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光影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油炸大金
“其实也没做什么!《夜店》之后,潇然给了我一个方向,做一个有点温情的电影,但我闭关写了一个月,发现这东西不是我想要的,刚好囧哥在筹备《人在囧途》,我就去帮忙,一忙就是半年…”
“《人在囧途》?”
“对!我第一部电影《夜店》,囧哥是第一个跟我说‘这个戏我演了’的知名演员,潇然则是第一个跟我说‘这部戏我投了,你别找别人了’的投资人,那刚好囧哥第一次拍电影,我能帮得上忙,就去帮忙了;”
“《大人物》的剧本是怎么找到你的?”
“就是潇然有一个成熟的想法,问我愿不愿意执导,我还挺感兴趣,然后就接下了工作,打磨剧本花了六个月,等到剧本完全成熟,再去推动就很快了,我们公司有非常专业的制片人…”
“打磨剧本最困难的是什么?”
“就是很多有意思的点,你不能用,比方说我最开始设定是因为孙大圣的查案,带出了一系类问题,然后再有相关部门介入,可这种方法就直接被我毙了,因为你这么写很容易触碰到敏感点;”
“《大人物》里面的笑料是你自己编的吗?”
“你是说娱乐属性?”
“对。”
“还真不是,主要是潇然还有另一个编剧郭书博的功劳,我们把大体框架铺设好,然后在有些地方填补笑料,因为这是商业片,纵观商业类型片,必须得有笑果,得让观众看得开心,否则,很难拿到房高票房!”
“对这部电影满意吗?与上一部作品相比,有什么突破或者自己特别满意的地方。”
“这个电影整个的制作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我渐渐发现了自己对电影更深层的认知。以我现在对电影的审美和认知,拍成现在的样子,我已经尽全力了。
可能在拍《大人物》之前,我可能更注重于剧本的编织,可能更注重于戏剧性更强,情节、逻辑。
我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实际上我慢慢的发生了一个对表演和人物巨大的一个兴趣。和我上一部作品相比,《大人物》在表演上是有很大提升的,是因为我自己有这个意识,并且把自己的精力有意识的更多的挪到表演上来,跟演员更充分的进行沟通,最后去为创造角色服务。”
“评价一下吕潇然。”
“他是我见过的最懂电影的人,特别专业,而且创作灵感源源不绝,等他结束手上的戏,他会拍一部科幻电影,等上映了,你一定会大吃一惊!”
“你跟他怎么认识的?”
“就是拍《边境风云》时候,我是他的副导演。”
“第一次见面,有什么印象吗?”
“说实话,第一次见面,我没怎么看上他,觉得就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小年轻,后来的创作会议,我们七八个人每天聚在一起,渐渐就了解他了,等你了解了,才知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电影方面的天才!”
“性格方面呢?”
“最开始我觉得他很会来事,认识的人很多,后来了解他之后,才知道他这个人很骄傲的,一般人,他真的不搭理,什么饭局、酒局,你很少看到他参加,有时间就跟几个朋友一起聚餐,他还经常教训我别跟三观不一样的人来往。”
“那你很感谢他吗?”
“当然,《夜店》是他独立投资的,更感谢他从来不要求我做什么,《夜店》下映后,我参加了几次所谓的圈内聚会,很多人圈里人告诉你说,杨青我告诉你,你应该去拍什么样的电影,你接下来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你应该像某某导演那样…我很苦恼,潇然就跟我说了一句‘他们懂个屁,他们要懂的话,为什么自己不那么做?’”
“他真的特别尊重导演,永远按照导演的意图展现人物,即便有什么不认可的,也会私底下找我沟通。”
“不止导演,他认为对这个行业内的每一个人,从上到下每一个职位的人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他跟我说过:你很难指望对一个人不尊重,但是他又交给你宝贵的东西。”
“我很好奇,《大人物》这个剧本创意是他提供的,为什么他不做这个导演?”
“可能他自己的把握不大,而且,他确实没时间。就连这次宣传,他都只给了7天时间,没办法,太红了…他的档期都排满了。”
“回到《大人物》,这部电影目前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效果,你们之前预料过吗?”
“这个真没想过,事实上,我们想的是能收回成本就行,如果能小赚一笔更好,完全没想到能火成这样!”
