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风飞凤
“第二,犯上作乱,阻碍本宫,这是造反!”
李侧妃变了脸sè,燕然身后跟的大太监喜公公悄悄打手势,让外命妇快些退去,李侧妃看懂了,知道再坚持,或许就要成皇后杀jī儆猴的老母jī,她弯腰,开始退后。
李侧妃动,那些受不了皇后威压的外命妇下子便崩溃了,纷纷回到自己哭灵的地方。
但摄政王妃还跪在那里,动不动。
她对皇帝的封赏,意见太大了,不狠狠闹场,没法发泄心的愤恨,现在,大儿子果然越来越显得笨拙,小儿子的疯病依然没有好转迹象,丈夫嫌弃,众人鄙视,她唯拥有的诰封,也出现了问题。
摄政王都变成了并肩王,她还是摄政王妃,这算怎么回事?她和王爷,还是不是夫妻?
皇上似乎把她忘记了,前几天,她哭灵的时候,就站在皇后身后,可皇后明明有权杖,却句提醒也没有,到了今天,她的诰封还没下来,越来越多的人在背后指指戳戳,这日子,让她情何以堪!
☆、第二百三十二章 灵堂发难
宫门是卯时开的,外命妇唯恐迟到,最起码提前两刻就来了,大家无聊,便会说说闲话,说着说着,便说到了皇上给皇后赐权杖的事儿,很多命妇都愤愤不平,她们连自己家门口的事儿都管不了,皇后居然还想管国家大事,这不是要逆天吗?
摄政王妃最是气愤,她刚刚进京,丈夫也不过五六品,见谁都行礼,官场的夫人,她个个都得行礼,但那段时间,她的日子是快乐的,及至摄政王恢复皇家宗师的身份,就像天上掉了个大馅饼给她,她那年,别说多风光,多得意了。
人都是这样,她现在的身份,还是比刚进京,高了不止个档次,可没有以前风光了,她就受不了了。
两个侧妃也没有重新给封号,若不是摄政王妃在前面挡着,她俩也会被人议论的。本来方侧妃打算好好求求王爷,来解决此事,但看到今天有机会,便想趁机搏把,她眼珠子转了转,便有了主意。
方侧妃在闺蜜耳边,悄悄说了两句,县主佑婉便悄悄走到摄政王妃的身边,边附和着她,边好心好意地道:“王妃,你是长辈,比我们好说些,你劝劝皇帝呀。”
“我连皇帝的面儿都见不到,如何劝他呢?”
皇上虽然过继了,但毕竟是并肩王的亲生儿子,摄政王妃还是他名义上的嫡母呢,大家都不敢吭声,这可是指责皇帝不孝呢。
佑婉也是个机灵的,她立刻变换话题:“王妃,你见不到皇上,能见到皇后啊,劝她放弃权杖,不也大功件?”
“对呀,对呀,王妃,这件事,就看你的了。”外命妇纷纷附和。
摄政王妃还在犹豫,背后嘀咕,和正面交锋,那可是两回事的,虽然皇后很小,似乎也很嫩,只是运气好,可招惹起来,似乎价值不大啊。
方侧妃拉了李侧妃把,给了她个眼神,李侧妃和方侧妃在皇宫,可是直互相帮衬的,她俩的默契度,还是很高的,只见她点头,两人便走到了摄政王妃身边。
“王妃,我们都想为王爷分忧,对吧?”
摄政王妃立刻明白这两人的意思,王爷也对皇上这个圣旨十分反感,只是还没说出来,或者是有苦衷,没法说出来。
若是她们三个给办成了,的确是大功件。
想到三个人的封诰,摄政王妃下了决心。
没想到,她们商量半天,又彼此打了半天气,终于向皇后发威,那俩胆小鬼却个回合,便躲到了边,独善其身了。
摄政王妃又气又急,那两人可以退,可她不行啊,不然,今后的命运,就只能坐家里念经了。
她还很年轻,日子长着呢,今天,必须豁出去拼把。
燕然看着摄政王妃,连和她理论的心思都没有,她只说了句:“王妃,我劝你还是好好去给先帝哭灵,你没资格在本宫面前说三道四。”
“我怎么就没资格?”摄政王妃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第 219 章
了句,“我好歹还抚养过皇帝。”
众命妇都伸长耳朵,听着这边的对话,燕然看了看四周,低下头在摄政王妃耳边,低声说了句:“殷nǎi娘和她的两个儿子,为何要吃主子的饭食?她们三个,后来全毒了。别以为你做事天衣无缝,没人知晓,我审过胡夫人,那毒不是她下的。”
摄政王妃脸sè变得苍白,这个她可不能承认,不然,这辈子能被软禁在家里,天天念经赎罪都是幸福的。
她咬了咬牙:“皇后,说话要有根据,殷nǎi娘毒与我有什么关系?当时我在胡家,不也差点着了胡夫人的道儿?”
