他官员来说,夏竦再是落魄,在朝廷被排挤,身份地位与地方官员也有天壤之别,没人敢在他面前说三道四。京官不同,名义是上朝廷派到地方的,可以议论朝政。

    嘱咐了两人几句,刘几又道:“夏太尉初来,今年州政不可有丝毫马虎。我们是属官,要为长官分忧。杜知县,你这半年在永城那里搞得十分兴旺,等到收了秋粮想来还会有余财。其他各县粮税暂时交不上的,永城先暂且垫上。夏太尉初来上任,跟转运使司只怕一时不会和谐,我们不要授人以柄。”

    杜中宵本要推托,其他县的钱粮凭什么让自己垫,想了想,还是拱手称是。州里对永城的财政状况十分清楚,糊弄是糊弄不过去的,不如痛快答应。再者刘几说的是实情,现在朝中官员,包括淮南路转运使司,追着夏竦打的不在少数。让夏竦失了面子,怕他转过头来报复。夏竦能力不缺,书读得也多,但为人绝不是什么宽宏君子。

    叹了口气,刘几又道:“杜知县在永城,赚钱营田的架子搭起来不少,但真正收获的却无几。接下来几个月该是收钱收粮的时候了,切不可掉以轻心。若是出了意外,过去一年的心血可就白费。”

    杜中宵拱手称是。刘几说的是实情,接下来几个月不能再折腾了,要保证成果的收获。

    讲过了公务,几人聊着朝里的局势,有些沉闷。现在朝廷里热闹非凡,地方上却变动不大,只是加强了监察,转运使的权利



第82章 不甘心
    夏竦详细询问营田务的事情,杜中宵一一作答。

    营田务开田,以一户五十亩为准,此时约有五十余户,开田不足三万亩。亩收一石算,今年也有三万石的收成,成绩非常可观了。

    问过了营田务和情况,夏竦问道:“你如此布置,若是一家有数儿,年长当分户析产,不然五十亩田如何支撑分户析产,有违孝道。”

    杜中宵道:“纵然分户,也多是一村或者附近村子,相互走动甚是便捷,又何虑有损孝道。世间有那不孝子,纵然日日在身前,衣食不济,又有何用分户析产,月月供给不断,一样养老。营田务那里的农户,凡是分户析产,都由保正主持。分户之时,就定下老人住于谁家,其余各家每月给粮米若干,立契为证,各户护保。是以虽然分户,并无遗弃老弱之事。”

    夏竦连连点头,心里合计。此时税赋的五等户制,必然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分家的大户人家资产多,户等高,税赋重的问题。虽然朝廷三令五审,祖父在不得分户,实际乡间一旦儿子成年,很多就分家另过了。这是面对税制的理性选择,靠法令如何禁得住杜中宵按照前世的经验,干脆让营田务里的人家,只要儿子成丁便就分户,村子以单丁户为主,反而利于管理。

    夏竦无书不读,熟于古事,做事干练,不拘泥于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杜中宵列举了及时分户析产的好处,频频点头。既是利于朝廷管理,民户自愿,及时分家又有什么。聚族而居,在和平年代对朝廷没有什么益处,反而容易生事。

    听罢杜中宵的介绍,夏竦问道:“既然营田务多为单丁户,差役徭役如何摊派每户一丁,一旦服役,岂不误了农事种田靠天吃饭,不可误了农时,此事是如何处置”

    杜中宵道:“徭役都是在农闲时,如修路治渠,多在冬天。朝廷给衣食,民户乐于服役。若是其余时间兴役,多每保抽一人,家中农事由其余几家帮衬,几户轮流。差役与此想同,靠各户互助。”

    “五户为保,这就是五丁抽一的法子。只是乡民有勤有懒,有贤人君子有不肖之徒,总有只想占别人便宜不想出力的人家,又该当如何”

    “凡入保,不只是官府编定,还要各户自愿。若是有人憎鬼厌者,其余各户共同上禀官府,不愿与其一保。官府查验得实,便就驱逐出去,成为散户。散户在村外自成一村,随便编为保甲,朝廷依法例摊派徭役即可。这等人家不派差役,以徭役代差役,以免乱朝廷法度。”

    听了这话,夏竦一拍手,面上喜色一闪,又迅速消失,口中道:“你如此处置,失了朝廷教化万民之义。那些散户不能让他们自生自灭,而应行教化,有做得好的人家,重行编伍才是。”

    杜中宵恭敬拱手:“相公说的是,这是下官疏忽了。”

    夏竦点了点头,想了一会道:“听你所言,营田务还算管得井井有条。回去详细条列,送到我这里来。若是得法,可推行于本州,不只是营田务。保伍之法,深合寓兵于民之古意,不可轻视。保伍之民闲时务农,战时为兵,可保乡里安宁。”

    杜中宵忙道:“相公说的有道理。不过营田务用的是闲田,地本无主,只要招揽人户即可。若是推行于州县,只怕户等不一,丁口不均。如此一来,营田务的很多法子便不能用了。”

    夏竦毫不在意地道:“你既知道有为保户不容的人家,逐出为散户,县里一



第83章 千里投奔
    书房里,杜中宵伏在案前,绞尽脑汁。一边韩月娘捧了一本《花间集》,看得津津有味。

    放下手中笔,杜中宵道:“口渴得紧,夫人盛碗茶来吃。”

    韩月娘放下手中的集子,口中道:“若是有个人在身边,不拘是五娘还是小青,做这些事情不是正好偏你不喜别人在身边,什么事情都要我去做。——对了,自从州城回来,你便忙着写这写那,莫不是要上什么奏章我听人说朝政最近乱得很,我们安心做官,可不要卷进去。”

    杜中宵不耐烦地道:“你从哪里听来这些乱七八糟的话!公事我自有分寸,你莫要多管。州里新来了知州相公,有些赏识我的意思,让把永城去年的事情写一写,我正在头疼!”