“最后,您觉得他的演技怎么样?”
“…至少在《大人物》里的表现无人能及,是我心目中的影帝!”
第十九章 剧组(2/5)
此时,杨青口中的影帝正在《失恋33天》片场。
杨青的专访虽然有些吹捧,但吕潇然确实非常尊重导演,尽管他是《失恋33天》的监制,苏伦导演只是新手,拍摄的时候,他依然听从导演的吩咐。
《失恋33天》的总投资是600万,真正意义上的小成本,吕潇然、糖糖不占片酬,吕潇然拿百分之二十五的分成,糖糖则拿百分之十二的分成。
插一句,其实苏伦很想找佟亚丽来演黄小仙的…
……
“各组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工!”
听到苏伦的叫喊声,灯光、摄像、美术等等幕后人员全都按照流程站好了位置。
吕潇然和糖糖坐在预先设定好的位置上,走了一边戏,摄像则根据走位做好了记号,这也是对演员的一个提醒,免得演员演到了镜头外面。
《失恋33天》并不是一个剧情多么复杂的电影,人物情绪到位了就行。
灯光师上场了。
其实电影光线的布光是一项很复杂的命题,需要测量光线的亮度、色温,只有这两项精准了,才能根据剧情所需布置好光线。
一般的全景布光至少需要耗费45分钟,一个特写镜头则需要耗费15分钟!
所以很多电影省掉了布光的环节,或者直接用自然光,为的就是节省时间。
灯光师忙碌的同时,其他部门也没闲着,录音助理则开始为有台词的演员安装无线话筒;美工人员会与掌机员合作,按照摄影机的镜头所见范围清理场地,添置、整理整理,当然还有人负责布置人肉背景的群众演员走位,增加真实感和气氛渲染。
现在的华语电影很少有现场收音的情况,毕竟剧组人员较多,声音很杂乱,后期配音要合算一点。
但《33天》边拍边剪,所以必须要现场收声,这也额外增加了剧组的创作难度。
这场戏是黄小仙撞到桌子,然后王小贱怼她。
“好了,咱们开始!”
场记打板,吕潇然和糖糖迅速进入状态。
“你没事吧,黄小仙”
“我很好啊,好得不得了”
“要是没事就别用身子碰隔板,你一碰我这儿就跟着颤,咖啡全洒了!”说完台词,吕潇然翻了翻白眼,缩回了身子…
“停一下!”
苏伦突然喊停。
吕潇然有点疑惑,他觉得刚才的表演完全没问题…
糖糖开口问:“怎么了?”
“没事,糖糖,你等会再缩回脖子,维持住你那个瞪着眼睛的表情,我配一段词,等词结束了,你再缩回去!”
苏伦解释:“我们这部戏毕竟是从改编而来,原作有很多有意思的话不太适合直接改编成台词,但直接丢了又有些可惜,所以,我们可以用旁白的方式填在上面。”
“刚才的镜头,算是王小贱第一次露面,虽然台词很利索,但震撼性太小,咱们如果加上一句旁白,效果会好上很多!”
你可以后期剪辑的…
吕潇然没当面说,心里却吐槽了一下…
真的是纯新手!
“来,各部门主意,我们再来一次!”
……
后世,有关《失恋33天》能够成功有很多讨论,得到最多的结论便是台词经典!
比如‘现在的小男孩们,情义千斤,不敌胸脯四两!这就是一个喜新厌旧的物种,你丫寻死觅活的,对得起自己么?’
还有‘回家去洗个澡,好好睡一觉,把自己好好整理整理,别搞得一适龄少女跟库存甩货似的。’
我们对台词有一种天然的敏感,一部片子只要台词写的好,很容易给好评,就好像一首歌,不管旋律多简单,歌词写的棒,就是好歌——最典型就是罗大右,那破锣嗓,偏偏歌词写得极美《童年》、《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
如果单从电影角度来分析,《失恋33天》真的是一部特简单的电影——充满了对话镜头。
对话是电影最简单的表现手法,这种戏只需要两台摄影机就解决了,一台负责全景,另一台抓拍演员的特写。
所以,吕潇然不愿意自己拍摄——毫无挑战性!