大家听到摄政王妃这句话,个个都恨不能把耳朵扯成兔子耳。
京城的贵妇都知道胡夫人瘫痪在床,吃喝拉睡都在四尺大个炕上,胡家人提起她,都讳莫如深。
原来,胡夫人害过摄政王妃啊,难怪。
可是,皇后到底说了句什么呢?
“你想问我要根据,是吗?等安葬了大型皇帝,我会让你看的清清楚楚。”燕然咬牙,“外命妇进宫,是来哭灵的,不是来妄议朝政的,把摄政王妃下去,让她在雨吉阁,好好清醒清醒。”
有宫女把手里的帕子往摄政王妃的嘴里塞,几个太监伸手便把摄政王妃架起来,出门往西,很快就不见了。
雨吉阁是宗帝的个妃子住的地方,后来被梁太后bī得上了吊,那个院子,已经空了十来年了。
在那样的地方,别说呆天半天,就是进去走圈,也能把胆小的吓出病来。
外命妇都倒吸口凉气,她们没想到,看着温柔大度的皇后,居然是这样的狠人。
场面时静得落针可闻,所有的人都低着头,连看眼皇后都不敢。
李侧妃和方侧妃两人心里直叫侥幸,若是她们又被关到后宫里,这辈子可真是悲催至极。
燕然款款走到自己哭灵的地方,用帕子捂着脸:“先皇啊”
外命妇个激灵,这才想起来自己是来干吗的,个个拿着帕子,跟着燕然哭号起来。
下午申时,别的命妇纷纷离开,方侧妃和李侧妃有些为难,到了这个时候,皇后还不说把摄政王妃放出来,她们俩到底是先回府呢,还是再等会儿?
燕然带着奴仆,扬长而去,好像忘了还有摄政王妃这件事。
那边宫里,摄政王妃正面对着殷nǎi娘,审问到了现在,她已经完全绝望了。
殷nǎi娘把摄政王妃陷害皇帝的罪证摆在她面前,令摄政王妃无可辩驳。
并肩王已经知道王妃被皇后关了起来,他是有些生气的,觉得皇后的确有些过分,但他作为长辈,并没有立刻表现出来,而是毫无异象的做着自己的事儿。
有个太监悄悄走了过来,在并肩王耳边说了句什么,并肩王脸sè大变,句话都没有,跟着太监的身后便走了。
李侧妃和方侧妃最后还是决定先走,她俩第六感,总觉得大事不好,今天早上有些太冒失了,两人走到外面,还觉得脊背上凉气森森,额头上的冷汗直冒。
并肩王走到内宫的大门前,略有些犹豫,但他咬着牙还是抬脚跨过了门槛。
皇帝就在不远处等着,他摆手不让并肩王行礼,而是默默得伸手,扶着他的肩头。
并肩王这才发现,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又高又壮,他的手很暖和,身上也很暖,两人走在起,能够感到股热意,隔着衣服传了过来。
居然有种被呵护的感觉,并肩王忽然觉得眼酸涩,辛苦了这么多年,他的儿子,终于顶了上来。
走到座有些颓废凄凉的宫殿前,小太监跑过来,行礼之后,殷勤地为两人带路。
宫殿内,有几个太监跪在地上迎接,打扫的工具就在身边,显然正在收拾。
宫殿的正房门口,跪着殷nǎi娘和两个宫里的嬷嬷。
并肩王有些愣神:“你”
“王爷,奴婢就是皇上nǎi娘殷秀云,奴婢很想你们,……”她泣不成声。
“你是个好的,不是说病了吗?”
“太子,不皇上为奴婢请了太医,奴婢的病已经大好。”
“起来吧。”
并肩王看了看太子:“殷nǎi娘应该容养了。”
“朕也是这个意思,可是nǎi娘非要找到害我的人。”
“是”脑子里忽然冒出的念头,让他说不下去,“是她?”
