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风雨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安化军

    刘阿大偷偷看了一眼常威,低声道:“四姐安心,大家乡里乡亲,必会维护三郎周全。只是这个知州奴才,不知吃错了什么药,老是跟我们这些人作对。”

    周四姐擦了擦眼泪,一个一个去求在场的人,不要难为她丈夫。

    常威不耐烦,恶狠狠地道:“哭哭啼啼有什么用你真为自己丈夫好,便就让他以后好好干活,不要学人做贼!你看他割了如此一大捆回来,白日有没有这么多”

    周四姐不敢出声。

    安三郎涨给了脸,高声道:“我又没有耽误村里活计,趁着晚上没事,给自家干些活怎么了!”

    “呀,呀,还不服气,这是个天生的贼骨头!”常威尖声叫着,到安三郎身边踢了他一脚。“你现在为营田务割谷,吃的是营田务的米,发的是营田务的粮。吃了饭长出来的力气,都是营务的,明白不明白你今夜为自家做了活,明日便就少干,是偷营田务的粮,就是贼了!”

    安三郎哪里信这些歪理,涨红了脸,与常威争辨。

    常威暴跳如雷,打了安三郎一巴掌,高声道:“不需说了,拿到保正家里,重重惩处,给别人做个样子看看!你第一个带头出去做活,最后回来,可见贪心!”

    说完,带了几个村里当差的壮丁,押着安三郎,借着月光向保正家里去。

    保正关朝印站在门口,看着来的常威一群人,面色阴沉。自从这个煞星来到村里,村里面便鸡飞狗跳,再不得安宁。村里人来自各地,齐心合力,在这芦苇荡里开出良田。虽然辛苦,却和和气气,好似一家人一样,建成这个村子。常威这厮却生怕天下不乱,随便借个由头,便就闹出事端。

    关家大郎一边穿着衣服,一边从村里出来,低声道:“阿爹,夜已经深了,你真让我去见知县”

    关朝印叹了口气:“有什么办法常威这厮是知州相公门客,除了知县官人,哪个管得了他你去衙门千万小心,打扰知县歇息,多多赔罪。要把事情说清楚,该如何处置,知县要有准话吩咐。”

    大家大郎答应一声,就顺着黑影离开家里,向不远处的营田务衙门行去。其实杜中宵在衙门里给常威三人安排得有住处,这三人迟迟未归,杜中宵不管就是了。

    常威带人押着安三郎到了保正家门前,见保正站在门外,高声道:“保正,这厮乘着夜色,去割自家谷子,不是做贼么若不重加惩处,外面那么谷要割,几时能收回来!”

    关朝印强忍着怒气,沉声道:“夜里空闲,三郎去割自家谷子,关村里何事每户分得五亩地,本就是让他们自己种,自己收割的。这是知县官人善心,给小民的好处,也是为了招募人来垦田——”

    &nb




第99章 轻重缓急
    常威好似吃错了药一样,在关朝印家的院子里蹦来蹦去,一刻也不得闲。若是有哪个打盹,他便上去胡乱打醒,口中道:“不许睡觉,不许睡觉!这样大事,你们还能睡得着”

    保正以下,待在这里的人都疲惫不堪,心里烦躁难耐。

    安三郎被绑了手,坐在地上,只觉得身心俱疲,有些支撑不住。他白天割了一天谷,夜里又做了些自家活计,再被这样折腾,哪里还扛得住看着蹦来蹦去的常威,心里有些恍惚。自己难道真做错了好不容易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只想着多出些力气,过上好日子,这也有错

    正在乱糟糟的时候,门外传来马蹄声,在夜里分外清脆。

    保正长出了一口气:“快快迎接,看看是不是知县官人来了!”

    常威怔了一下:“深更半夜,知县怎么会来”

    保正摇了摇头。你在这里闹得鸡犬不宁,知县能不来么明天还要下地收谷,这样折腾,有几个人受得了人不是铁打的,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哪还有精力。

    杜中宵下了马,进了院子,面色铁青。扫了一眼院子里的人,看着绑在地上的安三郎道:“为什么绑人深更半夜,莫不是拿到了贼”

    经了上次的事情,常威有些怕杜中宵,听见问是否抓到了贼,才硬着头皮道:“不错,正是抓住了贼!这个安三郎,吃着营田务的米,晚上却割自家的谷子!”