办公室剧情不是很多,主要饰演大老王的演员张嘉义还没进组呢,他好像在拍摄《你是我兄弟》。
张嘉义是苏伦邀请的,她看完《蜗居》,完全被张嘉义饰演的宋思明迷住了,一定让他看来演个角色。
看完剧本,张嘉义很满意,没要片酬,就当过来玩的。
《33天》的演员不多,基本都是熟悉的朋友,陆然找了芦方生,冯佳期,焦二宝很喜欢吗,魏依然设定是个成熟范的精英男,组峰蛮合适的。
除此之外,片头三对分手的演员,找了麻花演员还有《果婚时代》几个演员客串了一下…
吕潇然好歹在圈子里混了几年,人脉还是有点的…
再加上《大人物》,吕潇然现在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准备复出的王妃。
《大人物》还在上映呢,上映半个月,票房已经有4.2亿了,《枪王之王》、《唐伯虎点秋香2》、《嘻游记》包括王洛旦特别在意的《无人驾驶》,被一路碾压…
片场休息区,苏伦看了看吕潇然,又看了看手机,然后摇头:“我真怕观众对你的印象太深刻,导致他们没法入戏!”
“…你这是瞧不起我的演技?”
吕潇然放下手机,没好气的怼了她一句。
“不是,主演你在《大人物》里演的太好了!”
“谢谢夸奖…”
“诶,《大人物》能过五亿吗…你怎么又打电话…”
话音未落,手机又响了,吕潇然尴尬的笑了笑,跑一旁接电话去了,糖糖帮忙解释:“《孤胆特工》后期那边不管有什么事都会问他,他也只能在休息的时候过问一下…”
“啧啧,真厉害,一边做着后期,一边拍戏,还能随时入戏!”
苏伦表情很丰富,也不知道是在夸赞还是在讽刺,然后问:“糖糖,你觉得《大人物》的票房能过五亿吗?”
糖糖笑了笑,然后肯定的点了点头。
“…这么肯定?”
“上头需要一部国产电影振奋一下市场,不过五亿不会下线的!”看了看还在通电话的吕潇然,她压低声音:“我跟你说,金盾那边好像准备包场了…”
“包场?包多少?”
“怎么着也有两千万吧!”
妙书屋
第二十章 人红是非多(3/5)
上半年,中国电影被《阿凡达》压制到没脾气。
卢川公开在微博上说:“这是中国电影人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这可能不仅是一部电影的战争,本质上是美国电影人取代我们民族电影工业向中国观众做的一次心灵接引;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一个无可奈何的事实。”
宁才神、崔永元,甚至连韩少都说什么‘《阿凡达》让中国电影彻底俯首称臣…’
那要引申一下就是‘我们别搞中国电影了,干脆打开市场,让好莱坞电影进来算了!’
网易搞了个‘中国为什么拍不出《阿凡达》的调查活动’,有人说是中国导演缺乏想像力;有人说是体制问题;有人说中国教育出了问题;有人分析认为中国电影缺乏纯净情怀,躲避崇高;还有人认为就是缺精神自由…
这种大背景下,上峰特别需要一部国产电影振奋一下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
毕竟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说明上峰要大力发展国产电影。
我们政府办事喜欢竖立典型,大力扶持,然后告诉所有人,你们都要向它学习。
上一世被树典型的电影叫《唐山大地震》…
这一次,《大人物》抢先了!
可能这玩意并不是橙子映像,或者说不是金盾影视最开始的计划,真的是赶上了…
天时地利人和…
一起来了!
于是,截止7月8号,《大人物》上映20天,累计票房成功超过五亿,而且单日票房还有900万…
在《大地震》上映前,没准还能再进账一个亿左右…
……
总所周知,跟风、抢明星是华语电影,或者说是全世界电影的通病!
好莱坞也一样,经常一个题材火了,大家一窝蜂上去,直接把这个题材做死…
比方说,好莱坞流行过一阵子史诗电影,六大都做过,大场面,大明星,然后扑街无数…
回到内地,《大人物》成功后,一堆同类型的电影立项,什么《二号人物》、《小人物》、《我真不是大人物啊》…
这个无所谓,就像《石头》、《赛车》成功后,一堆打着‘疯狂的’旗号的电影上映,比方说《疯狂的蠢贼》、《人在囧途》火了之后,来了一部《车在囧途》,没用,观众不是傻子!
猜你喜欢