“王爷,我们听听她怎么说吧。”
摄政王妃跪坐在地上,脸sè发灰,目光呆滞,但她身上的衣服完好无损,手上脸上也没有任何受刑的痕迹。
屋子里摆设很简陋,张桌子,几张椅子,但椅子上都迅速套上了椅服,搬到给了皇帝坐。
“王爷也请坐吧。”
桌子上放着个包袱,殷nǎi娘用托盘呈给了皇上。
鼎新帝打开,里面有串玉珠,柄如意,还有块玉佩,成sè都非常好。
玉器下面压了页纸。
“皇上,这就是她兄长和杀手签的契约,奴婢在西南找了两年,总算是把鬼宗门连根拔除,还抓了他们的宗主。”
“我们在鬼宗门找到这个契约,还找到这些玉器,本来不知道是谁干的,但我们弄了几个嫌疑人的写的字做比对,然后又让鬼宗门主辨认,基本确定是他们,最后又诈了她兄长下,才完全确定下来的。”
并肩王看了眼上面的日期,这个时候,他的身份还没恢复呢,益王估计连胡明世是谁都不知道,肯定不可能派人暗杀。
仇恨胡明世的,只有胡夫人和摄政王妃。
“没想到你竟然如此狠毒。”
想起李侧妃的严防死守,方侧妃怀孕却极力隐瞒,原来,她俩早就知道,自己碰上的当家主母,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皇帝问:“王爷,此事该如何处理?”
并肩王神情特别难过:“皇帝,是我不明,是非不分,让你受苦了。”
“王爷,冤有头债有主,怎么能怪你呢?”
并肩王还是自责不已:“人是皇上抓的,就交给你吧,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第二百三十三章 于无声处
鼎新帝想了想:“家丑不可外扬,还是悄悄进行吧,对外就说她急病,如何?”
并肩王犹豫了下:“她是死有余辜,可是这样,是不是有损皇上和皇后的名声呀?”
“没事,朕和皇后的名声,自有后人和史官来定,那些闲言碎语,就像瓦上的霜、草上的露,太阳照,还不消散了?王爷为朝廷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连累了你的名声。”
并肩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王爷回府的时候,还送王妃进了琅阁,李侧妃和方侧妃都知道了消息,心里还有些酸溜溜的,各种的嫉妒、羡慕、恨,觉得王爷对她就是不般。
第二天,摄政王妃并没有去哭灵,并肩王说她病了。
有的外命妇们认为,并肩王两口子这是给皇后示威呢,还有人认为是皇后把摄政王妃折腾病了。
皇后来哭灵,神态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第 220 章
不卑不亢,对人还是那样和蔼可亲,但在看到摄政王妃以前,没人敢做什么过分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最尊贵的人,是皇帝,可是他停灵的时间却不能过长,皇帝还有大堆的国事要处理,不可能像给农夫样,天天跪着哭爹。
国丧,以九天代替年,皇帝守丧三年,实际是二十七日。
安葬了大行皇帝,昊天朝渐渐恢复了平静。
摄政王妃的日子,也渐渐安静下来,她刚开始以为皇帝肯定会杯毒酒、或者丈白绫,赐死自己,没想到皇帝让王爷把她带回琅阁,软禁起来。
罪行bào露,她当时万念俱灰,没想到还能安享终老,这个结局真的很不错。
这天,并肩王过来看她,见饭桌上只有碟腌咸菜,碗粗粝的高粱米稀饭,微微皱了皱眉头:“你后悔不?”
摄政王妃下子哭了起来:“后悔,妾身后悔死了。”
“你有没想过,自己这辈子会是这样的结局吗?”
“没有,我没想到我能成了王妃,也没有想到会成了这样。”
“想过为什么吗?”
“想过,想过,妾身太贪心了,妾身被退亲,在家做老姑娘,那时觉得能嫁给你,已经千好万好,我知道你有个儿子,我想,我会好好对他的。可等我带着儿子见到他,心里就不舒服了,他是长子,我辛辛苦苦为你打理家事,攒的钱都是他的,我不甘心。”
说着说着,摄政王妃心底的恨意又被勾起来,这几天的忏悔都白费了:“王爷,这不公平,不公平啊,只因为我遇到你的时候,比她迟。”
并肩王吩咐跟着的太监:“端桌好菜来。”
然后,坐了下来:“我记得给你说过,她的祖父、父亲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官儿,也是科举入仕的有德之人,她当年为了救我,牵累了全家,她的父亲被梁炳辉害死的时候,还给行刑的人说,他不后悔。
你总觉得自己吃亏,你吃的亏,有她大吗?”