    杜中宵转过身,看着常威,沉声道:“他割自家的谷子,关别人何事自家的东西,怎么做贼”

    常威梗着脖子道:“这些日子为营田务割谷,如当差一般。吃着营田务的饭,领着营田务的米,身上力气都是这米长出来的,做自家的事不就是做贼么”

    杜中宵看着常威,像看个怪物一样,过了好一会才道:“这话是谁说的”

    常威道:“我说的!难道不是这个道理”

    杜中宵被气得笑了起来:“为营田务做事,每日都有时辰,不然保正点香为田漏是做什么就是记下他们做事的时辰。营田务的饭,领的米,都是他们在这时辰内做工的酬劳。放工了,他们回家爱做什么做什么,要你来管!你怎么不连他们怎么睡觉也管起来!快快把人放了,大家回去歇息!”

    说完,吩咐柴信去松安三郎的绑。

    常威眼睛瞪得溜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万没想到,此事便就被杜中宵轻轻揭过,一点没有惩罚安三郎的意思。所谓慈不掌兵,杜中宵如此做事,怎么能管好营田务!

    见安三郎松了绑,站起身来,常威猛地伸开臂膀拦住:“不行,若是不惩处此人,明天其余村民便有样学样。为营田务做事不出力,回家来做自家活计,这谷什么时候能收完!”

    杜中宵不耐烦地道:“你不识数么为营田务收谷,正常做工,得到的粮比他们自家种的多。这些人辛苦了一年,全靠这个时候收割出力,收回来的谷是全年的酬劳。哪个不出力,是白白把自己的好处送给别人,耕种都是帮别人做事了。你不会算数,当村民也都是傻的么”

    听了杜中宵的话,常威一时怔在那里,好一会反应不过来。

    其实何止是常威反应不过来,好多村民也一时有些糊涂。不过他们是真正出力干了活的,很快便就明白了杜中宵的意思。以前为营田务干活,已经发过了报酬,现在田里的谷子,是大家一起种出来的。谁在这个时候



第100章 轻松时刻
    杜中宵如此分田,当然不是为了让村民卖力干活,这种事情就不在他的考察范围之内。而是着眼于营田务的地土地制度,要保证五十年的大致稳定。比如因为生儿育女,村里的人口增加,不会很快出现土地缺少。至于五十年以后,那就超出杜中宵所能考虑的范围,该进入一个新时代了。

    在地头,杜中宵站在阳光下,看着金色的田地里忙碌的人们。经过了这次秋收,营田务便就正式完成了一个耕、种、收的轮回,所有的结构和制度都经过了检验。好的保留,坏的改正,该定下来了。

    孔目乔保平带了几个人吏,巡回各村,记录各村种的田亩,收粮的速度,收集一切数据。这些都是第一手的资料,据此来研究对营田务的管理。实务之所以是实务,就是要实打实地去干,单靠坐在衙门里空想,是不够的。

    常威三人一直随在杜中宵的身边,转了几个村子,又回到大柳树村来。经过一夜,终于想明白了杜中宵所说,村民在白天不努力干活就是吃亏到底怎么回事之后,常威放下些轻视之心,认真看杜中宵到底是怎么处置事情的。观察了大半天,见杜中宵只是四处走走,甚少说话,又有些摸不着头脑。

    杜中宵看着忙碌的人群,觉得有些累了。为官一年,各种事情不断,特别是最近常威胡搅蛮缠,让杜中宵有些身心俱疲的感觉。等到秋收完毕,要好好歇息一番。好在一切都已走上了正轨,不用自己处处盯着了。小小一县,自己这一年的布置已经足够,后面该是收获果实的时候。