    见杜中宵有些着急,韩月娘不再说话,出去准备茶。她是跟几个官员夫人闲谈,听说朝廷里最近在行什么新政,各种热闹事情。杜中宵出身普通,朝里没有厉害人物撑腰,韩月娘生怕他不知深浅,卷进了朝争里,影响了前程。真正公事,她倒没有兴趣去管。

    看着韩月娘出去的身影,杜中宵叹了口气。他理解韩月娘的心情,两人都是小户出身,有今天的地位非常不容易,韩月娘非常珍惜。在韩月娘眼里,自己是正榜进士,怎么都有些书生气,特别是为官之后非常勤勉。作为妻子,难免担心自己忧国忧民一不小心扎进朝争的漩涡里。

    杜中宵哪里有心情管朝廷大事,最近的事情已经够让他心烦了。

    那一日在亳州,杜中宵给夏竦留下的印象不错,颇有些栽培一番的意思,让杜中宵回永城之后把这一年的施政条列出来。依夏竦的意思,两人若是合作愉快,这就是他以后提拔杜中宵的依据。但对杜中宵来说,明知道夏竦是个历史上的失败者,自己又何必贴上去但推辞又不可以,难免心烦。

    韩月娘端了茶来,杜中宵慢慢喝着,夫妻两人一时无话。

    正在这时,曲五娘来到门前,行了个礼,并不进来。

    韩月娘道:“五娘,你在家里也不是外人,有话尽管说就是。是有事情来找官人么”

    曲五娘犹豫了一下,又行一个礼:“是有事麻烦官人。我有一个同乡,认得几个字,以前都是替人抄抄写写。最近东主那里出了事,托到我这里,为他谋份糊口的营生。自到这里,官人抬爱,我也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只是老是因为这种事情麻烦官人,心里难安。不过——”

    杜中宵摆了摆手:“五娘多心了,自家人何必说这种见外的话。你让那人明日到衙门找我,既然会抄写,衙门里不难找个事做。只是五娘要嘱咐他,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安分守己才好。”

    曲五娘连连道谢:“我明白,定然不辜负官人。”

    因为卢赛赛惹出的麻烦,曲五娘心中不安,要不是没有办法,定然不会再来求杜中宵了。

    看曲五娘离去,韩月娘道:“卢赛赛做出那种事来,五娘一个人哭了数次。若依她性子,轻易不会再为别人来求官人了。此次来,只怕说的那人不只是五娘的同乡。”

    “卢赛赛出事,五娘哭什么可是因为卢赛赛本是投奔她的这不过是个由头而已,与她何干。”

    韩月娘笑道:“五娘本就是这么个性子,自己受再多委屈,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卢赛赛的事你不向心里去就好,她本是五娘姐妹,那里是那么容易分得清楚。”

    杜中宵摇了摇头,低头继续写自己的。

    &nbs



第84章 兄弟相见
    到了牧场,罗景远远看见陈勤,高声道:“哥哥果然在这里!叫我好找!”

    陈勤吃了一惊,见是罗景,大喜过望,快步迎上来,口中道:“哥哥前来,怎么不知会我一声!”

    两人挽着臂膀,到了陈勤的住处前,就见到卢赛赛坐在树荫下的胡床上,一个人纳凉。

    罗景急忙行礼:“见过姐姐!”

    陈勤大笑:“什么姐姐,现在她是你的嫂嫂了!”

    罗景连道恭喜,放下手中的礼物。

    带着罗景里里外外看过,陈勤问道:“如何我这里可还住得下去”

    “好,好,着实是好!听五娘讲哥哥住在牧场里,也是辛苦,我还担心哥哥来着。现在看了,你这里收拾得甚是齐整,家具全新,看起来甚是得意。”

    陈勤骄傲地道:“自我到了牧场,牲畜孳生得比以前多了,一个个都养得膘肥体壮,每月里自然有赏钱。本县就是这一点好,说好的赏钱从不拖欠克扣,我日子也还过得去。”

    这倒不是陈勤吹牛,他好似天生适合做这个,特别是那人工授精之法,在陈勤手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自陈勤到来,不管牛马,孳生数量都明显增多。

    在树下坐下,两人诉说这一段时间各自的情况。在扬州的时候,两人交情很深,此次异乡重逢,欣喜之情自不必说。卢赛赛在一边看着,神情冷淡,她对自己住在这个地方依然不甘心。

    诉过离情,陈勤问起罗景的打算。
1...3637383940...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