太监带了几个人,提着食盒进来,给桌子上摆菜。
以往,卤牛rou、酱鸭肠这样的普通食物,摄政王妃是决计不会吃口的,她只喜欢吃很名贵的菜,像松茸、猴头菇、燕窝、鱼翅等。
今天,这些普通菜品,在她眼里也是珍馐佳肴,并肩王拿起筷子吃了口,摄政王妃便亟不可待地动了筷子,狼吞虎咽。
并肩王大概看不惯她的样子,放下了筷子。
可是摄政王妃没有几分钟,便开始觉得饱了,这些天,她的肚子已经饿小了,装不下那么多东西。
“别急,还有碗燕窝粥。”王爷道。
王妃感激地抬头看了眼,果然,外面的小太监急匆匆进来,打开食盒,端出碗粥,热乎乎又香又甜,是她喜欢的味道。
王妃不太饿了,吃相雅许多,但小碗粥,还是很快就见了底。
并肩王神情淡淡的,他叹了口气:“我没想到,我的两任妻子,都英年早逝,而且,还都是服毒而死。她被胡夫人害死了,我现在让胡夫人生不如死,你却是我亲自下的毒,我连给你报仇都不可能。
哈哈哈,她走了,我永远会想着她,念着她,你死了,我会永远恨着你,诅咒你。”
摄政王妃目瞪口呆,愣愣地傻坐着,好会儿才反应过来:“燕窝里下毒了?”
“嗯!”
她想站起来,却发现手脚根本不会动。
“这个毒不会死人,只是不会动,我不会在让你给你送饭的,你不光想害皇帝,还想害我其他的儿子,李侧妃难产,是你给她吃了种西南弄来的毒药,还嫁祸给方侧妃。”
“你怎么知道?”摄政王妃艰难地问。
“殷nǎi娘在西南查访时知道的,你嫂子就用这个药,让你哥的妾室难产,尸两命。”
摄政王妃qiáng撑着问:“死就死吧,你让我做个明白鬼,我爹呢?”
“你爹私自开矿,襄国公已经查清楚了,不日就会押解到京,交由大理寺审理。
他必然会被菜市口问斩,你的几个兄长、侄子,也是个不留,全都陪他下地狱,你嫂子和侄女,到底该如何处理,你懂的。”
“不,不,呜呜,求求你,饶了他们,哦,不,饶我小侄子个,他才岁,什么都不懂……”摄政王妃哭起来,若不是她,父亲所犯罪行,也不至于全家问斩。
并肩王转身走出了房间,跟从的小太监轻轻掩上门。
过了六天,还有太医来王府,为摄政王妃诊脉,摄政王妃不知什么病,口也吃不下,甚至连水都guàn不进去,太医无可奈何,第二天,摄政王妃便病重不治,死了。
“她还那么年轻,怎么能说死就死呢?是不是在宫里,皇后做了什么?”几乎所有的外命妇都这样怀疑。
她们的怀疑,同样也出现在京城高官的脑海里,但没多久,有消息传来,摄政王妃的父亲犯了大罪。
人们猜测摄政王妃是听到消息,自绝于世的。
皇上下旨薅夺了摄政王妃的诰命,并肩王让人用席子把她卷了,葬在乱坟岗。
皇帝让人把杨永辉贪腐的事情,写在邸报上,刊行全国,让官员从杨永辉家的可耻下场汲取教训,同时下旨,要大力整饬吏治。
他让朝臣讨论,如何才能让官吏清廉起来,还让并肩王主持并负责此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这其实就是变法,可是并肩王却点也不排斥,他本来就认为,整肃吏治是振兴之路的。
朝廷的大臣,也没有个指责皇帝不尊祖制。
事情开始地悄无声息,皇上先从吏治下手,为以后的变法打基础。
☆、第二百三十四章 剃刺儿头
整饬吏治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是拿着鞭子bī官员们干活,拿着刀子斩掉他们搂钱的手,用放大镜检查他们是不是有损私德。
官员想要反对的多了。
但摄政王妃就那样死了,据说是得罪了皇后,而并肩王似乎没有丝怨怼,和皇帝的关系更好了些没想到皇上和皇后年纪轻轻,手段如此狠辣,把并肩王都拿下了。
官员们时噤若han蝉,没人敢说反对的话。
但皇帝让官员上奏折,希望他们能给出些好的建议,以便集思广益,建立更好的廉政机制,却没有多大效果。
谁肯给自己上枷锁呢?