    因为连番惹祸,杜中宵让柴信等人看住常威,再不许他们私自行动。常威颇有怨言,曾经写了一封信回亳州,叙说自己被杜中宵欺压。只是不知怎么回事,老知院并没有回信。

    看罢割谷,杜中宵带人回到衙门。跟到门口,就见一乘牛车停在门外,韩月娘带了小青和晶晶正从车上下来,向门里走去。

    杜中宵急忙上前,叫住月娘,对她道:“你怎么来了了”

    韩月娘看了看杜中宵,打量了一会,才道:“天气凉了,我给送些衣物来。你来这里照看收粮,又没有说什么时候回去,我岂能不来看一看。”

    杜中宵大笑:“有什么好看!营田务这里是乡下地方,可比不得县城里。”

    韩月娘微微一笑:“又有什么。去城里之前,巡检寨我们不也住了几月。”

    一边说着,两人一边进了衙门。

    常威在后面看见,问柴信道:“那个妇人,便是知县夫人么”

    柴信点头:“不错。你以后小心一些,夫人可不似官人这么好说话,若是惹了事出来,没人救得了你们!昨夜你们闯祸,官人没有惩罚,以后可没这种好事了!”

    听了这话,常威根本不放在心上。看那妇人长得清秀俊俏,斯斯文文,哪里像不好说话的人。见后面两个小丫头一起跟着,常威问柴信:“那两个小环是什么人”

    柴信道:“那是夫人的贴身女使,一个善弹琴,一个善唱曲,甚得夫人宠爱。她们年纪幼小,又被夫人宠坏了,可不要惹了她们。”

    常威笑道:“弹琴唱曲,不就是家伎这种事情,我懂,我懂!知州相公家里,家伎众多,不知道多么热闹。来亳州之前,还遣散了许多呢!”

    柴信不说话,带着随从当先进了衙门。小青和晶晶应该都算是家伎,只是杜中宵小门小户,一直跟在韩月娘身边,做她的贴身女使,不似那些豪门大户一般。一般大户,都会养有家伎,日常



第101章 好心
    不知不觉,忙忙碌碌的秋收就已经结束了。营田务收米一万余石,不但完全补足了去年借支的永城县粮米,还有剩余。杜中宵决定留下五千石作为储备,另外五千余石解往州城。

    此时的米不但是粮食,也是硬通货,储备的五千石米有许多用处。

    谷场上,杜中宵做在一张桌子后面,翻看着本村的账簿。不远处的空地上,有本村的青壮在那里翻晒谷糠禾穗。这些脱米后剩下的谷草,便就是秣,与米合称粮秣,是优质的牲畜饲料。

    常威站在桌子边,伸着脖子看杜中宵翻看的账本。一边看着,一边鄙夷杜中宵闲着没事,这些村账有什么好看的。但是杜中宵看,他也一定要看,不然心里便跟猫抓一样。

    把账籍看完,杜中宵对常威道:“秋粮已经收完,过些日子我会解往州里去。你受知州所派前来察看秋粮,现在已经看完了,该回去交差了。”

    说到这里,杜中宵取出一本册子,交予常威:“你虽在营田务住了不少日子,但我看在眼里,并没有用心。回去之后相公问起营田务事务,只怕你也答不上来。我这里有一本营田务条贯,里面详列了营田务所有事务,你拿回去看一看,以免出丑。等到回去,我会禀明相公,连这册子一起交上去。”

    常威接了册子过来,随手一翻,口中道:“营田务怎么一会事,我都看在了眼里,又何必看什么条贯。随在相公身边多年,一二十个村子的事,原不必十分用心。”

    嘴里这么说,手却紧紧捏住册子,再不肯交出来。

    杜中宵心里冷笑。因为常威是在自己这里做事,回去夏竦问起来他一窍不通说不过去,说不定会连累夏竦对自己的印象,杜中宵才给了他条贯看。过个一两日,杜中宵会把条贯收回来,连带自己的书信一起给夏竦。书信里,杜中宵会写清自己对常威的评语。这厮实在是杜中宵两世为人都没见过的奇葩,难以想象夏竦会抬举这样的人。