鼎新帝刚开始还能忍得住,但耐心越来越小,怒气越来越大,这天关在小书房,个人对着墙发脾气:“拿着朝廷俸禄,吃得脑满肠肥,却个个尸位素餐、毫无作为,等着瞧,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伺候皇帝的太监小观劝解不下,悄悄让宫女找皇后。
燕然还没来得及过去,皇帝已经过来了,他装得跟没事人样,笑呵呵地逗宝珠玩儿。
宝珠像了皇帝的下巴圆润,却像燕然的眼睛和嘴巴,标准的苹果脸、黑葡萄样的大眼,樱桃小嘴,特别招人喜欢,她和父皇玩得额头都是汗,燕然示意伺候的嬷嬷带她下去,洗浴歇息。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第 221 章
皇帝把耳朵贴在燕然的肚子上:“他今天有没踢你呀?”
燕然脸幸福:“没有,我感觉到他在翻身。”
“你说,他是不是在睡觉呀?会做梦不?”
“会的,他的梦,肯定特别美,看到的都是彩虹,听见的都是韶乐。”
“啊哈,他的日子过得可真好。”皇帝说着,摆手让宫女太监都退下去,这才把耳朵凑到燕然肚子上:“来,我听听,他是不是还在唱曲儿。”
“嘻嘻嘻”燕然也被都笑了,“你说,他会唱什么?”
“韶乐配成的曲儿。”
燕然睁大眼:“我迫不及待地想听他唱了。”
“哈哈哈”皇帝终于笑了,但他的笑容,却没有以前那样肆意和毫无保留。
“陛下,臣妾想啊,咱们的眼光不能局限在京城的官员身上,也不能局限在三品以上的大官儿身上,关于廉政的讨论,或许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才能打破眼前这个僵局。”
“爱卿的意思,我的旨意也刊在邸报上,明发全国?”
“是的,把撒的范围弄得大些,或许有不样的结果呢。”
皇帝抿嘴笑笑:“爱卿,你可真有意思,那些地方官,还真有能干的,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升上来,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我想改革,得要大量的人才,他们要有能力,还得有胆量敢担当。这样的人才,正是这种环境下容易冒头的。”
有了对策,皇帝的心情大好,说了好些俏皮话,哄得燕然嘻嘻笑个不停。
皇帝等燕然睡了,这才去了外面的书房。
他现在每天都要到坤宁宫,燕然干脆在宫殿里收拾了个书房。
皇帝当即起草了诏书,把他求贤若渴的心意表达地淋漓尽致。
第二天,朝大臣看到这个诏书,像卫国公、明远候自然十分欣喜,有些别有用心的,无不心事重重。
那些后起之秀若是露头,他们的官位还能坐稳吗?
第二天,皇上案头的奏折内容,再也不是陈词滥tiáo、老生常谈,各种办法计策,花样翻新。
如何防贪、如何逞贪、如何提拔重用有为之士,渐渐有了可行的、系统的办法。
皇帝和几个肱骨大臣商议番,把章程定了下来。
这次选拔,历时三个多月,下面州县的官员,也有数百的奏折上来,其,皇帝选出二十多个颇有见地,而且能力也很突出的官员,让他们到各部历练,等候提拔。
这些官员,在地方的声誉都比较好,算是清官。
哪怕是封建社会,也有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的官员,他们坚守自己的理想,是这个社会道德的楷模,百姓的守护神。
但这些人经常特别犟,根本不接受超出四书五经范畴之外的内容。
昊天朝被梁炳辉蹂躏多年,御史台有骨气的诤臣早就被清理了,不然,他们也不会因为燕然惩治摄政王妃,皇帝要整治吏治,就姑息皇帝给皇后权柄。
可这批新人上来,情况就完全不样了,他们会和皇帝顶牛,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维护自己的理想。
燕然没有婆婆,也不和那些贵妇在起争风,后宫里,她手遮天没有太后、太妃,鼎新帝又死活不肯选秀纳妃,她就是想搞点宅斗,也没对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