    收了新米,村中人人欢乐,都聚在谷场边上的仓库那里领米。

    杜中宵让人收了账簿,走了过去。见到杜中宵过来,一众村民问候行礼。

    仓库门口立着的,是杜中宵让营田务每个村子都有的石碑,写的是营田务收粮的原则。如不管出入用一样的斗,依实数不加消耗,平斗而不得有斛面,诸如此类。

    此时地方收粮,因为税额是朝廷所定,要一级一级向上解送,其中的损耗和运输费用都要地方负担,便用一些法外手段多收。消耗是常例,朝廷允许多收十分之一,地方经济不好,收的越来越多。斛面则是指收粮时斗里尖出来的部分,官府收粮一定会有斛面,有的地方就靠多出来的这些粮支持一县财政。

    营田务相当于官府就是地主,收入远高于朝廷税额,开出来的荒地不在原定税额内,对于州里来说完全是正税之外多出来的收入。杜中宵把一切收粮时的刻剥手段废去,也是吸引人来荒的手段。立碑在仓库外面,一是晓谕经手差役和百姓,二是尽量不让后来的官员破坏。

    常威跟在后面,看着那石碑撇嘴。对于杜中宵这些为百姓着想的做法,常威分外看不惯。官员是朝廷所派,只管让朝廷满意就好了,百姓只要不饿死,就是官员的政绩。

    看了一会分米,杜中宵转身,看见常威站在一边,一会看看自己,一会鄙夷地看看领米的村民,神情有些猥琐,一下子没了心情。告别了保正,带了柴信等人回了衙门。

    一进衙门,常威便就急匆匆地跑回了住处,关起门窗,掏出杜中宵给的册子看了起来。

    里面从营田建立起,如何选地,如何治理盐碱,如何招民开垦,甚至连建房等技



第102章 拿人
    借着酒意,常威大步出了住处。仇士隆犹豫了一下,坐在原地没动。

    到了院子外面,就见到不远处的水池那里,小青和晶晶两人坐在岸边,手拉着手看里面的鱼。两人一边用手拨着水,一边开心地唱着歌。

    常威上前,高声道:“你们两个,随我回去唱支曲子,用来下酒!”

    闻到常威身上浓烈的酒味,小青捂着鼻子道:“你喝醉了,说什么疯话!我们是夫人身边的人,哪里会给别人唱曲。快快离开,不然我们就要告诉夫人!”

    常威大笑:“你们本就是陪人唱曲的,当自己是富贵人家的小娘子么!哈哈——”

    一边笑着,一边伸手去抓小青。

    晶晶看势头不好,两个小女孩哪里抵挡得住一个大男人,飞快地跑了去叫人。

    常威也不理,抓住小青的臂膀,便向自己的住处拖。回到住处,一把按到旁边的凳子上,给自己倒了酒,高声道:“我们饮酒,你唱支曲子来听!”

    小青别过脸,高声道:“我不唱!”

    常威抬手就打,仇士隆眼疾手快,急忙拦住,口中道:“哥哥,此是别人衙门,不可造次!”

    常威把仇士隆推开,口中道:“什么别人衙门,还不是知州相公属下!只要我们替相公做了事,一个知县怕他做什么!兄弟,你帮我教训一下这个小丫头,让她老实唱曲!”

    自从到营田务,常威被杜中宵教训几次,明显感觉到他瞧不起自己,心中积了无数怨气。今天杜中宵把营田务条贯给他,让常威觉得自己终于明白了营田务是怎么回事,一下子有了底气。只要能回去向夏竦说明白营田务运作,自己又何必怕杜中宵。几碗酒冲头,这股怨气发泄出来,什么都顾不得了。

    仇士隆见常威发酒疯,又不敢把他怎么样,只好死死拉住。

    小青鼓起嘴,瞪着常威,一句话不说。自从到了杜中宵家里,被韩月娘教导,小姑娘也有了脾气。

    酒意上涌,常威已经完全失去理智,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些日子对杜中宵的鄙夷与怨恨,全部都发泄了出来。好似杜中宵就站在他的面前,低头求饶一般。

    正在这时,杜中宵带了柴信和几个随从冲了进来。
1...4041424344...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